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
国家公园(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是美国最高的国家公园之一。公园位于美国西部、
科罗拉多州州北部的落基山山区,东临埃斯蒂斯公园,西南毗邻阿拉帕霍国家休闲区(Arapaho National Recreation Area),总面积约1075平方千米。公园成立于1915年,由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运营。
落基山国家公园在
落基山脉的基础上受
冰川作用影响而形成,以峡谷、山地、湖泊及
冰碛沉积地貌为主,整体地势中间高、两侧低,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最高峰郎斯峰海拔4346米,公园属亚寒带气候,全年
降水较少、气温偏低。主要河流包括大汤姆森河、
科罗拉多州河等。此外,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山地地带、亚高山带和高山苔原带三个生态区,栖息着约60种哺乳动物、280多种鸟类、4种
两栖纲、2种爬行动物、4种本地鱼类以及多种昆虫,其中濒危物种包括加拿大猞猁、绿背割喉鳟、墨西哥斑点猫头鹰及北美
北极狼獾等。
落基山公园地区在约1.1万年前开始有
人类活动迹象。直至18世纪晚期,印第安犹他部落是主要居住者。1803年,美国政府通过签订《路易斯安那购地协议》获得了这一片区域;1820年,探险家斯蒂芬·哈里曼·朗(Stephen H. Long)率队发现最高峰并命名为
朗斯峰。尽管此后该地区有探险和淘金活动的记录,但并未经历大规模的开发。1915年1月26日,总统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签署了《落基山国家公园法案》,标志落基山国家公园正式建立。20世纪30年代,国家公园管理局修建
山脊公路,为游客提供便捷通道。此外,公园提供多样游览体验,包括徒步风景步道、漫步熊湖、攀登郎斯峰和驾车游览山脊公路等。
197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落基山国家公园列为国际
生物圈保护区;1986年,卡奇拉普德雷河(Cache la Poudre River)中一段120千米的河道被指定为国家野生和风景河流系统的一部分;2009年,
美国国会指定了落基山国家公园荒野区,面积约1024.09平方千米,占公园总面积的95%;2001年,美国鸟类保护协会将落基山国家公园列为全球重要鸟类区;2023年,落基山国家公园的入园游客数量达到410万人次。
命名
落基山国家公园得名于其所处的
落基山脉,该山脉的名称源自美国
美洲原住民阿尔岗昆语“Algonquian languages”,具体为“Cree ᐊᓯᐣᐘᑎ asin-wati”,意为“岩石山”。关于“落基山”这一名称的首次
欧洲记录出现在1752年,由
法国探险家雅克·勒加代尔·德·圣皮埃尔(Jacques Legardeur de Saint-Pierre)在其日记中提及,当时被称为“Montagnes de Roche”。直至1915年1月26日,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签署了《落基山国家公园法案》,落基山国家公园正式得名。
位置境域
落基山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州(Colorado)北部的
丹佛(Denver)境内,经纬度位置为北纬40°16' 33'',西经105°32'45'',公园四面环绕着国家森林公园,北面和东面是罗斯福国家森林公园(Theodore Roosevelt National Park),西北部是鲁特国家森林公园(Kruger National Park),西南为阿拉帕霍国家森林公园(Arapaho National Forest),南部紧邻印第安峰荒野区(Indian Peaks Wilderness)。公园东西长5300千米、南北长5350千米,总面积约1075平方千米。
历史成因
落基山脉地区的地质历史可追溯至约23亿年前,这一时期诞生了其最古老的岩石。从地理空间的角度看,落基山脉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这源于
北美洲构造板块在
地球熔岩地幔层内的对流环流作用下开始漂移,地幔层位于
