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是由中国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制定的部门规范性文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共五章,二十三条,分为总则、组织与实施、认定条件与程序、监督管理和附则。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于2008年4月14日发布,2008年1月1日施行。2016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主要为加大对
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创造新技术、新业态和提供新供给的生力军,促进经济升级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实施是实现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选择。
发展历程
2008年4月14日,印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于2008年1月1日实施。
2016年1月29日,修订后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该《办法》分总则、组织与实施、认定条件与程序、监督管理、附则5章23条,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解释,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办法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组织与实施
第三章 认定条件与程序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附 则
办法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称《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
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
第三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应遵循突出企业主体、鼓励技术创新、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依据本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称《税收征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称《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条 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组织与实施
第六条 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组成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为:
(一)确定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方向,审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
(二)协调、解决认定管理及相关政策落实中的重大问题;
(三)裁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事项中的重大争议,监督、检查各地区认定管理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指导整改。
第七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其主要职责为:
(一)提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研究提出政策完善建议;
(二)指导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处理建议;
(三)负责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备案管理,公布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核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
(四)建设并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
(五)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
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科技
行政管理部门同本级财政、税务部门组成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以下称“认定机构”)。认定机构下设办公室,由省级、计划单列市科技、财政、税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省级、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机构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每年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
(二)负责将认定后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要求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对通过备案的企业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三)负责遴选参与认定工作的评审专家(包括
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并加强监督管理;
(四)负责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核实并处理复核申请及有关举报等事项,落实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提出的整改建议;
(五)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 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
第十条 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自高新技术企业证书颁发之日所在年度起享受税收优惠,可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到主管
税务机关办理税收优惠手续。
第三章 认定条件与程序
第十一条 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二)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
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三)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四)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六)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八)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第十二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程序如下:
