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湖镇
山东省临沂市辖县
界湖镇地处沂南县境中部偏北,北与铜井镇相连,南与张庄镇大庄镇接壤,西与依汶乡毗连,东至沂河,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镇总面积1.07万公顷,耕地面积4333.3公顷,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转基因甘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花生、大田菜等。全镇水域面积311.2公顷,荒山面积312.6公顷,植被覆盖率85.2%。该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故里,全国最大的诸葛亮铜像坐落于镇内卧龙山公园。
位于沂南县城西3公里处的北寨村,为东汉时期墓葬。现已探明古墓6座,发掘3座。该墓群1977年12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界湖镇历史悠久。
界湖村北三皇庙建于北宋,由此可知立村当在北宋之前。该村西有山,东有岭,山岭下有大片湖洼,村处中间高地,界于湖洼之间,故名界湖。
界湖镇北宋时期属沂水县。1936年2月,设依汶区界湖乡。
1939年10月设沂南县后,为沂南县界湖乡。1958年10月改称界湖公社。
1982年2月称界湖镇。
大事记
清同治元年农历6月(1862年7月),黄脊竹蝗遍野,农作物受害严重。
是年农历九月二十一日,幅军遭沂水县令辛部追击,攻进界湖。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团山庄袁钿在界湖开办京剧班,至1907年,先后办起了“长、春、富、贵”四个戏班,每班60余人,演出剧目120多个,除在本地演出外,还到南京、上海市陕西省等地演出。1919年初解散。
1940年3月中旬,“沂蒙国剧社”在界湖成立,团长张仲义。
1942年,由陶行知组织的“新安孩子旅行团”一行40余人,在界湖、依汶、张庄等地以演节目形式宣传抗日。
1944年5月13~30日,沂南县合议会在远里村召开成立大会,选举朱亦智为参议长,刘翔鸥为副参议长,何方宏为县长。
1946年,鲁中区人民武装部抽调高远成、金维三等124名优秀地方武装组成“高金飞行爆炸神枪射击大队”,威震敌胆。八路军鲁中军区授予该队一等功,并颁发奖旗。
1946年9月8日,界湖完小建立,县参议员袁明斋借出房屋作教室,并捐地30亩资助办学。
1949年7月,沂南县城定驻界湖镇。
1952年3月,沂水专署在界湖成立第二速成师范(又称沂南速师)。该校共办两期,毕业生200人。1953年3月6日,因炊事员不慎失火烧毁房屋21间,造成严重损失。事后,由县保险公司赔偿损失80%,有关责任人员分别受到处分,学校停办。
1954年3月,华东文物工作队与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发掘了界湖镇北寨村东汉古墓,墓内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内容丰富,浮雕线条行劲流畅,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系齐鲁文化的代表作。画像石被有关单位制成模型,陈列于北京历史博物馆。石上生动传神的画像被专家复制后,编入大、中学课本。北寨墓群词条被纳入《辞海》、《中国名胜辞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1977年列为第一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级文物。1995年一期投资120万元,建成沂南县北寨汉墓博物馆,接待中外来客。
1954年7月20日,境内沂南酒厂生产的“沂南白干”酒在山东省酿酒行业评比中,质量列全省第二名。
1960年3月5日,金维三被选为出席全国地方武装代表大会代表。4月中旬赴京,会上授“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支,子弹100发。
是年8月17日,暴雨成灾,明生桥被冲断,淹死3人,布稻屯、徐家独树一带因铜井河泛滥冲坏房屋445间。
1963年,界湖、大庄镇两区域种水稻100公顷,亩产250~300公斤,翌年9月,中国农科院院长丁颖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秦杰来沂南县视察,对稻改成绩给予肯定。
1982年2月,界湖公社改称界湖镇。
1986年2月,界湖镇金场矿区农民违章采矿,塌方砸死6人,县民政局拨款5000元救济。
1988年6月4日,界湖等10个乡镇被列入黄淮海地区平原农业开发区。
是年9月1日,界湖镇水湖套村兴建的阳都批发市场开业,该市场占地2.67公顷。
是年11月1日,界湖镇红石庄村农民张友全被团中央和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青年技术示范户”、“全国农业种植带头户”称号。
1990年1月7日~9日,副省长高昌礼率省委、省政府赴老区慰问团来县,先后到界湖镇枣林庄、岸堤镇兴旺庄、马牧池乡横河村进行走访慰问。
