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隆,又名文龙,笔名江湖客等,网名野战军官等,作家、编剧,中国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纪实文学、军旅文学等创作,同时在进行战略点评,时事分析的工作。
基本信息
军旅生涯
文龙,1966年生于北京,1972年作为军队家属随军到
哈尔滨市。
1982年进入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陆军学院步兵指挥系学习,1984年参加
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1986年赴
老山战役实习参战,荣立
一等功。1987年进入81043部队347团
钢铁七连任副连长。5月参加扑灭
大兴安岭特大火灾行动。后任连指导员、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
少校干事,专职创作。
人物简介
闻隆,原名文龙,1966年6月7日生于北京。作家、编剧、制片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闻隆曾供职于黑龙江社科院,为了挖掘“二战最后一战”这个题材历经九年,走遍了当年激战的战场,采访了交战双方的幸存者,终于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写成十部的电视电影《
远东特遣队》不仅首次披露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终结
日本侵略者的最后一战——东宁战役的详细内幕,也将
苏联红军解放
东北地区的一段秘史首次搬上屏幕。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史实依据充分。
主要从事:纪实文学、军旅文学、名人传记、武侠小说、影视编剧的创作。近年主要从事制片人工作。
同时在各大军事论坛担任总坛主、总版主、军事顾问,进行战略点评,时事分析的工作。
笔名:闻隆 江湖客 慕泽
网名:野战军官 军之旗 文心傲龙
闻隆(
陈文龙)。酷爱文学美术,熟读历史典籍,精研军事战略,胸怀报国凌云志,提出了“文史结合”的创作方针。原在社会科学院工作,如今为职业作家、编剧、制片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纪实文学、军旅文学、名人传记、武侠小说、影视编剧的创作。制片人工作。同时在各大军事论坛担任总坛主、总版主、军事顾问,进行战略点评,时事分析的工作。
代表作品
长篇纪实文学
《中共特工》《海外从军记》《绝处逢生》 《保卫中国核试验》
《闯荡俄罗斯》 《与阴谋者同行》
名人传记
《中共将帅反谋杀》《彭德怀与毛岸英的生死情》
电影剧本
《远东特遣队》(10部) (央视电影频道出品)
电视晚会策划
《2000龙腾千年文化知识晚会》(龙江卫视)
《2006古典美风采大赛》 (浙江卫视)
电视剧本
《徐志摩传奇》(20集)》(香港华盛娱乐公司出品)
武侠小说
《黑水旌旗》《剑 拐 流星》
兵器专著
《中外战争中的名牌武器》
学术著作
《二战在这里结束》《明朝万历之战史末》
获奖情况
《中共特工》荣获 1996年粤港十大畅销书
作品赏析
基本简介
上映时间:2005年8月15日
题材:抗战
集数:20集
片长:900分钟
原著: 《远东特遣队》
编剧:闻隆
主题曲
过眼西山,望石、旧时曾识。
是梦里、寻常行遍,江南燕北。
文星有心膜拜去,感悟人间平生计。
啸尘埃、一百零八年,孤为客!
