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佳人拜月亭
元代关汉卿创作的杂剧
《闺怨佳人拜月亭》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剧本,是元曲四大爱情剧之一。全剧共四折一楔子,主要写大家闺秀王瑞兰和秀才蒋世隆悲欢离合的婚姻爱情故事。蒙古大兵攻打金中都时,金朝王尚书之女王瑞兰与其母、秀才蒋世隆与其妹瑞莲,在逃难途中各自被哨马冲散,两对人交叉相遇。并蒂莲王母娘娘收为养女相携南下。王瑞兰本是足不窥户的千金小姐,在兵荒马乱中邂逅书生蒋世隆,主动请求他保护自己,两人从佯称夫妻到终于结为患难夫妻。这部剧本富有抒情性,歌颂了王瑞兰对爱情的忠贞,谴责了封建家长制对婚姻爱情的独断阻碍,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氛围。
创作背景
拜月亭记》,一说是元朝关汉卿所作。共四折一楔子。后来又出别人据此改编的:《幽闺记‧走雨》,为元代施惠所著。
《拜月亭》全名《闺怨佳人拜月亭》,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u003c元人杂剧全集\u003e本。原作者已不可考,相传是元代施惠和范居中、黄天泽、沈洪等一起合写的,明朝时期有些人说是施惠一个人的创作。《拜月亭》的故事流传较早,徐渭南词叙录》所列的宋元旧篇中载有《蒋世隆拜月亭》的剧目名。在杂剧中也有过关汉卿的《闺怨佳人拜月亭》和王实甫的《才子佳人拜月亭》等作品。
而《拜月亭记》又名《幽闺记》,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大南戏之一。与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迷青琐倩女离魂》合称元代四大爱情剧。亦为“五大传奇”之一。
作者介绍
施惠,字君美。杭州市人。约元元贞初(1295—1297)前后在世。中原地区元末明初的南音戏剧家,被认为是南戏《拜月亭》的作者。亦有人认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即施惠。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王世贞《曲藻》、沈德符顾曲杂言》、沈自晋《南词新谱》均认为系南戏《拜月亭记》作者。王骥德《曲律‧杂论》谓“世传《拜月》为施君美作。”,吕天成曲品》则认为:“云此记出施君美笔,亦无的据。”,元‧钟嗣成录鬼簿》卷下列于“方今已死名公才人,余相知者”项内,云“惠字君美,杭州市人。居吴山城隍庙前,以坐贾为业。公巨目美,好谈笑。余尝与赵爽、陈彦实、颜君常至其家。每承接款,多有高论。诗酒之暇,唯以填词和曲为事。有《古今砌话》,亦成一集,其好事也如此。”。
下附【凌波曲】调词,但均未提及撰《拜月亭记》一事。清‧张大复《寒山堂曲谱》引注则作:“吴门医隐施惠,字君美着。”与前述杭州施惠不同。而世德堂本《拜月亭记》开场【满江红】有:“自古钱塘县物华盛,地灵人杰。昔日化鱼龙目之所,势分两浙。”则作者似又可能系杭州市人。又《传奇汇考标目》别本第五称:“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并列其所著《拜月亭》、《芙蓉城》、《周小郎月夜戏小乔》三剧(后两剧今未见),不知何剧。
故《拜月亭》,尚难定论。另曾与范冰壶等合作《裘》杂剧,亦已佚。散曲存有【一枝花‧咏剑】套数。
关汉卿,元代戏剧家。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钟嗣成录鬼簿》说他曾任太医院尹。一生主要在大都从事戏曲创作,晚年到过杭州。亦熟谙戏曲表演艺术。与杨显之王和卿珠帘秀等人交往甚密。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调风月》《望江亭》《单刀会》《蝴蝶梦》《玉镜台》《拜月亭记》《绯衣梦》《西蜀》《哭存孝》十三种;《哭香囊》等三种仅存残曲。另《鲁斋郎》等六种是否出自他手笔,尚无定论。散曲作品今存套数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对杂剧繁荣发展影响很大。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内容介绍