(一)企业申请
企业对照本办法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认定条件的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注册登记,向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申请时提交下列材料:
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2. 证明企业依法成立的相关注册登记证件;
3.
知识产权相关材料、科研项目立项证明、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等相关材料;
4. 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生产批文、认证认可和相关资质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材料;
5. 企业职工和科技人员情况说明材料;
6. 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和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
7. 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8. 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二)专家评审
认定机构应在符合评审要求的专家中,随机抽取组成专家组。专家组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三)审查认定
认定机构结合专家组评审意见,对申请企业进行综合审查,提出认定意见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企业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公示10个工作日,无异议的,予以备案,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公告,由认定机构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异议的,由认定机构进行核实处理。
第十三条 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应每年5月底前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填报上一年度
知识产权、科技人员、研发费用、经营收入等年度发展情况报表。
第十四条 对于涉密企业,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工作规定,在确保涉密
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按认定工作程序组织认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建立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机制,加强对各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认定机构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改正,问题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暂停其认定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对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有关部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其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提请认定机构复核。复核后确认不符合认定条件的,由认定机构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并通知
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符合认定条件年度起已享受的税收优惠。
第十七条 高新技术企业发生更名或与认定条件有关的重大变化(如分立、合并、重组以及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等)应在三个月内向认定机构报告。经认定机构审核符合认定条件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不变,对于企业更名的,重新核发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不符合认定条件的,自更名或条件变化年度起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第十八条 跨认定机构管理区域整体迁移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内完成迁移的,其资格继续有效;跨认定机构管理区域部分搬迁的,由迁入地认定机构按照本办法重新认定。
第十九条 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认定机构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一)在申请认定过程中存在严重弄虚作假行为的;
(二)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
(三)未按期报告与认定条件有关重大变化情况,或累计两年未填报年度发展情况报表的。
对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由认定机构通知
税务机关按《税收征管法》及有关规定,追缴其自发生上述行为之日所属年度起已享受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第二十条 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各类机构和人员对所承担的有关工作负有诚信、合规、保密义务。违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相关要求和纪律的,给予相应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根据本办法另行制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同时废止。
附件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一、电子信息
二、生物与新医药
三、航空航天
四、新材料
五、高技术服务
六、新能源与节能
七、资源与环境
八、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电子信息
(一)软件
1. 基础软件
服务器/客户端操作系统;通用及专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生命周期的开发、测试、运行、运维等支撑技术,以及各种接口软件和工具包/组、软件生成、软件封装、软件
系统管理、软件定义网络、虚拟化软件、云服务等支撑技术;
中间件软件开发技术等。
2. 嵌入式软件
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技术;
嵌入式数据库管理技术;嵌入式网络技术;嵌入式软件平台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构建技术;嵌入式支撑软件生成技术;嵌入式专用资源管理技术;
嵌入式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设计技术;嵌入式设备间互联技术;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等。
用于工程规划、工程管理/