雅俗气,难以猜。
风流事,无人及。
云游风吹尽,了无陈迹。
故居才成人已去,出罢文集骨已埋。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幕后花絮
从2005年 7月22日开始,中央电视台CCVT6电影频道会在每周五19:45的“周末影院”中连续十周播出系列电视电影《
远东特遣队》,由10个独立的片断组成,该片有中国的《兄弟连》之称。集中展现了二战时期
苏联红军与我军抗联战士在东宁要塞协同作战,歼灭
日本侵略军的故事,为了更真实地了解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揭开尘封的东宁要塞的神秘面纱,本报记者远赴冰城
哈尔滨市,专访了该剧的编剧——历史学者闻隆。
——专访电视电影《远东特遣队》编剧闻隆
深入要塞,当年劳工讲述史实
1995年,闻隆再次来到传说中东宁要塞,我们现在看到警示后人的东宁纪念馆,当时并没有修建,甚至没有人知道东宁要塞的确切位置和入口所在。闻隆找到当地驻军,当地驻军也告诫他:进要塞比较危险,里面还有残留的大量炸药,建议你找排爆专家随行。在当地人的指引下,闻隆与排爆专家找到了东宁要塞的其中一处洞口,带着
探雷器,他们进入了100多米的要塞深处,洞穴很大,分为上中下三层,户户相连,随处可见遗骨、兵器和炸弹。排爆专家警告说,一般的炸药装置,至少要100年以上才会失效,现在距离东宁之战只过去了五十年,你在考察过程中千万要小心,不要触动这些炸药,以免发生意外。得到第一手珍贵资料的闻隆欣喜若狂,这更坚定了他考察研究东宁要塞的决心,也许,揭开“二战最后一役”神秘面纱的那一天,指日可待了。寻着仅有的一丝线索,闻隆在山下的大肚川村找到了当年修建东宁要塞,并侥幸躲过大屠杀的劳工——李老汉。李老汉曾当过大肚川村的的党支部书记,还带领村民挖掘过
东宁要塞遗址,他12岁时就被日军抓去,为要塞里的劳工送饭。李老汉给闻隆讲述他的亲身经历:在送饭的时候,就看到有大批的劳工,被一卡车一卡车地拉进要塞,但只看到他们进去,不见出来,其中还有许多穿军装的战俘,仅他看见过的就有2000-3000人,全都是有去无回。“远东特遣队”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呢?根据史料记载,1940年初,
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到了最艰苦的时期,
日寇对
东北抗日联军发动了残酷地讨伐,东北抗联伤亡惨重,从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时期的10万余人锐减到3千余人。为保存我党在东北唯一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战略转移,大部分部队陆续撤退到苏联远东境内,编为苏联远东方面军“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
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前夕,抗联教导旅根据苏联远东军司令部的指示,抽调二百八十名指战员,组成二数十支特遣队,空降东北敌后,担负战前侦察任务。他们为苏军统帅部及时掌握
关东军在
东北地区十七个筑垒地域,三道防线的布防设施情况,提供了可靠的情报,特遣队员在侦察过程中大部分壮烈牺牲。此次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重点推出的电视电影《
远东特遣队》,讲述的就是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回忆往昔,抗联老营长提供线索在许多不了解东宁战役情况的人看来,日军好像不堪一击,
苏联红军8月9日出兵,8月15日就大获全胜,其实远东特遣队所侦察到的要塞情报,在这一役中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有资料显示,苏联红军预期在
远东的战役需要耗时三个月,牺牲50万人;而实际情况却是,东宁远东战役历时一个星期,苏军损失仅2万人。这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远东特遣队,特遣队员浴血侦察得到的情报,被
苏联情报技术部门绘制成地图和作战手册,发给连以上的军官人手一册,甚至在最后一战时,特遣队员还分几路作为苏军的向导。事实上闻隆接触到远东特遣队的时间还要追溯到更早,他走访的第一位亲历者,是抗联老战士王明贵。王明贵退休之前是
