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清华大学下属二级院系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下简称计算机系)成立于1958年,是清华大学下属二级院系,也是中国计算机学科领域内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强,影响力较大的计算机系。截至2024年3月,系主任为尹霞。
1986年,计算机系共设九个教研组。1993年,计算机系开始实行学年学分制。1996年,计算机系在中国计算机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并获得按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资格。2002年,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计算机系在总共4个分项指标中,3项(学术队伍、人才培养、学术声誉)排名第一。2007年3月,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012年,计算机系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以总分满分100分的成绩排名第一。2017年,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中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获得A+。
截至2024年3月,计算机系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三个一级学科;有高性能计算、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4个研究所。计算机系有在职事编教职工220人,其中教师107人,在站博士后100人,含正高56人,副高38人,中级13人。
历史沿革
1958年5月,清华大学大学蒋南翔校长为进一步明确自动学与远动学专业和电子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给高等教育部杨秀峰部长写信,报告了国防部五院同清华的合作情况,希望加强这一合作并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导;6月2日,杨秀峰部长委托黄松龄副部长召开了有关国防尖端技术专业设置的座谈会;国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秘书长安东、一机部一局(导弹局)局长钱志道、清华大学蒋南翔校长、钟士模教授,以及清华大学的两位苏联专家,还有凌瑞骥、金兰和章燕申老师也参加了会议;6月12日,黄松龄副部长向聂荣臻副总理上报了座谈会纪要,并提出四点意见,其中关于清华大学已经设置的有关国防尖端技术的几个专业,要继续办下去,发展方向可以宽一点,便于军民两用,还提出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航委和五院对清华这几个专业多加帮助和指导;13日,聂荣臻副总理在黄松龄副部长的报告上批示:“同意”。清华大学自动学与远动学专业和电子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得到进一步确定,国防尖端工业部门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发展给予了更大的关心和支持;7月3日,清华大学校务行政会议(扩大)通过决议,增设工程力学数学系;增设自动控制系。
建系后不久,自动控制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专业调整,取消了运筹学专业,全系分为自动控制和计算机两个专业,其中自动控制专业很快发展为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和自动控制元件三个学科方向。
1960年1月,钟士模凌瑞骥应邀参加海军科研大会,承接了惯性导航的研究课题,建立了同海军有关研究所及上海航海仪器厂的合作关系。
1961年,系新推出的红旗-555型非线性小型模拟计算机在系车间小批量投产,产品装备了教学实验室。
1962年,系自动元件教研组(代号520)正式成立,学制缩短为五年半,并成立了首届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前身)。
1964年3月,快速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911机在计算机系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行,每秒进行1万次以上运算,具有先进的2048字的磁芯存储器,能解决各种复杂数学题目;是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由该系“核能生产及其控制”专业教研组负责研制的清华大学“屏蔽实验反应堆”控制系统自动启动一次运行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核能生产及其控制专业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并走向成熟;同年,该系研制成功中国最早的印刷电机及一批其他微型特殊电机等。
1966年,部分教师和学生去京郊怀柔区参加农村“四清”;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课,教学科研和生产也被迫中断,自6届5个班170名学生和力603班47名学生延迟毕业。
1969年,在国家下达的“车载指挥仪”(计算机、雷达、控制三位一体系统)任务中,计算机系承担其计算机和控制两个部分的研制;系很多教工到江西鲤鱼洲清华农场劳动,部分师生到绵阳分校建设三线。
1970年,高校恢复招生,一些教师也陆续从鲤鱼洲和绵阳市返回学校。自动控制系、半导体车间、计算数学专业和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搬迁绵阳后留在北京的部分合并成为电子工程系,设立了自动控制、计算机、计算数学、无线电技术等专业。系开始招收学制为三年的工农兵学员。
1973年5月,当时主管中国计算机工业的四机部(后称电子工业部)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国DJS-100系列机联合设计组(电子计算机系列—100),DJS100系列机的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家机电部电子计算机司罗沛霖司长亲自兼任,王继中老师任副组长,陈正清同志为联络员,并立即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开始该系列第一个中档机型DJS-130机的联合设计。从此拉开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为国家研制100系列计算机的序幕。
1974年,为适应需要,计算数学专业更名为程序系统专业。
1976年,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学校决定为全校建立计算机教学服务的计算中心,由该系负责;计算中心陆续装备了各种型号的计算机,当时在计算中心的Cromemco是进入中国的第一台微机,M-150机和DPS-8也都是当时很先进的机型。
1977年,按照邓小平同志指示,教育部决定恢复高考,该系录取四个专业187名新生,分成四个班:计7、控7、无7、电子7;4月23日,该系研制的DJS-050科研样机通过鉴定,该机是中国自制的第一台微机。
1978年,“文化大革命”中,原自动控制系,无线电电子学系未迁四川分校的半导体专业及电视教研组,以及力学数学系的计算数学专业,组成了包括:计算机、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无线电技术、半导体物理及器件五个专业的电子工程系。
1979年,无线电电子学系由四川分校迁回北京,校内又成立了应用数学系和自动化系;5月,该系正式更名为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
1981年,国家恢复学位制度,金兰被任命为国务院第一届学位委员会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评议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批准该系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两专业为博士学位授予专业。
1984年12月,经校长工作会议通过,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986年,计算机基础理论教研组于1986年正式成立。
1987年,国家科委批准建立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挂靠该系。
1989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委托该系设立国际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培训基地。
