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俊,笔名戈哈,祖籍广东中山,1930年生于
上海市,2023年1月27日去世,享年93岁。其妻子
张佩芬是
德语翻译家。主要代表作有:《
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
福克纳评论集》。
李文俊早年入读圣约翰大学新闻系,1952年毕业于
复旦大学。曾在《译文》和《
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多年。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世界文学》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誉学部委员。历任《译文》及《世界文学》助理编辑、编辑、主编、副编审,编审。中国译协副会长,
中国作家协会对外文化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
李文俊通过翻译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写作面貌,1994年获中国作协“中美文学交流奖”,2011年获中国译协“翻译文化
特别贡献奖”。其译著《
我弥留之际》荣获中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
一等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0年农历十月二十日生于
上海市。他的父亲李廷芳(1899—1994),秀挺能干,懂英语,在英国人办的
怡和洋行任茶叶部经理,曾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任职数年。香港被日军占领后,李文俊和家人逃回上海,在药房做小店员。李文俊七八岁时父亲就开始教他英语,后用英语给他写信,介绍他看好莱坞文艺片。母亲
梁冠英能写会画、会唱
京剧、还能弹唱英文歌。李文俊和外公开有照相馆和药房,在亲人的影响下,李文俊享受着最早的文艺启蒙。
李文俊从小就喜欢逛书店看书、欣赏照片,中学时就能翻译美国影讯,并在上海晚报上发表。李文俊中学时的英语和语文老师都多才多艺。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李文俊考上了
复旦大学的新闻系。李文俊大三时就与同学合作翻译了《最后的边疆》(1952)与《没有被征服的人》(1953)两部作品,并出版,在译界崭露头角。少年时,李文俊在上海
复兴中路上的旧书店淘到了编辑家和翻译家
赵家璧撰写的《
新传统》,开始认识
威廉·福克纳。
编辑经历
1952年,22岁的李文俊以优异的成绩从复旦毕业,在北京从事编辑、写评介、编典籍,翻译等工作。当时,李文俊先被分配到作家协会的《
人民文学》编辑部工作。1953年4月,李文俊被调到了《译文》筹办处。刚出道的李文俊负责通联,
萧乾带领。1957年,李文俊任《
世界文学》的责任编辑。李文俊在1979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1988—1993年任《世界文学》主编。
翻译经历
20世纪50年代,担当《译文》编辑的李文俊和团队翻译了
威廉·福克纳的《胜利》和《拖死狗》两个短篇,并写了按语,对福克纳的写作主题与风格作了概括性介绍。70年代末,李文俊开始翻译福克纳的作品,他是第一个把福克纳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人
20世纪60年代,李文俊开始评价福克纳。60年代中期,李文俊先生提出
弗兰兹·卡夫卡作品选题,自己翻译了五个中短篇,1966年由
上海译文出版社以《审判及其他》为书名出版,1979年发表于《
世界文学》第1期的中篇小说,这使得李文俊成为国内译介卡夫卡的第一人。
1979年,《世界文学》刊登了李文俊翻译的卡夫卡的《
变形记》,它影响了一代读者的阅读趣味,上海译文出版社将此作品作为反面教材内部发行。当时在
海盐县做牙医的
余华被《卡夫卡》震动了。
1970—1972年,李文俊和
钱锺书、
杨绛随社科院的大部队下放
河南省农村,盖房子、挖井、做木工。
20世纪80年代初,李文俊参编《美国当代小说选》。与此同时,他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的编辑。接着编写《
美国文学简史》的福克纳章节,出版了《
福克纳评论集》。此外,他还参加组建了中国
加拿大研究会,任副会长,三次受邀访问加拿大。除翻译和评论过加拿大几位最有名女作家露西·蒙哥马利、
玛格丽特·爱特伍、
艾丽斯·芒罗外,李文俊还合译出版了一本加拿大文学的重要选集《比眼泪更美:加拿大现代诗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该书是中国第一本收录加拿大现代诗的译诗选,共收录了加拿大25位诗人的近百首英语和
法语名诗。此外,他还译有《
去吧,摩西》《
我弥留之际》和
卡森·麦卡勒斯小说集《
伤心咖啡馆之歌》、
杰罗姆·塞林格的小说集《
九故事》。
李文俊翻译的《
警察与赞美诗》,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他的译者姓名却被漏掉,其中的妙译被设计成了思考题,引导孩子们体会
欧·亨利的语言艺术。
1989年6月,李文俊在
多伦多访学,期间到
加拿大东睡的
爱德华王子岛,寻访
伯纳德·蒙哥马利的故居,并赠送了
马爱农中译本的《绿山墙的安妮》,使蒙氏故居收藏的该书译本增加到37种。
1980年2月-1982年6月,李文俊用三年时间译完《
喧哗与骚动》,并加了几百条注解,1984年由
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此作品,此后多再版。译本当时的发行量达到了87500册,而李文俊也因过度劳累而住进医院。
1995年,李文俊开始翻译《押沙龙,押沙龙!》,到1998年2月9日才完成这个第四部译著,此作品是李文俊年近60岁时翻译的,历时三年,是李文俊最难翻译的作品,有时翻译一句就得花费几天时间。译完这本书后的一天下午,他突发
心肌梗死,是夫人和医生把他救了回来。
2000年后,李文俊翻译了一些难度较低的作品:《小公主》《小爵爷》和《秘密花园》、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情书集《我爱你,罗尼》、美国
卡森·麦卡勒斯和
杰罗姆·塞林格的短篇小说集、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
老人与海(李继宏译)》和《忆巴黎》,还再次和中学老友蔡慧联袖,复译了
奥斯汀的代表作《爱玛》,作品主要是英伦顶尖小说。
2013年,李文俊翻译
加拿大诺贝尔奖女作家
