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
中国旅游自然景观
太原太山位于太原市西南23公里风峪沟北,位于龙山和蒙山之间,属于西山山脉。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古柏参天,寺庙隐匿其间,非登高望远难以一窥其景,是一个聚集了自然风光和灵气的绝佳之地。
关于太山的历史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太山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沈约的《宋书》,而太山寺的建立可追溯至唐朝景云元年。“泰山石敢当”一词源自西汉孝昭帝元凤三年的记载,称泰山上有一块大石自行竖立,被视为吉祥之兆,能驱邪避祸,镇压邪灵。另一种说法认为太山山脉的形状酷似一个巨大的“太”字,因此得名“太山”。这一说法也在明朝万历七年的《重修太山寺碑记》中有所记载。
太山距晋祠风景区5公里、蒙山大佛风景区3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景致非凡,尤以深秋红叶著称。2013年,太山所处的风峪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太原市太山景区综合服务区荣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
地理环境
景区概况
太原西南方向之太山距晋祠风景名胜区5公里、晋阳西山大佛风景区3公里,是太原市旅游和周日休闲的旅游点,这里得天独厚,景致非凡,尤以深秋红叶著称。晋源镇乱石滩西,有一条长而深的山沟,叫风峪沟,从风峪沟走进去,两山夹峙,中有河滩,循滩约行两华里,直到太山脚下。举目了望,山峦突兀峥嵘,漫山遍野,苍翠欲滴,溪泉涌流,叮咚作响,环境幽雅,景色秀丽,作为一个旅游点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太山”之各,始见于沈约(南朝梁文学家)的宋书。相传,五代时有山民“泰山石敢当”,以勇敢称著于北汉,因而闻名遐迩,就连这座山也跟着出了名,山取“泰山石敢当”的音义,故名太山。
主要景观
龙泉寺
龙泉寺坐落在太山的山腰上,位于太原市西南23公里处。此寺自八十年代开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修,并照原样油饰彩绘。经过油饰彩绘的龙泉寺,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红漆的山门象张开的笑脸,不仅欢迎普天之下的游人前来参观寺院,游览风景,而且还希望有更多的人在秋后来看太山红叶。
从已修成的层层台阶迂回而上,在峰峦环抱、松柏掩映之中,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这就是龙泉寺。太山龙泉寺扬名全国,龙泉寺原名昊天观,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初为道教,金元时期被毁,明初重建,改为佛寺。寺因山势而造,分上、下两院。上院为明代重建的观音阁。下院大雄宝殿为双层楼阁式建筑,下层奉观音菩萨,上层奉释迦牟尼佛。院东立无字唐碑,寺西有墓塔六座。龙泉寺存一樽疑为盛放佛舍利的金棺。由于寺院建在太山上,故又名太山寺。
红叶
太山红叶,是太原市市秋景中的一景。每年霜秋,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节,在这山峦环抱的凹腰里,一株株松柏像一座座用翡翠雕塑的尖塔,巍然挺立在悬崖峭壁上。满山遍野,呈现着一片明晰鲜绿的颜色。而那红叶在松柏之间,恰似绿草地铺上赤红的地毯;那红叶又似一团团红霞降落山间;那些零散的红叶,像一棵棵鲜红夺目的玛瑙镶在其间,大自然构图如此美妙,恰似一个巧于设计的画家,精心绘制的美景,原来太山生长着一种灌木,名叫欧黄栌,一到秋天,树叶变红,特别是经过霜打以后,树枝变成朱紫,村叶呈现深红色,正如陈毅同志在《题西山红叶》中说:"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这赞的虽是北京西山,但用在此处也是恰如其分。看来,杜牧说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并非夸饰之词。
太山红叶,十分秀美,令人称奇,令人赞叹,观后使人终生难忘。
寺千年变身之谜
太原市旧方志记载,太山寺即太山龙泉寺始建于唐朝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初为道教"昊天祠"。
而根据文物专家现场考证,银金棺舍利宝函所居的地宫,原是一处佛塔的塔基,此塔建于唐武周至李旦时期,刚好是公元684年到761年,即龙泉庙始建之时。而在地宫附近,文物考古人员挖掘出了另一处台基、台阶等旧建筑的遗址,后经鉴定为已毁于清朝晚期的建筑"昊天上帝庙"的遗迹。
唐代所建之宇为道观,何以有佛教之塔?而昊天上帝又是地道的道教内容,"昊天上帝庙"毁于清晚期,难道在太山上,昊天上帝与释迦和平共处了五百多年?也许这小小的金棺,能给我们讲出更多的古太原市的千年旧事,揭开更多的并州秘史。
龙泉寺前世今生
太山在今天晋源区阎家坟(今属罗城街办)村西,龙山和蒙山之间,属于西山山脉。
在"千年石函挖掘"新闻之前,太原人鲜有人知道有这么一座山,更不知道有龙泉庙。直至石函的出现,人们才开始了对这座看上去普普通通山庙的关注。
