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钟(1887年—1949年)是一位出生于
沈丘县的著名将领,也是
冯玉祥的“五虎上将”之一。他于1909年毕业于新民陆军第二十镇随营学堂,并与冯玉祥结识。随后,他参加了冯玉祥组织的武学研究会,并参与了
滦州起义。在冯玉祥任旅长期间,为了培养干部,他成立了一个模范连,并被任命为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鸣钟一直追随冯玉祥,并先后升任营长、团长、旅长和师长等职位。 1924年,在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李鸣钟随冯玉祥秘密返回北京,参与了包围
南京总统府的行动,发动了
辛酉政变。随后,他于1926年6月被
冯玉祥特派为全权代表,前往
广东省与
蒋介石和
谭延闿接洽,筹备北伐。1927年,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并于8月被任命为
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和常务委员。 1930年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野,李鸣钟被南京军委任命为鄂豫皖边区绥靖督办公署督办。他还兼任了22
路军总指挥和30师师长的职务,但在同年底辞职。1933年,李鸣钟受聘为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高等军事顾问。 1937年
七七事变发生时,李鸣钟担任
冀察政务委员会高等顾问,随军参与抗战。然而,他的行踪被敌人侦察到,日伪政权查封了他的住宅。尽管如此,李鸣钟坚决拒绝参加日伪维持会。在卢沟桥事变后,
北平市沦陷,李鸣钟化装成商人,从天津塘沽乘船转道
烟台市返回
河南省。 1938年9月,李鸣钟被
孙连仲聘为第二集团军高等顾问。随后,他于1939年1月被任命为
抗日战争第一战区高等顾问,并在同年9月兼任
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兼赈济委员会主任。1943年,他被任命为整修黄河防范西堤工程委员会副主任,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灾民加固堤防。 1948年2月,李鸣钟担任行宪第一届监察院监察委员,随后于7月被任命为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然而,1949年6月,他因病去世。 李鸣钟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军事人物,他在
冯玉祥领导下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并在抗战期间表现出坚定的抗日立场。他的贡献和牺牲将被人们铭记。
人物简介
李鸣钟(1887年—1949年),字晓东,河南沈丘官会镇人(今属项城)。冯玉祥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李鸣钟与冯玉祥在第一混成协时就相识,虽未参加武学研究会,但也是热心反清分子,与冯、张、韩复榘一道参加滦州起义并因此被解职。1913年,冯玉祥任左路备补军团长,李鸣钟在他部下任连长,深受器重。冯玉祥升旅长后,为了培养干部,成立了一个模范连,任命李鸣钟为模范连连长,石友三
冯治安吉鸿昌等都是模范连士兵。随着冯玉祥的步步高升,李鸣钟也水涨船高,从16混成旅一团三营长、三团长、一团长、旅长、第八混成旅长直至升为国民一军6师长,和张之江一样成为冯的左膀右臂。北京政变后,李鸣钟升为绥远都统兼国民军西路总指挥,授陆军上将衔。在任期间,修路种树,创办五族学院、包头二中、职业学校、女子师范、全区图书馆、古物陈列室、通俗讲演所、平民学校等;建平民医院、老幼救济院、妓女济良所。1926年任京师警察总监。1927年任国民政府军委委员。1928年任郑州市长,第二集团军总指挥。中原大战后,西北军解体,李鸣钟被南京军委任命为鄂豫皖边区绥靖督办。1931年吉鸿昌下野,李鸣钟又兼任22路军总指挥和30师师长。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抗日战争期间,李鸣钟虽然为当权者所忌,数次上书都未能复出带兵,但他通过旧时的同袍战友,从各个层面上积极参与抗战,为抗日救国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1948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6月29日在上海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9年毕业于陆军随营学堂,
