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饶镇是
广东省潮州市
饶平县县的下辖镇,是饶平的老县城,是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三饶镇地处饶平县北部盆地中部,位于东经116°49'20",北纬23°58'50"。东连福建平和,西毗
潮州市、
丰顺县,南通三百门港,北接
大埔县,闽粤公路干线穿城而过,是闽粤两省五县交界处的物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三饶镇镇域面积为88平方公里,辖18个村和1个社区;属
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0.5—22.4℃之间,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是
饶平县北部粮仓。截至2020年,三饶镇人口为4.49万人。
三饶历史悠久。拥有
城隍庙、道韵楼、文明
佛塔等景点。其中城隍庙在2004年7月被
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道韵楼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20年,三饶镇实现工业产值17.4亿元,其中规模上企业工业产值11.6亿元;农业
总产值2.62亿元;
固定资产总投资2299万元;税收收入5228万元。
2014年,三饶镇被
广东省省委评为“
广东省名镇”,被
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2013至201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先进单位”;2020年上半年在
潮州市“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满意度”考评中获得第一名。
基本情况
三饶镇
水资源充沛,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上有中型
胜利水库,下有
汤溪水库。水电资源开发潜力大。
饶平城隍庙、饶平孔庙、道韵楼、东岳庙、打破鼓、文明塔、
双流寺被誉为饶城七大奇特古迹。
三饶基础设施完善,投资软硬环境优良。
三饶镇是饶平老县城,县治史长达475年,文化积淀深厚,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饶平孔庙、文明塔、琴峰书院等。
1953年1月县城迁往
黄冈镇后,经济、文化、商业贸易一度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后,三饶镇人调整思路,振奋精神,发挥能源充足,交通便利优势,实施“工业兴镇,农业稳镇,商贸旺镇”战略。以陶瓷业为突破口,经20余年开拓进取,使一个曾经是山区的后进镇,成为全国日用陶瓷出口基地,
广东省“日用陶瓷出口第一镇”的称号。
经济发展
作为
饶平县的县域次中心,近年来,该镇坚持科学发展,以“工业立镇、农业稳镇、商贸旺镇、
科学教育强镇、依法治镇”为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12年,该镇实现工农业
总产值23.98亿元,比2006年增长93.39%,其中,工业产值22.7亿元,比2006年增长111.36%;农业产值1.28亿元,比2006年增长51.93%;工商各税收入7826.49万元,比2006年增长69.34%;农村人平纯收入6076元,比2006年增长97.72%;
固定资产总投资2.17亿元,比2006年增长282.85%。
作为
粤东地区最大的日用陶瓷加工出口基地。全镇拥有工业园区总面积5160亩,其中大庵口工业园区500亩,创业园工业新区1500亩,南新工业园区1000亩,被列为县级工业园的三饶玻璃陶瓷工业园2160亩。日用陶瓷生产加工是该镇的支柱产业,共有玻璃陶瓷、彩瓷及白体瓷、花纸、纸箱、包装、彩印、陶瓷化工材料等相关配套企业168家,其中规模上企业16家(截至2012年底),产业配套齐全,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
经济实体。产品精致,花样繁多,三元玻璃陶瓷、永丰源骨瓷、胜佳青花瓷等名优产品闻名海内外,远销欧美、
中东、东南亚和
非洲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物产资源
三饶镇日照充足,
水资源充沛,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水电资源开发潜力大,全镇中小型水库共有11个。
该镇耕地面积1.73万亩,山地面积7.3万亩,是发展“三高”农业的“风水宝地”。物产丰富,盛产水稻、蔬菜、
橄榄、
甘蔗等。近几年农业特色产业得到不断壮大,知名土特产有:溪西香米、马岗腊李和跑山土鸡蛋、南新棱尖橄榄、河口菜脯、溪东桑葚、燕坑橄榄和粮田蒜头等。
该镇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发现的矿产有:铁、锰、铝、锌、金,还有
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
高岭土、
花岗石和
望海岭水晶等。
该镇虽地处内陆,但溪流纵横,池塘水库遍布各乡村,淡水动物资源丰富。主要
家鱼有:鳞、、、鲤、鲠、鳝、
泥鳅、鳗等;淡水甲壳类有:赤米龟、乌龟、
平胸龟(即蛇龟)
中华草龟、鳖、螺沙蚬、蛤(即涂雷)等。此外,三饶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主要有灌木类、蔓生藤类和
