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镇位于
广东省饶平县北部,是该县最大的两个镇之一。镇内地理位置优越,毗邻
福建省和
江西省,且靠近
饶洋镇、
建饶镇、
三饶镇和
大埔县交界。新丰镇地形主要以
丘陵为主,山地面积约12.97万亩。
行政区划包括3个社区、14个行政村和2个直属场。
新丰镇的历史悠久,古时曾为元歌都中烧继辖地。民国时期属于上饶区管辖,1957年成立新丰乡,1958年并入三饶公社,1962年分设新丰公社,1983年改为新丰区,1986年正式建镇,2004年新丰镇与九村镇合并,总面积达到117.38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7.15万人。镇内有
省道丰线穿过,距离县城61公里。新丰镇的陶瓷业历史悠久,是
饶平县县瓷造业的重要工业镇,也是饶平陶瓷的发祥地之一。
经济方面,新丰镇以陶瓷业为主导产业,拥有700多年的陶瓷生产历史。2016年,镇内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0.52亿元,同比增长10%。2012年,全镇工农业
总产值为17.5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5.59亿元,农业总产值1.97亿元,国地税税收收入4387.89万元。新丰镇在
粤东及闽
中国西南地区担任交通枢纽和商品分配中心的角色,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新丰镇的文化特质得益于其历史遗产和传统工艺,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镇的文化独特性。历史上,新丰镇曾是
宋朝皇帝的行宫所在地,也是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如1907年
孙中山指挥的“丁未黄冈起义”。此外,新丰镇还是多位历史名人的故乡,如明代华人族领
林凤、明
礼部尚书黄锦和战斗英雄
麦贤得。
历史沿革
1958年,设置新丰公社。
1983年,改新丰区。
1986年,设新丰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新丰镇共辖16个行政村、3个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新丰镇位于
饶平县北部山区,北接
饶洋镇,东联
建饶镇,南与
三饶镇为邻,西与韩江林场及
大埔县接壤,区域总面积117.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自然资源
新丰镇境内有耕地1.67万亩,山地12.97万亩。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新丰镇户籍总人口为7.15万人。
经济
编
2012年,新丰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7.5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5.59亿元,规模上工业产值12.21亿元,同比增长28.5%,农业总产值1.97亿元,同比增长6%,国地税税收收入4387.89万元,同比增长9.21%,
规模以上企业14家,从业人员超过1.3万。全镇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9992万元,同比增长18%。人均收入6132元,同比增长14%,净增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企业2家。
2015年,新丰镇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农业产值5亿元以上,工农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
2016年,新丰镇实现规模上工业产值20.52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上企业产值19.222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亿元,同比增长37%,人均收入10112.42,同比增长12.6%,国地两税收入4317.1万元。
2018年,新丰镇工业企业个数共121家,
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为12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共3家。
社会
教育
截至2015年,新丰镇有职业高中1所,
初中两所,小学20多所,于年内共筹资4000多万元用于全镇中小学校园建设和校内设施配套建设。
交通
新丰城镇对外交通有S334线(丰柏公路)、S001(县道高建线),对外交通道路出入口有4个,即东南部的高建线出入口通往
建饶镇,西部的高建线出入口通往九村片、
高陂镇,北部的丰柏公路出入口通往饶北各镇(
饶洋镇、上饶镇)、
大埔县和福建,南部的丰柏公路出入口,经三绕通往
饶平县南部连接
汕汾高速公路和国道324线。
代表人物
詹安泰,祝南,号无庵,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新丰镇楼仔人,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和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
1902年出生。青年时期先后就读于广东高等师范、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1926年毕业后,任教
韩山师范学院、金山中学达12载。1938年起,任广州
中山大学教授28年,他担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编写有《
中国文学史》(先秦
西汉部分)作为大学教材。
他是我国著名的古典诗词研究家、
文学史家和书法艺术家,尤精于诗词的创作和研究。他的诗词作品及词学论著在海内外有相当的影响,有“南詹北夏,一代词宗”、“
岭南一大家”之誉。他任教数十载,桃李满天下,不少当年入室弟子,而今已是诗词坛的名流宿将。他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别具风格,其作品流传于港澳及东南亚一带,莫不被视为珍贵墨宝。
1911年开始作诗。1924年开始学填词。1925开始在《新民周报》发表小说。1926年大学毕业后在
韩山师范学院和金山中学执教十二年。1938年受聘任
中山大学教授,中文系兼研究院文科研究所、
中原地区语言文字部指导教授,讲授古代诗词。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1942—1943)回家乡
上饶中学任国文课,后再返中山大学任教授,历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等。六十年代初培养宋词研究生,主要讲授
