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朴师法传统,初由形入,继而写意,反复往来其间,中参清四僧、元四家,涉猎于
北宋诸家,笔墨之间讨生活,笔墨之中悟大道。最后参造化申己见,借古人之章法,以六法中传移模写之精神,抒写自己的林泉之心。古人的面貌千变万化,而精神者笔墨也。石朴抓住笔墨这个可以传情达意核心,以力争上游的精神,写出了自己的心境与感悟,达到出蓝之妙的境界。图为作者石朴致答谢词
个人介绍
数十年间,潜心传统,笔耕墨,饱受艰辛,以画为寄,意存高古,远离画坛。始终坚守着一个文化人的自由品格和独立思想。石朴先生几十年历经坎坷磨难,饱经风霜,始终不辍执着的艺术追求,并为其付出了几十年的全部精力,为今人留下了一批宝贵的艺术财富,尘封数十年后,他的艺术成就渐渐为世人所知。理论界及社会各界开始对其重视。
艺术年表
1950年 生于陕西岐山;
1962年 在乡间随老师学习
中国画,初临《芥子园》,观师家所藏古画,对中国画有了朦胧的认识;其间,在其父要求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诵古诗,读《
史记》;
1964年 在美术老师肖承圣指导下学画
1966年 与肖老师一起创作宣传画;同年,拜本县文化馆画家侯继明老师学画。
1967年 得到
西安美术学院画家王志龙老师指导,学习绘画。同年,父到山区行医,随父入山,作大量写生训练。文革起,随父下乡入山,父在山区行医,石朴即为山区农民画肖像,并对山写生;随身携带《
笔法记》,一有空闲便研读揣摩。
1968年 随
知青上山下乡,在此期间,速写本不离身,水库、工地、田间,一有余闲,就进行速写,积累搜集素材;时风所至,应邀画领袖像,创作了作品《伤痕》;
1970年 油画《伤痕》被选中在省展出,获得好评。
1971年 进西北机器厂做工人,业余时,手不停挥,练习绘画。
1972年 跟随卜兆老师学书法,临摹其家藏古帖。拜太极名家
李雅轩高足贺洪明先生和杨治国先生为师,开始学习杨氏太极拳;由此开始了以太极悟道,以道入画。开始了践行一生的太极书画兼修之路。
1974年 参加首届
国画学习班,在此期间创作的《请教》(又名《师徒俩》),并在全国巡回展出。艺术才能,很快脱颖而出,安正中老师非常器重,由其介绍,经常受到罗铭老师的指导。
1980年 除工作外,摒绝尘虑,潜心研习传统
中国画,工作之余,常去请教
方鄂秦老师和
安正中老师绘画上的事情,安老师见其人又看了他的画。他画的是山水,张幅不大,却气势恢宏。才一展卷,仿佛有一股灵气扑来,随即交给石朴一张《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表》希其成为省美协会员,后由于石朴沉浸绘画之中,而几十年来,这张省美协会员表却一直搁置在
书架中;
1988年安正中调
西安市任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热心的安老师仍非常关心石朴,亲自介绍很多画家,与之交流,受益颇多;
1993年 身体力行,南下游历,此后数年遍游山川,深入真山真水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被大鉴定家
杨仁恺老师发现,拜杨仁恺先生为师,得益甚多,在其处阅大量古画。杨老爱其才,欣然为其题画,并写推荐信至
荣宝斋米景阳处,时石朴因家庭原因,未能成行。杨老介绍,多次得
谢稚柳先生指点,肯定;
2005年杨仁恺先生反复仔细观看石朴画作之后,深为震撼,亲自为其题画数幅;并赞道石朴之画已入化境,当下少见。笔墨气味,俱为时冠!难得,难得!远离名利,不求闻达在当代尤为可贵!他学
髡残的笔墨浑厚苍劲,
齐白石的真率简劲,更学到了
黄宾虹的笔墨真谛,又融入自己的风格特点,最终自成一家。其题跋,有“出蓝之妙”和“得黄氏余韵独多”之评。
2007年
薛永年先生到
西安市来访石朴画斋,观看石朴画作,深为赞叹:只有大寂寞的人,才有大成就。
2009年薛永年先生再次到访石朴画斋,相携游川,称石朴为“在世
傅山”,当世大隐。
2010年 《书画世界》新年第一期重点推出隐者石朴;
海霞天地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特举办“长安隐者——石朴个人书画展”;
2011年 《书画世界》再次报道石朴书画事迹。
2011年 中国画学会、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主办的“
