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湾,即
竹山县宝丰镇曹家湾村(原属黄栗乡),是宝丰镇域重镇。曹家湾村位于宝丰女娲山文化旅游风景区
东北地区方位6公里处,距水利枢纽凤凰堰2.5公里。绝大多数村民世代居住于该村,因过半居民姓曹而得名。
作为鄂西北山区的村庄之一,曹家湾村的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00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依然有它独特的韵味。下文将着重从曹村的发展变迁、餐饮文化、方言特色、乡风民俗等方面去呈现一个较全面的、原滋原味的曹家湾。
曹氏辈份代代传
曹氏渊源
先从
曹姓讲起。曹姓是百家姓中第26位姓氏,天下各地均有此姓,其历史起源应该来自三国时期魏国曹家,应属曹操后人。战乱也好、天灾人祸也罢,由于各种原因,迁徙古今有之,曹姓迁徙史是否有考证未知。
至于曹家湾村的曹姓,据曹姓老人讲,本村曹姓源于三位曹氏亲兄弟从
河南省逃天灾至湖北西北竹山黄栗乡(现已并入
宝丰镇),定居团山脚下,三兄弟在当地婚娶并逐渐繁衍,称“三房”,各房不断壮大,成为当地大姓门户,因此,曹家湾及曹家湾村的诞生就理所当然了。
据资料显示,在现十堰
市辖区范围内有三个含“曹”字的村,其中宝丰镇就还有一个村叫曹家沟村,待考证后一并再议。
曹操一家
原黄栗的桂坪村有不多见的“操”姓人家,在当地也属大户。在黄栗,不管是
曹姓人,还是
操姓人,不管是源于真有历史渊源而攀亲带故,还是仅仅出于礼节,人们都爱说“曹操一家”,意思是说曹姓和操姓人是一家人。这无从考证,不过当地确也未见姓曹、姓操人联姻的。
“曹操一家”的说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曹姓、操姓人认祖归宗、寻找望族家世的心理诉求,也许只有曹姓、操姓能得到承认属于曹操后人,或者说更有名望、品行高尚的曹姓古人,人们的心里才会有皈依。
据《操氏宗谱》记载:操氏鼻祖
原姓曹,乃
曹魏关羽曹操庶子
曹林,因获罪于司马氏,其后裔为避晋皇室司马氏之害,则以祖先名“操”为氏,匿于民间。查《
三国志魏书》确有关于曹林的记载,史曰:“曹操共有25子,
杜夫人生沛穆王林,
建安16年封饶阳侯,22年徒封谯;黄初2年,进爵为公;三年,改封沛,
景初正元、
景元中,累增邑,并前4700户。林,子曹伟嗣,伟之女,
嵇康妻也。”
曹林是曹操之子无疑,并封为谯侯,谯为今安徽州,是曹操故乡,曹操 将如此重要之地,封于曹林,足见曹操对他的宠爱及信任。
曹林虽改封为沛穆王,其先后封地谯与沛,均与
休宁县邻近。司马氏称帝后,曹林后裔恐遭诛沙,必然会南迁
皖南山区以避祸乱,休宁则是其族最理想的隐居地。操氏率先在皖南休宁兴起,正说明其族隐含一段改姓避祸的家族史。因曹、操二氏
同源共祖;因此,操氏族规严令子孙不准与曹氏联姻,其后裔万陵公迁居
江西省,将此族规传播至鄱阳地区,乃至江西各县。从曹、操二氏同姓不婚的族规来看,操氏源于曹氏,有其可信的道理。
既然如此,那么
曹姓人除了要记住曹姓人外,还要记得还有
操姓人也属于一祖相承。
曹氏辈号
辈分、派号是姓氏、血脉传承的主线条。曹家湾村曹姓人也自有既定的辈分派号,顺序如下:
“……坤、世、有、安,正、大、光、明,万、国、同、春…… ”
如今村里曹姓族人,存世在用辈号有“大”、“光”、“明”、“万”、“国”,现以“光”、“明”、“万”为主要在用派号。
青山绿水曹村人
团山观、蚕室、福利院
在曹家湾,村北有山,名叫团山,海拔约500m,山顶平坦地广,面积约100亩,山顶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修有古城墙。据传,团山曾是土匪修建,故称作“团山观”。
团山顶上曾有古寺庙、古树、古井,由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古遗迹的保护意识淡薄,寺庙于90年代被毁,古树也于2000年初被宝丰中学春游的学生剥皮致死。
该山一度为曹村人民服务和创收,如在90年代山上建有电视转播塔为村民转播
中国中央电视台信号。现山顶被种植庄稼和树木,建有三大基础
电信运营商的信号中转塔,服务原黄栗区域广大手机用户。
对于团山,坊间一度有关于宝藏的说法,要想找到宝藏,要凑齐几样东西,取出金大头脑中的金钥匙,才能打开位于宝丰山的宝藏,而团山上的一件东西是打开宝藏的必须物件之一。(大意如此,待后续求证完整故事脉络再补充)。
团山山腰往上为村庄老茶叶基地。山腰下,沿乡路边有修筑于上世纪的蚕室,曾经为村级养蚕作业点,后废桑改种茶叶,蚕室用于茶叶生产基地。如今的蚕室已经改建成村级福利院,里面住着五保户或者孤寡老人,他们在党的扶持下在里面过着娴静有保障的生活。
纵观整个曹村地形地势,其实可以说,村民居住在、出行在、耕作在团山山腰往下至山脚的土地上,乡级公路从山腰攀沿而过至黄栗,正曹家湾及曹家大田已经到了团山山脚地面最底端。
南山崖和堰渠
村南有山,名南山崖,海拔150m,为村庄乱葬岗,上面埋葬着本村及附近村庄已故先人,每逢
清明节、
春节、
元宵节,山上便“灯火通明”,那是后人们在先人坟前点燃的蜡烛,照亮他们在阴间的路。
南山山腰上有通村堰渠,上个世纪修筑而成,有几十年历史了,曹村能在谭家河水库区域灌溉范围要得力于这条水渠。
曹喻河
村庄有自然河水流过,上游缘起黄栗深山积水、小溪、水库,至东西二河,东西二河于村尾储家庙嘴汇成一股,往村头流来。曹家湾村在河的西岸,东岸为喻家塔村,故笔者称那河流为曹喻河。两村居民世代饮此河河水,并靠此河河水灌溉庄稼。
