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龙山中学,(前身为龙山书院,
陆丰市龙山中学,陆丰县红山中学)汕尾市直属学校,学校整体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师资力量雄厚,具有现代化气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一直以来,龙山中学作为汕尾教育的“龙头”学校,得到当地党政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加强教学管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历史沿革
龙山中学位于陆丰县
东海镇之龙山南麓。建于清
爱新觉罗·弘历六年即公元1741年。迄今已有二百四十五年的历史。建校之初,校名为“龙山书院”。清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
废科举,改书院为学堂,校名遂改为“龙山高等小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后,学制渐有改变,至1924年改为“龙山中学”。1925年
孙中山逝世,为纪念这位推翻清政府的革命领袖,校名又改为“中山中学”。1928年4月
陆丰市苏维埃政权失败后,改为“陆丰县第一中学”。1940年春,又改为“龙山中学”。是年冬并附设简易师范班。解放后,仍为“陆丰县龙山中学”。1966年9月改为“陆丰县红山中学”。1978年10月又恢复为“陆丰县龙山中学”。1995年陆丰建市,校名改为“陆丰市龙山中学”。
龙山中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在龙山中学的活动连续不断。
清代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时
陆丰市知县陈冠世,于金龙山南麓建龙山书院。
自此陆邑俊才,科第蝉联,人文蔚起,一时称盛。从清乾隆七年的龙山书院到昨天的龙山中学,在这里先后走出了黄跃龙、欧阳衡、张威、黄振新、
赖少其、陈强、罗鸿溪、
谢明权等一代代名人。
自“五四”运动以来,从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龙山中学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革命的龙山、英雄的龙山,烈士们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昌盛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乐章。
他们的浩气长存,永垂青史。一大批龙山教师、学子为革命成功大义凛然、舍生就义,先后捐躯的有:张威、
林铁史、王文、陈颂明、郑重、李振雄、谢国良、章朝阳、黄万里、陈荫南、陈继明、陈伯强、朱耀庭、黄振新、庄梦祥、卢克山等。是先烈们用生命铸成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一朵朵永开不败的英雄花。龙山永峙,螺水长流,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同时,龙山中学也是培养革命骨干的基地,从先辈至现在遍布全省甚至全国的大批陆丰籍干部绝大部分都出自龙山的。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龙山中学输送了大批的革命干部。
文化传统
老校歌
校歌
龙山之阳,东海之光,年轻活泼的一群,来自四方,团结在一堂,垦此田野,辟此山荒,在暴风雨中成长,在战斗中健壮,学习工作,工作学习,民主的作风,进步的榜样,严肃紧张,紧张严肃,今天是抗日的先锋,明天是建国的勇将,是摧毁旧社会的战士,是创造新中国的栋梁,同学们努力前进,进向那革命的战场!
词
梁荫源
曲
周少重
录
杨鹏程(中速,庄严)
新校歌
《龙山之歌》(黄梅发、邓永祥)
这里有龙的呼唤
这里有龙的风采
这里有山的壮观
这里有山的誓言
这里是我神奇的家园
这里就是我温暖的家园
站上山巅就可能抚摸天空的云彩
走进这里就能找到知识的力量
走下山峦就能融进大海的蔚蓝
扑向这里就能找到智慧的源泉
龙山啊龙山人杰地灵的山
龙山啊龙山超越梦想的山
你就我是成长的摇篮
你就是我永远的挂牵
今天我就是你关爱的孩子
今天我就是你和谐的音符
明天我就是你生生不息的内涵
明天我就是你灿烂辉煌的诗篇
学校文化