黑龙江省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就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当年的抗联教导旅中,他任第三营营长。身经百战的王明贵向闻隆讲述了远东特遣队的真实情况,当年是著名的抗联领导人
李兆麟下令,要求第三营营长王明贵派出十余名身强力壮、熟悉
东北地区地形的战士,同其他营的战士一起,约260人组成数十支空降特遣队,空投到绵延4000多公里的东北国境线,参加“特级机密”的侦察活动,而这些战士大都没有生还。根据王明贵提供的线索,闻隆几经辗转,终于在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找到了远东特遣队的幸存者——
朝鲜族战士金俊泰。
现身说法,老特遣队员浮出水面
抗联英雄金俊泰十几岁
参军,原是随
金日成来到中国的朝鲜族战士,在东北生活了十多年。金俊泰文化程度很高,算是抗联战士中的文武全才,在抗联教导旅整编入
苏联红军之后,因为精通汉语、
日语、
朝鲜语,又熟悉地形,金俊泰被王明贵抽调出来,成为了远东特遣队的成员。金俊泰隶属第15特遣队,从1940年开始他就开始越境侦察,有时候需要划橡皮筏子跨越
乌苏里江,在武装泅渡到岸边,一路上还要躲开日军的巡逻岗哨。在侦察的间隙,金俊泰等特遣队员回到
苏联境内,就要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包括反电台侦测、密写
药水的使用、野外生存、反审讯技术、格斗捕俘、空降技巧,甚至还有滑雪。
东宁市的冬天寒冷异常,积雪深厚,我们在《林海雪原》里看到战士滑雪的情景,其实当年的金俊泰等队员们也曾经使用过。1945年8月9日,
苏联红军对日宣战,金俊泰带领苏军从
黑龙江省方向进攻,绕过原始森林,包围了东宁要塞,一万多人包围了仅有4000多守军的日军要塞,浴血奋战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就是著名地东宁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役。讲到这一段往事,金俊泰高兴地说:侦察了这么久,终于打回来了!在电视电影《远东特遣队》中,闻隆创造的二号主角安哲民就是以金俊泰为原型的,跟金俊泰一样,安哲民也是一名
朝鲜族战士,也是出生入死,英勇无畏,并且也亲身经历了东宁要塞这“最后一战”。让闻隆遗憾的是,老战士金俊泰现在已经去世,看不到这部以他的经历为原型的影视作品了。闻隆说,他写这部剧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抗战历史、二战的最后一役,英雄们付出血的代价换来的胜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远东战役的胜利,浸透了许多抗联战士的鲜血,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军旅作家的江南梦
文龙是一名军旅出身的编剧,更多的时候,他是一名制片人。
他的作品,包括为中央6套拍摄的10部战争系列电影《
远东特遣队》,被称为中国的《兄弟连》。“军刺
长枪,铁血战歌,忠肝义胆壮山河”,这是文龙写的战地诗歌,这也是他军旅生涯的写照。做为电视连续剧《郑氏十七房》的制片人,早在第一次接触剧本时,他便深深喜欢上了这个江南之梦。由此,他和北京响亮文化公司老总
王锐促成了著名导演、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摄影师、著名演员的一系列班底,共同打造《郑氏十七房》这个文艺精品。
竞争激烈 成功突围好的剧本,是一个最初的梦想。打开梦想,实现梦想,推广梦想,才称得上成功。 2010年秋天,文龙和王锐在镇海与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召华等领导见面时,便领受了“主打镇海,推出郑氏十七房”的宗旨,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遵循这个方针,身体力行。
赵文龙仔细阅读了剧本,为《郑》剧叫好。“在充斥荧屏、软绵绵、荡悠悠的宅门戏、家族戏中,我看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好剧本。”文龙接下剧本,授命担纲制片人,运作指挥、艺术把握、整体协调,包括制作、拍摄、协调等,从剧本策划运作就开始参与。他和
