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谅(732年-793年12月22日),本姓安,因幼时为宦官
骆奉先所养,遂改姓骆,名
元光。武威姑臧(今
甘肃省武威市)人,祖籍安息(今
伊朗)。
天宝中期名将,
北魏征东大将军安同之后。
李元谅早年从军,累官至
安国军副使。“
泾原兵变”时,率部收复
华州,并修缮城池,招募士卒,多次击退叛军。因功升任镇国军节度使,封爵武康郡王。
兴元元年(784年),因参与收复
长安,并平定朔方镇
李怀光之乱。
贞元二年(786年),屯兵于
咸阳市,防备
吐蕃入侵,旋即联合各部收复盐州。“平凉劫盟”时,救副元帅
浑瑊出险,被
李适任命为右金吾卫
上将军,并赐姓李。贞元四年(788年),兼任陇右节度使,移镇良原。任内拓展防区,收复失地,又兴修水利、开置军屯,使泾原、陇右二镇稍获安宁。
贞元九年(793年),李元谅病逝,年六十二。获赠
司空,谥号“庄威”。
人物生平
异族勇将
骆元光(后改名李元谅)祖上为安息(今
伊朗)人。他本姓安,年幼时被宦官
骆奉先收养,因此改姓骆,取名
元光。骆元光成年后,胡须很漂亮,深沉勇敢有谋略。最初接受招募到内府乐宫担任警卫,积累功劳,屡立军功,被授职为试任太子詹事。
居军十年
上元元年(760年),经镇国军(治
华州,今
华州区)节度使李怀让表奏,朝廷任命骆元光为镇国军副节度使。骆元光治军严谨,驻守镇国军十多年,使士兵畏服。
勤王力战
建中四年(783年),淮宁节度使
李希烈叛乱,
李适调泾原军五千人东下征讨。泾原军途经
长安(今陕西西安),因得不到犒赏,激起兵变,攻入长安,拥戴闲居的
太尉朱泚为帝,德宗逃奔
乾县(今陕西乾县)。朱泚派其部将何望之率领轻装骑兵偷袭华州,华州
刺史董晋弃城逃跑。何望之想聚集人马截断
华州东面的道路,骆元光从潼关领兵直逼华州城下,一举收复华州。因功被加授为
御史中丞。
骆元光起兵时非常仓促,以至于裹上毛毡作为甲、削蒿杆作为箭矢。他在几天之内便招募到一万多人,
唐军的声威因而振奋。叛军前来进攻,唐军即刻就打退他们。当时,骆元光驻兵昭应(今陕西临潼),荆襄应援
淮南西路使
尚可孤屯守
蓝田县、
山西省行军
司马王权坚守
中渭桥的壁垒,叛军不能越过
渭南市。此后,骆元光因功升任华州
刺史,兼任
御史大夫、
潼关县防御使、镇国军节度使,封爵武康郡王。不久,又被朝廷加为检校工部尚书。
泾原兵变之前,朝廷命令征发
幽州、陇右的士兵往东征讨
李希烈。幽州、陇右军刚出潼关,
朱泚就派使者刘忠孝将其召还。到达
华阴市县时,华阴
县尉李夷简劝说驿官逮捕刘忠孝。驿官追到潼关,骆元光将刘忠孝斩首示众,刘忠孝所召回的士兵无法进潼关。
华盛顿州因此得到保全。
兴元元年(784年)五月,朝廷命令骆元光与副元帅
李晟、
商州区节度使
尚可孤率军击败叛军,收复
长安,驻兵
浐河以西。骆元光身先士卒,带领将士奋勇杀敌,再次击败叛军,进驻皇苑东面。李晟派兵摧毁皇苑的围墙攻入。朱泚接连几次作战都失败,叛军于是溃逃。长安被收复后,骆元光把功劳谦让给李晟,退到近郊的营垒驻扎。六月,骆元光被加授检校尚书左仆射,获赐实封食邑五百户、甲等家宅及歌伎舞女,朝廷还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六品官。
同年,骆元光与河中节度使
浑瑊奉命讨伐反叛的朔方节度使
李怀光。两军驻军同州(今
大荔县),屡败于李怀光部将徐庭光之手,无法前进。朝廷在如何处置李怀光的问题上,通过多方讨论,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最终由浑与奉诚军节度使
马燧担任主帅,骆元光与坊节度使
唐朝臣也一同进讨。
贞元元年(785年)八月,
唐军逼近河西(今陕西合阳东),河中军士惊慌,李怀光无法控制局势,自缢身亡,叛乱平息。骆元光因功被赐实封食邑二百户,一个儿子被授六品正员官之职。
严备拒敌
贞元二年(786年)八月三十日,
吐蕃尚结赞帅兵大举入寇泾州(今
泾川县)、
陇县(今陕西陇县),
邠州(今陕西彬县)、
