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科(Priacanthidae),又称
长尾大眼鲷鱼、大目莲、红目鲢,是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
硬骨鱼纲、
辐鳍鱼亚纲下的鱼类科。
木棉鱼科共有18个物种,其中大眼鲷(Heteropriacanthus cruentatus)、
天竺鲷(Cookeolus japonicus)、金鳞鱼(Pristigenys alta)属于
印度洋和
太平洋热带和
亚热带地区的本土物种,而其他物种则分布在
大西洋。大眼鲷科主要生活在礁区、岩壁或珊瑚丛附近,少数物种则生活在开放水域。它们通常生活在较深的水域,普通潜水员无法抵达。大眼鲷科的命名源自
希腊语“prioo-”,意为“咬”,和“akantha”,意为“棘”,因为该科鱼的棘状鳞片非常粗糙且坚硬。大眼鲷科的名字“bigeye”来源于成员种类的异常大眼睛,这些眼睛适合它们以肉食为主的夜行性生活方式。大眼鲷科通常呈红色,但有些物种的体色为银色、深褐色或黑色。多数物种的长度不超过30厘米(12英寸),但有些物种的长度超过50厘米(20英寸)。大眼鲷科最早的化石记录出现在
中新世中期,即大约40-50亿年前。
基本信息
种类:全世界共有4属18种,台湾现有3属7种
生态:底栖,卵生,肉食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或长椭圆形,侧扁而高。眼特大,约为头长之半。吻短,下颌突出。口大,斜裂。颌齿、锄骨和腭骨均具细齿,不具犬齿。前鳃盖骨边缘具锯齿并有一后向之强棘。体被坚韧不易脱落之小
栉鳞。背鳍硬棘部及软条部相连,无缺刻,硬棘X,软条10-15;臀鳍硬棘III,软条6-16;腹鳍大型;
尾鳍圆形、截形或叉形。体色呈红色。
分布与栖息
全世界约4属18种左右(Nelson, 1994)。为底栖夜行性中小鱼类。有些种在
珊瑚礁区栖息,多半独居或三两成群;有些则在较深的砂泥底海域活动,多半成群。由于眼睛虹膜具反射层,因而看其眼睛会发出明亮的光辉,眼大也有助于其夜间
捕食。主要以小鱼、
甲壳亚门和
多毛纲为食。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之
热带及
亚热带海域。大多数大眼鲷科鱼类原产于
印度洋和
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有四种(Cookeolus japonicus、Heteropriacanthus cruentatus、Priacanthus arenatus和Pristigenys alta)分布在
大西洋。它们倾向于生活在岩石露头或
珊瑚礁附近,尽管也有少数种类生活在开阔水域。许多种类分布在相对深的水域,深度超出了一般潜水的范围。一些种类被用作食物。
代表鱼种
如:
木棉鱼Priacanthus tayenus;bigeyes 、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长尾大眼鲷(图)Priacanthus tayenus、
灰鳍异大眼鲷、
日本锯大眼鲷、
日本牛目鲷、
金目大眼鲷 等。
在春、夏两季的鱼市场上,不难看见身著红服、杏眼圆睁,俗称为「红目鲢」或「大目鲢」的鱼鲜,它们都是大眼鲷科的成员。鲜红的体色与醒目的大眼正是本科外观上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大眼鲷」一名的由来。
木棉鱼的身体大致呈长椭圆形,侧扁而高。体被坚实的小栉鳞,触感犹如砂纸一般;由于表皮很坚韧,在烹调前通常连皮带鳞一起剥除,因此大家习称它为「剥皮鱼」。大眼鲷分布于印度-
太平洋的
热带及
亚热带海域,生活在礁区,昼伏夜出,主要以小鱼及
甲壳亚门为食。
金目大眼鲷是大眼鲷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主要特征是
尾鳍呈双凹形,且上下叶延长突出,腹鳍基部的内侧有一黑斑。略偏
栗色的体色,可在夜间迅速变换成银色或有斑块。
本科特点
木棉鱼拥有一张大口,但牙齿却很小。由于口大,应可吞食不小的猎物,而细小的牙齿,则能在夜间
捕食由海底较深处垂直洄游到浅水域的
浮游动物。换言之,大眼鲷的摄食对象从微小的浮游动物、幼鱼,到体型较大的虾、蟹等甲壳类及
头足纲的
墨鱼目等均包括在内,食物来源十分多样。典型的夜行客 大眼鲷除了眼大外,它的瞳孔也很大,所以当夜间潜水者用手电筒照射时,光线透过瞳孔照射到巩膜和视网膜间的鸟粪质会反射光线,就像用闪光灯拍照一样显示出「亮眼」的效应。白天它们躲在礁檐下或礁洞中,体色几呈一致的红色调,黄昏後则出外觅食。本科有些鱼种会在夜晚上演快速变装秀,片刻间由一身红衣换成银灰色调的猎装。
木棉鱼在礁区休息时常是独行侠,但在礁缘外较深处则会结队出没,因而常被渔民成群捕获。
属与物种
大眼鲷科包括四个属的18种鱼类:
- 属Cookeolus
- Cookeolus japonicus (
乔治·居维叶, 1829) - 长鳍眼鲷
- Cookeolus spinolacrymatus Kon & Yoshino, 1997
- 属Heteropriacanthus
- Heteropriacanthus cruentatus (Lacépède, 1801) - 玻璃眼鲷
- 属Priacanthus
- Priacanthus alalaua Jordan & Evermann, 1903 - 阿拉劳阿大眼鲷
- Priacanthus arenatus
乔治·居维叶, 1829 - 大西洋大眼鲷
- Priacanthus blochii Bleeker, 1853 - 牡丹眼鲷
- Priacanthus fitchi Starnes, 1988
- Priacanthus hamrur (Forsskål, 1775) - 月尾眼鲷
- 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Cuvier, 1829 - 红大眼鲷
- Priacanthus meeki Jenkins, 1903 - 夏威夷大眼鲷
- Priacanthus nasca Starnes, 1988
- Priacanthus prolixus Starnes, 1988 - 纵向眼鲷
- Priacanthus sagittarius Starnes, 1988 - 箭头眼鲷
- Priacanthus tayenus Richardson, 1846 - 紫斑
木棉鱼- Priacanthus zaiserae Starnes & Moyer, 1988
- Priacanthus liui Tao, 1993
- 属Pristigenys
- Pristigenys alta (Gill, 1862) - 短大眼鲷
- Pristigenys meyeri (Günther, 1872)
- Pristigenys niphonia (
乔治·居维叶, 1829) -
日本牛目鲷- Pristigenys serrula (Gilbert, 1891) -
木棉鱼在这些物种中,有些被称为“Catalufa”。已发现的最早的大眼鲷科化石可以追溯到
始新世中期的中新世纪,大约在4000万到5000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