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悟
中共一大筹备者之一
王会悟(1898年7月8日—1993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达的夫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中共一大的筹备者之一。
王会悟1898年7月8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市乌镇,1916年前后进入湖郡女中学英语,接触到《新青年》等各种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书刊。1919年来到上海市,进入中华女界联合会工作。1920年4月与李达结为伉俪。1921年7月,受李达委托参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及会务工作,她以女性特有的细心妥善安排了开会地点及代表住处,关键时刻提出了南湖会议的建议,勇敢承担并出色完成了会议的保卫工作。“一大”会议后,王会悟创办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妇女刊物 《妇女声》。1922年,参与创办了上海平民女子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王会悟在政务院从事法制工作,后因身体原因离职休养。1993年10月20日,王会悟在北京病逝,终年96岁。
王会悟的一生未身居要职,但她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妇女解放事业所作的贡献受到各界认可。2007年,为纪念王会悟为中共一大作出的重要贡献,王会悟纪念馆在乌镇西栅灵水居落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8年7月8日,王会悟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观后街14号的一幢普通民宅内。父亲王彦臣为人耿直严谨,是晚清的一名秀才,开着一家私塾,母亲贤惠能干,刺绣技术远近闻名,王会悟是他们的第五个女儿。王会悟从6岁起就随父就读,在她的同窗中,有一位是后来成为大文豪的茅盾(茅盾),而按辈分,王会悟是沈雁冰的表姑。
1911年,王彦臣因因病去世。王家至此家道中落,生活变得十分窘迫。由于王家世代以教书为业且在当地已颇有名气,王会悟自小在父亲的私塾读书,所以她首先想到维持生活的办法就是继承父亲的衣钵,开塾教书。教书之余,她也做些刺绣、打毛线等手工活帮助母亲维持生计。
1913年下半年,王会悟在哥哥的支持下,去嘉兴女子师范学校读了一年预科(正科四年)。因为要16岁才能进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当时她才15岁便只能考预科。1914年夏,王会悟预科毕业想再读正科,王母娘娘认为,虽然读师范不用学费,但其他杂费也需要钱,并且时间比较久,便劝说她放弃。王会悟毕业后回乌镇湖溪小学教书,因对学校男女同工不同酬不满,总觉得受歧视,气愤之余便想出去继续求学。
参加革命
1916年前后,在乌镇教书一年多,茅盾(茅盾)堂妹知道王会悟要读书,但是去嘉兴市读师范是不可能了,便托人介绍她去湖州市洋人办的教会学校———湖郡女中学英语。那里不收学费,还可以学英文,边读书边教低年级学生(牧师太太、子女等)中文,以工换读。这是一所由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有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接触到各种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书刊。当时一起求学于湖郡女校的同学有后来成为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夫人的张维桢北洋政府总理熊希龄夫人并创建北京香山慈幼院毛彦文等。这些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女孩每天聚在一起讨论怎样恢复妇女独立自主的人格,怎样冲破“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压迫与束缚。王会悟更是对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情有独钟,她曾给陈独秀、恽代英等她所敬佩的人写信,赞成采用白话文,拥护他们的革命主张。未曾想,陈独秀先生在百忙中给她回了信,夸奖她“胆子大”,勉励她“多读点书”,并欣喜地表示“没想到我们的新思想都影响到教会学堂了”。
1919年,王会悟为了更进一步探寻女子独立解放的途径,经茅盾介绍来到了上海市。到上海后经学联介绍,王会悟拜访了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负责人、黄兴夫人徐宗汉。她先住徐宗汉家,后被安排在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做文书工作。王会悟热情开朗的性格、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徐宗汉的器重,她自己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历练,第二年便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于工作关系,王会悟时常出入陈独秀寓所,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刚从日本回国并寄住于此的人。这个人不善言辞却谦和有礼又信仰坚定,让王会悟敬佩不已。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中共一大代表李达。两人被彼此对革命的热情所吸引,开始恋爱。1920年4月,由陈独秀夫人高君曼做证婚人,王会悟与李达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2号陈独秀家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保卫“一大”
