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辉元(
日语:
毛利 てるもと;英文:Mouri Terumoto;1553年2月4日-1625年6月2日),战国时代到江户时代前期的大名,丰臣五大老之一,
关原合战中西军总大将(被拥立)、
长州藩第一代藩主。毛利辉元幼名幸鹤丸,法号幻庵宗瑞,通称安艺中纳言。战国第一智将毛利元就之孙,
毛利隆元长子,其母为内藤兴盛之女。
其父隆元早卒,由祖父
毛利元就抚养,成人后拜领当时幕府大将军
足利义辉的偏讳辉字改名辉元。元龟二年(1571年),祖父元就去世,辉元继任家督。任内先被
丰臣秀吉击败而不得不向其臣服,直到天正十年(1582年)与丰臣秀吉讲和。以后积极协助丰臣秀吉,在
四国征伐、对朝鲜之役担当先锋。当时他的领地有120万石,在
小早川隆景死后,成为了五大老,势力仅次于
德川家康。丰臣秀吉死后开始形成以德川家康及
石田三成为首的两派阵营,毛利辉元起初曾考虑加入德川一方。但被客卿
安国寺惠琼所说服加入西军一方。于庆长四年(1599年)七月十五日由
安艺国的
广岛城出发前往
大阪,翌日进入
大阪城。毛利集团的联合军(包括毛利辉元,辉元的养子毛利秀元、
吉川广家等)是西军中最为庞大的势力,但是在实际的战斗中,他们却几乎是寸步难行。最终被德川家康打败,使得毛利氏的领地逐渐缩小,最终只剩
周防国、长门两国。
德川家康统一天下之后,毛利辉元剃度
出家,不久宣布隐居。
宽永二年四月二十七日(1625年6月2日)毛利辉元去世,时年73岁。家督之位由长子毛利秀就继承。
人物生平
继任家督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1月22日,辉元作为
毛利隆元的长子出生在
安艺国(
广岛县),幼名幸鹤丸。永禄6年(1563年),隆元不幸早逝,11岁的辉元继任家督。祖父
毛利元就尽管当时已经有60岁高龄,却也不得不继续执掌着毛利家的实权,直至辉元元服为止。在公开的元服仪式上,幸鹤丸正式更名为辉元(拜领室町幕府征夷大将军
足利义辉的“辉”字)。元龟二年(1571年)元就去世,毛利辉元继承家督之位,名正言顺地继承了西国毛利氏这个庞大的家族。
保境安民
辉元的领地从九州岛的
丰前国一直延伸到
播磨国和
备前国的边境,不仅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可以说是当时日本第一),还得到两位才能非凡的
叔父——
小早川隆景和
吉川元春的辅佐。此时毛利家的夙敌——尼子氏一族已经于永禄九年(1566年)被消灭。元就死前曾留下训示,指出本族应满足当时所拥有的一切,并且放弃以冒险的方式进行领地的扩张。
从某种程度上说,辉元遵从了他祖父晚年的教导。除在九州岛进行了一场小的的前哨战外,主要采取逐渐渗透到往东部更远地区的扩张方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辉元统治的头一年静静地过去了。在天正三年(1575年),由小早川隆景和
宇喜多直家所率领的毛利-宇喜多同盟击败了位于
备中国的三村家,从而扩展了毛利氏在那一带的影响;与此同时,在
吉川元春与尼子氏的拥护者山中鹿介的战斗中,毛利氏更向中国地区北海岸扩张了领土。而此时期
平安京的形势已经发生的巨变,无论怎样,也都将对毛利家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永禄十一年(1568年)
织田信长在
