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川
国家一级美术师
赵振川(1944年生)是一位中国画家,出生于西安市,祖籍河北省辛集市。他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副院长,黄胄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他还担任陕西省第四届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务。此外,他还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以及西北大学艺术研究院的名誉院长和客座教授。赵振川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人物经历
赵振川,1944年生,西安市人,祖籍河北省辛集市。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黄胄美术基金会理事、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陕西省美协党组成员、陕西省政协委员。他还是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全国第五、第六届美代会代表。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陕西省评委会副主任:中国美协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评委和“2003年全国中国中国画提名展”评委;全国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评委;中国美协“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评委;陕西省十届全国美展评委会主任。 
早年经历
自幼随父赵望云学习中国画。
教育经历
1959年初中毕业后考入西安统计学校。
1962年统计学校毕业进入陕西美协创研室学习班学习,从师石鲁先生。
工作经历
1964年12月底上山下乡到陇县山区插队劳动。
1971年返回西安市,在陕西省火线文工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每年均深入三线地区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主要成就
作品先后入选第四、第六、第七、第九、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及各类邀请展、专题展、综合性画展、国际水墨交流展等,并多次获奖。大量作品被收藏。著有《赵振川画集》、《现代山水画库》等个人画集5种。
1964年作品《山林新声》进入全国第四届美展。
1978年调入陕西省美协从事专职中国画创作。作品多幅参加陕西省第一届山水花鸟画作品展暨陕西新潮画会画展,并任该会理事会副会长。
1979年借调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创作国画70幅。作品多幅参加香港荣宝斋陕西省国画展。
1980年借调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作画。
1981年作品《信天游》参加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画展,入编院展画集,原作由该院收藏。作品《登高山复有高山》参加陕西国画家13人联展,赴南京、武汉、郑州市等地巡回展出。作品《南泥湾》参加陕西省建党六十周年美展。
1982年作品多幅参加陕西国画家八人联展,赴南京、武汉、北京等地展出。
1983年《秦岭烟云》、《农舍》等多幅作品参加陕西风光画展,三幅作品入编《陕西风光画集》,两幅作品被陕西国画院收藏。
1984年作品《瑰宝之路--蜀道》参加建国35周年美展。赴深圳市讲学,作品参加中国美术作品展。
1994年赵振川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张仃先生撰文评论“长安画派后继有人”。
1985年赴北海道访问并举办书画联展。《蜀乡》等多幅作品参加陕西-日本京都联合书画展,《峡江》为日本旭川市政府收藏。
1986年元月,当选西安市政协委员。到陕北安塞、延川县、延长等地写生。作品《高原晓雪》参加中国美术馆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百景展,并入选画集。作品《陕北初冬》入选,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集》。《秋》等九幅作品入选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山水画库-赵振川画集》。
1987年作品《新绿》获西北五省优秀奖。《瑞雪丰年》、《夏之湖》等20余幅作品参加赵望云师生画展。作品《陕北小景》参加江西省书画院首届书画作品展,并被该院收藏。多幅作品由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西北分公司组展,于四月参加马来西亚画展,8月参加日本东京画展,10月参加美国洛山矶画展。
198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美术师。参加河山画会举办的"河山如画"图展览。在北京、武汉、汕头市西安市巡展。
1989年5月创作《苍凉古原》,10月入选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入编《全国第七届美展画集》,获省美展三等奖。9月赴新疆写生。10月作品《山水》被陕西省图书馆收藏。11月携40幅作品赴新加坡,举办学术交流观摩展。多幅作品被当地收藏家收藏。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撰文《胸怀黄土高原--画家赵振川》。
1990年作品《秦岭雪霁》入选参加赴日本等国举办的中国书画展。为赞助第11届亚运会捐赠绘画作品。4月赴兰州市敦煌市吐鲁番市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写生月余。完成近百幅水墨写生画。返西安市后创作完成40余幅作品。年终作品《五月天山雪》参加中国画研究院第三届院展。陕西广播电视台拍摄《中国画家赵振川》专题片。
