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掌血(学名:Toddalia asiatica (L.) Lam.)是
芸香科、飞龙掌血属植物。当年生嫩枝的顶部有褐或红锈色甚短的细毛,或密被灰白色短毛。小叶无柄,对光透视可见密生的透明油点。顶部尾状长尖或急尖而钝头,叶缘有细裂齿,侧脉甚多而纤细。
花梗甚短,花淡黄白色;萼片长不及1毫米,边缘被短毛;雄花序为伞房状
复总状花序;
雌花序呈聚伞圆锥花序。果橙红或朱红色。
飞龙掌血分布于东非、东南亚地区、非洲、南亚次大陆、
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亚洲东南部、亚洲南部、亚洲
热带、亚洲
亚热带、
马来西亚、
印度、
斯里兰卡、
菲律宾群岛等;在中国分布于
秦岭南坡以南各地,最北限至
西乡县,南至
海南省,东南至台湾,西南至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从平地至海拔2000米山地均有生长,较常见于灌木、小乔木的次生林中,攀援于它树上,
石灰岩山地也常见。
飞龙掌血木质坚实,中国桂林一带用其茎枝制烟斗出售。全株用作草药,多用其根。味苦,麻。性温,有小毒,活血散,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感冒风寒、
胃痛、肋间神经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痛、跌打损伤、咯血等。
植物学史
飞龙掌血是一种木植藤本,像龙一样攀援飞腾,故名飞龙。又植株带刺,不小心手被刺伤,不仅疼痛还可能滴血,故名掌血。
飞龙掌血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飞龙掌血,生
云南省,粗蔓巨齿,森如鳞甲,新蔓密刺,叶如
柑橘,结圆实如构橘,微小。”观其附图及描述,其原植物与该种一致。飞龙掌血是植物的中文名,由于分布和使用的广泛,别名较多,如:血莲肠、
见血飞(《分类草药性》),
血见愁(《
贵阳民间药草》),
齿叶橐吾(《
贵州民间药物》),三百棒、见血散(《
湖南药物志》),
散血丹(《广西药植名录》),飞龙斩血(《云南中草药选》)等。
形态特征
宏观特征
老茎干有较厚的木栓层及黄灰色、纵向细裂且凸起的皮孔,三、四年生枝上的皮孔圆形而细小,茎枝及叶轴有甚多向下弯钩的锐刺,当年生嫩枝的顶部有褐或红锈色甚短的细毛,或密被灰白色短毛。小叶无柄,对光
透视可见密生的透明油点,揉之有类似
柑橘叶的香气,卵形,倒卵形,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9厘米,宽2-4厘米,顶部尾状长尖或急尖而钝头,有时微凹缺,叶缘有细裂齿,侧脉甚多而纤细。
花梗甚短,基部有极小的鳞片状苞片,花淡黄白色;萼片长不及1毫米,边缘被短毛;花瓣长2-3.5毫米;雄花序为伞房状圆锥花序;雌花序呈聚伞圆锥花序。果橙红或朱红色,径8-10毫米或稍较大,有4-8条纵向浅沟纹,干后甚明显;种子长5-6毫米,厚约4毫米,种皮褐黑色,有极细小的窝点。
生于土壤瘦瘠的干燥环境时,它的小叶甚细小,长1.5-3厘米,宽1-1.2厘米。
该种在中国不少于三个类型,最常见的一类是:嫩枝上部及花序轴均有红褐色短细毛,小叶较大,中脉无毛且微凸起,叶面干后常有光泽,果直径约1厘米。另一类型是:嫩枝上部及花序轴均密被灰白色短毛,小叶柄、小叶中脉也有同样的毛,叶面干后暗淡无光泽,果一般于它树上,
石灰岩山地也常见。
飞龙掌血是热带亚热带木质藤本,性喜阴湿,忌高温高寒,对气温要求较高。飞龙掌血根系发达,主根深,侧根广,蓄水力强,固土作用好,对土壤要求不高,在较贫脊的土壤中亦能顽强地生长。飞龙掌血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在砂质壤土、土层浅薄瘦瘠的山腰或山顶均能正常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的酸性赤红壤土生长较好。飞龙掌血喜阴喜湿,但也较耐旱,在灌林中生长良好,飞龙掌血对温度不是太敏感,但温度过低植株无法存活,年均温需达20℃左右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之需。温暖有助枝叶发育,成年树可耐46℃高温。年降雨量要求在1500毫米左右,海拔要求在1000米左右。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东非、东南亚地区、非洲、南亚次大陆、
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亚洲东南部、亚洲南部、亚洲
热带、亚洲
亚热带、
马来西亚、
印度、
斯里兰卡、
菲律宾群岛等。
中国分布:
秦岭南坡以南各地,最北限至
西乡县,南至