王锐邀请了著名导演
张子恩执导此剧。后者又找来有功底的团队,正式组建拍摄筹备小组。他们向
中国中央电视台进行报备,确保此戏成为央视合作剧本。文龙说:“之前,有剧组向央视报备拍摄徽商的戏,被冠以‘撞车、重复’而否决。《
郑氏十七房》有别于一般宅门戏、家族戏,加入了‘家与国’的调子,用民族气节作背景。央视认为题材新、创意好,也肯定创作班底‘不错’。这部戏获得初步认可。”每年,向央视送上的戏,可谓竞争激烈:年代戏、商战戏、历史戏、宅门戏,不管哪种戏,要是上了央视1套、8套的黄金档,等于有了收视率和品牌保证。上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戏,也有规定的条条框框,如弘扬主旋律、符合时代特征、题材不撞车、不庸俗等。 《郑氏十七房》的胜出,在于剧中没有丝毫争权夺位、谋财害命、情爱泛滥等阴暗元素,既符合央视的基调又能保证剧情曲折生动。为使该剧更有冲突性,剧本研讨小组对一些情节反复雕琢:原剧的结尾时间一直延续到抗战胜利后直至1949年,情节交代匆忙,私人恩怨过长,反面人物过于脸谱化等。经讨论,最终的结尾修正为在
镇海大捷后。 “我们预设伏笔,结尾在保卫战后,恰到好处。如果该剧收视率高,不排除拍续集,把后面的故事接上去。”文龙说。拍摄小组成立后,
赵文龙第一个拎着行李到剧组报到,看着演员、美术、灯光、服装、音响、武术指导等各方人员陆续就位。慢慢地,拍摄队伍扩充到180人。 “180人的摄制队伍,我印象里只有
张纪中拍《
射雕英雄传》等系列武侠剧,才有这么多人。”
陈文龙笑着说。
还原海战 身兼三职《
郑氏十七房》是一部宅门戏,镇海保卫战作为全剧结尾,在整部戏中比重不高。文龙阅读剧本,强烈建议还原
镇海大捷实景。 “镇海保卫战是抗战史上可歌可泣的一幕,镇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民风民俗淳朴。这一幕非常难得,我必须通过荧屏进行还原。”文龙出生于军人世家,毕业于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陆军学院步兵指挥系,1986年赴
老山战役参战,经受战火洗礼。身上隐藏的战争因子,让他跃跃欲试。在他的倡议下,导演说服编剧添加镇海保卫战的情节,短短20分钟战争戏,却进行了为期10日的辛苦拍摄:分别在
舟山市、
北仑区两地拍摄,A、B组3台摄像机全部上阵;美术制景组,提前一星期完成布景;洋沙山景区沙滩上,木头、铁丝网,布置完备。军事教官、历史顾问、演员,
赵文龙身兼三职。他不但亲自上阵,扮演
中国国民党军队连长,指挥
镇海大捷,还根据自己的战场经验,设计激烈“
白刃战”,设置岸防炮火等。 “北仑洋沙山风景区内,拍摄敌我300多人交战的情景。侵华的日军沿着军舰——
冲锋舟——沙滩——上岸的路线行进。无论是日军拼
刺刀前将子弹退镗,还是我军士兵装刺刀对敌,都有双方战术细节。包括怎么打炮,怎么布阵,都得遵循历史。”文龙说。他对甬江
潮汐、道具枪弹头喷火范围、炸点设定,都作了充分了解和精心布置。在“拼刺刀”一幕中,穿插了“十七房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这是取材于郑氏十七房族人支援前线参加抗日战争的故事。文龙扮演的角色牺牲后,设计安排了郑氏十七房内郑戴氏向他捐出自己寿材的情节。这取材于文史部门采风而来的故事,
镇海大捷中一名士兵阵亡后,当地老人捐出自己的寿材,为他落葬。 4月14日起,潮起潮落的海岸边,浩浩荡荡的海陆空三军作战队伍,将镇海保卫战演绎得炮火纷飞、惊心动魄。感谢镇海:全区之力支持《郑》剧轰轰烈烈的海战拉开序幕,总体摄制工作进展顺利。在剧组拍摄期间,得到了镇海上至区政府下至百姓的支持。拍摄前,区政府数次牵头召开协调会,武装部、供电局、公安局、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九龙湖镇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纷纷表态支持,协助解决细节问题。相关区领导在会议上拍板:“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赵文龙说,以往下基层拍戏,从未遇过这种层面的支持。镇海举全区之力,为剧组提供协助。他感觉镇海人正用当年支持中国军队打
日寇的精神,支持剧组,支持拍摄。这体现出镇海干部群众素质高。眼前,《
郑氏十七房》已展露出未播先红的苗头:一些游客、团队慕名参观郑氏十七房,新建的古景街为景区增添了几许景致。 “