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等的软件工作平台或软件工具支撑技术;面向行业的产品数据分析和管理软件;基于
计算机协同工作的辅助设计软件;快速成型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软件;专用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产品开发工具支撑技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软件;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相关软件;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执行制造系统(MES)技术等。
4. 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中文、外文及少数民族文字的识别、处理、编码转换与翻译技术;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文字手写/语音应用技术;多语种应用支撑技术;字体设计与生成技术;字库管理技术;支撑古文字、少数民族文字研究的相关技术;支撑书法及绘画研究的相关技术;语言、音乐和电声信号的处理技术;支撑文物器物、文物建筑研究的相关技术;支撑文物基础资源的信息采集、转换、记录、保存的相关技术等。
5. 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
基于内容的图形
图像检索及管理软件;基于海量图像数据的服务软件;多通道用户界面技术;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视频图像及影视画面的处理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裸眼3D内容制作技术;3D
图像处理技术;3D模型原创性鉴定技术;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虚拟现实与现实增强技术;复杂公式图表智能识别转换技术;位图矢量化技术和工程文件智能化分层管理技术;实现2D动画和3D动画的自主切换和交互技术等。
网络环境下多系统运行的GIS软件平台构建技术;组件式和可移动应用的
gis软件包技术;基于3D和动态多维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构建技术;面向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数据库构建技术;电子通用地图构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行业应用技术等。
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平台构建技术;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事务处理、支付服务等支撑与应用技术;行业电子商务、基于
云计算的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支撑与协同应用技术等。
电子政务资源、环境、服务体系构建技术;电子政务流程管理技术;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电子政务决策支持技术等。
9. 企业管理软件
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的
商业智能(BI)软件;基于RFID和GPS应用的
现代物流管理软件;企业集群协同的
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基于
大数据和知识管理的
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
企业资源协同管理技术;跨企业/跨区域供应链/
物流管理技术;个性化服务应用技术;商业智能技术等。
10. 物联网应用软件
基于通信网络和无线传感网络的物联网支撑平台构建技术;基于先进条码自动识别、射频标签、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海量信息存储与处理技术;物联网行业应用技术等。
虚拟化软件;分布式架构和数据管理软件;虚拟计算资源调度与管理软件;云计算环境下的流程管理与控制软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采集、分类、处理、分析、个性化推送软件;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
大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软件;人工智能技术等。
12. Web服务与集成软件
Web服务发现软件;Web服务质量软件;Web服务组合与匹配软件;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软件;服务
总线软件;异构信息集成软件;工作流软件;业务流程管理与集成软件;集成平台软件等。
(二)微电子技术
1.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集成电路辅助设计技术;集成电路器件模型、参数提取以及
仿真工具等专用技术和
工艺设计技术。
新型通用与专用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集成电路设备技术;高端通用集成电路芯片CPU、DSP等设计技术;面向整机配套的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用于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新型移动终端、
数字电视、
无线局域网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等。
小外形封装(SOP)、塑料方块平面封装(PQFP)、有引线塑封芯片载体(PLCC)等高密度塑封技术;新型封装技术;电荷
耦合元件(CCD)/微机电系统(MEMS)特种器件封装工艺技术等。
4.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芯片设计分析与验证测试技术,以及测试自动连接技术等。
5.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技术
MOS工艺技术、CMOS工艺技术、双极工艺技术、BiCMOS工艺技术、HKMG工艺技术、FinFET工艺技术,以及各种与CMOS兼容的SoC工艺技术;宽带隙半导体基
集成电路工艺技术;GeSi /SoI基集成电路工艺技术;CCD图像
传感器工艺技术;MEMS集成器件工艺技术;高压集成器件工艺技术等。
6. 集成光电子器件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
半导体大功率高速
激光器、大功率泵浦激光器、超高速
半导体激光器、
调制器等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高速
引脚和APD模块、阵列
探测器、光发射及
接收模块、非线性
光电器件等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平面
波导股份器件(PLC)
液晶器件和微电子学机械系统(MEMS)器件的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等。
1. 计算机及终端设计与制造技术
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及服务器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2. 计算机外围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其关键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计算机存储设备、
移动互联网设备、宽带无线接入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基于标识管理和强认证技术;基于视频、