1991年2月作品《白杨沟》、《早春》、《秋熟》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陕西画报1991年第5期发表评论文章《骨神间构的韵律--赵振川和他的山水画》,并刊登《春到果子沟》、《秋塬牧归》、《南泥湾之秋》等六幅作品。6月作品《陕北之秋》参加日本京都91书画联展。作品《九曲黄河》、《古原雪晴》、《高原人家》、《雪后故园》、《野山秋径》六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2月作品《陕南午子山》入选参加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91山水画邀请展"。
1992年作品《秦椒熟时》参加省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美术作品展,获三等奖并在《1992年中国画年鉴》发表。5月参加中国旅游书画联谊会,被选为理事,赴长江山峡旅行写生近一个月,返西安市后完成作品近30幅。夏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收藏天地》发表张仃先生文章《长安画派与后起之秀--略谈赵振川》。同时刊登《大漠之舟》、《敦煌市游》、《天山放牧》、《山居》、《乡情》、《敦煌莫高窟》、《雪山牧歌》等作品。8月,主持北京炎黄艺术馆主办的《赵望云遗作展》,组织了赵望云艺术研讨会,并撰文《尊美重德,艺为人民》,在《人民日报》(1992/9/9)上发表。《赵望云和冯玉祥、张大千的情谊》在《人民日报》(1992/12/16)海外版发表。11月《天山放牧》等四幅作品参加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中青年知名画家作品展。12月赴陕北延安、安塞区延川县一带写生。作品《陇上秋》被上海画廊收藏。
1993年作品《太白山印象》参加全国首届山水画展,获优秀作品奖。作品《雪中居》参加《人民日报》神州行画院画展,原作被该院收藏。9月赴陕南紫阳一带写生。11月作品《秋居》应邀参加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新飞杯"河南省高校暨省内外名家中国画作品展。赴深圳市参加中国艺术节。12月作品《蜀南写意》入选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陕西省美术书法作品展,荣获优秀作品奖。作品《峡江烟云》参加香港山峡风光展。同年还被聘为首届山水画展陕西省评委。
1994年1月12日《赵振川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80余幅作品参展),并召开学术研讨会。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品《窖院》、《梨花四月雪》、《黄河之滨多枣林》被中国美术馆收藏。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作品《原上初雪》刊登张仃先生文章《长安画派后继有人》。《美术》杂志(1994、7)刊登张仃先生文章,并发表作品《渭滨春晓》、《黄河之滨》、《黄河秋收图》、《伊宁四月》、《原上雪居》、《好大雪》、《幽郁终南》、《蓝田玉山盛秋》、《天山雪雾》、《九曲黄河》、《曾是此山人》等。香港文汇报及菲律宾商报分别刊登肖云儒先生文章《两代风流--长安画派承继者赵振川的画》,同时发表作品《山丹秋牧》、《窖院》《秋林旧居》、《太白山写意》、《渭滨春晓》、《大漠之旅》等。5月受省政府委托接待关山月在陕西省举办画展并陪同赴陕北地区秦岭一带写生。6月被省文联特聘为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7月为国务院侨办创作巨幅山水画《黄陵古柏》。8月作品《秦椒熟时家家红》参加第四届甘肃省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展览。9月《高原新绿》入选邓小平"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题词十周年艺术作品展。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10月作品《秋之韵》应邀参加为庆祝建国四十五周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华风韵中国当代书画家优秀作品展》。10月下旬赴襄阳市参加中国山水画研讨会,前往神农架林区写生。年末访问日本松本市并参加国画联展。
1995年元月为国防部创作巨幅山水画《江山长春图》。2月作品《终南之居》被西安广播电视台收藏。3月作品《源上秋居》入选西安市各界人士纪念西安市政协成立四十周年书画展。5月初赴陕南西乡、紫阳一带,沿汉江写生半月,作画24幅。月底随全国文联万里行采风团赴延安市宝鸡市一带采风写生作画多幅。7月应宁夏回族自治区之邀,赴贺兰山一带写生,为当地作画20余幅。作品在陕西省美术馆参加纪念任弼时同志生平图片与书法展览,原作被收藏。9月作品参加全国部分历史名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联系会第六次会议书画联展。为市政府外事大楼接待厅作巨幅山水画《秦岭春晓》、《秋山红树》二幅。10月《赵振川画集》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共收集近作120幅并由张仃先生作序,肖云儒先生做后记。11月赴无锡参加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中国山水画研讨会,6幅作品赴韩国参加国际书画展。
1996年元月应邀参加中国百名杰出画家《中国山峡百图景》活动。创作《峡江春晓》入选画集,并将原作捐赠希望工程。作品《巴山春浓》被陕西国画院收藏。作品《好大的雪》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6)。4月被聘为西安美术学院96届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导师,并被聘为荣誉教授,先后为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处国画学员班及长安画院国画学习班讲课。9月为纪念赵望云诞辰90周年筹资举办《赵望云画展》及《赵望云艺术研讨会》。10月作品《陕北高秋图》被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收藏。12月为人民大会堂创作《陕北高秋》。赴陕难安康市写生。
