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大亨(1532年4月6日~1612年2月23日),字夏卿,号岳峰,谱名应文,祖籍江西吉水,明朝
泰安州(今
新泰市放城镇)人,明代政治家、军事家。
萧大亨六岁入塾就读,十五岁时其父弃世。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萧大亨补入泰安州学,成为诸生。嘉靖四十年(1561年),萧大亨至省垣参加由行省行政长官主持的乡试,领乡荐第六十六名。嘉靖壬戌科(1562年),萧大亨以第三甲一百六十名赐同进士出身,初授榆次知县。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萧大亨擢任户部主事,翌年升户部陕西司郎中,驻陕北化马池(今
盐池县)督饷监兵。万历八年(1580年),萧大亨任宁夏
巡抚。翌年,调赴宣府,成为独当一面的
封疆大吏。万历十七年(1589年),萧大亨擢升右
都御史,
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镇。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将领勾结鞑靼反叛,为明军击破。萧大亨平叛有功,升任
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萧大亨就任
刑部尚书,掌天下刑狱。万历二十六年(1598),萧大亨在刑部任上兼理兵部事务。万历三十二年(1604),萧大亨授任兵部尚书,仍署刑部事务。明万历四十年正月二十二日(1612年2月23日),萧大亨卒于泰安府第,享年81岁。
萧大亨在维护明蒙封贡互市、解决明蒙军事冲突、解决顺义王问题、平定蒙古叛乱、促进明蒙友好关系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明廷在萧氏墓坊上撰楹联为“束发登朝,勋业永垂于边地;鞠躬尽节,忠勤益励于宦成”,以表彰他的功绩。
人物生平
年幼失怙
嘉靖十一年三月初一日(1532年4月6日),萧大亨出生于山东济南府
泰安州放城里,幼年家贫,以卖豆腐为生,六岁入塾就读,十五岁时其父弃世,家遇不幸,少年遭受孤苦之痛。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萧大亨补入泰安州学,成为诸生,时年十八。萧大亨进学后,受到了
山东省提学副使
吴维岳的青目。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萧大亨受命督学山东。嘉靖四十年(1561年),萧大亨至省垣参加由行省行政长官主持的乡试,领乡荐第六十六名。
赐同进士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萧大亨会试后参加殿试,以第三甲一百六十名赐同进士出身,初授
榆次区知县,从此踏上仕途。时值榆次连年灾荒,民众饥寒,流离失所。萧大亨张榜招抚流民,呈请发仓赈济。并力除时弊,改革赋税,百姓拥戴。同时还制定相关章程让当时学子安心学习,榆次文教为之一振。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萧大亨以政绩优异而升户部主事。离任榆次之时,“老幼攀辕泣下”。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擢户部主事。翌年升户部陕西司郎中,驻陕北化马池(今
盐池县)督饷监兵。
1570年,调任陕西按察司佥事期间,指挥对鞑靼的捣巢之战,斩首160多人,为
隆庆时期罕见的大捷。此后萧大亨和延绥各将领并肩作战,战功卓著。有诗称赞萧大亨“当年受赈向
榆阳区,暴铠雄名震吉囊,记得红山一夜杀,骷髅百万点秋霜”,并把握时机,达到“款贡”之礼,促成贡市。
隆庆六年(1572年),萧大亨因其母年老,上疏回籍终养。次年(万历元年),返乡途中,在离家五百里处,接到其母讣闻,便散发跣足兼程徒步,日行百余里赶回家中,守丧三年,内外称孝。服除,历任