曹喻河属于
宝丰县饮用水源的上游,它流经宝丰,注入
堵河,然后流入
丹江口市,再流入
汉江,汇入
长江,最终奔向大海。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村属于堵河流域、汉江流域、长江流域的地理范围,是堵河和汉江流域的上游,是长江流域中上游。所以说,曹村的文明属于堵河流域、汉江流域文明的范畴,也要划归入长江流域文明的范畴。反过来,这些流域的文明也深刻影响着曹村的变迁、发展。
曹村所处大地理环境为秦巴山脉地区,属秦巴尾脉。远眺环顾村庄,尽是连绵起伏的无名青山,望不到边。那些山中动植物资源丰富,不乏珍贵动植物和矿藏。
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自给自足,这是曹村人引以为豪的地方之一,这样的自然环境,养育着淳朴曹村百姓,养育着世代
曹姓子孙。
天下曹村同沧桑
话说一花一世界,一叶落知天下秋,同理,曹村也是缩微的社会,曹村的变革就是
中原地区社会乃至世界沧桑巨变的具体微观表达。
以下内容,将对2000年以来发生在曹村的、笔者有深刻印记的利民大事件进行陈述,从侧面展现国家在跨入新世纪以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为大政指导方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小村发生的变化,从小微角度看国家、天下巨变。
沿河大岸
村庄东边界线直至河岸线,沿线区域为村庄地势最低之处,几乎与河床同高,这些地带集中着村里大半以上的居民、良田。长年以来,每到夏秋时节,河水就会暴涨,冲毁沿河田地及庄稼,造成经济损失。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一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原黄栗乡政府立项,举数村之民(所谓的“公用工”),力经数月,就地取材,用河石和山石,先经工匠砌垒成长方体状,再辅以水泥糊孔加固,顶部用混凝土打平成人行通道,于是,沿河大岸利民
水利工程修筑完成,它就像一条巨龙,北起储家庙嘴,顺曹喻河西岸南下,一直抵至南山崖,全长约4公里,岸高约3米,宽约2米。
沿河大岸建成使得曹村东边沿线变得整齐美观,成为百姓安居、安全生产的屏障。十多年年来,虽数经洪水冲刷,它仍然固若金汤,保护着、固守着它西岸的曹村人民及田地。它充分印证了“人定胜天”的道理。它见证着党对三农发展的惠顾及村民积极改头换面的时代之音。
和沿河大岸同一时期的工程还有面积达数百亩的
蔡家坡镇梯地。
通村水泥路、公路到家门
村西沿线有一条乡镇级别的公路,从
宝丰县经谢家坪往黄栗方向开进,暂称“黄宝路”,此路曾经是几十年来黄栗地区唯一的交通要道。村庄有一条通村公路与乡公路链接于团山观西边脚下,称“曹家湾一路”,始修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开始的泥巴路,到后来的石渣路,到2004年修筑成水泥路,水泥硬化、路面变宽,村民出行终于不会再一踩鞋底满泥、车子打滑卧槽要人推了。多年来,此路一直是该村及邻村喻家塔村居民外出的交通要道,甚至说唯一通道。
要想富先修路。近七八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向三农的大力倾斜,随着农民的不断增产增收和不断鼓起的腰包,解决出行难、便于村民出行的乡村公路建设便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村里新开辟了另一条连接乡路的村级公路,于村民
曹明喜家洋楼门前与老村路交汇,称“曹家湾二路”。邻村也在筑路浪潮中修筑了乡级通村公路,和多条村级路,从此结束去
宝丰县必经曹家湾的历史。
公路到家门口成现实。2005年以前,村里只有一条公路,上接宝黄乡道,下至曹喻河,过河至喻家塔村。这些年来,村里在三农惠民工程的帮助下,又修了一条从豹子垭下至曹家湾的主要公路,“出门一脚泥巴”的历史早已结束。两条主要公路都改造铺上混凝土变成了
水泥路,并且路通往村民各家大门口,这样开车到家门口也成为现实。
曹喻桥
曹家湾、喻家塔,因曹喻河而分界,村际公路也因河拦腰而断。几十年的历史以来,两村人民往来必须从河水中淌过,人车均不例外。
村路硬化改造建设,以及村民的实际需要,历时三年至2010年曹喻河上终于架起了一座桥梁,称“曹喻桥”,它横跨两村的沿河大岸,连起了两村的公路,使得村民间、村际间快速沟通、融合。
拆旧建新
路通,人通,桥通、心通,理所当然财就通。村民致富的步伐显著提速,鼓起的腰包产生了诸多消费需求,首当其冲的便是改善居住环境。
于是,村里发生了拆旧建新的高潮,土墙房屋、棚户草房,那些象征旧社会、旧时代、落后思潮的遗物纷纷被推倒拆除,洋楼洋房拔地起。那些出现时日尚短,曾经代表先富一步家庭的红砖瓦房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矮落在洋楼下,接着争先恐后地拆除跟进。仅仅约十年时间,曹村便几乎家家户户清一色洋楼,破旧不在,俨然一派新兴小城之感。村容村貌的翻天覆地变化,更加快了融入新时代的步伐,给村庄带了新的发展思想、思潮。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因路通而加快,梦的实现也将缩短时间!