《闺怨佳人拜月亭》主要写秀才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剧本写金朝末年蒙古军进攻金国,金国首都被迫南迁。金国兵部尚书王镇,奉命前往前线视察军情。蒙古军进攻金国首都中都,王镇夫人和女儿王瑞兰出都避乱。一时,哨兵赶上来,王瑞兰母子被冲散。
混乱中,瑞兰听见有人连叫三声自己的名字,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秀才。这秀才名叫蒋世隆,他与妹妹并蒂莲失散,“瑞莲”与“瑞兰”相近,王瑞兰误以为秀才叫她。王瑞兰这个受封建教养很深的大家闺秀,在家时一听说“女婿”两字,“早豁地离了坐位,悄地低了咽颈,缊地红了面皮”。现在顾不得“羞和耻”,愿与世隆结伴同行,以兄妹相称。世隆说明乱军掳掠单身妇女,“有儿夫的不掳掠”。王瑞兰只好答应:“不问时权做弟兄,问着后道做夫妻。”在避难时受过世隆帮助、与世隆结为兄弟的陀满兴福,在山寨落草做王,遇见来山寨附近的世隆与瑞兰,劝世隆留在山寨。王瑞兰一见蒋世隆与“盗寇”称兄道弟,本来心中就很不高兴,见蒋世隆与兴福饮酒欢谈,便责备世隆“为那笔尖上发禄晚,见这刀刃上变钱疾”,“待风高学放火,月黑做强贼”。最后,她与世隆“佯做个一家一计,且着这脱身术谩过这打家贼”,总算和世隆一起离开了兴福称王的山寨。
世隆与瑞兰在旅店里成了婚,不意世隆染病,瑞兰为他尽心护理,请医调治。恰巧王镇路过旅店,父女相认,瑞兰向父亲苦诉战乱发生后,家业抛撇,人口逃亡,母女失散,天各一方的遭遇。瑞兰又向父亲说明:因为在兵乱中无倚无靠,多得蒋世隆帮助,自己已招他为婿了。王镇一看女婿是个穷秀才,非常生气:“穷秀才几时有发迹!”避难中的瑞兰本来希望得到些“春光艳阳,东风和畅”,没想到“刬地冻剥剥的雪上加霜,无些情肠”。王镇不顾世隆生命垂危,不顾瑞兰感叹悲伤,毫无哀怜悯恤之意,强拉瑞兰离开世隆。瑞兰不好违抗严父之命,只好请求父亲容她向关键时刻有恩于自己的世隆说几句临别话。她要世隆好生保重,向世隆解释道:“兀的这是俺亲爷的恶傥,休把您这妻儿怨畅”,“俺这风雹乱下的紫袍郎,不识你个云雷未至的白衣相”,她叮咛世隆注意用药和饮食,叙说离情别意,保证立志守节,等待世隆:“咱兀地做夫妻三个月时光,你莫不曾见您这歹浑家说个谎。”
原来蒋世隆的妹妹蒋瑞莲与哥哥失散后,和王瑞兰母亲相识,被认为义女。瑞兰回家后,和义妹瑞莲一起生活。她无时无刻不思念世隆,对父亲的爱贫爱富、喜武厌文,很不满意。一天她随义妹闲行散闷,看到“荷叶似花子般团园,陂塘似镜面般莹洁”,便想到儿时能使自己“腹内无烦恼,心中无萦惹?似这般青铜对面妆,翠钿侵鬓贴!”瑞莲开玩笑说为她找个可心女婿,以解心烦。她回答说:无女婿快活,有女婿受苦。有了女婿,“六亲每早是说:又道是丈夫行亲热,爷娘行特地心别”。她心想女婿是真,不要女婿也是真;她说不要女婿以免六亲说闲话是带气的真话,是对父亲拆散她与世隆的不满。把义妹打发歇息去后,她让梅香安排桌几,烧炷夜香,遥向世隆倾诉心事。她第一炷香只愿尊君改变主意,第二炷香祝愿世隆身体痊愈,夫妇团园,永不分离。她的话被义妹瑞莲听见,羞得脸红腮热,只好把她和蒋世隆结识经过告诉瑞莲。瑞莲听了为之啼哭,瑞兰以为瑞莲是世隆的“旧妻妾”,当得知瑞莲是世隆的亲妹妹,眼前的义妹就是自己的小姑姑,自己这个姐姐就是她的嫂嫂时,不由得变悲为喜,更加痛恨她那“狠爹爹”,更加思念蒋世隆;“没盘缠,在店舍,有谁人,厮抬贴?那消疏,那凄切,生分离,厮抛撇!从相别,恁时节,音书无,信息绝。”自己“这些时眼跳胭脂耳轮热,眠梦交杂不宁贴”。世隆他“暑湿风寒纵较些,多被那烦恼忧愁上送了也”。可以看出,她与世隆亲妹的意外相认,使她那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情为之缓解,但接踵而来的便是这种相思之情的更加无限地延伸。
封建势利的王镇,为了家里将相双全,旁人羡慕,不顾瑞兰反对,要招文武状元为婿,王镇是兵部尚书,重武轻文,让亲生女儿瑞兰招武状元,让义女瑞莲招文状元。瑞兰从心里羡慕并蒂莲“贪着个断简残编,恭俭温良好缱绻”,不满于自己“贪着个轻工短箭,粗豪勇猛恶因缘”。使她意料不到的是,武状元原来是陀满兴福,文状元就是蒋世隆。她责怪世隆得官招亲,把她抛撇,诅咒说:“亏心的上有青天。”蒋世隆责怪瑞兰食言失节,另招佳婿,把他忘怀。瑞兰表白自己对他“情脉脉,恨绵绵”,“昼忘饮馔夜无眠”的思念之情,她让世隆于没人处问瑞莲,“兀那瑞莲,便是证见”。事已至此,王镇只好改变计划,让瑞兰与世隆团圆,瑞莲和兴福结合。   