1990年3月,界湖镇西芙蓉村青年农民丛洪利被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予“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
是年,界湖镇实现工农业总收入1.48亿元,成为沂南县第一个亿元乡镇。
1993年6月11日,国家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在临沂地委书记王久、行署副专员牛泉然等陪同下,视察了原省民政厅扶贫点界湖镇北德胜村,并提出该村1994年年人均纯收入实现2000元的奋斗目标。
是年10月10日,界湖镇镇办企业沂南华兴实业公司成立,该公司下设华兴塑料厂、华兴包装厂、华兴摩托车配件厂、华兴摩托车配件中心四处企业,是该镇镇办第一个外资企业。
1995年1月10日,山东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毕庶学、副局长张善祯等一行三人来界湖中学检查指导工作,并捐款5万元用于建教学楼。
是年6月8日,山东省林业厅副厅长孙庆传,在县委书记黄宜全和界湖镇委书记车尊友的陪同下,视察了辉峨、朱家岭小流域,并确定其为沂蒙绿化工程小流域综合开发示范点。
是年8月13日,界湖镇隆重举行华兴摩托车组装厂生产暨远里汶河桥建成通车典礼。山东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毕庶学、副局长张善祯、临沂市副市长李延华及县六大班子领导出席典礼并为大桥通车、组装厂投资剪了彩,三轮摩托车组装厂总投资1000万元,年可创产值1亿元,利税1000万元,远里大汶河桥投资80万元,全长420米,其中主桥200米。
是年10月3日,界湖镇一中教学楼落成并正式使用,该楼总投资100万元,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可容纳10个教学班近千名学生。
1996年7月3日,界湖镇办企业沂南龙山铁石厂正式点火投产,该项目填补了县内空白,总投资500万元,年可生产铁2万吨,实现产值2500万元,创利税450万元。
是年6月,沂南县华兴实业公司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中(二)型企业。
是年10月1日,沂南华兴公司与香港仁满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沂南华满电器仪表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营,总投资420万元,其中外资27.3万美元,年生产电器仪表80万套,可实现产值3720万元,创利税360万元。是全县第一家外资乡镇企业。县长王立运为该项目揭了牌。
1997年2月18日,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26亿元,是全县第一个过10亿元乡镇。
是年3月25日,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向界湖希望工程捐款仪式在界湖镇委会议室举行。管理局副局长张善祯讲了话并递交了6.88万元的教育基金存款单,县委副书记魏廷端、界湖镇镇长杜维良分别讲了话。
1999年,全镇完成村委和支部换届工作。
是年7月,完成清理清退临时工和借调人员工作。
2001年1月12日,原独树乡撤销,划归界湖镇。
文化
名胜古迹
北寨汉墓群
一号墓是大型汉画像石墓,1947年因群众取土发现,1954年3月由华东文物工作队和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共同发掘。此墓规模宏大,墓室结构复杂,画像雕刻精美,内容极其丰富,是中原地区已经发现的汉画像石墓中画像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为中外学者高度关注的一座汉画像石墓。
此墓坐北向南,由墓道、墓门和前、中、后三主室及东三侧室、西二侧室组成,各室间有门相通。墓室用280块石材筑成,所有石构件都是按尺寸预制,然后安装成墓室。全墓有画像石42块,画面总面积44.227平方米。墓门画像石以刻在门楣上的胡汉战争图为中心。图中部刻有一座含桥柱、栏杆、华表的大桥,桥上及一侧为大批行进中手执刀、斧、矛、盾的汉朝步骑兵及一辆车;另一侧为手执刀、盾、弩箭的胡骑、胡卒,翻越山峦迎面而来,双方在桥头展开激战。桥下有划船和捕鱼者。三根门柱上分别刻有伏羲女娲东王公王母娘娘以及羽人、玉兔捣药、仙人、异兽等祥瑞图像。
前室画像以刻于东、南、西三壁横额上的吊唁祭祀图为中心。南壁横额中部雕刻一重檐双阙的聂氏宗祠,祠堂前广场上陈列着大量祭品,有正在下车的拜祭者。东、西壁上横额刻有手捧简、执彗、持梃、执笏的墓主亲属,在堂前迎候吊唁祭祀的众多宾客。南壁横额下刻有捧盾、执彗、击鼓的侍吏。其余各壁及中立柱、斗拱、过梁部位则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奇禽、异兽、仙人、神怪、铺首、云纹等。两室顶分别刻穿璧纹和莲花纹。