“文化龙山、和谐龙山、魅力龙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和谐是龙山传承和发展的基础,魅力是名校的外在体现和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文化是学校的品牌特征和名校的精神内核。和谐是基础,文化是动力,魅力是体现;通过和谐建设文化龙山,通过和谐进一步展现魅力,在魅力建设中实现和谐,提升文化品味;在文化建设中深化和谐,彰显魅力。
传统
金龙山雄踞陆城东南,大德岭三峰拱峙。笔架天然。右有螺水引带,左有浩瀚
南海,人杰地灵,形胜东南。山上嘉树罗植,风景秀丽,“龙山烟树”为
陆丰市旧八景之一。山顶远眺,“图岭斜晖”、“洛洲芳草”、“仙桥夜月”、“乌坎归帆”、陆丰五景,尽收眼底。钟灵秀,一至于斯。清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陈张翼(杭州人)为邑令,见龙山鼎秀,集邑绅,登龙山,议在龙山建文昌阁和书院,翌年别调未竟。乾隆五年春(1740年),县令王犹龙(山东嘉祥县人)鉴是时陆邑岁试诸童几三千人,而无文昌宫,遂应诸生之请,择龙山建焉。乾隆七年(1742年),福建泉州陈冠世为陆丰知县,于龙山之阳建龙山书院,设官田三处(三溪租额206石3斗、许狮湖租额95石、石碓头租额7石),为书院之经费。延经师,聚邑秀,培英才。
文物文献
文昌阁碑记
陈张翼
自
雍正九年,析(1)
海丰县之三都作新邑,即东海(2)之
聚落(3)以筑城。去古陆安故壤三十里,去海丰县七十里,乃摄(4)举
陆丰市以名之,谓不忘其旧也。乾隆二年丁巳秋,余来摄篆(5),陟巘(6)降原(7),心领神会,则见夫南距天池(8),北枕岭(9),东山环峙,西市群萃。又见夫水流赴壑,始分于岭,岭名河头,今改河图。(10)以颠顶方员象形以为表。其右水向海丰出大德港入海,其左水绕陆丰九曲出乌坎口入海。乌坎纳
潮汐(11)环城域,窃以为地之灵者。于是乎在数十里,月无月无(音hū)每每(12),千万家,林林总总(13)。盖山麓之平原,海濒之沃野也。余因集绅士,历海滘登东山,谓夫迎仙石梁(14),锁钥密矣。苐(15)右动左静,左宜建桥,而东山屹立于,宜建文昌阁,即书院别馆(16),嘉树美木得附焉。曰(17):唯唯(18)。越明年(19),余及瓜(20)代去。窃叹余未竟之绪(21),有如此也。嗣是(22),余历官长宁、
平远县、德庆,以迄
河源市,六、七年间,闻绅士不忘始谋(23),工已克峻(24),惟东门桥成而复(25)。
甲子秋,余奉檄(26)兼摄海丰事,腊月之望,因公复得至陆,时
北平市王讳(27)之正明府(28),宰是邑,下车(29)甫(30)数月,百废俱兴,且欲创作邑乘(31),嘱余作文阁碑记,以附艺文,不敢谢(32),不敏(33)爰(34)集绅士,登东山升文阁,访书院,乃喜绅士多好义,能成吾未竟之绪,已如此。东山旧名
基隆市,今改金龙。其相期于人文者,义必有在。遂颜其额(35),题其柱以志其盛。用以答王公振兴之意,而犹以修复东门桥为谆谆(36)也。是日也,绅士又作而言曰:自建文阁以来,科第蝉联(37),又有大安卢生、海滘王生者,年未舞勺(38),采芹(39)称早慧,而文风益振,至海滘,人烟辐(40)。迄今近悦远来,民大和(41)会,园麓间,瓦缝参差,庶(42)而加庶。余闻之益喜,士习丕变(43),民生日遂(44),有明验也。或曰:形家(45)
郭璞(46)之书,曾、杨、廖、赖之说,小道恐泥(47)君子,勿取。顾(48)禹贡(49)、周礼(50)、方中(51)、公刘(52)诸诗,已言及之,虽小亦道也。(53)休征(54)之彰明较著者乎。然则地灵之相感也,固莫之为而为也。人事之相应也,君子之大有为也。生于斯(55),长于斯者,见义必为。即食禄于斯者,得为而为之,或(56)未得为而尤乐夫人之能为者之为之也。书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易曰:有功则可大。夫乃今知
陆丰市之山川鼎秀(57),士民恬熙(58)日起,而大有功,且方兴而未艾矣。是为记。【注释】
(1)析:分也。(2)滘:粤之俗字,谓水相通处。也用作地方之称。(3)
聚落:谓人民聚居之处。《以书沟洫志》称筑室宅,遂成聚落。(4)摄:摄取也。(5)摄篆:篆,印也。官吏接印曰摄篆。(6)陟巘:登上高山。(7)降原:下平原。(8)天池:海也。《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9)岭岫:山岭也。(10)殆:大概。(11)