地壳下方且相对较薄。随后,
北美洲板块与
太平洋板块之间经历了反复的碰撞,这些地质活动最终导致了落基山脉(Rockies)的形成。
距今约17亿年的前寒武纪时代,地球上开始形成最早的
变质岩,其中包括
片岩和
片麻岩等类型。随后,在大约16亿年前,大量
岩浆侵入古老岩石中,形成了博尔德溪岩基(
漂石 Creek Batholith)。这一地质活动导致了区域变质作用,进而形成了公园内的基底火成岩和变质岩。
古生代(5.44亿至2.45亿年前),
北美洲大部分地区被内陆海覆盖,沉积了丰富的海洋
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逐渐转化为
砂岩和
石灰岩。约2.85亿年前,一次造山运动导致古老的
落基山脉隆起,但其高度远低于现代落基山脉,仅约609.6米并延伸至
博尔德和
科罗拉多州的斯廷博特温泉(Steamboat Springs)。在接下来的数亿年里,这些古老山脉经历了持续的侵蚀作用。
约1亿年前,科罗拉多州和北美洲中部的大部分地区被西部内陆海道覆盖,沉积了包括皮埃尔页岩(Pierre Shale)和福克斯山组(Fox Hills Formation)在内的多种
沉积物。大约7500万年前,拉拉米德造山运动(Laramide Orogeny)开始并持续到
新生代。这一运动导致现代
落基山脉的隆起并伴随广泛的火山活动,形成了尼弗萨默山脉(Never Summer Range)的火成岩。
在1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落基山脉经历了显著的上升。
断层活动和区域性隆起将落基山前山脉抬升了多达5000英尺,达到了其当前的高度。火山活动也在靠近前寒武纪岩石的地方形成了年轻的火成岩。第三纪的进一步抬升和侵蚀使落基山脉达到现今的高度并去除了大量
沉积物,露出了更古老的基底岩石。
在过去的30万年里,经历了两次主要的冰川期,分别是发生在30万年至12.7万年前的布尔湖冰期(Bull Lake Glaciation)和发生在3万年至1.2万年前的品德尔冰期(
松属dale Glaciation)。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了陡峭的角峰、冰斗、槽谷等典型冰川地貌。加上长期的地壳变动,逐渐形成
落基山脉的现今的地质格局。
地理特征
气候
落基山国家公园位于亚寒带气候区,其气候特点受海拔变化影响显著,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大约每上升305米,气温降低约1.94℃;气温时空差异显著,低海拔区域在夏季温暖宜人,而冬季则较为寒冷;相比之下,高海拔地区的气温则更为严寒,冬季持续时间也较长。
在
降水方面,落基山国家公园主要以降雪形式为主,且降水量较大,通常在500毫米至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降雪更为频繁,冬季降雪量甚至可达2000毫米以上。
公园内还存在几种常年风,包括吉努克风(Chinooks)、上坡风和下坡风。吉努克风在冬季能带来温暖的气流,减少降雪;而上坡风和下坡风则分别在白天和夜间造成不同的气温和气流变化。根据20世纪80年代的记录,公园内最高点郎斯峰(Longs Peak)的阵风风速超过321千米/小时,冬季日平均风速为105千米/小时;位于约3595米海拔的高山游客中心,在夏季的日平均风速为77千米/小时,阵风风速则可达127千米/小时。
此外,落基山国家公园的气候还受到大陆分水岭的影响,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类型:一种是埃斯蒂斯公园(Estes Park)附近的典型气候,另一种则与公园西侧大湖(the Grand Lake)地区的气候。在
降水量方面,高海拔地区的降水是低海拔地区的两倍,而大湖地区的降雪量更多,风更小,冬季晴朗天气也更多。具体来说,埃斯蒂斯公园每年的降水量约为332.74毫米,而大湖地区的年降水量则约为506.73毫米。
地质
地质构造
落基山脉地区地质构造主要可归类为以下三大类别,第一类是由东西向的褶皱和
断层复合体组成,这些地质结构位于晚前寒武纪的
沉降区域。第二类包括大型的西北走向的
地壳褶皱,其峰部已侵蚀至前寒武纪的岩心,而谷部则堆积了当地形成的厚重
沉积物。第三类包括低角度逆冲断层及其形成的长而曲折的褶皱冲断带系统(
褶曲and-thrust belt system)。这些逆冲断层通常表现为西北至东南的走向,并向西南方向倾斜,驱动