海南省,东南至台湾,西南至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分布区可分为3个大类:以
云南省为代表的干热分布区,以
贵州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代表的较湿润区,以
闽南地区为代表的湿润区。
生长习性
在中国,花期几乎全年,在
五岭以南各地,多于春季开花,沿
长江两岸各地,多于夏季开花。果期多在秋冬季。
本种提示
生于土壤瘦瘠的干燥环境时,它的小叶甚细小,长1.5-3厘米,宽1-1.2厘米。
本种在我国不少于三个类型,最常见的一类是:嫩枝上部及花序轴均有红褐色短细毛,小叶较大,中脉无毛且微凸起,叶面干后常有光泽,果直径约1厘米。另一类型是:嫩枝上部及花序轴均密被灰白色短毛,小叶柄、小叶中脉也有同样的毛,叶面干后暗淡无光泽,果一般较小,直径约0.8厘米,这一类型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以北、
贵州省南部、
湖南省西南部最常见。第三个类型的小叶特大,长10-12厘米,宽4-5厘米,嫩枝上部及花序轴均有红褐色短毛,这一类型仅见于
云南省西部及西北部一带。
近种区别
化学成分
根含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二红白屈菜红碱(dihydrochelerythrine),茵芋碱(skimmianine),小碱(berberine)以及飞龙掌血默碱(toddalidimerine),8-羟基二氢白屈菜红碱(8-hydroxhydrochelerythrine),阿尔洛花椒胺(arnottianamide),8-丙基-二氧白屈菜红碱(8-acetonyldihydroche-lerythrine)等生物碱。另含香豆精类去二羟基飞龙掌血内(toddaculin),
芳香油中含
丁香蒲桃酚(
丁香酚),
香茅油(citronellol),飞龙掌血双香豆精(toddasin)。此外,本品还含β-
谷甾醇(β-sitosterol)和树脂等。根皮含苯并菲类生物碱去-N-甲基白屈菜红碱(des-N-methylchelerythrine),氧化白屈菜红碱(oxychelerythrine),阿尔洛花椒酸胺(arnottianmide),勒(木党)碱(avicine),氧化勒(木党)碱(oxyavi-cine),白屈某红碱,白屈菜红碱-φ-氰化物(chelerythrine-φ-cyanide);含喹啉类生物碱茵芋碱(skimmianine),全缘诺酮(integriquinolone),N-甲基芸香碱(N-methylflindersine),4-甲氧基-1-甲基-2-喹诺酮(4-methoxy-1-methyl-2-quinolone);含香豆精类化合物与生物碱二聚物飞龙掌血香豆喹啉酮(todda-coumalone);还含香豆精与的二聚物飞龙掌血香豆醌(toddacoumaquinone);飞龙掌血根皮含香豆精化合物飞龙掌血内酯烯酮(toddalenone),去二羟基飞龙掌血内酯(toddaculine),九里香内酯(coumurrayin),飞龙掌血内酯酮(toddanone),8-(3,3-二甲基烯丙基)-6,7-二甲氧基香豆精[8-(3,3-dimethylal-lyl)-6,7-dimethoxycoumarin],异茴芹香豆精(isopimpinellin),6-(3-氯-2-羟基-3-甲丁基)-5,7-二甲氧基香豆精[6-(3-chloro-2-hy-droxy-3-methylbutyl)5,7-dimethoxycoumarin],6-甲酰基柠檬油素(6-formyllimettin),5,7,8-甲氧基香豆精(5,7,8-trimethoxycoumarin),飞龙掌血双香豆精(toddasin),飞龙掌血内酯烯醇(toddalenol),飞龙拳血新双香豆精(toddalosin),右旋飞龙掌血内酯醉[tiddabik],6-(2-羟基-3-甲氧基-3-甲丁基)-5,7-二甲氧基香豆精[6-(2-hydroxy-3-methoxy-3-methylbutyl)5,7-dimethoxycoumarin],5-甲氧基苏北任酮(5-methoxysuberenon)。另外根皮中还含香叶木(diosmin),
橙皮甙(hesperidin)及三化合物β-香树脂醉(β-
香树脂醇)。
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约30cm,直径0.5-4.0cm,有的根头部直径可达8cm。表面灰棕色至深黄棕色,粗糙,有细纵纹及稍凸起的白色类圆形或长椭圆形皮孔。栓皮易脱落,露出棕褐色或浅红棕色的皮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与木部界线明显,木部淡黄色,年轮显著。气微,味辛、苦,有辛凉感。根皮呈不规则长块状,厚5-(根)外形10mm,质坚硬,不易折断,横断面及纵切面均显颗粒状,黄棕色或棕褐色,内表面淡褐色,有纵向纹理。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十列木栓