潮汐:早潮曰潮,晚潮曰汐。(12)月无月无每每:指土地富饶;每每,读如妹,指田美也。整句大意言良田沃野之风光。(13)林林总总:众盛的样子。(14)石梁:石桥也。(15)苐:第之误,但也。(16)别馆:即另馆。(17)佥曰:大家都说。(18)唯唯:许纳答应之词。(19)越明年:第二年,即明年。(20)及瓜:见《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
连称管至父戌葵邱,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言今年瓜熟时而往,至明年瓜熟时期满。此言调任别处。(21)绪:事也。(22)嗣是:嗣,继也,即从此之后。(23)始谋:指原先的筹划。(24)克竣:指建筑已完工。(25)圮:塌坏。(26)奉檄:檄,古代官吏文书所用之木简,代指公文。奉檄即奉上级令。(27)王讳:王之正别号。(28)明府:县令代称。(29)下车:到任。(30)甫:才也。(31)邑乘:乘,载也。取载事为名,邑乘即今之县志。(32)谢:推辞也。(33)不敏:谦虚的自称。即愚者。(34)爰:于是。(35)颜其额:颜,题字于匾,额,匾也。(36)谆谆:这里有恳切希望之意。(37)科第蝉联:科第指科举考试及第,蝉联,相续不断也。(38)舞勺:见《礼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今称未成童者曰舞勺之年。(39)采芹:见《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宫谓古之学校,故谓入学曰入泮。后又变其词谓采芹。此指入学。(40)辐辏:辐共毂也。引申为聚集之义。(41)大和:见《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疏:“纯阳刚暴,若无和顺,则物不得利,又失其正,以能保安合会大和之道,乃利贞于万物。”言民和顺,万物得利也。(42)庶:众多。(43)丕变:变革也。(44)遂:进也,成也。见《易大壮》“不能退,不能遂;”《礼月令》“百事乃遂。”(45)形家:堪舆家之别称。以相度地形,为人卜宅基,故称形家。(46)
郭璞:晋闻喜人,妙于阴、阳、历算、五行、卜之术。(47)泥:拘束也。(48)顾:但。(49)禹贡:夏书篇名,禹制九州贡法,而详其山川道貌岸然里之远近,物户之所宜,故曰禹贡。(50)周礼:书名。周公居摄以后所作。(51)方中:见《诗经·风》“定”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方中”,当正中位置。每年
小雪时,定星黄昏时先出现在正南。古人以此兴建宫室。(52)
公刘:见《诗经·小雅》公刘是
后稷的后裔,他率领属下到处察看地形,定居创业。(53)矧:况且。(54)休征:吉兆也。(55)斯:此作这地方解。(56)或:有的。(57)鼎秀:更新,革新也。(58)恬熙:安和闲适也。
注解
文昌宫,是供奉文昌帝君的殿堂。文昌,本是星宿名,也称“文曲星”、“文星”,是中国古代对斗魁星之上六颗星的总称。文昌帝君,姓张名亚字恶子,因为生在蜀之
梓潼县,故又称
梓潼帝君。相传,文昌帝君出行,骑一匹白骡,有二书童相随。他经常帮助求助百姓。天帝见他行事勤勉,有仙骨仙才,就封他为九天开化之宰、文昌上仙元皇,掌文昌府,统领神仙人鬼的生死爵禄,主宰儒宗,元代封文昌帝君。古时的读书人对他尤为恭敬、虔诚。有趣的是,他身边的两位书童,一名天聋,一名地哑。天聋,会说话,听不到别人说话,地哑,能听到别人说话,却不会说话。文昌帝君为什么选择一聋一哑两个书童在身边呢?这和他的权力太大有关。大家想想,他在
文昌宫里,掌管神、人、鬼三界的生死爵禄,又主宰儒宗,这么大的权力,要是用了不聋不哑的书童在身边,难免有泄密的时候,泄密了,升官的,发财的,得了长寿的,当然高兴,一高兴,为了感谢他,送礼怎么办?一旦收了礼,岂不是个贪官,辜负了上级的信任?还有,那些不能升官不能发财不能长寿的人,一旦知道了消息,为了自己也能升官发财得长寿,就会想方设法走后门找他,送礼送金银送票子,岂不坏了他的名声?所以,他用了一聋一哑两个书童,从根本上杜绝了身边工作人员泄密的渠道。说起来,文昌帝君真是一个廉洁自律的官,一个正直的官。
筹修书院示
徐赓升
为晓谕事,照得本邑近年以来,民和年丰,正当与吾民讲让型仁(2),振兴民教。查龙山书院,日久失修,栋宇倾圮(3)。延请山长(4),考肄生童,无可栖止(5)。现估计修理之费,约千余两。特由本县倡捐银二百两,分饬坊廓都捐银四百两,吉康都、石帆都(6)各捐银三百两,克日(7)兴工,(8)材以资作养,合就示谕。为此,示仰阖属绅庶(9)、殷富、商贾、军民人等,一体知悉。尔等务须踊跃捐题。统限三月底缴簿,四月底缴捐银一半,五月底照数全交,由本县给发收单。仍俟工竣,饬绅将用过工料数目,勒石晓谕。事关振起人文,毋稍诿延(10)。切切特示!
