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1893—1980),号煨莲(畏怜,Willian),名正继,字鹿岑,福建侯官(今
闽侯县)人,当代杰出的史学家、教育家。父亲洪曦,是光绪十七年(1891年)辛卯科举人,并曾知县
鱼台县、
曲阜市等地。
1913年,洪业赴美留学。
1922年,洪业学成归国,获
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1946年,洪业寓居
美国,担任
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
个人经历
1915年赴美留学,毕业于
俄亥俄州韦斯良大学,后又入哥伦比亚大学,获文硕士学位。归国后执教于
燕京大学。在中国哲学、文学、
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较深研究。1928年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图书馆馆长。任馆长期间,大力整顿和发展了图书馆工作,短时间内,一个仅有2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猛增到60万册,形成了适合全校文、理、法各专业的藏书体系。他在图书、文化方面贡献最大的是工具书的编。认为整理
中原地区文献,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工具书,遂著有《引得说》。先后编纂出版了古籍中经、史、子、集各种索引达64种,81册。如《春秋经传引得》《杜诗引得》等索引,至今仍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和图书馆工作者所重视,查找文献极为方便。1946年寓居
美国,继续对中国史进行研究,他亦以藏书而知名,共达3万余册,其中有不少罕见的中外图书。逝世后,全部捐赠于
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出版有《
洪业论学集》。
1910-1915年在鹤龄英华书院读书,学习十分优秀。1912年,其父洪曦去世,后信仰
基督教。1915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
俄亥俄州韦斯良大学,获文学士,1919年毕业于
哥伦比亚大学,获文硕士。1920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协和神学院,获神学士。后攻读
历史学博士未果。1923年回国,后基本在
燕京大学任教并担任行政领导工作,先后担任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图书馆馆长、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辑处主任、研究院历史学部主任和研究生导师。1941年冬燕大被日军封闭,旋和邓之诚一起被捕入狱半年,后出狱拒绝与日伪合作,至抗战胜利后燕大复校才重新回校工作。1946年春赴美讲学,后定居
美国。1948到1968年,兼任
哈佛大学东亚语文系研究员。1980年12月22日洪业在美国去世。
1893年1岁10月27日生于福建
侯官县(今
福州市),父名洪曦,母名林飞。
1897年4岁寄读福州城南郊外祖林氏家塾。
1904年11岁随父之官司山东济南。次年清廷
废科举。
1908年15岁考入山东师范附属中学。
1910年17岁回福州入鹤龄英华书院学习五年,其间皈依
基督教。次年
辛亥革命爆发,洪曦旋落职回籍病逝。
1915年22岁于英华书院毕业,同年赴美国就读
俄亥俄州卫斯良大学。立志以教育与政治转化社会。
1917年24岁入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联合神学研究院,主攻教会史,撰写《失败者》一文,以
孔子、
苏格拉底、
耶稣并论,尝试融汇中西思想文化。
1919年26岁撰写硕士论文《春秋左传与其对中国史学思想的影响》。同年于
四川神学院毕业。
1922年29岁
燕京大学校长
司徒雷登赴美,与先生一见如故,聘先生于燕大执教。
1923年30岁回国任燕大文理科学院教务长,直至1927年。创办《
燕京学报》。
1928年35岁任燕大历史系主任、图书馆主任。燕大学术声誉日隆,
胡适高度赞扬先生对燕大的贡献。发表《明吕乾斋吕宇衡祖孙二墓志铭考》。
哈佛燕京学社成立,先生以燕大代表赴美商洽。
1930年37岁回国任燕大历史系教授,研究院文科主任、导师,哈佛燕京学社执行干事,引得编纂处主任直至1946年出国。开始编纂
中原地区古代典籍引得。为此,先生创制《中国字庋*法》。
1931年38岁撰写《白虎通引得序》。发现
崔述诗集《知非集》并为之跋,发表《崔东壁书版本表》。
1932年39岁撰写《仪礼引得序》《引得说》,发表《驳景教碑出土于**说》。
1936年43岁发表《考利码窦的世界地图》。撰写《礼记引得序》。
1937年44岁
卢沟桥事件爆发,先生于炮火中撰写《春秋经传引得序》。日本军占领
北平市,燕大悬挂美国国旗得以立足。
1940年47岁撰写《杜诗引得序》,该序与《春秋经传引得序》皆为先生精心结构之鸿篇巨制,允为学术界所推重。同年经日赴美,由
日本考古学家
鸟居龙藏陪同至
东京,访问岩崎图书馆会晤汉学家
诸桥辙次。于美国
俄亥俄州卫斯良大学接受名誉博士。次年初回国。
1946年53岁应
哈佛大学之聘赴美讲学一年。后因
国共内战爆发,留居
美国直至逝世。开始酝酿
杜甫一书。
1950年57岁定居麻省康桥灰街。居家撰述杜甫一书,集《
史通》有关资料。次年发表《蒙古秘史源流考》(英文)。
1952年59岁出版英文专著《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至今为海外推崇为研究杜甫最权威性的著作。
1956年63岁发表《破斧》一文。
1957年64岁发表《韦弦慎所好二赋非刘知几所作辨》。先生欲以中文写作一部研究《史通》之专著而后搁笔,然终未如愿,身后仅留下大量手稿。
1959年66岁应
新加坡问题之邀前往审查
新加坡南洋大学。随后赴台湾探亲。
