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州古城(Fuzhou town)位于
辽宁省瓦房店市市(原复县)西部,是瓦房店
市辖区中心,也是辽南的历史发源地。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国家3A级景区。
复州古城始建于千年前的
辽朝,最初的古城是夯土所筑,俗名土围子。明代
永乐四年(1406年)土城改建成石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在石城的外围,改修为砖城。1946年冬,复州古城东南角上的
魁星楼被拆掉。1949年春,复州古城东城门也因失修而拆除。1976年,复州古城做出拆除南墙和北墙的决定。2013年起,
瓦房店市加大力度对复州古城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调研、扶持和推介,合计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截至2022年7月,复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基本恢复原貌,推动了复州古城文旅产业的提质升级。复州古城内留有
复州永丰塔、衡山书院、龙爪古槐,以及永丰塔、清真寺、明清一条街、知州衙门等众多历史遗迹,该古城拥有着独特辽南
满族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满族传统的美食文化、复州大鼓、复州皮影等戏曲文化、复州古建筑遗址等。
复州城镇是
大连市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它记录着大连的历史。古城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2014年11月,复州古城被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复州古城景区于2018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名称由来
复州之名的由来,据传和完颜至孝有关,继母大病时,他赤脚破冰下河捕蟹为继母治病;生父生病时,他日夜焚香祷告为父延寿,当时此地的统治者东丹王耶律倍也是大孝子,奏请辽主
耶律德光将“扶州”改称复州,赋予其“康复之城”之义。
历史沿革
古代
复州古城是辽南历史的发源地,始建于辽代,最初的古城是夯土所筑,俗名土围子。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保定侯蔡真奉命来到复州,将土城改为石城。这次改建,修了三个城门:东门“明通”,南门“迎恩”,北门“镇海”。这次改建,历时四年之久,耗斥巨资。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复州
知州陈铨奉谕重修城墙,将石城墙拆了,方位不变,改为砖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辽东巡抚王之浩在复州古城添设门禁,增设望台3座、城门外护门台各1座。
近代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0月下旬,
日本侵略军由庄河花园口登陆,同年12月北上进攻
瓦房店市。时任知州高昕听到日军到来的警耗,便抱着官印和观音
塑像连夜逃走,日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复州城。短短几天时间,全城就被掳掠一空。直到次年10月,日本侵略军才撤出复州城。1946年冬,复州古城东南角上的
魁星楼被拆掉。国民党军占领复州线后,又在城墙上修建炮楼,致使城墙遭到破坏。1948年冬,复州古城北城门楼因年久失修,柱基不牢,被大风吹倒。1949年春,人们发现复州古城东城门也因失修而快要倒塌,为避免伤人,镇政府决定将其拆除。1976年,复州古城做出拆除南墙和北墙的决定,导致哄抢,仅存东门及瓮城和东城墙北段130米。2013年起,
瓦房店市加大力度对复州古城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调研、扶持和推介,合计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2014年11月,复州古城被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22年7月,复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基本恢复原貌,推动了复州古城文旅产业的提质升级,为发掘复州古城乃至
辽南专区的历史文化保护做出了积极尝试。复州古城景区于2018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截至2022年,复州古城还残存的古城东城门及瓮城、114米长古城墙,是复州古城墙的历史见证,至今尤存。
自然地理
位置境遇
复州古城地处东经121°42'36”,北纬39°43'54”,东距瓦房店市32公里,南距
大连市100公里,北距
沈阳市290公里。现为大连瓦房市
复州城镇。
气候
复州古城所在的瓦房店市地处
北半球中纬度
亚洲大陆东部
温带,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165~185天,平均降水量580~750毫米,全年
太阳总辐射量143.4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气温最冷月在1月,为-9.6~-5.5°C,最热月在7~8月,为23.5~24°C。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2.7~36.9°C。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8.1~-19.2°C。多年平均
