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肉豆蔻(学名:
肉豆蔻属 云南龙蜥 Y. H. Li)是
肉豆蔻科植物。
乔木,高15-30米,树干基部有少量气根,树皮灰褐色,叶坚纸质,圆状
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
雄花序腋生或从落叶腋生出,2歧或3歧式假伞形排列,雄花壶形,花被裂片3,三角状卵形,
雌花未见,种子卵状椭圆形,先端浑圆,基部稍截平,花期9-12月,果期3-6月。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生长于海拔540-600米的山坡或沟谷斜坡的密林中。
云南肉豆蔻在中国为
肉豆蔻属的分布新记录和新发现的种。
2021年9月7日,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种属概述
拉丁名:MyristicayunnanensisY.H.Li
中文科名:肉豆蔻科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现状:濒危种。云南肉豆蔻是1976年发现的一个新种,为中国大陆本属植物唯一的代表种,仅见于云南南部极小的四个分布点上,其中两个分布点的植株已经消失,另两个分布点虽已划为自然保护区,但该自然保护区周围均已遭到强度破坏,林内生境逐渐改变,仅存零散的大小20余株已生长不良,结果植株稀少,结实不多,天然成苗较差,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有绝灭的危险。
海拔下限(米):500
海拔上限(米):600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5-30米,胸径30-70厘米,树干基部具少量气根;树皮灰褐色。叶互生,坚纸质,长圆状
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24-)30-38(-45)厘米,宽8-14(-18)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或近圆,表面暗绿色,具光泽,下面锈褐色,具星状短柔毛,侧脉20-32对;叶柄长2.2-3.5厘米。花单性,异株;
雄花序腋生,2-3歧假伞形排列,长2.5-4厘米,密被锈色绒毛;雄花壶形,花被裂片3,三角状卵形;小苞片着生于花被基部,紧包雄花,脱落后留有明显的疤痕;
雄蕊7-10,合生成柱状,花药背面紧贴于雄蕊柱。果序通常着生于落叶腋部,序轴粗壮,密被锈色绒毛,着果1-3个。
浆果椭圆形,先端具偏斜的小突尖,基部具环状花被痕,长4-5-5厘米,直径约3厘米,外面密被具节的
绵毛,2瓣裂;果柄长约6厘米;假种皮成熟时
栗色,成条裂状,种子卵状椭圆形,种皮薄,易裂。
生长习性
分布于低山潮湿的沟谷雨林中。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全年中干(11-4月)湿(5-10月)季交替分明,干季有雾,大气湿度可以补差水分不足,年平均温21℃,极端最低温不下2℃,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土壤为三迭纪紫色砂
页岩构成的砖红壤,pH值4.5-5.5。本种在林中大树极少,中下层小乔木、幼树、幼苗常可见到。与其伴生的主要建群树种有
番龙眼Pometiatomentosa(Bl.)Teysm.etBinn.、
四数木TetramelesnudifloraR.Br.、千果榄仁树TerminaliamyriocarpaHeurcketMuell.--Arg.、
轮叶戟Lasiococcacomberivar.pseudoverticillata(Merr.)