射频的识别技术等。
3. 网络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无线收发技术;高性能网络核心设备、网络传输和接入设备、TD-LTE设备等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智能家居、可穿戴式
汽车传感器等融合型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4. 网络应用技术
基于标准协议的信息服务管理和
网络管理软件的关键技术;ISP、ICP的增值业务软件和应用平台的关键技术;网络融合技术;网络增值业务应用技术;网络服务质量与运营管理技术;可信网络管理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技术;TD-LTE应用技术;
数字媒体内容平台/
CDN(CDN)技术;网络资源调度管理技术等。
(四)通信技术
1. 通信网络技术
光传送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卫星通信网络、
微波通信网络、IP承载网络的组网与规划、控制管理、交换、测试、节能等技术;
三网融合通信技术;光网络核心节点和边缘节点及其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核心
路由器和边缘路由器及其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
软交换技术;SDN技术;IPv6技术等。
2. 光传输系统技术
新型光传输设备技术;新型光接入设备和系统技术;新型低成本小型化
波分复用传输设备和系统技术;新型关键模块光传输系统
仿真计算等专用
软件技术;高速光传输技术;超大容量复用技术;可变
带宽光传输技术;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低能耗光传输技术;
自由空间光传输技术;光传输测试技术;光传输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3. 有线宽带接入系统技术
FTTx
FTTx技术;混合
光纤同轴电缆网(HFC)接入技术;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及其控制管理技术;
三网融合接入技术;新型综合接入技术;宽带有线接入测试技术;有线宽带接入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4. 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宽带移动通信
基站技术;宽带移动系统交换、控制管理、基站互连、拉远传输、分布式覆盖、测试等技术;宽带移动通信终端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宽带移动通信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数字集群系统的配套技术;其他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行业应用的配套技术等。
5.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技术;宽带无线应用终端技术;低能耗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宽带无线通信测试技术;宽带无线通信行业应用技术;无线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6. 卫星通信系统技术
卫星通信转发器及其控制管理与电源技术;卫星
地面站系统及其控制管理技术;卫星通信天线
馈线、发射接收、信道终端、测试、应用等技术;卫星通信应用终端技术;
卫星定位与导航应用技术;卫星
遥感数据共享与应用技术;卫星通信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新型微波通信系统技术;
微波通信天线馈线、发射接收、测试、应用等技术;微波应急
通信系统技术;微波通信系统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8. 物联网设备、部件及组网技术
面向物联网应用的M2M终端、通信模块和网关等设备和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基于
固网、宽带移动网及其混合网络的电信网络运营支撑管理技术等。
10. 电信网与互联网增值业务应用技术
基于
固网、宽带移动网、互联网及其混合网络的增值业务应用平台技术及其
中间件技术;电信网络增值新业务应用技术、
互联网+的业务应用技术等。
1. 广播电视节目采编播系统技术
与
数字电视系统相适应的广播电视节目采集、编辑、制作与播出技术;节目制播网设备与软件的关键支撑技术;面向
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加解密和
密钥管理的关键支撑技术;电台、电视台自动化网络化技术、云制作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数字媒体内容存储转发及检索交互技术;系统规划与系统集成、音视频质量测试评估技术等。
2. 广播电视业务集成与支撑系统技术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集成系统、
条件接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等支撑技术;
电子节目指南(EPG)及数据业务相关系统的支撑技术;交互
数字电视业务集成和用户认证系统的支撑技术;
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
集成播控平台技术;内容聚合技术,云平台技术和
大数据应用分析技术;可用于多终端的自适应编码系统的支撑技术;跨域服务运营支持系统的支撑技术等。
3. 有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
可用于有线电视宽带网络
骨干网、
城域网的新型光传输设备技术,支持高清、
UHD、3D业务的内容分发设备技术;FTTH和EoC等宽带接入设备技术,数字家庭网络设备、
智慧城市设备技术,多业务
融合终端和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与智能终端和智能家庭
媒体网关技术;用户收视行为调查与分析技术;可用于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的运营支撑管理系统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网络优化、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
4. 无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
地面
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技术;用于数字声音广播传输系统技术;调频/调幅同步广播系统技术;应急广播系统技术;智能接收天线和多业务融合终端技术;无线传输与覆盖频率规划、系统集成、发射台站自动化管理、电磁防护和测试评估技术;用于广播电视
卫星传输系统的编码复用加扰系统技术、调制上变频及高
功放系统、天
馈线系统技术等;卫星直播内容分发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技术;广播电视专业卫星综合接收解码技术及测试评估技术等。
5. 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安全运行与维护系统技术
中
短波广播、
调频广播、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声音广播、卫星直播系统等广播电视业务技术、
频谱监测设备技术;
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互联网音视频等视听新媒体内容监管设备和内容甄别分析
软件技术;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技术服务系统及信息安全测评技术;新媒体视听节目的监测、监控、监管技术等。
