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寺
位于安徽省凤阳县的佛教寺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寺,也叫“大龙兴寺”“龙兴古刹”,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皇觉寺,又称於皇寺,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其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城北,地处凤凰山日精峰下,建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寺初建之时,规模宏大,占地1282.5亩,向有“僧童骑马关山门”之说。1992年修建后,建筑面积6910平方米,现存殿房20余间及“龙兴古刹”牌坊、铜铃、铜钟、诗碑等,供游人瞻仰。
根据历史资料,龙兴寺前身皇觉寺宋时就已建成。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皇觉寺被毁。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开始重建。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召见原寺僧善祀,商议重建於皇寺的事宜,寺成之后,朱元璋赐名“大龙兴寺”。正统五年(1440年),龙兴寺被大火焚毁。天顺三年(1459年),朱祁镇下令依原样重建龙兴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寺院再次重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延请金陵宝华寺寺僧携雯出任主持。同治八年(1869年)募款修建了观音堂、客堂、佛堂。光绪二年(1876年),捐修了三宝殿。光绪五年(1879年)又筹资添修了明太祖殿、禅堂、三宝殿券廊、东西廊房。光绪八年(1882年),在大殿后山腰盖了正、侧厅、钟亭等。1959年,党和政府拨款修缮龙兴寺。1992年,在慧庆和尚主持下筹资修建。1996年已初步形成规模,并举行开光仪式。2004年10月16日,民间集资复制第一山碑和龙兴寺碑。
龙兴寺拥有朱元璋亲自为寺院撰写的《帝师胆巴碑》碑文,并御封所在山为“第一山”,同时御书“第一山”三字刻于碑上。寺外牌坊为三间四柱七楼的牌楼,采用三开间可能与山门的“三解脱”寓意有关。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御碑亭等,至今尚存殿阁二十余间。“龙兴古刹”牌坊、“皆大欢喜”牌坊、明铸大铜镬和铜钟等文物保存尚好。
1981年9月8日,龙兴寺被列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2009年,龙兴寺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区。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於皇寺可知的历史是宋时就已建成。因战争缘故,先后被宋金两朝损坏。直到金亡宋终,元朝定天下后,有一僧人名宣,其于“瓦砾中建茅宇而度弟子,以成其寺。”
烧毁与重建
元至正四年(1344年)四月,朱元璋父母去世后,他于九月十九日到於皇寺出家当和尚,拜髙彬长老为师。其进寺50天后,因寺庙无法承担众多僧众的粮食而被遣散,开始云游四方。元至正七年(1347年),朱元璋重回於皇寺“立志勤学”。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二十七日,郭子兴攻下濠州,“哨惊四野,焚烧闾舍”,於皇寺也遭兵火焚烧。无处可去的朱元璋于该年闰三月初一,投身郭兴的义军。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朱元璋巩固朱明王朝后将把重建於皇寺提上议事日程,并事事亲自过问。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召见原寺僧善祀,商议重建於皇寺的事宜,寺成之后,朱元璋赐名“大龙兴寺”,并任命善祀为主持。明建文年间(1399年一1402年),中军都督佥事孙岳在凤阳县领兵时,曾拆龙兴寺木材修战舰。明永乐元年(1403年)四月,中军都督佥事孙岳因破坏龙兴寺的罪名被罢免。明永乐三年四月,修复龙兴寺。