三网改造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村里开始了以电网改造为标志的三网改造浪潮(电网、闭路电视网、电话网)。
记得九几年时,那时笔者家中有一部有线电话(据说当时全村只有三部电话),除了方便亲友联系,还是家里的收入来源之一,那时打电话和接电话都收费。每当节假回家,喊人接电话是一定要干的活儿。那些电话都是外出打拼的人们打回家的。常常千里之外的电话打到笔者家中,然后再由笔者家人或者找人带信通知接电话者,他们来笔者家在约定的时间等待电话响起。几年下来,家里的电话换了四五部。那时笔者和弟弟经常要从前院跑到后院、从前村跑到后村,我们乐此不疲,尤其是看到接电话的人和亲人聊天之时脸上荡漾的幸福,我们会很自豪。跑腿喊人接电话成了我们童年里特别的记忆。闭路入户、电网改造、喊接电话,再回忆起这些,很有幸那些事情曾经发生在笔者身边或者直接发生在自己家里。
历经十年左右的发展,村民各家都接有机顶盒闭路电视、与全国人民同用一个电网。如今,各家也都有条件接入有线电话,手机几已普及。时代感强的家庭,早已接入互联网,普及之势山雨欲来。曹村呼唤和期待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正逐步武装曹村,进而武装人们的思想,感受同在地球村的乐趣。
从喊人接电话,到家家装电话,到人人用手机、到上网冲浪,这些发展变化只用了不足十年的时间,不由让人感慨万千。
生态农家
饮水难、农家粪及生活垃圾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村貌及村庄生态。十多年来,曹村各家各户在政策支持和倡导下,挖水井搞自来水,修筑沼气池,国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技术支持、物资提供、资金补助,一户一口水井、一户一个沼气池的生态农村雏形逐步呈现出来。
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能源,可以说有垃圾就可以生产沼气,其意义在农村可想而知。沼气池是密闭的地下空间,农家生产生活产生的牲畜粪便、人粪尿、生活垃圾、庄稼杆叶均可埋入沼气池密闭发酵,进而产生沼气。再从池中接
气管到厨房,就可以用来照明和烧
水煮饭了。
现今村里人家基本实现了各饮各家水、各烧各家气的自给自足、健康、安全、环保、低碳的生活,加上粮食蔬菜的自给自足、
太阳能的利用、洋房的居住、信息化的使用,这应是时下最安逸、最时尚的生活。
移民安置
竹山县是全国四大水利大县之一,堵河上的 水利水电开发成为县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脱贫致富谋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些年来,国家也把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的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再加上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背景,这都加快了竹山的水利水电开发步伐。随着潘口电站的开建,将被水域淹没区域的人民搬迁,即移民搬迁也就成了水利建设的相关大工程之一。
好地方才有人去。
宝丰镇作为县域经济发展
龙头镇,其较好的发展成果成为吸引移民愿搬愿迁的重要因素。作为宝丰镇重要直辖村的曹村,顺理成章成为了移民接纳村。
2011年,镇党委,政府决定把曹村作为龙背湾电站移民安置点之一。按照移民安置部署,曹村接纳40多户柳林
龙背湾水电站移民。移民安置工程于2011年上半年开始,至2012年春全部接纳搬迁安置完毕。移民入村计划每户置田地1.5亩,安置的宅基地位于曹家大田,在公路南、邻近河岸、临近南山崖。移民房按统一标准建2间2层砖混结构、瓦屋顶楚韵风格、简装洋房,沿南北方位各户相邻、沿街相对,成自然街道。
为了更好安置、迎接移民,解决后续安居问题,曹村同时配套建设新村委会大楼(5间3层,靠公路右侧,紧挨移民安置区)、曹喻村联办幼儿园(公路左侧,新村委会对面)、医务室(村委会一楼)、村购物中心(村委会一楼)。
2013年春,坐落于曹家大田、靠近河边、映衬在移民洋房旁、蓝瓦红墙气派的 曹喻村联办幼儿园,在响亮的口号“家长出门打工挣钱,孩子送到曹家湾幼儿园”中迎新开学,曹喻村小实现正式合并。孩子们就近入学,走进洋房簇拥、新式桌椅及校园设备的崭新学校,别提有多开心。
随着移民迁入,以及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曹家湾村新的村域布局已经形成,村面貌已经发生、当然还要发生巨大变化,会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曹家湾片区划分
曹村村民在居住特点上,基本以姓氏集中,居住区周边分布成片农田、农耕地。主要片区大致划分如下:
曹家院
曹家院即当地人们所说的曹家湾,主要在靠河一带,团山山脚下,是村庄地势最低处,属原来的村一组(现属于二组)。这里是曹家大姓最集中的区域,以曹明星、曹明文、曹华成、曹明喜、曹光年等曹氏家族为代表。曾经全是
曹姓世家,现有外迁来的
黄姓等。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集体时期,湾子内四合院、天井错落,建有两层、大土木结构的村委会、村保管等,居住起来冬暖夏凉,至今仍保留,不过均早已卖给村民,归私人所有。
如今湾内老屋基本已拆尽改建为新洋楼,不过作为曾经繁华的代表,村委会及保管的旧房仍不乏大气和气派,它们见证着兴衰变迁。