【注释】
(1)徐赓升:浙江乌程人,光绪四至七年(1878——1881)
陆丰市县令,附贡。(2)讲让型仁:即讲谦让,树仁义。(3)圮:pǐ,塌坏。(4)延:聘。山长:见《元史选举制》“书院高山长。”即今之学校领导。(5)栖止:住宿之处。(6)坊廓都、吉康都、石帆都系当时陆丰治属的三都,即三个区域。(7)克日:即日。(8)庀:pǐ,准备。
(9)阖:合也;绅:绅士;庶:百姓。(10)诿延:推诿拖延。
重修龙山书院记
徐赓升
邑于我朝
雍正年间,裁(1)碣石卫,并割
海丰县之半置为县。因东海滘(2)寨为城,建学宫,立(3)舍,盖(4)草创焉。历年十三,为
爱新觉罗·弘历九年,北直通州(5),王公之正,来宰是邑(6),始于城东南龙山之麓,建龙山书院,延经师,聚邑俊髦(7),肄业焉。
爱新觉罗·颙琰七年,风飓作,院圮(8)。嘉庆二十五年,前令傅公碧莱重修之。惠潮兵备(9)夏公,更院名曰“培英”。制府(10)阮公阅兵至,命仍旧名。
咸丰季年(11),邑民不靖(12),院毁于兵。光绪四年,始以通判来摄邑令,时方剃莠顽(13)。张法度,而教乃尤亟(14)。爰(15)出俸钱,为倡集民力缮治之。延师开讲舍,与士民更始(16)。五年五月落成。为堂一,为室二十有一,为厨三。金木土石之用如干(17),都人士(18)请记之。曰:嗟呼!自序(19)衰,天下始增设书院,辅学校之不足。然授者、受者(20),皆规规(21)于帖括、声偶(22)之文,并章句而废之。曾无讲明正学(23)者,则书院有无亦奚足轻重哉?(24)今不(25)躬(26)守土,不能化民成俗,使顽廉懦立(27),乐(28)康和,亲安平之。休徒讲求夫帖括、声偶,袭时俗故智(29)以为教也,岂不谬哉?然而匠不为拙工废绳墨(30),羿不为拙射变率(31),六经(32)具在,古圣贤维世励俗之心,固昭然若揭(33)焉。设师弟之在此堂也,不规规于帖括、声偶之文,而维德行道艺之是讲,以扶持正学于不敝,独(34)不可以化民成俗也耶?因记其事,而并及之,用志吾过,且励邑人。
【注释】(1)裁:义与割近。(2)滘:水相通处。(3)廨舍:原指官署,此指校舍。(4)盖:发语词兼代词。
(5)北直通州:顺天府通州。(6)宰是邑:即来
陆丰市任知县。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本文说龙山书院是
乾隆九年王之正建,而王之正在其总辑的《
陆丰县志》中说的是前任陈冠世建。故应以王说为准。(7)俊髦:优秀儿童。(8)院圮:院毁。(9)兵备:封建时代武官官衔。(10)制府:官衔。(11)季年:末年。(12)不靖:不守法。(13)剃莠顽,即剃也,莠:即杂草。意指开拓。(14)尤亟:兴盛起来。(15)爰:于是。(16)更始:开创。(17)如干:若干。(18)都人士:指三个都的人民。(19)庠序:旧时乡中
私塾。(20)授者、受者:即教师和学生。(21)规规:意即惊视自失,岌岌于墨守成规。(22)帖括:即科举考试的公式。声偶:即讲学声韵和
对偶。(23)正学:原指六经。引申为正确的学习内容和方法。(24)奚足:哪里有……。全句的大意:书院的有无哪里有什么不同呢?(25)不佞:佞,有才智。不佞,作者谦称。(26)躬膺:担负。(27)使顽廉懦立;意谓使顽劣者知廉耻,使懦弱者立志奋发。(28)跻:达到。(29)故智:指习俗,没用的东西。(30)绳墨:木工用以为直之工具。(31)彀率:彀,弓满也。此指准率。(32)六经:《诗》、《书》、《礼》、《乐》、《易》、《
春秋》。(33)昭然若揭:非常清楚。(34)独:岂,难道。
示陆丰县龙山书院诸生
徐赓升
余不德以訾(1)得官,谬摄邑符(2)于兹二岁。顾(3)念知县者,备教养之任。苟无天灾兵革,则凡此含生负性(4),皆当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使知人禽之界于此分。而士首
四民(5),尤赖以转移风俗,化诲愚氓,顾不更亟(6)哉?昨岁重建龙山书院,聚生等而课之。夫岂为诸生弋(7)科名、讲文艺耶?盖欲吾诸生,讲明六经,优游(8)于圣贤之域,深造于道。斯(9)处为名士,出为名臣。而懿(10)行嘉言,矜式(11)乡里也。今从行中,检出《
近思录》一书,存书院中,为诸生寻究。此入圣之途也。愿诸生不自菲薄(12),力争上流,以圣贤自期(13),毋自弃也。科名者,外至之物,得丧不能自主;学问者,吾心之造诣,可以坚苦得之。诸生勉哉!