1997年3月前往安康、紫阳一带写生。4月陕西省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当代中国画展,被聘为本次大展学术委员会委员。6月《秦岭冬韵》、《陕北地区东麓》、《终南独松阁》、《新绿时节》、《巴山即景》、《巴山苍郁》、《沙海绿洲》、《汉水侧畔》、《太白山印象》九幅作品参加陕西当代中国画展,分别于西安、北京中国美术馆、南京及台北展出。作品《陕北牧歌》参加山东新闻书画院在济南市举办的香港回归祖国,百家名人同贺书画展,原作被该院收藏。6月作品《通途》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国画邀请展,并入编画集。7月作品《汉江春晖》入选中国长安书画名家庆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作品展,在深圳、香港展出。作品《松山幽居》、《天山之春》、《巴山深处》参加河山画会作品展及学术活动,并入编画集。8月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随省文联采风团下乡到榆林延安等地写生。11月到绵阳市一带写生。12月在深圳举办刘大为、赵振川、方楚雄三人画联展,十余幅作品参展。
1998年元月被陕西省委任命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主管美协业务工作。同时当选为陕西省第八届政协委员。在汕头市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六十幅,特区报刊登《野牧秋山居》、《陕北地区牧歌》等予于报道。3月赴无锡参加河山画会尝梅学术研讨会。作品《新绿时节》、《巴山即景》等三幅参加中国陕西日本京都书画联展,并入编画册。4月赴西乡县、岚皋、紫阳、安康写生十余天。6月随陕西美术代表团出访美国,在纽约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新泽西州、洛山矶举办画展并讲学,10幅作品参展。7月作品《汉江侧畔春正浓》、《江岸晓牧》、《静幽太白》、《岭上高秋图》参加河山如画图第四回展并入编画集,8月3幅作品捐赠赈灾义卖展览。10月作品《白云人家》参加中国文化部在京举办的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并入选画集。10月赴潍坊市举办个人画展。11月应邀往苏州市、无锡、常州、扬州画院进行学术交流。12月西安广播电视台二台拍摄《走进赵振川》专题片。
1999年元月作品《源畔秋居》入选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作品展览。2月赴朝阳市举办个人画展。下旬陕西省文化厅美协组织到安康、紫阳一带采风。3月被聘为跨世纪暨建国50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评审委员会会员。被聘为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陕西省美展组委会评委会副主任。5月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聘为本届中原地区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赴苏州参加成立大会。中旬至六月上旬,同省九届美展组委会分别赴安康、紫阳、西乡县汉中市宝鸡市延安市榆林市定边县等地检查九届美展工作。6月赴北京参加中国画艺委会跨世纪山水画展评选会议。作品《陕北地区写景》被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收藏。7月作品《高原新绿》参加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建馆40周年举办的全国著名画家作品展览。应文化部之邀为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创作巨幅山水画《春山连碧波》。被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组委会评为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区评委会委员。8月赴汕头市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并入选画集。9月作品《戈壁春居》入选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外文版文献大型画册,由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及中国美术年鉴编辑。在潍坊市举办个人画展。10月作品《人在山水间》、《黄土高坡》参加河山如画图第五回展,并赴加拿大连展。为庆祝西安美术学院建院50周年,捐赠《后雨》、《西乡》、《云深不知处》、《终南幽馆》等十幅作品。中旬赴绵阳市、勉西、西乡县、安康、岚皋等地写生。11月《延安颂》等作品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市美协举办的庆澳门回归画展。年底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赵振川画集》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0年元月应西安市政府之邀,为关中八景邮资明信片绘制《草堂烟雾》一景。2月被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2000年2月23日陕西省日刊登)。3月作品《巴山汉水有幽居》参加中国美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录。5月被西安美术学院聘为2000届美术教育专研究生论文答辩会评委。6月作品《汉水养性》、《巴山铸魂》参加重庆市河山如画图西部热土中国画展览,并入编画册。作品被特邀参加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家在汉江之畔》捐赠朝霞工程。7月为陕西省委常委接见厅创作巨幅作品《秦岭秀色》。8月作品《汉江侧畔》入编近现代中国画选集《中国延安鲁艺校友汇编作品》。《山桃报春》入编人民画报主办的《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世纪珍藏版》。作品《家在翠屏中》参加当代中国《中国画高级人才成果展暨全国画院院长中国画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入选画集。下旬赴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写生。9月作品《嘉陵江印象》参加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成立50周年大型书画作品展览,作品被收藏。作品《巴山汉水不了情》应邀参加文化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的中国当代绘画书法作品展。10月作品《岚皋风情》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常州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中国画大展,并入选画集。书法作品一幅被被澳大利亚中国美术馆收藏。随文化部西部聚焦采风团赴兰州市河西走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写生。12月随中国书画家名人中东艺术考察团赴土耳其埃及希腊以色列等国进行访问。
