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区
苏中区
苏州古城位于历史文化苏州市南部,北与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虎丘区接壤,西衔太湖,与无锡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
吴中概况
地理位置
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5′~120°54′,北纬30°56′~31°21′。全境东西长92.95公里,南北宽48.1公里。
区划人口
全区陆地面积742平方公里,太湖水域面积2425平方公里,其中属吴中区的水域面积约1459平方公里。吴中区下辖1个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个镇、8个街道和穹窿山风景管理区。
2009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0万人。
历史文化
吴中区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约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孙吴已有先民生息繁衍。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创造了先进的“良渚文化”。三千多年前,姬泰在吴地建“吴国”国,始有历史纪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原地区,设置“吴县”,县名沿用至20世纪;199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吴县,建立吴县市(县级);2000年12月31日,撤销吴县市,原吴县市辖区分设为吴中区与相城区,2001年2月28日正式宣布。千百年来,这块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上,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兵圣孙武、张旭张旭、塑圣杨惠之、绣圣沈寿,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风范的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及主持营造北京故宫的明代建筑大师蒯祥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曾经生活在吴中大地,谱写了吴中历史千古流芳的华美篇章。
特色资源
吴中区位于太湖之滨,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吴中区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原产地,主要农副产品有优质喜米、枇杷、杨梅、银杏、板栗、桂花、席草、茭白莲藕水芹芡实慈姑荸荠莼菜红菱、花卉、苗木、太湖蟹太湖三白(银鱼、南美白对虾、白鱼)、对虾、鳜鱼、鳗鱼、河蚬、鳖和藏书山羊、东山湖羊、生态草鸡等,其中洞庭(山)碧螺春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苏州古城民间工艺发达,形成了刺绣、雕刻、丝、建筑技艺、青铜铸造、古琴制作、书画装裱等行业。这些匠心独具的精巧技艺,深受历朝历代皇室和平民的喜爱,成为中原地区独树一帜的苏派之作。
风景名胜
吴中区境内名胜古迹云集,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秀美的湖光山色,又有丰富的人文风物。全区现有甪直镇木渎镇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明月湾陆巷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东山、金庭镇、光福3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胥口镇、木渎、直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区共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太湖风光美,精华在苏州古城”,13个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中有6大景区在吴中境内。吴中区先后成功举办了苏州吴中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中国苏州孙子兵法文化旅游节、苏州太湖梅花节、中国太湖开捕节、木渎镇(藏书)羊肉美食节、苏州甪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中国园林古镇木渎旅游节、东山民俗风情旅游节等旅游节庆活动。
经济实力
综合实力
吴中区着力打造苏州市城南工业带,环太湖旅游经济带和吴中新城商圈三大板块,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86698元,按当前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697美元,同比增加769美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52.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0.8%和11.6%,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例为2.3:57.5:40.2。
农业
深化农产品“六个一”工程,大力发展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品牌农业和“三资农业”。2009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52亿元,同比增长7.2%,拥有省、市名牌农产品58只,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180只。全区规划现代农业示范区6.49万亩,已建成东山优质蔬菜示范基地、甪直车坊江湾水生蔬菜示范基地等6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正在进一步配套完善东山白沙枇杷示范区、金庭水月坞碧螺春茶示范区项目建设。全区丘陵山地果品产业调优发展工作深入推进,规模农业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品牌农业成效显著,苏州太湖洞庭(山)牌碧螺春茶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工业和建筑业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制定出台“5+2”产业培育振兴计划。2009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造总产值845.3亿元,比上年增长4.2%。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1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7%,提高1.7个百分点。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亿元,竣工产值8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6%、16.2%,施工面积853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7.3%,竣工面积405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1.7%。
服务业
依托独特的“太湖山水”资源,借助“长三角中心花园”的区位优势,全区服务业发展迅猛。2009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5.2亿元,增长16%(按可比价计算)。占GDP比重为40.2%,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9%,同比提高23.7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影响力和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强化。以商贸、金融、房地产、旅游等为主的服务业快速发展。
(1)国内贸易业
国内贸易加快发展。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充分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着力扩大群众生活消费。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6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批发零售业152.8亿元,同比增长25.6%。
