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柏梁,现任北京市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物,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剧协常务理事,
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戏剧家评论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3),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1986)中山大学文学博士(1989)。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6)。
工作经历
曾任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1991)、教授(1996-2002),戏剧史论教研室主任。
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戏剧影视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2000-2005)。
上海交通大学跨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主任、教授(2002—2008),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
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1993),美国佛萨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分校、
斯坦福大学(1999~2000)等校访问与讲座教授。组织并代表上海交大与加州大学北岭分校在
洛杉矶共同举办中国老手会议,在上海交大举行《长生殿》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上海交大中文系本科点与三个硕士点、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上海市高校第二届“曙光学者”(1996),上海市大学语文研究会会会长。曾担任民进上海市委委员、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化与传播》丛刊主编。上海市戏剧精品工程评委、国家
中国艺术节暨文华大奖评委、教育部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终审评委。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史、古代戏曲、西方戏剧史、
比较文学和影视文化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开列的主要课程有《
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戏曲》、《戏曲编剧教程》、《世界悲剧文学》、《
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批评史》等。曾在《
中国社会科学》、《
文学遗产》和《
文艺研究》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过60万字以上学术论文。
演艺经历
2021年10月1日,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阳光剧场开幕,谢柏梁在《名家讲堂》上为观众普及戏曲知识、讲解戏曲内涵。
获得荣誉
《中国悲剧史纲》曾获得过全国青年美学著作
优秀奖(1993)、《世界悲剧文学史》获全国外国文学著作优秀著作奖(1998)等多种奖项。参编的《
中国文学史》先后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特别奖,2001年第5届
中国图书奖,2002年教育部优秀教材奖。《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入选教育部2004-2005年度优秀研究生教材。《中华戏曲文化学》获得北京市2007-2008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江苏省优秀出版读物奖。先后承担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上海市“曙光工程”基金项目1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青年教师学术基金项目1项,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1项,美国学术委员会中美学者交流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社会科学项目1项,
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基金1项。承担北京市特聘教授科研基金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般项目、重大项目共三项。
2008年《中华戏曲文化学》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
二等奖、
江苏省优秀学术出版物奖;《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奖;《红楼元妃梦》获得北京市文化局、河南省委宣传部优秀剧本奖,领衔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创作与理论团队,获得北京市2008年优秀教学团队奖、获得2009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获2009年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2010年获精品课程奖。2012年获得
全国戏剧文化奖杰出贡献奖,2013年获得全国戏剧文化奖戏剧丛书主编金奖。2015年获得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称号。|
个人作品
出版专著
《中国悲剧史纲》(
学林出版社1993)。《中国分类戏剧学史纲》(
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世界悲剧文学史》(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初版。入选教育部2004-2005优秀研究生教材之后,由
高教社出版2006年增订版)。《中国公案戏曲》(
东方出版中心1996)。《〈诗经〉、〈尔雅〉注译》(国际文化交流出版中心1997年)。《中国文学史――明代戏剧部分》(教育部统编教材,
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戏剧宗师关汉卿》(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世界古典悲剧史》、《