宁州(今甘肃宁县),掠人马牲畜,收割庄稼,西部边境骚然,州县各自为守。德宗诏
浑瑊帅兵万人、骆元光帅兵八千人屯
咸阳市,以防备吐蕃。尚结赞旋即受挫于
李晟,退至
凤翔府境,多次要求与
唐朝会盟。
十二月,骆元光与陈许兵马使
韩全义率步、骑军一万二千人,与宁节度使
韩游瑰联合收复盐州(今
定边县)。同时,
马燧率河东军进击吐蕃,在
离石区降服河曲六胡州。
贞元三年(787年)四月,唐蕃定会盟地于平凉川(今
甘肃省平凉市)。五月,浑瑊担任平凉盟会使。因李晟一再告诫,德宗于是命骆元光帅兵屯于潘原(今甘肃平凉东)、韩游瑰屯于洛口(今宁夏固原西南),以便随时支援
浑瑊。但骆元光认为潘原离平凉过远,一旦有变,难以及时救援。于是与浑瑊连营相进,至平凉外三十余里而止。骆元光营的壕堑挖得很深,栅栏扎得很牢固;浑瑊营的壕堑和栅栏却完全可以轻易跳过去。骆元光在营西设下伏兵,
韩游瑰也派骑兵五百人在骆元光营旁埋伏。韩游瑰对伏兵说,说:“如果发生变故,你们便西奔柏泉,以分散
吐蕃的声势。”
浑瑊至
平凉市,尚结赞与他约定,各以甲士三千人列于盟坛之东、西面,只准穿常服的四百人到盟坛下。闰五月二十日,即将会盟时,吐蕃以数万伏兵杀擒
唐军,而
浑瑊等人仍然不知。应尚结赞的要求,浑瑊等人入幕更换
礼服。吐蕃擂鼓三声,伏兵蜂拥而上。浑瑊从幕后逃出,夺马而逃。其余自副使
崔汉衡以下的人,全都陷入吐蕃手中。唐军战死五百人,被俘一千余人。浑瑊驰入骆元光营。吐蕃追兵因害怕被
韩游瑰所部伏兵截断退路,于是不再追击。骆元光与浑瑊才得以收罗散兵,整军回师
沈阳市。
回朝复命时,浑瑊夸赞骆元光有将帅风度。德宗大喜,赐好马十匹,金银器、锦彩等甚厚。不久,骆元光母亲去世,守孝未满,因边情有变,朝廷任他为右金吾卫
上将军,骆元光以国事为重,即刻上任。
七月,德宗思念骆元光的功勋劳绩,又赐姓
李姓,改名元谅。
长镇陇右
贞元四年(788年)正月,朝廷加李元谅为陇右节度使、
临洮县军使,移镇良原(今灵台梁原)。
贞元五年(789年),他拓展防区,收复失地,新筑崇信城,置崇信军防御,地址设在锦屏山(又名花山)。从军事防御角度看,锦屏山三面环沟,又有河作为天然屏障,在此筑城易守难攻,是理想的城址。
崇信县作为边防要地,驻兵众多。为了保证部队的食用和繁荣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减轻百姓的负担,李元谅采取了驻军屯田的办法,他带领军士们利用空闲时间兴修水利、开辟荒原,把崇信城周围几十里荒芜的土地全变成了肥沃的良田。一年下来,不仅解决了大量驻军的口粮,加强了边防,而且也恢复和发展了凋敝的边境地区的农业,边境从此稍得安宁。
吐蕃畏惧李元谅的威名,长期不敢侵犯。泾原、陇右边境遂太平无事。
病逝良原
贞元九年(793年)十一月十五日(12月22日) ,李元谅因积劳成疾,病逝于良原(今
甘肃省崇信县),享年六十二岁。德宗闻讯后,悲痛万分,辍朝三日,追赠
司空,谥号“庄威”。
主要成就
李元谅早年从军。“
泾原兵变”时,率部收复
华州,并修缮城池,招募士卒,多次击退叛军。
兴元元年(784年),李元谅参加收复
长安的战斗。随后又参与平定朔方节度使
李怀光发动的叛乱。 “平凉劫盟”时,李元谅整军严备,救副元帅
浑瑊出险。
贞元四年(788年),兼任陇右节度使。他在镇守崇信、良原期间,拓展防区,收复失地,又兴修水利、开辟荒原,使边境稍安,农业也得以发展。
家族成员
先祖
安同,
北魏时官至
征东大将军、冀青二州刺史,封高阳公。卒赠
高阳王,谥号“恭惠”。
曾祖父
祖父
父亲
配偶
儿子
轶事典故
朔方节度使
李怀光的部将徐庭光一向藐视李元谅,多次辱骂他。还命戏子扮演胡人,以侮辱李元谅的祖先。李元谅派使者约徐庭光投降,徐庭光说:“我只投降
汉族将领。”等
马燧率部抵达,他就向马燧投降。李元谅会见
韩游瑰说:“徐庭光辱骂我的祖先,今天我要杀他,你帮助我吗?”韩游瑰允诺。
后来,李元谅与徐庭光在路上相遇,李元谅历数他的罪行,喝令亲随将其杀死。随后参见马燧,向他致歉。马燧大怒,准备杀掉李元谅。韩游瑰拜见马燧,说:“杀一个低级军官尚且那样,那么杀一个节度使(暗指马燧杀
