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茂春,男,
中央音乐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考试门主角。1940年生于
上海市,1964年6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长期从事
中原地区近、现代音乐史的教学、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已发表专题论文及音乐评论文章200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当代音乐》、《百年音乐之声》、《
香港特别行政区音乐家》等。
人物介绍
梁茂春,男,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以及博士生导师,1940年生于上海。考试门主角。
学术成果
学术专著
曾出版的专著有《中国当代音乐》、《香港作曲家》、《百年音乐之声》等,发表了《中国五代作曲家》、《论民族乐队交响化》、《“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音乐》、《二十世纪前半叶的华裔音乐创作》、《论贺绿汀作品的旋律》、《冼星海的音乐思想》、《许常惠音乐创作之路》、《写在“谭盾交响作品音乐会”之前》、《论“语录歌现象”》等专题论文和音乐评论文章共三百多篇。
参加研讨会
1988年 6 月,应邀到香港参加“第三届中国新音乐史一九四六一九七六国际研讨会”。1991年7 月,应邀到德国柏林参加“国际大众音乐学会第六届年会”。1992年6 月,应邀到
台湾省参加“
江文也纪念研讨会”。1992年11月至1993年 7月在
美国伊利诺大学音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期间应邀到美国
斯托克顿市参加“国际大众音乐研究学会”。1996年 2月,到台湾参加第五届“华裔音乐家学术研讨会”。1996 年 10月,到
韩国参加“
郑律成作品发表会”。1997 年 2月,到香港参加“中乐发展国际研讨会”。1997年 7月到日本金泽参加“国际大众音乐学会第九届年会”。1998年 7月到
意大利“贝拉吉奥国际写作中心”的从事研究工作。
社会兼职
世界名人录
1994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研究所编《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1997年入选中国《
世界名人录》及《中国教育专家名典》。
百家讲坛
2003年12月26日:百家讲坛
《伟大的传歌者》 (全文)
今天,我讲的题目叫《伟大的传歌者》。如果我们把中国的艺术歌曲比喻成一顶艺术的皇冠的话,那么
王洛宾的那首歌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就可以说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它是永远闪耀着艺术光芒的一首精美的作品,它又像是产生在草原上的,开放在草原上的一朵野花,永远散发着静静的幽香。我们纪念王洛宾,怀念王洛宾,了解王洛宾的创作,我想,就从他的这首歌曲开始。
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歌曲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遥远的地方,也就是在
青海省这个地方产生之后,很快就传唱全国。今天可以说,不单是全
中原地区,也可以说在华人所在的地方,就会流传着《
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声。这是
王洛宾一生创作中间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给中国人民留下的一份最宝贵的音乐的遗产。
但是,这首歌曲,我们一直在流传中间只知道它是一首
民俗音乐,一首青海的民歌,不知道它作者是王洛宾。因为王洛宾是有一个特殊的遭遇,这个遭遇当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在他创作的时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并没有这种强烈的版权意识,或者是这首歌是我的。当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家知道,还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