世界近代悲剧史》(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中华戏曲文化学》(国家“十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随园文库”2004年版)、《中国悲剧文学史》(台北国家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悲剧美学史》(台北国家出版社2010年版)。
与袁玉琴教授共同主编《
影视艺术概论》(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和《中国影视发展史》(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等书。主编《随园影视论丛》(6种)(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一、专著部分(1993年起):
1、《中国悲剧史纲》(
学林出版社1993年版)。获1992年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著作奖。
2、《世界悲剧文学史》(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该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出版资助项目。获
上海戏剧学院1996年科研
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外国文学学会1998年外国文学研究著作
优秀奖。
3、《中国分类戏剧学史纲》(
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5、《中国公案戏曲》(
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
6、《〈诗经〉、〈尔雅〉注译》(国际文化交流出版中心《白话十三经》1997年版)。
7、《中国文学史――明代戏剧部分》(
高教社1999年版)。该书系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之一,主编为袁行先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特等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8、《戏剧宗师关汉卿》(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9、《影视艺术概论》(与袁玉琴教授共同主编,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10、《中华戏曲文化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国家十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11、《世界古典悲剧史》(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
12、《
世界近代悲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
13、《
走近中国艺术大师》(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
14、《海派文化与传播》(中国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出版社2005年版)
16、《
影视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17、《比翼长生——昆曲圣殿帝妃情》(
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版)
18、《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
高教社2006年修订版,该书获得教育部2004-2005年研究生教材奖)
19、《千古情缘——〈长生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海派文化与传播》(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1、《
国戏文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2、《中国悲剧文学史》(台北“国家出版社” 2010年版)
23、《中国悲剧美学史》(台北“国家出版社” 2010年版)
24、主编《梅韵兰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25、《李渔传奇》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26、《
我辈岂是蓬蒿人》 (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27、《春华秋实——谢柏梁戏曲创作集》(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28、《中国昆曲大官生——蔡正仁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29、《
世界悲剧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30、《中国悲剧美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31、《中国悲剧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32、主编《中国戏曲艺术家传记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文史出版、
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至2016年为止已经出版《
俞振飞传》、《吴梅传》、《昆曲传字辈》、《李淑君传》等80部)。
二、科研项目
1、《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上海教委1990年青年教师基金项目)
2、《世界悲剧文学史》(199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1993年结项。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资助项目)
3、《世界近代悲剧史》(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项目(95CWWOO1)、上海曙光计划基金项目,于2002年7月28日结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号为:20020275
4、美国学术委员会基金项目《上海戏曲的人文精神与外来影响》,2002年3月完成。