法瑞诺莎期为10月上旬末到中旬,终霜期为翌年4月中旬。年最大降雨量986.1毫米,年最小降雨量372.8毫米。6~8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年
日照市一般为2600~290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65%左右。年均风速3.4~5米/秒,全年多为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
地质
地质构造
复州古城所在的
瓦房店市地质构造较为发育。其
构造格架表现为近东西向基底褶皱和断裂,褶皱以背向斜形式显示出来;断裂以压性和扭性为主;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呈现以压性为主的特点;北西向断裂,多属张性,北部区则呈现压扭性的形迹。构造上的多期性活动是区内构造活动特点。该地区火成
岩浆活动比较频繁。
花岗石类集中产于
松树、万家岭、许屯一带及华铜地区。金伯利岩在本区的产出可分为三个带共113个岩体,呈岩管和脉状形式产出。喷出岩类在本区分布很少,见有中生带的喷出岩有
安山岩、安山集块岩、安山凝灰质集块岩等。区内
混合岩化多沿金州大断裂两侧呈零星分布。
地层
复州古城所在的
瓦房店市地史演化先后经历鞍山运动、燕辽运动、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该地区地层分为第四系、中生界、上古生界、下古生界、
上元古界、下元古界和太古界等,呈现出由北东向西南渐新的特征。地层产状平缓,以上元古界地层为主,面积占一半以上。其次是下
古生代的寒武系地层,其上的奥陶系,石炭系的地层零星分布。东部和北部地区出露有少量的下元古界
辽河群地层和太古界
片麻岩、
混合岩类,断陷盆地中有侏罗系和白垩系喷出岩类的堆积。
地形地貌
复州古城所在的
瓦房店市地处
辽东山地西缘近海地带。千山余脉沿境内东北向西南延伸变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
谷地窄狭;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可见岛屿坨礁密布,亦有开阔的海积平原。
复州河、
岚崮河、浮渡河中下游,有小范围的平原分布。在
第四纪以后,由于新构造运动和各种外力作用,呈今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境域属低山丘陵岛屿区。主要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
洼地、平原和海涂盐田等。主要山峰有
老帽山、横山、龙潭山、
大孤山等,其中老帽山海拔848米,为全市最高点;
白于山海拔328.7米;
大孤山海拔306.8米。该市西濒
渤海,海岸线弯曲,全长461.2千米,其中陆地岸线423.2千米,岛屿岸线38千米,沿岸可分淤泥岸、沙质岸、
基岩岸3种类型。
景区布局
复州古城平面呈方形,周长2946.9米,东墙720米,西墙739.63米,南墙722.6米,北墙764.65米,城墙下底宽6.63米,顶宽3米,城高8.36米,宽5.35米,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
复州古城东北片区仍存有一片老建筑肌理,与周边新建的板式居民楼形成鲜明对比。城东侧有两条笔直的南北向路,互相延伸正好穿过留存的城门洞,因此可以推断此处是东城墙的边界。建筑肌理变化最为明暴的是西侧域墙附近,宽度一致、竖直整齐的居民房屋即为原西城墙的位置。经过实地考察,这列房屋均以城墙的墙基作为
地基,所以每排建筑大小均匀,宽度相同,这是肌理突变最典型的体现。复州古城有永丰塔、永丰寺、龙爪古槐、横山书院、清真寺、
知州衙署、复州防守尉、
明清一条街、古城墙遗存等景观。复州城镇内还有可以品尝复州老菜的非遗餐馆。
主要景观
永丰塔
始建于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塔为实心密檐十三层。塔由塔基、须弥座、塔身、塔顶、塔刹五部分构成,塔身呈八角形,砖心单顶,高28.45米,其中塔座高2.2米、周长31.36米。复州八景之一“永丰夕照”出自永丰塔。永丰塔是
大连市地区最早古塔,也是辽南第一古塔。2003年被列为
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丰寺
永丰寺始建于
李世民贞观十九年(645年),永豊(丰)寺原名通海寺。永丰寺因子女为父母长辈祈寿灵验而一度闻名于辽宁大地,众多人慕名而来。
龙爪古槐
据复县志略载,明朝嘉靖元年湖北游僧“慧天”大师游历至复州城,在永丰寺亲手栽种了两棵幼苗,其中一棵便是龙爪古槐。其树叶浓密茂盛,枝干盘结交错。1988年,龙爪古槐被列为大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横山书院
横山书院位于
瓦房店市复州城镇新文化路,建于清朝中叶,原为正红旗防守尉顾尔马浑将军的府邸。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复州
知州章鞠人倡议,地方绅士胡绍庭、刘祖尧协助创办。利用已升迁的顾尔马浑将军的府邸改建而成,并将复州境内最高的山峰一“横山”作为学院之名,寓示最高学府之意。横山书院从道光二十四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废科举的前后60余年间,横山书院造就了一大批贤人志士,有近三百人考取功名,其中庠生220名,贡生58名,举人10名,进士2名,翰林1名。横山书院是清代著名讲学之所,培养了大批人才,对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
辽南专区影响极大,内设“五馆一碑廊”,1997年被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