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的时期。但是,这是一首纯情的歌曲,一首爱情歌曲。
抗战歌曲
在抗战时期,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同样是很广泛的。爱情歌曲也能够接受,老百姓也能够喜欢的。当然,当时的主旋律是抗战歌曲,就像《
义勇军进行曲》,像《
游击队歌》,像《
保卫黄河》,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这样一些威武雄壮的歌曲。但是,抗日战争的时期,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情的、非常美丽的抒情歌曲,像《
松花江上》,像《
嘉陵江上》、《长城谣》。这首歌曲在当时来讲,也是一首比较特殊的歌曲,它看起来好像游离在时代之外,在抗战时期,在遥远的地方产生了这么一首纯的爱情歌曲。
民族精神
当然,我讲,
民俗音乐的背后是什么?民歌的背后就是一种民族精神,在抗战时期,我们演唱民歌,本身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发扬!这是一个音乐的深刻的道理。
还有,就是说,当这首歌曲产生之后,
王洛宾还把它用在一部抗日的
歌剧里头。这就是他在四十年代初编的,这部歌剧叫做《沙漠之歌》。表现的是一个
汉族青年,到少数民族地区去,通过生活、动员,发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日的队伍,成了一部抗日内容的爱国题材的一部歌剧。
那么,这首歌曲本身也跟抗战直接地联系起来了。当然,还有一层道理,大家记住,就是所有的爱情歌曲,它在内容上不单单是表现爱情,都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的。
赵元任的《
教我如何不想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我们可以想像爱情、爱人,但是也可以表现友情,也可以把她——“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她”当成我们祖国。因此,它这个理解都是可以广泛的。
一个形象
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姑娘,完全可以理解成为一个可爱的祖国这样的一个形象。所以,所有的爱情歌曲,它并不是仅仅表现爱情的,它深层次,它也有民族的情绪,也有爱国的内容的这种表述。那么,
王洛宾所以不在歌曲上署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说,王洛宾在解放以后,他的命运也是很曲折艰难的,他在监狱里面就呆了15年之久。作为“反革命”,在新疆监狱里头一住15年,从1960年一直到1975年才出来。这个期间,当然,作为“反革命”是不允许署名的。所以,很自然地,这是一首
民俗音乐了。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王洛宾的身上,很多被打成
右派的,被抓起来的,在歌上都不能署名了。因此,都成为民歌了。
被流传
那么,王洛宾后来曾经讲过一句话,他说,如果一首歌能够像民歌一样被流传,那么对作曲家来讲,这是最好的一个奖品,一个最好的奖励。所以,这首歌曲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们才知道。噢,这还是,原来是作曲家
王洛宾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品。这是跟王洛宾生平,他的传奇性生平和曲折性的经历有关系的。那王洛宾是最早开始下工夫挖掘
民俗音乐的人。特别是挖掘西部
民歌的,挖掘少数民族音乐宝库的作曲家,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这个特殊的贡献,在这方面是一个。
产生的时间
关于《
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产生的时间,说得不是很清楚。王洛宾自己留下的手稿,他有时候说1938年,有时候手稿上说1939年,有时候说1941年,光他自己说的时间至少得有三个。根据我的这种考证,我把它定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就是1940年左右。依据呢,就是说,他是去参加了一个电影导演叫
