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
中国京剧流派
梅派,由梅兰芳创立,是京剧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
“梅派”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梅派的代表剧目有《宇宙锋》《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苏三起解》《水斗断桥》《贩马记》等。二代著名弟子有李世芳马小曼张君秋言慧珠等。
命名
“梅派”,是由梅兰芳先生创立,故命名“梅派”。梅兰芳在继承前辈艺术精华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迁,根据观众们需求的变化,而打破行当的局限,进一步发展了旦角的表演艺术,并结合自身条件,形成独具风格的梅派艺术。
历史沿革
萌芽时期
在梅兰芳从艺的早期,王瑶卿已经开始京剧旦角艺术革新,旦角艺术蓬勃发展。在继承王瑶卿的艺术革新基础上,大青衣创制新腔之风日益浓厚,王瑶卿对于旦角的创新教育对梅派的创立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同时,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以往难以接受的想法与创新,也随着这个时代的革新而出现。例如,“男尊女卑”的思想渐渐土崩瓦解。因此,在京剧当中,旦角的艺术表现就得到了释放,不断兴盛起来。这为梅兰芳大师塑造众多的女性形象奠定了时代基础。
在1913年左右,王瑶卿对京剧青衣唱腔的改革,对梅兰芳日后唱腔艺术的创造与革新产生影响。由于 “老腔老调” 的旧戏无法吸引观众,各个戏班开始努力创排新戏,因此民国之后排新戏蔚然成风,梅兰芳1914年之后开始排新戏。艺术上的竞争促进了这时期新剧目的不断涌现。
初创时期
1914年至1924年是梅兰芳新腔初创时期。1914年至1922年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内梅兰芳虽然已经创编了一定数量的新戏,唱腔也有所创新,但是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唱腔风格。梅兰芳这一阶段唱腔的创新没有远离传统,只是一些初步尝试。
1923年之后是梅兰芳这一时期唱腔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年梅兰芳编演了三出重要代表剧目,即 《西施》《洛神》和 《廉锦枫》,剧中梅兰芳创制了较多新颖的唱腔,这些唱腔较之以前也更加细腻繁复,表现出唱腔风格逐渐趋于成熟的演进。这一阶段梅兰芳在他的新编剧目中创造了许多新颖的唱腔,其中有许多对传统唱腔有较大突破 ,“无腔不新” 成为这一阶段梅兰芳唱腔发展的重要特征,体现出这一时期是梅兰芳追求新奇、追求变化的时期。通过古装新戏的编演,梅兰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梅派京剧艺术初步形成。
梅兰芳这一时期的古装新戏儿乎都是以齐如山为主编创的。在齐如山等人的协助下,梅兰芳在这些古装戏中塑造了一个个圣洁、高雅、美丽、贤淑的女性形象,并逐渐形成了清新 自然、柔美婉转的唱腔风格。梅兰芳的古装新戏《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麻姑献寿》《洛神》《廉锦枫》《西施》《黛玉葬花》等,塑造的圣洁高雅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梅兰芳大方、 自然的唱腔风格的形成 。随着一部部新剧目的编演,新腔的不断创制,梅兰芳逐渐形成了自己成熟的唱腔风格,为梅派京剧艺术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此外,梅兰芳这一阶段几乎所有的新编古装新戏中都加入了舞蹈的表演,创造 了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 “ 歌舞剧 ” 形式,从而形成 了梅兰芳京剧艺术 “ 歌舞并重、唱做合一” 的艺术特色。
成熟时期
1925年至1930年是梅兰芳唱腔艺术的突破期,由于旦角地位的上升,京剧形成了“生旦并重”的局面,同时有了“四大名旦”的评选活动,让旦角成为了舞台上万众瞩目的新角色。梅兰芳创造了大量的不同于传统的新腔,这一时期梅兰芳创编了 《红线盗盒》《太真外传》《俊袭人》《春灯谜》等新剧目,以及 《宇宙锋》《凤还巢》等传统改编剧目。此外,梅兰芳还对传统唱腔进行改革,把唱腔与剧情相结合,还创制了 反四平调、反西皮二六 等新唱腔。梅兰芳在唱腔方面的创造与革新,标志着梅派唱腔艺术的突破。
这几年过后,梅兰芳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艺术风格。同时,他不满足于继承传统,开始了编创新剧的路程,包括编演新的时装戏、编演古装新戏、修改传统剧目唱腔等。直到1957年,梅派的创新唱腔已经基本成熟。梅派代表剧目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传统剧目、传统剧目改编剧和新编剧目,而这三类剧目中,影响梅派唱腔艺术风格特征形成的是梅派的新编剧目。梅兰芳从民国初年开始编演新戏,创制新腔,梅派所编演的这些新剧目也决定了其唱腔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此外,梅派的新编剧目大多出自齐如山之手,在梅兰芳的艺术生涯中,齐如山为其编创了大量的新剧。齐如山与梅兰芳的合作,造就了梅兰芳京剧艺术的辉煌时期。