山西省按察副使,山西右参政等职。
万历三年(1575年)十一月,萧大亨补任
陕西省副使,分守
神木市兵备道。在神木任职期间,萧大亨对内严格整饬军队、加强军事防备,对外安抚鞑靼部落,(鞑靼的)各个部落都对其顺服,不敢越过边境来放牧。万历五年(1577年)正月,萧大亨转任山西按察副使,驻守
岢岚县。万历七年(1579年),萧大亨升为山西右参政。
封疆大吏
万历八年(1580年)闰四月,萧大亨被提拔为都察院右
佥都御史,负责巡抚宁夏地区。万历九年(1581年),朝廷下令让担任巡抚宁夏的右佥都御史萧大亨以原来的官职去巡抚宣府地区,并协助处理军务。万历十年(1582年),萧大亨晋升为右副
都御史。万历十一年(1583年),萧大亨在宣府地区就任巡抚期间,哈不慎部对宣府地区发起了侵扰、劫掠等寇边行为,萧大亨采取了相应的军事行动或者策略,成功地平息了这次侵扰。万历十二年(1584年),萧大亨晋升为兵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1587年)二月,萧大亨入
首都,协助管理京城军营的军务,但是不久之后就又回到了兵部任职。
万历十七年(1589年),萧大亨擢升右都御史,
总督宣府、
大同市、
山西省三镇。次年,鞑靼发生“洮河之变”,这次事变起因在于鞑靼后人顺义王在
青海省起兵发动暴乱,萧大亨上疏指出:“今国家御虏,当以
抚顺市巢逆为长策”,加强边防军事力量、分化部落关系,借力打力、对闹事的部落进行奇袭。同时力排众议,反对妄开边衅,召会鞑靼酋长,责其背德之罪,
顺义区谢罪望归,还
洮儿河所掠人口。在萧大亨等人的长期经营下,明朝与鞑靼的关系得到稳定。
太子太保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将领勾结鞑靼反叛,为明军击破。萧大亨平叛有功,升任
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是年,朝廷赠其祖父
萧胜,其父
萧乾为兵部尚书,在泰安建坊旌表。萧大亨戌边多年,跋涉塞外,编纂成《
夷俗记》一书,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刊行。该书即是一部民俗著作,又有策论制驭之略,旨在“制虏必先知虏”,以期达到“习虏之长以制虏”的目的。
安定西南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萧大亨就任
刑部尚书,掌天下刑狱。其时,
日本侵犯
朝鲜,战端事起,朝廷对日本和战争执不决,遂引发
御史曹学程、兵部尚书
石星两大狱案,交刑部定罪。萧大亨为曹学程讼冤解救,为此而受处罚。萧大亨虽与石星长期政见相左,亦能秉持公心而处之,为
朱翊钧所迁怒。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萧大亨在刑部任上兼理兵部事务。在日军侵犯朝鲜的战争中,萧大亨对日出击,日军溃败渡海而逃,朝鲜之役的战火终于熄灭。此后,萧大亨整饬北方防务,重申知夷制夷的战略思想。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萧大亨授任
兵部尚书,仍署刑部事务。倭寇南侵
福建省沿海,萧大亨严令闽省予以缉捕,擒斩甚众。后又多次平息西南边陲兵端,从而安定西南。
荣归故里
萧大亨晚年厌倦党争,多次上书请退。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他卸任回归故里。明万历四十年正月二十二日(1612年2月23日),萧大亨卒于泰安府第,享年81岁。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朝廷为其追赠太傅。明廷在萧氏墓坊上撰楹联为“束发登朝,勋业永垂于边地;鞠躬尽节,忠勤益励于宦成”,以表彰他的功绩。
主要成就
历任边道,维护款贡
萧大亨在历任各地各道期间,大力推动明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市贸易活动。在