多次重建
正统五年(1440年),龙兴寺被大火焚毁。天顺三年(1459年),朱祁镇下令拆掉中都城中书省衙门500多间房屋,依原样重建龙兴寺。正德五年(1510年)又因火灾而损毁。后于明万历初修复山门、大殿,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凤阳知府张大孝等人募金3000余两,修复龙兴寺殿宇、僧舍。崇祯八年(1635年),明末农民军攻占凤阳县,龙兴寺被焚,藏经散失。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寺院再次重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凤庐道尹范时秀、凤阳知府章钦文等人重修龙兴寺。同年凤阳知府耿继志,捐俸补足藏经,制锦函以贮之。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凤庐道尹鲍钤,凤阳知府蒋国正,捐俸禄重修龙兴寺,并延请金陵宝华寺寺僧携雯出任主持。清乾隆,凤庐道尹尤拔世、凤阳知府项章,修缮龙兴寺。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凤庐道尹吴篪,捐修龙兴寺。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北伐过境,寺遭兵焚,“尚余山门一层,碑亭一座,铜佛一尊(高3.40米),孤零于外”。同治八年(1869年)募款修建了观音堂、客堂、佛堂。光绪二年(1876年),捐修了三宝殿。光绪五年(1879年)又筹资添修了明太祖殿、禅堂、三宝殿券廊、东西廊房。光绪八年(1882年),在大殿后山腰盖了正、侧厅、钟亭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凤阳县县令集资20万修复龙兴寺。同年10月,龙兴寺修复完成。
新中国成立
1958年,龙兴寺被民政局接收。1959年,党和政府拨款修缮龙兴寺,基本保持了光绪年间的规模。“文革”期间,龙兴寺遭遇劫难,观音像、佛像遭到破坏,朱元璋画像、铸像及众多题刻、碑刻、字画散落丢失,主体建筑被其他单位改建,面目全非。1977年,凤阳县文化局报告请求将龙兴寺收归文物部门管理。凤阳县文物管理所进驻办公。1981年12月,龙兴寺被县文物管理所收回,作为文物陈列场所。1992年在安徽九华山百岁宫慧庆和尚主持下筹资修建,建起了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亭、太祖殿、地藏殿、念佛堂、藏经楼及念佛堂,禅堂、寮房等200间。1993年6月,凤阳县政府决定,将龙兴寺交还给宗教部门和僧人管理,并筹资予以修缮。1993年7月1日,凤阳县政府正式聘请慧庆为龙兴寺住持。1993年9月6日,龙兴寺举行地藏王菩萨开光典礼。1996年,龙兴寺已初步形成规模,并举行开光仪式,恢复了往日香火。1997年,大雄宝殿竣工。2002年,新建龙兴古刹牌楼。2004年10月16日,民间集资复制第一山碑和龙兴寺碑,重新树立于龙兴寺内。
建筑位置
龙兴寺位于凤阳县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汽车站对面东华路1号
建筑特征
空间构成
龙兴寺占地面积约为2.5hm2,建筑面积6910平方米。结合其所在位置与性质功能,在此基础上划分为前导空间、宗教空间、寺内园林空间、僧众生活空间与寺外景观空间。
前导空间
位于龙兴寺山门之前,为进入寺院内部的引导性空间,主要建筑为龙兴古刹牌坊。
宗教空间
由殿、楼、亭、塔等组成,主要建筑基本沿纵轴线排列布置,营造出安宁庄严的佛教氛围。
寺内园林空间
龙兴寺内的园林空间呈现出分散的特点。进入山门后一段长达325m的道路景观将游人引入寺院深处,此段景观为寺内特色,路两旁林木蓊郁,形成夹景,行走其间,幽静深邃,为人称道。大悲亭与两侧客堂之间及藏经楼前开辟若干绿地,杂树相接,藤蔓迤逦,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季相景观明显,是寺内重要赏景之处。
