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雪茶
梅衣科金丝属茶叶
红雪茶(Lethariella)是民间对梅衣科金丝属地衣的商业总称,不同地区,民间也称“金丝茶”“松石蕊”和“鹿心雪茶”并将其作为茶饮,青海红雪茶也用于衣料染色。红雪茶包含了两个物种,金丝刷和金丝带。红雪茶生于海拔3600~4200米的枯柏树干及杜娟枯枝干以及岩石表面,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印度,尼泊尔也有分布,是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物种。在高寒的山区,用它泡的茶汤色泽鲜艳具有消炎、镇痛、降血脂、除风湿、健脾胃、清心开窍,补血养心等功效,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神衰体弱等有明显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雪茶具有抗疲劳和加速疲劳消除的功效;日本学者研究发现红雪茶有防治皮肤老化的作用,红雪茶已被列入红色保护名录中的濒危物种。
生长环境
气温
产于海拔4000—5000米海拔的雪山、草地、石面上,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300米以上,低于14℃,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4月和10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5.4℃、16.7℃。年平均无霜期210-22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5日,终霜日为3月29日,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15日,终止于11月4-9日;≥0℃积温为5085-5500℃;≥10℃积温为4384-4750℃。
光照
太阳辐射总量为506.18千焦/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太阳辐射为369.69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射量73%。年日照市时数为2000-22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据统计,25年平均年降水中,春季占28.9%,夏季占41.1%,秋季占19.4%,冬季占10.6%。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5.6天,常年相对湿度80%,干燥度0.8以下,属湿润地带。
土壤
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中山区(内山区)主要是黄棕壤,即普通黄棕壤与山地黄棕壤,母质多为花岗石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好,PH4.8-5.5;外山丘岗地区(外山区)属下蜀系成土母质分化而成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虽厚,但耕作层浅薄,质地黏重,底层常有不透水粘盘层,肥力和通透性较差,PH5-6.5;其次少部分沿河两岸及谷地,多为冲积土类,即沙质壤土(乌沙土),土层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一般为高产茶园区。
分布范围
雪茶在中国的分布区域涉及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六省区,分布中心主要在藏东南、滇西北及川西地区。
红雪茶通常生长在高海拔地区 ( 3 000 ~ 5 800m) ,多附生于树木上,并且多附于柏树云杉等树种上,在冷杉属高山杜鹃峨眉蔷薇上也常有生长。
化学成分
酚酸缩酚酸
酚酸类化合物为地衣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已经从金丝刷、雪茶、雪地茶及金丝带中分离得到 19个酚酸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松萝酸,质 量 分 数 0. 74% ~ 0. 91%,具有抗菌活性。
甾体类
从雪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过氧化麦角固醇、β-谷甾醇。由雪茶丙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羟基-5α,8α-桥 二 氧 麦 角 甾-6,9,22-三 烯、麦 角 甾烷7,22-二 烯-3-醇 及 麦 角 甾 -5,8,22-三 烯-3-醇。
多糖类
植物来源的多糖作为一种潜在的新药资源,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和低毒副作用,因而在临床中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已引起医药学界的高度重视。地衣富含多种多糖类化合物,这类多糖几乎是地衣所特有的,如地衣多糖、异地衣多糖、庐山石耳多糖,都具有极高的抗癌活性。雪地茶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聚合而成,其分子克比为 0. 77∶1. 00∶0. 54∶3. 39∶17. 03。
挥发油
采用蒸馏萃取法( SDE) 提取红雪茶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 - 质谱( GC-MS) 联用法定性分析。检出红雪茶 67 个成分。红雪茶的主要成分为醇和。GC-MS 分析红雪茶的ASE 提取物,红雪茶检测到了 21 种挥发性成分,。雪地茶挥发油成分有长链烷烃倍半萜及其衍生物、不饱和醛酮、烯烃、酯类、醇类和长链脂肪酸,被鉴定的组分中有 21 个含氧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正碳软脂酸( 28. 52% ) ,这是雪地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之一。
其他
雪茶中还含有脂肪酸、核酸、胡萝卜素、多元醇游离氨基酸等成分,及一些酚类物质。
采收时间
雪茶生活在雪线地带,1 年中只有 2 ~ 3 个月是其生长繁衍的最佳时期,而且生长十分缓慢。每当冰雪覆盖时,雪茶处于休眠状态,一旦气温回升,又会继续生长。雪融化后,一般 5 ~ 10 月份可上山采收全草,收后去杂质,晒干。
制作方法
萎凋
萎凋是红雪茶的第一道工序,红雪茶萎凋着重讲讲目的,方法及程度标准,以抻指导实际生产.