文学史,古代诗词选等课。在此期间,参加高教部主持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工作,由他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份》被选为大学教材。1967年4月病逝
广州市,享年65岁。
詹安泰教授一生着力研究古典诗词,主要著作有《花外集笺注》、《碧山词笺注》、《姜词笺解》、《宋人题词集录》、《
古典文学论集》、《温词管窥》、《词学研究十二论》、《无庵词》、《巢诗》、《滇南挂瓢集》、《宋词散论》、《
离骚笺疏》、《詹安泰词学论稿》等。尤其对宋词研究,博大精深,撰写了《词学研究》十二论。
詹安泰,自幼酷爱古典诗词。10岁学写诗,13岁学填词。中学毕业后,于1921年至1926年就读于广东高等师范学堂和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在
潮州市任教于
韩山师范学院(韩山师专的前身),并兼任金山中学教师。在师范学校任教的12年间,着力研究古典诗词,创作了大量作品。还经常和
夏承焘、陈蒙庵等国内名家酬唱论词,并在《
词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民国25年(1936)9月发表在《词学季刊》三卷三号上的《论寄托》一文,以充分的论据,阐明我 国词坛向来重视“寄托”艺术手法,为当年词学界所瞩目。1937了第一本词集《无庵词》。1938
陈中凡推荐,被聘为中山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此后,又历任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等。在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任教30年。
詹安泰到
中山大学任教期间,日军侵占
广州市,中山大学几迁校址。在硝烟弥漫、兵荒马乱的环境中,他除了悉心教学外,还陆续撰写《花外集笺释》、《碧山词笺释》、《姜词笺释》、《宋人词题选录》等专稿。并在1939诗作《滇南桂瓢集》,传诵一时,成为士林争读的佳作。40初,他给研究生讲授词学,同时着手整理多年研究词学的成果,撰写了《词学研究》。内容包括:论声韵、论音律、论调谱、论音句、论意格、论修辞、论境界、论寄托、论起源、论派别、论批评、论编等12全面阐述词学问题。1945年《
文史杂志》五卷一、二期合刊上发表了词学研究论文《论填词可不必严守声韵》,至今仍有影响。广州解放前夕,
中国国民党当局在
中山大学逮捕了一批进步教授和学生,对此他极为气愤,朝夕奔走,营救被捕师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詹安泰积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了掌握辩证
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用以研究
中原地区古典文学,他努力研读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新文艺理论。1953《人民文学》上发表了《诗经里所表现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一文,这是一篇试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方法研究《诗经》,并取得可喜成绩的学术论文,也是詹安泰学术思想发展的里程碑。此后,在关于词的起源问题的探讨中,詹安泰用充分的材料,说明词属人民首创,它在民间流行后才逐渐转到文人之手,从而纠正了封建传统的看法。他还以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古典作家的阶级地位、
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上错综复杂的矛盾,写出了可据以研究其他古典作家作品的著作《屈原》。
詹安泰学问渊博,对
中原地区古典文学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
诗经》、《
楚辞集解》、诗学、词学,都有突出的贡献。尤精词学,理论上独具创见,创作上独辟蹊径。他对词人和词作,经常以比较的方法,研究词的形象,从而确切地阐明词人的艺术风格。在剖析词的形象时,他又往往旁征博引,反复启发读者的鉴赏力。因而,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1955泰加入
中国民主同盟,并被推选为第一届
广东省政协委员。他关心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提出不少改进的意见和建议。1957为“
右派”,他虽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过委屈,但不随俗俯仰,更不消沉气馁。继续勤勤恳恳治学著述,孜孜以求,从不懈怠。1967年4月在
广州市病逝。
当代语言学家。笔名柏苇,
饶平县新丰镇人,生于1931年7月10日。1949年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2010年,因为个人研究,提出要求“全盘否定
粤语”的计划,掀起舆论界的普遍关注,个人搜索达到高峰,并因此巡游演讲,帮助学院赢取生源。
1953年“中大”毕业后到
武汉大学文学院担任语言学助教。1955年秋至1958年春在
北京大学从
袁家骅进修“汉语方言学”。1958年以后在
武汉大学教授“语言学引论”、“现代汉语”及“汉语方言学”等课程,并参加《
汉语大字典》编写组,主持注音、审音工作,历任“武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3年10月调
暨南大学任教。现任暨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汉语方言研究室主任,并为《汉语大字典》编委,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
广东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兼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委员,1983年被选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同年加入
中国语言学会。
1992年
詹伯慧教授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1992年和1997年他两度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 1997年
暨南大学授予他暨南大学“八五”(1991-1995)期间杰出科研工作者称号,2001年获评为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02年又被评为暨南大学“十佳先进个人”。