湾内有集体生活时期的老水井,其正处于笔者家屋外,在正曹家湾大沟公路边,它常年有水,天干旱村民们的自家井干涸之时,它仍可随时提供甘洌的井水。
湾子正对面,是村民常说的老“油坊”,村民至今怀念源于它曾经是老曹家人唯一的油坊,再加之那时的榨油工艺原始、耗时耗力,榨一次油需要好几天。在全民跟风拆旧建新改善住房的基调下,老油坊的旧房子也几近拆完。
曹家大田
曹家大田属正曹家湾,位于笔者家门前,是村里稻谷生产的主要良田。北边以曹家老油坊宅地为界,南边抵至南山崖山脚,东边至河床,面积约三百亩,在这山区,由于其难得的平坦、成片,成为村里唯一可以大范围采用机械耕作的良田。村级公路经曹明喜家门前开始坡度趋缓,至笔者家门前转向,从此田正中延伸过河至邻村。
从凤凰堰至南山崖水渠引来的谭家河水库之水能百分百覆盖这片沃土,还有从曹喻河曹家湾村段上游截流修筑堤坝经水渠引流来的河水也可为这片良田灌水。它顺理成章成了村里主要的粮食产地之一。
2011年夏秋时节开始,此处约有六分之一的面积,用于建设柳林
龙背湾水电站移民的安置住房。
谢家坪
在曹村的西边区域称作谢家坪,是村庄最高处之一,基本在团山观山腰,也说谢家湾,顾名思义就是以
谢姓为主的村民居住集中区,居住着以谢光复、谢辉坚等为代表的村民。
那条悠久的乡镇级宝黄公路就横贯谢家湾,以路为村界(也是曾经的乡镇界),西边为原
宝丰县区域的观坡。谢家坪有著名的原黄栗区域合作社,称“谢家坪合(作)社”,大集体时期为附近几个村服务数十年,后经改制,现为私人超市。湾下往村东方向是大片坡地,属旱地,称为谢家坪大地,主要耕作小麦、
玉蜀黍属等作物。
豹子垭
豹子垭一带位于村西南方位,在南山崖东边,谢家湾南边,有原村三组、四组等(现属一组),主要有李家、霍家、裴家、王家、吴家、刘家大户,有
曹姓间住。在此居住片区往北至低洼处,谢家坪下,为村里的刘家大田,为村庄另一重要水田区域,受灌于谭家河水库和水田高地处池塘积水。
四大旱地
大树至喻家一带在谢家湾东边,团山山腰乡路下方,位于村级公路起端,村路在此地域倾斜急下,至村民汤家林家屋后开始弯转,在村民喻荣奎家门前再东北折弯缓下。
村路左侧,即东北方位,以
李姓、
董姓、
喻姓为主要住户。也间住有曹姓。村庄此一带,从上往下依次主要有大树大地、董家大地、汤家大地、喻家大地,为村里主要的旱地集中耕作区,以种植小麦、玉米、红薯、
豆类作物为主,现此带有不少临近住户及路边的山地已改种茶叶,成为绿茶基地。
刘家院
刘家院上紧邻喻家,下挨曹家湾。此地是村庄
刘姓集中区域之一,以刘成兵、刘成喜等刘氏兄弟为代表。
观坡、黑沟儿
由于位于团山山腰的山坡上而得名,即宝黄路在团山一带。居民沿路两边呈带状居住,主要居住有
张姓、
周姓、刘姓、
袁姓、
方姓居民。
观坡正南,沿团山缓坡山势而下,是村里的另一成片旱地,称为“黑沟儿”,主要适合种植花生、棉花、芝麻、
豆类、红薯、玉米等,现今大片区域已经基本垦作茶叶基地。
蔡家坡
往黄栗向东方向,紧邻观坡,位于团山山腰东南方位,居民沿黄栗乡道、依山而居。以
蔡姓人家为主要居住户,袁姓、
刘姓间住,东北与黄栗垭子街村接壤。这里有上世纪九十年代修筑的500亩蔡家坡梯地。
朱家湾
储家庙嘴
在朱家湾往东北方位,抵至曹喻河沿河大岸。
田家湾
以
田姓村民为居住大户,是村庄唯一分离开来的村域区块,在曹喻河东岸,储家庙嘴东南方位,南壤临喻家塔村的李家湾。
耕耘实干把钱挣
曹村人民世代淳朴、勤劳、实干。收入都是靠一份份耕耘、一滴滴汗水换来的,生活也是一点一点、慢慢越过越好的。
1、基本主要农作物收成
主要有稻谷、小麦、
玉蜀黍属、油菜、花生、黄豆等。自足后,卖掉余下补贴家用。
2、区域经济作物发展
主要有黄姜、香料烟、
野山椒、茶叶等。这些是闲置地种出的经济作物,收成好、品质高、价钱高的话,一年所得也可养家糊口。
3、家禽牲畜喂养
鸡鸭、兔、猪、牛羊等。到年底了,能卖个好价钱好满足。
4、生意来源
村民自家从事小卖部、小超市生意、农粮加工及买卖,等等,小打小闹,生活自得惬意。
5、打工收入
闲置劳动力在本村及邻村进行体力劳动打工干活,绝大多数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建筑泥瓦匠、
铁矿支架工、矿区炮工、隧道开掘、沿海工厂工人等。
精英人物在曹村
村之安定、发展离不开村干部。曹家湾现任村干部刘德奎、吴庆宝、曹明红、王玉红等,都是村里老干部。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放弃外出挣大钱的机会,守在曹村,管理曹村。有了村干部,男人们、青年们外出打拼才没有了后顾之忧,因为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小孩,万事有村干部,才会不怕。这些年,他们带领村民奔小康、建设新农村,使村庄脏乱破旧之貌换上时代新颜。
除了现任干部,还有服务于各个村民小组的组长等,以及已经退任的前任村委干部,他们也为曹村的安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除了村干部,曹村还有一些不得不说的人物,以及从曹村走出去的人物。待后续整理再表。
舌尖上的曹家湾
这一版块从饮食文化及特色的角度介绍曹家湾村。
在曹家湾村,村民以米饭为主食,兼吃面饭、五谷杂粮;自产粮食作物,如稻谷、糯米、小麦、油菜、黄豆、花生、绿豆、大豆、红豆等;自产瓜果,如
车厘子、杏子、五月桃、谷李、西瓜、红薯等;自产蔬菜,如
萝卜白菜、黄瓜、
西葫芦、南瓜、冬瓜、葫芦等,各种时令及常见蔬菜均可量产;自养家禽牲口,如鸡、鸭、猫、兔、狗、羊、猪、牛等……丰足之家还会把粮谷土产赠送给外乡、城里的亲友,或者以散户的形式卖给商人变现。
村里盛产享誉
竹山县的黄栗大米、辣酒、
米酒、
黄米酒等。村民家家都有一两道或一两种特色饭菜、佳肴佳酿,以下将具体介绍:
一、豆类食品:
1、
豆渣:黄豆泡胀,用石磨加水磨碎(若用机器打碎,不需过渣);浆汁入锅加适量水,武火煮开,然后加淘洗后的大米同煮,待煮沸后逐渐减小火力,文火熬浓收汁即可。
