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涛声(1906~1982)原名翘然,字仰之,笔名涛声,回族,沾益县菱角乡卡郎村人。两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在本村读完初小后到沾益县城依靠
伯父资助读完高小,后考入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23年,桂涛声师范还未毕业,即考入云南省立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科,在进步学生魏嘉谷的帮助下,秘密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等书籍,从中受到启蒙,坚定了革命的信念,积极投入
学生运动,宣传革命思想。为此,被学校以“赤化”为由开除出校。1927年,经同学介绍,桂涛声回到曲靖任省三师美术教师,课余时间,创作剧本《钟国魂》。该剧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礼教束缚青年人的思想自由和
婚姻自由,他亲自扮演剧中男主角——钟国华,演出后深得师生和观众的好评,但校方认为是“大逆不道”,把他辞退了。1928年5月,他随第十六军调到湖南郴州,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1931年,他遵照党组织的安排,正准备到苏区工作,因言谈不慎,被
中国国民党特务发觉,同年5月被捕入狱,先后在上海提篮桥西牢和苏州反省院关押。
1934年6月出狱后,桂涛声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经难友介绍到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工作,随即到北方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在穿行
太行山时所见所闻令他心绪难平,到处都是热情高涨的抗战群众,他被太行山雄伟山势的壮丽景色所震撼,被太行山踊跃报名参军的情景所感染,被抗日军民的火热战斗场面所感动。正是在太行山区这段难忘的经历,激起了桂涛声胸中汹涌澎湃的爱国主义热情,时代风暴把他推进到创作高峰期。他触景生情,大笔如,创作了《
在太行山上》这首极富鼓动性、战斗性的抗日歌曲;后又创作了《
歌八百壮士》这首沉雄豪迈、坚定激昂的名曲,这首歌曾经唱响那个时代,因为人们以歌词里的“中国不会亡”的为信念,支持鼓舞着亿万中华儿女,高唱着《歌八百壮士》这首抗日救国的抗战歌曲,高声怒吼着“中国不会亡”而与日寇进行着英勇不屈,前赴后继的殊死抗争,宁死不做亡国奴,并以“中国不会亡”作为精神支柱和无穷力量的源泉,打垮并赶走了
日本侵略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6年农历三月十七日,出生于
沾益区菱角乡一
回族农民家庭。
两岁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务农为生。
在本村读完
私塾后,城内当小学教员的
伯父桂培根,视其有音体方面的特长,将他带到沾益县城里读完高小。
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学制5年的云南省立曲靖师范公费学校读初中。
1923年8月,破格考入曲靖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今
曲靖市第一中学)。当他因学费拮据时,幸遇语文老师帮助,介绍他到《猛进》杂志社搞校对,克服了辍学之危。
社会主义熏陶
桂涛声在曲靖读书期间,深受反帝爱国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目睹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萌发了对社会的愤懑情绪。为反抗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他积极投入学潮,因而被校方告发为“赤化分子”,下令辑拿未遂,便于1926年开除
学籍。
1927年8月,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聘他担任美术教员。他结合教学活动,不失时机地在学生中传播
马克思列宁主义。他还借庆祝
元旦之机,亲自编写和主演富有反封建思想的剧目,深得学生们的拥护与好评。可是,他却因此而遭到当局的无端指责,说他搞异端邪说,于是1928年2月将他解聘。
