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霖
国史馆协修
江春霖(1855-1918),字仲默,一字仲然,号杏村,晚号梅洋山人,福建莆田人。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武英殿修、国史馆协修,官至新疆道,兼署辽沈、河南省四川省江南道监察御史。访察吏治,不避权贵。前后六年,封奏六十多起,与爱新觉罗·奕劻袁世凯徐世昌孙宝琦等权贵抗争,声震朝野。宣统二年(1910)被罢官归里。其传世著有《江侍御奏议》《江春霖文集》等。
人物经历
在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他考取进士,并名列第一,因而开始进京城做官,历充翰林院检讨、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撰文处行走等。
十年后,也就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再次考试,取得了“江南道监察御史",成了晚清的纪检委干部,这是四品官员。
江春霖54岁辞官返乡为农。后来袁世凯任民国总统,竟然不计前嫌,请他出山任福建省宣慰使,授其二等嘉禾勋章,均被拒绝,对袁世凯的为人和窃国他是痛恨的。
少年志向
从小敬仰诸葛亮包拯海瑞,推崇他们法治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立志要当个正直的监察御史,他在少年时作的《言志对》中,就认为监察御史固然职位小,但作用与宰相一样,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人民的生死。
勤学苦练
他刻苦勤学,奋力进取,直到他三十九岁中了进士,选拔进京翰林院任检讨整整十年,他悉心研究历代法治的正反经验,并注意个人的修身养性,直到四十九岁那年,传来考取监察御史的消息,但好友密传笄礼指使主考官不要选他,他气愤之余,警觉自己用独特的瘦硬体写的文件,上上下下都很熟悉,于是,他提前几个月,用悬腕练变体字,应考时用上,主考官辨认不出,开封市试卷才知他竟获第一名,只好让他如愿以偿当上监察御史。有人笑他用骗术,他平心静气地说:“我靠个人文才,为争得公平竞考权利,何谈骗术?”
名噪京都
江春霖当上监察御史不久,查明御史台陆宝忠钳制科道,又犯烟禁,两个月内两次上书弹劾,把这个顶头上司轰下台,名噪京都。连慈禧也很熟悉。江春霖上朝次数多了,发现慈禧的脸孔比年轻姑娘还红润,一定每次都擦脂抹粉。于是,在一次上朝时,他竟奏道:“老佛爷,您贵体安康,是臣民的福份!不过微臣劝您不要用洋人的胭脂花粉,那里头有毒素啊!”慈禧乍听一惊,喝令宫女端水来。这时,满朝文武官员议论纷纷,有的夸江御史胆子真大,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有的却笑他吃饱撑着!过了一会儿,宫女端来温水,替慈禧洗洗了脸,慈禧让他上前瞧瞧,他惊呆了!原来慈禧平时保养得好,根本没擦脂抹粉。江春霖赶忙下跪:“老佛爷,罪臣有眼无珠,罪该万死!”慈禧却哈哈大笑:“真是戆直御史,赦你无罪!退朝!”江春霖忙谢恩:“谢老佛爷恩典!”
忘年之交
中国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原是清末一名举人。但青年时期对清代腐败统治极为不满,秘密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活动。宣统元年(即1909年),于右任因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积极宣传革命,被捕入狱。陕西省道员程(号白葭)与于右任是好友,和江春霖又有忘年之交。程淯到狱中探望于时,得知拘捕于的苏松太道蔡乃煌贪污渎职、声明狼藉。程淯与江春霖联络后,即搜集蔡乃煌劣迹的确切证据,专程上京交给江春霖,江春霖一一核实后,立即上书参劾蔡乃煌,又让于家上诉,不久蔡乃煌被革职。于右任获无罪释放,感激江春霖救命之恩,更敬仰他不畏强权、刚直不阿的高贵品德,进而对地灵人杰的莆田市也情有独钟,曾送两个女儿来莆求学。于右任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时,特地为江春霖的《梅阳山人》文集作序,并为其遗照题词:“松柏之坚,姜桂之辛,是皆难老之征,以寿我天民。”
家徒四壁
江春霖在京都为官期间,让母亲、夫人和弟弟全家留在深山老家,仍过着艰苦的农村生活。夫人病逝在家时,他悲悼不能归,特地寄来亲笔挽章:“三十年景短情长,前执教,后宦游,魂梦关山频隔绝;六千里生离死别,疾不知,殓未视,心肠铁石也悲伤!”从此,他终身不再娶。有一个大官涉嫌一件贪污案,心怀鬼胎,很怕受到审查,他想起同乡江春霖丧妻未娶,就花大钱买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连夜带她上门,一定要送给江春霖做续弦,江春霖愤然斥责:“你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我却是要学当雄鹰啊!”严然把他们轰走!