地层向东北方向移动。在逆冲断层中,深层往往存在单一的滑脱面,随着上部板块的移动,一系列辅助逆冲断层在地层剖面中呈现出“斜坡上升”的形态。这一过程导致了叠瓦状冲断带的形成,随着冲断带的持续缩短,逆冲
断层通过重复的地层单元进行系统性传播。
岩层分布
落基山脉国家公园地质构成主要包括元古代的变质岩和火成岩。这些岩石中,包括约14亿年前形成的
花岗石和广泛分布的
伟晶岩。公园内95%的地层为前寒武纪岩层,主要由花岗岩、
片麻岩和
片岩组成,岩石缝隙中有少量水。
郎斯峰以北有
流纹岩和
安山岩,内含多种岩石块体。而高山地带岩石主要形成于前
寒武纪,而永夏山脉(Never Summer Mountains)岩石由2300万至2900万年前的
火山作用形成。山谷地带主要为
第四纪沉积物,包括
冰碛和冲积物。公园内的标本山(
样本 Mountain)主要由火山岩构成,并包含多种矿物晶洞。
地形地貌
落基山
国家公园是美国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之一,其海拔范围从2396米至4346米不等,其中包含了超过六十座海拔超过3658米的山峰。公园地形以山地为主,整体地势呈现出中间高、两侧低的特征。公园的最高点位于郎斯峰,海拔高达4346米。此外,公园内还展现了多样化的地貌类型,主要包括森林峡谷、高山
冻原以及盆地等。
落基山国家公园以大陆分水岭为自然边界,呈现出东西两侧截然不同的地势特征。东侧地势险峻,峡谷交错,其间耸立着形态多变的山峰;而西侧地势则相对平缓,以山地为主。公园中心地带的山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公园内的山地主要由海拔在3350米至4270米之间的山峰构成,这些山峰包括大陆分水岭、永夏山脉(Never Summer Mountains)、
山脊公路(Trail Ridge Road)以及木乃伊山脉(the Mummy Range)。
落基山国家公园的冰川地貌景观主要源于冰川的消退和形成过程。公园的冰川大多表现为
冰斗形态,这些冰斗主要分布于海拔3800米以上的地区,例如安德鲁斯(Andrews)、廷德尔(Tyndall)和罗伊冰川(Rowe)等地,均呈现了典型的
冰斗冰川地貌特征。另一种冰川地貌类型是
山谷冰川,尽管当前这些冰川已不复存在,但在大约1.5万年前,公园内的大部分山谷均被冰川所覆盖,其中包括冰川峡谷(Glacier Gorge)、洛奇谷(Loch Vale)、混沌峡谷(Chaos Canyon)及森林峡谷(Forest Canyon)。
冰川不仅通过侵蚀
基岩塑造地貌,还通过沉积作用形成了
冰碛,进一步丰富了地貌的多样性。冰碛公园(
冰碛石 Park)和冰川盆地(Glacier Basin)等地是观察发育良好的末端冰碛和侧冰碛的理想场所。
水文
河流
落基山国家公园内的河流与溪流总长度达到约724千米。公园西侧为
科罗拉多河(Colorado River)的源头,而东侧则是大汤姆森河(Big Thompson River)、圣弗雷恩河北支(North Fork of the St. Vrain)及卡什拉普德尔河(Cache la Poudre River)的发源地。大陆分水岭作为自然分界线,将公园的水文系统划分为两个流域,西侧河流流入科罗拉多河流域,而东侧河流则汇入
密西西比河流域。
科罗拉多河是美国西南部大河,发源于落基山国家公园的西北部,全长2334千米,年径流量为3.23立方米/秒,仅为
哥伦比亚河及密西西比河的6.2%和2.3%,且时空分布不均,86%的径流量集中于河流上游的高山地区;70%的径流量集中于夏季。
卡什拉普德尔河为
科罗拉多州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指定的野生风景河流。卡什拉普德尔河位于公园内高山游客中心以南5.9千米处,发源于罗斯福国家森林公园附近的拉里默县(Larimer County),全长72千米,离开落基山国家公园北部边界后,与南普拉特河汇合,止于格里利东部南普拉特河(South Platte River)交汇处的韦尔德县(Wilde County)。
大汤普森河(Big Thompson River)是南普拉特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落基山国家公园内的森林峡谷,流入埃斯蒂斯公园镇的埃斯蒂斯湖(Lake Estes),流经大汤普森峡谷,全长约126千米。大汤姆森河年径流量每秒2.02立方米,流量峰值通常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下旬。
