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荣亮,男,
京剧丑角。早年坐科
尚小云先生主办的
荣春社,小花脸表演基本功全面、扎实,能戏多,“肚子里宽敞”,师承丑角名家
李四广,博多广纳。
新中国建立后,久随
张君秋演出,除辅助配演,主演的《送亲演礼》、《双背凳》、 《一匹布》均享
盛誉,人物把握鲜活生动、节奏分寸张弛有度、表演风格不温不火,为圈内同行所称道。在现代京剧《
沙家浜》中,他扮演的刁小三,一付活灵活现刁钻蛮横的兵痞相,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晚年在音配像工作中,钮先生不顾年迈多病、老而弥坚、不计名利与得失,配演了许多绝演多年的舞台角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料。作为剧院的老前辈,钮荣亮先生在舞台上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在台下谦和厚道的处世为人,为晚生后辈做出了德艺双馨的榜样。
《
红鬃烈马》(
张君秋,陈少霖,小王玉蓉,朱金琴,
李多奎,周荣宝,李四广,马盛龙,耿世华,郝庆海,钮荣亮,刘雪涛)
1960年3月,农历庚子年:北京京剧团1960年赴
广州市演出
《状元媒》(张君秋,
陈少霖,刘雪涛,黄元庆,马长礼,郝庆海,刘永利,
翟韵奎,蒋元荣,张洪祥,钮荣亮,关长明,朱金琴,陈志忠,高宝贤,
李多奎)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汉高盛麟和北京张君秋两人为主,各带一个演出小组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演出,当时《
人民日报》在报道
中将这种演出形式称之为“走马换将”。张君秋为北京京剧团头牌旦角演员,高盛麟则为武汉京剧团武生台柱,论名气,二人在全国京剧舞台皆享有盛誉,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时,张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仅有
陈少霖、
刘雪涛、
李四广、钮荣亮等几人随同,演出班底则为武汉京剧团。他来汉为武汉京剧团作助演,武汉文艺界齐到车站欢迎,演出中一票难求,场场演出爆满,掌声经久不衰。武汉
京剧名家
高百岁、
关正明、
王婉华等均配合演出,亦轰动三镇。除了拿手戏《
望江亭》、《状元媒》、《
诗文会》等代表作外,还演出了《
玉堂春》、《
凤还巢》、《
秦香莲》等剧目。其中与
武汉京剧院联合合演《
四郎探母》,关正明、高百岁分饰前后
杨四郎,
杨菊萍饰萧太后,
高维廉饰
杨宗保,
董少英饰
佘太君。联合演出《
红鬃烈马》,
张君秋与
李蔷华、
陈瑶华分饰
王宝钏,高百岁、
郭玉昆、关正明分饰
薛平贵,王婉华饰
代战公主。此二场戏连团体票也不出售,个人限购2张,最高票价为1元8角。
武汉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仅带
倪海天、朱宝康、
陈鸿钧、杨正义等人,其余由
北京京剧团配演,其中有
裘盛戎、
谭元寿、
马长礼、张洪祥、
李世济、
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圆满返汉。其间场场暴满,轰动京师,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戏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别是形成了街谈巷议杨派武生艺术氛围,北京艺术界的名家和理论家还召开了研讨会,对高的武生艺术进行了艺术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师
萧长华老先生亲自为高先生配戏演出赞高的《
挑滑车》,称其扑、跌、腾、翻,整场步伐一步不乱。在北京先后演出了《挑华车》、《英雄义》、《铁笼山》、《
洗浮山》、《走麦城》、《
连环套》、《
长坂坡》等戏,颇受好评,特别是《铁笼山》一剧,被杨派专家
朱家溍列为榜首。期间周总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观看演出并与高亲切会见,而以萧长华以及
侯喜瑞为首的富连成科班在京之喜、连、富、盛、世、元、韵,各科师兄弟场场不拉,
京剧武生名家
孙毓堃、
李少春、
张云溪、
厉慧良、
王金璐等先后或多次到场,台上观摩,台下切磋,交流气氛极为热烈,在京掀起了热议杨派武生艺术的热朝。
高盛麟与
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连环套》,高盛麟饰
黄天霸,
裘盛戎饰窦尔墩,
谷春章饰朱光组(原定其师
叶盛章),
马长礼饰施公,
高宝贤饰彭朋,张洪祥饰梁九公。演于
北展剧场,两天演出的6000多张戏票,两小时一抢而空。演出中,高、裘二人各展所长,工力悉敌,台下观众应接不暇兴奋不已。演出后,观众在场外将他们重重包围,高呼二人之名。氛围热到极至。
高盛麟与
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走麦城》,
马盛龙、
刘盛通、高宝贤均参加合作饰廖化等,
谭元寿则饰高之马童。高的关羽形象,被专家和观众称为有天上关帝威严,有人间英雄气概,各场演出后,总是在暴风雨般掌声中多次谢幕。
这次走马换将,文化部还下达二人各自收徒任务。因此,
张君秋在武汉收了
陈瑶华、
王婉华为徒,
高盛麟在北京收了
杨少春、李可后,
茹富兰坚持要高收其子
茹元俊为徒,并要茹元俊正式磕头拜师收为高先生的入室弟子,后四团又推荐
俞大陆拜高为师。经高推荐,
裘盛戎也收陈鸿均为徒。此次张、高二人走马换将时间一个多月,掀起了
京剧在京汉两地的高朝,一直在梨园传为佳话。
由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主办,
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承办,
北京京剧院美猴王京剧艺术团助演的《抢救遗产零点系列工程》,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录制第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