榆林市地区,他率先开设了马市,使得榆林的少数民族能够像宣化、
大同市地区那样开展互市贸易,实际上这种情况正是从萧大亨开始的。在
神木市地区,他参考、斟酌如何进行安抚赏赐以及开展互市贸易等相关事务,并将这些做法确立为固定的范例、规章制度,少数民族部落便因此变得顺服起来。在苛岚地区,他凭借着恩德和诚信去安抚、抚慰各个少数民族部落,营造出了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局面。
在与鞑靼等少数民族的和平协议、互市约定刚刚确定下来的时候,由于鞑靼各部落对约定的遵守情况还不一致,约束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萧大亨每到一处,一方面积极促进互市贸易活动,与此同时,又特意加强边防力量,积极做好防御工作。在
陇西县地区,他严肃整顿军队的各项军事准备工作,向敌人展示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分守
大同市期间,他广泛储备物资,修缮铠甲和兵器,还对边境地区的十多座县城、州城以及边防堡垒等进行了修缮加固;在
神木市地区,他主持修建了高宗堡城,并且设置了众多的瞭望墩台和侦察敌情的岗哨,彼此相连,形成了严密的军情侦察和预警网络;在
山西省地区,他大力修缮利民、
神池县、偏头这三座城池;此后在担任
宁夏回族自治区巡抚期间,又趁着暂时没有战事的时机,大力推行军队屯田制度,疏通汉代、
唐朝遗留下来的那些
灌溉渠道,修缮灵州、花马池、玉泉等城池,使得边疆地区军队精锐、城池坚固而且粮食充足。凭借萧大亨所采取的诸多举措,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鞑靼部落民众都严格遵守约定,和平协议得以巩固下来。因为治理边疆卓有成效,萧大亨多次受到明朝朝廷的嘉奖,
隆庆五年(1571年),他由于“贤能卓异”而获得朝廷赏赐的衣服和钞币,同一年,又因为妥善办理了
陕西省地区与少数民族的朝贡和互市贸易活动,再次受到朝廷赏赐的银币。
开府宁宣,抚驭得宜
万历八年(1580年),萧大亨被任命为
宁夏回族自治区巡抚,到了第二年(万历九年)就调任到宣府任职,从此成为在明朝肩负重任的边防重臣。宣府这个地方与鞑靼的政治中心相接壤,是与鞑靼进行互市往来的关键通道,各种物资征集、人员征调等事务繁杂,并且少数民族和
汉族民众混杂居住在一起,关系极为复杂。萧大亨在任期间,依靠自己的智慧谋略在外交等事务中周旋应对,仅通过神色示意就能传达指令、施展影响力,对各种情况都能掌控自如。鞑靼部落有所请求的时候,他不会马上答应,而是时常召见鞑靼的首领,严肃地重申以往订立的约定,抑制他们的威风,鞑靼部落佩服萧大亨的威望和信用,没有不服从命令的。当时宣府镇给予鞑靼部落的互市赏赐还没有固定的额度标准,萧大亨经过仔细权衡后确定了额度,“所省不贷”。将校中有廉勇习边事者,萧大亨皆降意接纳,于是“人人乐为用,虏中动静,辄诇知之,故抚驭机宜,十不失一”。在萧大亨两次担任拥有开府资格的重要官职的这七年时间里,国家北部边境地区虽然没有出现重大的危急状况、战事警报,但时不时会出现一些潜藏着的祸患。依靠萧大亨在外交等相关场合运用谋略、周旋应对,施展各种手段进行化解,最终让边境地区那种紧张危险的氛围得以平息,维持了边境的安宁和平静。
万历十年(1582),顺义王俺答病死,围绕西部鞑靼的领导权,部落内部纷争不已,时“群夷观望,
三娘子侍其故宠,有他谋”。萧大亨力主尽快册立
俺答汗嫡长子
皇太极,以安众心。至万历十一年(1583),明廷从萧大亨等议,封黄台吉为顺义王,初步稳定了北边局势。
在俺答去世而黄台吉尚未确立首领地位的这段
混乱时期,鞑靼部落多次发生破坏与明朝之间和议的事件。黄台吉的儿子安兔吉闯入明朝境内,杀伤了代表官方权威的旗牌官,还抢夺了牛、马、羊等牲畜。为此,萧大亨写信给内阁首辅
张居正,一起商议应对的策略,要求正期望继承封爵的黄台吉严厉惩处他的儿子。安兔吉这件事刚刚平定下来,北方鞑靼部落的酋领哈不慎等人又大规模地侵犯明朝边境,萧大亨得知消息后,一方面写信告诫