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召开前,负责会议筹备工作的李达交给妻子王会悟两件事让她去处理:一是会场安排,一是代表住处。在选择会场的时候,王会悟提议,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这段时间在外地,位于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 76号)的李公馆正好可以用作会场。她以女性特有的细心,考虑到在“自己人家里”,安全和保密性都有较好的保证,而法租界也较少受到巡捕与密探的骚扰。这个建议得到了会议筹备人员的一致同意。在安排参会人员住处时,王会悟的细致与警觉更是出色,她从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事业中,感受到了会议的神圣,萌生了一种强烈的保密意识。当时正是暑假,她通过自己在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关系,借到博文女校的三个房间,给外地代表落脚。这本身已经够隐秘了,但她还是机警地给代表们安上了“北京大学生暑期旅行团”的名头,等于又上了一重保险。
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李公馆顺利开幕。会议期间,王会悟一直在会场外悠闲地徘徊,实际上却警觉地注意着公馆周围的一切动向,守护着会场的安全。会议最后一天,突然,有个年轻人手里托着湿衣服直奔楼上跑去。王会悟觉得事情有点蹊跷,她也赶忙跑上楼,将情况汇报给了坐在门口附近的翻译杨明斋,杨明斋马上翻译给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听,马林当即宣布休会,匆匆收拾文件撤离。散会不久,法租界巡捕房就开来警车,全副武装的士兵包围了房子,其中几个巡捕冲进李汉俊家,追问他们上午聚会干什么?李汉俊用流利的法语答复说:“上午来了几个教授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问题”。巡捕没有抓到把柄,只好悻悻的走了。事后,李达对王会悟竖起了大拇指:“你立了大功。 ”幸好王会悟报警及时,才让代表得以及时疏散。
经过此事,少数代表提出另择开会地点。有人建议找家旅馆,有人主张到西湖。但是在上海,只要这么多人聚到一块儿,就会引起当局注意 ;而杭州西湖往来游玩的达官显贵很多,护卫的军警也多。这时,王会悟建议大家到自己的家乡南湖,扮作游客,租一条画舫,在湖中心继续开会。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王会悟又当仁不让地负责起租画舫、安排会场、组织大家转移等具体会务。她安排代表们乘火车前往南湖,分开买票,坐不同的车厢,到达嘉兴市后分批住下。租画舫的时候,她还细心地置办了一桌酒席,租了两副麻将,完全和那些游湖的客人一样。就这样,被中断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上继续召开。会议期间,王会悟一直坐在船头,主动担负起了警卫工作。下午六点多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作为这次会议的“温柔卫士”,王会悟也被光荣的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创办女刊
中共“一大”会议结束后,王会悟创办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本妇女刊物 《妇女声》,该刊物于1921年12月10日首刊,王会悟则是该刊物的主要负责人,她除了负责组稿、审稿外,还经常亲自撰写稿件,先后在该刊物上发表了 《中国妇女运动新动向》、《湖南女工之觉悟》等文章,《妇女声》虽因种种原因只出了10期,但作为第一本妇女刊物,它在传播世界各国妇女运动的最新消息和先进经验,号召知识阶层女性与广大劳动妇女结合起来,通过革命的手段,打破一切掠夺与压迫、争取全体妇女的解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22年,王会悟还参与创办了上海平民女子学校,这是中共领导的第一所半工半读学校,她担任工作部主任。该校不仅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妇女干部,而且成为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一些党内会议曾在该校楼上召开。同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上海王会悟的家中召开。她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大女儿李心田在门口放哨,继中共一大之后又为中共二大做警卫工作。
历经坎坷
