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集镇
山东东平县彭集街道办事处
彭集镇,现为东平县县彭集街道办事处,地处大清河以南,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6.9万亩,辖53个行政村,总人口6.38万,素有东平“城南明珠”的美誉。2000年全镇经济总产值为3.98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0:35:25。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98万元,年末社会存款余额8021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652元。1998年该镇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荣誉称号。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文明乡镇”,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基层组织”,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瓦日铁路穿境而过,并在彭集街道办事处马代村设立火车站,必将有力促进彭集经济社会综合发展。
建置沿革
抗日战争时期,为东平县五区,辖98个自然村。1945年,东平解放。仍称五区,属东平县民主政府。1953年,改为七区。1958年2月,撤消七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分为彭集、东梁村2个大乡。1958年9月,农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由彭集、梁村2乡的35个高级社联合成立了彭集人民公社。1958年10月更名为彭集、梁村两处人民公社,是年11月撤梁村公社并入彭集公社。1959年10月撤东平县建制,彭集公社划属汶上县县。1962年11月恢复东平县,彭集公社复归东平县管辖。1984年3月撤彭集公社建彭集区,1985年12月撤彭集区建彭集镇至今。2000年全镇辖53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总人口5.7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6‰。全镇少数民族有回族朝鲜族,共76人,占全镇人口的0.12%。
民营经济
1985年,全镇个体商户1600户,1997年经商户达到3291户,注册资金2837 万元。2000年底全镇私营企业18家,个体运输户500家。通过参会招商、网上招商、以友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进一步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东平佛山挂车厂在原有基础上成立了东平佛山车辆销售公司;济南万达科技研究所在此成立了万达科技油化厂,中原油田投资500万元兴建东平鹏飞加油城,青岛肉联厂联合在此兴建了绿地养殖尹普吕种兔繁育基地。从业人员4000多人,实现总产值9800万元,创利税215万元。
地理交通
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北临大清河,与东平县城隔河相望,东和东南部与汶上县接壤,南临沙河站镇,与鲁中文化村庄何圈村接壤,西与州城街道毗邻。境内纵有105国道,横有331省道,新修建的济菏高速公路从西部穿过。北依县城,已被纳入县城辅城区规划管理。
资源产业
该镇地势平坦,最高海拔46米。主要河流有大清河小清河宁汶河、龙宫河、苇子河、北赵王河,境内流长48公里,其中大清河境内流长18公里,其他河流均断流。耕地面积6.92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
资源丰富,产业兴旺。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河砂。境内沉砂河段长约10公里,砂储量约4亿立方。铁矿储量约7亿吨,占山东省已探明储量的四分之一,平均品位24.95%,属鞍山式磁铁矿。大牛段铁矿(储量约8600万吨)探矿权被淄博南金兆集团取得,进行矿井建设,2007年底实现开采。西郭庄段铁矿(储量约6亿吨)、冯家庄段铁矿(储量约2200万吨)于年内正式挂牌出让。
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聘请省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对辅城区进行了新一轮总体规划,新增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同时,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城镇资源产业化、管理运营市场化的思路,大力进行城镇开发,初步建成了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完备的新型城镇。
工业
1984年,镇办企业总产值800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750万元。1996年后,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采取内引外联,优化产业结构,全镇企业门类有化工、机械制造、金属制造、建筑建材、食品加工、印刷、木制家具、交通运输等。2000年全镇工业企业发展到28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40余种产品。其中,成丰牌全元肥畅销省内外,粮食食品开发公司生产的风味油填补了国内空白,农机厂生产的小麦精播获国家专利。年末固定资产2.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亿元。该镇连年被评为泰安市乡镇企业先进单位。
工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大二型企业——瑞星集团集团位于辖区内,具备充足的水、电、气、暖等设施条件。依托瑞星集团、铁矿资源开发建设的东平县重化工业园区正在筹建之中,前来投资、具备入驻园区条件的企业将享受县工业园区的一切优惠政策。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初步形成了以铁矿开发、机械制造、服装建材、板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工业体系。
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彭集街道办事处明确提出了走“工业强镇、招商活镇、民营兴镇”的发展路子;在项目建设上,提出了“三次产业兼有,大中小项目齐上,质量规模并重,镇村两级联络”的思路和面向半岛城市群,实施突破“青威”招商战略。现已初步形成了以资源开发、玻纤化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工业体系。至2005年底,全镇共引进外资项目94个,引资额12.6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8家。积极推行了农业标准化建设,高标准建立了5万余亩无公害圆葱、生姜、花生生产基地。重点培植发展了以小尾寒羊鲁西牛奶牛为主的畜牧养殖基地。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1664户,从业人员6069人。