1996年,成为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三所高校之一。
1996年,计算机系进行组织机构改革,撤销原有的9个教研组,成立6个研究所。
2000年,计算机系与香港天时软件有限公司举行“清华—天时软件研究院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教学实验室获得校985的支持。
2001年,计算机系985重点研究项目“可扩展高性能集群计算机系统”联调成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两个二级学科也在当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二级学科;8月,由计算机系与香港天时软件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清华—天时软件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02年,计算机系全面启动讲席教授组计划;当年9月1日起,以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黄煦涛教授为首的讲席教授组成员陆续来系工作,分别在人机交互、图像处理、多媒体和计算机视觉等方面与计算机系开展合作。
2004年,中国第一台基于“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的核心路由器BE12000由计算机系和紫光集团比威公司共同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主干网CERNET2等项目的建设,标志着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2006年,计算机系举行解放军某部工程硕士毕业典礼暨合作意向签字仪式。
2007年,根据清华大学部署,计算机系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建设计算机学科,派出周立柱任青海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首任系主任,黄维通任常务副系主任。
2008年10月18日,计算机系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隆重召开。
2009年,清华大学首个设在海外的联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下一代搜索联合研究中心(NExT)”成立。
2010年,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开展首次国际评估。首届“先进计算全英文硕士项目”举行开班仪式。
2011年,出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举行“纪念钟士模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暨钟士模先生塑像安放仪式”。郑纬民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2012年,与卡耐基·梅隆大学签约合作开展计算机双硕士学位项目。计算机系校友会成立。
2013年,清华大学在全国计算机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计算机系负责研制的“学堂在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平台上线服务。
2014年,计算机系人事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2015年,计算机系超算团队包揽年度三大国际超算竞赛总冠军。
2016年,搜狗捐赠清华大学1.8亿元,联合成立“清华大学天工智能计算研究院”并支持新系馆建设。清华大学增列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成立,计算机系负责运营全球最快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计算机系教师的联合成果首获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戈登·贝尔”奖。
2017年,计算机系牵头清华大学计算机大类本科生招生培养,吴建平担任首席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顾问委员会成立。清华大学在全国计算机一级学科评估中获得A+。计算机系教师的联合成果再获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戈登·贝尔”奖。
2018年,9月16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建系60周年纪念大会在新清华学堂举行。清华大学举行计算机学科顾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清华大学在USNews世界计算机学科排名中名列第1位。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计算机系超算团队在2018年三大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ASC、ISC和SC中,包揽了全部三项竞赛的总冠军,实现了继2015年后的又一次“大满贯”。
2019年,·清华大学举行计算机学科顾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办学条件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委(以下简称计算机系党委)是清华大学党员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基层院系党组织之一,共涵盖了四个行政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技术研究院、交叉信息研究院、全球创新学院。计算机系党委现有党员702名,共设有12个教职工党支部、25个学生党支部(含师生共建党支部6个、本科生党支部2个和研究生党支部17个)。系党委委员共11人,设有党委工作办公室,有3名专职组织员。此外,本科生配备双肩挑辅导员21名(其中党建辅导员1名),研究生德育助理28名(其中党建助理3名)。
计算机系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建设中心任务,发挥系党委领导作用,联系、团结各行政单位,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政紧密配合,努力建设居于世界一流前列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以高校院系党组织建设“五个到位”的要求为引领,结合全系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和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计算机系党委明确了“贯天、接地、通心、领航”的工作理念,贯天是指发挥党的领导,做党政班子的带头人;接地是指严格组织规范,做政治生活的把关人;通心是指加强服务引导,做师生员工的贴心人;领航是指推动改革发展,做凝心聚力的引路人。
具体制度层面,系党委坚持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民主生活会“四大会”有机衔接,党支书例会、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四小会”无缝落实的工作机制,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院系概况
至2020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共开设104门本科生课程,80余门研究生课程,其中7门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24门入选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数十本教材入选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精品及规划教材;牵头研发了清华大学校级中文慕课平台,参与组建了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并大力支持教师开设慕课课程。
围绕两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创新型人才树形培养体系: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专业基础实验为主干,以软件及理论实验、系统结构实验、网络实验、应用技术实验为分支,以各种实验平台、科技竞赛、校内外实践训练为枝叶,形成树形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近年来学生在课内课外的实践创新成果突出,超算团队屡次获得国际赛事的大满贯,挑战杯获得特等奖,培养出一批成功的业界领军人物。图片请见图:创新型人才培养树形体系。
