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馆镇位于
龙口市西南部,北临
渤海湾,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地域面积30.57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人口10933人(2017)。黄山馆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古代有名的驿站之一。境内的海岸线长达4.5公里,拥有可养水面6000多亩,镇域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烟潍路、青招路、战备路三条主干线贯通,交通、通讯等设施完善。
2008年示范基地
苹果总产达4000万斤,
大樱桃总产38万斤。
2020年5月,入选2019年度省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街道)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全国文明村镇”。
历史沿革
黄山馆镇政府驻地黄山馆村。聚落形成于
元朝。明洪武年间,有赵、刁、刘、
王姓人由
任丘市迁来。
赵姓居东北,取村名东北村;王姓居东南,取村名东南村;
刘姓居西南,取村名西南村;
刁姓居西北,取村名西北村。设驿站后,因南有
黄山市,遂将村名更为黄山馆东北村,黄山馆东南村,黄山馆西南村,黄山馆西北村。1966年又更名为黄山馆一、二、三、四村。
文化
遗址
黄山馆镇历史久远,上推至
南宋就有史料记载。明代
洪武九年(1376),始建黄山驿站,用于走递公文,运输官物,护送过往官员。历史上亦出现过许多名人志士,近代最著名的人物以
辛亥革命先驱
徐镜心为代表,其故居位于我镇馆前后徐家村,现仍保存完好,属
烟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馆镇早在
金朝就有史料记载。这里依山傍水,是
胶东半岛连接内陆的咽喉要道和沿海诸县门户,为著名驿站和海防要地。
黄山驿站
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始建黄山驿站,址在今四村与店子之间。驿站用于走递公文、运输官物、护送过往官员。府衙及所属各县递囚解饷人员络绎不绝,都在这里停留食宿。明崇祯五年(1632年),黄山驿站曾毁于兵火,后又重建。清
康熙,驿站规模扩大,内有走递马9匹,驴2头,马夫6名,抄牌、递文、
兽医学各1人,每年耗银约300两。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因驿站年久失修,
龙口市知县周隽又在原址上重建瓦房7间,并于四周增建围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清政府在黄山馆设巡领司,派有军队驻守。清
宣统元年(1909年)驿站废止。
界河墩
元末,黄山馆设立祇应所,刘克举任提领,隶属于黄县县令。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加强海防,
徐辉祖徐辉祖在黄山馆西边
界河入海口东岸建界河墩(即烽火台,遗址在今汽车站北)。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骚扰黄县沿海,界河墩与东面2.5公里的臧格庄墩、大泊子屯兵城连成一线用于防止倭寇入侵。界河墩、臧格庄墩设瞭望哨,发现倭寇登陆立即点狼烟报警,驻地官兵和乡勇闻讯而起,齐心御敌。
辛亥革命时,革命军曾在黄山馆同清军作战。
清代,黄山馆渔民曾在废弃的界河墩上修建
巴厘岛海神庙,出海前进庙祈求平安,故界河墩又称海神庙高台。1974年,界河墩、臧格庄墩被拆除,今大泊子屯兵古城仅存0.7米高台地。
特色产业
山东省龙口市黄山馆镇海纳海珍品出产,半滑舌鳎属
鲽形目、
舌鳎科、舌鳎属,俗称
红裸翼鲷、
鳎鱼、
舌鳎,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近海海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适温范围3.5—32℃,最适水温14—24℃,适盐范围14-33‰。
红裸翼鲷自然资源量少,味鲜鲜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鱼肉久煮而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属于高蛋白,营养丰富,历来为我国沿海广大消费者待客的上等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活鱼价格很高。加之,半滑舌鳎生长速度快,食物层次低,能耐低氧,病害少,适合在养殖
大菱鲆、牙鲆的大棚内养殖,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工厂化和土池养殖海水品种。
特色农产品:
苹果,
葡萄,
红富士,
车厘子,
扇贝,鲈鱼,虾,海参,肉食鸡
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全面展示我市
改革开放成就、
歙县新风采和“五年再造一个新
黄山市”的昂扬气象,使展馆能在17个市中脱颖而出,市领导对我市展馆工作非常重视,明确由市商务局责任。市商务局接受任务后,即与有关方面进行联系协商,明确了由商务局和市文联共同承担布展工作,同时成立了展务组,由市商务局局长洪建华任组长、市文联主席倪国华任副组长,成员:王继坤、王玉华、高泛、郑天君。
制定方案、精心策划
展务组成立后,我局会同市文联制定了《徽商大会-
黄山市展馆展示方案》 ,并报送第四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黄山市筹委会审批。方案根据
黄山市展馆位于徽商大会主展馆左侧最前端,共有两间的特点。按照我市确定的“四大经济齐头并进、文化产业加速崛起”的主题,将整个展馆从旅游经济、工业经济、
农业经济学、外向型经济和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示我市
改革开放成果和五年再造一个新
黄山市的宏伟目标,展示
歙县的新风采。两间展馆分别为经济馆和文化产业馆。其中,经济馆主要展示我市四大经济中的亮点以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发展。排出了全市有特色、上规模的31家四大经济企业的产品参加了展示。文化产业馆则突出“产业”主题,展示我市底蕴深厚的
徽州三雕新产品,在展示产品的同时,还介绍新兴的三雕企业,选取“古徽风”家具有限公司、竹艺轩雕刻公司、古城歙砚公司等10家企业的100余件产品,以展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耐心细致、组织展品
方案制定后,布展人员立即与相关企业单位联系征集展品。由于部分企业单位对举办大会的意义和参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始对参展还有疑虑。我们工作就不厌其烦、多次上门做工作,终于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及时将展品送来布展。在整个展品征集过程中,工作人员跑遍了三区四县,并深入企业精心挑选有特色、能代表