辛亥革命时在冯玉祥营任排长。
滦州起义失败后,随冯到
陕西省。
1917年任步兵3团长。
1918年6月任陆军第16
混成旅步兵第1团团长,7月授陆军
少将。
1921年8月任第11师第21旅旅长。
1923年10月任第8混成旅旅长,11月授将军府刚威将军。
1925年1月至1926年1月任绥远都统、善后会议议员,授陆军上将衔,兼任西北国民军西路总指挥。在任期间,选贤任能,严惩贪官污吏,整顿财政。
1926年任
甘肃省军务督办,未赴任。后任京师警备代理总司令兼警察总监。
1928年任
郑州市市长;3月,任第2集团军总指挥,后又任西北政治工作委员会委员长;9月,任
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国军编遣委员会委员兼遣置部主任。
1930年任鄂豫边区绥靖督办。
1931年任第22路总指挥,第30师师长,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
1939年1月任
抗日战争第一战区高等顾问,9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赈济委员会主任。
1948年2月,任监察院监察委员。
1949年5月,
上海战役,李鸣钟高兴异常,6月,因病去世。
1986年3月13日,经中共中央统战部专件批复后将李鸣钟定为爱国民主人士。
生平事迹
不堪岳父白眼赌气从军
李鸣钟出生于
沈丘县一个没落的家族,7岁入私塾读书。他的父亲是一名乡间医生,父亲去世后,年少的李鸣钟一边读书一边割草、干农活,给财主打短工。虽然生活艰辛,但磨砺了他的性格,17岁时即已长成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男子汉。
李鸣钟的父亲在世时曾给他定过一门亲,虽然姑娘后来嫁给了他,但岳父家的人见李家景况艰难,早已物是人非,不免瞧不起这个“打短工”的女婿,处处施以白眼。血气方刚的李鸣钟自然忍不下这口气。当时,李的二哥李鸣铝在北京当兵,于是李鸣钟一气之下,毅然辞别新婚妻子离家赴京,投靠二哥从军。
入伍后,李鸣钟被编入北洋新军武卫右军第三营左队右哨四棚,当时的正目(班长)是
冯玉祥。此后,随着冯逐步被提为哨长(排长)、连长、营长,李鸣钟也步步紧跟,先后由副目(副班长)升为哨长(排长)、连长、副营长。作为冯玉祥的直属部下和助手,李鸣钟的军职也在不断地升迁。
早在新军二十镇驻防关外
新民府时,热心反封建的冯玉祥、
施从云、
王金铭、李鸣钟、
韩复榘、
张树声等人,就一道发起成立了反清的秘密组织“武学研究会”“
山东同乡会”;1911年年底,又一道参加了
滦州起义。起义失败后,王金铭、施从云等人牺牲,
冯玉祥和李鸣钟则被开除军籍,押解回乡。冯与李之所以能够安然无恙,全赖
陆建章的保护。陆建章是
北洋军的军法处长,
袁世凯的嫡系,因欣赏冯玉祥是个军事人才,于是将自己的内侄女嫁给了冯。州起义失败后,在陆建章的极力保护下,冯玉祥和他的亲近部下李鸣钟得以活命。
1912年春,陆建章负责组织左路备补军,并任命冯玉祥为二营营长,李鸣钟为二连连长。转年,因见李鸣钟长相英武且在军事方面很有前途,原新军六镇武术教官武侠公将自己唯一的女儿嫁给了他。从此,李鸣钟在军队中站稳脚跟,一路追随
冯玉祥,成为冯最得力的“五虎将”之一。
据说李鸣钟之所以受冯玉祥的重用,是因为他很能打仗,而且常打胜仗,被人誉为“福将”。1925年冬,冯部国民军为支持
郭松龄反奉,攻打直隶督军
李景林时,李鸣钟曾在天津指挥了一场“神兵天降”的攻坚战,可以说是他军旅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笔。
1925年12月8日,冯玉祥下令全线讨伐李景林。当时的国民军中,冯是上将,李为中将加上将军衔。国民军分三路攻打天津,张之江为总司令,率部从廊坊攻打杨村;邓宝珊、徐永昌分别率部攻打任丘、大城和马厂;李鸣钟则率领五万部下屯兵天津西北的王庆坨、杨柳青和韩家墅等处。
为了守住天津,李景林请来德国军事顾问做参谋,构筑了钢筋混凝土的防御工事,架设电网、埋设地雷;并由日本军事顾问指挥,打起了防御战。张之江率三个混成旅攻打杨村、北仓和王庆坨,均遭到猛烈炮火的阻击,从12月10日打到15日,仅杨村就遗尸4000人。冯玉祥闻讯在电话中痛哭,将张之江撤职。