2、
合渣:将黄豆经机器磨浆、烧煮、点
石膏,制成豆腐脑,取表层未硬化的
豆腐花及浆水入锅加入大米,再经柴火在文火下煮成粥即成。
以上两种吃法村里非常流行,是招待亲友的最具特色佳肴。
要想吃到这两种地道的饭食,关键有四点:首先在于材料,需要纯天然的大米及黄豆,黄土地种出的、新鲜刚收割的最好;其次在于做饭平台,土灶铁
砂锅加草木土火看似很原始,其实是最高级的厨房装备(这里暂把用柴火生出的火称作土火);然后在于煮饭时火候的把握,开始需先加足火力,用武火煮开,再逐渐减小火力,用文火慢熬收汁;最后在于辅料的搭配,煮饭时可辅以黄南瓜、红薯块一起煮熟,食用时辅以
辣子酱(先将红辣椒碎化,再加
小磨香油、食盐、
蒜汁、香莱等调拌而成)作沾水(常说“盐昔辣子”),吃起来甜、咸、辣俱全,色、香、味俱佳,充分调动食客的胃口和食欲,让人尽露吃货本色。
3、
黄豆酱——也称“酱豆”。到了秋冬,将黄豆煮熟后捞入容器摊开,上盖树枝(选择气味纯正的),使豆发酵,然后拌以干
辣椒粉、盐和各种
五香牛肉干佐料煎的水入坛。泡而不晒者,谓之“酱”,晒干者,谓之“干酱豆个儿”,即
豆豉。味道独特,口感极佳。可经陶坛常年贮存数年,时月越久越香纯。
4、
干生粉儿——指豆腐乳或腐乳。用于搭配饭食伴味,做法有很多种,这里介绍其中一种:把豆腐蒸熟切成小方块,洒上辣椒面、花椒粉、姜末后拌匀,淋上热油,还可加少许白酒,凉冷,密封发酵后即成。
二、甜不酸儿:即发酵不久但未变酸的嫩
玉蜀黍浆。在玉米快长成的时节,采摘饱满未硬化的玉米,取粒加适量水磨浆,将浆水盛入可加盖的容器静置发酵,一般3天左右即可酵好,若时间过短则不出香甜味,过长则变酸。取发酵好的甜不酸,可以直接煮成玉米粥,还可以入
铁锅烙成
烙玉米饼。不管怎么吃,其香甜中带酸、酸中有香甜的味道会让人一吃不忘。
三、面制食品:
1、发馍——面团发酵,揉和后,整理切块,放入蒸笼蒸熟,由小面团变成膨胀的馒头,所谓“蒸发了”(也可卷馅包裹做成包子),一般过喜事啥的都会做发馍、吃发馍。发了,发了,发了嘛,很喜庆,很吉祥。
2、
油馍——一年一次收成,一年一次菜花黄,农家就会一年榨一次油。各家各户只要榨了新的
菜籽油就会做上一顿油馍。以前榨菜油(称作“打油”)全家出动,带柴火、干粮、被褥,要几天几夜时间,耗时耗力,这对于那时的家庭来说是生活大事,所以油榨好后就做油馍庆祝。其做法大致是:揉面,可在面团中加入
鸡蛋、韭菜;加适量菜油在锅中淋开,待油烧热冒烟,加巴掌大小、0.5厘米厚的面团入锅,边炸边炕,至两面酥黄,待油馍吸干锅菜中所有菜油再吐出部分油后,取出
松油、降温后就可食用了。
3、
火烧馍——俗称“炕炕儿馍”。面团经发酵后,用擀面棍擀成约1厘米厚的圆饼,撒上适量干面粉(防粘锅),将烧热的
铁锅中抹上一层菜油(防粘锅是目的之一),将
面饼入铁锅,小火慢炕至两边酥黄出香,外焦内嫩,非常可口。
4、摊圆
饼子——主要做法为:搅面,即取适量面粉入盆,加水均匀搅拌至稀而不见水、能流动状,拌入调味品、
鸡蛋、韭菜段、葱花等;将面水
混合物分次,每次适量倒入加油烧热的铁锅中,使其均匀地、薄薄地在锅中摊开一层,约3mm厚,铺满
火锅底料,小火煎炸,适时翻动,至熟,取出折叠入盘,吃时以
土豆丝、
酸豆角等为馅卷成圆柱状卷
馅饼,别有风味。由于做
油馍和
火烧馍需要小火慢炕,比较厚,较耗时,而摊圆饼综合了上述两种做法,稍微简单且易熟。
5、麻叶儿——面团切成片,一般切成约5毫米后的小
平行四边形状,入锅油炸之后,酥黄膨胀,像某种树叶,称为“麻叶儿”,出锅
松油即可食用,密闭封存即可。
6、煮
面片或老蛙坨——取面粉入盆加适量水搅拌均匀,揉成团团,刀削成片入水,这样煮成的叫面片,直接用筷子一团团挑入水煮成的叫老蛙坨。加油盐入味,还可加入青菜、土豆块、
呀呀葫芦块、
菜豆等与面同煮,熬熟即可食用。
四、铁锅饭:
一般分三种,一种为普通米饭,一种为锅巴饭,还有一种为随水闷,工序有明显差异。详细如下:
1、
铁锅锅巴饭。先淘米入铁锅,煮至米粒泛白后盛起沥水约一刻钟,至无明浆水溢出,称“控饭”;控好的米饭入铁锅,用筷子在
饭团上均匀插孔,便于气流、热量在饭团内均匀分布或溢出,称为“插孔”;加水,即在饭团周边沿锅边挨着米饭一圈均匀加入适量饮用水;
粢饭,加完水后上盖,加柴火先武火后文火蒸,直至饭粒飘香,此为“上汽”。水量、火候控制适宜,紧贴锅底的饭粒会烧出一层金黄色
锅巴来,这就是所谓的铁锅锅巴饭。
做成此饭需要一定的经验,主要在于:控饭的过程会决定最终米饭的软硬,加水量的多少会影响饭的软硬及是否会烧焦,火候会决定锅巴的色和香,烧火时间会决定饭熟与否及锅巴是否长成……根据家人或者客人对饭软硬等需要控制加水量、火候、烧火时长,等等,这些对没有经验的菜鸟是比较难的。
2、
铁锅粢饭。此种是在铁锅里架铝制隔层(圆状满是小圆孔的炊具),称为“蒸底”,有些圆孔过大需在其上铺一层干净纱布,避免米粒露下;锅底加水,水不能没过蒸底,把沥好的米粒倒在蒸底上,扎孔,柴火下文火蒸至熟,即所谓的普通铁锅蒸饭。这种做法由于是隔物汽蒸,不会出现把饭蒸焦的现象。
3、随水闷米饭——与上述做法不同。将淘好的米加入铁锅,加适量水,上盖,柴火烧煮,直至水份蒸干、饭熟飘香为止,随水闷就做好了。此饭的技术要领在于:水量适当、火候适当,煮好的饭要既不稀也不干、既不软也不硬。
五、豆肉粥(一般为腊肉;豆一般为绿豆、红豆等):
1、腊排豆粥:取陈年腊猪排,洗尽剁小块和绿豆一起入锅,辅以八角、
肉桂、盐糖等佐料,先武火煮开,再文火慢炖直至肉烂、豆开花,还可加入狗醒草,浓香扑鼻,味美至佳。
2、肥肠豆粥:和上述做法差不多,这里是猪肥肠经洗尽后切小段(长约25px),同绿豆、糯米、狗醒草等,以及佐料一起,入锅慢炖至飘香即可食用。
六、糯米食品:
1、
糍粑:糯米经蒸熟、捣碎、揉团、拉条后,再切成约3毫米均匀圆柱状糍粑片,经太阳晒干后存储,为了好看还可点上各种颜色。吃时,经油炸至酥黄沥出,可干吃,干脆味美,称“糍花儿”。