1922年年底,李达应毛泽东之邀,到长沙湖南自修大学主持教务,并主编《新时代》杂志。王会悟随同前往,并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任该校附属中学部英文教员。在此期间,王会悟夫妇与毛泽东夫妇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同志之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王会悟随同李达秘密回到上海市,与党失去联系,1923年李达自动离党。但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仍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王会悟还化名“王啸鸥”,组建笔耕堂书店,出版了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
1933年至1937年,他们居住在北平市,王会悟在中国大学担任教务工作,在进步学生中做了许多工作。1937年,李达著作的《社会学大纲》出版。为了这本书的印刷和发行,王会悟花了许多心血,设法把书迅速送往延安市。毛泽东收到书后,反复阅读了几遍,还作了详细眉批,并向延安的哲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推荐这本书。毛泽东在给李达的复信中,称赞他们夫妇:“你们是真正的人。”
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沦陷,李达去了上海市日本宪兵搜家,问李达的去处。此时,刚巧老家来一封电报说“父病重”,王即答“去湖南省了”。王会悟被日本宪兵带走,并遭捆打至骨伤。后虽经地下党营救,但仍被敌人监视。王会悟携孩子借去朋友家之机,逃往天津市,坐船去了青岛市,从此开始了多年的流亡生活。1938年冬,王会悟一家五口逃至贵阳,在郊区花溪镇暂住。年底,年仅17岁的长女李心田病逝。
1945年,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因当时王会悟正好在重庆参加进步活动,也参加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会后,还受到了毛泽东的单独接见。
晚年岁月
新中国成立后,王会悟在政务院从事法制工作,住在北京北河沿法制委员会大院。后因多年劳顿,体弱多病,离职休养。1993年10月20日,王会悟在北京病逝,终年96岁。
人物关系
父母
王会悟的父亲王彦臣,是晚清的一名秀才,王氏家族在乌镇世代以教书为业。王彦臣以其严谨的教学态度在当地备受欢迎,所办私塾学生最多时曾达四五十人。1911年,王彦臣因诉讼蒙冤,被发配关外,后虽获释却大病不起,最终客死他乡。王会悟的母亲以精美的刺绣技艺而享誉乡里。
丈夫
王会悟的丈夫李达,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二人于1920年4月结为伉俪。
李达1890年出生于湖南零陵区一个佃农家庭,1920年从日本留学归国,随即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组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和主编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秘密机关刊物《共产党》,筹备和组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宣传。同年9月创办党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1922年到长沙市,任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校长。1923年4月与毛泽东一起创办《新时代》月刊,任主编。同年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遂离开党组织。此后,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1949年5月,他前往北京,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同年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从事党的教育工作。先后任北京政法大学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的诬陷和迫害,同年8月含冤去世。1980年被彻底平反昭雪。
子女
王会悟与李达共育有子女三人。
长女李心田,1921年底或1922年初出生于上海市,1922年底随父母离开上海来到长沙市。1933年至1937年,随父母居住在北平市,并在北平求学。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后,随母亲开始流亡生活。1938年冬,李心田病逝于贵阳,年仅17岁。
儿子李心天,1924年出生于湖南零陵,1942年2月毕业于贵阳市清华中学高中,1948年6月毕业于湘雅医学院(六年制),并留校任内科医师。1958年,李心天在中科院心理所医学心理学研究室任主任教授。20世纪50年代,李心天应用快速综合心理治疗即悟践疗法凼愈了一批神经官能症患者,受到全国群英会的奖励。其研究的《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等课题,获得中央或地方多项大奖。他主编了大型考书《医学心理学》等科学价值很高的著作。2019年5月2日19时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市安贞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小女儿李心怡,1926年出生,已去世。
人物故事
女承父业的“小王先生”