黄山市四大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内涵的精品、代表性产品,为展示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搜集资料、外出学习
为了使展馆即有
黄山市特色、又有时代气息,布展人员从历届徽商大会相关资料中吸取营养,同时还搜集了其他各类展览会、博览会的资料,寻找布展灵感。4月下旬还派出由筹委会领导、展务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学习小组赴湖北、
武汉市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现场进行学习。通过资料搜集和外出学习,进一步优化了展馆的展示方案和具体布局。
经济
2008年,全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5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20%,利税3.5亿元,同比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968元,同比增长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06万元。
工业
黄山馆镇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早在80年代黄山馆镇生产的“黄山牌”系列阀门产品便远销国内大中城市。近年来,黄山馆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1家。已初步形成了以
龙口海盟机械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基地,主要产品为汽车刹车盘、刹车毂,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年出口创汇1.4亿美元。化工橡塑、工程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部分中小企业迅速崛起,产品畅销国内外。
2008年有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增长25%。全镇工业以机械加工为主,形成了以龙口海盟机械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主要从事刹车盘、刹车毂等汽车制动系列产品生产,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市场,2008年实现出口创汇7479万美元。
农业
形成了滩涂养殖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三大支柱产业。滩涂养殖业以养殖海参、大菱鲆、
扇贝、半滑舌鳎为主。2008年全镇已发展大菱鲆养殖大棚15万平方米,海参养殖池600亩,扇贝池560亩,
红裸翼鲷养殖大棚50多亩。畜牧养殖业以猪、鸡、牛、羊、兔等为主。近年来黄山馆镇以兽医站为依托扎实做好防疫措施和技术服务,2008年全镇肉鸡出栏200多万只,
肉猪存栏8000多头。果业主要有
苹果、
葡萄、桃、杏、柿等。全镇有果园860公顷,总产18334吨。镇内嘎啦苹果以成熟早、个大味美而闻名。近年来黄山馆镇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全面加强了对广大果农的技术培训和服务。到2008年已建立市级果品示范基地400亩,其中
大樱桃100亩,苹果300亩。2008年示范基地苹果总产达4000万斤,大樱桃总产38万斤。
社会
基础设施
该镇党委、政府历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建立了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方筹集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强化引导服务,加快建设步伐,小城镇框架初具雏形。镇域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镇属学校
交通
黄山馆镇交通便利,
206国道、龙招公路、石黄公路及
大莱龙铁路纵横贯穿境内。域内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前景广阔。建设中的
龙口人工岛群与黄山馆镇隔海相望,并有
跨海大桥相连;北侧万亩黄金海岸已规划为龙口市临港产业园区,黄山馆镇处于
人工岛群的陆上配套和陆海统筹发展的核心区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使这片土地更具广阔的发展前景,蕴藏着无限商机。
206国道烟台―黄山馆高速公路。该路起点位于
绕城高速公路末端的辛店附近,向西经
福山区、
蓬莱区、
龙口市、
招远市四个市(区),全长77.5公里(另有
大辛店镇至蓬莱连接线19.2公里,龙口
疏港路连接线长8.9公里,均为一级路),全封闭、全立交,
双向四车道,概算投资21.7亿元。该工程于2001年9月开工建设,计划2003年11月底前竣工通车。
地方特色
交通便利,地方经济飞速发展。黄山馆镇地处龙口、招远、
莱州市三市交界,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古代有名的驿站之一。
206国道、黄招路、石黄公路三条干线公路贯通全镇境内,东距威乌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北距
龙口港12公里,汽车零部件加工是目前支柱产业,形成了以龙口海盟公司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群。2010年规划兴建的占地8平方公里的南山(黄山馆)临港产业园区,揭开了我镇“十二五”发展的新篇章;建设中的
人工岛群,与我镇隔海相望,并有
跨海大桥相连,将成为带动我镇发展的新引擎。
自然资源
黄山馆镇自然资源及物产丰富,地形走势南高北低,驻地东南最高点海拔94米,南部各村有丘陵地,约占全镇总面积的39%,有
金矿石,
风能资源丰富,适合风力发电;镇域北部为平原,盛产优质
红富士苹果、鲜食酿造
葡萄、
大樱桃等农产品。
行政区划
黄山一村馆前王家村馆前于家村馆前邹家村
馆前陈家村前徐家村后徐家村岭西村建新村隋家庄村大脉村店子村黄山二村黄山三村黄山四村隋家村马家村姚家村
臧格庄村大泊子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2017年,人口10933人。
旅游
风景名胜
黄山馆区旅游资源丰富,国内罕见。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