座落于
复州城镇大公委甜水井弄道北,始建于清朝
顺治六年,相传
崇德六年前后,由
河北省清县马家桥狐狸墓庄等地,尹、马、代、回四大姓先后到复州城谋生并落户定居。
回族为了信仰大家商定,集资建造清真寺,同时打一口井。到顺治十三年方建成三间草房、做为清真寺。到了
乾隆二十九年,复州城的回民人口增多,而且老寺破旧,回民又自愿捐款,翻建、扩建清真寺。此时,清真寺大殿建成了仿古园顶式,方位是坐西朝东,大殿南北各建五间草房,南为阿訇居室、北做水房。到了光绪六年,复州城的回民人口明显大增,再次扩建清真寺,在水房后增建七间草房。到了一九二○年清真寺的大殿前增接卷棚;大殿后增建窑殿;各房屋顶换上了青瓦;井上建筑成四檐四脊的古亭式井楼。此时的清真寺,已装点得雄伟壮观。清朝末年,曾有名人为清真寺赠献墨宝匾牌,民族英雄、爱国名将左宝贵献的,上刻“万化朝真”金字大匾;光绪丁酉年孟冬钦加三品衔
王廷相献的,上刻“还朴归真”金字大匾。1979年党和国家落实宗教政策,
复州城镇人民政府于1980年出资,为清真寺大殿及房屋进行了全面维修。至此,恢复了
回族的宗教活动。于1995经登记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2008年清真寺又进行全面维修,将大殿屋顶青瓦倒垅、换椽,梁柱门窗刷油。2009年,清真寺管委会自筹资金,将清真寺外围险墙重砌加高;装饰了沐浴室和埋汰房配套房;新建了十间埋汰房配套房,房檐换了橡胶卷材瓦。复州城清真寺于2002年
大连市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大连市批为重点建筑保护单位,2009年被评为“
辽宁省文明宗教活动场所”。
城防守尉
城防守尉(武衙门)设立于清
康熙帝二十六年(1687年),建筑为三进院落,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官署,是军事和旗民的民事机构,曾驻三品武官。
乾隆闻名遐迩三品武官顾尔马浑将军由京派遣任职城守尉。复州城防守尉是辽南唯一保存完完整的“武”衙门,2021年列为大连市文物保护单位。复州城守尉衙门里有一棵树龄500年的大槐树,据《
复县志略》记载为明朝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湖北云游僧慧天所栽种。大槐树经历了复州五百年的历史,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发展,依然挺拔屹立,生机盎然。每到秋季,枝干遒劲,华盖遮天。
复州知州衙署
复州
知州衙署(文衙门)建于清
雍正年间,俗称为文衙门,始建于
清代雍正年间, 复州当时“旗民”分治,知州衙署专门管辖
汉族以及满蒙以外少数民族的民事、政事务。知州衙署机构设有六房三班。衙署设有州官,知州为从五品官。雍正五年(1727年),清政府设复州通判,领
金州巡检司,辖金州、复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政府设知州,隶属
奉天府,是清政府在辽南设置的最高行政官之一。知州衙署是辽南唯一保存完完整的“文”衙门,解放前民国时期为复县公署所在地,2014年列为
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衙署复州历史展馆内展出一个复州古城沙盘模型。古城沙盘模型以
清代乾隆四十五年(1780))砖城风格还原古城原貌,沙盘长4.5米,宽3.5米,以1:150的比例精准还原明清时期古城内城池、街道、楼阁,
庙宇、衙署、民居,资料准确,形态逼真。
明清一条街
明清一条街地处复州古城东街,现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36处。2012年,在这里创建了楹联一条街,古建筑上悬挂古色古香木制楹联36对。
古城墙遗存
复州古城还残存的古城东城门及瓮城、114米长古城墙,是复州古城墙的历史见证。
东城门
复州砖城城墙修建于清
乾隆四十五年,几经历史变迁,目前仅存东门瓮城遗址和东北角的百米长砖墙遗址。据工程告竣记载“五十四层砖似铁,百千万块石为楹”,即城墙里边是石头,外边是青石砖。
瓮城
又称月城、曲池。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建造砖城时,在四周城墙上修了540个垛口。一旦发生战事,复州境内8个满洲旗和1个蒙古旗,各旗出兵60名,各守一个垛口。
上善民俗馆
上善民俗馆位于
复州城镇伏龙山,展示着千余件复州古城民俗老物件,小到以往人们照明用的煤油灯,东北人冬天御寒的乌拉鞋;中到成套的捣
药罐和药碾子,筛面用的笸箩、箩和箩面架;大到碾米用的石碾子,铁皮轱辘的牛车。还有大花轿、
织布机、
浮雕着
不死鸟图案的闺床、捶衣石、辘轳及水斗等。
复州城烈士陵园
复州城烈士陵园位于辽南古城复州城内永丰塔东约150米处,陵园内安葬有
辛亥革命英雄——石磊,为
中原地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张筠、那宝顺、王永胜、李恒君等9位烈士。1972年,为纪念革命先烈,在永丰塔下始建烈士陵园。
两周王陵长100米,宽50米,占地5000平方米,有
烈士墓9座,其中张筠烈士墓前立碑一块刻载烈士事迹。1974年,增修
烈士塔和水泥牌坊。1997年,修建围墙和守卫宅,同年,陵园被
大连市委、市政府评为“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
瓦房店市政府为张筠烈士立雕像一尊。2010年,大连市政府和瓦房店市政府出资将陵园修葺一新。
文化
复州古城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当地政府在保护非遗方面的资金投入已达2200万元。
复州皮影戏
复州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子项目。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复州皮影戏历史悠久,源于明万历年间由