长安区隐者”——石朴作品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画展展出了石朴先生书画精品力作70余幅。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专家学者:国家文化部艺术司美术处长安远远女士、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
薛永年、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美术理论家
孙克、
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书画评论家赵力忠、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
刘斌、
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赵振川、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书记吕俊涛、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
罗宁等领导及省美协、省国画院、
西安美术学院等多位画家出席开幕式。
大家评论
最值得我们尊重的是他对人生对艺术的态度,与世无争,平平淡淡,安安静静。他那种生存环境,他这个年龄,画得这么好,我很感慨。他的画把
黄宾虹和
石涛化了,尤能得其传统之妙谛,气足、韵长,气韵荒寒,那种老劲,从内到外我觉得他都达到了这种境界。那一幅幅充满勃勃生机的内美的作品,散发着令人遐思的高古情怀,亦古亦今,亦梦亦幻的气息使人竟然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繁而透,淡而厚,画之真境界。
石朴极善用笔,能含刚健于婀娜,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笔力入木三分,有极强的生命力,能入纸故而能离纸,方有精神灿烂出于纸上。气韵生动与
水晕墨章不同,世人妄指水墨烟云为气韵生动,不知求之于笔,何相谬之甚!石朴气韵能于笔墨中出,故真气韵也!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对吾华画学体悟之深与所获之精,盖无求于世,大隐坐忘,起精神与古圣今贤相往来,非耽于浮名孔方者可以望其项背也。
孙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美术理论家】
“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
黄宾虹先生题画句同为石朴先生题。
石朴的笔墨已达到自由的阶段,又不失厚重、拙朴。高古空灵的画风,用笔奔放率性,有抱石遗风,石壶遗韵,但却不失浑厚朴茂,已达到了深高古超然尘外的境界。摆在我们面前的作品足以说明,他是当今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器晚成的画家。他的成功再一次向世人昭示这样一个真理:艺术要耐得寂寞。
传统中国画一是看笔墨,一是看意味,石老两者俱为时冠,况用笔与修养俱入化境,当代已少见。
王仲生【
陕西省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
西安市作协副主席】
当今当今某些画作的浮躁之气、市侩之气、脂粉之气,与石朴的画全然无涉。他的画,不造势,不煽情,不忽悠,就是那么安安静静,清新、纯净而高洁,透着高贵的气质,这不能不是一种奢侈。
个人经历
……
十五年前,得识已故鉴赏大家
杨仁恺,一见之下,即题其《秋山深隐图》曰:“
黄秋园山水画,死后始显名于画苑。此帧石朴先生用其法为之,有出蓝之妙。”并谓:“吾年老矣,薛氏永年执教京华,尝研究秋园与传统诸家,兹后可往请教。”晚生事业顺利,已接老父来
西安市矣,镇日作画,得数百幅,拟为出版画集,故请先生指导并赐序焉。吾念杨老之托,复感思敬孝心,乃允于得便至陕会晤,并拜观其画而著序云。
初见石朴,即觉神采朴雅,精力弥满,年近耳顺,望之若四十许。相携游辋川,更见其步履矫健,内力充盈,把握之间,如有气徐行,自余肘至肩至腰,问之,乃练习太极拳法,亦二十余年矣。余忽忆
傅山妙书画而精武术,
包世臣更以以拳法论书道,不意数百年后又有精于武功之书画家石朴也。
车行渭水桥间,相与谈文论画,益觉吐嘱不俗,典籍信口道来,诗词朗朗上口。余始知石朴之自学有成,遍及传统诸域,故不独绘画而已。此前后,更于所借画室,遍观其大幅小帧,询其身世际遇,习画历程,闻其技进于道之论,更知出身工人之石朴,实一隐于乡镇之奇人也。
石朴,原名张新民,陕之
岐山县人也。父业医而喜文史书画,故石朴自幼爱画,小学老师携往县文化馆,得油画家