中室画像石以刻在四壁及横额上反映墓主人生活的画像为中心。东壁上横额刻有乐舞百戏图,众多伎艺人表演飞刀、掷丸、顶橦、走绳、七盘舞、鱼龙目曼衍、戏车、马戏,敲击钟、鼓、、铎,吹奏排箫、笙、竽、埙和抚琴等。南壁上横额东段刻有生活气息浓厚的丰收图和庖厨图,有粮仓、粮堆和装满粮食的牛车,主人督导仆役装粮入库,厨夫们抬猪、椎牛、剥羊、酿酒、切菜、烧灶等情景。南壁上横额西段和西、北壁上横额刻有墓主人车骑出行归来图,众多亲朋在宅院、双阙前恭迎庞大的车骑队伍。上横额下的四壁则刻有仓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周公蔺相如完璧归赵晋灵公放獒逐赵盾、孔子见老子、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相等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并有榜题“苍颉”“齐桓公”“卫姬”等12处。八角形柱、斗拱、过梁刻有奇禽、异兽、神怪、东王公王母娘娘、佛教造像、龙、云纹等。两室顶刻莲花纹、方格纹和圆饼纹。
后室画像石分布于中隔墙上。在南北两端承过梁的隔墙上刻有家具、大宗商品、酒器、兵器架和备骑的仆人,捧梳妆用品及洗涤溺器的侍女以及驱邪逐鬼的方相氏,表明后室为墓主人的寿寝室之地。斗拱、过梁上刻有奇禽、异兽、翼龙、凤鸟、水波纹等。两室顶刻菱格纹和莲花纹,并加施黑、绿、红三色彩绘。
画像气势恢宏,刻工精丽,线条纤劲流畅,是两汉雕刻绘画艺术中的珍品,从中可以考证东汉末年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矛盾、典章制度、风俗人情、建筑发展、绘画风格、宗教哲学思想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是汉画像石最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墓作为词条,已收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有多幅画像被《中国历史教科书收录,《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建筑史》等也曾分门别类地作过介绍。
二号墓是1994年发掘的东汉晚期砖石墓。位于一号墓南面20米偏东。墓葬布局与一号墓基本相同。除墓门和前、中室四壁,西二侧室隔墙使用石材外,均以青砖作材料。各室有门相通,室顶为青砖起券。此墓出土文物有陶鼎、壶、盆、盒、盘、碗等;石五龙戏珠三足砚、滑石猪、黛板等;铜女俑、泡钉、五铢钱等。其中五龙戏铢三足砚和铜女俑,在汉代文物中是极少见的,弥足珍贵。
除以上两墓外,附近还出土了三号、四号、五号、六号墓,均为小型砖石墓,出土文物有铁刀、金环、陶仓、陶盆、陶案等。专家综合地形、地貌和钻探分析,北寨村地下还分布有其他墓葬。
为加强汉墓群的保护管理,1994年,沂南县在北寨村修建了汉墓博物馆。该馆占地6.8亩,建筑外形集仿古与园林风格于一体。馆内设有一号墓保护房、二号墓保护房、画像石拓片陈列室、画像石廊等。1996年开馆以来,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万人次。
北神墩古墓群
位于独树乡北神墩村东,沂河西岸。墓群南北25米,东西15米,封土2.5米。南端一座墓门已出露,横额画像石已断。石上刻有车、马、人等图像,鉴定为汉墓。
在界湖镇原计生委院内(原三皇庙内),有一株树龄500余年的古银杏树,胸围6.5米,树高31米,冠幅东西23米、南北19米。
地理环境
该镇境内大部分为平原,西部和北部为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30~140米之间。主要山脉有王坡山、团山、仙华山等。寨子河、沂河大汶河流经该镇。
人口民族
全镇现辖69个村(居),总人口7.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2‰。全镇少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等,人口为1021人。有赵、王、李、孙等50余个姓氏。
获得荣誉
2000年,界湖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乡镇第八名,全县第一名。获得的荣誉称号有:山东省“沂蒙绿化工程样板点”、山东省土地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财政工作先进单位、临沂市经济强镇、临沂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临沂市乡镇企业明星乡镇、临沂市个体私营企业经济强镇、临沂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
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20万元。2000年为22.3亿元,在临沂市占第八位。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20.8亿元,在全临沂市占第七位。现有个体、私营业户3800余家。形成了以建筑、建材、饮食服务、商贸流通、木材加工为主体的乡镇企业体系。2000年完成财政收入1640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金额3.5亿元。现在镇内规模最大的集体企业为水湖套居委的宏达集团,该集团以阳都商城为主体,年可实现产值过亿元,连续三年上交税金逾百万元;华兴公司作为镇办第一大企业,现已改制成私营企业;规模最大的私营企业是沂南华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猪屠宰加工与销售,产品销往20余个大中城市,并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转口国外,连续5年上交税金都在100万元以上;大成庄农贸市场,大牲畜交易量每集日可达300头以上,在全市名列前茅,专门从事皮毛加工、经纪等行业的人员达400余人。柳行、石浪头等村的个体油坊共14处。