B病毒Qiu等。花期12月至翌年1月,果期3-5月。
药理作用
对低等动物可引起瞳孔扩大,步态不稳,随之以睡眠,呼吸变慢,剂量再大则反射消失。
对猫引起麻醉之剂量,常同时招致肝脂肪变性而死亡。
人服7.5克云南肉豆蔻粉可引起眩晕乃至妄与昏睡,曾有服大量而致死的病例报告;猫服1.9克/公斤可引起半昏睡状态并于24小时内死亡,肝有脂肪变性。
云南肉豆蔻油的毒性成分为云南肉豆蔻醚,二者中毒症状相似,云南肉豆蔻醚对猫的致死量为0.5-1.0毫升/公斤(在胃肠道的吸收不完全),如皮下注射0.12毫升即可引起广泛的肝脏变性。
云南肉豆蔻油0.03-0.2毫升可用作芳香剂或驱风剂、肠胃道的局部
刺激剂。
云南肉豆蔻醚、
榄香素对正常人有致幻作用,而另一
芳香性成分洋木醚则无此作用,云南肉豆蔻醚对人的大脑有中度兴奋作用,但与云南肉豆蔻不完全相同;后者可引起血管状态不稳定、心率变快、体温降低、无唾液、瞳孔缩小、情感易冲动、孤独感、不能进行智力活动等。
云南肉豆蔻及云南肉豆蔻醚能增强
色胺的作用:体内及体外试验均对
单胺氧化酶有中度的抑制作用。
其类成分有抗菌作用。
挥发成分
云南肉豆蔻为植物云南肉豆蔻Myristicafragranshoutt.的干燥种仁。性温,味辛,归脾、胃、大肠经。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
中焦虚寒,久泻不止,腹胀痛,食少呕吐。主产于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斯里兰卡等国,此外西印度群岛亦产,另外,中国过去仅在台湾、
云南省等地栽培云南肉豆蔻,近年在
海南省大面积引种成功,但药材多以进口为主。
云南肉豆蔻的主要成分为
芳香油和脂肪油等,其中挥发油含量在8%-15%,脂肪油含量在25%-46%,药典规定挥发油含量不得低于6.0%(ml/g),近年来,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挥发油的
药理学作用研究报道较多,但对挥发油方面的综述未见报道,本文拟对挥发油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生品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前云南肉豆蔻生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多,多数采用气质联用技术。郭希圣等经自动制备
气相色谱和离心旋转薄层分离出7个化合物,经过光谱和
物理化学常数鉴定为β烯、γ
松油烯、松油烯4醇、云南肉豆蔻醚、
黄樟醚、
甲基丁香酚和
榄香素。李铁林等通过对内豆蔻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
计算机检测,定性鉴别出32种化合物。赖文玲等以GC―MS―DS联用技术对云南肉豆蔻生药
芳香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鉴定出了29个化合物。刘博等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分离出的云南肉豆蔻精油进行了GCMS成分分析得出云南肉豆蔻精油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α蒎烯,β蒎烯,茨烯,云南肉豆蔻醚及
双戊烯,
牻牛儿醇,云南肉豆蔻等多种成分。王莹等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9种商品云南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从9种商品云南肉豆蔻挥发油中分别检出95-118个化合物,鉴定了79个化合物的结构,许多成分是首次从云南肉豆蔻挥发油中鉴定出。
云南肉豆蔻的有效成分现代研究多认为是其挥发油,并且云南肉豆蔻的用药多数是以炮制品为多,因此对其炮制后挥发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非凡是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对云南肉豆蔻炮制的目的、原理、
药理学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其研究报道说法不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班报道云南肉豆蔻煨制后挥发油同生品比较降低较多,大约能降低20%左右,且其颜色、折光率、旋光度均有变化,故认为云南肉豆蔻炮制后用于实肠止泻是有道理的。章西民等对云南肉豆蔻炮制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炮制品
芳香油的含量均降低,且挥发油的
颜色加深、比重增大、旋光度减小、折光率有所改变,同时有毒成分云南肉豆蔻醚含量也降低。王正益等研究也发现云南肉豆蔻炮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颜色加深、比重增大、旋光度减小、折光率亦有所变化,并且发现云南肉豆蔻炮制品中挥发油的含量与炮制温度、时间和辅料的种类有密切关系,提出温度以100-180℃为宜,不能超过200℃,时间以50min为宜。
王阁乾等提出云南肉豆蔻不同方法的煨制品与生品比较,
芳香油含量均明显降低,但各煨制品之间无显著差异,各煨制品与生品比较挥发油的折光率、比重均有所增高,比旋度降低,各煨制品之间无显著差异,薄层层析分析表明生品与各煨制品挥发油的组分基本无变化。李铁林等对云南肉豆蔻
Talcum powder烫、面裹煨、和
麦麸炒不同受热条件的炮制品挥发油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炮制温度和时间对挥发油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在受热温度相同情况下,炮制时间是影响挥发油含量的重要因素。李铁林等对云南肉豆蔻滑石粉烫、面裹煨、和麦炒炮制品的
芳香油进行了
气相色谱分析,证实炮制前后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相同,但各组分含量关系已发生变化,对炮制前后挥发油中毒性成分云南肉豆蔻醚含量变化研究表明,适宜的炮制条件可使云南肉豆蔻醚含量明显降低。