郑君里拍摄一部纪录片,郑君里请他去做一个群众演员,这样到了
青海湖的北边,
海北藏族自治州草原上。郑君里拍这部片子叫《民族万岁》,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在抗战时期的,他是记录了抗战时期的少数民族,为了抗战的胜利而贡献力量的这么一部片子。到那里去拍,是为了拍
藏族的当时开展抗日的活动。是
王洛宾随着这个拍摄组到了海北草原,在那里遇上了藏族的千户长的女儿,叫卓玛。开始,王洛宾也没提这个事情,一直到了晚年,他非常喜欢这个藏族的卓玛,这个姑娘,这个千户长的女儿。拍摄的时间,也就两三天的时间嘛,产生一种神奇的、很强烈的感情,一种好感吧,也说不上什么其他的感情,一种强烈的好感。于是,就在骑着骆驼的过程中间,哼出了这么一首歌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
形象的比喻
这首歌曲,讲它是草原上开放的一朵野花,我觉得,还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这首歌曲确实具有
民俗音乐的特点,民歌的风采。它简单,非常简单,简单到真像民歌一样。它的结构就是一个上、下句,我们最简单的音
乐段落,在专业音乐讲,叫做“两个乐句的乐段”,也就是民歌中间的那上、下句。上句就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上句;下句就是“人们走过她的身旁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的上、下句的结构。那么,如果可以细分的话,上句可以分成两个小句,下句可以分成两个小句,
音域只有
八度。这么一首优秀的歌曲,音乐只在一个八度之内,哒,哒,哒,这是最高音;嘀,嘀,嘀,哒,这是它的最低音,在一个八度之内。我们并不感觉到它的音域多窄,也并不感觉它的音结构多短。在最窄的音区中间,在最小的结构中间,它容纳了无限的感情。这在创作上一种高的境界和高的水平,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我感觉到,也是在创作中间最难的,最能够获得的也许就是这种境界了。就是他用最简单的手法来表达了人类最丰富的感情。《
在那遥远的地方》做到了。往往做到这种歌曲创作的时候,他一定需要神来之笔,好像有如像神助的一样,灵感的喷发偶然得之,这样的优秀的作品。
那么,《
在那遥远的地方》了,我讲了,如果分成上、下四个小句的话,它每个小句的开头,都是la do,la do re do si la do la do lai, la do la si la 四句开头都是la do,这在
民歌里头叫作做“同头”。头是同的,开头是同的,同头变尾,尾巴变了,就是结尾变了。多简练的手法,达到了多神奇的艺术效果!这是艺术创造的至境——最高的境界。
王洛宾自己说过,他说:“我在创作《
在那遥远的地方》,曾经用了一个
哈萨克族的
民俗音乐,叫做《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音调的素材。”那么,这个歌因此很多人也说,这是一首改编的歌曲,改编的原素材,王洛宾都说了嘛:《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那么,我断定它是一首创作歌曲。我分析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之后,就发现了它的变化是很大的,变化是比较大的。也就是,它的创造性是关键,他在
调式上,他进行了变化;他在旋律的结构上,进行了变化;在乐句的处理上,也进行了变化。就是融汇了
王洛宾自己的很多的创造性在这里头。这个就可以说它是一首王洛宾的创作歌曲,是他在学习了西部民歌两年之后的一个优秀的艺术的结晶。我是这么来认识的。
那么,在这首
民歌里头,这首民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已经形成一首王洛宾歌曲的时候,它就不仅仅是一首
藏族的歌曲了,他是跟卓玛在一块产生的歌曲嘛,在藏族地区嘛!它也不仅仅是一首
哈萨克族的民歌了,它应该是融合了西部的少数民族,甚至还有
汉族因素的一种多种艺术因素的综合。所以,我说它是一种千锤百炼的一种民歌的境界。它的可贵之处,就是歌曲的深情、真挚的抒情气质。纯真的爱情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痴情的,就像这首歌曲一样。
