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山镇
湖南省湘潭市下辖镇
楠竹山镇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西南部,距离市区分别为28、23、18公里,是该区距离最远的辖镇。截至2020年11月1日,该镇常住人口为21649人,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生产。境内有国家大型企业江南机器厂。楠竹山镇成立于1957年,属于湘潭县辖,1992年再建,归雨湖区管辖。截至2018年末,该镇户籍人口为31798人,辖4个社区、1个行政村。2011年,楠竹山镇财政总收入898万元,其中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主要税种。2018年,该镇有34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个,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楠竹山镇的交通便利,320国道、韶山公路经过该镇。
历史沿革
湘潭市雨湖区辖镇。始建于1957年,属湘潭县辖,1959年改江南城市公社,划归湘潭市,1965年复建镇,1980年改楠竹山街道,1992年,再建楠竹山镇,归雨湖区管辖。
发展历程
在湘潭市现有的35个建制镇中,楠竹山镇无论是人口规模、密度还是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均遥居全市榜首。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楠竹山镇目前各项城镇功能更加完善,楠竹山的主要出入道路均得到了提质改造,镇域内道路形成了四纵三横的架构,有一条高规格的商业步行街,自来水厂、液化气站、电视台、图书馆、体育馆、公园、游泳馆、电影院、农贸市场、大型停车场等城镇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院校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提高,对周边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楠竹山镇是“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级重点镇”、“省级生态镇”,2012年5月被省政府确定为湖南省第三轮示范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楠竹山镇地处雨湖区西北部,界于湘潭县云湖桥镇石潭镇之间,行政区域面积8.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楠竹山镇属湘中典型的低山一丘陵地貌,地质结构比较稳定。镇内地形为低山丘陵区。海拔多在48至90米之间,地形较为复杂。呈东高西低的走势。
水分
楠竹山镇属湘江水系。镇西边有新桥河,地势较低,溪水大部分流入新桥河,自北向南汇积于涟水河。
自然灾害
楠竹山镇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多低温阴雨,常有倒春寒灾害性天气,影响春播。秋季气候干燥,雨量偏少,容易干旱。冬季气温偏低,偶尔气温低于零下3℃,但持续时间短暂。
自然资源
楠竹山镇丘陵区多属含铁铝成份较多的红壤,偏酸性,肥力偏低。煤炭资源丰富,楠竹山煤矿是湘潭市市区的合法小煤窑。2006年,经省级专业部门探明资源储量164.8万吨。有耕地面积271亩。
行政区划
现辖爱国、团结、孟宗竹、丁字、永丰县、新桥6个社区居委会和一个行政村罗金塘村。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873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287人,农村人口820人,流动人口443人,城镇化率97.1%。楠竹山镇辖6个社区、1个行政村:罗金塘、爱国、团结、楠竹、丁字、永丰县、新桥,下设296个居民小组,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楠竹山镇辖4个社区、1个行政村:永丰社区、楠竹社区、爱国桥社区、新桥社区、罗金塘村,镇人民政府驻楠韶路30号。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楠竹山镇总人口2873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910人,农村人口820人,城镇化率97.1%。另有流动人口443人。总人口中,男性14507人,占50.49%;女性14223人,占49.50%;14岁以下2784人,占9.7%;15—64岁20270人,占70.6%;65岁以上5676人,占19.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6.16‰,人口死亡率3.06‰,人口自然增长率3.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228人。 2017年末,楠竹山镇常住人口为31686人。截至2018年末,楠竹山镇户籍人口为31798人。
2021年7月11日,湘乡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楠竹山镇常住人口为2164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楠竹山镇财政总收入898万元,比上年增长1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77.34万元,增值税798万元,企业所得税115.22万元。
2018年,楠竹山镇有工业企业34个,其中规模以上1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第一产业
农业
2011年,楠竹山镇实现农业总产值976万元,比上年增长3.7%。粮食以稻谷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45吨,人均180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440亩,产量3298吨。
楠竹山镇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2011年,出栏肉猪0.33万头,年末存栏0.22万头;家禽年出笼0.43万羽,年末存栏0.2万羽。
第二产业
工业
2011年,楠竹山镇完成工业生产总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37.8%。规模工业增加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37.8%。拥有较大的工业企业33家,职工7000人。全镇有机械加工企业60多家,每年可创造利税600多万元。
第三产业
商业
2011年,楠竹山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3915元,比上年增长35.8%。共有商业网点117个,职工582人。
乡镇企业