直言弹劾
御史时,不畏权贵,敢于直言,曾先后八次上书弹劾直隶总督北洋政府大臣袁世凯,并参劾奕匡卖官纳贿,贪污腐败。
1908年上书抨击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
1910年2月再参奕匡,奉旨回原衙门行走,愤而辞职归乡。辛亥革命后不剪发为道家装束,住梅阳山,自号梅阳道人。
其在职的六七年中,重要的弹章达六七十件之多,弹劾及亲贵、权臣、疆吏、军机大臣、尚书、总督巡抚直至御史台之职者有15人。如首论都御史陆宝忠冒烟禁不宜长御史台之职,闻者慑服。弹劾爱新觉罗·奕劻奕匡父子和询、涛二郡王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的罪行。专摺严劾袁世凯“交通亲贵、把持台谏、引进私属、纠结疆臣、遥执兵柄、阴收士心、归过圣朝、潜市外国、滥军赏、破坏选法、骤贵骄子、远庇同宗”等十二条罪状,朝野震动。这是清史上最早的一道讨袁檄文……江御史以其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批龙鳞,捋虎须,故“直声震天下,”有“清代御史第一人”之誉。
辞官归乡
然而,正直无私、为国为民的江御史,却触怒朝廷而被罢职。江春霖面对现实,深知国事不可为,遂辞官回归故里奉母。江春霖出京之日,行李萧然。除朝衣外,只有旧衣几件,旧书数筐而已。全御史台知其贫而廉,大家凑集二千两银子为他送行,以表临别敬意。江春霖却以诗婉辞不受。诗中有“俸余只剩卖书钱”之句,令人深思!他五任御史,而两袖清风如此!江春霖出京以及途中经过上海市等地,都得到当地各界知名人士的欢送与欢迎,盛会空前。当江春霖回莆田市时,县城人士超过万人隆重聚会于兴化府学明伦堂,欢迎江御史入城。论者说:“自明朝黄仲昭因谏诤受廷杖归里,莆人曾在此开会欢迎之后,将及五百年,于今得再见之”,“足以代表真正民意”。
江春霖早丧偶,在京时不续娶,平生“不二色”。在故乡老家也是一不置田产,二不盖新屋,三不养奴婢,不改当年穷书生本色。他在《咏水仙花》诗中云:“雪貌冰姿冷不侵,早将白水自明心。任教移向金盆里,半点尘埃未许侵。”其风格如此。江春霖回里后,对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无不竭尽心力以赴。如主修、兴建江口九里洋水渠、镇前海堤、南埕海堤、梧塘沟尾堤、哆头陡门等水利工程,以及募建芦溪大桥和林尾、唐安、泮洋、陈墩、霞坂、双霞溪等石桥,对施工财物,点滴归公,并捐资以助,力促其成,万人德之。
民国三年(1914),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为了收买人心,以江春霖修梧塘沟尾堤(即今涵江韩坝)有功,特授予一枚嘉禾勋章。这时江春霖已留起头发著道士装,闻后笑笑说:“道人不需此也!”
江春霖御史去世时,全国各地(含台湾省)名家纷纷寄来祭文、挽诗、挽联。(除收入《江春霖集》外,散佚颇多。)末代皇帝溥仪也委陈宝琛送了挽联云:七上弹章,惟有故臣悲故国;十年归养,那堪贤母哭贤儿!
轶事典故
政治影响
江春霖御史的一生中,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庚子国变辛亥革命等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见证晚清国运衰微、民生凋敝的社会现状,故政治交往颇多。返归梅山后,其足迹遍及福、莆、仙各地,此时虽脱离官场政治,然其社会影响力仍然存在,从他晚年的社交中略见一斑。
时人都知江春霖与陈宝琛萨镇冰交谊甚厚,殊不知与海军宿将谢葆璋(现代作家冰心之父)也为至交。自京师南归时,特去拜会谢葆璋,特书一联相赠:舍争归故教授,楼船犹见汉将军。(见冰心回忆录)原来谢将军也参加过甲午海战,后在烟台市创办海军学校并自任校长,1913年赴京任国民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素以爱国之心、强国之志为世人所重,故与江春霖成为契交。两位以报国为己任的契友时有酬答之作,可惜宝贵文物毁散于多次运动中。
江春霖逝世后,在榕诸贤达设堂致祭,陈宝琛林纾林纾)、萨镇冰江瀚郑孝柽张琴等27人致祭。其中原福建省巡抚岑春煊挽幛为:谏草留芳。郑孝胥挽幛:谏草长留。谢葆璋、郑诚、黄棠治合挽一联。陵谷变迁直道足垂行载后,干刊板荡伏机早识年前(廿年前恰为1908年,光绪朝终)在当年闽县军政名流的众多挽联中,福清江兜王步青的挽联引出一段御史爷与王步青先生的不寻常交谊。挽联曰:我为隔属故交,台驾不时临草舍;公乃胜朝遗老,直声终古震寰区。
