大同江发源于
金秀瑶族自治县县观音山北麓,是
平南县内第二大河流,由金秀的罗香流经县内的
马练瑶族乡、
同和镇,在同朝村利例屯竹山与花莲河汇合,流到妙客与大黎江汇合,经
藤县蒙江注入
浔江,与
桂江在梧州汇成
西江,融入
珠江再汇入南海连接粤港澳,沟通东南亚。在陆路交通尚未发达的时代,大同江上舟穿梭往来,沿江圩市宛如一座座水上驿站,繁华非凡,为当地经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同江是当地人民的
母亲河。
大同江流域范围包括现在的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贵港市平南县同和、马练、安怀和
梧州市藤县宁康、大黎、东荣、太平、江等10多个乡镇。大同江总流域面积1139km2,干流总长106km。大同江常年水质清澈,水流缓缓,大同江两岸山峰清秀迤逦,连绵起伏,形态万千,江岸绿草如茵,翠竹葱郁,树木繁荫。大同江四季如春,满山含翠,嫩绿铺江。两岸茂密绵延的篙竹在清澈的江水中倒影如画。
大同江流域自然植被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灌草丛、沼泽和水生植被,人工植被主要包括桉树林、柑橘林、
杉木王等经济果木林及水稻、
荸荠、芋头、
香蕉树等农作物。大同江范围内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分别为
鳄蜥;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分别是
大鲵属、
虎纹蛙、
白鹇、
黑冠鹃隼、黑鸢、
赤腹鹰、
松雀鹰、普通鵟、
燕隼、
红隼、
领角鸮、
斑头鸺鹠和
猕猴,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级)重点保护动物65种,其中
两栖纲10种;
爬行纲6种;鸟类38种;兽类11种。
根据出土文物和专家考证,大同江沿岸在一万多年以前已有人居住,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原始人使用过的坎筐石器,同和镇各地出土了各式古代
铜鼓,在马练乡营盘村还发现了西汉古墓出土的小陶斧和铜耳杯。代表了
平南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新文化类型,陶器的特征与广西其他遗址的陶器特征有所不同,但与广西各地新
旧石器时代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沿江分布。大同文化是沿江繁衍的典型。大同江和花莲水汇合处的三角洲地带,曾是古
大同市遗址(位于今平南县同和镇同朝村利例屯)所在地,大同江原叫沱礼江,因大同县治设于此而改名。大同县设于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直至宋
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才撤销,存在350年,其曾经的版图沿江上游至
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罗香,下游至
藤县的
三江侗族自治县,东至藤县的
大黎镇,西至
平南县安怀镇,管辖范围涉及现在的
来宾市、
梧州市、
贵港市等地。
大同江紧紧衔绕
大瑶山,群山连绵,密林蔽天。大同江所处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其发达的河运条件,唐朝中央政府在流域内设立
云州区、武郎县和思唐州等行政机构。太平天国时期,
洪秀全率军到达大同江畔的大旺圩(今同和镇圩),在舟中发布诏令并取得了著名的“官村大捷”,为义军北上及“
永安建制”奠定基础。抗战时期,这里曾经是抗击
日寇的大后方,大量的粮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到抗战前方,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依稀记得当年的运粮船队在大同江中游被
日本敌机击沉的情景;
梧州高级中学师生为了躲避日本侵略份子的袭击,曾经溯江而上迁到大同江畔的妙客圩办学。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初期的广西剿匪战斗,也在这里发生了许多故事。此地因此又有“小梧州”之称。大同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由此略见一斑。
为了开发大同江休闲游,一是
平南县绿乡园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广西华夏水利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拟开发大同江休闲旅游,首先开通鸡公滩电站至石洞、鸡公滩电站至
同和镇的电瓶游船。二是2015年4月份引进平南县金月潭生态旅游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为8000万元,目前该项目到位资金600万元,漂流项目已于2016年6月正式开始营业,金月潭属大同江水系,处于四面清山之中,全天然河床。漂流全程7公里,约需2小时。河道水清澈见底,两侧青山环绕,河床两岸边不乏奇石绿树。潺潺流水琴瑟鸣,时闻飞鸟应此景。水流总体平缓,时有
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