皇太极不要与这些侵犯边境的人为伍、助纣为虐,另一方面自己亲自披挂上阵,率军直插到敌人的境内,在战斗中斩杀、俘获了很多敌人。哈不慎的哥哥青把都担心因为弟弟的行为而受到牵连遭遇灾祸,严厉斥责了他的弟弟,并且表示愿意停止军事行动来为自己赎罪。萧大亨于是独自一人骑马出了边塞,与这两位鞑靼酋领会面,严肃地重申之前的约定,这两位酋领皆俯首听命。此外,
俺答汗的侄子制马五大向来性情乖张、不服管束,这个时候也想趁着俺答刚去世的时机发动叛乱,但是由于萧大亨事先已经知晓了他的意图,制马五大害怕了,不敢有所行动,这件事也就不用大动干戈就平定了。
万历十三年(1585年),
皇太极又去世了,他的儿子
扯力克继承首领之位,萧大亨又分条向朝廷奏报了三件事,分别是“确定互市的马匹数量,限定给予鞑靼的赏赐额度,严明明军的军纪”。因为萧大亨对各种事务处理得当,虽然
蒙古族和
汉族之间的局势多次出现波动,但北方边境的安宁依旧能够得以维持。在他两次担任拥有开府资格的重要官职、在边防重镇任职的这七年时间里,“虏晏然无警”。万历十一年(1583年),萧大亨因为妥善办理了宣大地区(
宣化区、
大同市)的朝贡和互市事务,承蒙朝廷赏赐了银币;同一年,又因为妥善办理了
皇太极后人继承封爵的相关事宜,得到了提升俸禄一级的奖赏;万历十二年(1584年),因为三个边防重镇的互市活动圆满完成,两次获得朝廷赏赐的银币;万历十三年(1585年),因为经过相关视察、考核等流程中展现出功绩,所以朝廷恩荫他的一个儿子进入国子监成为国子生。
节钺三镇,平息巨变
宣化、大同、
山西省这三个地区是明朝用以防御北方鞑靼的重要军区,为此明朝专门设置了“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这一职位,负责统管节制这三个镇,手中权力比较大。在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时候,萧大亨被任命担任这一职务。在萧大亨到任之次年,蒙汉关系再度经历了一场严重危机,这就是万历十八年(1590)的“洮河之变”。鞑靼自从
扯力克继承首领之位后,对待明朝的态度变得反复无常。他手下的庄秃赖、
卜失兔、火落赤等将领常常带兵在明朝边境要塞之下出没侵扰。是年五月,火落赤率军侵犯旧洮州(现今的青海西宁一带),明朝的副总兵李联芳与之交战,结果兵败被杀;到了七月,火落赤又再次侵犯
临夏回族自治州(现今甘肃临夏地区),
临洮县总兵刘承嗣也被其打败。当时扯力克以去
青海省礼佛作为借口,率领自己的部落前往青海地区,而原本就在青海游牧的火落赤部、真相部等势力,便想借助扯力克的力量,谋划着要对明朝发起大规模的进犯。
消息传到京城后,明朝朝廷赶忙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应对边境危机的办法。在要不要安抚还是开战的问题上,朝廷大臣们产生了严重分歧,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以万国钦等人为代表,他们指责
大学士申时行与他人结党营私、贻误国家大事,同时极力主张对鞑靼宣战。他们认为发生“洮河之变”,是鞑靼首领(虏王)
扯力克在暗中支持这些侵扰行为,所以应该下令让明朝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停止与鞑靼的议和、互市等友好往来,转为和鞑靼决战,并且要求萧大亨集结兵力向西去征讨鞑靼。次辅
许国也持有类似观点,觉得鞑靼已经违背盟约、冒犯大明且十分桀骜不驯,应该狠狠地打击他们,主张开战。而且边臣之中,
陕西省总督魏学曾、