新时期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京剧的舞台上只剩下《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等八大革命样板戏,传统的剧目统统遭到禁演。这对京剧艺术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摧残。改革开放后,流行音乐的普及,让戏曲渐渐被人们遗忘。戏曲无法去与极富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流行音乐抗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京剧传统文化虽刚刚复苏,却得不到很好的普及和发展。
为了与时代相契合,梅葆玖等现代梅派京剧艺术大师在继承梅派艺术基础上,加入了很多新的时代元素,唱念做打等传统的表演形式也有了一定新的变化。如今的梅派在唱腔方面,继承柔美平正特色的同时,也加入了很多其他艺术快节奏的语言表现方式。
艺术特点
综述
梅派艺术清新流畅、雍容华贵、平实华美、大方圆润以及温婉甘甜。梅派艺术既平易近人,又博大精深。梅兰芳的表演艺术特色,是在平易朴实之中蕴藏着深遂的表演内涵。他的演唱艺术具有端庄优雅的古典美,表演风格雍容华贵。“梅派”艺术体现了中原地区从古至今延续的一个传统审美思想——中和之美。梅派演员在唱腔、形体动作还有对人物的刻画上,需要把握好一个度,避免过于夸张。
艺术特色
梅派属于京剧行当中的旦行。梅派唱腔音乐色彩明亮,其唱腔以窄腔音列、近腔音列和大腔音列为主。梅派唱腔具有较为突出的优雅、大方、明朗的艺术风格。梅派唱腔讲究甜美圆润,在演唱时用来装饰的“小弯儿”极多,但每一个装饰音都是像立柱一样出现,初听梅派会觉得柔软细腻,但深入了解之后会发现他的柔软都是建立在“骨头”之上。梅派的唱腔还大气华贵,在唱法上讲究以腔行字,字里行腔,咬字和行腔不能破环面部表情的和谐之美,面部表情的稳重雍容也是梅派的一大特征。梅派唱腔具有中和的音乐美学观,这主要表现在自然之美、寓浓于淡、渐变之美和刚柔并济四个方面。梅派唱法还很注重声情结合,梅兰芳的演唱对人物的刻画非常深刻,完全是声情合一,体现声音和形体美的高度统一。
旦角的身段表演,首先将‘手眼身法步’协调地配合在一起。其次,依据人物的身份、内心活动贯穿到身段表演中。身段的表现一方面是要以人物的内心情感作为依据,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准确且巧妙地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身段的体现要有生活依据作为支撑,符合生活的逻辑,将生活中的原始材料进行去芜存菁、适度地夸张、再创造,会使身段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梅兰芳的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等四功五法的各个方面,都雍容华贵、典雅大方。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梅的唱,清新流畅,温婉甘甜,平实华美,意蕴尤醇。梅的戏多歌舞并重,且注重内心世界的开掘。表演程式来源于生活。凡是把生活里的动作,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进行提炼、概括、美化,进行一定程度的装饰、夸张,形成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表演程式。
化妆服装
梅派扮相大多是圣洁、高雅、美丽、贤淑的女性形象。头部装饰上,传统京剧旦角一般梳大头,梅兰芳创造了古装头饰,头顶发髻保持与“大头”相等的高度,造型根据人物身份有各种不同花式,如吕字髻、海棠髻、品字髻等等。梅兰芳在表演中的造型特点,一是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二是在视觉上,留给观众美的享受。静态造型在表演中看似是一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作用,但其实远不止于此,静态造型不是在身段表演中突发式的出现,而是贯穿于人物、舞台行动中的。
戏曲服装上,梅兰芳的“新式古装”,与生活中的古装拉开了距离,有许多独特的构思和美化,在当时引领风气,较好地解决了演出古装戏人物服装问题。梅派古装的创制,在戏曲服装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开拓意义和有益的启示。“云台衣”这种新颖的服式原来是因某一特定剧目而专用的,后来得到发展。在演进过程中,又与传统的服装造型特色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适应面大的通用服装,并成为定式而保留下来,从而丰富了戏曲服装宝库,这就是现在所通用的“古装“。