湖泊
落基山国家公园内分布着约147个湖泊,总面积达到约4660000平方米。这些湖泊主要属于高山湖泊,具有低温和营养浓度低的特点。其中较为知名的湖泊包括熊湖(Bear Lake)、草地湖(Lawn Lake)、斯普拉格湖(Sprague Lake)和米尔斯湖(Mills Lake)等。
熊湖位于落基山国家公园中心位置,以其
绿松石蓝色的湖水闻名,被誉为“落基山脉的
加勒比海”。湖海拔2880米,距
美洲河狸草地入口18千米,倒映着郎斯峰、哈莱特峰和茅顶山的美景,是公园内的标志性地点。在湖畔和湖面观赏到花栗鼠、鹿、
麋鹿、绿背切喉
鳟鱼、
暗冠蓝鸦及
星鸦等亚高山生态系统的特色生物。
草地湖位于落基山国家公园内咆哮河(Roaring River)源头的峡谷底部,占地面积约为263045.6平方米,是公园内众多冰碛湖之一。湖泊位于公园林木线以下,海拔达3337.6米。游客在游览时,不仅可以领略林木线以上的森林风光,还能远眺到高出湖面792.5米的险峻悬崖峭壁。
米尔斯湖位于落基山国家公园的东南方向,是以公园创始人伊诺斯·米尔斯(Enos Mills)的名字命名的。湖泊占地面积为40468.5平方米,属于典型的亚高山湖泊。在米尔斯湖畔可以欣赏到宝塔山(Pagoda Mountain)、酋长峰(Chiefs Head Peak)以及茅草顶山等壮丽的山脉景观。此外,湖边的岩石区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湖视角。
斯普拉格湖位于落基山国家公园中心位置,是一个占地约52609平方米的浅湖泊,由阿布纳·斯普拉格(Abner Sprague)为支持其旅馆业务而建造,直至1940年。湖泊的大部分区域深度不超过数英尺,游客可能偶尔会见到
麋鹿或
驼鹿在湖中悠闲游弋。此外,斯普拉格湖周围环绕着一条短而平坦的徒步旅行路线,交通便利,沿途可欣赏大陆分水岭景色。
冰川
落基山脉国家公园内现存的大部分冰川主要位于
山脊和山峰附近的盆地及山谷中,多数呈圆形形态,且主要分布于海拔3800米以上的区域。例如,安德鲁斯(Andrews)、廷德尔(Tyndall)和罗伊(Rowe)冰川等都是该区域典型的小型冰川。高山地区的水源主要存储在冰层和冰川下的永久冻土层中的冰里。此外,公园内冰川的冰容积高达6.7亿立方米,这一数量大约是
丹佛市年用水量的两倍。
地下水
落基山国家公园内的地下水主要来自
第四纪未固化的
冰川和
冲积层,该
地层每分钟可为钻探水井提供1.1至22升的水,而位于地下15至125米深的第三纪
砂岩层则可每分钟提供0.22至10升的水,前寒武纪层结晶岩中的地下水资源最少。
生物多样性
动物
落基山国家公园是美国重要的野生动物
栖息地之一,常见的野生动物包括
麋鹿、
大角羊、长耳鹿、
驼鹿、
熊瞎子、
郊狼、
美洲狮、鹰以及
雷鸟等。据统计,公园内约有60种哺乳动物、280多种鸟类、6种
两栖纲、1种
爬行纲、11种鱼类以及不计其数的昆虫种类,其中还包括大量的
凤蝶总科。
在海拔1700至2900米的森林地带,主要栖息着雪地
草兔、
土狼、美洲狮、海狸、
骡鹿、驼鹿、大角羊、黑熊和岩石山麋鹿等哺乳动物。随着海拔的升高,至2700至3400米的亚高山带,还有
猞猁、美洲狮、土狼、麋鹿、长耳鹿、花栗鼠、
鼩鼱、
豪猪和黄腹
旱獭属等生物。而在高山
冻原地带,除了
角百灵、
雷鸟、粉红岭雀和白冠麻雀等鸟类外,还有
麋鹿、
郊狼、骡鹿、山猫和
美洲狮等哺乳动物。全年都能在苔原区生存的小型哺乳动物包括口袋
地鼠、
林鼠属、
金花鼠、
鹿鼠、金冠
地松鼠、
耗子以及
鼠兔和土拨鼠等。
此外,公园内还生活着一些濒危动物,如
加拿大猞猁(Canada lynx)、绿背割喉鳟(Greenback Cutthroat Trout)、
墨西哥斑点猫头鹰(Mexican Spotted Owl)以及北美狼獾(North American
貂熊)等。
植物
落基山国家公园涵盖了三种植被类型,分别为高山
冻原植被、西部
云杉/
冷杉属植被带以及
松树/道格拉斯冷杉植被带,这些植被类型依据海拔分布。
在海拔1700至2900米的森林地带,斜坡、大
草甸、山谷为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形成了山地森林、草原和
灌木丛等多样化的生态类型。此区域内的土壤条件适宜于密集树种的生长,包括
花旗松(Douglas-fir)、黄松(Ponderosa Pine)、恩格尔曼云杉(Engelmann Spruce)、科罗拉多蓝云杉(Colorado Blue Spruce)、柳树和
