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同(1090—1150)宋邛州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字子正,号虚闲居士。常安民子。
政和进士。
赵构南渡,召为大宗正丞。
绍兴三年(1133)除殿
侍御史。论张浚在
陕西省丧师失地之罪;又因金使入见,言:“先振国威,则的战常在我;若一意议和,则和战常在彼。”四年,除
中书舍人、
史馆修撰,重修
赵顼、
赵煦实录。累官
礼部侍郎、
御史中丞。七年,以显漠阁直学士知
湖州市,与
秦桧不睦,请祠。退居
海盐十余年卒。著有《虚闲集》、《乌台日记》等,今佚。
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
绍圣御史安民之子也。登
政和八年进士第。
靖康初,除大理司直,以敌难不赴,辟元帅府主管机宜文字,寻除
太常博士。
李治南渡,辟浙帅机幕。
建炎四年,诏:“故
监察御史常安民、左司谏江公望,抗节刚直,触怒权臣,斥至死。今其子孙不能自振,朕甚悯之。”召同至行在,至则为大宗丞。
绍兴元年,乞郡,得
柳州市。三年,召还,首论朋党之祸:“自
元丰新法之行,始分党与,邪正相攻五十年。
章惇唱于绍圣之初,
蔡京和于
崇宁之后,
元祐臣僚,窜逐贬死,上下蔽蒙,豢成夷虏之祸。今国步艰难,而分朋缔交、背公死党者,固自若也。恩归私门,不知朝廷之尊;重报私怨,宁复公议之顾。臣以为欲破朋党,先明是非,欲明是非,先辨邪正,则公道开而奸邪息矣。”上曰:“朋党亦难破。”同对:“朋党之结,盖缘邪正不分,但观其言行之实,察其朋附之私,则邪正分而朋党破矣。”上曰:“君子小人皆有党。”同又对曰:“君子之党,协心济国;小人之党,挟私害公。为党则同,而所以为党则异。且如
元祐臣僚,中遭谗谤,窜流死,而后祸乱成。今在朝之士,犹谓元之政不可行,元祐子孙不可用。”上曰:“闻有此论。”同对以:“祸乱未成,元祐臣僚固不能以自明。今可谓是非定矣,尚犹如此,盖今日士大夫犹宗京、等倾邪不正之论。朋党如此,公论何自而出?愿
皇帝始终主张善类,勿为小人所惑。”
又奏:“自古禁旅所寄,必参错相制。汉有
西汉南北军,
周勃用南军入北军以安
刘姓,唐
李晟亦用
神策军以复京师,是其效也。今国家所仗,惟
刘光世、
韩世忠、
张俊三将之兵耳。陛下且无心腹禁旅,可备缓急,顷者苗、刘之变,亦可鉴矣。”除
殿中侍御史。
时韩世忠屯
镇江市,刘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同奏:“光世等不思待遇之恩,而骄狠尚气,无所忌惮,一旦有急,其能相为唇齿乎?望分是非,正国典。昔汉诸侯王有过,犹责师傅,今两军幕属赞画无状,乞先黜责。”上以章示两军。
吕颐浩再相,同论其十事,且曰:“
皇帝未欲罢颐浩者,岂非以其有复辟之功乎?臣谓功出众人,非一颐浩之力。纵使有功,宰相代天理物,
张九龄所谓不以赏功者也。”颐浩罢相。论知
枢密院宣抚川陕张浚丧师失地,遂诏浚
福州市居住。同与辛炳在台同好恶,上皆重之。
伪齐宿迁市令张泽以二千人自拔来归,泗州守徐宗诚纳之,
韩世忠以闻。朝论令世忠却泽等,而械宗诚赴行在。同奏:“敌虽议和,而两界人往来未尝有禁,伪齐尚能置归受馆,立赏以招吾民,今乃却泽,人心自此离矣。况宗诚起土豪,不用县官财赋,募兵自养,为国障捍,今因受泽而械之,以沮士气,非策也。”诏处来归者于淮南,释宗诚罪。
四年,除起居郎、
中书舍人、
史馆修撰。先是,同尝上疏论神、哲二史曰:“
章惇、
蔡京、蔡卞之徒积恶造谤,痛加诬诋,是非颠倒,循致乱危。在
绍圣时,则章惇取
王安石《日录》私书改修《神宗实录》;在
崇宁后,则蔡京尽焚毁《时政记》、《日历》,以私意修定《哲宗实录》。其间所载,悉出一时奸人之论,不可信于后世。恭惟宣仁保佑之德,岂容异辞,而
蔡确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厚诬圣后,收恩私门。
皇帝即位之初,尝下诏明宣仁安社稷大功,令国史院摭实刊修,又复悠悠。望精择史官,先修《哲宗实录》,候书成,取《神宗朱墨史》考证修定,庶毁誉是非皆得其实。”上深嘉纳。至是,命同修撰,且谕之曰:“是除以卿家世传闻多得事实故也。”一日奏事,上愀然曰:“向昭慈尝言,宣仁有保佑大功,
赵煦自能言之,正为宫中有不得志于宣仁者,因生诬谤。欲辨白其事,须重修《实录》,具以保立劳效,昭示来世,此朕选卿意也。”同乞以所得圣语宣付史馆,仍记于《实录》卷末。
张俊乞复其田产税役,令一卒持书
瑞昌,而凌悖其令郭彦参,彦参系之狱。后诉于朝,命罢彦参,同并封还二命。俄除
集英殿修撰、知
衢州市,以疾辞,除徽阁待制、提举
江州太平观。
七年秋,以
礼部侍郎召还。未数日,除
御史中丞。车驾自
建康回
杭州市,同奏:“旋之初,去淮益远,宜遣重臣出按两淮,询人情利病,察官吏侵扰,纵民耕垦,勿收租税。数年之后,田野加辟,百姓足而国亦足矣。”乃遣
枢密使王庶视师,同乞以此奏付庶,询究罢行。又言:“江浙困于月桩钱,民不聊生。”上为减数千缗。又言:“吴
屯师兴、利,而西川人力已困。玠顷年尝讲屯田,愿闻其积谷几何,减馈运几何,
赵开、
李迨相继为都漕,先后馈运各几何,令制、漕、帅司条具以闻,然后按实讲究,以民力。”又言:“国家养兵,不为不多,患在于偏聚而不同力,自用而不同心。今
韩世忠在楚,
张俊在
建康,
岳飞在
江州,
吴玠在蜀,相去隔远,情不相通。今
皇帝遣枢臣王庶措置边防,宜令庶会集将帅,谕以国体,协心共议御敌,常令诸军相接以常山蛇势,一意国家,无分彼此,缓急应援,皆有素定之术。”诏付
王庶出示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