16日,
冯玉祥任命李鸣钟接替张之江任总司令,调动骑兵、警卫旅和钢甲车队前往支援,继续攻打
天津市。
19日,天降
大雪,将津城变成白茫茫一片。李鸣钟紧急召集军事会议,命令部队当晚夜间至次日拂晓时分“出白兵”进行偷袭。
当天夜里,一片死寂。冯系兵士全部反穿羊皮筒,在雪地上匍匐前进。白色的羊皮筒与白雪混在一起,肉眼难辨,几万兵士悄无声息地到达了前沿阵地,同时燃放起过节使用的焰火。敌军此时方从梦中惊醒,只见到处
流星遍布、烈火腾空,夜空中升起道道白光,不知发生何事,霎时乱作一团。
这时,举着大刀、端着
刺刀的冯系部队如天兵降临一般冲了进来,骑兵、炮兵、
装甲兵紧随其后,在一片喊杀声与枪炮声中,
国民军攻进了杨村。
几日后,冯系部队全面占领了天津城,李景林仓皇逃走。
此役,李鸣钟声威大震,堪称他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此后,他的人生就开始出现转折。
大战长辛店
1922年,直系与奉系
张作霖开战。直系分三路迎敌,西路主要是为了控制
保定市以北的京汉线。这对决定整个战局至关重要,所以
吴佩孚自兼西路司令,全力以赴迎战奉军。但
长辛店镇一战,吴军接连失利,
奉军乘胜步步紧逼,战况很激烈。吴佩孚急调驻守
河南省的
冯玉祥部增援。冯派李鸣钟旅火速北上,开赴保定,接受吴佩孚的直接指挥。吴佩孚命李鸣钟三日内绕道佗里、
戒台寺,出大灰厂,攻击奉军后路,解救被奉军包围的吴军。李鸣钟率领三个团绕道途经山区,艰难行军约300里,用一天一夜提前到达大灰厂。此时奉军正紧紧包围吴部,毫无防后戒备。李鸣钟按照全旅合力总攻,务求一举奏捷的战略方针,在奉军的左侧和后方发动总攻击。奉军猝不及防,全军溃乱。被围的吴军乘机反攻,
奉军前后受敌,死伤累累。两日后,奉军总撤退。李鸣钟率兵乘胜占领
长辛店镇,追击逃敌。李鸣钟旅抄袭奉军,对扭转整个战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战后,
吴佩孚和直鲁豫巡阅使
曹锟都亲自接见李鸣钟,对李鸣钟神速驰援和指挥有术极表赞扬。吴佩孚当面提出:留该旅驻防北京,升李鸣钟为师长。李鸣钟婉言谢绝,毅然率兵返回
河南省。北京政府授予他“刚威将军”称号,奖“一等
嘉禾勋章”。李鸣钟凯旋时,
冯玉祥亲率文武官员在开封车站迎接,军乐大作,如迎贵宾。这是冯军将领从未享受过的风光。
文韬武略
李鸣钟不但是个武将,还是个儒将,他有文化,很懂得谋略策划,会爱兵,会用人。尤其在
绥远省任
都统时,把
西北军中一些有本事的人,都拉到都统署任要职,给他出了不少力。吉鸿昌原在
韩复榘手下任个营长,因反对韩复的独断专行受到惩罚。他愤而辞职,恰好这时李鸣钟受命在
郾城区招模范连学兵,吉鸿昌应招。李鸣钟很了解吉的人品和才干,当即收留。并连提3级,委任他为都统署的副官长,不久又改任为警务处长。吉鸿昌感激铭心,为李鸣钟治理绥远起到很大作用。
冯玉祥“首都革命”后,受到
段祺瑞、
张作霖的排挤。1925年,由于陆军总长
吴光新(皖系)的极力主张,
国民军称号被取消。此前已发表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将
察哈尔省、
绥远省这贫瘠的
西北让给冯玉祥,故冯部被人称为“
西北军”。1926年4月,冯玉祥的国民军在
反奉战争中失利,为转移军阀目标,冯玉祥毅然下野去了
苏联。他一走,张作霖、
吴佩孚、
张宗昌等认为西北军群龙无首,猖狂向西北军进攻。西北军不得不于4月15日从北京城撤退至北京西北郊区
昌平区南口镇。这里是通往绥远的交通要道,
燕山的一个山口,地势险恶,易守难攻。5月18日,
张作霖和吴佩孚联合发动对南口的进攻。西北军在南口苦守3个月,于8月15日向包头五原一带撤退。就在
南口大战时,李鸣钟与国民一军参谋长
刘骥一道,也去了苏联。冯玉祥对此很不满意,但他没有批评李鸣钟,而让他担任自己和冯军的全权代表,回国去广东与
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联系,共同北伐。
人物病逝
1929年蒋桂、蒋冯战争之后,一场更大规模的蒋、冯、阎
中原大战即将爆发。李鸣钟既忠于冯,又附了蒋,更不赞成蒋、冯对战,遂向各方游走劝阻,但各方首领皆不相让。无奈之下,他选择了自费出国,赴美国考察农业水利,之后又转道赴英法德意等国访问。
1930年冬,李鸣钟归国后,被南京军委任命为豫鄂皖边区绥靖督办。蒋介石为了利用李鸣钟,把他奉为上宾,优礼相加。蒋与