泼墨书丹
民国初年,待贤里黑白旗结众械斗,双方皆有死伤,殃及平民百姓。为平息事端,由江口东岳观董事会礼请江御史亲临东岳观主持调解,御史爷为官、为人之气节感化双方,终于清除纷争,化干戈为玉帛,至今仍传为美谈。在此期间,江春霖与江口的社会贤达交往颇深,与在东岳观作画的王步青由相识、相知而成至交。江春霖每到东岳观必到江兜王步青家小住,短则几日,长则旬月。江春霖在其“梅阳山人小楷”的尾款中记曰:“久不作小楷,学丹老兄见‘答西林书’,嘱为录之,难于方命不复计字之工拙也。时癸丑律中宾之月春霖自识于梅阳之半耕书室。”“答西林书”为江春霖晚年小楷的代表作,江春霖专为学丹先生恭录一遍以赠,可见交谊之深。落款中癸丑年为民国二年(1913),时江春霖在王步青家畅论时事、书艺,到夜则秉烛观学丹先生泼墨书丹,“墨指”散点山水烟云之胜;或于月色朦胧之际,静观学丹先生轻舒猿臂,弹腿扫荡、疾除兼备的南拳表演。学丹先生亦文亦武、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深受江御史的赞赏,经常约请当时莆田新度名士赴江兜小聚,王步青嫡长孙王先泰家原藏有吴鸿宾、陈唐彬、张琴、关其中等大量莆阳名人的作品,惜均毁散于十年动乱中。
题戏台联
江兜背靠草堂山,面向兴化湾,人杰地灵,在村东面有一“昭灵庙”大戏台,江春霖曾为该庙题戏台联:至矣大矣蔑以加矣,秦汉欤将近代欤,戏台上方大台额为“大江东”三字。
此联此额的含义颇深,耐人寻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大江东”三字之意,恐怕江兜人自己也要费一番思量了。以上联、额均毁于文革时期,近年在恢复原作时,乡人只记得上联,下联不得而知,因为此联与一般戏联合国大会不一样。正当主事者一筹莫展之际,有一乡间故老偶尔走过,只看一眼即指出此联为当年江春霖所书赠,并十分迅速地吟出下联。众人一对,无论词性、音韵平仄均很贴切,故确信无疑。现在的戏联、台额是福清市书法家所书,已无原迹之气韵了。
兴修河堤
江春霖在京时,曾3次疏陈莆田市官吏上下勾结、田赋不均,请饬限期清理。家居后,对地方公益事业,莫不全力以赴,尤其兴修梧塘沟尾堤(今涵江韩坝),亲董其事,力促其成。
涵江区“下孝义二十四乡”中的陈桥、梧塘(南梧塘)、沟尾等村,因地势低洼,面临大海,水患频仍。民国3年(1914年),“下孝义二十四乡”父老请春霖主持兴修水利之事,他慨然允诺。亲到陈桥、沟尾等村观察地势,认为筑堤障海,是保护“下孝义二十四乡”农田水利的根本大计。先在西漳、吴桥县、后亭、陈桥等要冲的沟渠筑堰,以堵上游之水,然后才能顺利修筑海堤。这4个堰中,以陈桥堰工程最巨,据说用于陈桥堰打桩的松属,几乎用尽涵江区四大杉行的存料。春霖与同仁和民工一道,饱受风霜,全力以赴,堰得筑成。次年春,梧塘沟尾堤也在他的主持下,相继竣工,保障北洋政府7万亩农田收益。此外,他还先后主持募修涵江南埕、镇前海堤及哆头乌菜港等陡门。
江春霖还十分重视涵江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文物的保护,亲自撰写文章劝募,如《劝募涵江兴仁医院经费序》《募修雁浔塔围墙序》《倡修黄冈祠募捐序》及《募修国欢崇福寺序》等。民国3年(1914年),福建省巡按使许世英,因春霖修建莆田市水利有功,请授以四等嘉禾勋章。这时他已留起头发作道士装,笑着说:“道人不需此也!”
个人作品
文集
江春霖工书法,瘦劲有骨气,字如其人。著有《梅阳江待御奏议》《梅阳山人诗文集》等。
诗文
德国要挟有感
买书
由察院还词馆乞归养亲留别都中知已
人物评价
总评
江春霖不仅性格耿直,而且为人光明磊落,不媚流俗,与那些在翰林院混日子的同僚们截然大有不同。同为庶吉士胡思敬如此评价江春霖:“春霖刚直使气,好饮酒,饮数斗不醉。酒半辄掀指骂王公,闻者咋舌”。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少年志向
勤学苦练
名噪京都
忘年之交
家徒四壁
直言弹劾
辞官归乡
轶事典故
政治影响
泼墨书丹
题戏台联
兴修河堤
个人作品
文集
诗文
人物评价
总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