细胞。皮层宽外侧有晶鞘纤维和石细胞群,石细胞呈椭圆形、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壁厚,胞腔明显。韧皮部散有较小的油室和晶鞘纤维束。木质部导管呈类圆形,直径18-95μm,多单列断续放射状排列;木纤维发达围绕于导管;木射线宽1-4细胞。本品薄壁钙校晶或方晶,直径8-20μm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1g,加
乙醇20ml,回流20min,滤过,滤液供以下试验
①取滤液2ml,加7%
盐酸羟胺溶液3滴和10%
氢氧化钠乙醇溶液8滴,置水浴上加热至微沸,放冷,加
稀盐酸调至pH3-4,加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2滴,溶液显红色。(检查
内酯类)
②取滤液5ml,置瓷蒸发皿中,蒸干,加
乙酸酐1ml,摇匀,加
硫酸2滴,溶液显红色并转为绿色。(检查内酯类)
(2)取本品粗粉1g,用浓氨溶液湿润后,加
三氯甲烷20ml,回流20min,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稀盐酸3ml温热溶解,滤过,各取滤液1ml,置于试管中,分别加入
碘化铋钾试液和
硅酸试液1-2滴,前者产生橙红色沉淀,后者产生黄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3)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适量回流30min冷却,滤过,浓缩滤液作供试液。取白屈菜红碱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点于同一加有
磷酸氢二钾CMC
矽胶薄层板上,以
四氯化碳一
甲醇(40:2)展开16cm,置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黄色斑点。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成熟的果味甜,但果皮含麻辣成分。根皮淡硫黄色,剥皮后暴露于空气中不久变淡褐色。茎枝及根的横断面黄至棕色。木质坚实,髓心小,管孔中等大,木
射线细而密。中国桂林一带用其茎枝制烟斗出售。
药用价值
全株用作草药,多用其根。味苦,麻。性温,有小毒,活血散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感冒风寒、
胃痛、肋间神经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咯血等。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腰腿疼痛
采用1:1三百棒注射液(每支2毫升),每次1~2支,每日1次,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共观察40例,其中肌肉注射29人,穴位(肾俞、大肠俞、次、
承山)注射11人,除1例脊椎
结核病无效外,其余39例均有显著止痛作用。治疗后经6个月观察,疼痛未再复发者17例;虽有复发,但疼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者22例。使用中未发现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药用
【基诺药】toddalia asiatica卖丘卖勒:茎杆治跌打损伤,
骨折,肋间神经痛,风湿肿痛《基诺药》。吕秋吕腊:根,茎治骨折,跌扑损伤;叶外治风湿性
关节炎。
【瑶药】过山漂: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走血风:用于风湿骨痛,鹤膝风,神经痛,
偏瘫。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偏瘫《桂药编》。走血枫根:主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肋间神经痛,
胃痛及风湿偏痛《民族药志二》。
【彝药】出列,称木鲁帕:根主治胃肠出血,风湿关节痛,外伤出血,跌打伤,
血崩,经闭,伤风咳嗽,
疥疮《彝植药续》。茎藤:跌扑打伤,胃寒痛,瘀血肿痛,寒湿痹痛《哀牢》。飞龙掌血,
见血飞:根皮治跌打损伤,风湿性
关节炎,肋间神经痛;叶外用治肿痛《大理资志》。
【傣药】吗压藤(西傣):根、皮治刀伤出血,
