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创办于1949年11月6日,是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高等财经院校。1952年8月与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辅仁、燕京四所大学经济系合并为中央财经学院,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拥有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5个试点项目之一“
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中央财经大学主要院系之一,创立于2006年7月,是我国高校的第17个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06年7月成立,目前拥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和博士后合作指导工作。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早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培养了
刘光第、
闻潜、孙开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类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以来,依托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类院校特色优势,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为支撑,精心锤炼特色学科方向,潜心打造优势科研团队,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搭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建设平台,学院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学院已初步形成一支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合理,教学能力突出、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推出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在未来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牢牢把握学科使命,紧紧围绕
中央财经大学“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和宣传的重要阵地,为培养具有深厚思想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的财经人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历史沿革
2012年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重点学科
201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批
2006年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获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获批
2003年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含政治理论教学部)
1998年中央财经大学政治理论教学部
组织机构
教学机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研室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室
研究生教育教学教研室
科研机构
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
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教辅机构
教学科研办公室
学院办公室
博导风采
胡树祥教授
现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曾参编全国通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
罗国杰主编),任全国重点推荐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郑永廷主编)的副主编、任
湖北省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主编。1997年、2005年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
二等奖,2013年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
三等奖。
冯秀军教授
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德育原理》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修订组成员。主要从事道德与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教学与研究。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
李志军教授
现任北京市哲学学会理事,
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比较、文化社会学研究。曾于2002年、2005年获得
中央财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07年获“北京市‘灵山杯’优秀报告(党课)
一等奖”。
主要从事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获北京市“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杨敏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
中国社会学史》第一首席专家。主要从事理论
社会学及其应用、
社会政策理论与应用、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等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研究与编写组主要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委会委员。主要从事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宣传教育等研究。
陕西省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主持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巴图教授
现任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研究会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
海淀区海外联谊会理事。主要从事
经济社会学、中国经济史、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领域的研究。曾被评委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专业基础扎实、理论视野开阔、创新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9人,教辅人员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8935.9%);副教授12名(33.3330.77%);讲师13人(27.7833.33%);具有博士学位者3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76.9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均衡,其中,50岁以下27人(30岁以下65人,30-40岁1112人,40-50岁10人),50岁以上12人。
近5年来,我院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2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奖2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建设共建团队2支,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北京市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人,北京市“
青年英才计划”1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1人,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
一等奖5人次,
二等奖1人。“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展示一等奖”1人。
教育部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冯秀军陈文娟
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奖:谢玉进邢国忠
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王春玺邢国忠谢玉进刘刚
教研室团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室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室
研究生教育教学教研室
学科建设
近年来,本学科点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体,以本校相关学科为支撑,大力推动科研团队建设,精心锤炼学科方向,发挥集体攻关优势,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初步形成了专业特性与财经特色相结合的学科特色优势。根据教育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滚动评估结果,我院学科排名从2009年36/68提升至2012年的39/123,相对位次从53%升至31.7%,学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学院正以更高的标准加强学科建设,努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色优势服务于
中央财经大学“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目标,力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与宣传的重要阵地。
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性,充分发挥财经院校特色优势,着重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前沿问题。经反复锤炼和汇聚,形成了五个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创新研究
研究方向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研究方向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向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
意识形态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当代
社会思潮研究
研究方向五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建设
学院秉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因材施教、教研互促”的课程建设理念,形成了以下特色:
主课堂+拓展课堂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学群模式的实验与推广,以问题链教学法引导教学,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
配合财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一主两翼”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财经类人才思想政治素养培育路径。
组建一支教研双优、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围绕教学主题实行教学与研究的项目化管理,实现主题教学团队共进式发展。
序号课题类型课题名称立项时间
12014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模块教学改革实验与推广2015.03
22013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学群模式实验与推广2014.01
32013年度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上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学体系改革2013.10
42014年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上项目高校思想政治课“问题链教学法”研究2014.11
5
中央财经大学2014年度优秀教学团队高校思政课主题教学创新团队2014.09
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院出版著作(含教材)52部,承担2014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研究》1项,2014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及启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课题52项,北京市共建项目2项,中央财经大学青年
科研创新团队项目2项;在《
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
政治学研究》、《
教育研究》、《
教学与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267篇。
项目类别课题名称负责人立项时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研究冯秀军2014
2014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及启示研究
冯秀军20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览表
序号课题名称负责人立项时间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研究冯秀军2014
2卢梭平等观在清末民初思想界的引入和诠释研究(1895—1919)文雅2014
4网络领域我国主流
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研究谢玉进2013
5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经验、启示及意义研究张世飞2013
6当前大学生对宗教的关注度及心理取向研究邢国忠2012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与逻辑建构研究黄刚2012
8胡乔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和贡献研究朱家梅2012
9共和政体的道德基础研究陈文娟2011
10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研究王2010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王春玺2010