黄山市就在境内,黄山脚下有
太平湖、
翡翠谷、黄帝源、神仙洞、翠微寺、
飞龙瀑等自然人文景点30余处,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4处,是集名山、胜水、茂林、幽谷、奇洞、飞瀑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大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平湖,水域辽阔,水体清澈,湖光山色得天独厚,以轻柔、妩媚、静逸、幽远见长,人称“
黄山市情侣”、“江南
甲山翡翠”。立足区位、资源、生态优势,太平湖正在全面加快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积极申报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到2008年将初步建成具有国际水准,集风景观光、休闲健身、商务会议、餐饮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基地。
黄山区周边方圆百里之内,密布着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江泽民同志亲自命名并题名的花山谜窟、历史文化名城
歙县、“活动着的
清明上河图”
屯溪老街、佛
道教圣地
九华山和
齐云山等众多名胜。
黄山区生态环境完好,物产丰饶。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区,空气和水质常年达到国家一级、一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75.6%,
太平湖风景区达到95%以上。全区物产资源极为丰富,是全省重点林业区县和三大
孟宗竹生产基地之一,中国十大名茶
太平猴魁的唯一产地和
黄山毛峰的主产地,并且盛产香、干菇、瓜果、蔬菜、宣纸等50多种土特物产和40多种淡水鱼类,均为天然的绿色产品。
黄山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早在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设立
太平县,建制沿袭千余年。悠悠历史留下了
新石器遗址、恐龙蛋化石、
李白诗篇等众多人文踪迹,哺育了
中原地区“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著名“闺秀派”作家
苏雪林等名人杰士。近代是
皖南革命斗争的中心之一,很多革命先辈在此转战留驻,抗战时期周恩来还曾在此为开明绅士留诗:绥靖地方,保卫皖南;为全联导,为群众倡。
改革开放以来,
黄山区成为党的两代领导核心亲临之地,1979年邓小平同志登临黄山,发出了“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伟大号召,亲手掀开了黄山开发开放的历史篇章;2001年江泽民同志视察黄山,写下了“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的壮丽诗篇,亲手扬起了黄山世纪腾飞的时代风帆。
黄山区人民牢记两代领导核心的谆谆教导,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紧抓项目和开放不放松,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五”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农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年均递增9.3%、5%、20.7%和48.7%,2003年分别达到了15.78亿、2744元、4.37亿和2.68亿,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4.3:13.2:12.5。始终突出旅游经济中心,坚持旅游立区,旅游业已成为
黄山区最大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突出工业支撑地位,发展环保型工业,医药加工、机械铜材、小水电建设、水资源利用、农产品开发等新型工业体系日益形成。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亚州最长的客运索道黄山太平索道和亚州第一、世界第二的独塔单索面
斜拉桥黄山太平湖大桥,
合铜黄高速公路2007年建成通车,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基本实现,金融、商贸、通信、水电、接待等基础设施完备。突出城镇改造开发,城区建成区面积近5平方公里,城市新区正在紧张建设,以黄山南大门汤口、北大门耿城、城关镇甘棠为代表的新型集镇竞相崛起。突出社会事业统筹协调,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区)”等称号,三个文明建设卓有成效。
尤以旅游业的发展最为迅猛。成为全省、全市旅游业的战略重点,正常年份(2002年)全区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大关,旅游直接收入突破2亿元,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了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全区现有宾馆250余家,星级宾馆16家,标准床位2万张,旅游社26家,国际社一家。对外开放势头强劲。经营性领域全部放开,世界竹藤组织、
澳大利亚SPG集团等国际组织和众多国内财团纷纷前来投资,外来经济和民营经济占全区国民经济的70%以上。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黄山区将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全面融入
浙江省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着眼于建成“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的地方之一”,大力实施“一路三区五大战略”。即:抓好以
合铜黄高速公路为主干的“一路”建设,做大太平湖旅游度假区、经济园区、政务新区的“三区”板块,实施扩大开放、项目带动、旅游兴区、工业富区、生态立区“五大战略”,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倾力打造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区。主要目标是:到2007年,全区经济总量年均递增超过10%以上;到2010年,人均主要指标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真正将
黄山区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