白桦等。此外,该区域还生长着濒危植物,如科罗拉多蝴蝶植物(Colorado Butterfly Plant)。
在海拔2700至3400米的亚高山带,则以亚高山冷杉(Subalpine Fir)和恩格尔曼云杉林为主,
敖德萨湖周边则生长着海滩松和
越橘。在高山
冻原地带,主要植被为
被子植物门,在高山苔原地带,被子植物占据了主要植被的位置,而
青苔则是其中最常见的生物之一。这些苔藓广泛分布于岩石的表层、树木的枝干、倒卧的原木之上,以及地面的各个角落。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落基山地区限于地形影响,大约在11,000年前,人类开始冒险进入这些山谷和山脉。这些地区的早期原住民留下了诸如
猛犸象冲锋中折断的矛头和游牧民族小径上丢弃的刮刀等遗迹,印第安犹他部落是这些早期居民之一,他们一直统治着该地区,直到1700年代后期。早期原住民通常被称为古
美洲原住民(Paleo-Indians),包括
克洛维斯人(Clovis)、福尔瑟姆人(Folsom)和古人(Archaic peoples)等群体。
1803年,美国政府通过《
路易斯安那州购地协议》,获得了现今落基山国家公园所在地区的土地。1820年,斯蒂芬·哈里曼·朗(Stephen H. Long)率领的探险队探索了
落基山脉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朗斯峰。1843年,鲁弗斯·塞奇(Rufus Sage)撰写了《落基山脉的场景》一书,成为公众对该地区了解的初步来源,但书中对
美洲原住民的描述较为简略。1859年,乔尔·埃斯蒂斯(Joel Estes)与其子在
科罗拉多州的戈尔登(Golden)进行狩猎探险时,发现了埃斯蒂斯谷。同年,派克峰淘金热兴起,吸引了众多矿工和投机者,他们在露露城等地的短暂定居点现位于公园的西北部。到了1860年,这些定居者开始在山谷东端放牧,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向前线矿工和丹佛商人提供皮毛和肉类产品。
1900年,全国性的自然保护运动兴起,推动了落基山国家公园的创建,博物学家、自然向导和旅馆老板伊诺斯·米尔斯在倡导创建落基山国家公园。
公园建立与维护
1915年1月26日,美国总统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签署了《落基山国家公园法案》,标志
落基山脉国家公园正式建立。早期,公园内散布私人土地,由旅馆管理员维护并引导游客。首任总监上任后,加强了游客设施的建设。
1930年代大萧条期间,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推动了公园内
山脊公路的建设,使游客能驾车游览。战后,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公园设施老化,于是实施了66号计划(Mission 66)计划进行改善。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
环境法的实施改变了公园管理方式。随着游客活动的增加,公园面临保护环境和满足游客需求的双重挑战。为此,公园开始实施管理措施,如指定露营地和引入穿梭巴士,以平衡保护与开发。
开发与建设
1881年,通往
科罗拉多州里昂镇的铁路贯通。1904年,从大汤普森峡谷至埃斯蒂斯镇的34号公路竣工。20世纪20年代,落基山国家公园内的旅馆和道路建设逐渐发展,1929年至1932年间修建了通往秋河山口的路径山脊路,1938年又修建了通往大湖的路径山脊路。参与创建国家公园的知名人士包括埃斯蒂斯地区的伊诺斯·米尔斯(Enos Mills )、丹佛的詹姆斯·格拉夫顿·罗杰斯(James Grafton Rogers)和
宾夕法尼亚州的霍勒斯·麦克法兰(J. Horace McFarland )。伊诺斯·米尔斯作为当地的导游带头发起了创建落基山国家公园的运动,最初提议国家公园的范围北起
怀俄明州边界,南至70号州际公路的附近,东起里昂镇,西至无夏山脉,面积达1609平方千米。经过五年的争论,公园面积大大缩小,1915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签署了579平方千米的公园法案。同年9月4日,落基山国家公园在马蹄公园(Horseshoe Park)举办正式落成典礼。从那时起,通过收购财产,公园慢慢扩大到约668平方千米。
1907年,美国落基山公园开始实施重建区域野生生物计划。1913年,29只幼年
麋鹿从