2、豆米:糯米蒸熟后晒干储存,吃时抓一些下锅加水煮开即可,可稠可稀,可甜可咸,即为豆米粥;或经火翻炒膨胀,称米花儿,可直接干吃;可以加米花儿入开水加糖,与糍花儿、麻页儿一起冲泡,称为“米花儿茶”;也可用糖将米花儿粘连后切块,一般如火柴盒状,称米花儿糖。
3、
米酒:糯米蒸熟后入容器(盆或桶等),在其中埋入“甜酒曲子”,贮藏经发酵后就会变成香甜可口的
洪洞醪糟,称为“甜酒”。
4、
黄米酒:甜酒再经陶罐密封贮藏,
乙醇变浓,酒劲儿变大(称为后劲儿),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黄酒(与
房县黄酒酿法类似),有的加进白酒,后劲儿更大。
七、红薯糖:选留存过一段时间的红薯(一般经历
霜降后),蒸熟捣泥再加水,经数小时熬制,变为浓稠状
饴糖,即红薯糖,其甜爽香怡人,可直接食用,也可作拌料随其他食物一起食用,一般用于粘连食品。
八、肉制品
这里指盐腌腊肉、烟熏肉、灌腊肠之类。
九、炖膏
肉制品在慢火长时间熬制下发生化学反应而成。一般每到腊月之时,巧妇们就会用
砂锅炖腊肉(一般为猪肥肉),加“
五香牛肉干佐料”,文火长时间慢炖,直至锅内肥肉分解,成汤、成羹,冷却后凝固,最终成为炖膏,状如凉粉,切成块装盘,用胡萝卜丝、香菜叶等配色,由于腊肉有盐,再加上佐料之味,口味独特。据说炖膏其实就是肥肉的脂肪分解成了
胶原蛋白,如此,当然是美容养颜的佳品。
十、苞谷花儿
关于包谷花儿,炒出来和煮出来明显有不同:
把颗粒饱满的
玉蜀黍粒晒干,干燥防潮,留至腊月,在旺火下,和着铁砂粒翻炒,炒的过程中,玉米会在高温下炸开成花儿,然后滤出沙,凉冷封存。吃时,一颗颗咀嚼,喷香、有趣、有味儿,由于咬起来会有“咯嘣咯嘣”的声响,所以也称作“吃嘣豆”(黄豆、蚕豆炒熟之后食用也有此说法)。此为一种,这种类似都市流行的
爆米花。
另一种是把留存的苞谷粒入水煮沸直至裂开花,然后沥水晾晒,干后留存,至腊月再拿出,或油炸、或火炒,加盐加糖均可,咬食有味,酥香绵长。
随红薯糖或
白糖熬制液的粘连作用,苞谷花儿可以粘连成团,做成“糖坨儿”。
十一、辣酒
关于村里自酿的酒,常见叫法有:白酒、
大曲酒、
烧刀子酒、
白酒,常称辣酒。在村里,酿酒有其特别的工艺,要走好几道程序,前后耗时几个月,最后还需要特别的“土设备”才可进行酿造,如酿酒专用的酒灶、天锅、酒瓮子等。酿酒在村里称为“吊酒”(可能由于酿酒时,酒从天锅底部
蒸馏而出,从高处流下,连续不断的流出,成为一条酒路,低处接酒,像吊着一样,故称吊酒)。酿酒的原始材料主要为大米、
玉蜀黍等,米酿的就叫
米酒,苞谷做的叫
玉米酒。
酸菜也称为“泡菜”或“
腌菜”。菜洗净后经盐水浸泡腌制变酸而成。菜可切碎后腌制,也可整腌;可以选用新鲜蔬菜直接腌制,也可晾晒至蔫的状态后再腌制。酸制方法很多,一般包括:在盐水中浸泡至酸、酸水浸泡密封腌制、干拌盐后封存至酸等。
……
村民们为了独特的吃法、口味,除了传承祖辈、创新创造外,也不断地吸纳外村、外乡、外地的很多餐饮技术精华。这种开创精神、拿来主义精神是值得拓展学习、欣赏、传承的。
显然,村民们在吃上是花了很大工夫的。很多食品的做法、吃法都一直在村里传承,当然也有不入潮流被淘汰失传的。因独特的美食做法要求,很多饮食的吃法、做法都需要独特且复杂的工艺、机器或设备才可以完成,但是村民们没有为吃嫌麻烦,买机器、自制机器、改造机器,各家都有家庭机器及独特设备,千方百计也要吃到独到的、独到口味的食物。
这样的生活或者说风俗,以至于在曹村的每一家都能看到至少一件特别的机器或设备,对吃讲究的人家甚至能看到好几件乃至十几件机器或设备。这些机器或设备包括大型或小型打米机、磨面机、榨油机、大小粉碎机、豆腐机、压面机、绞馅机、家用压饺子皮机、打辣子面机、石磨、灶台(酒灶、大灶、小灶、地灶等)、炉子(炭火炉、
高炉、地炉、灶炉、大炉、小炉等)、木盆(如幺盆,杀猪时专用)、宽桶(敞口方形,约宽X长X高为2mX2mX1.5m,人工收稻谷时专用)、木桶、升子、斗、土框、簸箕、箕(主要用于控饭)、筛子、陶坛(盛酒或封装酱)、粮仓、油桶、
砂锅、大小塑胶壶(主要用于装酒或油)、各种刀类、各种锅碗瓢盆碟勺筷……
等等,均不一而足。
原生态、地道、特别、丰富的饮食特色牵绊着常年在外务工的乡亲村民,每逢
春节,无论远近,无论有钱没钱,无论如何他们都要赶回家过年过节,在家住几天,吃几顿家里的饭菜,胜于在外吃一年的山珍海味。
乡音不改鬓毛催
以上部分从餐饮角度描述了曹村风俗及特色,这一版块将从方言的语言角度展示村庄别样魅力。
“……有座小城叫“竹山”,有种语言叫“竹普”,有个小伙叫“儿娃子”,有种惊讶叫“哈了哇" ,有种娇气叫“甘斜活”,有种速度叫“摸曲”,有种得瑟叫“怪神儿”有种催促叫“留时些”,有块石头叫“磨浪古子”有个厕所叫“茅司”,有种感叹叫“好脏忘爷了”,有一种不听话叫"翻敲",有种反讥叫 "怪裸像",有种打个招呼叫"搞啥经",有种评价叫“瞎求搞”,有种无视叫“懒裸得”……”
上述这段话是传播比较广的一段
竹山县方言,曾经触动了万千在外务工的人。
其实,曹村方言通俗易懂,很多说法在县甚至市里很多地方都能通用,这魅力尤其对身在他乡的乡亲更加明显。当你某一天,或者是在某种心情下,看到这些写出来的、只有家乡人才能读的准确和明白意思的语言之时,相信这将会是一种带给你正能量的莫名感动和亲切。
先来看笔者编写的几段曹村方言,一定要边读边用方言念:
“曹家湾村的娃子,混好混坏,不管咋的,你阔是要记得你是曹家湾儿的,阔莫忘了在屋的那些老辈子们,以及一起儿穿裤衩儿长大的弟兄伙的。还记球得你被生养的地方儿叫么裸吧儿?你家门前头的那块田叫么是?你家屋后头的那块地又叫么得?那个南山埃、那个团山观儿、还有那个豹子垭,是否有你童年的影子?”
“'你看你看,金大头,他脑袋里头有金钥匙…'、'嘿!嘿!嘿!阔么哭了,再哭黄鼠满儿来了…'、'哈了哇,咋还哭呢,赶紧忍多儿,忍多儿哦,留是些,杨明国背娃子来了,阔莫让他听见了…',那三个人还晓得他们是哪个吧儿?”