巡抚叶梦熊也上书请求朝廷去征讨扯力克。萧大亨经过反复思考和权衡利弊,站在了持重派这边。他向皇帝上书陈述自己的看法,指出“如今国家防御北方的鞑靼,应当把安抚顺从的、剿灭叛逆的作为长久的策略。即便现在西部的鞑靼部落内部出现矛盾冲突,我们也只需要公开宣布那些叛逆者的罪行,然后去剿灭他们就可以了。如果鞑靼首领扯力克并没有其他明显的叛逆举动,却要和他彻底断绝关系,主动挑起边境战火,让边境的百姓置身于战争的危险之中,还会使军队作战带来的物资耗费没完没了,这绝非是好的计策”。萧大亨还进一步分析说“火落赤侵犯边境,确实应当被诛杀,但是说扯力克暗中协助叛逆却没有实际证据,仅仅凭借一个火落赤都不能确保一定能战胜,却还想因此和扯力克彻底决裂,那么各个边防重镇都会陷入战乱,这样引发的灾祸将难以承受”。同时,萧大亨还写信给内阁的
申时行、
王家屏等人,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强调“如果不把谁顺谁逆分辨清楚就贸然行动,必然会引发各方的怨恨和不满,刚刚想要平定西部边境的祸患,却又挑起东部边境的事端”。萧大亨的奏疏呈上去之后,皇帝认可了他的说法,申时行、王家屏也对萧大亨的这一建议表示支持。后来皇帝召集
内阁大臣询问对策时,申时行回答皇帝的内容也和萧大亨的观点一致。于是在万历十八年八月,明朝朝廷便下达诏书,暂停了与鞑靼顺义王(
扯力克)的朝贡和互市,以此来促使扯力克带领部落离开
青海省,回到他们原来的驻地。
在经历了万历十八年(1590年)“洮河之变”这一蒙汉关系的严重危机后,萧大亨开始在宣化、
大同市地区施展他应对外族(鞑靼)的策略与方法。他顶住了来自朝廷中激进派要求强硬开战等主张的压力,召集鞑靼的虏王(首领)以及各位酋长,严肃地指出他们违背道德、盟约的过错行为,并且明确表示要停止对他们的互市以及赏赐。与此同时,对于鞑靼中扯力克部之外的其他部族,萧大亨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温和策略,依旧维持和他们之间的互市活动,进行马匹交易等,通过这样的经济往来,继续与这些部族保持友好关系,借此获取他们对明朝的感恩与信任。萧大亨向朝廷上书,列出了一系列加强军备的事项,具体包括七件事,分别是择选锋、勤训练、补额军、更守备、申旧例、造成车、置局料。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其他一些相关的军事安排建议,如“议处兵将以图买用,议拨捕冲城额军,议墩台号令专官,议改造全镇
火器,议摘修紧要边堡,议沿屯捕兼官。”萧大亨提出的这些加强军备的建议上报朝廷后,朝廷相关部门全都依照他的提议予以施行。
萧大亨多次写信告诫
扯力克,敦促他返回巢穴,并根据各部落的顺逆情况来决定赏罚。这使得宣府附近的青把都部不敢趁机向东侵犯,蓟辽、所平、守口附近的兀慎等部也像往常一样驯服,就连率领部落西进的不他
礼部,也不敢进入莽刺、捏工川掠夺。到了万历十九年正月,扯力克谢罪并请求返回,还归还了所掠夺的
洮河人口;经略
郑洛在
西宁市发兵后,
青海省的各个部落也都远远地逃走了。
史车外叛
当顺义王扯力克向东返回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原本内附明朝的
蒙古族部落里,史二官儿、车达鸡这两位首领发生了外叛行为;另一方面,
扯力克向明朝朝廷提出要求,希望恢复此前被暂停了两年的市赏。针对这两个问题,明朝朝廷内部再次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议论和分歧。在众人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只有萧大亨经过深思熟虑,想出了一个周全的计策,策划了“借力打力”的战略,以此来化解这个困扰朝廷的难题。
史二官儿和车达鸡这两位首领背叛明朝,逃出关外后,多次在永宁边墙附近进行骚扰活动,他们不断恐吓明朝的军队,还向明朝索要一半的市赏。明朝的一些将领觉得可以答应他们这个要求,但是萧大亨却认为:“要是答应给他们市赏,那就等同于在奖赏叛乱行为,绝对不行,必须要狠狠地打击他们一下才行。”于是,萧大亨利用所获取的谍报信息,将计就计,下令让自己麾下的士兵埋伏在关键的要害之处,等待史车二酋带兵入侵的时候,对他们发动突然而猛烈的攻击。通过这次精心策划的伏击,先后擒获了史二官儿首领的儿子红亥女哥镇等人,并且斩杀了史酋之妻能把他儿天等几十人。