陕西省来东北戌边士兵传来,有400余年历史,到
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复州皮影戏将传统融合复州地方特色形成具有独特魅力
汉族民间艺术,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内容丰富演绎古今,“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逢节假或庆典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复州东北大鼓
复州东北大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辽宁省的传统民间艺术,属于东北大鼓的一个支脉,主要分布在
瓦房店市复州城镇等地,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传说清朝初年清军八旗和蒙军一旗来复州驻军屯田后,逢年过节或举办婚丧嫁娶等活动时,都请大鼓艺人来家说书。民国时期复州城内的老艺人关永安及其五个徒弟的精彩演出,使得东北大鼓艺术的影响不断扩大。最初演出的场所,大部分是在有钱人的家里唱堂会,或在办喜事、老人过生日、孩子过百天的人家里演唱,也有的是由村、屯里的头面人物邀请大鼓艺人来演唱,后来由农村转向集镇和城里。特别是在民间的庙会酬神、集市贸易、婚丧嫁娶等活动中广受欢迎。
复州高跷
据《复州史话》记载,清朝初年,在复州城驻军的绿营兵,每逢过年时就组织起高跷秧歌队,到商铺和百姓家去拜年以讨取赏钱。后来,店铺老板怕徒弟们过年想家,也纷纷组织起高跷秧歌队,既搞娱乐,又可讨取赏钱。复州高跷秧歌由此产生,逐渐由城内扩展到农村,形成了集火爆的场面、优美的舞蹈、传神的演唱、丰富的扮相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复州高跷一般整体高约132厘米—165厘米,其跷腿的高度一般为66厘米—86厘米。表演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脚步时,跷跟不是抬起向前迈,而是像跳
交谊舞似的在地面上拖,并划出有节奏的声响,动作十分优美,增加了美感和吸引力。
复州高跷表演者踩跷的功夫高,如复州高跷秧歌绝技——“老鹞翻身”是所有武丑都必须掌握的基本跷功,其表演过程是演员双腿原地跳起,双手扯起袍衣,悬空向右旋转360度,落地直立不动。整个表演惊险生动,要求表演者必须具备扎实的跳功、转功和立功。
复州高跷秧歌有北派、南派之分。北派是指
复州城镇北部的高跷秧歌队,表演队伍一般为20人左右,表演以舞为主,舞而不唱;南派是指复州城西、南部各乡镇的高跷秧歌队,表演有舞有唱,以唱为主。表演者根据戏剧中的人物去扮演角色,穿戴戏曲的服装和头饰。表演时讲究队形变化,舞姿要求“稳、浪、俏”。由于南派高跷秧歌队能舞能唱能演,因而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其活动区域和影响远远大于北派高跷秧歌。
保护与开发
2013年起,
瓦房店市加大力度对复州古城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调研、扶持和推介,合计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2014年11月,复州古城被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22年7月,复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基本恢复原貌,推动了复州古城文旅产业的提质升级,为发掘复州古城乃至
辽南专区的历史文化保护做出了积极尝试。
文化活动
2024年
国际劳动节期间,瓦房店市第七届桃花节暨2024年群众文化
中国艺术节在复州古城开展。节日期间,游客既可以走进永丰古寺、游览
明清一条街体验古城古韵,也可以到桃花节赏花点、镇内文创墙拍照打卡记录春日美好;更有书画展、剪纸展、根雕石刻展、非遗展演、祭孔仪式、新生开笔礼等百余项活动带来多元的互动体验。
202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复州古城以第二届
丰收节为载体,组织开展了千人快闪歌唱祖国、复州皮影戏演出、传统高跷秧歌表演,现代歌唱舞蹈管乐演出、“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演讲等节庆活动,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推出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古城书画苑名家作品展等文化作品展览活动,让广大游客出游同时体验到
瓦房店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轶事典故
复州古城只有三个城门:东门”明通“,南门”迎恩“,北门”镇海“,并没有西门。因为复州古城西侧十余里就是大海,没什么人居住,也是为了防止倭寇袭城,所以不设西城门。
荣誉
相关事件
复州古城是辽南的历史发源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旅游商贸城。但近年来,古城周边圈地种菜、违法搭建问题突出,既影响城镇美观,又影响道路通行。随着私家车辆的逐年递增,圈占土地的影响日益严重,给古城遗址保护带来更多风险。2023年3月1 日、2日,针对违法圈占土地与临时搭建问题,复州城镇政府 8 名工作人员及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在群众的监督下展开清理。
参考资料
复州古城.大连市农业农村局 大连市渔业渔民渔船管理局.202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