怀俄明州迁徙至埃斯蒂斯公园区域,2015年,园区内已有3200只麋鹿。1966年,落基山国家公园根据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66计划”制定了新的建设方案,即将所有曾经坐落在公园区域内的酒店迁走。1976年,落基山国家公园关闭了隐谷滑雪场。2009年,
美国国会同意将落基山国家公园94%的面积划为荒野地带,落基山的大部分地区现已成为国家荒野保护系统(The National Wilderness Preservation System)的一部分,该系统比其他国家土地受到更多的保护,但也必须遵守更高的标准。在这些土地上不允许采矿、伐木、机械化车辆、道路建设等,但允许徒步旅行、滑雪、钓鱼、登山和雪鞋行走等非侵入性活动。
科学研究
落基山国家公园以保护其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因此,园内的科学研究主要聚焦于环境、动植物以及地质遗迹等领域。每年,该公园都会吸引超过100个研究项目,涉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探索的主题涵盖从高山土壤、
冰川研究到森林生态学和野生动植物疾病等多个方面。
2011年,落基山国家公园被选中参与一项重要的气候变化研究,该研究由学术科学界成员、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以及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国航空航天局)共同策划。据该研究的预测,到2025年,
落基山脉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气温将持续上升,特别是夏季的升温幅度将更为显著。同时,降雪量预计将减少,而强降水的概率将增加,
极端天气事件中的气温也将更高。随着气温的升高,水分蒸发率预计将适度增加,地表冰雹可能会消失,干旱的风险也将增大。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凯瑟琳·诺克斯(Katherine Knox)教授专注于落基山脉无夏山(Never Summer Range)的构造研究。她采集了该地区的侵入岩和
变质岩样本,并运用
同位素测年法等多种科学手段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对其岩石矿物组成成分的深入研究,她的研究成果证实了无夏山的岩浆岩是由上地幔融化后侵入
地壳形成的岩浆岩复合体。这一研究不仅为落基山国家公园的火山地貌提供了科学的证据支持,还为游客揭示了无夏山岩浆岩爆发的地质机理。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森林火灾
在1915年落基山国家公园正式建立之前,该区域就已经有火灾的记录。其中,1900年的一次火灾由篝火引发,由于处理不当,大火持续燃烧了两个月之久。到了2012年,蕨湖(The Fern Lake)地区再次发生了由篝火引起的火灾。由于该地区附近存在大量枯木,这些易燃物质助长了火势,导致火灾持续了两个多月,最终烧毁了近14平方千米的土地。野火对生态系统会造成严重破坏,它们不仅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影响土壤吸收和处理水的能力,从而导致土壤退化,还会加剧水土流失,增加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此外,大火产生的灰烬也会对空气和水源造成污染,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
病虫害
19世纪,落基山蝗虫在美国西部的肆虐程度则被载入了吉尼斯纪录,1875年蝗灾最严重时,蝗虫多达12.5万亿只,蝗虫大军的规模达510000平方千米。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上升使得落基山国家公园中的山松甲虫大量繁殖,虫害导致落基山国家公园19%面积的美国黑松死亡。6月出现的虫子除了立即攻击附近的
松树,还立即产下又一批卵,那些卵又一次快速生长成为成虫,到了8月或者9月,会对松树进行再一次侵害。这种剧增式繁殖,是
北美洲出现一条“
松柏死亡地带”的重要原因。它对山区栖息地和伐木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慢性消耗性疾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是鹿和