2001年4月作品《巴山幽居》、《高山仰止》入选北京新世纪中国画名家精品展,并入编画集。参加陕西紫阳茶文化节活动。5月被聘为第四届中国当代画展评委。7月为建党八十周年创作《延安硕果》参加省美展获二等奖,并选送北京参加全国庆祝建党80周年美展。应民革中央办公厅之邀作品一幅参加在台北中山纪念馆举办的海峡两岸水墨精品展。9月作品《汉水幽居》应邀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入编画集。作品《戈壁春居》入选由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百年中国画展》,并入编画集,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陕北三月》参加北京炎黄艺术馆情系西部大型画展。赴新疆写生。10月作品《山桃跳春》参加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共同举办的全国画院双年展--首届中国画展。11月大幅山水作品《万树结一绿天然成屏障》、《祁连秋牧》、《陇上高秋》、《云雾山中是茶乡》参加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聚焦西部大型画展并入选画集。12月作品《天山牧歌》应邀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情系新疆画展并入编画册,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巴山壮居》参加中国西安西部西部美术展,作品《汉江两岸度春秋》参加台湾中国大陆当代百人画展。被当选为中国文艺网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会议。被评为陕西省文学艺术届联合会优秀共产党员。
2002年3月作品《陇上记事》、《巴山五月》应邀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画展。4月应中国美协之邀参加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陕西展区的组织和评委活动。6月为陕南地区赈灾义卖捐赠作品。7月作品《九月天山》入编《画坛巨擎》由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访问韩国。被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特殊奥运会金质奖章书画奖评委,捐赠作品《陇上九月》,获书画作品展览金质奖章。9月作品《祁连秋收》参加《西部如画--贵州美》中国画展览,并入编《中国山水画名家作品收藏画集》,赴北京参加黄胄美术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并选为常务理事。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聘为"大地情--中国画大展"评委。11月为庆祝"联合国文化遗产年"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签订30周年,应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文化部之邀创作《秦始皇陵》、《骊山晚照》。参加"神州风采--画说世界遗产28"大型画展并入编画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3年1月当选为陕西省第九届政协委员。为中南海会议厅创作巨幅作品《陕南风情》。为陕西新建机场大厅创作《汉江春波翠巴山》巨幅作品。2月赴北京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为中南海创作《汉水春波映巴山》。4月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会应北京画院邀请赴北京八大处写生创作《西山八大处写景》。5月参加"众志成城,战胜非典"全国著名美术家捐赠作品《云水巴山》。组织并参与全省美术工作者为战胜非典捐献作品的活动。6月赴安康、柞水县、岚皋检查写生基地工作。7月被中国美协聘为第二届全国画展评委,赴大连参加大展复评工作,并参加中国美协在大连举行的2003年中国画艺委会年会。应中国美术家协会之邀前往青岛市参加2003全国中国画提名展的评审工作。8月作品《天山五月》参加"海潮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收入画册。为毛主席纪念堂、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书画展捐赠巨幅作品《太白山道》。9月为赈灾义卖捐赠作品。两幅作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组委会收藏。10月赴杭州市参加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作品展暨当代中国画创作与品评委员会,参展作品为《绿洲》、《巴山秋情》、《晨》。11月赴北京参加黄胄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会议。12月担任陕西美术家代表团团长兼党支部书记,率团赴北京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应北京画院和武夷山市政府的邀请赴福建武夷山写生,创作《娇峰云水间》参加画展。四幅作品应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协之邀参加"东方之韵2003中国水墨--再识传统当代中国画成就展"。