“若要问新搬来的移民是哪儿亥的?给你说,瞌记好了,是柳林
龙背湾水电站那儿的。”
“你曾经吃过的糖坨儿,以及那个
米胖儿糖,熬好的红薯糖粘住炒的苞谷花儿就做成糖坨儿,粘住米花儿子就做成米花儿糖;那个罄甜的
米酒,是甜酒曲子和蒸熟的糯米一起蒙汗发酵而成;最最忘不了的一定是你妈煮的浆水米汤、
豆渣,打的
合渣,配上盐昔辣子,肯定是每吃一次都吃撑肚子皮吧;还有那个
干生粉儿、酱个儿,忘不了那个味儿吧…”
……
曹村方言,处处儿化音,处处直接了当,说出来和写出来绝然是两种感觉、两种味道,相信读了上面几段内容,一定有所感受。
下面再分享一些常见的“方言”说法,站在写出方言味儿的角度,尽可能从字面诠释口头语言,整理如下:
1、留门儿些(撒),意思是“连忙儿,赶快” ,一般用于催促别人,表达不耐烦。
2、耐烦儿,就是耐得住打扰或烦心事,常说反面的“不耐烦儿” 。
3、溜唰,就是灵活、快的意思,比如说:这娃子好溜刷呀,爬个树就眨个眼的功夫。
4、灵醒/灵新,爱干净的意思,比如说:老人家是个灵醒人。
5、尖或奸,常说“尖得很”、“尖尖儿白出”,形容奸诈狡猾、见利就收、见便宜就捡,而需要其付出必然不见人。
6、抹漆,形容做事慢。给家俱等上油漆,工序很多,每上一道漆后还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故耗时间且慢,于是就把做事慢引伸为“抹漆” 。
7、决人,指骂人。比如:你敢决人,我给老师说。(下一条都是常见的决人的用语)
8、
骡子尻的,用来骂人的话,就是不是好东西的意思。骡子是马驴杂交的,不能繁殖后代,所以“骡子尻的”骂人的味道就出来了,其实就是拐个弯儿骂人,聪明吧。
麦B养的,限于敏感词汇考虑,此处故意用“麦”代替那个“卖”。不细解释,很容易明白。一般是说话者在愤怒的极点才会说出这话,是非常毒舌的话。
有娘生没娘养的,这基本也称不上是方言了,一看就懂。骂出这话就更是愤怒及毒舌了。
黑耳朵,这可不是指人的耳朵是黑的那么简单,这在曹村属于人与人之间非常敏感的词汇,特指未婚生育且不知亲身父亲是谁的女人生的孩子。
9、齐扎扎,整整齐齐的意思。比如:二叔刚从银行取了齐扎扎一沓钱。
10、架势,指样子、姿势。比如:看你的架势,是想打人吗?
11、好焦人,焦求人,就是好急人,急死人了。
12、莫那样儿的撒,就是说不要那样做,有请求别人的意思。
13、打尖,指在正式吃饭前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比如:饭还有会儿才好,吃个
鸡蛋打个尖。
14、今儿,门儿,后儿,就是指今天、明天、后天。
15、拿慰,指谢谢、感谢。比如:拿慰你了,帮我那大的忙。
16、哈了。讲哈了的时候比较多,比如,“哈了,钱包忘在客车上了”,就是坏了、完蛋了的意思。
17、客臼包儿、格夹窝儿,分别指膝盖、腋窝。
18、娃子他白(老公)、娃子他妈(老婆),常是夫妻一方在外人面前对对方的称呼。外人当前,直呼我老公或我老婆,会让人起鸡皮疙瘩嘛。从这个叫法中,曹村人低调含蓄的品质可见一斑。
19、啥子撒(什么)、奏啥子(做什么)。
20、处扭,处扭一哈子。转眼间?不会这么简单,也不全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本条求解释。
21、扑爬、板跤。都指摔跤了。摔倒了爬在地上,与大地亲密接触,称扑爬,很形象。比如说,“板了个大扑爬”,就是指摔了一大跤,可能摔疼了、伤了。
22、咒遗漏,用于叫人吃饭。比较亲的人,生气时喊你吃饭就会那么说。
23、尬式,指要开始了。比如,尬式起来,客人马上就到。
24、改决,就是解决。
25、要得(啵),就是好的、行。比如,邻居找你妈借东西,愿意借,就会说“要得啵,你拿去用撒”。
26、俩(呀)子,就是女孩儿。
27、令人(令球人),就是恶心。多半用于对别人的炫耀表示反感、嫉妒的场合。
28、斜伙(斜或),指夸张的叫喊。比如,那小媳妇真是好斜伙,生个娃儿叫的让全村人睡不着。
29、漆弄,指说悄悄话。比如,你们在下面漆弄啥呢?
30、鬼邀伴儿,人死变成鬼很孤单需要找个作伴的,从这个角度讲,有寻死的意思。一般用于和别人在一起玩耍遭到长辈批评。当你和某某、以及某某在一起玩,有人说你鬼邀伴儿,你该独自走开。
31、搞么是,搞煞经(搞啥经),就是问人做什么。搞啥家货,这就是更直接的语气和说法了。比如,你在
上海市搞啥家货啊!
32、苕,不是指“红薯”,你个苕,苕货,可简单理解为你个蠢货、笨蛋。
33、末了儿,后来。
34、髂裆,夸腰儿,髂(qia)骨就在大腿与躯干连接靠内处,指哪,位置描述的够详细了。
35、弃(裸)求,指某方面的不具备,即将决定放弃。
35、矮楼子,骂人之时用于代指对方。
36、坐墩间儿,指猪屁股肉,是猪身上最好的肉
37、几哈子,指几下子。如,那点钱,几哈子都没得了。
38、明白人,一般用来夸奖一个人很聪明、明事理、会处理关系。
39、哎哟哇(喂),叫声。比如,哎哟哇,疼死我了。
40、二百五,用于描述人做事不思考、比较傻的等,在具体语境下略有不同的意思。比如,那个娃子简直就是个二百五,骑自行车下陡坡不刹车,结果飞到水田的去了。还比如,别人都是送的两百块钱的礼,就你一个人送两千,你就是个二百五。
41、吃雷了,用于描述人胆大包天,啥都敢做。比如,你吃雷了是吧,我的话都敢不听…一般用于在说话者的主观观念中,本认为对方是不敢做出格的事的,但出乎意料对方却做了。
42、你个货,用于描述对方,有时有埋怨的意思。比如,你个货啊,才过来,让我瞎等了几个小时。
43、啥家货,这个词一般用于回应别人,表达一种不耐烦。比如,啥家货啥,叫我揍抹得啵,没看到电影正精彩呀!也可用于贬低别人,不是好货色,如,他是个啥家货啥,你要那样掏心掏肺的对他。
44、揍抹得(揍抹裸),做什么的意思,有时也用于质问,到底在做什么的意思。比如,你一上午都在揍抹得,那点事都没做完!揍抹裸,更多用于一种漫不经心。比如,那个人是揍抹裸的呀,穿的那破破烂烂的。
45、阔晓得,都晓得,没有人不晓得,用于强调某种知晓,有点对对方的显摆作按压的意思。比如,阔晓得你在
武汉市混的好。
46、磨唧,指拖挨时间,拖拉散漫。比如,我已经吃了十几分钟饭了,你还紧多在里屋磨唧啥子不出来?