全镇以江南机器厂为依托,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全镇范围内有大大小小的机械加工企业59家,每年可创造利税600多万元,解决城镇居民就业人数2678人。2007年6月30日,经雨湖区委、区政府批准同意,成立了楠竹山工业小区,享有与先锋工业园区同等的优惠政策。工业小区拟通过三期的发展,将全镇纳入工业小区范围。第一期计划以江南机器厂半停产集体企业——江南金属制品厂为基地发展机械制造业;第二期计划以省煤建安公司经营部移交场地和镇属企业闲置场地为基地,发展工业;第三期拟将全镇8.9平方公里纳入工业小区发展,到2008年6月份止,工业小区已经成功引进两家企业,其中一家企业以生产与江麓机械厂相配套的的塔吊为产品,企业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预计10月份可顺利投产,一旦建成,该企业可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创利税近百万元。
文化
地名由来
孟宗竹山镇因此地盛产楠竹而得名。
特色产业
楠竹山镇竹林图册
楠竹山镇委、政府贯彻科技兴竹的发展思路,加大投入力度,从资源培育入手,从加工增值突破,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机制,竹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化建设得到较大进展。
1、资源培育全面加强,竹林质量明显提高。楠竹山镇竹林资源比较丰富,但要形成大的产业,首先还是必须从培育和加大资源优势入手。2000年以来,结合国家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楠竹山镇每年新造竹林1万亩以上。至2003年,累计完成竹林低改面积38万亩,并先后建成了9个孟宗竹丰产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面积在500—1000亩,示范点亩平立竹220株以上。楠竹山镇竹林总面积达到72万亩,占楠竹山镇林地的38%,立竹1.08亿株。竹林结构得到优化,密度明显提高,资源总量显著增长。据林业部门的监测,楠竹山镇毛竹每亩立竹从“九·五”期间的106株增加到了150株,年采伐量达1000万根,竹材眉径平均增粗1cm,枝下高增加1.06m,预计到2008年楠竹山镇产竹材可达2000万根以上。
2、竹业加工快速发展,产品档次不断提高。一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加快。在2003年全国第四届竹文化节上,楠竹山镇春秋凉席厂生产的春秋牌竹凉席,桃花江竹制品公司生产的桃花江牌竹地板和桃花江竹工艺品公司生产的竹工艺品荣获金奖。随着竹产业的飞速发展,一批独具特色和产业规模的加工小区勃然兴起,形成了区域性布局。
3、经营效益不断提高,经济贡献率明显提升。一是经济效益明显。1998年以来,竹业产值年平增长率为11.6%,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增长高出8.5个百分点。2003年竹业总产值11亿元,占楠竹山镇工业总产值的41%,实现税收630万元,上交国家“一金一费”800多万元,竹业已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二是社会效益可观。由于竹产业的发展,原竹价格抬升,农民收入增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00斤孟宗竹卖价为8元,已达到24元。2003年楠竹山镇有万人从事竹业加工,仅此一项楠竹山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元,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同时,竹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加工、运输、电力、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楠竹山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生态效益显著。竹子是一种常绿植物,枝叶茂盛,地下鞭根固土能力强,能保持稳定的林分,且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具有较强的功能。据林业科研机构的测试,同等降雨孟宗竹树冠对降雨截留量为15.6%,比杉木林大6.11%;树木汇流占9.16%,比杉木多6.26%;林下径流量为32.37m3/年公顷,远优于杉木人工林。竹林改变了林业单一经营木材的产业结构,促进了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减少了林木采伐压力,为减少荒山、荒地,提高森林覆盖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竹林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绿化环境独特待风貌,有利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优化生态环境
交通
楠竹山镇境内有320国道经过。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楠竹山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500余人,专任教师64人;小学1所,在校学生11090人,专任教师5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1所,初中在校学生410人,专任教师23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
科技
2011年末,楠竹山镇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0人。有设备6000余台,其中有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引进的立卧转换加工中心、精密数控车削加工中心等100多台,建有中南地区最大的数控加工中心,具备很强的制造加工和热表处理能力。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楠竹山镇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村(社区)级文化活动室7处,各类文化专业队伍10多支,各类图书室7个,藏书2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84人。2011年,有线电视用户0.8万户,入户率98%。