【注释】(1)訾:zī,诋毁。(2)谬摄邑符:谬,自谦也。邑符,即县印把子。指任知县。(3)顾:但,也。(4)含生负性:大意指顽癖任性者。(5)士首四民:即士、农、工、商,士为其首。(6)亟:qì,急切也。此引申为重要。(7)弋:获取、猎取。(8)游:即悠闲自得之意。(9)斯:这样。(10)懿行:懿,美也。(11)矜式:敬守法制。(12)菲薄:轻薄。(13)自期:要求自己。
纪念“五四”运动活动旧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龙山师生积极响应,在学堂召开全县学生代表大会,发表宣言,迅速掀起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为
陆丰市人民迎接革命曙光的到来充当先行兵。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改称龙山中学,成为我党地下组织的联络据点。抗日战争时期,以龙山中学师生为主成立了陆丰抗日动员会直属工作团,排演
话剧。通过文艺宣传的形式,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又成为我军夺取县城的重要据点。龙山中学在革命战争年代培养了许多革命仁人志士,建国后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建设
社会主义的新型人才,有的成为国家的栋梁。旧址为
二进院落四合院布局,现保留有
清代重修书院碑记。1969年公布为
陆丰市文物保护单位。
陆丰县苏维埃政权成立大会会场旧址
1927年4月,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公开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根据革命形势的急剧变化,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中共海陆丰地委确定了“维持革命的海陆丰准备未来激烈斗争的方针”,并采取措施加强了党和人民的武装建设,团结各界人民,消灭境内反动势力。从政治上、思想上做好工农民主政权的充分准备。同年5月至11月,在
彭湃等领导同志的指挥下,海陆丰人民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在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于11月3日,在龙山校内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告了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成立。这次代表大会开了四天,彭湃在大会上作了政治报告,阐述了新生红色政权的性质、任务和施政纲领,号召陆丰人民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县
苏维埃政权成立后,迅速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入了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会场旧址现有立碑保护。
张威(1902——1928),陆丰
东海镇人。1923年从海丰陆安师范毕业,同年协助
彭湃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时期曾任
陆丰市县长和
县委书记。1927年参加领导
汕尾市三次武装起义,是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人之一。后任中共东江特委委员、中共紫金县委书记。1928年初,
中国国民党反动军阀集结兵力进攻海陆丰,新生的红色政权被迫撤出县城退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同年六月,
海丰县、陆丰、惠阳、
紫金县四县召开
联席会议,成立四县军事暴动委员会,
张威被任命为陆丰暴动总指挥。6月17日,张威、
林铁史等领导同志赴东南地区组织夏收暴动。7月17日在南塘区潭头乡不幸被捕。在狱中,大义凛然,宁死不屈。8月3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就义前在龙山校园内凉亭写致母遗书:“母亲大人:儿死矣,为革命而死,死得光荣”。表现了共产党人为革命而死的英雄气概。建国后,
陆丰市人民为缅怀先烈,将凉亭修一新,并命名为“张威纪念亭”。该亭周围绿树成荫,1997年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龙山校内保存的三处革命旧址被列为
汕尾市首批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张威纪念亭被列为汕尾市党员教育基地。
学校介绍
龙山中学地处海陆丰革命老区汕尾市,屹立在南海之滨的汕尾市陆丰县城的金龙山畔,坎钟为屏,大德为案,玉带环绕,人杰地灵,是
粤东地区久负盛名的老牌名校。她的前身为龙山书院,始建于
清代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时
陆丰市知县陈冠世,于金龙山南麓建龙山书院。自此陆邑俊才,科第蝉联,人文蔚起,一时称盛,迄今已有275年的办学历史。这里曾是一方沃土,这里已是一方热土,2005年7月,新的领导班子上任,给龙山带来了新的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校占地面积200余亩,现有100个教学班,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走进龙山校园,处处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综合大楼气势恢弘,教学大楼明亮宽敞,学生公寓整洁舒适,实验大楼设备先进精良。徜徉龙山校园,到处感受着迷人的魅力:沿山而设的台阶在脚下延伸;书院旧址门前的英雄树高耸笔直,枝干亭亭耸碧霄,就像龙山人向世人宣告——我们要力求上进;张威烈士纪念亭朴素大门,向我们诉说着龙山光荣的历史,校史展览室资料丰富。拾级而上,移步换景,小草青翠、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些景观弹响了校园文化优美和谐的韵律,给校园增添了浓浓的诗意,人文气息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学子们,为了祖国的强盛而发奋读书的身影,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学子们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而顽强拼搏的见证。