5、《中国近代悲剧史》(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科学基金项目)
6、《中国悲剧美学史》(2003年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7、《中国京剧批评史》(2008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8、《中国京昆艺术家系列评传一百部》(2009---2015年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文化基金会、全国政协文史馆持续支持项目)
9、《戏曲艺术当代发展路径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4ZD01)
10、《红珠记》编剧 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原创大戏支持项目。
三、论文部分
1977年
《一朵鲜艳的小花——试论民间曲艺莲花落》 《群众演唱》1977年第8期
1978年
《白玉栏杆寄深情》 《天门文艺》1978年第4期
1979年
《腊梅朵朵迎新春》 《评论简报》1979年元月
1980年
《中小学文言课文应使用繁体字》 《湖北师院学报1980年第1期》
1981年
《李北桂长篇小说〈贼狼滩〉的情节设置》 《湖北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
1982年
《从〈琵琶行〉到〈青衫泪〉》 《湖北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
1983年
《钟惺〈夏梅说〉浅探》 《竟陵风》1983年第1期
《钟惺〈谐丛〉小引》 《竟陵风》1983年第4期
1984年
《古代戏曲序跋议》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84年11月27日
1987年
《中国戏曲序跋的发展规律》 《戏曲艺术》1987年第1期
《中国古典戏曲序跋的批评模式》 《华东师大学报》1987年第3期
《金圣叹论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人物典型化》 《
湖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古代曲序的文化史意义》 《戏剧艺术》1987年第3期
《
牡丹亭的主题是情战胜理》 《中大研究生学报》1987年第4期
《古代戏曲理论家研究掠影》 《文学研究参考》1987年第9期
《关汉卿的戏剧创作》 《读书》1987年第6期
1988年
《关于戏曲定名的新发现》 《学术研究》1988年第2期
《王正祥的剧场学说发微》 《戏剧艺术》1988年第3期
《南戏之祖,剧中之珠——《琵琶记/糟糠自餍》赏析
《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宝剑记/林冲夜奔》品鉴》
《春心锁不住,牡丹出园来——《牡丹亭/闺塾》英》
《吴祖光剧论谈片》 《读书》1988年第9期
1989年
《宋代戏剧评论的基本趋势》 《中大研究生学刊》1989年第2期
《王骥德与晚明剧论》 《中大学报》1989年第2期
《王正祥的“剧场”学说发微——《新订十二律京腔谱》的理论精神》
《戏剧艺术》1989年第3期
《明代戏曲悲剧观》 《文学遗产》1989年第1期
《古典戏曲序跋的美学系统》 《文学遗产》1989年第6期
《戏曲批评史上的南戏源流问题》 《南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0年
《沈汤之争的历史渊源及其流变》 《
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
《明代戏剧人物论的整体研讨》 《戏剧艺术》1990年第2期
《戏剧文学与影视》 《戏剧艺术》1990年第3期
《周信芳的演剧美学》 《艺术百家》1990年第2期
《中国戏剧观念的历史演进》 《
艺术百家》1990年第4期
《近年来四部古代曲论专著略评》 《古代文艺理论研究》(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90年)
《元明演剧理论的历史演进》 《剧论》(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中国悲剧的美学本质》 《
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
1991年
《中国戏曲体系的宏观描述》 《戏曲艺术》1991年第1期
《戏剧作品与时代精神》 《上海艺术家》1991年第2期
《走向世界的中国戏剧》 《戏剧艺术》1991年第2期
《元〈莺莺传〉非文过饰非作》 《
中国文学研究》1991年第2期)
《清代苦戏风格论》 《湖北师院学报1991年第2期》
《中国悲剧的审美特性》 《
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3期
1992年
《中国悲剧美学的历史发展》 《艺术界》1992年第1期
《上古东方悲剧雏形》 《戏剧》1992年第4期
《梨园才子有知音—读安葵的《当代戏曲作家论》》
上海戏剧学院1992年06期
1993年
《中国戏剧的历史发展》 1993年上半年在
多伦多大学的系列讲演
《黄梅季说黄梅戏》,《黄梅戏艺术》1993年第1期
《多伦多观剧记》 《戏剧艺术》1993年第3期
《中国戏剧百年繁荣的十大标志》《上海戏剧》1993年第4期
《戏曲的兴与衰》谢柏梁、
朱文相《上海戏剧1993年第6期
《李渔的戏曲美学体系》(上)《戏曲艺术》1993年第3期
《李渔的戏曲美学体系》(下)《戏曲艺术》1993年第3期
1994年
《中国戏剧发展的地域性特征》 《
文艺研究》1994年第6期
1995年
《跨世纪的昆曲传人》 《上海戏剧》1995年第6期
《杨村彬的〈清宫外史〉三部曲》 《
杨村彬艺术世界》,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1996年
《辨戏曲成说,成一家之言》 《戏剧艺术》1996年第1期
《上海话剧的文化定位》 《
上海艺术家》1996年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戏剧
戏曲研究》1996年第8期
《计镇华与当代昆曲》 《戏曲艺术》1996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戏剧戏曲研究》1997年第1期
1997年
《上海京剧的历史定位》 《
中国戏剧》1997年第8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戏剧戏曲研究》1997年第11期
《平凡中包蕴着的诗意》 《徐虎师傅》,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穆欣欣与美丽街》 《
澳门日报》1997年6月3日
《澳门戏剧今昔谈》 《澳门日报》《文艺专刊》1997年12月
《澳门文化史话》(连载7篇) 《澳门日报》1997年9月-12月
《上海与港、澳的文化个性比较》 《澳门杂志》创刊号1997年7月
《明代杂剧概论》 《戏剧》1997年第4期
《澳门戏剧录序言》 澳门戏剧出版社1997年
1998年
《罗怀臻与都市新淮剧》 《剧本月刊》1998年第2期
《汤显祖及其四大名剧》(上、下) 《