李怀光),按军法应该如何处置?”马燧说不出话来。李元谅请求送一百万钱劳军,以抵消自己的罪过,
护国军浑瑊也替李元谅求情,
马燧只得将其赦免。
李适因李元谅专权杀人,怕有关部门予以弹劾治罪,于是下令不许追究此事。
史书记载
《镇国军节度使李公功德颂》
《武康郡王赠司空李公墓志铭》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九十四》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六 列传第八十一》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列传五十三》
陵寝墓地
墓址
李元谅墓位于
甘肃省崇信县
锦屏镇梁坡村西北,据《崇信县志》记载:“唐武康郡王李元谅陵在县西三华里许”。墓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封土平面呈椭圆形,高7米,南北长13.5米,东西宽8.8米。墓前原有牌坊,已毁。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唐代史有重要价值。1981年9月10日被
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志铭
李元谅碑位于
华州区政府大门东侧,是
唐朝华州百姓纪念李元谅而立。碑高4.45米,宽1.57米,厚0.41米,碑头为六首,碑侧雕刻
蔓草花纹,碑文共计2000余字。
1957年,李元谅碑被
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华县政府为李元谅碑修建保护亭。李元谅碑完整保存至今,是研究唐代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也是
陕西省东部唯一大型唐代
碑石。
人物评价
陆贽:并节著艰危,功成讨伐,镇于冲要,隐若长城,取彼凶残,进无坚阵,比义同德,廓清方隅。(《诛李怀光後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
张漾:然则
皇帝宗臣元谅,雄杰英勇,沈断明谋,虎身之望夙成,龙额之封果及。武齐七德,而克用为模;文有九功,而能举为法。故炳烛方召,韩彭,桓桓然徇国之功,皆可揭而昌言也。(《镇国军节度使李公功德颂》)
杜确:
天祚圣代,挺生良臣,俾蕴明略,以康时屯。
建中之难,狂寇窃发,天临下都,盗入北阙。能以众正,肃将九伐,推锋决机,既昼亦月。克复本郡,增修外城,叶力渭汭,进图上京。击败凶党,前临贼营,坏垣突人,敦阵骈衡。珍气席卷,泰阶砥平。河东险涩,承制诛讨,胜在战前,师临电扫。陇外犹梗,授公拥旄,东连折摭,西尽
临洮县。增修保鄣,
小叶茼蒿,戎马迁迹,舆徒不劳。在镇累载,休有成绩,董领众军,师长百辟。寒暑外侵,勤劳中积,远图未申,大限俄迫。将星坠耀,关月复魄,圣心震悼,邦人痛惜。天子三吏,实惟
司空,优诏追赠,以酬茂功。郁郁佳城,式昭令终,巍巍太华,长与比崇。颂我遗烈,凛然清风,贞石不朽,嘉名无穷。(《武康郡王赠司空李公墓志铭》)
刘昫:①元谅退兵章敬,力战让功,雅有器度。及不忍小忿,专杀庭光,请罪军门,壮哉烈士!(《
旧唐书》)②
建中失国,啸聚氛慝。景命载延,群雄毕力。歌钟甲第,组繁锡。凡百人臣,忠为令德。(《旧唐书》)
司马光:昌(
刘昌)、元谅,皆帅卒力田,数年,军食充羡,泾、陇稍安。(《
资治通鉴》)
后世纪念
圈马城
甘肃省崇信县城南半山坡处,有一俗称“圈马城”的地方,传说是李元谅修筑马厩、繁殖马匹的所在。
康王井
甘肃省崇信县城西北角还有一口“康王井”,传说当时城内井水苦涩,李元谅亲自到城外勘察,挖掘了这口水井。此井在2米多高的坎之下,建有
井房,口径1.5米,深5米。井壁全用石头砌,城外居民一直饮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