数字电影专业级拍摄设备及数字成像技术;数字电影虚拟
摄影、
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CG/CGI)、
动作捕捉、虚拟现实与
增强现实(VR/AR)制作技术;数字电影前后期制作、存储、传输与放映技术;数字电影网络化分布式协同制作云服务技术;数字电影声音制作与还原技术;电影放映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新一代数字电影版权保护技术等。
新型数字电视系统技术;三维电视系统技术;
4K电视系统技术;移动
多媒体电视系统技术;智能电视嵌入式应用技术;数字电视安全系统技术;多种传输方式融合的数字电视终端技术;新型投影技术;数字电视终端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8. 专业视频应用服务平台技术
智能化、网络化视频监控平台技术;跨平台、跨领域数字内容服务与应用平台技术;多业务应用平台技术;高清、宽动态、低照度摄像技术;大容量、高压缩监控后端处理技术;面向视频服务的云存储系统技术;电视屏幕、手机屏幕、电脑屏幕互动与融合技术;视频应用服务内容保护技术等。
9. 音响、光盘技术
高保真音响器件与系统技术;
Hi-Fi音源技术;专业数字音响系统技术;大容量、可刻录、三维播放、高保真的新型光盘技术;音响、光盘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六)新型电子元器件
1. 半导体发光技术
高效率、高亮度、低衰耗、抗静电的外延片生长技术;大功率、高效率、高亮度、低衰耗、抗静电的
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半导体照明用、长寿命、高效率的荧光粉材料;半导体照明用、高可靠、长寿命的驱动电源技术;低衰耗、热匹配性能和密封性能好的封装树脂材料和热沉材料技术;其他高效率、高亮度、低衰耗半导体发光技术;与半导体照明相关的
智能控制、光通信技术等。
2. 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
高可靠片式元器件、片式EMI/EMP复合元件和LTCC集成无源元件制造技术;片式高温、高频、大容量
独石电容(MLCC)制造技术;片式
ntc、PTC
热敏电阻和片式多层
压敏电阻技术;片式高频、高稳定、高精度频率器件制造技术等。
高可靠、长寿命、低成本VDMOS垂直栅场效应晶体管制造技术;绝缘栅双极型功率管(IGBT);用于大型电力电子成套装置的
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制造技术;其他新机理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
4. 专用特种器件
高可靠
微波器件、抗幅照器件制造技术,其他新机理的专用特种器件制造技术。
基于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敏感元器件的
传感器与工艺技术;采用半导体、陶瓷、金属、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超导、
光纤、纳米等材料以及
复合材料的传感器与工艺技术;多功能复合传感器与工艺技术等。
6. 中高档机电组件
超小型、高可靠、高密度的高速
接插件制造技术;新型高可靠通信继电器制造技术;小型化组合式大电流继电器制造技术;高可靠固体光/MOS继电器制造技术;
Hi-Fi、高灵敏、低功耗
电声器件制造技术;刚挠结合板和HDI高密度积层板技术等。
大屏幕液晶显示(TFT-LCD)、等离子显示(PDP)、场致发光显示(FED)、
硅基液晶(LCoS)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技术及相关的光学引擎技术;长寿命、高亮度投影技术;裸眼3D膜技术等。
(七)信息安全技术
1. 密码技术
加解密技术;密码认证技术;数据完整性保护技术;数字签名技术;
密钥管理技术;密码芯片技术;基于密码技术的集成化应用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
2. 认证授权技术
电子认证技术;生物认证技术;身份管理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授权件安全技术管理技术;网络信任技术等。
3. 系统与软件安全技术
硬件和固件安全技术;工控
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技术;
可信计算技术;
中间件安全技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
云计算安全技术;
大数据安全技术;密文数据库技术等。
4. 网络与通信安全技术
网络与通信攻击检测及防护技术;网络边界安全防护技术;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技术;网络监测/监控技术;网络安全审计技术;网络与通信安全预警技术;网络与通信安全协议技术;安全接入技术;网络内容安全管理技术;移动通信安全技术;宽带无线安全技术;
卫星通信安全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RFID安全技术等。
网络信息防失窃泄密技术;安全隔离与交换技术;数据单向导入技术;屏蔽、抑制与干扰防护和检测技术;电子文档安全管理技术;存储介质中信息的安全防护技术;数据恢复技术;数据销毁及检测技术;安全保密检查技术;文化、文物及文物衍生产品防伪技术等。
6. 安全测评技术
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评价与风险评估技术;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技术;安全产品测评技术;等级保护、分级保护测评技术;安全可控性
仿真验证技术;认证、认可管理支撑技术等。
7. 安全管理技术
安全集中管理、控制与审计分析技术;面向网络日志、报警、流量等数据的安全综合分析与管理技术;安全策略和安全控制措施配置、分发及审核的管理技术等。
8. 应用安全技术
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应用安全技术;公众信息服务应用安全技术;数字取证、分析与证据保全技术;终端安全应用技术等。
* 低水平、应用前景不明的技术除外。
1. 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
具备
可扩展性的信号
数字技术;可支持多种下端协议的上端控制与管理系统的软件和专用硬件技术;网络环境下交通数据综合接入设备技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和事件管理
软件技术等。
2. 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技术
交通量遥测技术;设施状况及交通环境感知技术;车辆身份照识别技术;营运车辆安全状态检测技术;交通基础设施状态监测技术;交通专用
传感器网络技术;
内河船舶交通量自动检测技术等。
支持多种支付方式的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路网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技术;
综合交通枢纽调度和应急指挥技术;多车道自动收费管理技术;多模式运输组织与管理技术等。
4. 车、船载电子设备技术
车、船载动态信息导航技术;车、船载安全驾驶辅助技术;车、船载
信息管理技术等。
轨道交通列车在途状态检测与预警技术;轨道交通车载传感网技术;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安全保障与运维支持一体化技术;轨道交通列车牵引传动、制动与
数字技术;轨道交通列车安全防护与控制技术;轨道交通列车自动运行等技术;轨道交通列车关键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6.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服务技术
轨道交通车-地数据传输技术;轨道交通移动通信