萎凋目的鲜叶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匀地散失适量的水分,使细胞胀力减小,叶质变软,便于揉卷成条,为揉捻创造物理条件。伴随水分的散失,叶细胞逐渐浓缩,酶的活性增强,引起内含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化学变化,为发酵创造化学条件,并使青草气散失。红雪茶萎凋方法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萎凋包括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二是人工加温萎凋,包括萎凋槽,加温萎凋萎凋(极少).三是萎凋机萎凋。其中萎凋槽萎凋结构简单,工效高,萎凋质量尚好,是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实现半机械化生产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深受茶区人民的欢迎。
揉捻
揉捻是红雪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是形成工夫红雪茶紧结细长的外形,样进内质的重要环节.揉捻的目的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萎凋叶操卷成条,充分破坏叶细胞组织,茶汁溢出,使叶内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化合物接触,借助空气中氧的作用,促进发酵作用的进行,由于揉出的茶汁凝于叶表,在茶叶冲泡时,可溶性物质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1、揉捻技术
采用的揉捻机以中小型揉捻机为主10型、45型、5型国营初制厂则以65型、90型比动揉捻机等大型揉捻机为主。
2,揉捻时温度和湿度
揉捻室要求室温保持在20~24度,温度85~90%较为理想,在夏秋季节,高温低湿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洒水,喷雾,挂窗帘,搭阴棚等措施,以便降低室温,提高湿度,防止揉捻筛分过程中失水过多,保持捻揉叶有一定含水量,同时揉捻室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天揉捻筛分之后,必须用清,洗刷机器和地面,防止缩叶,茶汁等发生酸馊,霉现象,影响茶叶品质。
红雪茶
3,投叶量
揉捻机投叶量主要决定两个因素:一是揉桶直径大小;二是原料老嫩度.
揉桶直径与投叶量关系
揉桶直径(厘米
40
55
65
90
每桶投叶(斤)
14~16
60~70
110~120
280~300
原料老嫩对投叶量有一定的影响,嫩叶投叶量多些,较粗老叶投叶量少些。投叶量过多,叶子揉桶内翻转困难,揉捻不均匀,扁条多,揉捻时间延长,投叶量过少,叶子在揉捻时翻转不规则,也易形成扁条,揉捻效果差。
4,揉捻次数和加压技术根据鲜叶老嫩度不同,揉捻次数和时也不同。特级,一级原料,分三次揉捻,每次揉30分钟。二级以下原料,分两次揉捻,每次45分钟。五级以下原料:一次揉捻不筛分,筛45%加压,后45分钟加减压交替进行,共揉90分钟。
发酵
发酵是红雪茶初制的第三道工序,发酵在正常的萎凋,揉捻的基础上,是形成红雪茶色香味的关键,是绿叶红变的主要过程,增强酶的活化程度,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形成红雪茶特有的色泽和滋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叶子发酵充分,减少青涩气味,并发生浓郁的香气。发酵过程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揉捻叶的发酵要具备的条件为:设当用的发酵室,大小要合适,门窗要适当设置,便于通风,避免阳光直通射,最好水泥地面,四周开沟排便于冲洗,室内装置温增湿的设备。发酵时间:
发酵时间与叶子老嫩,整碎,揉捻程度和季节,发酵室温度,湿度都有密切的关系,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春茶气温较低,需2.5-3.5小时,夏秋季温度较高,发酵时间缩短,在揉捻结束时揉捻叶已经泛红,发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再经发酵室发酵可直接进行烘干.。
发酵程度:
从发酵叶的表征变化规律,来判断发酵程度比较困难,必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适时地掌握发酵适度表征,才能能获得优良品质的红雪茶,发酵适度,叶色显红色,并发出浓厚的苹果香味,不同原料的色泽也有所不同1-2级发酵叶,对光透视呈黄色,3-4级呈铜色,叶面及基脉,凝于表面的叶液均是红色。发酵不足:香气不纯,带香气,冲泡后,汤色欠红,泛青色,味青涩,叶底花青。发酵过度,香气低闷,冲泡后,汤色红暗而浑浊,滋味平淡,叶底红暗多乌条。
干燥
四、干燥: 一):干燥方法:
普遍使用的毛茶烘干机械,有自动烘干机,手拉百叶烘干机和烘笼烘干。
二类红雪茶烘干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称毛火,中间适当摊晾,第二次烘干称足火.。
毛火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抑制酶的活性,散失叶内水分,中间适当摊晾,使叶内水分。
重新分布,避免外干内湿,但摊放不宜太厚,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对品质产生不良影响,足火掌握低温慢烤的原则,断续蒸发水分,发展香气。
二):干燥程度:
毛火适度的叶子,手捏稍有刺手,但叶面软有强性折梗不断,含水量为20-25%左右,足火适度的叶子,索紧结,手捻成米,色泽乌润,香气浓烈,含水量6%左右,烘干程度要掌握适当,特别是含水量要符合要求,如果烘干过度,产生火茶,甚至把茶叶烘焦,造成品质下降,烘干不足,含水量较高,香气不高,滋味不醇,在毛茶贮运过程中容易产生霉变,严重影响品质。
参考资料
【趣味】上帝种的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24-01-21
目录
概述
生长环境
气温
光照
降水
土壤
分布范围
化学成分
酚酸缩酚酸
甾体类
多糖类
挥发油
其他
采收时间
制作方法
萎凋
揉捻
发酵
干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