骨折扭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胃痛,腰腿痛《滇药录》。用于骨折,刀伤出血,
胃痛,腰腿痛《滇省志》。吗压藤:根、皮主治刀伤出血,骨折,扭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胃痛,腰腿痛《民族药志二》。
【
景颇族药】自嗟垒:根主治风湿《民族药志二》、《滇药录》。
【景颇药】根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痛《滇省志》。
【哈尼药】拉披歌:根治跌打,外伤出血《滇药录》。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滇省志》。拉披歌:根主治跌打风湿,外伤出血《民族药志二》。
【拉药】
根状茎治跌打损伤,
细菌性痢疾,疮疖肿毒外伤出血《滇药录》。出墨拐:根或根皮治
肾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胃痛,吐血不止,鼻,刀伤出血,闭经,崩漏,接骨《拉祜药》。根或根皮用于肾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滇省志》。墨拐:根或根皮治肾炎,骨湿骨痛,跌打损伤;叶治毒蛇咬伤,痈疖肿毒《哀劳医药》。柱玛却根: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民族药志二》。
【苗药】Ghab jionx bu lsaob xaof gax bas(嘎龚布梭学嘎八):根接骨,跌打损伤《苗药集》。郎昌:根、茎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细菌性痢疾,疮疖肿毒,外伤出血《滇药录》。白苦木:治阿米巴痢疾,胃痛,牙痛《桂药编》。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细菌性痢疾,疔疮肿毒《滇省志》。
【佤药】歹垫农:根治风湿跌打,风湿《滇药录》。
簕菜:根、叶治风湿关节疼痛,胃痛,跌打损伤,刀伤出血,闭经,痛经《中佤药》。
【壮药】骂酸秀:根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痛,跌打损伤,止血《滇药录》。【佬药】胃卡麻:根治
阿米巴肠病.
胃痛,牙痛,跌打损伤,与猪肉煲服治风湿痹痛《桂药编》。根或根皮治疗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胃痛,腰腿痛,闭经;外用于
骨折,疮疖,外伤出血;叶外用于毒蛇咬伤,痈疖肿毒《滇省志》。胃卡麻,通天岗根:主治牙痛,胃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民族药志二》。
【德昂药】根皮治跌打损伤,风湿性
关节炎,胃痛;外用骨折《德宏药录》。
【侗药】罪蛮(Sinl mant),奴盘灵(Nuv padt bens):根主治宾独散(老鼠痧),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痛《侗医学》。
【
布依族药】
见血飞:根或树皮主治刀伤出血《民族药志二》。
【土家药】三百棒(san bai peng):根皮或全株治湿气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土家药》。三百棒,山椒:根用于散瘀止痛,祛风除湿,消肿解毒《民族药志二》。
植物文化
来源
祛风,止痛,散瘀,止血。治风湿疼痛,
胃痛,跌打损伤,吐血,衄血,子官出血,刀伤出血,经闭,
经痛,肋间神经痛,疮疖肿毒。
①《分类草药性》:"散血破气,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吐血不止。"
②《
贵州民间药物》:"散瘀,解表。治伤风咳嗽,
肠痉挛。"
③《广西药植名录》:"治眼红肿、膜。"
④《
四川常用中草药》:"治痛经,经闭,血块,劳伤吐血,风湿麻木,筋骨疼痛。"
选方
②治风湿肿痛,外伤疼痛,肋间神经痛:飞龙掌血干根皮四至六钱,水煎服,亦可浸酒服。(广州部队《
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崩漏:见血飞、陈艾各三钱,陈棕炭、百草霜各四钱。水煎服,
白糖为引。(《
陕西中草药》)
④治经闭,
胃痛:飞龙掌血三至五钱,水煎服。(《
云南中草药》)
⑤治跌打损伤:见血飞三钱,月月红根二钱,
牛膝三钱。共研末用酒引。如头部损伤,加羌活二钱,本二钱。(《
贵阳民间药草》)
⑥接骨:
见血飞、大黄、螃蟹。共捣烂包敷。(
陕西省)
⑦治刀伤出血,伤口疼痛:见血飞二钱,
冰片五分。研成细末,混合外敷。(《贵阳民间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