1962年69岁发表《我怎样写杜甫》《再论臣》,撰写《再说西京杂记》。
1970年77岁发表《半部论语治天下辨》《再说杜甫》。
1980年87岁于美国麻省康桥逝世。
文章著作
《考利玛窦之世界地图》(1936年载《
尚书·禹贡》第五卷第三、四合期)、《礼记引得序》(载1936年《史学年报》第二卷第三期)、《春秋经传引得序》(载1937年《引得特刊》第12号)、《杜诗引得序》(写毕于1940年8月)、《〈蒙古秘史〉源流考》(1951年载《哈佛亚洲学志》第十四卷第三、四期合刊)、《破斧》(1956年台湾《清华学报》第一卷第一期)等。主要书籍著作有:《引得说》(北平引得编纂处,1930年)、《勺园图录考》(北平
哈佛燕京学社,1933年)《清画传辑佚三种》(北平哈佛燕京学社,1933年)、《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
哈佛大学出版社,1952年)、《
洪业论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洪业是当代杰出的国际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对于
中原地区现代教育、
历史学研究、对外学术交流等都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论文
⒈Failure(《失败者》,
纽约,1918)(NewYork,1918,Secondprinting.Peiping,1939,Thirdprinting,Peiping,1941)。
⒉《明吕乾斋吕宇衡祖孙二墓志铭考》原载《
燕京学报》第三期,1928年6月,后收入《
洪业论学集》。
⒊《崔东壁出书版本表》原载《史学年报》第三期,1931年;后收入《洪业论学集》。
⒋《跋崔东壁知非集》原载《东壁知非集题跋》,1931年;后收入《洪业论学集》。
⒌《白虎通引得序》原载《白虎通引得》《引得》第二号,1931年;后收入《洪业论学集》。
⒍《仪礼引得序》原载《仪礼引得》(《引得》第六号),1932年;后收入《洪业论学集》。
⒎《驳景教碑出土于?E441??B748?说》原载《史学年报》第四期,1932年;后收入《
洪业论学集》。
⒏《考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原载《禹贡半月刊》第五卷,第三、四合期,1936年;后收入《洪业论学集》。
⒐《礼记引得序》——《两汉礼学源流考》原载(
历史学年报)第二卷第三期,1936年;后收入《洪业论学集》。
⒑《春秋经传引得序》原为《引得》特刊第十二号,1937年;后收入《洪业论学集》。
⒒《杜诗引得序》原为《引得》特刊,1940年;后收入《洪业论学集》。
⒓《蒙古秘史源流考》原载《哈佛亚洲学志》第十四卷第三、四期合刊,1951年;中译文载《元史研究》,1982年。
⒔《破斧》原载《清华学报》新一卷第一期,台湾新竹,1956年;后收入《
洪业论学集》。
⒕《韦弦慎所好二赋非刘知己所作辨》原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八本(台湾,1957年)《庆祝胡适之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后收入《洪业论学集》。
⒖《再论臣瓒》原载《清华学报》新三卷第一期(台湾,1962年);后收入《洪业论学集》。
⒗《再说西京杂记》原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四本(台湾,1963年)《故院长胡适先生论文集》下;后收入《洪业论学集》。
⒘《半部论语治天下辨》原载《清华学报》新八卷第一、二期合刊,台湾新竹1970年;后收入《
洪业论学集》。
18.《再说杜甫》原载《清华学报》新十卷第二期,台湾新竹,1970年;后收入《洪业论学集》。
19.《引得说》(IndexingtoChineseBooks)北平引得编纂处,1930。
21.《清画传辑佚三种》北平哈佛燕京学社,1933。
22.《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
哈佛大学出版社,1952。
23.《洪业论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贡献
他的妻子
江安县真是美国夏威夷一位中国华侨。洪业与
杨联陞、
余英时和其父亲
余协中(1899年—1983年,
燕京大学历史学学士、
纽约州柯盖德大学历史学硕士,曾任教于
南开大学和
河南大学,晚年定居美国)相识。另外他跟亨利·鲁斯、哈佛大学东亚系(EALC)教授柯立夫是好友。洪业一生与美国
哈佛燕京学社关系密切,他除了在二十年代参与创立哈佛燕京学社之外,亦在1939年至1941年期间担任总干事,并自1948年起定居美国后成为其研究员,并以此名义终生。观其一生,不仅自己专注学问,也承担了将燕京大学从一所默默无闻的教会学校改造为全国知名学府和国学重镇的使命。他大刀阔斧地改革,将“国学”按学科归纳到各个院系,用西方科学训练方法研究
中原地区的学问。
葛剑雄说,他利用哈佛燕京学社的资金,主要干了三件事:培养人才、买书和出版。他不仅提出
燕京大学的优秀研究生可以送到
哈佛大学攻读博士,也提出资助美国学者到中国和
日本学习研究,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
费正清。海峡两岸很多学者都曾被资助过,中国学者出国前都会被要求做出承诺,学成必须归国帮助中国研究。获
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资助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有
齐思和、
翁独健、
郑德坤、
周一良、
杨联陞,而
美国到中国的学者则有魏鲁男(James Roland Ware)、毕乃德(Knight Biggerstaff)、
埃德温·赖肖尔(Earl Swisher)等,可见洪业对于当时双方沟通弥合中西双方的差异,协调矛盾的贡献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