那么,还有一个就是说,这首歌曲从四十年代初产生,四十年代流传到内地之后,1946年由作曲家成田贺为他编配了一个非常精彩的钢琴伴奏。这个钢琴伴奏,使这首歌曲成为了一首完整的艺术歌曲。这个钢琴伴奏编得非常好,同样也是简单而有艺术效果的。手法非常简练,但是钢琴伴奏和这个
民歌体的作品非常地融洽,成为一首完整的艺术作品。从此,它更受到广大歌唱家的喜爱。
最突出的贡献
那么,这就是
王洛宾对中国音乐的一个最突出的贡献,他贡献了一批西部歌曲风格的作品,有创作的,大量地是记录和改编,和整理,和译配的。他在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史上的这个特殊贡献,他的传奇的一生,我们今天都知道,他是“西部歌王”,是那么一系列优秀歌曲的编创者。他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像“出土文物”一样,被重新发现,重新理解,重新又达到了他的一个人生的一个新的境界。
那么,我现在再回过头来讲讲王洛宾。他在北京出生以后,他是受到了北京的
民俗音乐的熏陶,他的家庭就是一个贫民的家庭,从小在今天叫做
通县专区的路河中学读书。后来,又进入了
北京师范大学,是师范大学里头学习音乐的一个学生。
那么,这个时候,在北京学习的时候,他事实上他已经开始了
音乐创作的活动。最初的,像为
徐志摩的诗《云游》谱了曲,为
萧军的小说《
八月的乡村》中间的一首诗谱了曲,叫做《奴隶之爱》谱了曲。这是他的音乐创作的最初的表现。那么,在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就偷偷地离开北京,当北京被
日本军队占领之后,他就偷偷地离开了北京,到了
河南省。从河南到了
山西省,在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红洞县,他参加了“西战团”,“西战团”就是“西北战地服务团”。当时是丁玲在那里领导的。
进行抗战宣传
那么,到火线上去为军队、为人民演出,进行抗战宣传,这个时候他又写出了一批抗战的歌曲,像《洗衣歌》,像《老乡,上战场》,还有《风陵渡的歌声》。这是他的创作,我觉得,是他的一个创作的开端的事情。
那么,从1938年春天开始,他就和作家
萧军和诗人塞克,塞克是一个诗人,同时也是优秀的歌词的作家,好多当时优秀的歌曲是塞克作词的,他和
王洛宾也有合作。他们三个就一起离开了西战团到了
兰州市。从此,开始了王洛宾的一个创作和整理西部民歌的一个新阶段。
他是在兰州开始接触到维吾尔族的
民歌。怎么接触到的呢?因为1938年抗战初期,
青海省当时是盛世财统治底下,
苏联有一批物资从西部运过来,是通过新疆的车队送到内地来的。所以,有一些是维吾尔族的司机经常路过“
河西走廊”到兰州这个地方。那么,他就是听维吾尔族的司机唱了一首
吐鲁番市的民歌,记下来填上词,这个词也就是根据
汉族的司机给他翻译的。翻译,当时的翻译条件是不太好的,就是初懂维吾尔族文吧,初懂维吾尔族文字。翻译的时候,就是,噢,这是一个西瓜,那儿一个姑娘,辫子长长的,眼睛大大的。他就翻译了几个关键词。那么,重要的工作,是要
王洛宾把汉字,把它连接起来,填入
维吾尔族的一个民间曲调中间去。
王洛宾,我感觉到他实际上,他的歌、他的诗写得很好。他有一种诗人的气质,或者说,具有“流浪诗人”的气质。他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比如说,他不太愿意停留在一个地方,他在流浪的过程中间,经常激发起他的创作的灵感。你看他最后的留着胡子,带着礼帽的形象,很像西部的这些流浪的少数民族形象,从性格上、气质上都产生了变化。但是,开始他是在兰州搜集到这些
民歌,填上这个民歌呢,我们不能用叫“忠实于原作”的,现在的叫做“民族音乐学”的忠实于
民俗音乐的,这种原本面貌的这种来要求它。这是一个特殊时期,他也是拿过来填上词,让
华人来唱。他的服务的目标,主要是汉族人能够了解和熟悉西部民歌。
《达坂城》
《达坂城》是他的第一首歌曲,填出来了之后,第二天就让他当时在兰州服务的一个抗战剧团就演出了。演出的时候,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受到了广泛的欢迎,非常喜欢这首作品。因此就流传起来了,因此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就通过在兰州学习西部
民歌,然后在
甘肃省的地方上宣传的时候,一路上学习
维吾尔族的、
哈萨克族的民歌。那么,填了多少东西呢?填了《达坂城》、填了《
掀起你的盖头来》,搜集、整理了《喀什噶尔舞曲》、《青春舞曲》、《流浪之歌》、《
我等你到天明》等等歌曲。这些歌曲是他1938年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下子有这么多的作品出现了。这些作品确实是非常精彩的西部民歌。我们现在也听一下这首《达坂城》。