2004年2月出席省政协九次会议。3月作品《源头》应邀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展览馆开馆暨"澄怀味象--中国画自选斗方新作展"入选画册并收藏。被聘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画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带国画山水国画研究生一名。4月大幅作品《高原秋情》、《汉水碧波映巴山》应中国美协艺委会、人民日报文艺部与江苏文联实业集团筹办的"盛世宏图--中国画与环境艺术特别邀请展暨座谈会"赴南京参展。5月带学生到陕南西乡写生。应邀赴武汉参加中国画艺委会"山峡论道--当代中国画研讨会"活动。6月应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之邀,作品《峡江平湖》、《陕北高秋》参加全国"猴年马月精品画展"。应炎黄艺术馆之邀作品《春来江水绿如兰》等参加艺术博览会展览。应中国艺术研究院之邀,作品《秋源》、《西山白云》、《五月的巴山》、《汉水之畔》参加"黄宾虹学术研讨会暨系列展览",获黄宾虹学术成就奖。7月作品《溪山深处白云乡》应邀参加"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作品展,作品《蜀山清幽》参加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任陕西省全国十届美展组委会副主任暨艺委会主任。9月作品应邀参加"当代山水画坛名家作品邀请展"并入画集。作品《太白幽道》参加全国"庆祝人民政协成立五十五周年书画作品展"。11月作品《秋山红叶》、《巴山紫郁》、《巴山白云》、《巴山农社》应邀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举办的"南北山水--当代中国山水画学术交流展。"12月作品应邀参加科学与艺术大型中国画展。参加省文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2005年1月参加陕西书画名家为12·26印度洋地震大灾难义卖酬资活动并捐赠作品。1月底赴北京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的2005年工作会议。3月作品《秦巴烟云》、《茂林静幽》、《高山仰止》、《铁铸江城》、《巴山壮居》、《陇山记事》参加由全国政协举办的进京画展。4月应台湾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邀请参加"中华魂--情系宝岛华晨艺术采风之旅参访团"赴台湾写生创作《阿里山印象》、《杉林幽深》、《椰风》参加情系宝岛写生的画展。5月两幅作品应邀参加当代中国画百位名家作品展。6月作品《西山八大处写景》由北京画院代为国家永久性收藏。7月应北京画院之邀作品《北塬盛秋》参加中日美术交流并入入画集。8月应北京炎黄艺术馆之邀作品《盛秋》、《巴山丰田坡连坡》、《壮居图》、《高原夏居图》高原系列作品参加黄胄师生画展。9月作品《天山牧歌》应中国美术家协会之邀参加"首届全国中国画写意大展"。作品十幅参加"中国十大山水画家作品展"分别在上海、广州市等地展出。10月赴北京参加"生活之路--黄胄与20世纪中国画大型学术研讨会暨《黄胄作品集》、《黄胄研究文集》首发式"。应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之邀创作《黄帝陵写景》加入《神州颂》中国画长卷搭载神舟六号飞船航天飞船一起腾空。11月被聘为2005中国百家金陵画展评委,赴南京参加评选活动。
2006年应中宣部、文化部之邀,创作《金色的回忆》参加"书画长征路画展"。赴北京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艺网主办的"纪念赵望云百年诞辰暨捐赠作品展"等系列活动。
2007年应中国文联之邀,创作《耶路撒冷哭墙》参加"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创作《陕北杨家沟》参加全国政协书画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绘画艺术大展"。作品《靖边》特邀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之友》出版提名专辑--赵振川画集。
2008年为"四川抗震救灾义卖"捐赠作品八幅。作品《巴山好茶园》参加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举办的"话说奥运国画展"。中国书画艺术出版社出版《赵振川山水画集》。
2009年由北京市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盛唐文化艺术中心联合出版的《中国当代山水画名家·赵振川画集》已隆重发行。
社会活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客座教授。
人物评价
中和之美
——赵振川的中国画艺术
邵大箴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和赵振川先生接触过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为人朴实厚道,谦逊随和,但又不失原则;他长期担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负责人的职务,不热衷于搞表面上轰轰烈烈的大活动,而乐于忠实地为艺术家和社会大众办实实在在的事;作为艺术家,他像农夫一样,勤勤恳恳地耕耘,但他钻研“耕作”原理,讲究收获。在他身上,我们看到刚柔相济的品质;他的艺术创作,具有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又敢于自立面貌的特色。
