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仔镇,是位于中国
湛江市廉江市西南部的一个下辖镇,东经109度45分至110度31分,北纬21度25分至21度55分。营仔镇政府驻地为营仔镇营仔圩人民路2号,共下辖224个自然村、21个村委会和营圩居委会。营仔镇区域面积为204平方千米,东连
安铺镇、
横山镇,南面临海,西邻
车板镇,西北连
青平镇,东北接
雅塘镇。截至2020年11月,营仔镇常住人口为64721人。
营仔镇地势东高西低,属丘陵地带,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
摄氏度,雨量丰富。营仔镇有国道325线、县道674线及渝湛高速公路通过镇境,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还有硬底化乡道121公里,各类客运汽车203辆。营仔镇内矿产资源有花岗岩、高岭土、石英砂、水晶矿等,支柱产业为家具、建材、水产加工、商贸物流、住宿餐饮、交通运输。2022年,营仔镇生产总值24.9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7.8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4.15亿元。营仔镇有“
湛江市第二粮仓”之称,是湛江市水产养殖专业创新镇,拥有国家
地方口岸、东南亚最大的
对虾属养殖基地。
营仔镇是
广东省民族文化艺术之乡,主要有舞狮、舞龙、武术表演等传统文化;境内有
唐朝零绿县城遗址、唐宋古窑遗址等古迹。此外,营仔镇还有龙营围万亩虾塘观光带,江洲围万亩
红树林观光带等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相传,营仔镇驻地在明代时有兵营。
清代中叶,山脚村、窑头村、波螺埠村等村的村民在该地开店,之后船只来往频繁,渔民聚居日多,遂成集市,名为营仔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第四区。
1953年,属第十四区。
1957年1月,设营仔区公所。
1958年,成立营仔公社。
1961年,析为仰塘公社、北堤公社、营仔公社。
1963年,并为营仔公社。
1983年11月,改为营仔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营仔镇位于
廉江市市区西南部,
九洲江出海口,东经109°45′至110°31′,北纬21°25′至21°55′。距市区56公里。东连安铺、
横山镇,南面临海,西连车板镇,西北连
青平镇,东北连
雅塘镇。面积20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坡度在15-30度之间。属低丘陵地带。
气候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1.2℃,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
自然资源
镇内有
花岗石、
碳酸钙、高岭土、
石英沙、水晶矿等资源,蕴藏量巨大。土特产有花生、
木薯、木菠萝、
血橙、荔枝、
龙眼、
阳桃、石榴、海边
红心鸭蛋、龙(章鱼类)等。野生动、植物有珍珠、
海牛目、
海马、榄树、
海桑等。
营仔镇的山区、沿海土壤属壤土,围田地区土壤属粘土,镇内有花岗岩、石灰石、高岭土、石英沙、水晶矿等资源,珍珠、
海牛、海马、榄树、海桑等野生动植物。同时,
九洲江从东北至西南、营仔河和高山河横贯镇境,有小(二)型水库10座,山塘、
水陂436座,高低干渠132千米。2005年,全镇有耕地面积3898.7公顷,林地面积4167公顷。
水产资源
全镇有浅海滩涂50000多亩,虾塘2.95万亩,鱼塘4590多亩。截至2007年,全镇水产养殖面积达4.2万多亩。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全镇下辖下洋、凌禄、竹墩、营仔、白沙、
大同市、多浪坡、新村、大榄田、鱼龙埠、圩仔、包墩、仰塘、垌口、福山、大山、北堤、云峡、犁头沙、新围仔、石仔墩村、草港共21个村和营圩社区,224条自然村。镇政府驻地营仔圩。
2019年,营仔镇下辖营圩社区和21个行政村:
下洋村、凌禄村、
竹墩村、营仔村、白沙村、大同村、
多浪坡村、新村、大榄田村、
鱼龙埠村、圩仔村、包墩村、仰塘村、
垌口村、福山村、大山村、
北堤村、云峡村、
犁头沙村、
新围仔村、草港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有22544户,99468人。民族有
汉族、
壮族、
黎族等,汉族占人口的99.6%。
人口数据
2005年,营仔镇有居民21341户,总人口为91367人,其中男性48270人,男女比例为112:100。
2010年,营仔镇有居民22544户,总人口为99468人。
2017年,营仔镇常住人口为74710人。
2018年,营仔镇户籍人口为107238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营仔镇常住人口为64721人。
民族构成
2005年,营仔镇有
汉族、
壮族、
黎族、
彝族等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2%。
2010年,营仔镇有汉族、壮族、黎族等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6%。
姓氏构成
2005年,营仔镇有
林姓、
张姓、
叶姓、
罗姓、陈姓、
李姓、
温姓、
戚姓等74个姓氏。其中,林姓人口占总人口的5.3%,张姓人口占总人口的4.8%。
2010年,营仔镇有叶姓、张姓、
刘姓、
万姓、李姓、罗姓、林姓、陈姓、
郭姓、
麦姓、
黄姓、
王姓、
莫姓、
谢姓、
许姓、
谭姓、
覃姓、
巫姓、
苏姓、
赖姓、温姓、戚姓、
杨姓、
何姓、
锺姓、
黎姓、
邓姓、
马姓、
伍姓、
陆姓、
魏姓、
曹姓、
全姓、
孙姓、
招姓、
周姓、
祝姓、
梁姓、
蔡姓、
蓝姓、
司姓、
樊姓、
廖姓、余姓、
利姓、
江姓、
沈姓、
赵姓、
方姓、占姓、
吕姓、
朱姓、
潘姓、
卢姓、
尹姓、
邬姓、
吴姓、
董姓、
龙姓、
缪姓、
邱姓、
韩姓、
颜姓、
冯姓、
郑姓、
胡姓、
曾姓、
袁姓、
姚姓、
文姓、
符姓、洪姓、
宋姓、
邹姓74个姓氏。其中,
林姓人口占总人口的5.3%,
张姓人口占总人口的4.8%,
叶姓人口占总人口的4.2%,
罗姓人口占总人口的2.8%,陈姓人口占总人口的1.2%。
政治
经济
综述
2014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19.58亿元,增长13.86%,创历史新高。其中农业总产值10.96亿元,增长7.98%;规上工业增加值9.29亿元,增长45.17%;第三产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5.86%。固定资产投资8.73亿元,增长66.32%。外贸出口8686万美元,增长46.5%。公共财政收入1629.77万元,增长0.0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2%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5320元,增长10%。水产品养殖、捕捞及加工为其特色产业,
渔业及相关从业人员达3.1万人,占全镇人口比例的30.2%,沿海居住的6.8万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都来自海洋渔业。
改革开放前,营仔镇主要种植水稻、
番薯、
木薯、芋头、花生、黄豆等作物和养殖猪、牛、鸡、鸭、鹅及
近海捕捞。
2005年,营仔镇
种植业主要种植水稻、番薯、木薯、芋头、花生、蔬菜、
甘蔗、
血橙、
龙眼、荔枝、玉米等;禽畜养殖主要有鸡、鸭、鹅、猪、牛、羊;海水养殖主要是养殖
对虾属、