麋鹿身上发现的一种致命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种病毒会攻击鹿和麋鹿的大脑,导致动物行为异常、消瘦并最终死亡。在松树的树皮内生长的真菌会导致松树得
疱锈病,幼树最容易受到真菌的影响。这种疾病通常从树枝开始,真菌从那里传播。如果树枝在真菌到达树干之前就死掉了,那么树就能存活下来。如果树干上的溃疡生长,受感染树枝周围的树枝就会死亡,最终树冠变薄并死亡。
生物入侵
由于缺乏猎食者,落基山公园麋鹿过多开始成为一个问题,夏季公园内大约有2000到3000只麋鹿,有800到1000只麋鹿在这里越冬。为了保护公园的森林生态环境,国家公园管理局每年冬天都要捕杀大约50头
麋鹿。19世纪,野牛、
叉角羚和
驼鹿从公园里消失了。1978年,驼鹿重新回到公园。尽管存在鹿类等食草动物过多而危害森林植被的问题,但管理部门并不愿意重新引入捕食者来消灭过多的食草动物,主要原因是公园比较接近人口密集的社区和牧场。
外来植物以多种方式扰乱当地生态系统,有些如果被野生动物食用就会有毒,有些会释放化合物到土壤中以防止其他植物的种子发芽,有些会产生浓密的植物聚集体,遮蔽本地植物。旱雀草、
丝路蓟及毛蕊花是落基山国家公园具有代表性的入侵生物物种。旱雀草会破坏生态系统中火灾的自然平衡,在夏季爆发
森林火灾时,该物种会成为火灾的助燃燃料。加拿大一旦生根就会形成连接的蔓延根群落,该
种群的任何根部都会抢夺其他植物组织的养分并转化成新的单株植物。毛蕊花适应性极强,一年可产生超过10万粒种子,种子可以保持休眠状态直到环境条件合适再发芽。
环境保护
政策制度
197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保护其自然资源,将落基山国家公园指定为世界
生物圈保护区,研究和监测包括有蹄类动物生态、高海拔植被重建、全球气候变化、
酸雨影响、水生生态等。2009年
美国国会同意将落基山国家公园94%的面积划为指定荒野。该法案将公园内指定区域定义为一片未开发的联邦土地,并让这块区域保留原始特征和影响且禁止永久性的改良或人类居住,这块区域会受到保护和管理以保持其自然状态,且不允许在公园内指定区域采矿、伐木、机械化车辆、筑路等活动。
保护措施
为应对落基山国家公园的
森林火灾,消防管理部门制定了整个公园的燃料减少处理计划,该计划不仅创建缓冲区以将火势控制在公园边界内、建立疏散路线并缩短野火的持续时间,还规定燃烧地表燃料和稀疏森林植被以减少燃料负荷。荒野火灾管理团队还与其他机构合作,该团队认为自然点燃的火如果没有威胁到人员、房屋或宝贵的自然或文化资源,则可以允许其继续燃烧。
落基山国家公园制定了
麋鹿和植被管理计划,该计划以20年计划为指导,旨在解决过多的麋鹿对公园资源的影响。目标是开始恢复麋鹿
种群和受影响植物群落的自然变异范围。该计划依赖于各种保护工具,包括临时围栏、植被恢复、重新分配和扑杀。公园将来可能会根据适应性管理原则使用额外的管理工具。
主要景点
落基山国家公园旅游资源均匀分布,涵盖高山、
草甸、
冰川湖泊等,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地貌和76座山峰间的河流沟谷,构成主要旅游资源。落基山国家公园共有五个景区,第一个景区位于大陆分水岭的西侧,特色在于
驼鹿栖息的草原景观。第二个景区是高山
冻原群落,其中包括艾达山,这里可以欣赏到冻土带山坡和大陆分水岭的宏伟景色。第三个景区位于公园北部,布里达尔维尔瀑布、西溪瀑布和峡谷瀑布均为其标志性景点。第四个景区则聚焦于中心地带的湖景,为游客提供宁静的湖光山色。最后一个景区位于埃斯蒂斯公园的南部,涵盖了郎斯峰和荒野盆地,同时拥有众多湖泊与瀑布的自然景观。
冰碛公园
冰碛公园(
冰碛石 Park)位于熊湖路沿线,距离
山脊路与熊湖路交界点约3千米处,冰碛公园的名称源于平原边缘两条并列的冰碛山脊,这里既可以欣赏到郎斯峰与大陆分水岭的美景,也可以在春秋季节观赏到野生动物如
大角羊、
土狼或
麋鹿。冰碛公园途径米尔溪盆地、弗恩瀑布和大汤姆森河,在该地带不仅可以欣赏到黄松和山间溪流,还可以在大汤姆森河边钓鱼,在春天更能欣赏五彩缤纷的野花。
郎斯峰
郎斯峰(Longs Peak)是落基山国家公园内的最高点,这座海拔4346米的山峰位于公园内荒野地带,在
科罗拉多州埃斯蒂斯公园镇西南偏南15.5千米处。1999年美国发行的一系列刻有各州人文历史象征的25分