赵振川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其父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除随父学习中国画外,并受业于石鲁何海霞等大家,深得他们的言传身教。加之从小和父亲的学生黄胄、方济众、徐庶之等人一起生活,自然也受到师兄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艺术成长过程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确实给他未来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过一般说来,名人的子女虽条件优越,往往因有父辈大树遮蔽,很难脱颖而出。他们要想有所作为,不仅要有志向、要勤奋、要有机遇,还要看自身的艺术资质。古今中外,也不乏名人子弟做出一番事业、在历史上留下业绩的例子,如王羲之、献之父子,米芾米友仁父子,亚历山大·仲马亚历山大·仲马父子,梁启超梁思成父子……赵振川凭借自己的艰苦努力和自己的天分,积蓄了在艺术上拼博的韧性和胆识,他和他父亲对“长安画派”相继做出的突出贡献,已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赵振川之所以能在绘画上达到如此成就,主要是他坚持不懈长期奋斗的结果。青年时期,他在陕西省甘肃省两省交界处陇东山区插队8年的生活经历,为他了解社会、了解大众、了解大自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进入画界之后,他始终按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主张严格要求自己,足迹遍及关陇、秦巴、陕北等地。不同于一些人一次性的“采风”方式,赵振川经常到秦岭、渭北、关山等地,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其成果反映在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上,其脚踏实地的作风和格调不凡的画作,引起社会关注,也给美术界输入一股清新的空气。他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更加自信与从容地埋头苦干,紧紧抓住传统与自然这两个环节不放。他钻研画史、画论,领悟艺术规律,他撰写了不少关于中国画创作理论的文章,探讨笔墨精神与技巧以及中国画品评标准等问题。他坚守长安画派的理念,但在艺术语言上他却不拘于承继一家一派,善于广泛吸收。例如,他在与南方大画家刘海粟、陆俨少等人的接触中,就得到不少包括笔墨语言在内的艺术启发。
在赵振川深入钻研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他遇到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突出问题:如何处理笔墨与丘壑、境界的关系,如何解决写生与创作的矛盾。对前者,他反对唯笔墨论,他既重视笔墨又重视丘壑,更进一步追求境界。他从不追随前人的笔墨符号而注重表现笔墨精神。我们看赵振川的画,发现他的每一幅画都得益于客观自然的启发,程式化的笔墨在他手下因表现对象和主观感受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和风采,达到一定的境界。如果说,他的早期作品还留有父亲赵望云的痕迹,那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绘画语言逐渐变得凝重浑厚、宏阔大气,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山水画家必须尊重自然,必须注意对客观山水的观察与体验,而观察与体验的有效途径便是写生。不过,中国画写生是个广泛的概念,可以是对景写生,可以是印象写生,可是是默记、尔后凭回忆的写生……一幅好的写生可以是一幅好的创作,也可以是创作的准备。赵振川有自己的写生观与创作观,他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写生不仅需要尊重客观,还要会编,我的画就是在生活的基础上编出来的。”编,就是艺术家不依赖于自然山水的摹仿,而是以它为范本发挥想象力的重新创造。对景的直接写生对一般艺术家来说,不会是大问题,但要以写生为基础去编成一幅好的绘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有生活阅历、艺术修养,要深入掌握中国画的写意特性。赵振川之所以敢于编和善于编,一有生活,二有修养。他心中装有广阔的大自然山水的资源和古今绘画的经典,他又善于用自己的智性与悟性去消化和融会它们。有前者,他的画始终有一股动人的勃勃生机;有后者,他的画温文尔雅而耐人寻味。
赵振川的画何以有如此不凡的品格?不妨看一看他对自己作品的评说:“我的画有猛气,但底子是醇厚、温和,是中国的中庸。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中和之美,没有这点难成正果和大气象,因此要在这上下功夫……”赵振川把中和之美立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并作为自己奋斗和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走进赵振川的绘画世界。
“中和”这一中国古老的哲学范畴,源自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和,是讲事物的对立统一,不取一,而取二,使它们辩证、和谐地相处。从中和的观点看世间万物的生长、发展与变化,皆离不开这个规律,绘画也不例外。绘画创作涉及的各种问题,莫不需要用中和的理论去解决:大至主体与客体、传统与生活、写生与创作、语言的稳定性与探索性、法则与变革……小至绘画实践中遇到的课题:虚与实、轻与重、繁与简、疏与密、方与圆、浓与淡,墨与色,等等。绘画是门手艺,这门手艺中无处不充满着辩证的哲学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是充满哲学意味的诗性艺术,中国画尤其是如此。中和含有折中的意思,但不是折衷主义,因气质、素养和随机应变能力的不同,艺术家在处理与创作有关的各种矛盾中,必然自觉不自觉地使一方占有优势,显示出其主导的一面并兼有另外的品格,而产生风格面貌的千变万化。由于赵振川深谙艺术的中和之道,他在处理这些关系时能得心应手、驾驭自如。赵振川作品的“猛”,来自西北大自然的浑茫,来自他胸中的大气,来自他笔墨语言的自由随意,看似漫不经心地点擦染。赵振川作品的“温情”,来自他对西北山水中诗意的发掘,来自他性格的厚道与纯朴,来自他笔墨语言的抒情与写意。在技巧上,他善于处理黑白、疏密关系,善于在画面上有机地穿插线与块面……他的笔墨泼辣圆融,凌而不乱,破笔破锋,气势恢弘。无论从审美情趣、精神蕴藉,还是从笔墨方法、图式结构来看,都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西北的山水成为赵振川寄托审美理想、抒发性情的载体。在他的画中,总体的格调、意趣,都是由心中的感动而生发。他重视精神境界的总体把握,同时从不同的着眼点和用多种手段阐释个人的情感,弘扬传统的精神,表现时代的律动。他的画有气象、有品味,耐看和经得起推敲,不仅在当今陕西国画界独树一帜,在全国山水画领域也因面貌新颖和有独创性,而受到人们的赞扬。
相信以中和美为艺术理想的赵振川,还会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迈开更雄健的步伐!