1911年,王会悟父亲王彦臣去世后,王家家道中落,生活变得窘迫。因王家世代以教书为业且在当地已颇有名气,王会悟自小在父亲的私塾读书,所以她首先想到维持生活的办法就是继承父亲衣钵,在私塾教书。为了增加学生,王会悟向本镇宝阁寺的方丈借了一间殿堂作为教室,每天到各个街头巷口去贴招生广告,广发招生传单,扩大宣传。刚开始报名的人并不多,有很多家长持观望态度,王会悟便让学生来教室试听,等听过课之后再行决定是否报名。王会悟教学手段新颖,教学技能娴熟,而且在教学中积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宣传科学、倡导新观念。大家不但口口相传,还极力推荐一些孩子去王会悟那里上课。乡亲们都说:“小王先生教得极好,跟老王先生一样。”不久,学生的人数已增至100人左右,比她父亲的私塾人数最多时还多一倍以上。
“南湖红船”见证人
1959年,为纪念中共一大在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同时起到保护革命圣地,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的作用,中共中央和浙江省委决定建立南湖革命纪念馆。同年3月,根据中央有关部门“南湖建馆的中心是船的问题”的指示,嘉兴县委宣传部人员带着精心制作的南湖旅游船模型来到北京,打算将它呈交给党中央,由毛主席、董必武同志审定。中央办公厅的同志介绍他们先去王会悟处访问。第二天,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一位秘书的陪同下,他们拜访了王会悟。老人看到船模,仔细观察,说这只船的模型同当时一大代表开会时的那艘船的样子倒是很像,就是大了点,实际上还要小,并且当时开会用的应该是单夹弄丝网船。大船后面船艄还要系一条小船,这是为当时进城购物、接人等所用的拖艄船。根据董必武、王会悟提出的意见,嘉兴江南造船迅速启动制造,7月1日按质按期完工。10月1日,南湖红船下水,停泊在嘉兴湖心岛烟雨楼东南岸的水面上展出,从此开始了向人们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场景的历程。
后世纪念
王会悟纪念馆
2007年,为纪念王会悟为中共一大作出的重要贡献,王会悟纪念馆在乌镇西栅灵水居落成。纪念馆占地面积约220平方米,分前后两进,上下两层。当门而立的《南湖风光》中式屏风前,竖立着《南湖红船与王会悟》组雕。馆内陈列有王会悟同志遗物35件,书籍90余册,图片50多幅,二楼则复原了她的卧室和书房。众多的图片和实物,详细介绍和展示了王会悟的生平和革命事迹。目前,王会悟纪念馆被命名为“浙江省桐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浙江省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基地”。
纪念活动
2021年4月22日上午,王会悟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暨“百名老党员讲党史”启动仪式在嘉兴桐乡王会悟纪念馆举行。授牌仪式结束后,“百名老党员讲党史”活动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现场,有着37年党龄的姜海江带来了一堂题为《“一大卫士”王会悟 红船精神永相传》的党史课。他通过深情讲述王会悟等人的红色故事,引导在场的干部群众代表和学生代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2023年7月24日,“红色大系”七一特别活动——纪念王会悟诞辰125周年在嘉兴市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沉浸式党课《王会悟》,创新加入了现场访谈的形式,邀请桐乡市老新闻工作者柏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元慎等与“王会悟”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同时通过舞台表演,串联起王会悟一生的“高光时刻”,将红色故事一幕幕完整呈现。活动尾声,嘉兴市委组织部还正式发布了包含“上海一大会址→嘉兴站→狮子汇渡口→湖心岛(南湖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嘉兴市党群服务中心”的新时代党员教育路线,在紧密结合主题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嘉兴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推动党员在常学常悟中不断筑牢思想根基。
人物评价
王会悟的一生未身居要职,只是默默地协助丈夫宣传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见证人,也是中共“一大”唯一的女性参与者,她为党为妇女解放所作的贡献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中国新闻网评)
一大的顺利闭幕离不开王会悟,没有王会悟也就没有今天的南湖红船,她是南湖红船的直接见证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
王会悟虽然不是中共一大代表,但她为一大的筹备工作殚精竭虑,为保障会议的安全恪尽职守,在关键时刻献上移师南湖的良策,从而保证了一大的圆满成功。她是中共一大当之无愧的幕后功臣,她为了今天美好生活所作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将永远激励我们。(嘉兴市纪委市监委网评)
艺术形象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参加革命
保卫“一大”
创办女刊
历经坎坷
晚年岁月
人物关系
父母
丈夫
子女
人物故事
女承父业的“小王先生”
“南湖红船”见证人
后世纪念
王会悟纪念馆
纪念活动
人物评价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