人物设定
王瑞兰--剧中女主角。自小为千金小姐,受礼教约束。
蒋世隆--剧中男主角。为一介穷书生,欲考取功名。
并蒂莲蒋世隆的妹妹。活泼贴切。
陀满兴福--陀满海牙之子,蒋世隆的结拜兄弟,匿名蒋世昌
王镇--王尚书,王瑞兰之父。
王夫人王镇之妻。
出版资料
1、元‧施惠,《拜月亭记
2、《中国十大喜剧(二)幽闺记》
3、林莳主编,《全明传奇:拜月亭记》
作品鉴赏
《闺怨佳人拜月亭》 把大家闺秀、尚书之女王瑞兰在与蒋世隆结合过程中微妙的思想感情表现得细致逼真,生动自然。她本没有自己挑选女婿的心愿,战乱使她与世隆相遇,患难使她与穷秀才结合。她对世隆的忠诚有两个思想基础:一是世隆在关键时刻使她免遭乱军掳掠,二是自古及今,没有那个人一生下来便做大官享富贵,世隆现在穷,将来总会发迹的。后来瑞莲开玩笑说为她找女婿,严父为她招状元,她的心里反映很不一样,但都是很矛盾的,然而忠于世隆的决心却又是坚定不移的,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个意料不到的美满结局。对世隆的始弃终就则是对嫌贫爱富、重武轻文的王镇的绝妙讽刺。战乱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使许多人弃家流离;但战乱也给像王瑞兰这样的大家闺秀提供了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条件,可谓因祸得福。在这里,作家并没有把战乱完全当做一件坏事来写。
此剧第三折“拜月”,是一颗晶莹剔透的喜剧明珠。王瑞兰与穷秀才蒋世隆在逃难中结为伴侣,蒋世隆染病客栈,王端兰细心照看,伉俪情深。恰遇王尚书经过,蛮横地撇下病中的蒋世隆,将女儿“横拖倒拽”带回府邸。此时王母娘娘也已将蒋并蒂莲收为养女带回府。王瑞兰身在尚书府而刻骨思念被抛在客店的夫君。夏夜,她与义妹蒋瑞莲在园中散步,景惹情肠,思念心上人。聪明伶俐的瑞莲虽不知具体底细,但却感悟到并猜出瑞兰是情牵意惹,心直口快地道破她的心事,弄得她羞不可言。这时候她的以不和谐为特征的喜剧性格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出来:她假装愠怒,掩饰羞怯,责备瑞莲“着个滥名儿将咱来引惹”。她做贼喊贼,倒打一耙,反说瑞莲“你个小鬼头春心儿动也”,并假装要拉瑞莲“向父亲行说”。压住瑞莲后,她又以姐姐的身份“教育”起妹妹来:“咱无那女婿呵快活,有女婿呵受苦”。明明她是想女婿“闷恹恹怎捱他如除夕”,却偏以自己为榜样说与妹妹听:“我这心儿里牵挂处无些,直睡到冷清清宝鼎沉烟灭”。内心与外表、实情与假意、行为与语言间充满不和谐,而且表现得如许鲜明,因而如许可笑。
机灵的瑞莲不同她强辩,假装回房去睡。她以为只有自己一个人了,便“殷勤参拜遥天月”,这就是有名的“拜月”,对月亮祈祷,“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教俺两口儿早得团圆。”和盘托出了心底的秘密,前一句与《西厢记》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堪可比美。正在这时,调皮的并蒂莲从隐身的花丛跳出来,吓得她惊呼不迭:“小鬼头,直到撞破我也么哥,撞破我也么哥,我一星星的都索从头儿说!”秘密被撞破,她只好向瑞莲坦白交待。真是弄巧成拙,动机与效果尖锐地不和谐,不能不令人发笑。现存关剧对白已佚,在据它改编的南戏里,瑞莲撞破她时说:“姐姐,却不道‘小鬼头春心动也’!”并也要拉着她去见父亲。刚才她用以震慑瑞莲的话,一句句都反弹回来,打到自己身上,把不和谐比照得格外鲜明,格外突出,收到强烈的喜剧效果。
这场戏里的两个喜剧人物,一个处心积虑地遮掩真情,表现出不和谐的喜剧性格特征;一个机灵活脱地探究底蕴,表现出机智伶俐的喜剧性格特征。两种喜剧性格巧妙碰撞,构成喜剧冲突。《西厢记》里崔莺莺红娘的_系列绝妙喜剧表演,与此十分相似。后世流传的许多姑嫂相谑的民间小戏,其喜剧路数也与此相同。
《闺怨佳人拜月亭》抒情的曲词很华美,而此折着重表现喜剧冲突,曲词偏于本色,摹拟人物声口,维妙维肖,把少妇的多情、羞涩、巧表现得很有情致。到最后,当她搞清楚义妹蒋瑞莲原来是自己丈夫的亲妹妹时,非常高兴,“你又是我妹妹、姑母,我又是你嫂嫂、姐姐。”表示“从今后,休从俺爷娘家根脚排,只做俺儿夫家亲眷者。”从爷娘家排,是姐姐、妹妹,而从丈夫家排,是嫂嫂、姑姑,她选择从丈夫家来排,很细微曲折地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挚爱。