47、留时些,用于催促人加快进度。比如,你留时些哦,客人马上就到家了,门口的垃圾还没打扫。
48、嚼饿子,指说不好的话,或者别人听来表达一种惊讶。比如,你嚼饿子吧,张三那么老实的人怎么可能做贼呢!嚼遗漏,有相同的意思,但是更偏向于一种对对方传播话语的强烈不相信。
49、揍过了,一般用于诉苦或者描述别人的人生悲惨。比如,你妈这辈子简直揍过了,一天的福都没享过。
50、撇经、癞磕马、黄鼠朗子、改大手、毛司……
随便一列举就有五十多个说法,考虑章节篇幅,此处不做过多延伸。最后以笔者曾经分享的一段较为正能量的方言段子结束此部分,相信一定能看懂:
“哎哟喂,好脏往爷了,豆那个艳儿,豆不翻翘了…从门儿尬式,黑星儿早早地睡瞌睡,蹦的早起多揍点儿活楼。还要记得,奏一个灵醒娃子,奏一个点食娃子,搞事儿不摸漆,不说哈话,不嚼饿子,不搞哈经,不奏哈裸,不苕不弄痛的,不奏白脸芍,不奏diang官儿,这样才可能说个好媳妇儿…有啥得不可能的,捡尽,攒劲,总有一天,我白我麻都阔以兴哈子!”
朴实乡俗古遗风
以上两大版块从一些侧面交代了曹村的乡风乡俗。以下将从专门的角度讲述曹村的风俗习惯。
曹姓人,自给自足,衣食无忧,不求闻达、不问富贵,中庸思想在村庄中不自觉的被村民吸收、传承,继承上庸遗风、堵河文化、
巴楚县文明。曹姓人也因此形成了自己较独特的习俗及文化。
上门做活——泥瓦、木、砌、石、蔑匠等,这些手工业者多数是上门做活。计工方式有两种,一是按天计工称“点工”;二是按件承包称“包活”。雇主对其多以茶、烟、酒、肉招待。其中木、砌工参加造屋时,在开工、立门、竖架时都由主人家设宴席招待。上屋梁时,主人除设宴招待工匠及帮忙者外,还要贴红对联,放鞭炮,并给工匠封“红包”,此习俗一直沿用。各行业艺人都遵崇本行业的传统习俗,各有供奉的祖师。各行各业多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继承人。青年人想学艺者,或由师傅看中选定,或托邻里亲朋介绍,经师傅同意后成为学徒。各种艺人仍有收徒传艺的习惯,礼仪由繁到简。
做生意开业——开业时要选择黄道吉日举行仪式,一般都要张灯结彩、贴对联、鸣放鞭炮、挂匾受礼、宴请宾客。
婚嫁——婚嫁要“滚床”、“装双烟”、拜天地、迎上亲、喝
大枣茶、“新娘回屋”、给宾客“回礼”等。
丧葬——去世之人入木棺,供奉灵牌、祭祀品,棺下点“长明灯”,亲友披麻戴孝,一般以白布一端缠头另一段披背后,至亲“哭丧”,
锣鼓唢呐奏哀乐,道士作法并在丧事的深夜“闹夜”唱“闹夜歌”,歌词一般都为现成唱本,有才道士能根据逝去之人及办丧事主人的情况现身现编吟唱,唱腔有一定韵律,办得好的丧礼其亮点之一就会是闹夜环节,深夜唱闹夜歌编的好、唱得好能给深夜还在为丧事忙碌的主人及宾客提神醒觉。
满月——婴儿满月要摆
满月酒,主人家收礼称“收祝米(礼)”,客人送礼称“送祝米(礼)”。
升迁——升官发财要
摆酒席,接受亲友、同事上门庆祝。
升学——考上
高中、大学都是值得庆祝的事,亲友会随红包送祝福。
参军——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家里兄弟验上兵后亲友也会来送祝福。
建房——建新房奠基、立大门、架顶梁、搬新家等都会选择黄道吉日通告亲友举行仪式庆祝,亲朋好友登门,主人收受钱礼,摆席宴客。
喝茶——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烧水沏茶,用柴火在
铁锅中烧井水,大壶泡茶叶,自品或与来客共品。
栽秧酒——栽秧时节,人们相互帮工,不计报酬。主人提前几天做
米酒、备盛宴款待帮工者。届时除正餐以丰富的
酒肉招待帮工外还备有“接腰”食品——于上午10时许和下午4时
许将“过饷”食品(本家米酒、汤元、
蒸馍)送往田间,供栽秧者享用。
喝年猪汤——以杀猪为营生的称为“杀猪匠”。农历冬腊月农户请杀猪匠杀年猪时,都要煮几斤乃至几十斤猪肉和猪下水(内脏)宴请邻里大人小孩饱食一顿,名曰“喝年猪汤”。宰杀畜禽还有讲究,凡宰猪,必请阿訇师傅先祷告一番,现演化为让长者或查看日历提前看日期时辰找黄道吉日,村民为农历每日都排有属相,按十二生肖顺序轮回,一般杀猪时日的属相会避本家人属相……
与曹村相关新闻
1、竹山宝丰曹家湾村好儿媳蔡红撑起破碎的家
(摘自:十堰新闻网发布时间:2010年8月27日)
家住
竹山县宝丰镇曹家湾村3组村民蔡红的婆婆蒋云香说,“蔡红自2003年嫁到我家以来,8年来从未和我争过嘴、红过脸,是个很贤惠的儿媳……”
1998年,蔡红的公公因
高血压患半边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2008年元月5日,丈夫伍兴桥因交通事故造成左腿
粉碎性骨折,花去医药费4万余元,至今靠拄拐杖行走。面对公公瘫痪要吃药,丈夫
骨折要医治,孩子上学要学费,地里庄稼要耕种等沉重的负担,蔡红没有气馁,也从不叫苦,上对公公婆婆悉心照料,下对丈夫女儿关心体贴,并想方设法靠采摘茶叶挣得微薄的收入维持公公和丈夫的医药费,供未满8岁的孩子伍丹上学……婆婆逢人便称她是贤惠的好儿媳,丈夫称她是细心的好妻子,女儿称她是了不起的母亲,公公称她像亲生的女儿,左邻右舍夸她是撑起这个破碎家庭的“顶梁柱”,要不是她,这个家早都垮了。
2、
竹山县宝丰镇曹家湾村村民为受灾户捐款22440元
2013年4月11日上午,宝丰镇曹家湾村组织全村村民为受灾户周兵捐款。2013年4月2日,周兵家不慎发生火灾,房屋被烧毁,灾情发生后,村支两委组织献爱心活动,共计捐款22440元。同时,驻村帮扶的县科协也组织职工为周兵捐款3000元。宝丰镇党委政府也为周兵送去了慰问金和棉被,缓解了周兵家因火灾造成的生产生活困难。(王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