农业
1978年以来,全镇对境内万亩沙丘进行了削高填洼,林田路综合治理,并在戴村坝右侧兴建南城子引水涵洞,引大汶河灌溉农田9.8万亩。1990年以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坚持“规模大、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市场活”的原则,搞好种植结构调整。在抓好花生、西瓜等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全镇建冬暖式大棚380人,中小拱棚3000个。2000年粮食亩产950千克,总产2.47万吨。全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8亿元,其中种植业9000万元,林业4600万元,畜牧业4400万元。
农业生产条件良好,比较优势明显。特色农产品有花生和圆葱,是全省著名的“花生之乡”、“圆葱之乡”。近段时间来,全镇积极推行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现已建成无公害花生基地5万亩、无公害圆葱基地1万亩。所产“清阳”牌无公害圆葱畅销省内外。
该镇现有圆葱种植面积1万亩,花生种植面积5万亩,速生丰产林面积1.5万亩。立足以上农业资源,该镇狠抓了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圆葱产业方面,该镇新上了东平九兴食品有限公司3000吨蔬菜贮存加工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花生产业方面,新引进了东平盛铎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花生饼深加工项目;与湖南好韵味食品有限公司达成2000万元投资协议,准备在后郑海村新上花生油深加工项目;新建成了东平汇通油脂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色拉油加工项目。全镇油脂加工企业已达到16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7家。板材加工方面,在原有金达木业、鹏程木业、传奇木业的基础上,引进新上了临沂客商投资1600万元建设的东平崮源木业有限公司板材加工项目,新上了彭集厚品板材加工项目,使全镇板材加工这一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
特色产业
彭集街道办事处拥有花生脱壳加工专业村10个、花生加工专业户500多户,花生加工销售成为全镇个体私营经济的亮点。小作坊式的生产虽能为农民带来一定的收入,可由于相对分散,规模又小,难以在大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拉长花生产业链条才能促进这项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赛金河花生油有限公司是彭集街道办事处从事花生油加工的老企业,投入生产十多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扶持其发展壮大,不仅解决了附近花生种植户的销售难题,还安排了几十名群众就业,带动起相关运输业的发展。日前该公司又投资600多万元更新了厂房、设备,新上了一条全自动灌装流水线,使日产量由原来的4吨提高到了10吨。
围绕花生产业,彭集街道办事处党委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全镇引进5家花生及油脂加工企业。东平盛铎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花生饼加工的大企业,投资额1800万元,年产花生油2400吨,花生粕28000吨。年可实现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辐射带动本县及周边县市的花生种植加工业,带动花生基地面积5万亩,花生基地户年人均可增收260元,带动300余名群众就业。另外,镇里还与湖南好韵味食品有限公司达到了2000万元的投资协议,准备在后郑海村新上花生油深加工项目。东平汇通油脂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色拉油加工项目也已建设完毕,进入生产阶段。据统计,现全镇专门从事花生及油脂加工企业已达到16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7家。花生产业已成为彭集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撑,随着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个灿烂美好的新彭集必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历史遗址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名胜古迹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城遗址和建于明代的素有“北方都江堰”之称的中原地区著名古代水利工程——戴村坝
戴村坝位于彭集街道办事处东南部南城子村东北大汶河上。戴村坝建于明代,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明永乐九年(1411年),尚书宋礼采用当地白英老人的建议,在此筑土坝,将大汶河拦截南趋。明万历元年(1573年),侍郎万恭在土坝迎水面砌石坡,以防水冲。万历十七年(1589年),总理河道潘季驯将此段拆除,另筑石坝,取名玲珑坝。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尚书舒应龙在玲珑坝南增筑二石坝,取名滚水坝、乱石坝,并在坝面铸铁扣,以连接坝之石料。清雍正四年(1726年),内阁学士何国宗将坝增高一尺。乾隆九年(1744年),总理河道朱藻将滚水、乱石二坝降至原有高度,并拆除玲珑坝,改建涵洞。乾隆十三年(1748年),太学生高斌、漕运总管刘统勋改建玲珑坝,并将大坝降低一尺五寸。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22年),中承琦善于坎河口增筑三合土坝,以保玲珑等三坝之安全。光绪元年 (1880年),山东巡抚周恒祺复修玲珑、乱石、滚水三坝,并在南北各筑坝头一座。光绪三十年(1904年),抚东使者周馥戴村坝浸口用土石堵塞,束水归槽,添建片石大堤,又将玲珑、乱石、滚水三坝和灰土坝修完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山东省建设厅长张鸿烈、总工程师孔令溶将大坝塌处进行修整,并改名北部曰灰土坝,中部曰太皇堤,南部曰滚水坝,总称戴村坝。
戴村坝三位一体,相互配套,在当时经济比较落后、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建成此坝,是非常惊人的。其设计之巧妙,造型之美观,在我国水利发展史极为罕见。虽历经数百年浪涛冲击,仍铁扣紧锁,岿然不动,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在治水方面的高度智慧,连康熙帝也不得不叹服:“此等胆识,后人时所不及,亦不能得水平如此之准也。”民国初年,美国水利专家方维来华,观看戴村坝后,由衷赞叹道:“此种工程,当十四、五世纪工程学胚胎时代,必视为绝大事业,彼右人之综其事,主其谋,而遂如许完善结果者,今我后人见之,焉得不敬而且崇也!”
