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二中学
1912年创办的公办中学
宁波市第二中学,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月湖南端的竹洲岛上,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和浙江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的成立始于1912年,前身为北宋庆历年间在竹洲开办的城南书院。学校历经八迁其址,六易其名,最终于1954年更名为“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
截至2012年5月,宁波市第二中学占地面积达213,434.6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学校共设有24个班级,学生人数为1047人。截至2023年,学校有教职工107余人,专任教师96人。学校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四周环湖,四周古朴婆娑,银杏树成林,环境幽静。
宁波市第二中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展示平台,如菜单式选修课、兴趣小组、学科竞赛辅导等。此外,学校还设有研究性实验室、航模设计、社团活动和各类球队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创造机会。
历史沿革
宋朝年间
北宋公元1047年(庆历七年)县县令王安石设县学于竹洲,邀请浙东地区理学名家楼郁(“庆历五先生”之一)在此讲学,开创浙东理学之先河。
南宋公元1183年(淳熙十年)著名政治家、词人史浩(曾于赵昚隆兴元年、淳熙五年二登相位)筑“真隐馆”于竹洲,孝宗御赐“四明洞天”匾额。次年,与魏杞汪大猷同创月湖诗社。
南宋公元1184年—1189年(淳熙年间)四明学派(代表人物为杨简袁燮舒璘沈焕,亦尊称为“淳熙四先生”)以月湖为学术圣地。沈焕主讲于竹洲书院,袁主讲于城南书院(今月湖竹洲岛上),杨简主讲于碧书院。期间,沈焕及弟沈炳与金华吕祖俭还于竹州岛上共同创办了“沈端宪讲舍”,亦称“三先生书院”。
清代年间
清公元1736年—1755年(乾隆)清代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大柱”全祖望治学竹洲,重建“三先生书院”。
清公元1879年(光绪五年)宁波市知府宗源瀚建辨志书院(辨志精舍)于月湖竹洲。书院分设汉学、宋学、史学、舆地、算学、词章六斋,前四斋为传统文化,后二斋包含西方文化,走出了宁波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
清公元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宁波知府高英将辨志书院改为南城小学堂,次年停办。
清公元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邑人林松堂、戴鸿祺在竹洲南城小学堂旧址创设觉觉学会,并于楼厅北建师竹楼。
清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改觉觉学会为崇正小学堂。
民国期间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3月18日,由宁属六邑人士创立的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宣告成立,并正式开学,这是宁波市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也是在竹洲创立的第一所正式学校。学校开设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采纳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内容,书院制度完全转型为近代学校制度。女师学制五年。
1919年5月7日女师代表陈华清、支光瑜、沙克军、裘公皎等人参加“宁波学生联合会”。女师成立学生自治会——“自觉会”,会长为张珠。
1925年6月2日女师成立学生协会,陈修良任会长。
1927年2月女师停办。
1927年3月中共宁波早期领导人杨眉山先生以女师、启明和培英学校为基础,在湖西竹洲创办中山公学,并任校长。开始男女同校。
1927年7月宁波市教育局长杨菊庭决定在竹洲办宁波市立女子初级中学,即宁波市立女子中学。
1929年宁波市立女子中学在学制上由“师范科”改为“初中普通科”。在市长罗惠侨的提议下,市立女子中学添设“高中师范”科。
1931年宁波市立女子中学校名改为鄞县县立女子中学(俗称竹洲女子中学)。
1932年10月鄞县县立女子中学重新大修,蒋介石金廷荪杜月笙陈布雷等赞助最力。经此改扩建,竹洲岛上开始出现西式楼房。
抗战时期
1937年日军空袭宁波市,宁波城区沦陷,女中向农村疏散。8月,鄞县县立女子中学将学校迁到鄞西林村资福寺。
1941年4月19日日寇侵占宁波、奉化区一带,宁波沦陷,女子中学停办。
1941年秋宁波城区被日伪控制。月湖竹洲原县立女中旧址上设公立浙东中学。次年8月,迁广仁街,改称鄞县县立中学
1942年1月女子学校与商业职业学校和乡村师范学校三所学校联合成立鄞县县立临时学校联合中学。汪焕章为校长。后来私立甬江女中部分学生在沈贻芗率领下也加入了其中。
1942年3月1日鄞县县立临时联合中学在宁海龙宫村正式开学,分初高中普通科、高中师范科、简易师范科、高级商科暨师范科附属小学等。
1942年5月因日军侵袭,联中先后在新昌县属方口、儒附近的清凉寺、屋溪、天会山华顶寺、天兴庵和耕耘庵授课。
1942年8月、9月联中择定前童镇为校址,并先后于县境之东钱鄞西二区设立分部各一所,创设校歌,由汪奂伯作词,并规定四月二十一日为校庆日。
1943年由地方人士办的私立明州中学改名为私立器贞中学,迁入月湖竹洲岛,原女师学监胡哲显(又名达夫)任器贞中学校长。
1944年春“联中”从前童迁到宁海城南郊跃龙山明代大儒方孝孺的读书处,联中荣浙东地区最高学府之称。
1944年秋原联中汪焕章校长调任县文献馆,倪维熊(《宁波日报》主笔)接任校长,仍在跃龙山开学,并在县境东钱区塘头乡增设简师分部。
1945年6月下旬因日军从福州市温州市向北窜逃骚扰,鄞县联中被迫紧急疏散,只留部分员工迂回于山区乡间。倪维熊校长卸任,汤陆冠英接任校长。
1945年8月下旬日本投降后,联中重回跃龙山。
解放前期
1945年9月联中先由宁海县移鄞东陶公山。
1945年9月8日联中移入县城,并暂借前私立三一中学旧址为高初中普通科、高商科校舍,前县立女子中学旧址为师范科校舍。鄞东、西之第一、二分部亦奉令并入本校,仍由汤冠英先生为校长。