(2)金融业
金融业运营保持持续、快速、稳健的发展态势,构建起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金融服务网络体系。至2009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26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53.5亿元,存款余额突破760亿元,达763.5亿元,比年初增加175.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3.2亿元,较年初增加53亿元。
(3)房地产业
依托太湖山水,全力打造“山水苏州市 居住苏州古城”品牌,2009年,全区房地产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2.4亿元,同比增长19.3%。全年销售住宅类商品房257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7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85%、179%。
(4)旅游业
旅游产业稳健发展。2009年,加大旅游形象宣传,推出旅游年卡,组织境内外推介活动,在中央电视台等知名媒体投放旅游形象广告,旅游产业继续升温。出台旅游产业发展激励机制,景区景点创A、宾馆酒店创星申报踊跃。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29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0.6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5.2%和14%。
对外开放
外向型经济优势明显,着力构筑高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强度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区内集聚伟创力研发中心、麦德龙超市商场等世界500强企业13家。2009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50.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1.9亿美元。新批外资企业56家,超千万美元外资企业31家,新增注册外资1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新的生力军。2009年,全区新增私营企业2568户,个体工商户6800户。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户数达14666户,注册资本42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7%和29.6%;个体工商户31733户,注册资金15.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6%和17.4%。全区累计注册商标2022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9件,市知名商标32件。
城建环保
城市建设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部做优”的目标和“接轨、融入”的要求,加快实施中心城区的建设,以东吴南北路和运河风光带为十字轴线的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提标升级全面提速。完成4个老新村综合改造,新苏国际、恒润大厦等一批现代高层楼宇相继建成,建筑高度超200米的吴中新地标中润广场开工建设。
载体平台
载体平台不断优化,形成吴中科技园为主体的“一园多区”格局,规模效应日益显现。吴中科技园认定为省科技创业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动物实验开放服务中心扩建工程启动实施,国家级医药专业孵化器设施建设和创建工作同步推进,综合配套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木渎金枫路创新创意街区初具规模,东创、博济科技园项目合作积极展开。太湖科技产业园、苏州太湖现代装备产业园启动建设,太湖科技产业园认定为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市药检所及其药品进口口岸检测实验室、同济大学苏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技术转移(苏州)中心等机构相继入驻,国家检测认证集团与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项目签约合作,苏州现代服务业总部大厦揭牌启用。全区新增省、市企业技术中心15家,累计达41家。
交通条件
吴中区地处长三角中心位置,苏南水陆交通要津。全区构筑了以苏嘉杭高速公路、绕城高速西南段、苏沪高速、苏昆太高速为主的主框架,以227省道、230省道、343省道为国省道干线公路的次骨架,以吴中大道、东方大道、东山大道、环太湖公路、东山环山路等27条区镇公路为地方公路的次骨架和以纵横交错的镇村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络。至2009年末,全区等级公路总里程已达 1381公里,所有镇、区、街道均可在15分钟内驶上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的苏州市轻轨铁路4条线路全部穿越吴中区
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总里程达350.22公里,其中有京杭大运河,苏申内、外港线、浒光运河和苏西线等7条等级航道。水上运输大通江达海,十分便捷。全长4348米的太湖大桥,是中国内湖第一长桥,连通了太湖中最大的岛屿西山岛,不仅带动了金庭镇的经济开发,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桥岛风光。
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举措扎实。2009年,全区完成环保生态投入超20亿元,实施水、大气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20项,建成太湖水质和空气自动监测站6座,9个“河长制”考核断面全部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6.6分,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区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51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18项,市级55项。争取市以上科技经费4038万元。获区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4项,其中获市科技进步奖7项,省级1项。全年专利申请量3000件,专利授权量941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0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6%。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民营科技企业33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0只。
国家火炬计划吴中医药产业基地努力打造“吴中药港”,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幅。积极开展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研究,建设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吴中经济开发区获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百世德、尚德库特勒、赛维LDK研发中心等一批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落户吴中,光伏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正在加速形成。
教育