广域网、局域网技术;轨道交通安全苛求数据可信传输技术;终端综合检测技术;新型车地一体化综合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技术;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状态检测与数据管理技术;列车运行实时控制与指挥技术;轨道交通运行综合调度指挥技术;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故障检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技术等。
生物与新医药
新型高效
基因工程疫苗、联合疫苗、减毒活疫苗研发技术;重大疾病和重大传染病治疗性疫苗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生产所使用新型
细胞基质、
培养基以及大规模培养生产的装备开发技术;疫苗生产所使用的新型佐剂、新型
表达载体/菌(细胞)株开发技术;疫苗的新型评估技术、稳定和递送技术;针对突发传染病的疫苗快速制备和生产技术;其他基于新机理的新型疫苗技术。
2. 生物治疗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治疗技术;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技术;基因治疗药物的输送系统技术;重组蛋白、靶向药物、人源化及人源性抗体
药物制剂专业研制技术;单克隆抗体规模化制备集成技术和工艺;新型
免疫治疗技术;新型细胞治疗技术;疾病治疗的干细胞技术;小
核糖核酸药物开发技术;降低
免疫原性的
多肽的新修饰技术;ADC抗体偶联药物研制及工程细胞株建库技术等。
3. 快速生物检测技术
重大疾病和重大传染病快速早期检测与诊断技术;新型基因扩增(PCR)诊断试剂及检测试剂盒制备技术;新一代测序技术与仪器开发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等。
蛋白及多肽药物研究与产业化技术;
细胞因子多肽药物开发技术;
核酸及
糖类药物研究与产业化技术等。
生物资源与中药资源的动植物
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
基因工程与生物法生产濒危、名贵、紧缺药用原料技术;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制备、分离提取及纯化技术等。
6. 生物分离介质、试剂、装置及相关检测技术
专用高纯度、自动化、程序化、连续高效的装置、介质和生物试剂研制技术;新型专用高效分离介质及装置、新型高效膜分离组件及装置、新型发酵技术与装置开发技术;生物反应和生物分离的过程集成技术与在线检测技术等。
(二)中药、天然药物
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品系提纯复壮的新方法、新技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物种的种源繁育、规范化种植或养殖及生态保护技术;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或养殖技术;中药材饮片炮制技术等。
2. 创新药物研发技术
新型天然活性
单体成分提取分离纯化技术;新药材、新药用部位、新
有效成分的新药研发技术;能显著改善某一疾病临床终点指标的新中药复方研发技术等。
3. 中成药二次开发技术
显著改善传统或名优中成药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均匀性或能显著降低用药剂量、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疾病治疗成本的新工艺技术及新中药制剂技术;突破中药传统功能主治范围的新适应症研发技术等。
4. 中药质控及有害物质检测技术
中药产品质量控制的标准物质研制技术;中药产品标准新型
数字技术;新型有效质控检测方法技术;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等。
(三)化学药研发技术
1. 创新药物技术
基于新
化学实体、新晶型、新机制、新靶点和新适应症的靶向化学药物及高端制剂的创制技术;提高药物安全性、有效性与药品质量的新技术;已有药品新适应症开发技术等。
2. 手性药物创制技术
手性药物的
化学合成、
生物合成和拆分技术;手性试剂和手性辅料的制备和
质量控制技术;手性药物产业化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新技术等。
3. 晶型药物创制技术
基于化学药物或天然药物的晶型物质的发现、制备、检测和评价技术;晶型药物的原料药物或制剂中的晶型物质制备、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等。
显著提高国家基本药物药品质量与临床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环境污染与生产成本的技术等。
5. 国家基本药物原料药和重要中间体的技术
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市场需求量大并属国家基本药物的活性化学成分、重要中间体的生产技术;大幅度减少环境污染、节能降耗并显著降低生产成本的药物及医药中间体或晶型原料的技术等。
(四)药物新剂型与制剂创制技术
1. 创新制剂技术
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减少给药次数、降低不良反应的各种给药途径的创新制剂技术等。
2. 新型给药制剂技术
主动或被动靶向定位释药制剂技术;缓控释及靶向释药制剂技术;微乳、
脂质体及纳米给药技术;透皮和定向释药技术等新型给药技术;蛋白类或
多肽类等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定释药载体与口服给药制剂技术;长效注射微球制剂技术;吸入给药制剂技术等。
3. 制剂新辅料开发及生产技术
提高
生物利用度的制剂辅料开发及应用技术;难溶性药物增溶的关键技术、新型口腔速溶制剂的技术;新型制剂辅料产业化生产技术等。
4. 制药装备技术
制药产业化自动生产线及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新型
药物制剂专业工业化专用生产装备技术等。
(五)医疗仪器、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1.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
临床诊断的新型数字成像技术;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成像与处理技术;专用新型彩色超声诊断技术;人体
内窥镜的微型摄像技术;新型病理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新型医学影像立体显示关键技术等。
2. 新型治疗、急救与康复技术
肿瘤治疗的新型立体
放射治疗技术;影像引导治疗与定位、植入、介入及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急救及康复的新型装置与技术;生物3D打印技术;组织工程及
再生医学治疗技术等。
3. 新型电生理检测和监护技术
电生理检测和监护的新型数字化技术;临床、社区、康复的新型无创或
微创的检测或诊断、监护和康复技术;远程、移动监护的高灵敏高精度传感技术等。
生化分析的新型自动化、集成化技术;便携式现场应急生化检验检测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或新材料有明确临床诊断价值的医学检验技术;
临床医学生理、生化、病理检验的专用多功能快速检测装置与技术;国产化新型色谱制备分析装置技术等。
电子病历管理、临床医疗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管理、专科临床信息管理、电子健康
档案管理的新型软件系统开发技术;手术规划、放疗规划等新型医疗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技术等。
CT高分辨
探测器、DR数字探测器、X射线机高压电源的装置技术;微焦斑与高功率的高分辨X射线管新型装置技术;医用高性能超声
探头技术;放射治疗的射线计量检测技术等。
高效工业酶制剂的新型制备技术;酶纯化、酶固定化与
反应器应用技术;工业酶分子改造技术;重要化学品的
生物合成和生物催化技术;纺织天然纤维脱胶脱脂、纺织印染低温前处理生物酶技术等。
2. 微生物发酵技术