1928年4月,他离曲赴昆寻亲访友找事做。与友人联络后,踏入了
中国国民党军营,到
韶关市国民革命军第16参谋处担任
上尉书记。当部队转驻
郴州市时,他亲眼看到国民党军队肆意杀害无辜老百姓,尸横遍野,鸦啄狗拖的凄惨景象。革命理论的启示和惨不忍睹的残酷现实,使他坚定了信仰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人生观。
1928年5月,
吴登云找他谈话,宣布了党组织吸收他入党的决定,并在郴州城的一个馆子里秘密举行了入党宣誓。桂涛声入党后,他肩负党的使命,在国民党军营中秘密策动官兵参加革命的特殊战斗。
1937年7月,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的爱国知识分子纷纷投入抗日救亡
宣传运动。8月21日,桂涛声与柳堤、周巍峙,在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李公朴先生的带领下奔走
山西省,进行抗日宣传。
被抓捕后
1938年8月,经
黄洛峰介绍,他到国民党第9军47师政治部担任
少校干事。
1939年秋,
中国国民党在军官中号召,“凡非常国民党党员军官,必须加入国民党,违者革职。”桂与几位进步军官蹉商认为:“既处此情况,那就不管它是六畜同槽还是大垃圾箱,为便于开展我们理想中的工作,看来只有参加了。”桂与他人集体参加国民党后,得到师长裴昌会的信任,委任为师部秘书,并交代他:凡属秘书的一切公务要斟酌处理好,不要事无巨细都去找他。从此,凡国民党上级来件,皆经他亲自拆阅,若发现有攻击共产党的,有碍统一战线不利团结抗日的公文,他就冒着风险一烧了之。但他的活动,终被特务怀疑,作为监视目标,遭到搜查,不久,即以“吃
中国国民党的饭,干共产党的事”为罪名,将他控告抓捕。军长陶峙岳对所控内容逐条审讯,他一口否认。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便将他关押在政工大队待查处。幸得陈小波等人知他被抓捕,速到桂的住所把有书籍和其他可疑书信物件收拾转移,待敌人再次前来搜查时,便没查到任何证据。后虽得到师长裴昌会
保释,但他在军中已无法再工作下去。
1941年2月,他脱离国民党军营后,到洛阳中学要求教书。校方
爱慕其名而应允,分配他担任语言教员。从此,他又在学生中继续坚持宣传
马克思列宁主义,又被学生中的一个三青团头目盯住,向校长告发,仅会任教年余就被辞退。
1943年4月,
洛阳市失守在即,他奔走
西安市另谋生路。途中被土匪浩劫一空,忍饥挨饿,徒走到西安。巧与原在军中“干训团”的同事
董文渊相遇,受攻的邀约,到其主办的“大陆图书公司”参与编辑出版《金丝鸟》杂志。
凤翔进修
1945年2月,桂涛声先生到了陕西
凤翔区县,在“战地失学失业青年就学就业辅导委员会”第一战区召训分会陕西凤翔进修班高中部任
官话老师(该校为抗战时期的救亡学校,属公办公费学校,校长李季燕先生)。1945年底,陕西凤翔进修班撤销,学校迁往
陕西省宝鸡益门镇与“战地失学失业青年就学就业辅导委员会第一战区招训分会陕西宝鸡高级职业学校”合并。从此桂涛声先生由陕西凤翔前往
上海市。10月,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从
西安市到上海复兴中学教书,由于校长依仗权势,蝇营狗苟,贪赃枉法,他十分不满,仅任教半年,便托人介绍,转入上海育才中学任教。该校由于有中共地下党革命活动的影响,校中风气桂发生共鸣,他在校的言行,深受进步师生的欢迎与赞赏。有的同学为预防敌人的破坏,曾把在当时被列为禁阅的革命书刊和秘密
油印小报等宣传品,托交桂收藏。桂得知他们办小报有经济困难,还主动积极捐款支持。
1948年底,该校中共地下党支部据其表现,派党员金碧然与其谈话,做其工作,准备发展入党。桂也曾写出《自传》和《入党申请书》。但终因他有被捕又出狱,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一系列曲折经历尚待查证,入党之事便被搁置下来,虽然党组织关系未获得恢复与解决,但他总是衷心拥护和热爱中国共产党,把党的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为党和人民忘我工作。
1950年至1977年,他一直兼任上海音乐协会副主席,为党的文艺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77年,桂涛声退休后,曾回原
沾益区卡郎村探望,临别前曾捐款500元帮助家乡办公益事业。
1982年12月,终因年老多病,医治无效,不幸于
上海市与世长辞。终年76岁。
个人作品
发表单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