赵振川:作品的味道是在生活里“泡”出来的
◎王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他的父亲是长安画派的奠基人,他是长安画派的“扛旗人”,父子俩演绎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他说,到生活中去犹如四川泡菜,三番五次地体验,才能谈得上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才有可能画出这个地方的味道。
“到生活中去犹如泡酸菜,菜需要浸泡在菜坛中一段时间方可变为酸菜。如果只是在酸汤中沾一下就拿出来,菜是不会酸的。深入生活也是这个道理,到一个地方去写生,也需要待一段时间并尽可能再次下去,三番五次地体验,才能谈得上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才有可能画出这个地方的味道。”满头银发的赵振川,在艺海中摸爬滚打了半个多世纪,写下了上述艺术箴言。
赵振川生长在一个艺术之家,其父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奠基人,其弟赵季平是著名作曲家。孩提时代,赵振川曾一度住在西安碑林的院子里,石刻、碑文、造像秦汉唐宋的古老遗存在一群孩子的嬉戏与吵闹声中显得格外宁静。1962年,中专毕业后的赵振川决定学画,师从著名画家石鲁
一幅泛黄的画作已摆放在赵振川画案上多年,这是父亲赵望云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农村写生集》系列作品中的一幅。在这幅题为《为衣食之奔忙者》的作品中,手推独轮车、肩扛重物的一路行人佝偻着脊背,蹒跚向前,加上寥寥几笔枯树矮屋,勾画出那个年代的劳苦大众为了生计而奔波操劳的场景。赵望云长期致力于“农村写生”,一直实践中国画革新,关注民间疾苦,“从不画不劳动者”。
赵姓父子对“长安画派”相继作出突出贡献,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贾平凹曾经这样评价赵望云、赵振川父子对中国画艺术和长安画派的贡献:“仰着望云,一喊震川。”
父亲的经历和教诲深深影响了赵振川。不到20岁,赵振川就跟随父亲到甘肃省等地写生。1964年,赵振川在父亲的支持下,到陕甘交界的陇县下乡。八年间,赵振川把乡间的农活都干遍了,而且都干得还不错。不变的是,担水拉煤、种菜养鸡之余仍坚持写生。
经过八年的“生活浸泡”,赵振川磨炼了意志,提纯了灵魂,也真正理解了“生活”二字对于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此后的岁月中,他始终秉承父亲“面向大西北”的创作理念,并用画笔追逐着父亲的脚步。从陕北的安塞区延川县到陕南的西乡县、紫阳;从兰州市、敦煌到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赵振川在大西北的山川中留下了艺术的足迹,先后创作出《戈壁春居》《天山牧歌》《黄河之滨多枣林》《祁连山放牧》等一大批饱含着充沛的生活气韵和活力的中国画精品。
赵振川曾送给作家陈忠实一幅国画,也取名《白鹿原》。“从他的画里似可嗅出民间生活烟火气味,感知世道与人心。这一点不仅超凡脱俗,而且注定了画作的生命活力,也呈现出独禀的个性气质。”陈忠实这样评价赵振川的作品。前者写出了小说《白鹿原》,用文字记录下了关中生活的烟火气,而后者用绘画的方式实现了同样的目的。殊途同归,画家与作家在心灵层面上完成了一次激情的碰撞。
赵振川常跟学生讲,作为画家,读书少不行,对中国哲学思想的了解少不行,但最要紧的还是生活的积淀,对山川不了解,对黄土高原不了解,没有在生活里“泡”,再有思想也不行,即所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张萍跟随赵振川学画多年,她介绍说,跟赵振川去写生,他不仅要求学生去看去画,还要跟他一起到农民家里去,跟农民交谈、了解他们的收成和生活状态,甚至到马厩、牛栏里去看看。
王归光也是赵振川的弟子。赵振川曾跟他说,绘画是艰苦的职业,既要勤奋,还要能耐得住寂寞,是谓“寂寞之道”。有一次,他去看望赵振川,一进门就进入了一个“画”的世界。床底下压着厚厚的一层作品,足有一二百幅,画案上还有百余幅,另外还有一大摞未完成的墨稿在画案的另一端。“赵先生出身名门却从不懈怠,他现在的艺术造诣之深绝非偶然,实为勤奋的结果。”王归光感慨地说。
作为当代长安画派的“扛旗人”和灵魂人物,赵振川重担在肩思己任,经年累月笔耕勤,不仅潜心塑造了西北山水新容,更致力于带领众多弟子不断发扬长安画派精神。为了发展壮大这一事业,赵振川积极培养长安画派接班人,就连从事设计工作的儿子赵森都被他拉来“入伙”,一起“泡”在艺海中。“最难忘的是他没有周六周日,平时都在画画,甚至大年初一也在画画。并且要求我也如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只给自己留了个周日。”赵森无奈地笑着说。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多处讲到,作家、诗人要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赵振川认为,中国的艺术家要“守住笔墨的底线”,创新不能远离民族传统艺术的本体,试验更不能离开生活的土壤,这也是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方法论。
由于成就斐然,赵振川被评为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如今76岁高龄的他,担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及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虽然职务很多,工作繁重,但赵振川仍不忘父亲“到民间去”的嘱托,一有空闲,他就会到秦岭、渭北和关山一带去转一转,去“泡一泡”,寻找新的创作灵感。