第一产业
1953年粮食总产仅513万公斤,人均171公斤,农民人均年收入36.10元。1978年粮食总产为1201万公斤,人均222公斤,农民年均分配52.4元。
1978年,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亩产由1949年的60.5公斤增加到1980年的177.5公斤、1990年520公斤、1997年的700公斤,水稻种植面积由1963年的不足千亩(67公顷),亩产216.5公斤,发展到2000年的600公顷,亩产达480公斤,总产达2.19万吨。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黄烟、草莓、西瓜等,花生种植面积年均67公顷左右。1990年草莓已有种植,到1999年发展草莓67公顷多,马家营村成立了草莓协会,具体负责草莓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并帮助草莓种植户跑销跑运,在该村的带动下,全镇已有近10个村开始种植草莓,每亩草莓年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
1990年全镇有林地面积1073.3公顷,其中用材林192公顷,四旁植树60万株,林木覆盖率24.82%。全镇有木本植物116种,分属于32个科、53个属,有古稀树木2棵,镇驻地1株银杏树,树龄500余年,圣良庄村西1株银杏树,树龄300余年,用材树种以欧美杨和刺槐为主,经济树种主要有苹果、板栗、桃等。1990年果品总产量70万公斤。村办苹果园实现利润14万元,缴纳税金2.4万元。1993年全镇林地面积1526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31.1%。1995年大汶河西岸的辉峨、朱家岭村被省林业厅列为沂蒙绿化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1996~1997年,共栽植经济林150.3公顷,整个小流域形成了千亩(67公顷)板栗园、千亩(67公顷)油桃园、千亩(67公顷)柿子园、千亩(67公顷)杂果园,至2000年底全镇林地面积达到1186.7公顷,其中用材林267.8公顷,防护林866.7公顷,经济林510.5公顷,天然灌木林1.3公顷。地堰开发213.3公顷,农田林网133.3公顷,林木覆盖率32.5%。总计林木蓄积1.7万立方米。果品总产量80余万公斤。新引进华酥梨、油桃经济林新品种,发展面积82公顷。
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5亿元,其中种植业8200万元,林业1800万元,畜牧业5000万元。
第二、三产业
1947年土地改革前,界湖镇有4个榨油作坊、5个酿酒作坊、1个螺丝作坊。1978年后,工业发展迅速,行业主要有:机械、化工、建材、建筑、食品加工等。1990年四级企业发展到1500个,从业人员1.26万人,四级企业完成总产值1.2亿元,其中镇办企业完成总产值760万元,村办企业完成产值2700万元,四级企业实现利税1160万元。
1992年选聘了13名科技副镇长领办了维纶塑料管厂等46个项目,镇办企业新增产值3600万元,是年完成企业总产值2.09亿元,实现利税2100万元。
1993年扩建了阳都批发市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2116处,比1992年增加了640处。华兴公司立足城区优势,积极与县级大中型企业搞配套联合,围绕摩托车、制鞋、电子元件、酿酒等项目发展配套企业42家,华兴公司依靠华日集团扩大项目4个,当年完成总产值4600万元。是年四级企业完成总产值3.12亿元,实现利税3160万元。
1994年新建了南村商场,沿县城街道新建扩建门头720间,新增第三产业网点900多个。
1995年镇委、镇政府确立了乡镇企业上规模,个体、私营企业上速度的工作思路,制定并下发了《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使乡镇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组建了华兴企业集团、华盛企业集团、宏达企业集团、金汇集团公司。镇办罐头厂被华兴公司兼并,新建线束厂。小白石村冷冻厂以152万元的价格一次性出售给郑光胜,当年即上交税金近100万元,成为民营企业的利税大户。
是年新发展为华日家具集团配套的企业36家,在声乐鞋厂的带动下新发展制鞋业26家,全年四级企业总投入6800万元,新建铸造厂,扩建了华盛公司、金场金矿、团山造纸厂、阳都商场等82个项目,广泛开展产品质量效益年活动,当年全县乡镇企业产品质量现场会在界湖镇召开,年底镇政府拿出56万元现金,奖励了在乡镇企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1996年,乡镇企业的发展纳入村支部书记政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发展中实行领导挂靠,政策倾斜。重点抓好了6个强村和16个民营企业大户的发展,华兴公司当年完成产值1800万元,实现利税820万元。当年新上技改项目75个。新建了占地12公顷的民营工业园和容纳120户批发零售的西村小百货商场。当年投产见效。年新增产值8700万元,华兴企业集团、宏达集团产值过亿。华兴企业集团、金汇企业集团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中型二档企业。
