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水鸲(
学名:Phoenicurus fuliginosus),又称铅色水红尾鸲,是
鸫科水鸲属的一种小型鸟类。
红尾水鸲雄鸟通体暗蓝灰色,两翅黑褐色,尾红色。雌鸟上体暗蓝灰褐色,头顶较多褐色,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色或褐色,内侧次级飞羽和覆羽具淡棕色羽缘、尖端具白色或黄白色斑点,在翅上形成两排白色或黄白色斑点。
大覆羽、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具褐色或淡色羽缘。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白色,尾羽暗褐色,基部白色,并由内向外基部白色范围逐渐扩大,到最外侧一对尾羽几全为白色。下体白色具淡蓝灰色‘V’形斑,向后逐渐转为波状横斑,颏沾黄褐色并延伸至颊、眼先和额基等处。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雄鸟黑色、雌鸟暗褐色。体长通常为14厘米(5.5英寸),
雄性平均重22克(0.78盎司),
雌性平均重18.8克(0.66盎司)。雄鸟羽毛为石板蓝色,尾部呈锈红色。另一方面,雌鸟为淡灰色,并有白色的腰部。
大小量度:体重雄性17-28g,雌性15-24g;体长雄性117-140mm,雌性110-137mm;嘴峰雄性9-12mm,雌性9-12mm;翅雄性70-80mm,雌性66-78mm;尾雄性47-62mm,雌性40-56mm;跗雄性21-26mm,雌性21-25mm。
北至
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
林西县、
河北省北部、北京、
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
甘肃省西北部天堂寺和西部
兰州市、
青海省,往南经
陕西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山东省一直到长江流域以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南达
广东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岛,东抵
江苏省、
浙江省、
福建省和台湾,西至贵州、四川、云南和西藏东南部。其分布范围的大小超过5,100,000平方公里。
红尾水鸲主要栖息于山地溪流与河谷沿岸,尤以多石的林间或林缘地带的溪流沿岸较常见,也出现于平原河谷和溪流,偶尔也见于湖泊、水库、水塘岸边。它们偏爱的
栖息地是有遮荫的河流、小溪和带有巨石的河床,以及河岸附近的
植被。看似更偏爱昆虫数量较多的溪流,如蜉等。通常生活在相对较高的海拔,生活在
喜马拉雅山脉的个体可见于海拔2,000米(6,600英尺)至4,100米(13,500英尺)之间。然而,它们在冬季会下降到较低的海拔。
红尾水鸲为
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站立在水边或水中石头上、公路旁岩壁上或电线上,有时也落在村边房顶上,停立时尾常不断地上下摆动,间或还将尾散成扇状,并左右来回摆动。当发现水面或地上有虫子时,则急速飞去捕猎,取食后又飞回原处。有时也在地上快速奔跑啄食昆虫。
当有人干扰时,则紧贴水面沿河飞行。对其
栖息地非常保护,对任何入侵其领地的生物都会表现出极度的对抗性。为了在河流中捕捉飞虫,它会垂直飞行至少20英尺(6.1米)高的水面上方,然后以螺旋形下滑回到同一地点。叫声:常边飞边发出’吱-吱’的鸣叫声,声音单调清脆。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如
鞘翅目、
鳞翅目、
膜翅目、
双翅目、
半翅目、
直翅目、
蜻蛉目等昆虫和
昆虫幼虫。此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如草莓、
悬钩子属、
荚蒾,
胡颓子、
马桑和草子等。
繁殖期3-7月。通常营巢于河谷与溪流岸边,巢多置于岸边悬岩洞隙、岩石或土坎下凹陷处,也在岸边岩石终逢隙和
树洞中营巢。巢呈杯状或碗状,通常隐蔽很好,不易被发现。巢主要由枯草茎、枯草叶、草根、细的枯枝、树叶、
苔藓植物、
地衣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草根,有时垫有羊毛、纤维和羽毛。巢的大小为外径10-13cm,内径5.7-7.0cm,高6.5-7cm,深3-4.5cm。主要由雌鸟营巢,雄鸟仅偶参与营巢活动。每窝
产卵3-6枚,多为4-5枚,卵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白色或黄白色,也有呈淡绿色或蓝绿色的,被有褐色或淡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7-20mm×13.5-15.5mm。雌鸟孵卵,雏鸟晚成性,雌雄
亲鸟共同育雏。
红尾水鸲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2022年2月,有南京市民发现,有一种难得一见的鸟类出现,其名叫红尾水鸲鸟。只见这几只红尾水鸲鸟体长约10厘米,通体呈蓝色,尾羽
栗色色彩。
济南市又添新鸟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尾水鸲落户。
红尾水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无危(Least Concern)类别,因为在过去十年中其
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红尾水鸲属于
雀形目鹟科。它曾被归类在Rhyacornis属,但根据2010年发表的一项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现已被移至Phoenicurus属。该物种包括两个公认的
亚种——Phoenicurus fuliginosus fuliginosus和Phoenicurus fuliginosus affinis。前者由Nicholas Aylward Vigors于1831年描述,后者由William Robert Ogilvie-Grant于1906年描述,分布于中国台湾。在中国,
雌性和一年生
雄性红尾鸲的上体更偏棕色,这导致了将它们作为一个独立亚种tenuirostris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