草本类。动物主要有
哺乳纲、陆栖
爬行纲、
鸟纲类、
昆虫纲和水陆
两栖纲。
社会事业
近年来,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该镇社会事业协调进步。(一)公共基础设施完善。镇级交通枢纽、农田水利工程和农村道路硬底化、路灯照明、桥梁修建、
危房改造等建设项目得到有效落实,城镇功能和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完成了一中综艺楼、学生宿舍、三饶中学、中心小学教学楼、各中小学
多媒体教学平台、现代化电教设备配套,以及南联等15所小学教学楼的修缮和美化工程,有效优化了全镇办学条件;创新举措,筹集奖教奖学资金542万元和166万元分别成立“饶平孔学教育促进会”和“饶平双桂堂福利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三)医疗卫生水平有效提高。积极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人才,着力推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建了三饶眼科扶持中心,健全了15个行政村的村级医疗站,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四)古城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保护开发。完成了《三饶志》初稿及校核工作,重新修建了双流寺、
督城隍庙等名优景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道韵楼”,已完成修复勘察设计方案,将尽快启动修复保护工程。
(五)民间文体生活精彩丰呈。春秋艺苑、元欣潮乐社、三球协会,春秋道德讲堂等文化团体活跃城乡,市“百街千镇”乒乓球赛、县“七一欧华杯”乒乓球赛和县农民运动会等体育竞赛佳绩频创,群众的精神食粮更加丰富。
此外,优抚救济、扶贫开发、
计划生育、殡改、社保和工青妇等工作扎实开展。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古城人民不忘发展教育事业。该镇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搞好教学的硬件建设,新建饶平一中科技馆、华建楼、宿舍楼及二幢教学楼和娱乐运动场所;新建三饶中学校门和运动场;新建了一批小学的教学楼,使教室基本实现楼房化。并配套了一大批教学仪器设施,大大提高了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为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了大批人才。文明古县治,焕发新风采。
自然地理
该镇四面环山,中间小平原、土地肥沃、河流交错,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东有望海岭(海拔638米)、西有待诏山(海拔1143米)、南有天马山(海拨372米)、北有尊君山(海拔727米)。
该镇属
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0.5°C—22.4°C之间,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极宜农作物生长,四季菜蔬充盈、瓜果飘香、稻谷丰盈,是
饶平县北部粮仓。
饶平县汤溪镇以北各乡镇(包括韩江林场)集雨面积的水源,全部流入三饶后,于
黄冈河三饶段汇合成一流,从塔山脚河口流入
汤溪水库。其中,
新丰镇(包括九村)、
建饶镇、
饶洋镇、
上饶(包括上善)的水源由东溪流入黄冈河三饶段;国营韩江林场的水源由北溪(食饭溪)流入黄冈河三饶段;新塘镇的水源由南溪流入黄冈河三饶段。
交通公路
三饶镇是饶北交通枢纽,222省道黄三线、334省道潮三线在境内交会。
近年来,
镇区交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经改造扩建的镇内街道有:市政路、三饶路、中华路、
南平路、城基东路、城基西路、城基南路、城基北路、文丰路、
东平路、西平路、西平北路、龙塘大道、食品路。目前,该镇通村公路全部实现水泥混凝土路面。2007年修筑
黄冈河上游三饶段堤围并建成东门溪水闸后,还修建水闸至三饶卫生院长2公里的景观路,路面宽7米,路肩两边配设步行道和绿化带。
城乡建设
近年来,该镇实施了一大批惠民利民工程。在完善交通道路设施的基础上,还先后完成了双门宫、跃进等8宗小一、小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黄冈河上游三饶河段两岸加固工程、
胜利水库二级电站技改扩容工程、3000亩市级标准化农田基本建设、马岗村引水渠防渗加固、楼园提水站、南联后陂沟和敬老院、水厂技改扩容等多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名胜旅游
三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四面环山,尊君北耸、天马南来、望海东峙、待诏西拱,中间盆地开阔,河流纵横,故有“一城居中,千山环拱,祥发
双流区,文启三饶”之赞誉。历史文物,风景胜迹,比比皆是:文明宝塔、双流古寺、九曲仙踪、七榕飞渡、绣岭风清、破壁古梅、望海三庵、孔子文庙、皇帝亭、道韵楼、