佳木斯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第2期
《澳门文学一瞥》 《文学报》台港澳文学专版1998年6月
《澳门作家过眼录》 《
新民晚报》文学角1998年6月
《我看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
中国戏剧》1998年第9期、
中国人民大学《戏剧戏曲研究》1998年 11期
《〈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形象》 《中国京剧》1998年第6期
《关于〈中国戏剧通史〉》 《中国戏剧》1998年第11期
1999年
《京剧〈狸猫换太子〉的历史源流》 《中国电视戏曲》1999年4月
《台上佳人台下师,演出教学总相宜》 《中国戏剧》1999年第4期
《新版越剧〈红楼梦〉在戏曲史上的意义》 《
文汇报》《文艺百家》1999年8月
《盛世红楼谱新章——新版越剧〈红楼梦〉观后》 《
今日上海》1999年第10期
《新编淮剧〈西楚霸王〉的文化品格》 《今日上海》1999年第8期
《中国戏曲的审美特点》 1999年10月在纽约佛萨大学东亚系的演讲
2000年
《中国历史悲剧中的新女性》 2000年11月纽约
亚洲学会戏曲分会场宣读
《三千年修史 一百年辉煌―――中国文学史编写的回顾与小结》
《中国喜剧文化的新纪元》 《
人民日报》2000年1月12日
《世界悲剧与近代悲剧》 《
学术月刊》2000年第7期
《耕耘在文学史的学术土壤中——谢柏梁教授访谈录》 《学术月刊》2000年第7期
《大都市戏剧文化的转型》 《戏剧》2000年第2期
《探索人性人格》 《戏曲艺术》2000年第3期
2001年
《屏幕文学——中国文学史的新纪元》 《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2期,CSSCI论文
《20世纪中国戏曲史著作回顾》 《
中国文化报》2001年10月12日
2002年
《简论中国戏曲发展史》 《中国戏剧》2002年第8期
《汤显祖的四大名剧》 明代文学国际讨论会论文集,2002年,南京
《金圣叹的戏曲评点》 中国文学评点国际讨论会,2002年,
上海市2003年
《中国式的典型观》 《中国文学评点研究论集》,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
《与时俱进觅新路——上海淮剧团建团50周年启示录》 《
中国戏剧》2003年第8期
《淮剧:长三角的第一大剧种》 《上海戏剧》2003年第3期
《传统文化审美精神的再度回归》 《
电影艺术》2003年第4期,CSSCI论文
《荡漾在电影与戏剧之间:〈红灯记〉系列作品的演进》《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3/4
2004年
《当代剧作家的出处与风格》 台湾大学戏剧编剧研讨会2004年4月
《中国戏剧学的地望与学派》
厦门大学戏剧戏曲学研讨会2004年5月
《戏剧批评的四部力作》 《戏剧》2004/4 CSSCI论文
《亚洲近代悲剧之花》 《艺术学》,
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先秦悲哀原则的逻辑秩序》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曹禺悲剧艺术论》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4/4
《江南有幽兰》 《中国戏剧》2004/11
2005年
《苏州园林与
昆曲》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新华文摘》摘要转载)CSSCI论文
《昆苏融通归然境》 《
艺术百家》2005年第3期,CSSCI论文
2006年
《昆曲〈长生殿〉国际研讨会综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1 CSSCI论文
《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1》 CSSCI论文
《老中国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上海文化》2006/1
《21世纪京剧艺术的曙光》 《戏曲艺术》2006/3
《从《房间》话语看男性霸权》 《
山东外语教学》2006/6)
《企盼高校招生的更多自主权》《
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7 CSSCI论文
《从交大到无锡国专》 《
文汇报》《我与
上海市交大》征文: 2006-3-31)
《百年越剧的世界性辉煌》《
绍兴日报》2006 年/9 月/24 日
楚国戏剧文化的传统精神(
光明日报2006.11.24)
2007年
《红楼梦中的悲剧角色》 《
东南大学学报》2007/2 CSSCI论文
《〈金锁记〉:从小说到戏剧的嬗变》 《台北艺术大学学报》2007/2
2008年
《共同的骄傲》 《光明日报》2008年7月27日
《戏曲复兴 文学归位——20世纪中国戏曲文学之崛起》 《戏曲研究》第76辑CSSCI论文
2009年
《泛戏剧时代的观念与实践》 《艺术百家》(第31届
国际戏剧节论文专辑)2009/1 《吴梅王起与北京昆曲》《戏
曲艺术》2009/2
《陈西汀的古典戏文》 《
戏剧丛刊》2009年第6期
《新中国戏曲六十年》 《
中国艺术报》2009年9月29日
《当代戏曲发展概观》 《中国戏剧》2009年第12期
《越剧百年的战略思考》《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第2期
《国际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张彭春》
南开大学校庆专辑2009年10、22
《徐进及其越剧红楼梦》 《
越剧红楼梦艺术谈》,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12月
2010年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戏曲》 《
艺术百家》2010年第3期CSSCI论文
《孟称舜的怨世曲论》 《戏曲艺术》2010年第2期
《元杂剧中的佛法救世精神》 《
东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CSSCI论文
《昆曲艺术的复兴之光》 《艺术百家》2010年第6期CSSCI论文
2011年
《中国导演,还能走多远》(约5千字) 《
光明日报》2011年3月2日
《曾静萍表演艺术谈》 《中国戏剧》2011年第3期
《北京平谷赋》 《
中华辞赋百家赋选》
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世界戏剧都会中的北京小剧场风景》《
文艺报》2011年11月25日
《国戏幽兰分外娇》 《中国戏剧》2011年第1期
2012年
《从楚调汉戏到
京剧崛起》《艺术百家》2012年第1期CSSCI论文
《伍子胥变文源流简析》 《曲艺》2012年第2期
《孟姜女变文源流简析》 《曲艺》2012年第3期
《敦煌变文中的复仇哀曲》 《曲艺》2012年第4期
《楚国文化背景下的湖北京剧》 《戏曲艺术》2012年第3期
《越剧百年之后的文化思考》 《地方戏论坛》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