(各实验课程编号第一位表示专业方向,第二位表示难度,0为基础,1为提高,2为挑战,第三位表示课程序号。)
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通过与CMU,麻省理工学院,Stanford等顶尖计算机院校的暑期研修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先后聘请了4个讲席教授团队,每个讲席教授组都由国际学术大师组成,包括理论计算科学讲席教授组(姚期智讲席教授组)、智能信息处理讲席教授组(黄煦涛讲席教授组)和神经与认知计算讲席教授组(MichaelMerzenich讲席教授组)以及由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FransKaashoek为首席教授的计算机体系结构(Dell EMC)讲席教授组。国际化的教学团队全面推动了课程改革,不仅提高了课程质量,在挑战度和学科能力培养方面都建立了较高的起点。
师资队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术分委员会
计算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学工作委员会
学科体系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官网显示,计算机系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拥有1个全国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个全国重点二级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全国重点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全国重点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科排名
1996年,计算机系在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持的全国计算机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
2002年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计算机系在总共4个分项指标中,3项(学术队伍、人才培养、学术声誉)在全国排名第一。
2006年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以总分满分100分的成绩排名第一。
在教育部组织的两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均保持首位,2012获得第一,2017年获得A+;软件工程学科2012年获得并列第一,2017年获得A。
在国际计算机学科排名中,QS世界大学计算机学科排名从2012年的全球第35名,上升到2018年的全球第20名;USNews世界大学计算机学科排名从2015年的全球第7名,上升到2018年的全球第1名。
人才培养
据2018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60周年庆专题网站显示,计算机系共开设100余门本科生课程,80余门研究生课程,其中7门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28门入选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数十本教材入选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精品及规划教材;牵头研发了清华大学校级中文慕课平台,参与组建了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并大力支持教师开设慕课课程;在2017年认定的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计算机系共有6门课程入选,《数据结构》课程教师邓俊辉获“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
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名单不全)
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实验基地
一期985项目:“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课程与实验基地建设”
教学成果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官网显示,计算机系自成立以来,多次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
学生成绩
计算机系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已有数十名本科生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累计8次捧得清华大学学生科创竞赛最高荣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近十年共有8个项目获得校挑战杯特等奖一等奖,2017年获得全国挑战杯特等奖;“智能体大赛”成为中国的人工智能算法舞台;计算机系学生超级计算机团队从2012年组建以来,在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和全球超级计算机竞赛三大国际性大学生超算竞赛中累计获得10项冠军;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近年来也开始有多位优秀博士毕业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杜克大学卡迪夫大学哥廷根大学等高校获得教职。
师资力量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官网显示,计算机系有在职教职工121人,其中教师105人,含正高49人,副高47人,中级9人;现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此外1个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张钹王小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李三立张尧学、吴建平、郑纬民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胡事民武永卫、徐明伟、刘奕群、薛巍、朱军、李国良、崔鹏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建平、应明生、胡事民、孙富春、刘斌、舒继武、温江涛任丰原、陈文光、徐明伟、刘永进、徐恪、唐杰、刘洋、李国良、刘华平、张广艳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唐杰、刘永进、朱军、喻文健、崔勇、李国良、李丹、刘洋、刘奕群、翟季冬、徐昆、陆游游
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吴文虎教授)
北京市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吴文虎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顾问委员会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官网显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目前为止建有22个重要科研机构。计算机系设有机交互与媒体集成研究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研究所、高性能计算研究所和计算机软件研究所五个研究所;建成了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此外还建设了一批国家部门支持的重点实验室和联合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近五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等国内外重要奖项,在国际刊物发表论文792篇,ACM/IEEE汇刊发表论文319篇,科技论著17部,专利授权39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14个。