纪念币中,象征科罗拉多州的就是郎斯峰。在公园的任何地带都可以观赏到郎斯峰,不同的角度还可以观赏到这座高峰的不同轮廓,多变的天气也为郎斯峰带来不同的风景。从平原上看,郎斯峰的南侧
山脊呈现出锯齿状的轮廓,东北部的山峰几乎都是悬崖峭壁,西面的山坡遍布沟壑,但郎斯峰的山顶是一大片平底,就像一个四面陡峭的树桩顶端。
卡乌尼什山谷
卡乌尼什山谷(Kawuneeche Valley)位于落基山国家公园西侧边界
科罗拉多河的源头处。在卡乌尼什山谷可以参观霍尔茨瓦斯历史遗迹(Holzwarth Historic Site),还可以探索郊狼谷小径(
郊狼 Valley Trail )。有几条小径纵横交错地穿过卡乌尼什山谷,游客可以通过科罗拉多河步道前往露露城(Lulu City)和拉普德雷山口(LaPoudre Pass),也可以通过东部湾小径(East Inlet Trailhead)前往亚当斯瀑布(Adams Falls)和孤松湖(Lone Pine Lake)等景点。从远景曲线上,不仅可以欣赏到山谷和永夏山脉的壮丽景色,还能观赏到
驼鹿。
山脊公路
山脊公路(Trail Ridge Road)位于美国34号公路西段,这条公路纵贯落基山国家公园,是美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一条高速公路。公路从公园东侧的埃斯蒂斯公园一直延伸至公园西侧的大湖,全长77.2千米。在这条公路上,有 11 英里的路段位于林木线以上,即海拔接近 11500 英尺的地方,公园里的常绿森林在此戛然而止。小径山脊公路(美国 34 号公路)蜿蜒穿过广袤的
冻原,到达海拔 12183 英尺的制高点,游客可以在舒适的车内欣赏到令人激动的美景、野生动物和壮观的高山野花展览。
相关文化
印第安文化
落基山国家公园是
美洲原住民犹他部落的原住地,广袤的高山冻原和开阔的高山峡谷造就了犹他人热爱自然,抗击恶劣环境的文化内涵,落基山的印第安人很早就利用当地的天然矿物原料制作手工饰品,
绿松石则是最受印第安人推崇的矿物材料。在印第安人眼中,绿松石的珍贵不在于它的市场价值,而是它的宗教寓意,在犹他人的神话故事和祭祀活动中常有出现。
歌曲
《高高的落基山》
《高高的落基山》是由美国乡村歌手
约翰·丹佛(John Denver)创作的一首歌曲,歌词中描绘了
落基山脉的壮丽景色。2007年,
科罗拉多州决定将《高高的落基山》定为该州的官方州歌。
文学影视
《野玫瑰——落基山的传说》
《野玫瑰——落基山的传说》(Wild Rose —— A Tale of the Rockies)是由
英国作家霍华德·罗斯科·德里格斯(Howard Roscoe Driggs)所著的小说。这部作品以美国落基山峡谷为背景,将野玫瑰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通过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精巧的小说结构框架,呈现了小农场中复杂而深刻的爱恨情仇。
《闪灵》
《闪灵》(The Shining)是由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执导的好莱坞恐怖片。影片以位于
落基山脉的一家历史悠久、与世隔绝的斯坦利酒店(The Stanley )为背景,该片讲述了作家杰克为了寻找创作灵感并摆脱生活失意,接受了一份冬季看管山间酒店的工作。然而,在工作期间,他受到幻象的诱导而发疯,最终向自己的妻儿发动了致命的攻击。
参考资料
About Us.National Park Service.2024-04-30
Bear Lake.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2024-03-29
Mills Lake.Rocky mountain hiking trails.2024-05-14
Rocky Mountain.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2024-06-24
Conifers.National Park Service.2024-06-24
Lichens.National Park Service.2024-06-24
Wildfire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24-03-29
Longs Peak.Geographic Names Information System.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