这
达坂城区是从
乌鲁木齐市以东,在
吐鲁番市和到乌鲁木齐之间的一个非常小的村庄。由于这首歌曲,达坂城今天成了一个全世界的人都要去旅游的地方。所以,
王洛宾的纪念馆在达坂城,那儿有一个王洛宾的纪念馆。还有一个
雕像,是雕着“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曲影响是非常大的。王洛宾在二十世纪80年代,达坂城授予他一个叫“荣誉村民”这么一个称号。他为达坂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是他到了
兰州市以后改编的第一首
民歌。这一首民歌改编成功,对王洛宾的鼓舞很大。从此,就在西部扎下了根,从此就在西部开展他的音乐活动,一直到解放以后,最后是1996年逝世在西部
乌鲁木齐市,一辈子在西部贡献他的才能。
他除了《达坂城》之外,已经有像《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
阿拉木汗》、《
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一系列的歌曲。这是他从民歌中间提炼、改编、翻译、填词,进行编配的这个作品的产生。所以,这个工作特别具有一种历史性的开创的意义。这些歌曲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个特别的亮点。(插
王洛宾改编的部分歌曲联唱)
这些歌曲都是产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一些搜集的,正是他发挥了一座桥梁的作用。少数民族歌曲的流传,同样的歌曲,如果你歌词——汉词翻译得不好,是不容易在
汉族地区进行流传的。那么,王洛宾他作为是一位音乐家,他写诗上又很有才气的一个诗人,歌词写得非常地朴实,真的具有
民歌那样的味道。当然,他当时的这些歌词翻译的情况,跟我刚才讲的情况一样,都是根据几个得到的关键词来编成的。因此,他在编词的时候,他能够考虑到汉族语言的四声,跟少数民族曲调的结合的问题,节奏,音韵,他都能考虑到,是非常细致的,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因此打上了深深的
王洛宾的印记。我觉得,如果要讲版权,这肯定是版权,这里头有创作成分,你不承认王洛宾的这个版权,是不应该的。
那么,这些精彩绝伦的西部民歌,以独特的热情、奔放、粗犷、热烈、坦率的这种音乐气质,跟
汉族民歌决然不一样的,这样一种审美的特点,很快就受到了汉族人民的喜欢。同时,它有一种特殊的
音阶,特殊的
调式。这个音阶、调式,你看,它七声音阶的,它带有大、小调的这种风格,非常独特,以淳朴、热烈的音乐的表达,与巨大的审美的力量,为中国音乐的宝库增添了一份异彩。这是他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做出来的一个贡献。就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一样,很快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那么,这是大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1941年他就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被
中国国民党抓进监狱了。他在
兰州市,被国民党把他当成共党嫌疑,被抓进监狱里,一呆3年。监狱就在兰州黄河南岸,他监狱的地方看得见黄河堰滩那么一个地方,在山上呆了3年,小木笼子里头呆着。从此,他开始了监狱生活。他说:“我跟监狱一辈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但是这个人呢?他是这样的,他是一个音乐家,他热爱音乐,所以他在监狱里头还写歌。监狱里头,他写了,它叫《来,我们排成队》、《囚人之歌》、《大豆谣》,等等,反映他的监狱里头的生活。
他的创作确实是表达他自己的心情、感受,有的时候就像日记一样,来表达他的感受。他把他的音乐当作他的一种心灵的表露的一种工具。一直到1944年3月份才放出来,才出狱。出狱之后无路可走,没地方可去。这个时候,
青海省的行政区长官叫
马步芳,马步芳是个军阀,他很喜欢音乐。
王洛宾在青海呆了几年,他很欣赏王洛宾的才能。1944年出狱了之后,他就派专人到兰州去把他接到青海去,就成了马步芳的座上客了,从此埋伏下了,王洛宾为什么在解放以后他的经历那么曲折!