僧众生活空间
位于七佛佛塔南侧,为建筑围合的方形院落,院内布置简单,供寺内僧人日常起居生活之需。
寺外景观空间
北为凤凰山日精峰,山体植被丰富,风光宜人。
主要建筑
综述
龙兴寺平面东西短窄而南北狭长,为主次双轴式布局,自南而北沿主轴线依次布置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亭——龙兴寺殿——藏经楼(玉佛殿——五百罗汉堂),此外主轴两侧还布置有法物流通处、礼佛香烛供应处、客堂、龙兴书院文化长廊等附属建筑或设施。沿次轴线依次为僧众起居之所——七佛宝塔——财神殿与地藏殿。
山门
墙垣式单门,上书“龙兴古刹”四个大字,左右书佛语“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天王殿
单檐歇山顶式单体建筑,内部正中供奉弥勒佛与韦陀菩萨,两尊菩萨各面朝南北、背向而立,两侧为佛教四大护法天神坐像,四座神像皆明眼张口,面容肃厉,以此宣扬佛教惩恶扬善、收服妖魔鬼怪的威严,劝导众生断恶从善。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又名三宝殿,原位于山门前,现旧址柱础石仍在原位未动。光绪三年捐修三宝殿三槛,五年添修卷廊及殿之东西房各一楹。民国31年重建。1959年重修,基本保持旧观。殿正中为释迦牟尼铜像,高丈六,像前设有供奉香火长案,像后泥玩具山架,山洞重叠玲珑,上有泥塑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顶端塑一大鹏鸟。山架后塑有观音立像。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一暗间。月亮圆门,暗间东西山墙有一米高的神台,台上并列罗汉泥像九尊,东间为降龙,西间为伏虎,合称十八罗汉,北墙各有佛一尊,东为文殊菩萨,骑象,西为普贤,骑狮。“文化大革命”初期,殿内文物皆毁,仅存空殿。1968年,寺为县民政局占用,大殿改为五一综合厂铸造车间;1975年,寺又为县农机培训班占用,大殿改作教室。1981年12月,被县文物管理所收回,作为文物陈列场所。
今大雄宝殿东西长25米,南北进深12米,高约9米。屋面平瓦和卷廊外侧墙体,为“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建,门额上嵌有济颠乩书“龙兴寺”三字,系从山门移置于此。大殿内部屋架建筑为民国时重建。其结构为七架、前轩、后双步。轩下月亮有纹饰,为牡丹图案。上置两只平板斗,以承托桁条与螺窝橡。前檐柱立于鼓蹬式柱础石上,柱上有挂落,其纹饰为花草与动物,且有卷草式撑拱。东西暗间山面屋架,转角有45度的磨角粱,上置交金墩墩有顺梁和爬梁,以承托屋面椽。前檐东西两端壁间,嵌有民国31年修寺碑铭及捐款题名碑。
大悲亭
四角攒尖顶单体青砖亭,亭内供奉观世音菩萨,亭前亦有观世音菩萨石像,左手执玉净瓶,瓶口向下。
龙兴寺殿
龙兴寺殿为硬山顶式建筑,上书“龙兴寺”三字,内部主奉朱元璋
藏经楼(玉佛殿)
龙兴寺殿后地势陡然升高,高台之上为二层五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一层为玉佛殿,二层为藏经楼,玉佛殿内有汉白玉佛像一尊,藏经楼主要收藏佛家经典文籍。
五百罗汉殿
位于主轴线尽端,二层九开间重檐歇山顶建筑,内部供奉千手观音与五百罗汉。
财神殿
封火墙硬山顶建筑。内部供奉五路财神。
地藏殿
封火墙硬山顶建筑,与财神殿一体。供奉地藏王菩萨、道明、闵公、十殿阎君、文武判官、牛头马面。
七佛宝塔
七层楼阁式砖塔。
建筑特点
龙兴寺作为明代皇家寺庙,在门窗、梁柱、天花藻井、屋顶等主要建筑结构构件上都采用了较高等级的装饰手法。
门窗装饰纹样
龙兴寺建筑中的门窗均为木质,漆大红色,并饰以装饰。寺内建筑门窗装饰依据建筑等级和性质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装饰纹样,多以几何纹样为主,配以植物装饰,产生生动变化之美。
梁柱装饰纹样