梅派在表演时常用道具增强舞蹈性,人物所持的道具各具特色。比如《贵妃醉酒》中,杨贵妃手中拿的扇子主要用于表现她雍容华贵的气质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对于道具的选用,应与人物的身份气质相符。梅兰芳为古装人物在舞蹈时的道具,灵感多是有出处的,有的出自原历史故事,有的从古画中吸取。同时道具的运用还要能够配合着身段加以舞动,为舞蹈化身段添姿加彩,还辅助演员的表演,将道具当作传达情感的材料,展现人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精神本质,道具成为古装歌舞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背景音乐
梅派音乐旋律质朴、流畅自然。音乐高低起伏不是很明显,高音不会非常高,低音也不会非常低,高低音之间的转换很平稳,是一个波浪状的走向,顺流而上,顺流而下。梅兰芳先生主张歌唱音乐结构第一,如同作文、做诗、写字、绘画,讲究布局、章法,而且要避免几个字:怪、乱、俗等。打击乐是京剧舞台节奏体现的核心力量,京剧演出从开始到尾声,演员的表演离不开打击乐的帮衬。
京剧唱腔的伴奏乐队是京胡、京二胡、月琴 、弦子小三弦组成的弦乐器组合。其中京胡是主奏乐器。梅派京胡的伴奏艺术所体现出的简洁、朴实与梅派唱腔浑然一体。梅派京剧伴奏艺术最重大的贡献是加用二胡来伴奏唱腔。梅兰芳首先引进二胡辅助京胡伴奏旦角唱腔。1923年,梅兰芳在编演新戏《西施》时在试验用四胡等乐器加入京剧伴奏感觉不够理想之后,确定采用二胡作为伴奏乐器,由王少卿担任二胡伴奏。他们又与乐器制造者共同切磋,把二胡改制得与胡琴音色更为协调,以后这种乐器就称为“京二胡”。
舞台设计
1915年在演出《嫦娥奔月》时在舞台上使用追光,这是国内京剧舞台上的第一次;演出《天女散花》时打五色电光,烘托剧情的神秘气氛;演出《霸王别姬》时采用淡蓝色追光照亮虞姬等。梅兰芳已不满足于把灯光作为一般的照明手段,而是作为造型手段来运用。
舞台布景方面,梅兰芳吸收话剧和海派京剧的做法,在一些新编戏曲的演出中加上写实布景,大胆地做了改革尝试。《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西施》《洛神》《上元夫人》等剧目中都运用了写实布景,以烘托剧情。但写实布景与京剧虚拟表现手法的矛盾在这些戏剧的表演中时有存在,梅先生在舞台表演的实践中又不断进行取舍调整。他在舞台美术方面的创新给后来的戏曲表演提供的经验教训,影响至今。
代表人物
梅兰芳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是世界知名的戏曲艺术大师,中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魏莲芳
魏莲芳是富连成科班早期的高材生,又是梅兰芳的大弟子,曾与梅大师及多位名家同台演出。他功夫扎实,技术精湛、戏路宽广,曾有南魏北赵(桐珊)之称。魏莲芳经其父与王瑶卿等名家联系,正式拜梅为师。此后5年,魏莲芳一直跟随梅兰芳学艺演出。魏莲芳不仅一直演出梅派剧目,在他年长退出舞台后,继续授徒传承梅派艺术。
杜近芳
杜近芳是梅兰芳于1947年收的女弟子,时年15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首屈一指的梅派传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杜近芳对梅派艺术的发展,还体现在现代戏的探索上。杜近芳塑造了白茹(《林海雪原》)、黄英(《柯山红日》)、林里香(《烘房飘香》)、吴清华(《红色娘子军》)等现代妇女形象,英姿飒爽,令人难忘。
梅葆玖
梅葆玖是梅大师的嫡嗣,也是最忠实、最虔诚的衣钵传人。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不仅外貌、嗓音、身材、气质酷似其父,而且多年随侍父亲左右,同台演出,深得梅派艺术精髓,高水平、高质量地演出了一系列梅派代表剧目。梅葆玖还策划、参与了《梅韵》《大唐贵妃》《梅兰霓裳》等剧目的创作、演出,力图使梅派艺术更好地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李胜素
李胜素,中国京剧院著名京剧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衫。京剧梅派第三代优秀传人,目前京剧界当红旦角。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的入室弟子。
郑潇
青年演员郑潇是“梅派”第三代传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的入室弟子。2012年被北京京剧院确定为“青年领军”,曾获国家文化部举办的青年京剧演员折子戏评比展演金奖,一直以来都是演出以“梅派”为主的剧目。
代表作品
传统剧目
资料来源:
新编剧目
资料来源:
传统剧目改编
资料来源:
传承和保护
传承
梅兰芳之后,梅派京剧艺术的传承方式呈现出多极化的状况,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即原样传承、变化传承和因素传承。原样传承一直是梅派京剧的主要传承方式,指对梅派唱腔的继承是保持基本不变的。
梅派唱腔的变化传承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梅派唱腔部分旋律发生了变化,二是器乐作品对梅兰芳唱腔的借用,三是交响京剧中保存了梅兰芳原唱腔基木不变。
因素传承指的是多种艺术形式对梅兰芳某种唱腔成分的吸收和运用,这一成分多是梅兰芳唱腔中的某个短小旋律片段或者特性音调,有时也表现为梅兰芳唱腔的音乐结构因素 。而这些艺术形式可以是戏曲、曲艺、歌曲等等。 目前梅兰芳唱腔的这种传承方式主要表现在歌曲创作中。这些歌曲由于吸收和运用了戏曲元素,所以一般被称为戏歌。
