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鉴,字
孔昭,别号湛川,乡谥贞惠。教师、
朝议大夫、
明朝循吏、著名
儒家。
赵城镇(今
洪洞县)、
定兴县(今河北定夹县)、
迁安市(今河北迁安县)知县,后升任
太原市同知,兼职督办
偏关县(今山西偏关县)军饷。以清介廉洁,爱民如子,政声四起。又善制器、通兵法、学识渊博。其事迹被记入《关学续编》,为
渭河平原理学名儒。
张鉴,今
陕西省泾阳县安吴镇窝子张人。乡村教师,饱学名儒,王徵之
舅父兼老师。以才学出众,被任命为山西洪洞、
岢岚县等地知县,免除捐税,救济贫民,引导逃荒者返家种田,发展生产,离任时当地群众依依挽留,后升任太原
知府。执法公正,平凡冤案47件。历官二十余年,遗产数十亩,不足以糊八口,并未谋数以蔽风雨。原
吏部尚书孙丕扬其门人之请,取意“清白守节曰贞,爱民好与曰惠”追谥其为“贞惠先生”。
后来回到
陕西省,在
耀州区(治今耀县)乔因阜家教门馆讲学授业。他的外甥
明朝著名科学家、机械学家
王征(今
泾阳县安吴镇王家村)人,就是他的出名弟子之一。期间有机会尽读了小丘山房藏书,著有《历代事实》、《荒歌》行世。
他的才学受到了明政府的重视,
万历七年(1579),赴吏部应选,授赵城县(治今
洪洞县北赵城)知县。不久因父亲去世,辞职守孝。孝满,补
定兴县(治今
河北省定兴县)知县,刚过一年,又连逢祖母及母亲李氏去世,辞职归里。
万历十九年(1591)再次入京,补
迁安市(治今河北省迁安县)知县。县城外为水,以往木筏过境,按十分之一抽税,张鉴独自只抽二十分之一。他廉洁奉公,施惠百姓,教育士子,严惩奸,政绩远在诸县之上,被荐为台谏。未及赴京,即应
山西省巡抚吕坤、
文渊阁大学士王锡赏识并奏请,出任岚州(治今山西省
岢岚县)
知州。他单车赴任,到任第一件事,就是通过调查,报请免除了十一种额外赋役,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第二年,他率先捐出自己的俸禄购买耕牛,并召集逃亡百姓返回故土,当年回到本地的百姓达850户。州城内的用水,以前全靠东门外的河水,而每当敌军进犯,城门关闭,百姓常被渴死,他召集石匠在城内打井,从此城中不再缺水;州城内用的煤炭,以前都是从200里外运来,他经过亲自勘查,在附近找到了矿点,令窑户就地开采,从此城中不再缺煤;州城内的陶瓷,以前都购自800里外的兴唐桥。他认为既已有了煤炭,就可以自己烧制,于是亲自寻找到了
陶土,令窑工就地烧制陶瓷器皿,不只满足了
本州岛需要,还出售到了外地;州境的百姓不会织布,他购置了
织布机,请来男女教师免费教习,不到三年,州内自织的布够穿而外,还可以转售充作赋税。于是,荒僻贫困的岢岚州焕然变色。
万历二十四年(1596),督
御史魏允贞令全省府、州、县官会集都台,表彰张鉴为全省循良官吏第一名,亲手斟酒三杯表示崇敬。第二年,升任大同府(治今
山西省大同市)同知,督偏头关千户所(治今
偏关县)军饷。遇上饥荒年份,经他精心调剂,军饷亦可不缺。任职6年中,为国家节省费用超过2万贯。他还昭雪了营将陈某被诬之冤,折服了收税宦官孙朝的嚣张气焰。在此期间,他利用政务之余,创制了各色战车、护城悬楼、翻车、易弩等作战器械,受到了
总督萧大亨的赞赏,被下令部署在沿边的关隘城池。
万历三十一年(1603),张鉴因劳累和患病,决意告归。朝廷依其功绩,调任其为河东盐运使。当时身边只有几十两银子,服药之外,终日与亲朋故旧和门人讲论性命之学。
万历三十三年(1605)九月六日在任上去世,葬于今嵯峨山东麓,终年60岁。一代名臣、
吏部尚书孙丕扬(今陕西富平人)亲来悼念,并为他立谥号“贞惠”,提起他的遗产时说:遗产数亩,不足以糊八口;并不能谋数掾,以蔽风雨。
张鉴好学深思,诗、词、古文皆成家,然其造诣最深的是洛、闽之学。他认为“圣学关键要在此心不欺”,主张从行事做起,问心无愧,反对“徒事语言”,故平生不多著述。他在任上洁己慎独,关心民命,五任之中,平反杜九子、李冲霄等冤案计47宗,有些连封疆大吏都犹豫不决、不敢去做的事,张鉴都屏弃私念,断然行之。故官虽不逾五品,而功绩却甚为时人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