1997年对沂南县畅达塑料厂、沂南县农机配件中心、沂南县青经贸公司等7处企业由集团企业改为个体私营企业,对华兴公司等5处龙头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金场金矿以转让资源探采权为代价,以转嫁铁厂的债务为条件,一次性折价1800万元卖给沂南金矿;华兴公司将三轮摩托车组装厂、塑料厂1800万元的资产转让加入华日集团公司。在华日集团长期占有股份,年可分得红利300余万元,下属的包装箱厂、灯具厂、线束厂、喇叭厂、配件中心等一次性出售给个人,成为独资私营企业,将原华兴公司改制为华兴有限责任公司,镇政府回收资金1300多万元,;消化转移债务1400万元。1997年,全镇乡镇企业发展到2916户,比1990年增加1816处,从业人员达到2.36万人,四级企业实现总产值11.68亿元,其中镇办企业实现总产值1.86亿元,村办企业实现总产值2亿元;四级企业实现利税1.17亿元。镇村二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400万元,其中,镇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400万元,村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
1999年,全镇根据年初制定的“经济发展十条意见”,新发展个体及私营企业570个,全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7.2亿元,实现利税1053万元。全镇累计固定资产投入3000万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镇财力86%来自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郑光胜的华懋集团经过技改,扩大生产场地,在利税上又有新突破,1999年上交税金243万元,成为全县个体、私营经济第一利税大户,被县人大授予“沂南人民勋章”1枚,镇党委、政府授予其“界湖镇人民勋章”1枚。
1997年全镇有商业企业1060处,比1990年增加720处;从业人员4200人,增加2900人;营业额达到5600万元,增长3倍;实现利润580万元,上交税金68万元,分别增长3.2倍和2.9倍。
1990年先后建成阳都商场、城南综合商场、西村小百货商场、民营工业园,总投资5200万元。
1990年全镇共有饮食服务业124处,从业人员854人,年营业额355万元,实现利税38万元。1997年饮食服务业发展到430处,其中私有416处,年完成营业额2200万元,实现利税230万元,实缴税金52万元,村办14处,营业额900万元,实现利税92万元,缴税12万元。沂蒙大酒店、丽都华府、天山大酒店等10余处,设施完善,服务一流,远近闻名。
1990年有运输专业户251处,拖拉机243台,从业人员850人。1997年运输业发展到640处,汽车80台,拖拉机920台,从业人员1800人,实现利税600万元。
1990年镇村两级有建筑企业4个,从业人员1380人,年建筑产值3000万元,到1997年镇村两级建筑企业8处,在职职工3060人,年建筑产值4200万元,实现利税460万元,上缴税金240万元,个体建筑队26个,从业人员1200人,建筑安装产值2300万元,创利税290万元,缴税12万元。
1989年建敬老院一处,占地面积0.8公顷,房屋63间,总投资48.7万元,1999年敬老院有管理人员4人,安置五保老人22人。
社会
教育事业
抗战前境内有私塾23处,学生250人。1939年日军入侵全部停办。1949年境内有小学25处,在校生15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48%。1964年王家独树建独树农业中学,招收小学毕业生50人,学制三年,学校有实验田5亩,师生边教学边劳动,1970年转为联办中学。1976年徐家独树徐远封办私立小学,翌年,因教师另谋职业停办。80年代,全镇学校房舍、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90年代,镇投资2200万元,建立2处高标准中学,3处标准小学和2幢教师公寓。2000年,全镇有小学36所,在校生2600人,中学2所,在校生1760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2000名。
卫生事业