全区终身教育体系日益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健康、富有特色、人民满意”的教育格局。2008年,3周岁以上儿童入园(学)率达99.5%,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升学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升学率为99.55%;残疾儿童少年和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率均为10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普高与职高之比为51:4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成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处全省、全国前列。
文化
文化建设持续加强。2009年全区公益性文化阵地面积增至10万平方米,人均0.18平方米。群众文化事业蒸蒸日上,确立了广场文化“月月演”品牌,年均组织演出近30场;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举办“祖国在我心中”大型主题歌会。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歌曲《天下第一碧螺春》申报省、市“五个一”工程奖,中篇弹词《吴宫遗恨》先后夺得省曲艺节、国家第四届评弹中国艺术节最高奖。成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座谈会暨第三届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至3项、代表性传承人4人,《陆氏族谱》等7部馆藏古籍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周礼句解》等15部入选省级珍贵古籍名录。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在楼成为全省第一个经省政府公布实施保护规划的国保单位。2009年吴中区被再次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区”。
体育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面完成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100%行政村建有全民健身工程(点)。启动建设城区现代文体中心,成功承办轮滑世界杯环太湖马拉松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江苏省首届社区乒乓球邀请赛等重大赛事,吴中区籍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摘金夺铜,区领办的省击剑队在2009年山东全运会上摘得5金2银4铜;区代表队获得全国象棋之乡象棋邀请赛团体亚军;木渎实验中学手球队获得全国中学生手球联赛初中男子组冠军、女子组亚军。
卫生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公共卫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44家,其中医院、卫生院2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0家,门诊部、诊所等134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3家,全区医疗机构拥有开放床位2152张、卫生技术人员2789人。建成“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人均27元。实行城乡一体化社会医疗救助办法,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320元。实现卫生监督重心下移,建成卫生监督分所6个,中心镇卫生监督机构建成率100%。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落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全区15个镇(街道)均建成“苏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达标镇(街道)”。实施“母婴阳光”工程,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区妇幼保健所建成“江苏省甲等妇幼保健所”。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9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47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7752元,同比增长6.6%。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支出9689元,增长了8.6%。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3.2亿元,比年初增加53亿元。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4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74.3平方米。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2009年,全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完成新增就业岗位5.4万个,其中面向本地劳动力11049个,帮助13163名失业人员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5616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被征地农民置换城保养老人员养老金分别提高到每月1351.7元、624.3元,农保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月140元,被征地老年人员保养金提高到每月350元,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20元,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补偿最高标准提高到15万元。
精神文明
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扎实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做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市级精神文明创建迎检工作。开展“国庆60周年行业文明风采展”和评选“行业文明之星”、公民道德宣传日、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组织实施爱国主义电影放映月、“祖国在我心中”大型主题歌会、“共和国的脚印——经典回眸老报纸展”以及“辉煌吴中”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等系列活动,讴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吴中大地的巨大变迁,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民主法治
以争创“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为目标,加快推进“法治吴中”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强化司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积极推进行政指导工作,改善市场和投资环境,大力建设法治政府。开展新一轮“平安吴中”创建活动,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工作,构筑维稳第一道防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大对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区域的整治力度,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实施法治品牌战略,扎实推进“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区工作,为“和谐吴中”提供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吴中概况
地理位置
区划人口
历史文化
特色资源
风景名胜
经济实力
综合实力
农业
工业和建筑业
服务业
对外开放
民营经济
城建环保
城市建设
载体平台
交通条件
环境保护
社会事业
科技
教育
文化
体育
卫生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
精神文明
民主法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