艾丽斯·芒罗的著作《
逃离》,一时成了热点,采访李文俊的人多了起来,此书连夜加印70万册,街头书摊上还出现了盗印本。翻译《逃离》之前,李文俊曾深入到当地的穷乡僻壤,了解了当地的语言和生活,因此翻译得比较顺利,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而李文俊没和出版社签好合同,只拿了一次性稿酬18000元。
写作经历
20世纪90年代李文俊发行了《女画廊》《纵浪大化集》《福克纳评传》等著作。
21世纪初李文俊发行了《故乡水》《福克纳的神话》《福克纳画传》《
福克纳传》(插图珍藏本)《
天凉好个秋》《威廉·福克纳》《福克纳评传》《外国文学插图精鉴》等作品。
2007年,李文俊的散文书《天凉好个秋》由
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详细回忆了作者从出生到上大学、开始涉足外国文学翻译的经历,为我们解读了一个普通的儿童如何成长的历程。
2008年1月,李文俊著的《福克纳神话》由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2014年1月,李文俊创作的《福克纳画传》(
楚尘文化版本)由
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8年11月,由
漓江出版社发行的《故乡水》是游子李文俊老先生90高龄遴选出的散文集,该书讲述了作者童年在上海的生活,充满酸甜苦辣的工作和学习,与译界同仁如
钱锺书夫妇、
萧乾等人的真挚友情,也有旧时光里淘书、玩古董、出国奇遇等生活记趣。晚年的李文俊先生写过一篇《
我这一辈子:老舍小说经典》的文章,收入此书中。
晚年经历
2023年1月27日凌晨3时30分,翻译家李文俊在睡梦中安祥离世,享年93岁。
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
翻译作品
合作编辑作品
影视作品
创作特点
李文俊的作品把故乡作为建构一己文学世界的原点,注意到对写作而言最重要的是把握“想象的激情”与“警觉的智慧”的平衡。他的译作《
喧哗与骚动》与《
我弥留之际》注意到叙事视角,意识、语言与时间三者的和谐流动。他喜欢采用新的写法、经常改变语言和翻译方法。在翻译中,他可以接受多种风格和多种语言,通过翻译介绍写作方式。他的译作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李文俊先生是个随笔高手,他的随笔幽默,清新,细节生动,传神,镜头感极强,不动声色中,充满了韵味,是那种越品越有味道的文字。
荣誉奖项
1991年11月,李文俊的译著《
我弥留之际》荣获中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
一等奖。
1994年获
中国作家协会“中美文学交流奖”,2011年获中国译协“翻译文化
特别贡献奖”。
2010年12月17日,《
南方人物周刊》主办的第六届2010中国魅力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举行,当选2010中国年度魅力50人文艺类先知之魅。
人物生活
1955年12月,李文俊和张佩芬在北京
王府井集团结婚。
李文俊在工作之余喜欢游泳、骑自行车、听古典音乐、淘古玩和旧书以及和老伴跳舞。李文俊喜欢收藏宝贝,家用里的玻璃柜放着他的收藏品。他平时淘宝贝一般去
潘家园旧货市场,有时会看电视
鉴别天然玛瑙节目,但他买东西不会超过1000块,一年大概花两万块淘宝贝。
李文俊业余喜欢收集文玩,在他家客厅里,陈列和摆放着瓷器,瓦当、笔筒、陶罐等工艺品,增添了几分优雅与精致。
在工作之外,李文俊先生是热爱生活的,他喜欢美食和音乐,幽默解除了他日常中的烦恼。
2013年,年长的李文俊视觉开始退化了,他有
白内障还有黄斑,两只眼光度不一样,看书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个月他要去医院领一次药,每天都要吃一大把,但是他不觉得病痛很折磨人。翻译的时候他总是要把书稿先放大,然后将纸夹起来立在电脑旁。晚年的李文俊每天下午会骑自行车出门溜一圈,喝杯咖啡买些菜。有一次骑自行车摔倒了,没人敢救他,他自己爬起来了。此时的李文俊听音乐不去现场了,只是在电视里看古典音乐比赛。老两口在家里把生活安排得很有气息。
李文俊发表作品很尊重别人,牵扯到朋友的私人事情,他不会轻易公布。
影响与评价
影响
李文俊率先将《
变形记》翻译进国内,成为西方现代文学大规模翻译的标志性事件,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
莫言、
余华等作家都曾谈及李文俊译作带来的冲击。李文俊通过翻译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写作面貌。
李文俊翻译的“
威廉·福克纳”作品,对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的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莫言读了李文俊翻译的福克纳小说受到启发,开启了他的文学王国的写作之路。
评价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的作品以艰深著称,李文俊是第一个把福克纳介绍给中国读者的译者,他在翻译福克纳的《
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
我弥留之际》《
去吧,摩西》等最艰深的作品时,一天只能翻译数百个字,更因过于劳累而大病一场,光病危通知就收到5次,最终凭借令人钦佩的勇气和毅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翻译了与
威廉·福克纳有关的译著足有百万字。(
茅盾 评价)
在我即将沦为文学
迷信的殉葬品时,
弗兰兹·卡夫卡在
川端康成的屠刀下拯救了我。我把这理解成命运的一次恩赐。(作家
余华 评价)
福克纳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晦涩、复杂、高深,代表了艺术的高度,对我们写作者有极强的影响和号召。他的作品非常难以翻译。李文俊先生用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福克纳作品的翻译中,不但是让福克纳的作品,也是以自己的精妙译笔,深刻影响到我们这些写作者。(小说家
阿乙 评价)
李译是我们读者心目中的灯塔。我为自己这一生能见到李老并得到他的签名而自豪和激动。(小说家阿乙 评价)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李文俊去世.今日头条-闽南网.202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