侯继明授速写法,遂得写生门径。文革起,学校停课,随父下放入山,感运动之狂躁,爱荒山之朴野,乃以速写钩山水。无何,下乡插队,日则躬耕陇亩,夜则窑洞连床,因通绘事,得办斗争展,画领袖像、速写水库农工,曾作油画《伤痕》,入选省展,初露头角。后考入宝鸡大厂,始为钳工,缘自强不息,画才显露,遂调厂宣传部,任厂报文艺编辑。不数年,文革风雨渐歇,有幸入
国画学习班,兼攻山水人物,结业作国画《请教》,绘师徒授受,朴实生动,颇得好评。
改革开放之后,兴趣转向山水,常率同好往返
西安市,请教名家,周书画研究会成立,举为秘书长,然仗义代言,开罪领导,被迫下岗。其时,家贫子幼,经济拮据,乃南下
广州市鬻画自给,笔耕墨褥,饱受艰辛,以不甘画商屈辱,遂旋踵故里,孤身一人,以画为寄,其艺亦与日俱进焉。
石朴之画山水也,遇
罗铭而启蒙,读秋园而悟道。彼早年所见,仅诸家画册,暗中摸索,不知画法之妙。入
国画学习班,见罗铭太白写生原作,聆其授课,观其落笔运墨,始茅塞顿开,知作画需带感情,笔宜毛不宜湿,布置当先散而后整。更上溯其师
贺天健,读《学画山水过程自述》,摹《课徒画稿》,辨师生法派之异,究古法不传之秘,乃渐通意境笔墨之理,写景造境之殊。然则,此时开放伊始,新潮澎湃,孰谓传统,众说纷纭,何去何从,困无所依。忽见
黄秋园画册,如获至宝。乃叹曰:“秋园自学成材,开我先路,林泉之心,如我怀抱,笔墨生发丘壑之美,荒寒寄寓奋发之情,尤非俗眼所可想见,仰其自由旷达,内美无穷,知传统之魅力无限也。”
余尝谓:“秋园山水,以道为机。”石朴曰:“昔年读之,大有启迪。窃思,
老子谓,道法自然,一阴一阳谓之道,山水画中联系主客二体者,非道而何?自此,朴作山水无复再现生活风俗,一心悟道,修养品格,游心大化,以神法道,意在笔先,以气运笔,笔笔生发,如水在地,顺其自然,得其性情,味奇内美,于是乎笔墨间恍惚有象矣。朴所谓意者,唯山峙立,水流环,树掩映而已。画之于山水,要在若即若离,我之于古人,妙在有离有合。于是,山性即我姓,山情即我情也。道因画而彰显,品以道而提升。虽未能至,心向往之。”
新世纪以来,石朴取法,更由秋园而
黄宾虹,博采诸家,实中用虚,亦繁亦简,或密丽而空灵,或精简而意足。七年前,
杨仁恺赞其《候山清远图》谓:“已故名家黄宾虹先生,为山水写照传神,声誉满环宇。石朴先生此作的黄氏遗韵独多,殊可贵也。”余则以为,石朴之可贵,不在
优孟衣冠,而在洞悉时弊,以故诠释宾虹论画,别有新解。时人崇宾虹在笔墨,石朴论宾虹在造化。如其题画所云:后世学者,师古人不若师造化,有师古人而不知师造化,未有知师造化而不知师古人也。黄宾老此言正中时弊,师造化者不在师古人之后,此所谓承前也。于自然中寻理而探真,非外状其形而内迷其理,徒取形影为能事。中得心源,不论古今,不论繁简,不着外相,唯观气韵,画之正途也。”近年,石朴更身体力行,南下
齐云山,成稿累累,古云:“江山为助笔纵横”,不出数年,石朴山水岂不更刮目相看哉。
石朴近年山水,以取径观之,可分两类,一类取舍前人而自抒襟抱,一类师法造化而注入感受。前类多临仿秋园而小变其法,后亦步武宾虹而损益虚实,亦有略参
钱松嵒、
关山月、
石鲁、
石涛、新安派诸家,而自出己意者。后类或白岳纪游笔纵神驰,或
周原遗址忆旧一往情深。以画法论之,又分疏密二体,密体千万点,浑厚华滋,不失清空;疏体寥寥数笔,枯毫渴墨,形简意长。杨老赞其师黄之密体,谓得其遗韵,余赏其周塬忆往之疏体,以其情真格老。石朴之画,虽个人面貌尚待强化,而笔墨功深,柔中含刚,境象闲静,气格老苍。其取法秋园者茂密华滋而愈见清新,借径
黄宾虹者虚白洒落而不乏隐秀,兹后倘多蓄胸中丘壑,精求用墨之法,淡中求厚,实中求清,其艺事之更上层楼,必矣!
虽然,以自学成材者观之,石朴无疑当今翘楚。自学成材者,莫不高其天分,深其功力,又复聪敏刻苦。然成才之路,各有不同。彼石朴者,以余
西安市之行考之,亦得益于师友之陶冶与夫治学之融会贯通也。彼虽身工厂,周遭不乏深谙传统之才,如隐于文员之书家卜公、余事为诗词之陈氏总工、太极名家
李雅轩之高足贺氏,无不长于实践,又复精通学理。数载交游请益,既见其手眼不凡,又闻其卓识高论,或旁及庄老,或本之易经,或兼及禅学,不惟于刚柔、虚实、有无、曲直、藏露、收放、起落,明其对立统一,尤于真情神境、心性修持、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大有会心。石朴既精研书画诗词拳法,复得其相参互动,于深造求通,升华内在感情,绝去俗眼之蔽,由之,其画亦由写景而造境,境与性会,由技进道,而不为时风所障也。
石朴画册行将面世,谬以余为赏音,赏画接谈之余,觉其对吾华画学体悟之深与所获之精,盖无求于世,大隐坐忘,其精神与古圣今贤相往来,非耽于浮名孔方者可以望其项背也。乃聊述所知所感如上,是为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