《闺怨佳人拜月亭》中,有家国蒙难之悲,走雨奇逢之欢,遇父拆鸾之离,也有破镜重圆之合。正是这种固定模式的典型体现。
如果具体分析《闺怨佳人拜月亭》风格,可以发现,其中喜剧色彩与与之相对的曲牌音乐风格鲜明强烈,这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看出:
首先,从剧情的设计来看,尽管是大团圆的收尾,但在杂剧中,由于男女双方之前都同意了朝廷的配婚,难免心有芥蒂,从而导致了在酒席掩上的相互责难:
(正末云了。)(大青衣云:)你说这话!(做意了。唱:)
【水仙子】须是俺狠毒爷强匹配我成姻眷;不刺,可是谁央及你个蒋状元,一投得官也接了丝鞭?我常是把伊思念,你不将人挂恋,亏心地上有青天!
(正末云了。)(正旦做分辨科。唱:)
【胡十八】我便浑身上都是口,待交我怎分辩?枉了我情脉脉,恨绵绵,我昼忘饮馔夜无眠。则兀那并蒂莲,便是证见,怕你不信后没人处问一遍。
同时,由于之前,王瑞兰曾向蒋瑞莲抱怨武官的种种粗鲁:
【驻马听】你贪着个断简残编,恭俭温良好缱绻;我贪着个轻弓短箭,粗豪猛恶因缘!您的管梦回酒醒诵诗篇,俺的敢灯昏人静夸征战。少不的向我绣帏边,说的些可可落得的冤魂现。
因此,不管王瑞兰如何解释,陀满兴福怎样劝说,蒋瑞莲都不愿答应婚事。最后虽然是圣旨加封陀满兴福“中京内做行院”,并再次赐婚二人,但蒋瑞莲心中的勉强也是可想而知的。
这两段姻缘都显得美中不足,个人的心中难免有些隔阂。音乐在此段中也有非常明显的描绘暗喻作用。在几支曲牌的结构铺陈下,人生以及对世事爱情的描绘即有含情脉脉的抒情色彩,又有心存芥蒂的耿耿难释,还有一些旁枝末节的为戏剧添加吸引普通百姓的“调味料”元素。音乐形式丰富多彩,结构明晰有较强逻辑性。
其次,从戏剧的结构设置上看,由于容量的限制,杂剧不得不用绝大部分的篇幅交代情节的发展,除了第三折中有一段姑嫂间的“智斗”颇为风趣外唱腔与曲牌音乐相得益彰。其余时间,故事的感情都是紧张或悲切的。从这样的戏剧结构设置,能明显感觉到音乐此时的活泼,不仅是因为剧本长度的关系,可以使作者从容在一些较为紧张的剧情中插入整段整段插科打诨的情节。同时,这种风格也使得同剧中出场的人物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什么样人说什么样话,剧中人的言行必须要和他的身份相符,这样才会使人觉得可信。音乐也要与之相配。
《闺怨佳人拜月亭》就是这样一部集文学性传统音乐艺术性于一体,令后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经典佳作,当然更是关汉卿最具代表性的佳作之一。 
后世影响
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对后世戏剧创作有较大影响。南戏《拜月亭记》就是根据《闺怨佳人拜月亭》发展变化而来,虽然故事情节大体一致,但是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丰富到故事结构的多元化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可以说是关汉卿《幽怨佳人拜月亭》的继承与发展。明代人王骥德在《曲律》中说:“汉卿所谓《拜月亭》系是北剧,或君美演作南戏,遂仍其名不更易耳。”(王骥德《曲律》)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亦称:“元人南戏,推《拜月》《琵琶》……然《拜月》佳处,大都蹈袭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但变其体制耳。”(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其后吴梅也持此种观点(吴梅《中国戏曲概论》)。所以,长期以来学术界一般都以为南戏《拜月亭》是根据关汉卿的同名杂剧改编的。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内容介绍
人物设定
出版资料
作品鉴赏
后世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