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设有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和旅游管理五个本科专业;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地理教育博士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论、旅游管理5个学术学位硕士点以及学科教学(地理)、农村与区域发展、旅游管理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并设有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是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湖北省及武汉市地理学会的挂靠单位和武汉地区旅游教育培训定点单位。
学院简介
学院现设地理科学、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地理信息科学五个本科专业,有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农村与区域发展、政府经济学、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七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专业,还拥有政府经济学专业和历史地理方向两个跨院系设置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以及地理学科论硕士研究生方向。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近800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500人。
师资力量
院师资力量雄厚,在专职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另聘请有中外兼职教授7名,其中院士1人,院学科体系以地理学科为主导,集聚融合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统筹发展。学院现拥有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研究院、湖北省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建有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新洲发展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土地科学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办学成果
学院已基本形成学科研究特色,部分分支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多年来,学院坚持以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为重点进行学科全面建设,现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城乡发展、环境变迁和区域资源开发规划三个研究方向。旅游发展与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与规划等已成为学院学科建设的新领域。本院具有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乙级资质,是华中地区旅游人才重要的培训基地。2008年至今,我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基金项目和横向课题50多项,研究经费3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多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9项。学院先后同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等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
“十一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面向社会、构建特色和择优发展,亦即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育为依托,以地理学为学科发展基础,以人文地理重点学科和学术团队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多学科交融优势,进一步规范和科学凝炼城乡发展、环境变迁、资源开发和旅游规划四大学科发展方向,逐步形成地理、环境和规划等相互交融的文理兼备的学科体系。
部门设置
学院设置了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中国投资环境研究中心和地理教育研究室等科研机构,并建有宾馆与酒店培训部、宾馆模拟室、语音室、地理信息系统试验室、自然地理综合试验室、多媒体室、地质标本室、气象站、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资料中心等辅助教学系统,是武汉地区旅游教育培训定点单位和湖北省暨武汉市地理学会挂靠单位。
科研机构
研究机构名称 负责人名单 成立时间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曾菊新 1986年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龚胜生 1996年
华中师范大学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罗静 2002年
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景观设计研究院 曾菊新 2002年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投资环境研究中心 刘盛佳 2002年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胡静 2010年
现任学院领导
学院分党委
书记:梁志群
组织员(正处职):曹慧东
副书记:饶艳萍
学院行政
院长:敖荣军(全面负责学院工作,主抓学科建设、校友工作)
副院长:
黄建武(主管本科生教学工作)
刘目兴(负责研究生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协助院长完成学科建设工作)
谢双玉(负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国际化、信息化、图书资料工作)
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从事 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关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并有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理学学士
主干学科:地理学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测量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学、地理教学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人文科学基础、地理科学导论。
主要实验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见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5-20周。
主要专业实践:自然地理学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地理野外综合考察、地理教学实践。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专业简介:我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成立了遥感教研室;1989年在自然地理专业下招收第一届遥感方向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生;2003年开始着手筹建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2008年之后随着办学空间的改善,在国家财政部专项的支持下,我院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建设和研究条件逐步加强。在实验条件方面,目前地理科学湖北省实验教学中心已经成立,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遥感与测量实验室等。同时,我院已经购置了图形工作站、GPS、大型扫描仪、绘图仪等硬件和ArcGIS(包括ArcMap, MapObjects, ArcIMS、ArcSDE、ArcEngine、ArcServer等)、AutoCAD、Erdas、Supermap、MapGIS和GeoStar等专业软件,为增设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形成了强有力的实践教学环境。原各专业课程设置中,已经开设了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与地图学、计量地理学、GIS设计与应用、旅游制图等直接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这些课程为增设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锻炼了人才,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自2003年以来,学院也有意识地引进了大量的3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相关人才,这些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均可胜任,为增设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储备了相当数量的高质量的人才。近年来,我院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及省市部门课题的支持下,开展了诸多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研究领域包括:遥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土地利用过程分析与模拟、地理数据的可视化与多尺度表达、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同模拟以及环境变化与公众健康安全等。对地理信息科学开展了系统和深入研究,已凝聚了雄厚的学科支撑平台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地球科学数据采集工具、管理、分析和运用能力,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团结协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审美与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等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卫星遥感原理、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处理和地球科学信息提取的原理与技术;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集成与空间分析方法及工具软件的综合使用;3.了解地球信息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具有熟练地运用3S技术解决城市与环境科学中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地学应用中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的方法;受到一定的科学研究与撰写科学论文的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高级程序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测量学、地图学、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地理空间分析与建模、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编程、遥感概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发展动态;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并有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管理学学士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学概论、建筑学基础、导游学、旅游英语
主要实验性教学环节:包括旅游业调查和旅游企业业务实习,一般安排10-12周。
主要专业实践:旅游专业综合实习。
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有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相近专业如:地理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资源环境和城市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英语四级以上水平,并有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理学学士
主干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
主要课程: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
主要实验性教学环节: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主要专业实践:自然地理综合实验、资源与环境分析评价实验、遥感应用实验及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城市与区域规划模拟实验等。
农村与区域发展
主干课程:《农村发展概论》(陶佩君河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规划》(朱朝枝福建农林大学);《发展项目管理》(汤锦如,扬州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方法》(侯立白沈阳农业大学;李新然,云南农业大学);《普通发展学》(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参与式发展规划》(叶敬忠,中国农业大学);《传播与沟通》(王德海,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援助概论》(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
主干学科:普通发展学、参与式发展规划、发展项目管理
主要课程:农村发展研究方法、农村发展概论、农村发展设计(规划)、现代培训的理论与方法、农业经济学、农业概论、农业推广学、资源与环境概论、土地法学、发展项目管理、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人类学、管理学、经济法、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25--28周。
修业年限:二年
授予学位: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
重点学科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设有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五个本科专业,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区域旅游与环境、区域经济学、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和课程与教学论等九个硕士专业,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及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研究生方向。地理学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是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湖北省暨武汉市地理学会的挂靠单位和武汉地区旅游教育培训定点单位。
本院学科体系以地理学科为主导,集聚融合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统筹发展。学院现拥有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研究院两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土地科学研究中心、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学院建有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获得5个财政部实验室建设专项,实验设备总价值超过1400万元。近五年,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承担国家级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50多项,科研总经费达4000多万元,在城市地理与区域规划、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利用、景观设计与旅游规划等领域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
现任领导-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22-03-06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师资力量
办学成果
部门设置
现任学院领导
专业简介
重点学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