国际劳动节”时,剧组将与地方进行联欢互动,部分广告商已答应赞助做路牌,为通往景区的道路建立直达指示牌。文龙说,一旦电视剧开播后,镇海和郑氏十七房,将会第一时间留在国人的脑海中。郑氏十七房也会成为中国第二个“
乔家大院”。(记者 陈 饰)
2012年2月13日,在舟山
东沙镇老建筑聚泰祥布庄内,30集长篇海派抗战剧《
东海客栈》如期开拍,记者第一时间走进剧组探班。
首部海派抗战剧
《东海客栈》是我国首部反映浙东军民抗战的电视剧。原定计划拍摄3季(每季30集)总长度90集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第一部计划在东沙拍摄一个多月,预计
国际劳动节期间杀青,
春节前可与观众见面。
该剧以1942年前后,浙东沿海某小县城的一个我党秘密情报站——东海客栈为背景,讲诉以宁州支队侦察队长陆阿根、游击队长晓荷、地下党员石忠义为首的几位共产党的地下活动,以电视剧的形式,反映当时浙东人民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抗战史,塑造一系列有血有肉的鲜活的正、反面人物形象。
该剧由中国海莱坞影视、浙江海缘影视、舟山市委宣传部、市影视家协会、
东沙镇政府联合摄制。著名编剧文龙为总编剧和制片人。
记者专访编剧文龙
临近傍晚,《
东海客栈》编剧和制片人
赵文龙,悄然出现在了片场。晚上有两场戏,文龙饰演的新四军浙东纵队敌工部长许哲峰将登场。
闲暇时,文龙和记者聊了起来。
说到为什么会编写《东海客栈》这一剧本。出生于军人世家,又参加过
老山战役的文龙说,“现在以
新四军为题材的电视电影非常少,我想把那些抗战时期,并不被大家熟悉的历史和人物挖掘出来,展现给大家。”
文龙已经不是第一次来
舟山市拍戏,早在2009年拍摄《
郑氏十七房》时,他就来过舟山取景。之后3年,他说自己和
浙江省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在浙江工作至今。
这次选择来岱山拍摄《
东海客栈》,是这里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
东沙镇的老建筑,都非常契合《东海客栈》这部海派抗日轻喜剧。而以轻喜剧的形式,来拍摄战争题材戏,又是他出奇制胜的一招。
本剧在策划期间,编剧为尊重历史事实,避免出现某些电视剧存在的不伦不类的戏说倾向,翻阅观看了大量的图文影像资料,走访了众多的参加过抗战的老
新四军战士,绝大部分剧集都是由
浙东地区地下党组织的真实的历史斗争故事经艺术加工而成。
由于题材的新颖,本剧将一改传统剧的套路,在故事性和娱乐性方面双管齐下,使情节跌宕起伏、精彩刺激而又妙趣横生。相对于传统剧而言,本剧的故事都将是全新的,是传统剧从未涉足的。
其中有故布疑阵引发敌伪内讧,巧设妙计掩护新四军首长,利用日军与伪军的矛盾乘机截获敌人的军火,引蛇出洞查出内部奸细,火眼金睛巧识敌人的反间计,声东击西,冒名顶替打入敌人内部……精彩剧集,数不胜数。
在剧本创作上,本剧由著名剧作家文龙挂帅,精心打造一部海派特色的抗战传奇剧,在借鉴
动作片、
间谍、悬疑片、惊险片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真实性,力争推陈出新,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广大观众的爱国热情,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015年9月23日,《习仲勋在洛阳》电影剧本座谈会在
西工区政协举行。
座谈会上,习仲勋的老邻居、
洛阳市退休民警周静梅回忆了习老在洛期间平易近人,深入群众的感人事迹。洛阳耐火材料厂的老员工生动描述了习老支持年轻人文学创作的动人往事。
与会专家学者
梅艺辛、刘彦卿、周宁分别围绕习仲勋同志在洛期间的学习和工作事迹开展座谈,就剧本创作畅所欲言,他们根据自身丰富的艺术经验,为该电影剧本的创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习仲勋在洛阳》剧本主创闻隆表示:电影剧作将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本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以情动人,打造其影视精品。(于乾坤供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