1949年前,境内医疗条件较差,防病治病以中医为主,界湖村等几个大村有中药铺,其中:济生堂同济堂集团、李春堂远近闻名。1947年薛增吉开了一个界湖大众药堂,是境内的主要医疗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国外做工的周家独树村的周锡贤,于1919年自法国回乡,在界湖村开设了境内第一所西药房。1950年,县人民医院在界湖设立门诊部,1952年,本着自愿结合、民主管理、政府领导的原则,农村私人行医人员联合开办诊所。1956年改称保健站,境内有42处,从医人员50人。1958年大部分村办起了卫生室,至1968年,境内共有农村卫生室46个,保健员改称赤脚医生。1989年全镇有村卫生室69个,乡村医生、卫生员共73人,达到了村村有医有药。1990年全镇共设卫生机构2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8人。设置科室15个。县城门诊4处,卫生人员52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名,设床位12张,年门诊量4.2万人次,年收入27.57万元。1992年5月,动工修建门诊楼1座,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1996年1月交付使用,共投资60余万元。1999年共有卫生人员71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9人,设防保科、西医门诊、中医门诊、治疗室、X光室、化验室、妇产科、消毒室、B超室、心电图室、口腔科、一体化办公室等18个科室,设床位36张,县城门诊5处,年门诊量6.98万人次,年收入60.78万元。
人民生活
1949年前,广大人民群众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年均粮食80公斤,经济收入很低。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290公斤,经济收入46元。70年代,农村以玉米、转基因甘薯为主粮,80年代,以小麦面粉为主食,90年代,以面食加鸡、鱼、肉、蛋。有90%以上的农户建设砖石结构的新居。界湖(东、西、南、北四个村)及水湖套村60%以上住进二层高档小康楼。全镇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3万余部,移动电话2万余部,闭路电视普及率70%。80年代普及自行车,90年代摩托车、机动三轮,各种汽车已逐步成为代步工具。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56元。
镇村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界湖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委、县政府很重视县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扩建新区,特别是1978年以后,制定了县城建设规划,开创了建设县城的新局面。至1989年,县城北至文化路,南至芙蓉路、东至界湖4个村,西至仙姑山东城,面积350公顷,人口3304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266人),平均每人占地106平方米。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原界湖村(现为东、西、南、北4个行政村)成了集中的居民区。新城区东自镇中街,西至仙姑山东城,北自广播电视局,南到日用玻璃厂,纵距2.5公里,横距1.8公里。新建楼房139座,总建筑面积32.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楼35座,建筑面积3.59万平方米。有文化路、人民路、市场路、交通路、芙蓉路历山路、花山路、劳动路、南外环路9条主要街道,总长度为14.13公里,平均路宽23.7米,沥青路面占43.5%。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64公里,其中人民路、历山路、花山路、交通路、市场路为主干路、全为沥青路面,计长1.89万米,平均宽度28米。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始称东平区委,1951年以后命名为沂南县第一区委,1955年10月又以地名称谓,一区委改称大成区委,该镇于1955年秋成立,1958年区划调整时撤销并以此为基础扩建为界湖镇(大镇),改称界湖人民公社,划归沂水县。1961年8月,沂南县制恢复,界湖公社重新划回沂南县,1963年又改称界湖区委,1968年恢复称界湖公社,1981年12月界湖公社改称界湖镇至今。
1949年底,境内有中共党员372人,党支部28个,1976年底,中共党员总数达到1560人。
2000年底,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3130人。1997年在全镇开展了农村党支部达标升级活动,全镇62个党支部全部通过检查验收。1998~2000年共完善调整班子21个,调整支部书记18人,占党支部书记总数的26%。加强了党组织规范化建设,69个村支部健全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镇委投资1.5万元,购置一套电教设备,装修了党校,各村重新修建了文化大院,全镇累计投资20余万元,实现村村有活动室,52个村配备了“两机”。通过三年组织整顿,有6个村被临沂市委评为“九间棚式”先进党支部,有9个村被县委评为“五好党支部”,有28个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小康村”。