发展困境
保护措施
2006年,京剧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自2010年至2020年,国家政府和文化部门为京剧艺术制定扶持规划,持续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京剧院团和教育机构挖掘、整理了一批传统剧目。同表演流派、不同行当、不同表演领域形成有序的、有规模的传承链,促进了京剧事业的均衡发展。评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包括梅派传承人梅葆玖杜近芳等。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将梅派艺术的传习列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并在办校之初,就聘请杨畹农、魏连芳等名师,培养梅派艺术继承者。上海戏剧学院成立了大学本科的“梅兰芳艺术研究室”,形成了从中等专业学校到大学的梅派研习系统。
2017年5月,中国京剧梅派艺术首批传承基地在北京建立。首批基地落户于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志成小学以及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基地校成立后,主要开发、设置以梅派京剧艺术为核心的相关课程、编写课程教材,举办梅派京剧艺术为主题的相关教育活动。
2019年,梅葆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急需对京剧的保护和宣传》的提案,指出要能采取法律方法鼓励京剧流派的传承和发展,并加强对传统京剧的保存和分类整理。
价值和影响
价值
梅兰芳唱腔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将京剧旦角艺术推向新的艺术高峰,他开创了一个旦角艺术流派兴旺发展的新时代。继梅兰芳之后的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旦角艺术流派相继产生,他们共同营造了京剧发展的鼎盛时代。梅兰芳唱腔艺术流派在历史上曾经新作辈出,新腔也源源不断的被创制出来,其所获得的较高成就,将京剧旦角唱腔艺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梅兰芳先生及其所创立的梅派唱腔艺术是京剧艺术的瑰宝。
民国初年,随着以梅兰芳、程砚秋等为代表的旦角艺术家的崛起,旦角逐渐取代了生行的中心地位。在原来成熟的老生唱腔音乐的基础上,旦角演唱逐渐在定调、行腔、润腔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规律。
影响
梅派影响了其他流派的形成,譬如同为四大名旦的程派创始程砚秋梅兰芳的弟子,四小名旦之首张君秋(张派)也是梅兰芳的弟子。可见梅兰芳对京剧旦角的影响。梅派唱腔为民族声乐演唱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了思路,比如咬字的融合、气息的运用、润腔的借鉴、节奏与力度的渗透等。
梅派艺术不仅变革了京剧表演艺术本身,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并且能跨文化对外传播京剧艺术,能让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观众接受与喜爱京剧,为传统京剧艺术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梅兰芳在戏曲界首先走出国门演出京剧,1919年、1924年两访日本演出,1929年访美演出,1935年访苏演出,都是颇有经济风险的开创性的艺术活动,而梅兰芳经过精心准备,几次出国演出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最早向东洋和西洋介绍了戏曲,赢得对其表演的一片赞誉,也为中国戏曲赢得了荣誉。为了准备出国的宣传资料,又是他首先采用五线谱记录京剧音乐,让京剧与西方音乐的交流有了书面的材料。
参考资料
生平传略.梅兰芳纪念馆.2023-09-25
剧作目录.梅兰芳纪念馆.2023-09-25
【云博物馆】京剧.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2023-09-25
谢雍君:近十年京剧艺术传承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25
梅葆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25
杜近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25
目录
概述
命名
历史沿革
萌芽时期
初创时期
成熟时期
新时期发展
艺术特点
综述
艺术特色
化妆服装
背景音乐
舞台设计
代表人物
梅兰芳
魏莲芳
杜近芳
梅葆玖
李胜素
郑潇
代表作品
传统剧目
新编剧目
传统剧目改编
传承和保护
传承
发展困境
保护措施
价值和影响
价值
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