学术期刊:创办有特色的国际学术期刊ComputationalVisualMedia和BigDataMiningandAnalytics,一批教师在IEEETMULTIMEDIA、IEEETKDD、TOIS等重要国际期刊任主编等职务,在ACMSIGMOD、sigcomm、CIKM、PPOPP等国际会议中任主要负责人等职务,推动学科发展并扩大本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科研方向
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官网显示,计算机系包含了中国国内计算机专业最全的学科方向,设有超级计算机与处理器、并行与分布式处理、存储系统、大数据与云计算、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系统性能评价、理论计算机科学、数据工程及知识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与VLSI设计自动化、软件理论与系统、生物计算及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及机器人、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技术、CAD技术、计算机视觉、媒体信息处理等研究方向。
领域及成就
根据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大学的全球计算机领域高水平论文发表情况统计,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2009-2018年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位列全球计算机学科第8位。
据2018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60周年庆专题网站显示,近十年来计算机系主持运行的中国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系统,连续4次位列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依托“神威·太湖之光”开发的超级计算机应用系统,连续2年荣获ACM国际超级计算机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主要采用自主IPv6核心路由器研制成功的CNGI-CERNET2成为全球最大的纯IPv6下一代互联网,IPv6真实源地址验证技术和下一代互联网过渡技术及其国际互联网IETF标准世界领先;2009-2018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计算机系统: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官网显示,计算机系该研究领域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向:并行高性能计算机,分布式系统,存储系统和编程系统。该领域已获得许多项目的资助,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英特尔微软、IBM、惠普谷歌华为跨国公司;已在国际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如PPoPP,EuroSys,SC,PACT,OOPSLA,HPDC和ICS)发表论文;除了论文发表,还建立了许多真实系统,如浏览器系列群集计算机,存储系统TH-MSNS,网格计算中间件CGSP,MPI应用程序调试和检查点工具等;为开放源码Open64编译器做出了许多贡献,已开源几个软件包,MPI如高保真MPI模拟器和GPU编程工具MapCG等。
计算机网络: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官网显示,计算机系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向:网络路由和交换架构,高等网络体系结构,源IP地址验证,IPv4/IPv6过渡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该领域已获得许多高端项目的资助,如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牵头一个由百家科研院校共同参与的CNGI重点项目,总资金约四亿人民币;此外,还在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接连两次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的支持(2003年至2008年,以及2009年至2013年),总计达四千七百万元人民币;还在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如ACMSIGCOMM,IEEEINFOCOM,IEEEInternetComputing,ACM/IEEETransactionsonNetworking),曾经获得ACMMultimedia2009最佳论文提名;引领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发展;在中国设计研发了第一个互联网骨干网络;CERNET不仅是一个支持高校教育和研究的国家级先进网络基础设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学术网络;此外,还申请了大量专利,并已获得授权;运用新技术进行了大规模试验,甚至已经进入部署阶段,并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例如,开发的IPv6核心路由器获得2004年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整体科技创新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已在CNGI示范工程进行部署。与中国国内二十所高校合作,共同构建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CERNET2最大的核心网以及中国国内/国际交换点CNGI-6IX;提出并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纯IPv6骨干网,并于2004年、2006年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步奖”;该项目还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IPv4/IPv6过渡技术解决了验证架构,其关键技术如4over6不仅发表在IETF国际标准RFC上,同时也将部署在下一代互联网,解决了互操作性、演化、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将计算机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控制评估作为基本研究重点,已经在IEEETransactionsonComputers和IEEEINFOCOM上发表了15篇代表性论文,并于2005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提名。
信息处理: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官网显示,计算机系信息处理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向:理论,信息处理方法,网络搜索技术和应用,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该领域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在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理论与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已连续两次获得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基金)的支持,还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几个重点项目,如“视觉与听觉信息认知计算”;在技术与应用研究方面,牵头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物理气相沉积设备检测平台和集群控制平台及软件”,总资金约两亿元人民币;互联网信息采集研究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总资金约一亿加拿大元;已在国际刊物或国际会议(如,JournalofArtificialIntelligence,IEEE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Theory,IEEETransactionsonComputers,InformationandComputation,ACMTransactionsonComputationalLogic,PhysicalReviewLetters,PhysicalReviewA,QuantumInformation\u0026Computation,TheoreticalComputerScience,IEEETrans.onAutomaticControl,IEEETrans.onNeuralNetworks,IEEETransactionsonFuzzySystems,IEEEtransactionsoncircuitsandsystemsforvideotechnology,Journalofmachinelearningresearch,IEEETra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Sensors,Automatica,NIPS,IJCAI,AAAI,WWW,cvpr,ICML,SIGKDD,SIGIR,ICDM,ACMMM,ACL)上发表论文;理论课题组已定期在国际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这些论文已被其他研究者广泛引用,其中许多为美国及欧盟机构;已经获得国务院、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多项奖项;“非经典计算:形式模型和逻辑基础”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00nm高密度等离子体刻蚀机的研究、发展及产业化”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计算机视觉: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官网显示,计算机系该领域已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牵头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可视化媒体智能处理”,项目资金(第一期:2006至2010年,约两千四百万元人民币)和(第二期2010至2015年,约三千万元人民币),以及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微软共同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万维网社会网络理论与分析方法”;已在国际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如ACMSIGGRAPH(4),CVPRoral(2),ICCVoral(1),IEEET-PAMI(4),IEEET-VCG(8),IEEET-CSVT(1);其中一篇论文被评为2010年IEEET-CSVT最佳论文,还有一篇被评为2007年cvpr最佳学生论文;还申请了20项国家专利并获得授权。
知识和软件工程: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官网显示,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包括:(1)新型数据库查询范例,(2)复杂高性能数据挖掘,以及(3)语义Web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专注于软件科学、技术及其工程的研究;自2005年以来,已在世界会议和期刊(如SIGMOD,SIGKDD,VLDB,ICDE,WWWconferences,和TKDE,VLDBJournals)上发表了30篇该领域的高质量论文;该领域资助项目,包括11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NSFC),2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4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8个产业界项目,还有22个国际合作项目。
普适计算: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官网显示,计算机系介绍了透明计算的概念和原理,以应对大规模及变普适计算环境;开发了一个上下文感知模式和几个多模态接口,使自然与人类多媒体无缝互动成为可能,而且是以无干扰、甚至不可见的方式;该研究方向获得许多项目的资助,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及一些产业界项目,其中包括“情感计算基本原理与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民币三千万元),“普适计算基本技术与系统”(863计划重点项目,人民币五千五百万元),“智能空间关键技术和原型系统”(863计划项目,人民币二百七十万元),“大规模桌面系统”(863计划项目,人民币二百七十八万元),“新型网络应用模式操作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民币五千三百万元),和“上下文感知服务可扩展体系结构与系统”(中国诺基亚研究院)等;已在包括IEEEPervasiveComputing,TransonASLP,TPDS,TKDE,ISPASS,UIC,INFOCOM,ACMMM,CHI,UIST在内的国际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已获得20多项中美专利,其中有些如“基于透明计算的设备与方法”已转移至产业界,并取得成功;研究和应用成果也获得多个奖项,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及教育部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
自动电路设计/电路设计自动化:根据2020年5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官网显示,清华大学EDA课题组在packing优化算法、互联中心设计方法及SoC(系统芯片)设计方法领域做出了贡献;近年来,获得了许多高端项目的资助,其中包括4个国家863重点项目,3个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的2个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还有十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牵头了一个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先进的saber仿真软件平台开发”(约十五万元人民币),2个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千兆级系统单级芯片国际研究中心”(2001年至2005年)和“国际纳米技术设计中心(2006年至2009年),前者于2005年在国家自然基金委的最后设计评估中获得了A级成绩,位居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前十位;在国际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如,二十多篇论文发表于IEEETransactions,二十五篇论文发表在DAC,ICCAD,ISPD等顶级会议上),其中,发表在DAC’2009的那篇论文获得最佳论文提名;在近五年内,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年)、二等奖(1989年)、一等奖(1993年);与国际科研团队取得合作(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研究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普渡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日本的广岛大学、早稻田大学,韩国科学技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共同发表了许多篇论文;此外,还与跨国公司(如美国英特尔,美国新思科技,美国凯登思公司,日本绩达特公司)取得合作,将研究成果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学术交流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0年开始设置“先进计算”全英文硕士项目,2016年开始组织国际暑期学校,2017年开始设置全英文博士项目,面向全球招生。已招收百余名国际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英国剑桥大学、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学院等中国国外高校;全英文项目中的部分课程荣获教育部“来华留学品牌课程”称号;计算机系还与卡耐基·梅隆大学合作开设了联合培养双硕士学位项目,与德国汉堡大学合作开展了博士生联合培养。
