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伯郊
徐伯郊
徐伯郊 (1913-2002),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的鉴藏家之一,也是建国之初我国文化部为抢救流失海外文物而成立的「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的负责人,为国家收回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著名的国宝「二希帖」及张大千大风堂镇山之宝──五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及董源潇湘图》。
人物经历
徐伯郊(1913-2002),字文轿,浙江吴兴人。他的父亲徐森玉是著名的文物鉴定大家和。徐伯郊自幼秉承家学,文物素养极为深厚,精于古代书画、古籍善本鉴收藏家定。1932年赴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大学语言系学习日语,后来考入东京庆应义塾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1937年回国度假。七七事变发生后,愤然留在国内,并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上海市银行任职。1946年任上海市银行经理,1948年起任广东银行香港分行经理。徐伯郊酷爱文物,其收藏品之丰,成为当时香港特别行政区十大收藏家之一。1951年受中央委派,任香港秘密收购小组负责人。经他手抢救回的国宝有“二希帖”、《韩熙载夜宴图》等。年轻时的徐伯郊西装革履,风流儒雅,出手阔绰,交游甚广,尤其和张大千惺惺相惜,情趣相投,结为莫逆之交。
中共建政之初,一批国宝级的文物流入香港,待价而沽。不少外国机构、收藏家和文物贩子携带巨款,聚集香港,觊觎着这批国宝。眼看这批珍贵文物有可能流失国外。周恩来总理下令拨出专款,抢救国宝。1951年春,文化部成立了一个“香港秘密收购小组”。在国家文物局长、著名学者郑振铎推荐下,徐伯郊担任小组负责人,独挑大梁。另有沈和温康兰两人从旁协助,负责付款等事。
徐伯郊抢救回来的第一批国宝是“二希帖”,即爱新觉罗·弘历所藏“三希帖”中的王珣伯远帖》和王献之中秋帖》。辛亥革命后,“二希帖”流出宫外,被郭昭俊带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抵押给某英国银行。在此稀世之宝将被银行拍卖前,徐伯郊得知消息,一面将郭氏稳住,一面利用在银行界的人脉,疏通那家英国银行,答应由他偿还郭氏贷款。最后以35万元港元将“二希帖”购回,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徐伯郊立的第二功是促成潘氏宝礼堂珍藏古籍善本的回归。其中有宋元版本111部共计1,088册,许多是海内孤本。抗战时,潘家深恐藏书落入日寇魔爪,遂藏入香港汇丰银行的保险库中。1951年5月,潘世兹表示愿把宝礼堂藏书全部献给国家。郑振铎当即委托徐伯郊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全权处理。从银行取回这些国宝谈何容易,徐伯郊想方设法,奔波联络,直到次年9月,才与潘世兹一起将藏书从汇丰银行全部取出,然后又亲自护送到上海市。张大千大风堂的镇山之宝也是靠徐伯郊重回祖国怀抱的。1945年,张大千以500两黄金的巨款,收得五代十国巨作名迹《韩熙载夜宴图》,又用黄金1,000多两收得南唐大画家董源的《江堤晚景图》和《潇湘图》,以及清宫旧藏的黄庭坚《张大同手卷》等。
朝鲜战争爆发后,张大千欲离开香港特别行政区,率家移民到南美去。因手头拮据,他打算把这批国宝级的文物卖掉。徐伯郊闻讯立即前去说服张大千完璧归赵。张大千毅然决定把《韩熙载夜宴图》和《潇湘图》这两幅珍宝连同其他十几件文物,一共折价两万美元,几乎是“半送半卖”给了北京故宫。徐伯郊几年间为收购国宝辛苦奔波,没用国家一分钱。郑振铎曾写信表示要按月补送薪金,但徐伯郊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不过是在尽一个书生的报国本分而已。这都是我应做之事,哪还能要国家的钱呢!”而婉拒。然而,这样一位抢救国宝的功臣晚景颇为凄凉。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