京都拥立足利义昭为征夷大将军,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表露无疑。作为征夷大将军的
足利义昭也不安于天命,企图重振室町幕府。他背地里从织田家周边地区的强大家族势力中找寻援助(即形成
信长包围网),这其中也当然包括了毛利家。在元就逝世前,他已经公然宣布与信长不再是盟友,于是年轻气盛的辉元向信长发出了公开的挑战。
交锋织田
天正四年(1576年)二月,被信长赶出京都的义昭经过毛利氏领内的
备后国,当年给信长带来桐纹(足利氏家纹)的义昭,这次也给予了辉元同样的待遇。义昭和他的哥哥
足利义辉一样,让辉元担任中国地方各地的守护。
元龟元年(1570年)以来,毛利氏一直干预信长对位于
摄津国的宗教势力(一向宗)
本愿寺所进行的围攻。实际上,战事并没发生在
织田信长当时的疆界上。而辉元一直引以为傲的毛利水军开始行动时,信长家的水军将领
九鬼嘉隆已经截断了本愿寺军的海路并且封锁了海 岸。辉元命令他的舰队在村上武吉指挥下向摄津海域前进。在那里,毛利海军大败由九鬼所统领的织田水军,并且打通了通往石山本愿寺的
补给线。这发生在天正四年(1576年),史称
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战。这一损失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信长,他不肯善罢罢休,遂命令九鬼嘉隆、
泷川一益建造了六艘巨大的战舰(据称船舷上至少覆盖了一些铁甲),并且当这些军舰在天正六年(1578年,时隔两年)完工后,命令六艘“海怪”出发驶入内海。这些装备了
火炮的战舰,在先前所发生战斗的地点,与毛利家的
水军再次发生了遭遇战。在
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战中,织田水军在
九鬼嘉隆的指挥下击败毛利-村上水军。毛利-村上水军退回
安艺国。
以后几年中,毛利家对打破封锁线所做的尝试均宣告失败(毛利水军六百只战舰前往救援石山,在木津川冲与海上封锁的九鬼舰队发生了交战。尽管毛利水军对铁甲船发起勇猛果敢的进攻,无奈被织田军铁甲船上的
大炮击毁了大将船。结果织田水军取得完胜,毛利水军只得败走。木津川口之战的胜利确立了织田军在
石山合战中的优势)。最后在天正八年(1580年)随着本愿寺的投降,石山战争结束。
这时辉元还遇到了个大麻烦。由于
武田胜赖在天正三年(1575年)
长篠合战中败于织田军与天正六年(1578年)“越后之龙”
上杉谦信的去世,
织田信长可以更专注于同毛利军的对战上,他派遣了两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军队向西挺进中国地区。其中羽柴秀吉率军朝有武装抵抗的南部地区行进,而明智光秀军则移向北部的山阴地道区。但整个进程可以说相当的缓慢。此时位于备前的宇喜多家突然叛变,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毛利家忠实的拥护者在进行英勇地抵抗:别所长治死守位于
播磨国的三木城直至天正8年(1580年),还有鸟取城(
因幡国)守将吉川元经率部抵抗200余日。可是在全城饥饿的边缘,两个城堡终于投降了。
秀吉来伐
天正六年(1578年)羽柴秀吉占领了播磨的上月城,并将其献与了那个由名将山中鹿介所支持的尼子家后裔——
尼子胜久。后者企图以此在