12增强财经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冯秀军2009
部分省部级项目一览表
序号课题名称负责人项目来源时间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学研究邢国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2015
2道德教育如何以美德应对情境压力—基于当代心理学道德实验的反思陈文娟教育部社科司2014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答案李娟教育部社科司2014
4网络领域首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模式研究谢玉进北京市教工委2014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中的主体性实践教学研究邢国忠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14
6中国梦主题教育与高校思政课
课堂教学契合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哈战荣北京市教工委2014
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研究
冯秀军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4
8卢梭平等观在清末民初思想界的引入和诠释研究(1895—1919)文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4
9首都文化生态与先进文化之都建设研究哈战荣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4
10近代以来“中国梦”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冯秀军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4
11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王春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4
12当代生态帝国主义及我国应对策略研究李娟北京市社科联2013
13新时期大学生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培育研究卢迎春北京市教工委2013
14高校信仰教育中的态度因子研究邢国忠北京市委教育工委2013
15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及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启示研究张世飞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3
1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的主题式整合
冯秀军教育部社科司2013
17首都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冯秀军北京市教委共建2013
18中国工业化中的大国因素研究
肖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3
19网络领域我国主流
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研究谢玉进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3
20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经验、启示及意义研究张世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办公室2013
21信仰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
冯秀军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3
2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共建团队——形势与政策
韩小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2012
2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共建团队——中国特色郭红梅教育部社科司2012
24态度形成理论视角下首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邢国忠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12
25当前大学生对宗教的关注度及心理取向研究邢国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2
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与逻辑建构研究黄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2
27胡乔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探索和贡献研究朱家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2
28统战工作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研究
王春玺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12
29关于优秀年轻人才成长规律问题研究张世飞北京市党建研究会2012
30社会组织负责人能力建设研究张世飞民政部2012
31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重点及保证研究张世飞民政部2012
32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基础理论研究谢玉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2012
33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张世飞教育部社科司2012
34用中国话语解读当前中国的社会矛盾研究王春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2
3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性实践教学研究邢国忠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11
36思维导图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谢玉进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11
37人的网络实践活动及其规律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胡树祥教育部2011
3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日常生活维度研究韩美兰教育部社科司2011
3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深化、细化与实化研究胡树祥北京市教委共建2011
40当代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以北京市高校为例哈战荣教育部2011
41当代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研究——以北京市高校为例哈战荣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小组2011
42共和政体的道德基础研究陈文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
43大学生对当前宗教热点问题的态度取向研究——以
中央财经大学为例邢国忠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1
44高校德育精致化的空间拓展与资源整合研究谢玉进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11
45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研究——以首都高校为例哈战荣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中心2011
46大学生思想动态及变化规律研究李志军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2011
4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彩课件郭红梅教育部2010
48
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读物的编写李志军教育部2010
49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干式教学与专题式教学比较研究郭红梅北京市教工委2010
5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王春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0
51当代国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研究王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0
52大学生科学发展观教育的语言艺术研究王春玺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0
研究生培养
学院以培养具有扎实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基础、深刻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理论人才,能够胜任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建院以来,共招收研究生13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0人,硕士研究生70人,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注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突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喜人成绩。
我院研究培养的改革创新措施:
1.积极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
(1)不断完善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教改方案和教学体系。积极推进教育部2014年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项目“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模块教学改革实验与推广”,深化研究生思政课模块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研究生“真懂”、“真信”和“真用”理论。
(2)推进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建立课程负责人制,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团队,组织集体备课,深化教学研究,规范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
(3)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科属性、培养目标、人才需求和教学目标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4)进行研究生“深度阅读式教学法”改革。在上课前布置给研究生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深入阅读与研究专题相关的基础文献和学术研究专著,在研究生广泛阅读、深度阅读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讲解,将会大大提高专业理论学习的效果。
2.第二课堂拓展建设
(1)开展“回归经典”研读活动,成立“
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社”,拓展原典理论教学,夯实研究生专业理论基础。
(2)每学期开展“中国策”研究生学术论坛: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提高研究生学术素质。
(3)开展“乡土中国”研究生实践教学。聚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设计实践教学主题,组织研究生社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
国际交流
学院本着海纳百川、开放进取的学术宗旨,高层次、宽领域打造国际交流平台,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初步形成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网络。教师通过访学、培训、考察等途径赴美国、
法国、
英国、
加拿大、
日本、
越南等国家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动态,开阔国际学术视野,并向世界积极传播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学院创设“百川讲堂”,广泛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论坛和专题讲座,有力提升了学院工作的国际化水平。
“百川讲堂”系列
富布莱特访问学者、美国St.Thomas大学哲学系副教授Jonathan Stoltz讲座:Individualism,
集体主义 and the Prison’s Dilemma
英共(
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席HarpalBrar和副主席Ella Rule讲座:“当前世界的形势:经济危机的根源与进程”和“工人阶级在解放
拉丁美洲国家中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传》作者David McLellan教授讲座:Marx, Romanticism, and Ecology
国际著名
左派思想家、
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教授Richard Wolin讲座:The Mao Effect: The Wind from the East Travels West
美国路易威尔大学亚洲研究杰出讲席教授、美国全国富布莱特奖金评审委员会评审员
华世平讲座:美国政治文化——从
亚历克西·托克维尔到
法兰西斯·福山学院文化
秉承“塑造人、熏陶人、涵养人、激励人”的自由人和全人教育理念,在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学院逐步形成了正向、健康而富有朝气的文化氛围。
和衷共济、其乐融融、团结奋进是学院的文化基调;
身心兼修、学思并行、不断践履是学院的文化品格;
教学相长、互助友爱、海纳百川是学院的文化传统;
在崭新的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砥砺、锻造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为指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学塑人,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期待成就和涵育更好的人,最终反哺和发展更优秀的文化,这是学院的文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