感知并领受一种鲜活的生命气象
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与陕西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家类同,赵振川的山水画份量感足,厚重、扎实、大气。他的绘画有着牢固的生活根基,不是从书本到书本的产物,也不是只坐在画室里就可随便完成的东西。他的画里似可嗅出民间生活烟火气味,感知世道与人心。这一点不仅超凡脱俗,而且注定了画作的生命活力,也呈现出独禀的个性气质。
赵振川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曾遭遇了太多的苦难,在他的生命里铸就了坚韧和坚定,生命体验和艺术感悟就形成了。让人通过他的绘画,感到了他对自然与生命本身的敬畏。
在赵振川的童年时期,父亲被中国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这是一种堪称残酷的记忆。1959年,他的父亲又被打成“右派”,赵振川也被下放到了陇县山区长达8年。“文革”中,他的父亲遭受迫害致死,赵振川身体和心理上所承受的灾难是难以言传的。他伴随着苦难开始了自己的国画创作之路,却不忘记父亲的叮嘱,到民间、到生活、到自然和劳动的人群中汲取绘画的养分,也就获得艺术创造的灵感,将自己的情愫,倾情地寄托其中,靠一支画笔将升华了的生活展示为艺术。
赵振川的山水画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其背后呈现的生命格局。不论是画的陕南,还是陕北,都有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指归,都饱含着充沛的生活气韵和活力。赵振川不大着意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和名山大川,即使画陕南,也不是田园牧歌,而聚集陕南最具生活与生命活力的情境,展示自己心中超迈的人生;他笔下的陕北更是气象苍茫,荡气回肠。作为画家,他已走出了历史与个人的局限,使自己的绘画进入超时空的精神指向,呈现出生命昂扬的一种过程和气象。艺术作品最终要靠它所承载的生命格局来支撑。作品的气格,不是空穴来风,它是能够穿透世态表象,直逼人心的力量感,不矫饰,袒露而率直。赵振川的绘画正是在这一点上有着十足的份量和体量。他的绘画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存在,不仅有悲悯的情怀,而且有超凡脱俗的大爱。
绘画是一门空间的艺术。中国画是靠笔墨对空间进行营造而完成表达的目的。画家的修养情怀,艺术的功力,思想的力度,决定着体验的层次和个性化的独立品格,通过笔墨在空间的展示,和受众完成交流。赵振川的绘画正是在这一至关致命的关口实现了升华,抵达新的境地,独辟一方个性化的艺术天地。他依然非常讲究笔墨,但已经很难分辨出属于哪一家哪一派的路数,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感元素,达到了对于自身笔墨随心所欲挥洒的自由状态。赵振川的绘画洋溢着鲜活的生活信息,他的构图、布局和点景,别具一格,不与别人雷同,深山野洼中的乡居小屋,田垄树石,见出一种艰难生存中的温馨,更难能可贵的是,读赵振川的绘画,总会给人带来启悟性的思考,自然来自于画面里隐约着的生存的追问,让人感受到不是过程的结束,而是一个个新的开端和起始。
我比较喜欢具有穿透时空,也穿透表象,充满生命张力的艺术品。艺术在这个意义上与生命的气象直接相连,并且表现生命的大美与大气。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我想这其中更多是指向绘画所表达的天地万物生命的气象、气格和气量。赵振川正是在这个层面进行绘画创作的,他的绘画是对生命气象的充沛表达。
愿振川在他已抵达的艺术的自由王国里,尽情尽兴挥洒。
个人作品
获得荣誉
199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张仃先生撰文评论“长安画派后继有人”。1996年作品《好大雪》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1998年《白云人家》入选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98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并入选画集。2000年作品《汉水侧畔》入编《近现代中国画精品选集》。2001年《戈壁春居》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百年中国画展”,入编《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外文版大型画册,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2年《九月天山》入编《画坛巨擘》画册,由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2004年应中国艺术研究院之邀,作品《秋塬》等参加“黄宾虹国际学术研究会暨系列展览”,获“黄宾虹学术成就奖”。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主要成就
社会活动
人物评价
个人作品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