出云国重建已灭亡的尼子一族。也许仅仅是受到了上月城进驻新主人的刺激,辉元差遣他的叔叔去重夺上月城。他们的确成功了,因而尼子与山中二人都在事后被斩。但毛利辉元既不是如他祖父那般的领袖,也不具备像他父亲传闻中一般的人格魅力。他虽然继承了祖父元就那超群的领导才能,却不能聪明而机敏的去运用它。天正十年(1582年)毛利氏的战败似乎是无法避免的:羽柴秀吉全军包围了备中的
高松城。尽管城主
清水宗治(原三村家臣)坚决抵抗,但假如在这里全线失陷的话,那么将导致通往备后的门户被打开,而再后方就是毛利家的本土了。在过去的6年里辉元还从未遇到一个能够在自家领土内公然挑战的侵略者,因此这次迫使他准备坚决抵抗到底。
秀吉深知高松城是块难啃的骨头,如果此役失利那么毛利家将会占有巨大的优势,于是他决定趁早采取奇谋。有趣的是高松城的附近不远处就有一条河流,秀吉便借助地利上的优势成功水淹了高松城,使其变成一个四面环水的孤岛。此时辉元虽已调军支持前线,但却踌躇于是否直接攻击秀吉的部队而贻误了战机。城主清水从己方利益出发,向秀吉提议不要伤害城中其它民众,表示在率众投降后剖腹以示自己的效忠。在这危急的关头,命运奇迹般地介入了其中,或者可以说成是偏向了
毛利润一方。
明智光秀在本能寺之变后,立刻派密使去向毛利氏报告。没想到这密使在暗夜中迷失方向,致使密信(即
织田信长死于光秀之手)被羽柴秀吉所截获(此时正好是本能寺之变的第二天)。秀吉深知这条消息的重要性,不敢轻易张扬。于是他立即同毛利举行和谈,提出除
伯耆国东部三郡,与
高梁川以东的备中,两地外,其余地区皆仍旧归属毛利(备前,美作为宇喜多家所有),另要求
清水宗治切腹自尽。也许出自于对秀吉宽大的深信不疑,辉元应允了条件并允许秀吉在其它势力行动前迅速返回领地,讨伐
明智光秀的叛军。
效力丰臣
在检讨了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后,毛利氏不仅遵守了停战协议,而且还成为了秀吉最忠实的支持者之一。在后来秀吉率军征讨九州岛津家与
四国长宗我部家的战役中,辉元派遣了“毛利两川”(
小早川秀秋与
吉川广家)统领军队支援秀吉。于天正十八年(1590年)在秀吉攻打后北条氏时,他又派遣
水军予以援助。当文禄元年(1592年)秀吉出兵侵略
朝鲜时,辉元也率一支分队参与作战。
在庆长三年(1598年)太阁
丰臣秀吉前,辉元被任命为“五大老”之一,负责商讨决策共同辅佐直至幼主
丰臣秀赖成年。五大老包括
德川家康、
前田利家、
宇喜多秀家、毛利辉元及
小早川隆景(小早川隆景死后由
上杉景胜补上),其中辉元的势力被列为第二位仅次于内府德川家康,年收入120余万石。
关原合战
在秀吉死后,他生前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导致
日本即将面临一场全国性的大动乱。一方面文吏派与
武将派由于利益上的冲突,互不信任造成了两派之间的意见不和,势同水火;另一方面野心家德川家康认为此时终于可以摆脱
丰臣秀吉的束缚,正是争取成为天下霸者的好时机。而近江的
佐和山城城主、
五奉行之一
石田三成一向对
德川家康不满,为了报答丰臣秀吉提拔自己作为
丰臣秀赖的摄政者,同时不甘心自己的权力被德川家康所夺,决意起兵反抗德川家康。在这样的情形下丰臣政权趋于分裂。在庆长4年(1599年)开始形成以德川家康及石田三成为首的两派阵营,辉元起初曾考虑加入德川一方。不幸的是对于辉元和毛利家来讲,他们还是被长久以来的客卿
安国寺惠琼所说服。安国寺惠琼作为毛利氏的外交僧侣在毛利氏内部有一定的地位,他使得辉元深信德川家康会夺取当时的幼主--丰臣秀赖的权力地位。最终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因素。毛利辉元决意加入