宋美龄结婚时,请李参加婚礼,请
冯玉祥做证婚人。
蒋介石还个别宴请过李鸣钟,与宋美龄一起与李合过影。他要李鸣钟率22
路军进攻大别山区红军,李不愿再打内战,就以患肺病为借口长住
上海市疗养。
1931年冬,李鸣钟也因极度厌烦宦海险恶和政客们相互之间的倾轧,弃官从商,先后在
北平市、
天津市、
郑州市、
开封市、
西安市等地入股合办了谦生银号、
久大盐业公司、塘沽
永利碱厂、秦陇
实业公司、福豫面粉公司、中原煤矿公司等,走实业救国之路。
1937年“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李鸣钟的北平住宅被日伪查封。北平日伪维持会会长沙尔和,亲访李鸣钟,请他参加汉奸政权,承诺归还查封财产。李鸣钟断然回答:“亡国奴不如丧家犬。我决不给日本人干事!”他毁家难,化装成商人从天津塘沽乘船转道
烟台市返回河南老家。1938年
日寇西侵,开封失守,豫东失陷。李鸣钟上书国民党中央政府,请缨再赴沙场,但是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
9月,李鸣钟携夫人关淑德至内乡居住。当时,驻军
南阳市的第二集团军司令
孙连仲得知这一消息,忙驱车前去拜访,当场聘李鸣钟为第二集团军高级军事顾问。后来孙连仲又协同张自忠,再三向
蒋介石力荐,李鸣钟才被
国民政府委任为河南省政府委员,不久又委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赈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开封市沦陷后,蒋介石为阻日寇西侵,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结果淹豫、皖、苏三省44个县市,淹死同胞87万。兼任赈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李鸣钟,终年为救济灾民操劳,在省府会议上经常为民请命,力争赈款,甚至不惜与省主席激烈争辩。他还采用发动商户富户,捐募寒衣、捐献粮食物品与款钱的办法,尽力减轻灾民冻馁之苦。
1943年秋,重庆国民党政府水利部,委派原
西北军将领
赵守钰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成立“整修黄河防泛西堤工程委员会”,李鸣钟任副主任。他采用以工代赈办法,组织灾民加固堤防。1945年底,
河南省人民政府与黄委会联合组成“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委员会”,赵守钰任主任,李鸣钟任顾问兼副主任。在整个施工过程,李鸣钟与赵守钰经常吃住在施工现场,日夜操劳。他曾两次因公往返
开封市,都没有回家过一次。
解放前夕,李鸣钟携家人迁居上海五马路、英华里(樱花里)一带。
蒋介石派人送给他去台湾的飞机票,要他到台湾去。他拒绝了,决定留住
上海市等待解放的到来。并与旧部密议,待上海解放后,联袂北上参加革命事业。遗憾的是, 1949年5月
上海战役,李鸣钟却因
食道癌暴发,于6月29日病逝于上海虹桥中西疗养院,终年63岁。原绥远都统府的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
河北省副省长的李兴中,悼念李鸣钟的挽联是:
为政以德,有勇知方,缅怀儒将风流,精神不死;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接见李鸣钟的朋友
张之江时问:“李鸣钟先生现在哪里?”张说:“他在上海,已经病故”。总理不胜惋惜地连声说:“可惜、可惜”! 1961年10月,
辛亥革命50周年之际,李鸣钟的骨灰被安葬在苏州灵岩山麓民族英雄
韩世忠墓旁。1992年,其长孙李鸿程夫妇自美专程返里修坟祭祖,将其祖父衣冠与祖母合葬,并立碑纪念。9月2日,李鸣钟在京子女与鸿程夫妇等,同返项城蔡庄故土,参加在家乡举行的树碑典礼。
后世纪念
李鸣钟旧居
特点: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属于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折中主义风格。带地下室,建筑面积1221平方米。外檐墙水泥饰面,平顶。入口坡式台阶,上筑方形小门厅,首层右侧为外凸弧形客厅,其上筑金属护栏阳台。院墙设半封闭金属护栏,内装修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