龙兴寺建筑中柱子以大红色为主,只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内分别有两个漆黑色的柱子,柱子上刻有金色的楹联。柱础有的饰以缠枝莲叶纹,有的饰以缠枝莲花纹。
重要文物
龙兴寺中的“龙兴古刹”牌坊、“皆大欢喜”牌坊、明铸大铜镬和铜钟等文物保存尚好。殿外四口硕大的铜锅,传为寺僧做饭所用;殿前东西两侧各有古槐,枝桠纵横,为古寺增辉;殿内陈列有明代铜鼓和铜铸幽鸣钟,为皇家寺院的见证。
龙兴寺碑
洪武十六年九月吉日。正德五年,碑毁于火。万历三十九年,凤阳府同知重建。此碑树于大雄宝殿后面,有碑亭。清咸丰三年(1853),因战乱,将碑下面的赑屃拆除。光绪年间,碑树立于原处,碑座以城砖砌成的圆台替代,而大殿移于碑后。该碑于1966年秋被红卫兵炸毁。据民国二十三年《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卷6载:“拓本高一丈,广五尺二寸,二十行,行四十八字,字径二寸,楷书。”碑文末署“中书舍人孙廷铨谨书”。今拓本无存。龙兴寺碑阴刻有御制《敕僧文》。
第一山碑和御书亭
第一山碑为朱元璋御书,原立于山门内御书亭。《风阳新书》:“御书亭,在龙兴寺内,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圣主御书‘第一山’三大字,勒石树立,制极高邃,为中都之壮观也”。官员周启陪蜀王祭皇陵,曾作《中都龙兴寺御书第一山》诗。明末,亭、碑皆毁。清康熙时,在山顶重新树碑建亭,后御书亭又毁于咸丰年间的战火中,仅存第一山碑。建国后,此碑保持完好。碑高3米多,字大如斗,楷书,系仿朱元书,笔力奇横。其中“第”为“草”字头,而非“竹”字头。民间传说是朱元璋有意避讳,因“竹”与“朱”同音,故改成“草”字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该碑被砸,碑亭遗址尚存1对石础。
“龙兴古刹”牌坊
龙兴古刹牌楼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为2002年新建,按照民国时期规制建造。高6.8米,宽7.8米,厚0.88米,青砖砌筑,三开间,正面刻有“龙兴古刹”,背面刻有“太祖遗风”字样。
龙兴晚钟
龙兴寺原寺殿后山腰钟亭内悬挂的一口大钟,为建寺时所铸。此钟高2.05米,重约4吨。明清时,每当旭日东升或红日西坠,“凤岭鸣钟”,其声响彻云霄,龙兴寺众僧随着钟声开始早晚佛课。特别是在夜晚,钟声格外幽清,远传数十里,俗有“改朝换代江河变,唯独钟声绕凤阳”之说。
铜器、铜钟、铜鼓、铜镬
钢器
建国后,龙兴寺内原有明代铸铜佛、铜钟、铜、铜镬等。其中最大的为释迦牟尼坐像高约3.4米,由头、胸腹、下身三截组成,表层镀金,造型优美,毁于“文化大革命”初期。现寺内尚存铜钟1件、铜鼓1件、铜镬4件,皆完整无损。
铜钟
原悬挂于寺后山腰的钟亭内,钟高2.05米,下沿直径1.3米,厚9厘米,重约4吨。钟纽为“牢”,钟身铸有铭文。“文化大革命”初期亭毁。此后,钟被移上鼓楼,作报警之用,1982年4月,运回寺内陈列保管。
钢鼓
身长1.15米,口径1米,厚3.5厘米。《凤阳县续志》:“寺僧蓄水灌花,谓之铜鼓。叩之有声铿然,无款识,究莫能名”。“文化大革命”初期,其当作废品售给府城废品收购站,因该站用作消防缸而幸免厄难。1975年运至县文化馆保管,1982年4月县文物管理所运回龙兴寺陈列至今。
铜镬
分二式,一式3口,尖底状,为双层台。皆高1.5米,口外径1.64米,厚5厘米。上下层外侧各有8个出脚。一式1口,尖底状,为单层台,高0.9米,口外径1.59米,厚4厘米。其用途不明,传为炊具,有“做饭僧人登锅台"之说。《风阳县续志》载:“紫(青)铜镬四大者,容水五十余担。咸丰初,军饷支绌,大府拟用铸钱,炽炭千斤,不能熔化而罢。”据传,抗日战争时期侵占凤阳县日军欲运走,引起凤阳人民抗议;继而欲就地熔化,仍徒劳。“文化大革命”中,多次夯砸,药炸不动,始得幸存。1982年4月,仍置放于寺中陈列。
价值与影响
获得荣誉
影响
龙兴寺对全国寺院的影响主要是天王殿中四大王塑像的坐姿。原本各地天王殿的四大天王均为站立姿态,但龙兴寺率先改变,使四大天王坐下。这一转变背后,流传着一个关于朱元璋的民间故事:幼时患病的他,在父母求佛后病愈,后入皇觉寺为僧。在清扫天王殿时,因四大天王站立妨碍清扫,他随口让天王“抬脚”,不料竟成真,四大天王坐了下来。此后,新建寺院纷纷效仿,四大天王塑像也由站姿变为坐姿。