2011年末,楠竹山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看台设座椅870张。部分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3%。有体育馆一处,内有乒乓球台,网球场和排球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楠竹山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4个,门诊部(所)4个;有床位369张;固定资产总值534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68名,其中执业医师102人,执业助理医师30人,注册护士13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69万人次。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楠竹山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20户,人数1733人,月支出349447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201元,比上年增长28%;医疗救助34人次,城市医疗救助6人次,共支出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户,人数44人,月支出4840元,比上年增长22%,月人均110元,比上年增长2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万元,比上年增长13%。社区服务设施18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个,社区服务站1个。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80人,参保率10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楠竹山镇有邮政局1处。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3.5万份。电信企业5家,服务网点8个,固定电话用户1580多户,移动电话用户2.8万户,电话普及率96%;互联网用户0.8万户。
基础设施
1952年,楠竹山镇建成江南自来水厂,有深水井8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600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D600排水管道15000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楠竹山镇有花坛155个,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
发展优势
1、2006年底,楠竹山镇就进入了省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2、2008年顺利进入两型社会建设三个产业群之一—楠竹山先进制造业园。
3、产业优势。江南机器厂先后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众泰集团合作打造江南汽车产业,2007年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0台,汽车销售市场也得到了拓展,强强联合真正实现,为楠竹山镇抓住这个契机,引进外来技术、资金、人才,盘活镇属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建成与汽车产业相配套的产业,将楠竹山镇打造成机械制造业中心奠定了基础。同时,江南厂优厚的人才、技术、设备支持,以及国有大型企业的人文、资质、名气等无形资产,为楠竹山发展工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楠竹山镇距320国道仅4.5公里,距1823线省道1.5公里,距上瑞高速公路2公里,且有高速公路楠竹山连接线连接楠竹山镇,辖区内公路交通架构完善。
5、九十年代全镇工业发达,给楠竹山镇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镇域范围内各项基础设施完备,城镇功能齐全,为全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7、全镇范围内,外出成功人士较多,回乡创业愿望强烈,为全镇加速发展提供了部分资金支持。
8、完善的城镇功能形成了楠竹山镇对周边农村良好的辐射功能,成为周边农村的集散地,全镇人口集中。
9、资源优势。楠竹山镇煤炭资源丰富,楠竹山煤矿是湘潭市市区唯一的合法小煤窑,2006年,经省级专业部门探明资源储量164.8万吨,为楠竹山镇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
设施建设
楠竹山镇工商联加强和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引导、信息交流、技术指导、人才引进、法律帮助,促进非公经济迅速成长为该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全市工商联基层组织建设会议的代表来到楠竹山镇工商联观摩学习,市工商联负责同志要求把楠竹山镇工商联的工作经验推向全市。楠竹山镇工商联自2001年底成立以来,就把为非公经济发展调研献策、协调服务、优化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几年来,镇工商联围绕非公经济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组织专题调研10余次,写出《对百户非公有制企业的调查报告》和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重点保护和管理的建议,被当地党委政府采纳。镇工商联每年还定期召开非公经济座谈会,邀请镇党政领导和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交流,共同探讨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楠竹山镇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私营户迅速崛起,已达800余家,2008年前10月完成产值6500万元,成为当地经济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为非公经济协调服务优化环境方面,楠竹山镇工商联为非公经济人士调处纠纷40多人次,引进人才10多名,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0余人次,较好地做到了为非公企业排忧解难。去年租用某单位门面的个体经营户向镇工商联反映,这家单位强行要他们买保险,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不合理,但又怕失去门面,镇工商联马上找有关单位协调,圆满解决了问题。楠竹山镇工商联还注重做好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工作,引导大家为社会主义事业多作贡献。镇工商联组织100多名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支持光彩事业,共实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4个,资助了一批家庭困难学生分别完成大中小学的教育。镇工商联副会长谭再慰三年来为社会公益事业和光彩事业捐资2万余元。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1-05-23
雨湖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雨湖区人民政府.2021-07-1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水分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交通
社会
教育
科技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发展优势
设施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