城隍庙、琴峰书院、打破鼓、翰墨园、登去斋、石渠等名胜景观遍布古城,道韵楼已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彩青习俗被省政府列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饶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文物,风景胜迹比比皆是,文明塔、双流寺、道韵楼、望海三庵、孔子文庙、城隍庙、打破鼓、琴峰书院等一大批名胜景观,遍布古城。为加快山区经济的发展,响应市提出的“旅游旺市”的号召,该镇镇委、镇政府也提出了“旅游旺镇”的口号,认真积极的采取措施,加大
招商引资的力度,充分利用外资外力,认真做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
该镇的道韵楼已被列为省级文明保护单位,此楼以其深远的历史渊源,独具的“古、大、特、奇、美”五大特色,展示出独特的旅游价值,是一处绝无仅有的旅游文化景观。慕名前来考察参观的专家学者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有力的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现已着手进行修复双流寺、皇帝亭等名胜古迹,并建设以塔山为主的旅游风景区,让古城复焕
异彩。
道韵楼
三饶镇“道韵楼”
道韵楼位于
饶平县三饶镇
南联村,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是全国最大的八角形客家围楼。土楼鼎盛时可容纳600多客家人居住,现尚有100多人居住在土楼中。土楼墙厚1.6米、墙高超过11米。土楼的特色之处在于整个土楼处处与
八卦相关,所有建筑的数目都是八的
倍数,如水井32眼,天窗16个,房72间,梯112架。土楼中厅有左右两口水井,若八卦两仪。土楼具有八防的功能:防水、防火、防兽、防震、防贼、防旱等。土楼的瓦砖是经土布包好,再经火烧而制成,现尚可分辨出瓦棱上的布纹。土楼全部使用
竹钉,历经多年,这些竹钉也无腐朽的迹象。据说在清朝
顺治,土楼曾经被官府收编的土匪包围三个月而攻不破,土楼里的数百居民利用储粮和井水以供自己饮食,利用土楼上面的内沟灌水以守住外面官兵的火攻,因而逃过劫难。土楼前后有三层
环形房屋相套,最外环有三层楼高。土楼历经数百年仍然十分坚固。在80年前的大地震中,附近的房屋大多倒塌,而土楼里只有几间房屋左右倾斜,反而支撑了整个土楼不倒。据居住在土楼的当地老人介绍,土楼修建成
八卦形是机缘巧合,当初设计的是圆形的围楼,不料三建三倒,后来才建成全国少见的大型八卦形围楼。
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可比愚公 该楼是道韵创乡的第五代人秉礼公秉智公兄弟倡建的,当时兄弟五入,丁口大增,为了长远的居住和发展,便于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择地肇基,初建圆楼,曾三筑三塌,但不灰心,仍坚持不懈的努力。父倡
曹植,孙继之,孙之子又继之。历四代人,花去多少财力物力和人力,历时一百多年,才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建成,这种艰苦创业的愚公精神,实令后人永远缅怀和深深敬颂。二、营造理念对
易学的运用 二、营造理念对易学的运用,可现在的名牌大学却建立专门学系作为科学研究。如是,则该楼对易学的运用应是值得研究的了。三、布局、结构和藻饰都美不胜收 三、布局、结构和藻饰都美不胜收 三、布局、结构和藻饰都美不胜收 道韵楼以其楼体大,造型奇,结构美而称誉于世。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很美观,一是总体庞大,规格整齐;二是结构对称完美:三是顶层环楼环廊划一,虽有隔扇,又可相通。四是雕梁画栋,壁画
泥玩具等等,各种藻饰都具古典美,全楼三环围的楼房、平房、厅堂、天井都形成统一有序的整体,加之通风,采光,都宜于点植花草,共同构成古民居奇特之美,不愧被誉为“民族建筑之花”。编辑本段四、构筑上防灾御乱功能具备 井多水足可以防旱防火;墙体巩固连环可以防台抗震;沟涵通畅可以防涝防浸;户户枪眼可以防兽防盗和防御寇乱;大门上设暗沟水槽,可以防火烧楼门,这就不但有“八防”的作用,而应该说是防灾御乱的功能具备了。道韵楼这个奇特的古民居,是
中国农业文明的缩影,是
潮汕文化遗产中的瑰丽奇葩,是
潮州市文化古城旅游点之一,她吸引着不少专家学者和游客观光,不久前有
日本专家冈田健太郎参观后惊叹“
饶平县是大型圆围楼的宝库”,赞美道韵楼是“中国最大的八角楼”。今年4月12日
泰国玛哈·诗琳通在泰国大使陪同下专程来游,并热情地亲笔用汉字题“古楼神韵”,真诚赞美。现在道韵楼已荣获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信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名人和游客参观访问。
琴峰书院
乾隆二十年(1755年),县令宫文雅创建 在城书院;
1756年,易名为 三饶书院;
光绪三十二年改为县立小学堂;
1988年,列入饶平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瓷城新光
三饶山川灵秀,古称“形胜甲
三阳”。客自外来便豁然开朗,城居中地,群山拱揖,双溪环碧,合流而穿山出海,山明水秀,凝化多少人文景观,古来引无数贤士名流到此游赏。
改革开放以来,这古邑名区更呈焕新颜。旧城基商户林列,成了长街新市;南关外工厂林立,成了陶瓷新城。而飞速的发展,又使三饶一跃而为新兴工业重镇。三饶人迎来了
城市化的新潮,但并不忘淳厚的民风,还保持勤劳朴实的美德,更珍惜文物古迹的古笃风韵。好多民居古屋,特别是最具特色的围楼。一座座如明星的土楼群耸立在城区的周围,与新兴的华厦高楼相辉映,构成三饶的新风貌。