开发与保护
开发
自1992年以来,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修建了弥勒殿、大雄宝殿、朱元璋殿、地藏殿、藏经楼和两侧禅房、七佛宝塔、玉佛殿、法堂等各种建筑200余间,增设了五百罗汉,恢复了往日香火。
2024年1月26日,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对外采用邀请方式招标《御制龙兴寺碑》编辑出版项目。
保护
2023年8月9日,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布龙兴寺保护范围:龙兴寺围墙东50米;西50米;南至凤临公路北侧;北50米。同时在保护范围外,东西各50米,南同保护范围,北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相关事件
龙兴寺盛典
1997年农历8月13日,龙兴寺举行“宝殿落成、方丈升座、金佛像开光、传三坛大戒”盛典。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僧及佛教协会负责人如安徽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方丈仁德,安徽佛协副会长、明教寺方丈妙安,全国佛协副会长、南普陀方丈圣辉法师,全国佛协副会长、江苏镇江金山寺方丈释明旸,滁州琅琊寺住持顶光,中国佛协秘书长游骧以及省、市统战部、宗教局负责人,凤阳县委、县政府、县人民代表大会、县政协负责人,出席了这次盛典。此外,来自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各地的僧人、居士一万余名云集凤阳龙兴寺。
杀人犯藏身寺庙
2016年8月10日,蚌埠市公安局龙子湖分局刑侦大队重案队通过人像对比,发现东北籍故意杀人犯张立伟与凤阳县龙兴寺住持孙洪涛照片疑似。通过进一步判断核查,确定了孙洪涛就是黑龙江省大庆市上网的命案逃犯。8月12日上午,抓捕组民警前往凤阳县龙兴寺将张立伟抓获并就地突审,张立伟当场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和犯罪事实。
参考资料
Longxing Temple | govt.chinadaily.com.cn.中国日报网.2024-08-01
云观滁博之龙兴寺.滁州市博物馆.2024-02-20
凤阳有哪些特别值得去的景点?.凤阳县人民政府.2024-07-16
龙兴寺.凤阳县人民政府.2024-02-20
凤阳概况.凤阳县人民政府.2024-07-16
关于龙兴寺景区门票价格的批复.凤阳县人民政府.2024-07-02
龙兴寺.www.ahfyzx.gov.cn.2024-07-16
皇图巩固 帝道遐昌——龙兴寺.凤阳县人民政府.2024-07-02
凤阳龙兴寺(图).新浪佛学.2024-07-02
龙兴寺.凤阳政协.2024-02-20
凤阳:灿烂明文化闪耀中都城.chz.wenming.cn.2024-07-02
皇图巩固 帝道遐昌——龙兴寺.凤阳县人民政府.2024-07-02
凤阳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凤阳县人民政府.2024-07-0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烧毁与重建
多次重建
新中国成立
建筑位置
建筑特征
空间构成
前导空间
宗教空间
寺内园林空间
僧众生活空间
寺外景观空间
主要建筑
综述
山门
天王殿
大雄宝殿
大悲亭
龙兴寺殿
藏经楼(玉佛殿)
五百罗汉殿
财神殿
地藏殿
七佛宝塔
建筑特点
门窗装饰纹样
梁柱装饰纹样
重要文物
龙兴寺碑
第一山碑和御书亭
“龙兴古刹”牌坊
龙兴晚钟
铜器、铜钟、铜鼓、铜镬
钢器
铜钟
钢鼓
铜镬
价值与影响
获得荣誉
影响
开发与保护
开发
保护
相关事件
龙兴寺盛典
杀人犯藏身寺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