我讲到这里头,他还没去过新疆呢,他只是在青海和
兰州市搜集
民歌。但是,解放以后他得到了去新疆的机会,这是随着王震的部队去到新疆的。他是“
马家军”的人,作为起义的部队被吸收到解放军里头。然后,就到了新疆。在新疆,他再次得到了深入生活,接触少数民族的生活,深入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机会。因此,他到新疆之后,再一次地展现了他对西部民歌的整理和学习的成绩。他到了那里之后,就写了、编创了《哪里来的骆驼队》。这是1949年的一首歌曲,《哪里来的骆驼队》;《克拉克什河水弯又长》,这是建国初期的;还有一首歌,叫做《黑力其汗》,这是一首载歌载舞的歌舞剧,实际上也是一首
吐鲁番市的
民歌。
代表建国初期的特点
这些歌曲都是
王洛宾记录、整理。这个时候,他的
维吾尔语也好一些了,翻译的条件也好一些了,所以记谱来讲,相对来讲,更准确,译词更讲究,非常有(特色),代表了建国初期的一个特点。
但是,王洛宾的道路是非常曲折的。建国初期,他由于历史的原因,就受到了审查,但是还没有大的问题。他是从1960年开始入狱的,入了新疆的第一监狱。我为了采访王洛宾的材料,我还到过这个监狱去看过。这确实是个
模范监狱,非常好的一个监狱,在新疆地区,当时在
王洛宾入狱的时候,关了相当多的新疆上层人士:知识分子、大学问家,所以王洛宾在那个地方。
我问他,我说:“你在监狱里头15年时间,怎么样啊?”他说:“哎呀,我这个人哪,只要有
民歌的地方,我就生活得很愉快。”监狱里头有民歌,他在外头很多搜集不到的民歌,在监狱里头搜集到了。外头没有弄清楚的这些民歌流传的历史,他请教那些高级的
维吾尔族的、
哈萨克族的大知识分子,把这种民歌的来龙去脉都弄清楚了。监狱里头是,这个监狱还是组织得相当好的,就是每年过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新年
元旦都有活动,
王洛宾也是一个文艺积极分子,业务骨干,你不去劳动的,你干嘛?——你去组织大家监狱里头的文艺活动,来活跃监狱文娱生活。因此,他可以不去干活,去干嘛?去搜集民歌,找这些老专家搜集
民歌。在监狱里头,他还搜集、整理了不少东西。这真是一个很特殊的条件!还有一个特殊条件,就是说,他在创作上有能力。他这个人一接触少数民族,他的人也活了,创作面貌也很不一样了。如果让他写汉族的东西,我看他不怎么样。可能有一种,他有一种少数民族特殊的气质,或者一种特殊的缘分在这里头。
特殊的现象
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1960年他入狱了,他在1962年,新疆军区文工团因为创作的需要,又把他假释出狱了,就是你出来,到外头来写东西,给我们写东西。当然,写革命的东西了,写歌颂毛主席,写歌颂革命路线的东西了。所以,这个时期,他能够在狱外也能够进行创作,但是不能用他的名义来写。所以,他写的很多东西,大家都不知道是
王洛宾写的。那么,他利用在狱外
保释、假释的过程中间,写了什么东西呢?他就要立功赎罪,戴罪立功。
《赶坝子》表演唱
这个时期的作品,有《赶坝子》表演唱,有《黑眼睛》,民歌改编的。还有一首,我不知道在座的年轻的朋友们,是不是知道?有一首歌曲,叫《
日夜想念毛主席》。这首歌曲是1962年的,在狱外时候写的。他就是根据
维吾尔族的一个老汉,叫
库尔班·吐鲁木,解放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他攒了一点盘缠,要骑着毛驴到北京去看毛主席。
根据骑着毛驴上北京这么一件事情,写了一首歌曲,《日夜想念毛主席》。这首歌曲同样是全国流传。只是当时我们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当学生的时候,就知道这首歌,但是不知道
王洛宾写的。当时王洛宾用了一个笔名,叫艾依尼丁。艾依尼丁是一个维吾尔族的名字。艾依尼丁,曲。这首歌曲,维吾尔族风格,但是是创作的,不是原曲调。他的曲调写得非常生动的:“毛主席,毛主席,日夜都在想念您。我要勤生产,来努力把盘缠来攒起。”然后,我要骑上毛驴到北京去看毛主席。我日夜想念毛主席。想念毛主席,用的叫
维吾尔语,叫“撒拉姆毛主席”。最早演唱的时候,演员在舞台上就骑着一头毛驴,假地骑着毛驴的动作,在满台转,非常生动,一首歌颂领袖的歌曲。这首歌曲是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就是说,他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间,他还能写出非常富有艺术创造性的作品。
1979年,
王洛宾的冤案得到了正式平反。1981年恢复
军籍。还让他担任
乌鲁木齐市部队文工团的艺术顾问。这个时候,王洛宾重新穿上军装,师级待遇,可是他已进入老年。但是,从此之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他1996年去世,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从1986年开始,在乌鲁木齐开王洛宾作品音乐会,