基层政权建设
1958年2月,境内有界湖镇人民委员会、独树乡人民委员会、明生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10月。界湖镇、独树乡、明生乡合并,成立了沂南县界湖镇人民政府。1963年5月改称界湖区公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改称界湖区公所,1968年4月又改称界湖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12月选举产生了界湖公社管委会。1982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界湖人民公社管委会改称界湖镇人民政府。1985年9月,乡镇区划调整,原界湖镇东部20个村和原铜井镇东南部5个村组成独树乡。2001年1月12日,独树乡又撤并到界湖镇至今。
现任界湖镇党委书记:赵成林
现任界湖镇镇长:张德新
代表人物
(1919~1947);石浪头村人。1940年参加区抗日游击队。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3月7日,解放蒙阴战斗打响,曹凤周和曹世范奉命爆破西门。被八路军鲁中军区授予“爆破英雄”称号,由班长升为排长。1945年5月,在莒沂战役中,他率本排打阻击,击退了敌人一个营的进攻。在攻打孟任庆汉奸中队的战斗中,他一个人刺死了8名敌人。后参加博山战役,左臂和头部负伤,坚持不下火线,带领全排用30分钟,攻下了敌人占领的制高点,消灭敌人120多名。战后,升任连长。10月,随部队在东北地区参加抚顺保卫战。翌年5月,参加四平市战斗,率全连冲破北门,毙、俘敌360余名。战后,部队党委给他记二等功一次。1947年5月,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三纵炮兵营长。9月,在吉林梅河口战斗中牺牲。
袁顺斋
(1903~1956);又名承泰,界洛杉矶湖人。他少入家塾,1917年到北京求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回乡。宣传“天下为公,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平易近人,生活俭仆,乐善好施,不嫖、不赌、不吸鸦片,爱好书画。佃户婚、丧、嫁、娶,他都赠送钱物。
抗战爆发前,任沂水县五区区长。该区所征田赋,不足部分,他经常用自己的家产垫补。他热心医术,为人治病,有求必应,不收费用。他深明大义,不怕反动派威胁,主动和共产党接触。1939年,在共产党员徐洪思、袁印秋等人的帮助下,出钱出枪,组织了100余人的抗日武装。1941年,任沂河独立营参谋。他让出自己的房屋,又卖了3.3公顷,成立了一处抗日小学。为支援反“扫荡”斗争,他变卖了大批家产,为八路军筹军粮6万公斤。他还动员了16名青年参军,拿出5.3公顷地,赠给新抗属。1944年,当选为沂南县参议会参议员。后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来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1946年,土改开始,他当众烧毁了自家的地契,把政府给他家留用的房子和土地让给了贫雇农,携全家到团山庄住草房。1954年,他响应政府移民支边的号召,到黑龙江省甘南县行医,两年后病故。
金维三
(1900~1990);民族英雄,沂南县大成庄人,回族。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民兵抗日游击小组,历任游击小组组长、地方武装队长、河防大队长、乡治安主任等职。1939年春,参加全县民兵射击比赛,夺得冠军,人称“神枪手”。赛后,全县发起“金维三射击运动”,他四处传授经验,培训的射手有800多名。1940年夏,他率7位民兵,在沂河西岸伏击敌军,毙敌3名。1942年1月,铜井战斗打响,他率游击小组配合区中队作战,毙敌3人,活捉7人,缴获长枪2支,短枪1支。1943年春天的一个晚上,他和几位战友冒雨去苗家庄子抓土匪头子郭麻子,缴获步枪一步,手榴弹两枚。他带领地方武装,在沂河沿岸开展游击战,给敌人造成很大的威胁。敌人悬赏5000块大洋捉拿他,没有得逞。
1945年10月,八路军鲁中军区某部围歼顽军王洪九部,被敌射手击中多人,部队冲锋受阻。他奉调参战,用5发子弹打死了敌人的3名特等射手,拔掉了前进路上的钉子,荣立一等功1次。1946年6月,鲁中军区抽调沂南县124名民兵,组成“高金飞行爆炸神枪射击大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金维三任副队长。10月,“高金大队”调往鲁南战场,易名“鲁中第一爆炸先遣队”,途中,参加了洪山千里沟阻击战。在鲁南,八路军山东军区举办军事训练班,请他作射击表演,百米射击,他三发三中。2000米卧、蹲、立三射,又是三中。接着,他仰卧在地,一发仰射,又中靶心,表演完毕,报以一片掌声。他抽枪站起,往回走了几步,突然转身,甩臂一个“回首枪”,又中靶心,全场一片欢呼声。12月,中国国民党军队北犯峄县,高金大队奉命扼守卞庄大桥,掩护主力部队转移。金维三射击组,在阵地上坚持七昼夜。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战后,山东军区为高金大队记特等功一次,奖“八一锦旗”一面,为他记一等功一次,奖“机车”奖章一枚。在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县、淮海等战役中,他勇敢作战,沉着指挥,荣立一等功2次。战争年代,他参加战斗100多次,毙、俘敌56名。为了新政权的创立和发展,他先后将四个儿子送到部队。