1988年詹伯慧教授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3和1998年又连续两届出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目前他仍担任一些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如
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等。他还是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担任过第一、第二届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曾兼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长达十年之久(1991-2000)。
詹伯慧教授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40多年,主攻方向是汉语方言学,出版专著20多部,发表论文近200篇。50年代撰有《潮州方言》。1981年出版《现代汉语方言》,其後主编《
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被国家教委推荐为全国通用教材。90年代出版《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二等奖,并分别获
广东省社科、省高教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一等奖。1994年出版《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先後受聘为
香港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詹玉湘
詹玉湘,男,
汉族,1964年11月出生,
饶平县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学历在职研究生。现任广东省友和
集团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省工商联副会长。
1994年至1999年11月被聘任为
广东省友和集团公司深圳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1999年12月至今,任广东省友和集团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积极参与
国有企业改革,重组
友和集团公司,近两年销售营业额3亿多元,出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现有员工300多人。曾获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颁发“结汇信得过企业证书”。近两年纳税2000多万元,捐助社会公益事业1300多万元,支持省光彩事业及活动328万元。
为
潮汕地区罕见释迦迦牟尼佛高3.2米,重10吨。
接引佛、药师佛各高3米、重8吨。两位尊者各高约2米、重吨半。
大雄宝殿前两侧分别是
观音菩萨殿、地藏菩萨殿、钟楼、鼓楼。
霖田庙位于新丰镇丰联丁坑山,庙内祭祀的神灵为“三山国王”。庙内存一古碑,字迹模糊难辨,依稀可识“
爱新觉罗·颙琰六年岁次
辛酉(1801)”,系众信士捐资修庙之碑。现今规模为近年重建。
詹玉明、詹文阳、詹士营等校长。2004年至现在为詹益尚校长。学校领导成员5人,全日制教师51人,学前教师4人,职工3人。教师中有2人本科生,大专毕业35人,中师毕业21人。小学高级教师36人,小学一级教师12人,小学二级教师4人,未评级1人。学校占地面积16280平方米,
建筑面积7669平方米,有200环行跑道,有快乐体育场,有电教室、
多媒体室、语音室、实验室、软件制作室等,教育设备设施日趋完善。
学校的口号是:科研兴教,质量立校。办学宗旨是:办人民满意教育,办群众满意学校。培养目标是:全面合格+特长,打造成山区一流学校。
奋斗史。
文化
文物古迹
新丰窑场
新丰镇是
潮州市著名的“九村窑”所在地,史载已有700多年的陶瓷生产历史,素有
饶平县陶瓷的发祥地和原发地之称,更是潮州古瓷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新丰镇的九村是
潮汕平原北部的一个小墟镇,明清时期这里是
粤东地区的一处重要窑场。这里坐落有三中、锡坑、洞泉等十几个村庄,分布着郑屋坷、老窑坷、公娄、三斗坑、下坪埔、多年坪、白鸽塘等地方几十个明清古窑址,所烧造瓷器大都运销到海外。九村在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以前,是饶平县光德乡元歌都中饶堡所统的18个乡村之一,后来,由于这里的制瓷业扩大发展,才形成一个墟填,人们就通通冠于九村窑瓷器。当地出土的瓷器
九村窑场烧造瓷器的历史已有600多年,据当地老一辈人的传说,元末明初,有一姓詹的江西人携子扶妻逃荒来到这里,在山坡上搭居住,以种植为生。一天夜里,大雨滂沱,梦见他的老祖宗托言,说这里四面山坡都埋藏着白银。天明以后,他站在床前一望,四面山峦都崩下来,露出白白的泥膏,他顿时醒悟起来,这就是老祖宗所说的白银,于是从家乡请来好手,开始筑窑烧瓷。传说的那位
居士布马舞为
广东省省内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流行于饶平县内北部山区的
上饶市、
饶洋镇、新丰一带。相传是
南宋时期江西籍瓷工师傅所授。最初形式是扮演《
状元游街》,人物形象是状元,探花、
榜眼、
进士及其夫人,童子等9骑。后又加进一对武士夫妇。配上本地汉乐八大音
锣鼓以及
唢呐伴奏伴随着队形队形多变的舞蹈动作。
润丰楼
润丰楼位于新丰镇丰联村委会,该楼建于清道光年间,面积1846平方米,
周长152.5米,楼高105.2米,为二层半二进一天井,全楼以黄泥土夯成,外抹贝灰,共有房屋29间,公用井一口,广场中辟八卦形地埕,楼外建司马第儒林第,调琴斋,广业轩。该楼小巧玲珑,结构紧凑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
弘法寺
饶平县新丰镇溁溪乡三滴水山的
弘法寺,1997年至2000年建。弘法寺位于大山谷之间,该寺坐西北向东南,
建筑面积约1千平方米。建前后二座,后座前面阔埕两侧各建一座二层楼。殿后约百米远高处所辟平地,耸一座一座
大雄宝殿。殿内主奉三如来,是
缅甸白玉刻制的巨像。
霖田庙位于新丰镇丰联丁坑山,庙内祭祀的神灵为“三山国王”。庙内存一古碑,字迹模糊难辨,依稀可识“
爱新觉罗·颙琰六年岁次
辛酉(1801年)”,系众信士捐资修庙之碑。
香泉寺
位于新丰镇丰联村后桂山,据说始建于明朝,清嘉庆庚申年(1800年)重修,石门匾尚在。寺左曾有
中山市桂山中学,现已废,余一石门匾(已断缺)和一块古碑,为
咸丰庚申年(1860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