在扯力克东归之后,萧大亨又实施了
离间计。他多次派遣间谍潜入
扯力克所在的蒙古营帐(穹庐)之中,去暗中影响扯力克,给他吹风,传递一些有利于明朝的信息。同时,萧大亨还不断地给扯力克写信,在信中向他阐明大义,给他讲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并且用利益去诱惑他,目的就是要瓦解扯力克与史、车二部之间的联盟关系。萧大亨在信中对扯力克说:“倘若你能忏悔之前的过错,去抓捕史、车这两位叛乱的首领来为自己赎罪,那么就算是价值万金的赏赐,我也不会吝惜,而且还不会剥夺你以往所享有的恩遇,贡市也会按照往常的规矩正常进行。”扯力克收到这些信件之后,果然内心受到触动,开始有所动摇了。
为了能够彻底打动
扯力克,萧大亨还想办法和顺义王扯力克的夫人
三娘子取得联系。三娘子是蒙古土默特部落中很有实力的人物,她容貌美丽而且足智多谋,最开始嫁给了俺答,后来又嫁给了
皇太极,第三次嫁给了扯力克,先后侍奉了祖孙三代,手中掌握着兵权,她下达的命令在塞外都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深受各个部落的推崇和信服,明朝还封她为忠顺夫人。三娘子一直以来对明朝都秉持着友好的态度,和明朝的督抚
郑洛、
吴兑等人都有着密切的往来。所以萧大亨在处理让扯力克缚献叛酋这个问题上,积极利用三娘子亲明这层关系,希望通过她来对扯力克施加影响,促使扯力克按照明朝的意愿去处理史、车二酋叛乱之事。
当时,经略郑洛因为莽刺、捏工川地区的敌人已经被肃清,所以就从
西宁市转移到大同,与萧大亨一同深入探讨应对扯力克部是采取议和还是开战的计策。经过两人仔细地商量、讨论后,联合向朝廷呈上奏疏说:“扯力克已经把过错都推诿给火落赤等人,并且表现出了愿意向朝廷诚心归附的态度。况且他的部落民众都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巢穴,不应该因为他一个人的罪过就断绝和所有部落的往来,消除以往给予他们的恩情,进而给将来埋下产生矛盾冲突的隐患,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如今史二官儿等人背叛明朝,屡次侵犯边疆,如果现在让顺义王扯力克将这些叛乱之人绑缚起来献给朝廷,以此来彰显他的诚意,对我们来说确实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啊。”这份奏疏递上去后,
朱翊钧采纳了他们的这个提议。到了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
扯力克果然按照要求,诱捕并绑缚了史二、官儿以及那些参与叛乱、起关键作用的头目们,来到边关向明朝献上这些俘虏。在这之后,萧大亨又考虑到杀掉史二官儿等人对边疆事务并没有什么益处,把他们留下来反而可以笼络外族人心,于是就没有诛杀他们,而是将这些人留了下来。这一做法吸引了史二官儿的儿子吉妹以及李罗等人率领部众重新归附明朝。
萧大亨使扯力克擒献叛酋,这是明廷继令俺答缚献
赵全之后的又一外交胜利,对明之士气起了重大鼓舞作用。萧大亨也因此得到晋升,官职升为太子少保
兵部尚书。在萧大亨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之下,明朝与鞑靼之间维持了和平的局势,宣化、大同的边境地区再次呈现出安定、繁荣的景象。
其他
萧大亨捐资创建泰安文庙尊经阁,供学人就读,并修整
泰山名胜古迹,为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作品
萧大亨亲自编订《今古文钞》《文章正宗》《岳峰萧公奏议》《家训》等书籍,以授诸生。同时,他还根据自己在边疆多年的经验,元明文献和当时的见闻分类编纂成《
夷俗记》一书,详细记载了明代
蒙古族的风俗习僻和社会制度,旨在“制虏必先知虏”,以期达到“习虏之长以制虏”的目的,也为后人研究明代蒙古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人物评价