1951年,他出席了八路军山东军区英模大会,获“山东地方武装英雄神枪手”称号。1960年4月,他赴京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中央军委赠给他半自动步枪1支,子弹100发。1964年10月1日,他作为少数民族的代表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礼,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接见。战争年代他用过的“汉阳兵工厂”和“三八”大盖步枪,被收藏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村民兵连长。1958年,该民兵连在水利建设工地施工,两次被评为“红旗连”。他参加集体活动,苦活、累活带头干,休息时指导民兵习武,一直坚持到80多岁。金维三还兼任县人大代表、政协常委等职,为党的统战、政协和民族宗教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
张友泉
1953年8月生,界湖镇红石庄人,中共党员。他自1976年开始从事水稻、小麦等优质品种的提纯、选育及推广工作,先后培育出水稻糯选1号、糯选5号、临稻4号和小麦选4,矮85-1等品种。其中,临稻4号具有穗大、粒重、抗倒、抗病、高产等特点,比原推广品种京密引水渠119平均每亩增长40~50公斤。这项科研成果在1987年获得临沂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临稻4号育成后,他及时成立了推广联系点,带领全村群众集中繁殖新稻种,并向省内外宣传推广。该品种已在省内外推广种植1.13万公顷。
1993年10月,他创办了沂南县水稻研究所,致力于开发、推广科技新技术、新成果。他繁育的水稻良种在全市累计推广面积6.67余万公顷,增加产值1亿余元。
1979年,他荣获省、市、县三级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9年被农业部和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科技示范户标兵”称号。1990年3月被临沂地区行署授予“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丛洪利
1962年5月生,界湖镇西芙蓉村人,中专文化,沂南县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县政协第五届常委。他从1981年开始经营食用菌的接种和栽培技术,为了推广栽培技术,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先后举办培训班220期,培训及咨询服务对象1.5万余人。本县及沂水、蒙阴县等县经他培训的几十个养菌大户,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1989年创办沂南县食用菌研究所,至今已有职工25人,拥有固定资产20万元,平均年供母种2500支以上,他先后引进平菇金针菇、木耳、野生灵芝、猴头等五大类40多个品种,经反复试种和改良,共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10多个品种,他主持研究的“袋装填土、立体栽培、单端相对、分展摆放”科研项目,获得临沂市星火计划二等奖。1991年,他被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予“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称号。1992年,他了解到国外灵芝市场价格高涨,决定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灵芝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此后,他举办了灵芝养殖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500余人次,与养灵芝户签订统一购销合同600余份,在他的带动下,至1992年全县发展灵芝户600多户,总投料200多万斤,产灵芝干100吨,为农民增加收入400多万元。1993年5月,他作为临沂地区唯一的农村青年代表,出席了全国共青团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受到江泽民、乔石、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大事记
文化
名胜古迹
地理环境
人口民族
获得荣誉
经济
社会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人民生活
镇村建设
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