石田三成一方,并且被推举为西军总大将。
与
藤原惺窝、吉田意安、赤松广通等学者交情甚笃的朝鲜人
姜沆,日后在对比
德川家族和毛利氏的富有时,曾如此描述:“
德川家康的土地上所获的米谷,对外声称二百五十万石,实际收入数倍于此。辉元的金银亦毫不逊色。家康坐拥关东,辉元握有山阴山阳两道。世人评价这二人的富有时曾说,家康的
米谷多得可以用来铺一条从关东到
京都的大道,辉元的金银多得可以把从山阴山阳到京都之间的桥梁全部换成金桥银桥。他们可谓富可敌国……”倘若不把毛利辉元拉拢进来,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这些谁都明白。
庆长五年(1600年)7月15日一早,辉元带着年仅六岁的儿子秀就从
广岛市出发,16日晚抵达
大阪。毛利辉元取代
德川家康驻人西苑,令儿子秀就去
丰臣秀赖身边侍奉,并于17日召众议事,决定发表讨伐德川家康的檄文。可是辉元并未表示热衷于这个新的“职务”,不仅不善于抓住指挥的时机,甚至还顾虑他自己能否胜任这个被德川家康称之为“西军”的统帅。三成最终让辉元(于7月15由安日艺的
广岛城出发前往大坂),翌日进入
大阪城。实质上三成只是让他担当名义上的总大将。这个致命的错误将演变为庆长五年9月15日(1600年10月21日)爆发的
关原合战东军击败西军。
毛利集团的联合军(包括毛利辉元及其养子毛利秀元、
吉川广家等)是西军中最为庞大的势力。但是在实际的战斗中,辉元却几乎是寸步难行。在固若金汤的大阪城中,辉元深信秀元所言,目下最好的措施就是坚守不出;同时指出三成的行动注定要失败,至少迎击是毫无价值的。吉川广家(一开始就反对毛利家加入西军一方)把这些通过
黑田长政传达给
德川家康,此前家康曾言倘若西军无所行动的话,将会有利于东军取得胜利。结果,事情却发展的出乎意料。尽管起初家康对吉川广家解释西军起兵与毛利辉元无关表示理解,但这似乎只是一种计策,目的在于把辉元独自束缚在坚固的
大阪城中。一旦战役打响并且东军能够包围大坂城,那么大坂城就是家康的囊中之物了。家康公然宣称这场战斗是武士们的使命,特别是对所谓西军总大将的战斗。战后,辉元的土地被大减至
周防国、
长门国两国37万石,失去安艺,备后,石见,出云,隐岐五国及
伯耆国西部三郡,
高梁川以西的
备中国,而且好像是个残酷的笑话,被削减的领地中中国地区岩国三万石被
德川家康转封给了
吉川广家以示感谢,更加令辉元痛苦不堪的是他不得不让毛利氏放弃安艺这个家园(长达几个世纪)。后来辉元成为长州藩主。相对于保住脑袋的辉元来说,
安国寺惠琼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连同
石田三成与
小西行长一共三人在同年10月1日先在京都游街示众,后在京都的六条河原被斩首。
晚年归隐
关原合战后的同年10月,辉 元剃发称幻庵宗瑞,让长子毛利秀就继任家督。庆长八年(1603年),辉元到江户请罪。翌年庆长九年(1604年)开始建造
长门国萩城作为居城。
元和九年(1623年)辉元正式隐居。
宽永二年(1625年)4月27日,辉元在萩城四本松邸去世,享年73岁。
人物官历
永禄八年(1565年)2月,元服,得室町幕府将军
足利义辉的偏讳,取名辉元。
永禄十三年(1570年)3月13日,就任右卫门督。自那以后被称为少辅太郎。
天正二年(1574年)2月9日,迁任右马头。
天正十六年(1588年)7月25日,作为“丰臣辉元”升叙从四位下,任官侍从。同日转任参议。另外,上列