新功能微生物选育与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高发酵率的代谢
工程技术;可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降低成本的微生物发酵新工艺和技术;微生物固定化发酵与新型反应器的开发技术等。
3. 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工业生物产品的大规模高效分离、分离介质和分离设备开发技术;高效生物反应过程在线检测和过程控制技术;生物反应过程放大技术及新型
生物反应器开发技术等。
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有效成份制备高附加值精细
化学品的分离提取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
全合成、
化学改性及深加工新技术;高效分离纯化技术集成及装备的开发与生产技术;从动植物原料加工废弃物中分离提取有效成份的新技术等。
5. 食品安全生产与评价技术
功能性食品有效功能的评价技术;新食品原料安全评价技术等。
6.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食品中微生物、生物毒素、农药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检测产品开发技术;食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及食品掺假快速识别检测技术;食品中重金属成分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原料快速溯源技术等。
* 单纯检测技术应用除外。
1. 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优质、高产、高抗逆性优良新品种选育技术;用于优质高效
安全生产的新型肥料、农药、土壤改良材料和
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等。
2. 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
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及快繁技术;珍稀动物、珍稀水产保种与养殖技术;畜禽水产业健康养殖屠宰加工的环境调控、废弃物循环利用、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安全、优质、专用新型饲料、饲料添加剂、兽用药物及制剂、兽用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天然药物提取物及
生物合成制备生产技术;畜牧水产业质量安全监控、评价、检测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发掘与筛选新技术等。
3. 重大农林生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重大农林病虫鼠草害、重大旱涝等灾害以及
森林火灾的监测预警与防控减灾技术;主要植物病虫害和畜禽水产重大疾病的监测预警、快速诊断、应急处理及抗药性检测技术;高效安全环保农药、兽药的创制、生产与质量监测技术等。
4. 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
新型农作物、牧草、林木种子的收获、精选、加工、质量检测技术;新型农田作业机械、设施农业技术;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技术;农业生产过程监测、控制及决策系统与技术;
精准农业、
遥感与农村
信息化服务系统与技术等。
5.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
农田氮磷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农田农药污染防控技术;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替代种植技术;农业有机废弃物消纳利用技术等。
航空航天
(一)航空技术
1. 飞行器
总体综合设计技术:飞行器外形设计、
气动布局、动力装置与飞机的一体化设计、载荷设计、飞行器进
排气系统设计等技术。
空气动力学技术:气动力设计、气动力试验、
计算流体力学、气动噪声设计、水动力设计等技术。
结构/强度技术:结构设计、起落装置设计、强度设计和验证设计、疲劳设计和验证设计、热强度设计和验证设计等技术。
2. 飞行器动力技术
总体综合设计技术:总体性能与结构设计、强度计算、气动热力设计、噪声控制等技术。
部件技术:核心机设计、
发动机进排气装置、
燃烧室、涡轮等技术。
动力系统技术:控制系统、起动
点火系统、空气系统与封严等技术。
3. 飞行器系统技术
飞行控制系统技术:飞控总体设计、飞行器管理系统、自动飞行控制、飞控
传感器、
空中机器人的遥控等技术。
航电与任务系统技术:航电系统总体综合、
射频与光电探测、通信/识别/监视、综合导航、综合任务管理系统等技术。
机电与公共系统技术:机电系统总体综合、
电力系统与多电/全电系统、
辅助动力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防/除冰系统、机轮刹车系统等技术。
4. 飞行器制造与材料技术
制造技术:数控和柔性制造系统加工、精密/超精密和微细加工、塑性成型加工与扩散连接、精密铸造、智能/数字化装配技术;
复合材料构件制造等技术。
材料技术:新型材料母合金/原材料的制备、新型材料的先进生产及加工、航空材料的相关力学性分析和测试等技术。
5. 空中管制技术
通信、导航、监视及航空交通管理系统(CNS/ATM)管制
工作站系统技术;CNS/ATM网关系统技术;飞行流量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管制系统等技术;数字化放行(PDC)系统技术;自动终端信息服务(D-ATIS)系统技术;空中交通进离港排序辅助决策系统技术;空管监视数据融合处理系统技术;飞行计划集成系统技术;
卫星导航地面增强系统技术等。
新型
民用航空综合性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安全管理系统、天气观测和预报系统、适航审定系统等技术;新型先进的机场安全检查系统、货物及行李自动运检系统、机场运行保障系统等技术;民用雷达技术,地面飞行训练系统技术等。
(二)航天技术
1. 卫星总体技术
卫星总体设计、大型
试验设计和实施技术,以及结构、热控、综合电子等技术。
运载火箭总体优化设计技术;运载火箭系统冗余、高空风双向补偿减载、飞行振动抑制、火箭起飞滚转定向、一箭多星发射、MEO卫星发射轨道设计、主动
章动控制的
自旋稳定、全箭振动试验动特性获取、空射火箭动基座对准等技术。
大型、高姿态稳定度、大轨道机动能力、长寿命和高可靠性
卫星平台技术;小型化/微型化卫星、多功能复合结构设计、卫星热控设计、卫星电源和新型推进、卫星综合电子、空间碎片防护、空间环境安全保障等技术。
4. 卫星有效载荷技术
通信有效载荷技术:大容量转发器、频率复用、毫米波/激光星间链路、大功率
行波管放大器、大型可展开天线、星上交换处理、综合抗干扰、卫星自主生存等技术。
导航有效载荷技术:高稳定星载
原子钟、星间链路、自主导航、先进的导航信号调制、导航信号自主完好性监测、时空域抗干扰、区域增强天线、高精度测距、上行注入抗干扰、高精度时间同步和传递等技术。
遥感有效载荷技术:甚高
分辨率可见光相机,高分辨率
红外相机,集成大焦面
电子学及信息处理、高光谱/超光谱成像、辐射定标与光谱定标、毫米波/亚毫米波辐射计、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全
极化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测云/降雨雷达等技术。
空间科学有效载荷技术:低功耗、高分辨率
探测器技术、小型化及载荷集成、大型光学系统、紫外探测仪、
激光测距仪等技术。
空间微电子学和空间
计算机技术,空间
传感器及机电组件技术;先进
动力系统材料、轻质化
结构材料、热防护材料以及特殊环境服役的新型材料等制造技术等。
火箭发动机总体技术;火箭发动机
涡轮泵及
阀门技术;固体主
发动机过载下内绝热技术;吸气式组合循环发动机方案与验证技术;电推进及特种发动机关键技术;先进试验技术;先进
推进剂技术等。