耸立在城区周围的古老土楼群,其中有建于置县前的官田村旧楼尊君堡,有与建县同年肇基的南联道韵楼,有秀美、坚固可防洪防涝的南联泰石灰楼(里秀楼),有马岗的环江楼,临江楼,有溪西、溪东的大小土楼,不一而足,可以说,东南西北村村都有古围楼。
这些古楼各具形式,多为
黄土夯筑的,墙基宽都在一米半以上,楼高有三层二层,都很巩固,经得起台风,地震的袭击,平时可防兽防盗,乱时可抗御兵贼。这些古楼都是祖先为了保障安居,谋求发展而建起来的。他们各自根据当时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口情况,既因时因地,又深谋远虑,历十数年以至几代人才建成的。不论规模大小,华丽与简朴,都体现着先祖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留给我们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前人辛苦,后人幸福。而今三饶人正在发扬前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为今天,为后代创造美好的前景。
在短短的十多年中,三饶镇兴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业园区,先是以大庵口开发区为
工业基地,厂房楼群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接着向东发展,将粮田洋辟为创业园,厂房和楼群,团团簇簇地伸向
新丰镇相接,向西方面,则从乌涂园工业区延伸,开发田饶埔工业园,与
新塘相毗邻,就这样,形成了一个主体两个翅膀的工业长廊,而陶瓷城的三元(集团)和永丰源两大公司的建筑楼群,庄丽堂皇,气派宏伟,最为瞩目,三元(集团)办公大楼高达五层,登楼可以纵观三饶全景。该(集团)公司规模宏大,原有厂区92年才10亩,94年60亩,95年又扩大并组建为
集团公司,至2003年,已拥有员工2200多人,厂区170多亩,还在不断地扩展和提高着。发展之快,规模之大,其创业精神和力度可想而知.三饶古楼群与新兴瓷城的和谐并立,风誉并驰,构成了三饶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古楼,都各有其勤劳智慧的创业史,而且各有其文化特征,其中道韵古楼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省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所涵蕴的刨业精神,
易学运用,建筑科学以及民居的实用功能,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现就这几个方面,略为初步的探讨。
荣誉称号
三饶镇委、镇政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以“三高”农业为依托,以陶瓷产业为振兴经济的龙头,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使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飞跃式的发展,1999年被国家计委列为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镇,1999、2001、2002连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村镇”,2002年被省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小城镇健康发展试点”,2012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镇,成为
潮州市首个获取此荣誉的乡镇,陶瓷是三饶的支柱产业。自1992年开辟大庵口工业区以后,于1995、1997年相继开辟了鲤鱼墩和柑园坝工业区,又开辟了新的工业园区——创业园,这必将给企业提供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招商环境
镇以工业小区为载体,以陶瓷产业为依托,以建设陶瓷工业城为目标,依托科技进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
招商引资力度,实施结构调整和创新工程,促进了工业区和陶瓷产业的迅猛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子,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出口“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
经济实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益雄厚,形成了庞大的工业群体。现已发展成为
潮州市的工业重镇和
粤东地区最大的日用陶瓷出口基地。
三饶是饶北交通要冲,省道坑海线、柏丰线于此交汇,南抵县城,接
福州—昆明公路,西通潮州市、
大埔县,北抵
梅州市、
福建省。
省道、县道、乡道织成密集交通网,镇内15个行政村,100%开通汽车运输。镇办4级发电站1座,装机容量2600千瓦,
小水电站9座,装机容量4820千瓦。35千伏
变电站1个,水电与省电并网,100%自然村用电照明,电力供应充足。1994年6月开通
程控电话,1995年开通移动电话数字
基站,2005年有
固定电话用户9445户,占总户数78%。
镇区自来水厂1座,饮用自来水人数1万余人。三饶商贸活跃,是饶北商品集散地,有集贸市场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