关于太山的得名,沈约撰写的《宋书》中曾有详细的记载:相传北汉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闻名,他居住的山也跟着有了名,太山取"太(泰)山石敢当"的谐音。而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称太山的山脉形似一个大大的"太"字,因此有太山之名。
太山山势磅礴、密林森森,山中盛长柏和槭属,绝美的景色吸引了宗教人士来此修行参禅。最初太山是道家方士修炼之地,据太原旧方志记载,太山寺始建于唐代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初为道教"昊天祠"。五百多年后毁于金元战火时期。直到百年后的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才重建,但将观世音等五寺并为一起,改成了佛教寺院,名字也改成了太山寺。
又传说当时天旱无雨,地方官员和百姓们到此处求雨,发现汩汩而流的泉水,认为是求雨有应,龙王赐泉,于是给太山寺冠以"龙泉"雅号,并在泉水上修建龙王庙,雕石龙,泉水从石龙嘴中而出。
据清道光年间《太原县志》记载,称原来道教的昊天祠在金、元两朝毁于火灾。而院内的东北角现存有石碑一幢,为唐景云二年(711年)所立,也是那段历史最好的实物见证。另明嘉靖《太原县志》中有"太山有龙池"的记载,成为太山寺别名由来的史证。
道观中的佛塔
事实上这座山庙并不普通,数百年来,太山龙泉寺实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虽然现在金棺中有何物外界尚不得知,但银椁金棺舍利宝函无疑对研究太原市2500年文化和历史发展,对相关年代的佛教、政治情况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文物专家现场考证,银椁金棺舍利宝函所居的地宫,原是一处佛塔的塔基。塔是印度佛教建筑窣堵坡传入中国后成为现在的塔建筑形式。
根据年代推算,此佛塔的建造日期与龙泉寺的前身"昊天祠"相隔年代不远,即佛塔是在"昊天祠"刚创建不久后修建的。
那为何道观中要修一个佛塔呢?岂不是不伦不类一件事物!就算是有人愿意出钱修塔,道观里的道士们难道就肯依他?
太山文管所所长向记者介绍称,唐朝的开创者李渊一直都以老子李耳的后裔自称,十分推崇道教,统治天下后,为了政治的需要,李渊的后人开始改推道教为佛教,极力扶持佛教。
而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前后,曾诏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广建庙宇、塑造大佛、祭拜神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武则天曾以太原市为其祖籍,定并州为北都,在太原大兴佛事,广建庙宇,为蒙山大佛赐披袈裟,到童子寺遗址拜佛、修太原北寺(今崇福寺)。那么,在强大的政治力量的干预下,道观里面的道士被赶走,而和尚占观为庙的可能性有没有呢?如果历史真是这样的话,太山寺的命运则更添一分神秘色彩,值得后人深入探究。
佛庙里的道观
沿着旧晋祠路走出太原古县城市区,路边醒目的有龙泉寺的指示牌,沿着山路西行不到2公里,便可见一写有"龙泉寺"的牌坊型建筑,便是龙泉寺的牌楼。
山门为悬山顶,背书"太山胜境",有5米多高,咋一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仔细观察后,有一处让人感兴趣,即这座佛教寺院的门檐下至今还保存着当年道教"八卦"的痕迹。
在考古专家挖掘地宫附近,有露出地面的台基、台阶等旧建筑的遗址。文物考古人员称,这是已毁于清朝晚期的建筑"昊天上帝庙"的遗迹。
昊天上帝唐朝国家祭祀的最高神昊天上帝,本是儒教对上天的敬称,唐朝时与道教的玉皇大帝渐渐合为一人。昊天上帝庙清朝晚期才毁掉,那么照此推算,昊天上帝与释迦在太山至少和平共处了有五百多年之久。
在佛祖阁顶山崖有一小洞。据碑文记载:"至之年,皇姑静息于山巅之洞。"皇姑,传说为北汉宗室之女,因少主继恩(北汉第三个皇帝)被害而循入空门。算一算年代,北汉时太山寺仍为道教昊天祠,是道教所在地,皇姑应当为道姑。(如果此时已成佛家庙宇,那皇姑也不能去和尚庙里出家当尼姑。)而后来继承之人竟把道姑清修之地妥善保存,并立碑纪念,恐怕为此举者不会是僧人,而更像是道士。
因此,这么算来,从唐朝到清朝这一段时间,龙泉寺很可能一直是共奉道、僧的一座特殊的庙观。我国早有僧、道、儒共处一庙的先例,就如湖南南岳大庙一样,菩萨和神仙共居,和尚和道士同处。
交通信息
交通不方便。308、310到乱石滩站下车,乱石滩车站有好几位司机师傅。可以砍价。如果要告知先去店头古村,说好不要交收费站的费用(乱石滩到店头古村之间有个收费站,收费站一般不收当地司机的钱),还可以讨价还价,一般拉一次10元即可。
参考资料
太山.携程.2024-02-19
太原太山:“太山”之名从何来?.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网站.2024-02-19
太原宝藏景区——太山.搜狐网.2024-02-19
太山.蚂蜂窝.2016-03-30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景区概况
主要景观
龙泉寺
红叶
寺千年变身之谜
龙泉寺前世今生
道观中的佛塔
佛庙里的道观
交通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