贾天柱等对云南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肉豆蔻炮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比重、折光率增加,旋光度降低;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比较了不同炮制品挥发油
化学组分,结果炮制品与生品比较,挥发油化学组成变化不大,而毒性成分云南肉豆蔻醚、
黄樟醚则有所降低。
贾天柱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炮制品
芳香油中
丁香酚、
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的含量,与其生品比较后结果表明丁香酚含量炮制前后变化不大,而止泻成分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则明显增加,非凡是单蒸品增加的更为明显。
贾天柱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肉豆蔻生品及其炮制品挥发油中云南肉豆蔻醚、黄樟醚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云南肉豆蔻炮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云南肉豆蔻醚、黄樟醚含量也明显降低,从而降低毒性。陈丽坤等也对云南肉豆蔻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进行了研究,同样证实了挥发油含量同生品相比降低。
但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中药组研究报道,除云南肉豆蔻
滑石烫炮制品的
芳香油含量略有降低外,其它炮制品挥发油的含量与生品基本相同,且生品与炮制品挥发油成分未发生变化,故认为云南肉豆蔻不必炮制,可改为生用。周燕华等采用正交实验法,探讨了不同炮制条件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挥发油中云南肉豆蔻醚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炮制条件对挥发油及其云南肉豆蔻醚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其中炮制温度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随研粉时空气湿度的降低而增大;挥发油中的含醚量并未随挥发油的含量下降而降低,而是多有增加。并提出炮制不一定能有效地降低毒性的观点。
3.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郭希圣等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云南肉豆蔻
芳香油中云南肉豆蔻醚和黄樟醚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快速,重现性好,并测定了不同来源的样品,其含量有较大差异。贾天柱等分别采用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云南肉豆蔻及其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云南肉豆蔻醚和黄樟醚的含量。
贾天柱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云南肉豆蔻及其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
丁香酚、
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的含量。陈浩桉以
乙醇为溶媒,浸渍12h提取云南肉豆蔻作为供试品,用
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进口云南肉豆蔻中α
β-蒎烯的含量,以此作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
云南肉豆蔻挥发油的稳定性差,遇光、热易氧
中药刨制
炮制方法
一、净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洗净。
二、炮炙
1.煨制
(1)面煨取面粉加适量水,做成团决,压成
薄片,将云南肉豆蔻逐个包裹,或用清水将云南肉豆蔻表面湿润后,如水泛丸法包裹面粉3-4层,倒入已炒热的
滑石或沙子中,拌炒至
面皮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或沙子,剥去面皮,放凉。每云南肉豆蔻100kg,用滑石粉50kg。
(2)麸煨取
麦麸和云南肉豆蔻,同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至云南肉豆蔻表面呈棕黄色,麦麸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用时捣碎。每云南肉豆蔻100kg,用麦麸40kg。
(3)滑石粉煨取滑石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至滑石粉呈灵活状态时,加入云南肉豆蔻,爆至呈棕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用时捣碎。每云南肉豆蔻100kg,用
滑石30kg。
2.蒸制
取净云南肉豆蔻浸泡1小时,捞出置宠内,1层
小麦麸,1层云南肉豆蔻,层层相间,蒸约2小时,油即润进麸皮内,去净麸皮及时切厚片,干燥,或捣碎用。
制取原药1份加蛤粉1份,用文火合炒,炒至肉蔻发泡,棕褐色取出,晾凉,筛去蛤粉,将向宏研成细粉或捣碎即成。
4.炒制
将小麦面粉倒入锅内,用文火炒热,将云南肉豆蔻倒入,炒成微黄色时,出锅,筛去面粉,摊开,晾凉。配方时掏碎。每云南肉豆蔻100kg,用小麦面粉50kg。
5.土制
取细黄土,置锅内加热至发泡,倒入云南肉豆蔻,不断翻动,爆至云南肉豆蔻熟透,