遥感全链路成像机理、应用
仿真及多源遥感数据的高频次、高精度、高时效辐射定标技术;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
陆地生态系统、重力场测量等新型载荷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星地一体化多网接入组网仿真、宽窄带通信业务一体化应用技术;基于
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的天地一体化综合应急反应服务技术;卫星与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等融合应用技术等。
新材料
1. 精品钢材制备技术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减排的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
生态型非高炉炼铁技术,二次含铁资源和贫、难选
铁矿的高效提取冶金技术,
氧化物冶金技术,第三代TMCP技术,
高合金钢铸轧一体化技术,薄带连铸产业化通用成套技术;
高温合金制备技术;高附加值、特殊性能钢材、合金及制品的先进制备加工技术等。
* 不符合能耗及环保标准的中小规模
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铸造技术;普通热轧
硅钢、工/
中频感应炉生产的
地条钢、普
碳钢制备技术;常规用途的钢材机加工技术除外。
降低能耗和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熔体净化、高效熔炼、先进铸锻、半固态成形、连续近终成形、连续表面防腐/着色处理等高效生产技术和配套技术;高纯、高性能、环保的合金材料与合金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宽幅薄板、精密箔带、高强高导铜合金、环保型合金制造技术,高性能预拉伸铝板带及铝焊丝、大型复杂截面、中空超薄壁型材、大型锻件、高精度管(棒、丝)材等高端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
* 不符合能耗和环保标准的
冶炼技术;常规铝、铜、镁、
钛合金生产与加工技术;常规电力、电工用金属
导线和电缆
漆包线生产与加工技术;通用铝建材和一般民用铝制品生产与加工技术除外。
稀有、难熔高纯金属、高
比容粉末提纯处理技术;、、材料的
烧结及制备,宽幅板带箔材的成形技术;大型钨、钼异型件等静压成形加工技术;锆、铪高效洁净分离及锆合金包壳管精密铸轧加工技术;超细晶/超粗晶高性能
钨钢制品制备技术;降低稀土提纯过程污染和能耗的技术;稀土永磁体制造技术;高技术领域用稀土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等。
* 普通玩具、音响、冶金机械等用NdFeB永磁体和初级出口磁体产品生产与加工技术;一般抗磨用途的硬质合金制品生产与加工技术除外。
纳米材料与器件制备技术;超细、高纯、低氧含量、无/少夹杂金属粉末制备技术;粉末预处理、
烧结预扩散、预合金化、球形化、包覆复合化先进制备技术;国产化配套关键零部件快速烧结致密化技术;高性能粉末钢
热等静压/喷射沉积近终成形技术;新型铝及
钛合金零件制备技术;高精密度金属注射成形(MIM)技术,新型
高温合金、钛合金、微/共MIM及
凝胶注模成形技术;
3D打印金属新工艺、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高通量、高过滤精度、长寿命金属多孔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等。
* 低压水/气自由式雾化粗粉制备技术;常规
粉末冶金铁/铜基通用机械零件生产技术;进口喂料常规
不锈钢、
Q355MIM零件生产技术;粗过滤用铜基等多孔元件生产技术除外。
5. 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新材料制备技术
低密度、高强度、高弹性模量、抗疲劳新型金属及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耐磨、抗蚀、改善导电和导热等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及表面改性技术等。
* 性能不可控的原位
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常规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电弧/火焰喷涂、
喷焊、
镀锌、磷化、
电镀等常规
表面处理技术除外。
6. 半导体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石墨烯制备及应用技术;大尺寸硅
单晶生长、
晶片抛光片、SOI片及SiGe/Si
外延片制备加工技术;大型MOCVD关键配套材料、硅衬底外延和OLED照明新材料制备技术;大尺寸
砷化镓衬底、抛光及外延片、GaAs/Si材料制备技术;红外
锗单晶和宽带隙单晶及外延材料制备技术;第三代宽禁带
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高纯金属镓、、、锗、磷、镉半导体
蒸馏、区熔提纯大型连续化工艺技术,高纯及超高纯
有色金属材料精炼提纯技术及痕量杂质测试技术;低污染
硅烷法高纯度
电子级多晶硅提纯、后处理、区熔规模化生产技术等。
* 高污染、高能耗、低光电转换效率的
太阳能电池用
单晶、
多晶硅制备加工技术除外。
高技术服务
(一)研发与设计服务
1. 研发服务
面向企业和社会提供的基础性技术、应用开发技术、生产制造工艺技术;支撑经营管理和
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技术等。
2. 设计服务
面向行业应用的第三方
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和专业设计技术。
工业设计技术:精密复杂模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
包装设计技术等。
工程设计技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创意开展工程勘察、设计、规划编制、
测绘学、咨询服务的关键技术等。
专业设计技术:基于新创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面向社会和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专业设计技术等。
新能源与节能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
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其他新机理、高转化效率的太阳能利用技术。
* 简单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和低水平的重复性生产除外。
大容量风电机组设计技术;海上风电技术;风电并网技术;风电场配套技术;风电蓄能技术;其他新机理、高转化效率的风能技术。
3. 生物质能
生物质发电关键技术及发电原料预处理技术;生物质
固体燃料致密成型及高效燃烧技术;生物质气化和
液化技术;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技术;其他新机理、高转化效率的生物质能技术。
* 不满足清洁生产要求的生物质燃烧技术除外。
高效地热能发电技术;地热能综合利用技术;
海洋能发电技术;其他新机理、高转化效率的地热能、海洋能及运动能技术。
资源与环境
城镇生活污水高效低耗处理新技术;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及安全消毒处理技术;城市
水循环利用技术;城市景观水体质量改善与维护技术;城镇垃圾渗滤液高效处理技术;医院污水处理新技术等。
(九)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技术
1. 乐器制造技术
乐器及其器材加工和调试新技术;
MIDI键盘系统生产调试技术等。
2. 印刷技术
改造传统印刷的高新技术;
数字印刷技术;绿色印刷工艺技术;特种印刷工艺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