《如何纪念世界文化巨人汤显祖》 《
光明日报》2012年12月22日大版文章
2013年
《奏响国际剧坛中国声部》 《
艺术百家》2013年第1期CSSCI
《戏曲新戏打破独占,走向全国》 《光明日报》2013年5月25日整版文章
《呼唤反映当下生活的戏剧诗篇》,《光明日报》2013年11月30日整版文章
《石磊新古典戏剧的文化意义》 《艺术评论》2013年第8期
《韩世昌的文化意义》 《戏曲艺术》增刊2013年第6期
2014年
《请给编剧们以应有的尊严》 《
光明日报》2014年1月25日大版文章
《韩世昌与“二梅”的文化夙缘》 《
艺术百家》2014年第1期CSSCI
《余笑予与鄂派京剧》 《戏曲艺术》2014年第1期CSSCI
《中国戏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光明日报》2014年7月30日大版文章
《亚洲悲剧文化的发展》 《戏剧》2014年第2期
《中国首届小剧场戏曲节的反思》 《剧本月刊》2014年第6期
2015年
《亚洲悲剧的审美特色》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15年第3期CSSCI
《中国小剧场戏曲的缘起与发展》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15年第3期CSSCI
《昆曲演员返乡演出的文化思考》2015年4月27日 《光明日报》大版文章
《如何培养更多的戏曲编剧》 2015年05月25日《光明日报》大版文章
《豫剧新时代的领军人物李树建》 《光明日报》2015年5月28日大版文章
《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解读》《
艺术百家》2015年第3期
2016年
《洞庭波涌连天雪——第二届湖北艺术节、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侧记》 《艺术百家》2016年第1期CSSCI
《姚金成:戏曲当代题材创作的一面旗帜》 《戏剧艺术》2016年第1期CSSCI
《程派张韵:张火丁现象的文化解读》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1期CSSCI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戏剧代表作保护的中国模式》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3期CSSCI
《风雨故园中的朱安夫人》 《
光明日报》2016年4月11日
《走向世界的汤显祖》 《光明日报》2016年4月25日
《生命密码呼唤人家大爱》《光明日报》2016年8月27日
《戏曲编剧的“国家军”崛起》《光明日报》2016年12月5日
《2015年中国戏曲发展趋势》 《
艺术百家》2016年第5期CSSCI
四、创作部分
3、戏曲剧本集《春花秋实——谢柏梁戏曲剧本集》
4、戏曲剧本论集《李渔与三姬》
5、戏曲编剧作品上演、传播、获国家艺术基金简况
《
孔雀东南飞》越剧版和动漫剧版,都先后多次在
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过,并获得中国越剧节银奖和全国动漫剧评选银奖。
京剧《杨七娘》(
北京京剧院演出)央视两次播放过全剧。
京剧《李渔与三姬》(
中国戏曲学院、
东城区文化馆、国家大剧院演出版),获得
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央视播放过该剧片段。
《红珠记》被北京市文化局征集评选为2012年度优秀剧作和重点排演剧目,2015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原创剧目支持,2016年4月13日起,由
南昌大学赣剧中心推上舞台。2017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传播推广项目支持。
《槐花谣》(合作)获得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原创剧目支持。
《鉴真传佛》获得2017年
江苏省艺术基金原创剧目资助。
五、近五年所获部分奖项
2015年获得推动京昆艺术杰出贡献奖。
2015年获得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物教学名师奖。
2015年获评
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
2011年获得全国戏剧文化奖杰出贡献奖,
2010年起主编《中国京昆艺术家系列评传》,先后获得北京市教委、上海市委宣传部和
中国政协文史馆立项支持。
2010年起主持《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获北京市精品课程。
2010年主持戏文系戏曲创作与教学团队,获得北京市特色教学专业称号。
2009年专著《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奖,2006年获得教育部颁优秀教材。
2009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名师奖。
2008年主持戏曲创作与理论专业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
二等奖。
2008年主持戏曲创作与理论专业获得北京市专色特色建设基地。
2008年《中华戏曲文化学》获得北京市委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2008年主持戏曲创作与理论专业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2008年《中国悲剧美学史》获得
上海市社会科学项目优秀成果
一等奖。
2007年起获聘北京市特聘教授(2000—2005年获聘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六、海外讲学简表
1993年1月——4月
多伦多大学戏剧学院客座教授 讲授中国戏曲史 对象:本科生、研究生35人
1999年9月——2000年3月
美国学术委员会基金会项目支持,到美国佛萨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斯坦福大学讲授中国戏曲史研究与中国文学史研究专题,期间,在200年3月加拿大召开的北美亚洲年会上,与美国都文伟、傅鸿础等教授主持
杂剧分会场。
2006年7月 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中国戏剧中的“上海避难犹太人”形象。
2008年11月在
芝加哥大学为硕士、博士研究生讲解:中国戏曲研究流派。
2011年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
中国戏曲学院的戏文教学与研究。
2013年3月 美国
圣迭戈:
亚洲文学年会、北美中国戏曲曲艺年会:中国戏曲教育。
2013年6月 德国
海德堡大学、
维也纳大学、
维也纳音乐学院:《昆曲《牡丹亭》演讲》。
2015年1月 美国佛萨大学:中美戏曲学研究。
2016年3月 美国艺术大学:中国京剧艺术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