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三近(1534―1592),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明
隆庆进士,是明代的诗文作家。他一生著作众多,但保存至今的仅有
奏疏、杂文等三十余篇,以及诗词、碑记等十余篇。据张远芬先生的考证,《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贾三近。
贾三近于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后任职吏科给事中,再迁至左给事中,曾前往
贵州省勘事。
赵顼即位后,贾三近被任命为
太常少卿,后又调任南京光禄寺卿。万历十二年,他被任命为右
佥都御史,前往
巡抚保定市,后召回担任
大理白族自治州卿,但由于年老而拒绝,后又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但贾三近仍拒绝,同年去世。
贾三近著有著作《金瓶梅》。
简介
生平简述
贾三近24岁举
山东省乡试省魁;
隆庆二年(1568年),以博学宏词一举成名,
高中进士,名次为山东省第一,被选为翰林
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自此,开始宦海政治生涯。贾三近一入仕途,即注意兴利除弊,嫉恨贪官污吏如寇仇。明万历十二年,贾三近任光禄寺卿。不久又拜为都察院右
佥都御史。到任之初,宣布科条,接见吏民。改革弊政,严惩贪污,政绩卓著,受到朝廷嘉奖。万历二十年(1592年)夏,朝廷遣使至
峄县贾三近家拜为“兵部右侍郎”,贾三近以父母年高,上书辞谢。后因
背疽发作,长逝于家,终年59岁。贾氏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见于贾氏谱载的仅
奏疏、杂文等三十余篇。诗词、碑记等十余篇。据张远芬在其所著《
金瓶梅新证》一书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
兰陵笑笑生就是明代
峄县文学家贾三近”。
人物信息
贾三近,山东县(今
枣庄市峄城区)人,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又称太史氏、兰陵散客、宁鸠子、贞忠居士等。贾三近一生历经明朝三帝,他生于
嘉靖,仕于
朱载垕,卒于万历。贾三近负经世之才,是一个敢于直言的政治家。纵观贾氏一生,虽然他也做过
太常寺少卿和光禄寺卿(掌管朝廷祭祀和宫中膳食的官职),后期又被封为兵部右侍郎。但其一生的大部分经历都是从事督察和谏诤,是直接服务于大明皇帝的
言官。
人物生平
少年英才
贾三近祖籍山东博平(今属
临清市),明朝初年,其祖上为避战乱迁至
峄县。明正德年间,贾三近的祖父贾宗鲁考取了监生,先后任
高淳区儒学教谕(县学校长)和
南阳府儒学教授(府学校长)。这样,贾三近的父亲
贾梦龙便一直随其父贾宗鲁在高淳和
南阳市生活了近二十年。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贾三近幼年就耳濡目染于读经诵诗,并且聪慧过人。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24岁的贾三近参加
乡试夺得
山东省魁,中
举人,从此名声大振。
隆庆二年(1568年),又经十年苦读的贾三近赴京
会试,
高中进士,名列山东省第一,被誉为“博学宏词”。这一年,贾三近34岁。
中进士后,贾三近被封为
庶吉士。两年后,贾三近才能即显,被授予吏科右给事中,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急归离朝
贾三近入仕时的隆庆二年,原来那个上疏大骂
朱厚熜的户部主事
海瑞也被赦免,走出监牢,官复原职。朝中主政
内阁的是
高拱和
张居正一正一副,此时的朝廷便进入了高拱擅政时期。《
明史》中有贾三近“
隆庆四年迁左给事中,勘事
贵州省。中道罢遣,遂请急归”的记载。
贾三近“遂请急归”去做什么呢?原来朝中斗争让他左右为难,因此便以父亲身体欠安为由向朝廷请假回
峄县探亲,获准。这次回乡,贾三近一直闲住了近两年时间,即从隆庆四年(1570年)一直住到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
接下来朝廷中的争斗变得更为激烈,张居正不甘居高拱之后,于是便与司礼太监
冯保合谋逐高拱出阁。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
李恒死,其三子
朱翊钧即位。
张居正趁机与冯保合谋将
高拱逐出。张居正当上了
大学士,他上任后,马上起用了赋闲在家的贾三近。
言官生涯
张居正执掌朝纲后,便起用贾三近为户科都给事中,这个位子是户科的
谏院之长,位列左、右给事中之上。
在明朝,自太祖
朱元璋以来,就建立了一套
中原地区古代最为完备的监察制度,包括督察院系统和
六科系统。这些言官即是皇帝监察大臣的耳目,以保政令畅通。言官既有较大的权力,同时也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稍有不慎便身家不保。身为言官的贾三近,自明
隆庆四年(1570年)到万历元年(1573年)的几年时间内,仅在《
明史》中有记载的上疏就达15次。其间,他先后由户科给事中,升为
太常寺少卿(
正四品,掌祭祀礼乐,听于
礼部),大理寺左少卿(正四品,掌司法);万历八年(1580年),贾三近被升为
南京光禄寺卿(从三品)。但是这次提升实际上是一个“鸡肋”,因为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
南京市是陪都,虽然也同时设有六部,但均属闲职。贾三近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不肯赴任。