上海市开,北京开,深圳开,
广州市开,一直台湾开,香港开,
新加坡开,美国开他的作品音乐会。所到之处,人们都是为他的这些传奇式的遭遇而非常地同情。同时,他也是当时身体非常好,每到演出,还在台上又唱又跳,非常活跃的一个阶段,是他人生的一个辉煌的时期。
晚年的时期
在晚年的时期,在他那样的生活条件之下,同样地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一直到他70多岁的时候。1996年3月,他逝世于
乌鲁木齐市,终年83岁。所以,
王洛宾为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
在那遥远的地方》,就像一朵永远散发着清香的鲜活的花,由他译配、改编、整理的众多的西部民歌,他的汉语的歌词,不但在节奏上、情绪上与原民族的曲调配合得紧密,还能够在汉语的韵律和语气上,能够唱起来朗朗上口,这是别人所难以做到的和难以替代的。
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传歌者,他的这个历史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将永远地活在我们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和人民的心里。
考试门事件
中央音乐学院一位70岁的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梁茂春自曝
吕振羽一名准备考取该校
博士研究生的女学生,发生肉体关系,并收受该生10万元贿赂。最终因女学生并未如愿上博,老教授向校方纪检部门坦白此事。
14日,中央音乐学院发言人证实此事,称已对当事教授作出严肃处理。
博导携妻子向学校坦白
该教授梁茂春,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教学研究,在音乐评论界很知名,还曾在《
百家讲坛》开讲座。
“他是主动坦白的。”14日,
中央音乐学院何姓发言人称,今年7月,该教授携妻子一起来到学院纪检部门称,与一名
邹姓女学生发生超越师生的肉体关系,收受该生10万元贿赂。
梁教授称,邹姓女生是外地学校硕士研究生,今年准备考取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士生。为能如愿被录取,邹先给梁5万元作为“学费”。此后又给梁5万元作为疏通关系的“打点费”。
今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士生录取成绩公布,邹姓女生并未如愿考上博士。知情人透露,此后邹找梁闹,甚至到学校相关部门讨说法,“梁觉得很被动,所以主动向校方坦白”。
何姓发言人坦言,梁向校方承认问题态度比较诚恳,这位70岁的高级知识分子可用“声泪俱下”形容。向校方坦白前,梁已将10万元退给
邹姓女生。
校方取消该博导三项权利
何姓发言人称,事情发生后,学院召开了主要负责人会议,决定对其“取消所有招生、教学和学术的权利”。对此,何姓发言人解释,梁是该校退休人员,由于梁专业突出而被
返聘代课和招生,因此不存在开除的问题。这种“取消”是学校范围内的、永久性的。至于梁个人在社会上的学术等权利,学校也无权干涉。
因为邹姓女生并不是
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校方未对其进行处罚。
另据了解,学院对邹姓女生考博的各项成绩进行调查,发现除了梁教授打分“过高”,其他参加考核的4名教授打出的分还是公正、客观的。
中央音乐学院发言人表示,这是建校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14日,国家大剧院人士表示,原定“
八月合唱节”中给公众开讲座的梁教授,目前已经被取消讲座。
学生惊呼“不能相信”
“不能相信!不敢想象!”14日,中央音乐学院的多名学生表示。在这些学生眼中,梁教授是一名德高望重、值得尊敬的老师。
上过梁教授课的学生称,梁是音乐系最好的老师之一,他的课都是“满员”状态。
一名研究生说,梁平时对学生特别好,课余时间学生向他请教问题,他都会耐心解答。学生们要做论文,梁也会帮着查找资料。
教授曾上《百家讲坛》
该教授梁茂春,是
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教学研究,在音乐评论界很知名,学生称其“德高望重”。他曾在《百家讲坛》开讲座《不停息的旋律之伟大的传歌者王洛宾》。在国家大剧院的“
八月合唱节”中,原拟安排该教授给公众开讲座,目前已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