油质渗出(防止
炒黑),取出,筛净黄土,用时捣碎。
取云南肉豆蔻,研碎如泥,用多层草纸包裹,压榨
去油,反复压榨至去尽油为度。
分布范围
台湾、
广东省、
云南省有引种;主产
热带地区的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印度、巴西等地。
濒危及保护
保护价值
云南肉豆蔻在中国大陆为属的分布新记录和新发现的种,它代表着古
热带植物的
区系成分,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中国云南南部植物区系与热带东南亚植物区系的密切关系,为研究中国热带植物区系提供了依据和增加了新的成分。种子含
肉豆蔻酸达66.79%,可作工业
油料。云南肉豆蔻(Nutmeg)别名
肉蔻、玉果,为
肉豆蔻科植物云南肉豆蔻(MysticafragransHoutt.)除去假种皮(mace)的成熟种仁。原产于
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加群岛(MoluccaIslands)。中国主要靠进口,现
四川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台湾等省已有分布。具有温中、下气、消食、固肠等作用,用于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等症。
保护措施
在自然保护区内的植株须加强保护,促进天然更新。除现有少量植株不得任意破坏外,开展引种繁殖和栽培试验,保存这一重要的种质资源。
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项
适宜于种子繁殖,但由于种子富含油脂,容易酸败,缺乏低温设备时不宜久藏,最好随采即播,播种后适当荫蔽,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已进行移栽试验,证明从林内挖取幼苗,种植在产地附近,能成活且正常生长。
植物价值
观赏价值
常绿乔木。树干基部具少量气根,树皮灰褐色。叶互生,坚纸质,长圆状
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表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锈褐色,具星状短柔毛。花单性,异株,
雄花序腋生。
浆果椭圆形。生长于海拔500-800米低山潮湿的沟谷雨林中。产于金平、
勐腊县等县。l976年发现,
中原地区1属1种,濒危种,国家II级保护。
药用价值
【性状】本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
生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及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
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于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
中焦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云南肉豆蔻(MyristicaFragransHoutt)为
肉豆蔻科常绿乔木。其果实为常用的食用香料;又因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功效,也作为药物使用。它的药用价值引起了人们广泛兴趣,从云南肉豆蔻果实中提取和分离出如
木脂素及新木脂素类化合物[4,5]、
黄酮[6,8]等多种化学成分。另一方面,非洲产云南肉豆蔻由于木质细致而坚硬,作为高档木材而进口中国,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木屑,它的化学成分未见有研究报道。
化学成分
果实和种仁含脂肪油、
芳香油,油中主要含小分子萜和
芳香族化合物:α—
β-蒎烯、d—
莰烯,
二戊烯、d—
芳樟醇(d—linal001)、α-
松油醇—4(α—terpinenol-4)、( )—
冰片(d—
2-茨醇)、忱牛儿醇(
牻牛儿醇)以及
丁香蒲桃酚(
丁香酚)(10—7)、
肉豆蔻醚(myristicin)(59—1)、
榄香素(elemicin)(59—2)与
黄樟醚(
黄樟素)(10—6)[5,7]。
肉豆蔻醚、黄樟素等有中枢神经毒性,可致精神异常。此类化合物还具有
细胞毒性及致癌作用。云南肉豆蔻醚中毒症状有时间和空间曲解的感觉、超越实际感,还有幻听等其他
幻觉,如浮动、飞行、手足离体、迷茫等[3,9-11]。皮下注射0.12ml即可引起广泛的肝脏变性,但肠胃吸收不完全。对人的大脑有中度兴奋作用,并能增强5—羟色胺的作用。猫口服云南肉豆蔻醚的致死量为570mg/kg。
黄樟醚能使动物的呼吸中枢麻痹,长期少量给猫等家畜喂食,则引起和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样的肝、肾脂肪变化。
家兔口服MLD为18/kg,狗口服或皮下注射LD均为18/kg,口服0.75g发生呕吐。
毒理
种仁有毒,少量种仁食后产生
幻觉,有欣快感,继之是恶心和眩晕。有人吃过10-12个即可昏睡,故有人称为“麻醉果”。人服用云南肉豆蔻粉7.5g,可引起眩晕乃至谵妄与昏睡,曾有服大量而致死的实例;猫服用云南肉豆蔻粉1.9g/kg或皮下注射
芳香油0.12ml/kg,均可引起半
昏迷状态,并因肝损害于24小时内死亡。本品挥发油对肠胃有局部刺激作用,并有显著的麻醉性能,对低等动物可引起瞳孔扩大,步态不稳,继之嗜睡、呼吸变慢,剂量加大则反射消失。
获得荣誉
2021年9月7日,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相关词条
肉豆蔻
参考文献
1.赵培亮,吴琼友,周中振,杨光富;
微波辐射下以1,3-二溴-5,5-二
甲基乙内酰脲为溴代试剂合成3-溴黄[J];有机化学;2006年05期
2.李建北,丁怡;云南肉豆蔻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年07期
参考资料
命名年份.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