再次离朝
不久便以父母年迈、身体欠安为由,上书请归。获准后,回
峄县。这是贾三近第二次回峄县。这次回乡期间,他受峄县知县王希曾所托主修了《
峄县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这次回家,贾三近一直住了四年的时间。
父亲
贾梦龙信佛,贾三近也对佛、道均有较深的研究,因此晚年隐退之心日甚。明代谏官大多结局不良,最终多被治罪。贾三近多次弹劾重臣,劝谏皇帝,得罪了不少权贵,却能善终于峄县,这与他看破官场之险恶,激流勇退,不无关系。比起
张居正死后被
朱翊钧皇帝清算,应是棋高一着。
再次复出
张居正死后,
大学士由
申时行担任。这时贾三近再次得到朝廷重用。万历十二年(1584年)贾三近奉召拜光禄寺卿,同年九月升为都察院右俭
都御史(
巡抚保定市)。在巡抚保定期间,正值
河北省旱灾,饥民遍野。贾三近体恤灾情,上疏要求朝廷开仓放粮以赈河北旱灾,
奏疏获准后,他便在河北广设粥棚,以食灾民,并写下《煮粥法》和《救荒檄》。
由于贾三近赈灾有功,同年被擢升为大理寺卿。大理寺是明代中央司法复审机关,其地位高于刑部。但这次贾三近并没有上任。恰在此时,父亲病重的家书抵京,贾三近遂上奏朝廷,请求回家养亲。皇帝批准了贾三近的请求,贾三近便第三次回到了老家山东峄县。
朱翊钧是一个贪婪无比、任性使气、爱弄权术的皇帝。他十岁当皇帝,自幼受
张居正、
冯保把持,亲政以后,开始对大臣进行疯狂报复,真正掌权之后,
赵顼变得更加专制,开始不理朝政,横征暴敛,以至于动乱四起。万历二十年(1592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总督举兵反叛朝廷。朝廷左思右想,又想起了文武兼备的贾三近,于是便下旨封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
正三品,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到宁夏督军平叛。
请辞归家
接到圣谕的贾三近进退两难,心情十分复杂。他想到了
大学士大臣一个个身后不保,想到了
朱翊钧对待臣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恶劣作派,想到了
言官一个个被治罪抄家,想到了
张居正的悲惨下场……他的政治理想终于破灭了,于是他选择了退。朝廷见贾三近不出,又连下两道圣谕,但贾三近最终还是以父母年迈,身体有病为由请辞。
不幸终老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二十九日,贾三近因
背疽发作而逝,享年59岁。贾三近殁后,朝廷赐金安葬其于
峄县东南五里贾氏祖,
于慎行受贾三近的父亲
贾梦龙之托为贾三近写了
墓志铭。
《金瓶梅》之谜
综观贾三近的一生,他除了在政治上是一个文韬武略的治世能臣之外,同时,由于受其祖父贾宗鲁、父亲贾梦龙的影响,其文学才能也堪称一时之冠。贾三近不仅精文学,擅诗词,并且旁及佛道。他一生著作甚丰,著有《
滑耀编》、《西辅封事》、《左掖漫录》、《东掖漫稿》等,其诗散见于《明诗踪》、《
明诗纪事》、《
峄县志》、《
滕县志》等。
关于贾三近的文学成就,还有一说。因
峄县古称
兰陵县,贾三近的兰陵籍和他的仕途经历及个人爱好,又为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据今人考证,天下第一奇书《
金瓶梅》的作者
兰陵笑笑生,即为贾三近(也有人考证是其父
贾梦龙),原因有三条:一是贾三近为兰陵人;二是《金瓶梅》写了明朝真正的历史,而贾三近一生则历经
嘉靖、
隆庆、万历三朝,并且为当时大名士;三是《金瓶梅》一书所使用的方言多为峄县方言。考证者认为,贾三近著《金瓶梅》的目的是借宋喻明,一抒胸中愤懑。为隐其身份和真实姓名,遂以兰陵笑笑生为名。当如是,贾三近则不但为一代名臣,而且是
中原地区言情小说的开山鼻祖,当为世界级的一代文学宗师。
明史记载
贾三近,字德修,
峄县人。隆庆二年
进士。选
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四年六月,疏言:“
善治者守法以宜民,去其太甚而已。今庙堂之令不信于郡县,郡县之令不信于小民。租矣而催科愈急,振济矣而追自如,恤刑矣而冤死相望。正额之输,上供之需,边疆之费,虽欲损毫厘不可得。形格势制,莫可如何。且监司考课,多取振作集事之人,而轻宽平和易之士,守令虽贤,安养之心渐移于苛察,抚字之念日夺于征输,民安得不困!乞戒有
司务守法。而监司殿最毋但取旦夕功,失惇大之体。”已,复疏言:“抚按诸臣遇州县长吏,率重甲科而轻乡举。同一宽也,在
进士则为抚字,在
举人则为姑息。同一严也,在进士则为精明,在举人则为苛戾。是以为举人者,非华颠豁齿不就选;人或裹足毁裳,息心仕进。夫乡举岂乏才良,宜令勉就是途,因行激劝。”诏皆俞允。再迁左给事中,勘事
贵州省。中道罢遣,遂请急归。
赵顼嗣位,起户科给事中。万历元年,平江伯
陈王谟以太后家姻,缘得镇湖广。三近劾其垢秽,乃不遣。给事中
雒遵、
御史景嵩、韩必显劾
谭纶被,三近率同列救之,诏增供用库黄蜡岁二万五千,三近等又谏,皆不从。时方行海运,多覆舟,以三近言罢其役。肃王贵,
隆庆间用贿以辅国将军袭封,至是又请复庄田,三近再疏争,遂弗予。初,有令征赋以八分为率,不及者议罚。三近请地凋敝者减一分,诏从之。中官温泰请尽输
关税、盐课于内库,三近言课税本饷边,今屯田半芜,
开中法坏,塞下所资惟此,苟归内帑,必误边计。议乃寝。顷之,擢
太常少卿。再迁
南京市光禄卿,请假归。十二年,召掌光禄,其秋,拜右
佥都御史,
巡抚保定市。辅大饥,振贷有方。召拜
大理白族自治州卿。未上,以亲老归养。起兵部右侍郎,复以亲老辞,不许。寻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