社会事业
狠抓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2005年以来共新建7处市级标准化小学,2006年又新建一处省级规范化小学,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教育强乡镇”称号。狠抓了农村卫生事业。大力推广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农民参合率达到99.51%。在全县率先启动了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全镇共设立了45个定点卫生室,其中10处达到县级示范化卫生室标准。狠抓了弱势群体保障工作。投资170万元,实施了镇敬老院扩建改造工程,新建两栋楼房,使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连年获市县一等奖。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县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来抓,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教育教育教学环境。
坚持多渠道筹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品位建设的原则,2004年按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设计,多方筹资百万元易地新建了袁楼小学,其中教学大楼建筑面积1760平方米,方便了周围3个村庄3000多人口的孩子就近入学。随后,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村级和人民群众办学的积极性,2005年争取把尚流泽小学、后亭小学、李楼小学列入了省里的危改项目,尚流泽小学300平方米的D级危房全部拆除,投资80万元在原校址建设了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的新型教学楼;后亭小学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争取到了台湾台塑企业的无私援助,共投资80余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大楼;李楼小学投资70万元易地新建,两层教学楼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06、07年,镇中心小学为争取省级规范化学校,拆除了960平方米的瓦房,投资80万元,新建了1300平方米的实验功能楼,并购置配备了内部设施;大牛村小学其办学单位大牛村委立足于高起点和长远规划,对原小学不再修修补补,全部拆除,优选地址,易地新建,新校投资240万元,规划占地50亩,现四层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已投入使用,并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硬化,同时配齐了微机、图书等内部设施,让进入该校的孩子一开始就接受高起点的教育。其他学校的平房改造和新建也已基本完成。马代村小学的扩建纳入工作日程,已进入了具体操作阶段。高标准的学校建设较大的提高了该镇的办学水平,也为布局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了彭集街道办事处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筹资方面,首先保证财政倾斜,同时积极对上争取;其次充分调动村级办学的积极性,通过撂荒地发包,沿路开发,闲置资产出租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保证学校建设的顺利进行;再次,充分发动群众和在外工作人员积极捐款,也成为校改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1985年,全镇有初中7处,入园儿童2508人,教职工123人;小学42处,学生7358人,教职工385人;幼儿园24处,入园儿童1242人,教师36人。2000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全镇有中学4所,学生3214人,教职工233人;小学18处,学生7321人,教职工312人;幼儿园43处,入园儿童1320人,教师50人。扫盲工作1996年经省验收合格。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先后受到市、县表彰。2000年全镇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0人。自1983年以来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8项。2000年,彭集街道办事处被评为“泰安市科技示范乡镇”。
招商引资
彭集街道办事处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镇村联动,强力推进,积极寻求项目建设的最佳突破点和着力点,该镇的项目建设拓出了一片新天地。2007年1—6月份,全镇新上项目32个,其中过千万元的项目15个,合同引进外资3.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亿元。依托重化工业园区建设,做好县级大项目产业延伸文章。该镇境内现有瑞星集团和宏达铁矿两个县级大项目,县重化工业园区也确定在彭集规划建设。依托这一区位优势,该镇着力做好化工产业和铁矿产业的延伸文章,积极策划、筛选、新上项目。该镇依托瑞星集团产业、产品优势,与浙江省淄博市集团公司分别达成塑编生产项目和生物酶制剂生产项目合作协议。围绕铁矿产业,该镇将协助县里搞好服务和协调工作,力争把铁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进而辐射带动冶炼、制造等相关配套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优势,做好老企业的技改扩规、嫁接改造文章。通过对原有的乡镇企业进行嫁接改造、技改扩规、盘活资产,使其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东平亿增塑业有限公司是由镇农具厂破产重组后兴建的,主要生产各种塑料包装桶,总投资1800万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实现利润400万元。同时,该镇还大力实施了老企业技改扩规工程,引导、扶持原有老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如木螺钉厂增上了防盗门生产项目;田元面粉厂新上了一条面粉加工生产线,由日产汽车公司60吨面粉增加到日产120吨面粉;粮油食品开发公司投资500万元,计划使“赛金河”花生油年生产能力扩大5倍;太阳能热水器厂、恒通建材公司和众诚旋压制品公司也都新建了厂房,新上了生产线,提高了生产能力。