清华大学家的家格。被称为“安艺宰相”或“羽柴安艺宰相”。
文禄四年(1595年)1月6日,升叙从三位,转任权中纳言。被称为“安艺中纳言”或“羽柴安艺中纳言”。同年成为丰家五大老的一员。
庆长三年(1598年)4月18日,辞任权中纳言。
人物评价
悲哀人生
对一个二代家督来说,有伟大父亲在上的庞大阴影的摭藏下,自然倍感压力。
可是,只要二代目的艰苦能成功交到三代手上,家业通常能成功过渡,如同时期的后北条氏和后来的
德川家族。不幸的是,
毛利润家的二代目隆元早死,而新的家督(三代目)辉元负担的却是两代的总和,而且,更不幸的是,不单有伟大的祖父,更有伟大的叔父,这是先代未闻的特例,也是辉元特有的悲哀。
在元就死后,不少家臣都把未来(隆景及元春死后)交到辉元的身上,以立威来说,辉元有等于无,在伟大祖父的阴影下,不单比较难免,而且大权也不得不交到隆景、元春身上,再加上隆景、元春之间的久有的不和,更令辉元不能发挥。虽说自少有隆景的教育,希望把辉元教育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可是,与
甲斐国武田一样,不论家臣或元春、隆景都脱不开“元就神话”的沉醉中,令辉元的成长变成阴暗,这也是二代目的必然悲哀,可是辉元负担的远远长久,而在日后,元春死后的隆景也没有为辉元提供一个足以辅助的辅手,这也是辉元在关原判断出错的一个远因,更是毛利家一个致命缺陷。在不服气及不甘心的情况之下,辉元成为后世讥笑的一个失败者,可是,这却是辉元所不能控制的地方。
两川分流
隆景及元春之不和,到了辉元的时代,更为恶化,由于元就以来的压抑,元春的反发更加强大,尤其面对织田、羽柴东来的时候,更加表现出来。在
本能寺前后,对织田的立场中,元春与隆景已抱两极的意见,前者主张开战,而后者渐趋于和议。当然,本能寺之变是救了毛利家的一件幸事,可是,毛利元就的主张“不干涉中央政策”也因此而破坏,由于隆景的亲善政策被采立,一向主张中立的毛利家也不知不觉间向中央靠近,这根本不是辉元的问题,反而是隆景等温和派在保家同时的一个间接效果,这也令毛利辉元不得不对“天下霸权”起了念头。
自毛利倒向秀吉后,两川分化的问题已经表面化,主动亲善的隆景得到中央政权的大力重用,当然在秀吉的积极分化下,隆景也为毛利家多次解围,令毛利家慢慢走向政治中心,而元春却相反地被冷藏,同时在九州之战中客死异乡,两川的平衡已经破裂,而且吉川家与
小早川隆景家的关系也一去不返,尤其是当元春刚死时,隆景勒令吉川家出阵的动作,更令吉川与
小早川秀秋不能和解,把累年的对立诱发,两川体制事实上名存实亡,同心护宗的精神也因此而变成各自护宗的分离局面。到了最后,隆景也因为毛利家而正式把两川制结束,小早川家在隆景死后已是一个独立性的、亲丰家的大名,与毛利的关系也不再重要。累年的沈积,再加上中央政权的加速动作,毛利两川的体制也正式寿终正寝,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只不过是负面收场而已。
妥协攻略
除上述的团结政策,
毛利元就另一主张是妥协政策,是偏向对外的一个政策。
自毛利压过大内及尼子后,正式开始他的霸业,可是,毛利家的扩张沿用久用的结盟方式,与东国大名并不相同,毛利家东面五国的领地大多是威压当地豪族及小名而成,也就是继续他们“豪族之长”的精神。但问题是,这个形式并不十分强韧,如要约束这个“豪族联盟”的发展,必要的妥协并不能缺少,加上毛利家在军队上的不平衡发展——