据2018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60周年庆专题网站显示,计算机系与众多中国国外高校建立了学生交流项目,如滑铁卢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暑期研究训练项目等,每年有300多位同学利用暑期访学或实践的机会,游学欧美高校或参加顶级会议;计算机系与中国国外大学开始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例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了该系第一个海外联合研究中心NeXT,两期十年投入约一亿人民币,许多学生和老师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开展研究;与谷歌Facebook等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已成常态。
先进事迹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自1958年建系以来始终引领全国计算机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在全国率先开展教材的编撰,建设了全国最早最全的计算机系列教材,形成了紧跟学科发展具有生命力的教材体系,被全国数百所兄弟院校选用,为全国学科建设发展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清华计算机教材已经逐渐成为各界认可的品牌,涌现出一批精品教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5项,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项,十一五规划教材38项,十二五规划教材11项。近年来清华计算机系的教育教学改革反哺教材建设,结合在线课程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材建设新样态,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教材,在教材建设的方方面面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新时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作为教育部计算机类教指委的依托单位,全面规划和推动了计算机类系列教材规划,全力推进教材系列化建设,主持或参与教材规划项目约二十项,面向卡脖子技术以教材规划带动学科发展。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系徽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徽主题图案为日晷,系徽融入了系“智圆行方”的精神,如同每台计算机系统中连绵不绝的0和1的序列,“智圆”和“行方”格物致知的精神,也在每个清华大学计算机人的血脉中生生不息。
精神文化
系部精神
“智圆行方,追求卓越”
源自老子之语:“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渊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立直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
原系主任孙茂松曾撰文释义“智圆行方”一词:
人类孜孜以求的正是使机器不仅能够延伸人的“体力”,而且能够进一步延伸人的“智力”,其终极目标则是“圆”人类自身之“智”。这将是计算机科学的根本任务。
计算机系的发展史生动体现了清华人在中国这个特定环境下“圆”机器之“智”的探索历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六阶非线性电子模拟计算机、911快速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556型自动搜索电子模拟计算机、112型小型晶体管数字计算机,到七、八十年代的724型集成电路计算机、100系列集成电路小型计算机(DJS-l30、DJS-l40机、DJS-l42机)、DJS-050型微型计算机,乃至九十年代及21世纪的二级大规模集成电路CAD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产品SED-08路由器、高华CAD二维绘图及设计系统、基于索普卡(SOPCA)网络结构的索普卡电脑、高性能集群计算机与海量存储系统、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CNGI-CERNET2/6IX、非经典计算的形式化模型与逻辑基础等,对“智圆”这一理想的追求,一以贯之。
行为准则
“敬业、进取、严谨、勤奋、求是、诚信、笃行、务实”已成为计算机系乃至系师生个人的行为准则。
党建理念
计算机系经过实践探索建立了以“贯天、接地、通心、树人”为主要理念的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获得荣誉
2020年计算机系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2020年计算机系高性能所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2020年离退休第二党支部入选清华大学第二批党建工作标兵党支部创建单位。
2020年计82党支部入选清华大学第二批党建工作标兵党支部创建单位。
2018年信研院党支部入选清华大学第一批党建工作标兵党支部创建单位。
计算机系党委被授予“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称号,2020年。
计算机系分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2018年。
计算机系被评为“清华大学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
计算机系被评为“清华大学文书档案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
计算机系被评为“清华大学照片档案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
计算机系获得“清华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综合奖”,2019年。
计算机系被评为“清华大学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
计算机系党委获“清华大学基层党建特色工作优秀成果奖”,2019年。
计算机系被评为“清华大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
计算机系被评为“清华大学保密认证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
社会评价
2010年,以图灵奖获得者JohnHopcroft教授任主席的国际评估专家委员会认为,“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已经崛起成为世界级(world-class)的计算机科学研究与教学机构之一。”标志着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已身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2017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陈元担任主席的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顾问委员会首次会议上,顾问委员们指出:“清华大学计算机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长为中国大学计算机学科建设的引领者和一所位居世界前列的计算机研究与教学机构”。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教学建设
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介绍.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24-01-22
院系设置.清华大学.2024-03-05
历任领导.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24-03-05
一九八六.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24-03-05
一九九三.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24-03-05
二零零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24-03-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师资队伍
学科体系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就
学术交流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获得荣誉
社会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