立足盘活闲置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项目群。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大背景下,为破解制约项目落地的土地问题,镇村两级对闲置资产进行了彻底盘点,对全镇闲置的学校、院落、荒地逐一登记造册,由镇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支配,主要用于安置、填充村级项目,将规模较大、集中连片的闲置土地规划为村级项目区。前郑海村项目小区占地近100亩,现已入驻东旭彩印厂、金达木业、俏佳人瓜子厂等4个项目。该村利用小区内闲置的养猪场、废池塘,又新引进了东平盛铎商贸股份有限公司花生饼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项目区企业总数达到5个。后郑海村新引进了投资1200万元的橡胶制品项目;程村引进了投资800万元的人造大理石生产项目;袁楼村引进了投资1500万元的陶瓷制品项目;龙崮村引进了投资1600万元的板材加工项目,大高庄村新上了投资600万元的畜牧小区建设项目。全镇53个行政村,已有41个村新上或引进了项目,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项目建设热潮,成为全镇项目建设的一大亮点。
取得成绩
镇政府连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科技示范乡镇”、省级“村镇建设新型乡镇”。2003年,被省民政厅评为“村民自治模范乡镇”,被市委、市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6月,镇党委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五好党委”称号。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乡镇”、“招商引资先进乡镇”、“农业标准化生产先进乡镇”、“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工业经济先进乡镇”、“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农田水利建设先进乡镇”、“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先进乡镇”“劳务输出先进乡镇”、“平安东平建设先进乡镇”、“信访工作先进乡镇”、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现全镇政通人和、市场繁荣、民风淳厚、人心思上。
旅游资源
戴村坝,是全国著名的水利工程,称为中国的“第二个都江堰”,它建于明代,是京杭大运河济河工程。从坝的南首往北眺望,像一条玉龙向北伸展,把清汶两水豁然分开,它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大杰作。为什么在此修筑大埋,是因为当时明朝永乐年间朱棣皇帝继位之后,即做迁都北京的准备。决定利用大运河,运输物品,但济宁市以北的会通河由于水源不足,漕运受限,因而决定治理大运河。在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采纳了汶上治水专家白英的建议,破上游的城坝,在此筑坝截断大汶河,遏汶水入小波河南省流至汶上南旺注入运河。“以济运道”,成为当时引水济运的主要工程,使运河上的船只得以畅行无阻,过就是当时为什在此修大规的主要原因。
大规当时为土坝,后经明万历和爱新觉罗·旻宁、光绪年间的几次大修加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大坝虽为一体,但它的各部分名称不同,高度各异,北边的一段叫玲珑坝,中间一段叫乱石坝,市边一段叫滚水坝,滨水坝在兰坦中水平高度最低,作用是在汶水上涨、柴汶河水位超过接近安全界线时开始向西漫水,以防小汶河决口。这一科学的设计在当时测量具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是非常惊人的,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另外石坝还有三大特点值得一提:一是石坝建筑略弧形,弓背向着迎水面,以增加大坝的予应力;二是为保证坝基的安全,又在坝的跌水面修了一道缓冲槛,水经缓冲槛而缓速,减轻了对坝的冲击力;三是巨大的石料垒砌十分精密,面与面之间采取了铁扣束腰法,把巨石连为一体,增加大坝的抗冲力。北坝头现存四蜓碑刻,皆为清代立修记事碑。奇特的是此处一碑基座龟头向上扬起(一般头晏婴向前),是不堪重负.还是另有其它什么用意,过恐怕雕刻者最明白不过了。
区划调整
关于调整东平县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
泰政发〔2011〕6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东平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鲁政函民字〔2011〕51号)精神,东平县部分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
撤销东平县彭集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彭集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顺达街5号。
撤销东平县戴庙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戴庙镇,镇政府驻原戴庙乡政府驻地。
撤销东平县新湖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新湖镇,镇政府驻原新湖乡政府驻地。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参考资料
彭集镇.泰安市人民政府.2024-03-16
彭集镇概况.中国招商引资信息网.2024-03-16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民营经济
地理交通
资源产业
城镇建设
工业
农业
特色产业
历史遗址
社会事业
招商引资
取得成绩
旅游资源
区划调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