一直以来,龙山中学作为陆丰教育的“龙头”学校,得到当地党政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02年,龙山中学被确定为
汕尾市市7所创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之一,我校紧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迎难而上,大胆创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近三年来,学校在新任班子的带领下,解放思想,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和新建综合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和运动场等,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设备,学校一半以上的教室配备有
多媒体教学平台,引进中央电教馆资源库、试题库,建设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
课件制作室、人机对话语言实验室、电教主控室、网络中心、电子白板教学系统等,使学校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设施设备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同时,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注入了现代教育思想,形成了现代的办学理念、教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使学校一年一个跨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声望不断提升。学校2003年被评为
汕尾市一级学校,2006年晋升为
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5月通过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评估,为国家级示范高中督导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广东省“完中分类检查先进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谐中国·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重点示范校”、“中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批准8所学校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陆丰市龙山中学榜上有名,成为汕尾地区唯一一所晋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学校。2006年7月被评广东省一级学校。高考成绩近几年来均列全市首位,有蔡弋戈、林兴逸、余浩农、陈宏展等人为当年高考汕尾市总分第一名。2006年,余浩龙以816分获汕尾市总分状元;2007年高考,上三A人数突破1000大关,达1034人;上本科达640人;郭志伟以唯一满分,勇夺广东省理科数学单科状元;2008年,陈宏展以658分获汕尾市总分状元。
龙山中学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将先贤们200多年前镌刻于“龙山书院”门顶上的“文章华国”办学宗旨,发展为“文章华国、科技兴邦”校训,并提出建设“文化龙山、和谐龙山、魅力龙山”的办学思路。
现拥有教学楼:
飞龙楼见龙楼中楼(潜龙楼)
校园环境
校园活动
学生组织
团委会
学生会
十二部门
文学部
宣传部
文娱部
体育部
广播部
信息部
纪检部
生活部
膳食安全委员会
青年志愿者
自律委员会
社团及兴趣小组
1、HIT街舞社
2、微尘爱心社
4、龙吟虎啸音乐团
5、CrazyMouthBeatBox社
6、魔术社
7、SET曳舞团
8、秋水文学社
9、Nothing摄影社
10、美术社
11、跆拳道社
12、龙山中学IT社
13、口才社
14、龙墨书法社
15、集邮社
16、科研社
18、篮球队
19、龙飞武术队
20、舞蹈队
21、合唱队
22、溯源历史兴趣小组
23、龙魂学习兴趣小组
24、陆丰历史宣传兴趣小组
25、Vision微电影组
26、国学兴趣小组
27、棋艺兴趣小组
28、楹联协会
29、心灵俱乐部
30、动漫社
知名校友
赖少其(1915—2000年),中国当代卓有成就的著名书画家。
陈强教授,龙山中学1959届
高中毕业生。1964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0年随中国科技大学搬迁至安徽省
合肥市,1981年调入
清华大学分校(现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从1982年开始连续担任自动化系系主任14年。1989年1月至9月公派赴美国作高级访问学者,期满按时回国。1992年晋升为教授。
罗鸿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我校首届高中毕业生,为我国小麦增产作出重大贡献。
陈建华出生于
广东省,1972年参加工作,曾任广东省河源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务。现任
广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