水军重于陆军,更使毛利家倚重盟友的陆军及自身强大的水军来保持强势势力。就如元就所说:“我家十国,面对一次危机后可能只余五国,再一次、两次危机后可能只有原本吉田乡的领地”。
事实上,元就明白到强力军事征服并不是毛利家的生存之道,在团结的同时,也要作出一定的妥协,作为团结的其一力量。同样,面对中央政权,中立、和议的立场也是妥协自保的一个方法。对大友的立花山之战,元就眼见到手,也要回军平定大内、尼子的余烬,这也是取舍的一个动作,因为元就明白自己当时的力量并未足以向
北九州市入手,否则只会泥足深陷,而且九州之战也是倚重北九州的反大友众来助攻,本身功量并不足够,要稳住根本(西国)就要团结一致目标,也就要妥协,故
毛利元就也只好放弃北九州。而毛利氏面对秀吉雪崩式入侵,也依然沿用元就的妥协方针,能放弃的都放弃,全以保全为宗旨,最终在本能寺、贱岳之后,成为丰臣政权所倚重的力量。
关原之道
吉川元春、
小早川隆景死后,辉元一下子要重整毛利家的架构,而且要加强自身的力量,关原不得不说是一个契机。在关原前夕,要决定加入西军与否的时候,辉元的确巧妙利用“团结”及“妥协”的功用。事实上,当时的加入西军的决定,并不是辉元及
安国寺惠琼个别的决定,而是家臣们会议后一同的决定“与
德川家康争夺丰家的执权地位”把毛利两川崩解以来的家臣再次团结在自己的手中。
平心而论,关原大战并不是从一开始的一面倒,东军的胜利也不得不说是幸运成分颇高的一场战争。从另一个侧面看,关原大战是毛利主导的一战,不论一方总大将或是扭转乾坤的角色都由毛利一族所承,但这个决定性角色最后却换来悲痛的后果。可是,这种是稍稍片面的一个看法,原因最后毛利能生存的原因却是久违的“团结一心”及“妥协”精神挽救了毛利。故然辉元的错误在于犹豫过久而且未能把握决定性时机,但毛利家却因此变得更坚强,一致对外,而久被轻视的吉川家也因团结而牺牲,最后被毛利宗家所敌视。
这虽然是吉川家的悲哀,但在
幕末,两家也重拾团结精神而一致倒幕,同样,在毛利宗家内部,藩士的忧愤大都集中反
幕府的情绪之中,每年的新年团拜,毛利藩士、支藩藩士都会说“主公,可以(倒幕)了吗?”作为贺词之始,从这样来看,关原的教训也可称得上是卧薪尝胆的大翻身,也是对毛利两川、百万一心的再重整。而至今,毛利氏依然历久弥新。
元就的大智慧令小小的毛利茁壮成王,也因他小小的缺失而使毛利家渐入崩溃的深渊。元就强调的不干预政策,事实上并不合时,到了辉元时代,已是另一格局,对辉元是一个新挑战,要批评辉元的过失实在有失公平。隆景与元春的平衡差错也是受到中央局势的影响,可是,元就的精神保存,使毛利家即使出现崩解,但依然保持向心力,这是毛利生存的中心关键,也是毛利氏与毛利元名誉长久的一个侧面原因。
家族成员
侧室:儿玉元良之女
长子:毛利秀就
养子:毛利秀元
养女:小早川秀秋与兴正寺准尊的正室
轶事典故
侵朝战争中被日军俘虏的
姜沆,在《看羊录》中称辉元“つつしみ深く、ゆったりと大らかで、わが国(朝鲜)人の性质によく似ている(十分谦虚谨慎,悠然豁达,与我国(朝鲜)人的性情相似)”
在
关原合战中辉元虽担任总大将,但并未出阵。战后险些被
德川家康贬为平民,在吉川广家的斡旋下得以保全大名身份。辉元无力地叹息“近顷の世は万事逆さまで、主君が家臣に助けられるという无なことになっている(“近来世间万事都颠倒了,主君还要难堪的依靠家臣帮助(方能保全)”)”
关联作品
小说
《毛利辉元 刻有倾国烙印的男人》(池田平太郎,幻冬舍Renaissance,2011年)
《白薮椿―毛利辉元的密谋》(平川弥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