1945年10月“联中”迁回宁波市,学生猛增到1200余人,教职工近100人,规模空前。
1946年1月“联中”解体,建立“鄞县县立中学”和“鄞县县立师范学校”,鄞县县立中学校长由县长徐志道兼任。
1946年9月鄞县县立中学迁回竹洲。校长由吕志铎担任。学校既招公费生,也招自费生。校训为“诚爱勤朴”。
1949年3月12日下午蒋介石蒋经国视察了自己曾经捐款修建的鄞县县立中学,称赞鄞县县立中学是全国第一流的县级中学。
1949年6月宁波市首届学生代表会召开并宣告成立市学联筹办会。鄞中学生罗精奋被推选为市学联筹委会常委。
解放后期
1950年至1954,学校名为“宁波市市立中学”。
1952年,浙江省教育厅定“市中”为重点中学。
1954年,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
1962年,宁波市少年体校划归宁波二中领导。
1981年,宁波十一中学高中各班划归宁波二中。
2005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
教育教学
硬件设施
截至2013年5月,学校有探究实验室、微格实验室、电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全省中学引进的第一台三维打印机、竹洲大讲堂报告厅、校园广播电视台、美术教室、翔鹰体艺馆。
办学规模
截至2012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达213435.6平方米,有班级24个,学生1047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学校有教职工107余人,专任教师96人。其中全国和浙江省劳模2人,省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1人,地市级名师5人,骨干教师22人,省市教坛新秀近40人。获全国优秀辅导员、省春蚕奖、省师德楷模、省先进支教个人、省市事业家庭兼顾型教师、市王宽诚育才奖、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有29人,高级教师约占专任教师队伍的60%。
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费颂春
浙江省劳模:吴松平
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吕荣棠
浙江省特级教师:于淑儿
教育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5年高考,该校一本重点率已达47%,其中四个重点班(大班额)平均一本重点率为70%,最高为76.3%   。
2012年高考,该校共有377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167人(文科44人,理科123人),文科重点率37%,理科重点率48%,文理科合计重点率为44.3%;本科上线370人,上线率98.14%。
学科成绩
2016年1月,在2015宁波市高中课外阅读竞赛中,该校1名学生获得市二等奖,2名学生获得市三等奖,3名学生获得城区一等奖,8名学生获得城区二等奖,4名学生获得城区三等奖。
2015年12月,该校李振疆获得2015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三等奖,徐诗懿获得2015年全国高中数联赛赛二等奖。
2015年11月,该校周婕在宁波市高二学生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省重点中学组)三等奖。
2015年7月,在2015年浙江省高中生物学竞赛中,该校1名学生获得省级A组二等奖,5名学生获得省级A组三等奖。
2015年6月,在2015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中,该校1名学生获得省级三等奖
技能成绩
2016年3月21日,在浙江省第十三届学生定向比赛中,该校运动代表队获高中组团体第六。
2007年至2012年间,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三模”、体育、艺术等比赛获奖的学生逾1000人次。“三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团体和个人优胜奖近500人次。
教师成绩
2015年10月,该校薛鹏在2015年宁波市城区高中政治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
2015年10月,在城区直属中学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中,该校梁健虹获三等奖
2015年10月,在2015年宁波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高中组)大赛中,该校李敏获三等奖。
2015年1月,该校任燕红在2014年宁波市高中化学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2014年10月,该校施裕芳获得2014年宁波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高中组三等奖、直属学校高中组二等奖。
学校荣誉
学校文化
校园文化
校训
爱国、科学、自强不息
校风
从严、求实
校歌
歌词:
明山甬水,郁郁葱葱,钟灵秀,海天东济,济多士四,方所崇孕育文明种,台湾岛寻衅,蹂躏乡邦,满目疮,遍地哀鸿,满门,桃李零落成空堪叹武城辍弦诵。
萃英才兮,海隅山中,夙夜匪懈,学业是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于越奏虏,功雪国耻,尝胆卧薪,誓追先 贤,之芳踪待,学成,直捣黄龙重归故乡歌大风。
学生社团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有英语社、文学社、天文社、手工社、美术社、电脑社、动漫社、戏剧社、音乐社、街舞社、书画社、航模社等19个社团。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教育教学
硬件设施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教育成果
学生成绩
教师成绩
学校荣誉
学校文化
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