萧大亨一生为官四十余载,历经嘉靖、
隆庆、万历三朝,在明末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颇有建树,是明晚期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历史人物。他的一生在维护明蒙封贡互市、解决明蒙军事冲突、顺义王问题、平定蒙古叛乱、促进明蒙友好关系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思想。(
肥城市安驾庄镇人民政府评)
束发登朝,勋业永垂于边地;鞠躬尽节,忠勤益励于宦成。(明廷评)
萧大亨是通达权变的边疆能臣。对
北疆蒙古,他力主开市安抚,又不忘加强战备,北方虽有警情而无烽烟。对日本侵朝,他力主抵抗,擘划军旅,终于海疆靖清。(大众日报评)
萧大亨可谓明朝末年重量级历史名人,历官嘉靖、
隆庆、万历三朝,累官晋升为兵、刑两部尚书,大傅衔,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维护明朝北部、西北部边境安宁做出了特殊贡献。(赵兴彬评)
萧大亨历任三朝,对维护边疆和平,立下重大功勋。萧大亨倍受皇帝恩宠,他视民如父,也很受臣民喜爱。(中国共产党
岱岳区委员会宣传部评)
萧大亨战功卓著,平息宁夏鞑靼反叛,
朝鲜战争击溃日军,打击
福建省沿海倭寇,多次平息西南边陲兵端,安定西南。(齐鲁晚报评)
萧大亨历仕嘉靖、
隆庆、万历三朝,是明代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他一生都在明蒙关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他是封建士大夫阶级,其政治、军事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其时代的局限,但这不会抹煞他的历史作用。他一生的业绩多与明朝的北部边疆建设和维护明蒙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他能够站在明蒙和平友好的立场下,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特别是他在北部边防重镇为官时期,也是明蒙关系处在局部战争向封贡互市的和平关系转变的重要时期,萧大亨有幸亲历这一重要时刻,他圆满地处理了明蒙封贡互市、“洮河之变”、顺义王继嗣问题、平定蒙古叛乱等事件,在当时的明蒙关系中有着显著的功绩,只不过其维系款贡互市政策更为突出而已。(
西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张龙评)
萧大亨虽出身寒微,但胸怀大志,为人、为官不畏权贵、刚正不阿、胆识过人。针对官员搜刮民财等恶劣行迹,他仗义执言、勇于弹劾。其在任期间,大兴教育,加固城防,赈济灾民,减免赋税,还力促与鞑靼的友好往来,留意鞑靼风俗,为民族团结作出重要贡献。(泰山文化研究会评)
亲属关系
后世纪念
萧大亨墓地石刻位于
岱岳区满庄镇东萧家林村、西萧家林村。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坐北朝南,墓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神道前后均设四柱三间歇山顶式石牌坊,两坊间的神道两侧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
石华表、石武官、
石虎、石羊、石马、石文官,东西对称。两石牌坊坊体
浮雕龙、牡丹、人物等图案纹饰并刻有“敕建”“褒崇旷典”等文字。整个石雕群集
透雕、浮雕、阴雕为一体,堪称明代晚期石雕艺术珍品。2017年,在国家补助资金的支持下,实施了墓地石刻安防系统工程。2022年,实施墓地石刻文物保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