牡蛎科、蟹、螺、鱼等;海洋捕捞以机船为主。粮食种植面积6104.3公顷,总产量32483吨,其中水稻面积4571.5公顷,稻谷总产量26355吨;大豆种植面积107.3公顷,总产量158吨;花生种植面积889.2公顷,总产量1922吨;甘蔗种植面积52公顷,总产量3410吨;蔬菜种植面积816.3公顷,总产量13312吨;水果种植面积631.7公顷,总产量2621吨;生猪饲养出栏量44624头,存栏量31258头;有牛13451头;三鸟饲养出栏量78.59万只,存栏量33.32万只;
渔业总产量20415吨,其中咸淡水养殖面积1371公顷,咸水养殖
对虾属1065公顷,总产量9175吨;海洋捕捞机船262艘,总产量10830吨。全镇有工商企业18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商业网点3个,个体商户968户,日均销售总额9.6万元,农贸市场年成交额1.3亿元;
交通运输车辆546辆,运输总收入5864万元。全年生产总值45081万元,工业总产值38971万元,农业总产值39471万元,外贸出口总额21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6元,人均居住面积32.5平方米,年末各类存款余额11481万元。
2011年,营仔镇生产总值11.554亿元,增长12.38%,其中,第一产业4.42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4.3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2.81亿元,增长12.2%;财税总收入2790万元,增长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0万元,增长26.53%;财政收入综合增长率为25.75%;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增长15.3%;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亿元,增长14%;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093元,增长8.01%;工业总产值13.44亿元,增加2.52亿元,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3亿元,增长18.3%;农业总产值8.3亿元,增长6.8%;其中
种植业产值2.12亿元,同比增长6.3%;
渔业产值4.69亿元,同比增长7.4%;畜牧业产值9277.9万元,同比增长5.4%;林业产值3646.9万元,同比增长6.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06万元,同比增长4.2%。
2012年,营仔镇生产总值13.429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50026万元,增长7.2%;第二产业51214万元,增长16.8%;第三产业33050万元,增长14.3%;农业总产值9.03亿元,同比增长9.2%;工业总产值14.93亿元,同比增长22.69%;固定资产投资3.044亿元,比增7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45.91万元,增长21.52%;财政综合增长率38.99%;农民人均纯收入4503元,同比增12%。
2013年,营仔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4家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5家。全年生产总值16.04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第一产业5.56亿元,同比增长11.1%;第二产业6.91亿元,同比增长34.9%;第三产业3.58亿元,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5.25亿元,同比增长73.85%;财政综合增长率20.98%;一般预算收入162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26元,同比增长7.5%。工业总产值20.84亿元,比增45.5%;农业总产值10.21亿元,比增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亿元。
2014年,营仔镇有规模以上企业1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9家;服务业限上企业5家。全年生产总值19.58亿元,增长13.86%,其中农业总产值10.96亿元,增长7.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9.29亿元,增长45.17%;第三产业增加3.85亿元,增长5.86%;固定资产投资8.73亿元,增长66.32%;外贸出口8686万美元,增长46.5%;公共财政收入1629.77万元,增长0.09%;农民人均纯收入5320元,增长10%;工业总产值32.64亿元,增长46.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9.29亿元,增长45.1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46亿元,同比增长11.37%。
2016年,营仔镇生产总值20.4亿元,增长10%;三大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34.7:47:18.3调整为33.4:48.5:18.1;财政三级库收入5539万元,增长10.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28万元,增长9.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工业总产值31.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1亿元;农业总产值13.1亿元,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亿元,增长13.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55亿元,增长16.17%;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增长8%。
2017年,营仔镇生产总值27.02亿元;公共财政收入219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5.08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4亿元;工业总产值16.0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95亿元;农业总产值13.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8亿元,增长10.9%。
2019年,营仔镇生产总值50.6亿元,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1亿元,增长0.3%;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总产值1.49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0.27亿元,增长5.71%;农业总产值9.3亿元,增长7.76%;三大产业比重为11.5:48.4:40.1;公共财政收入3679万元,增长2.2%。
第一产业
1995年起开始调整农业布局,发展远洋捕捞及水产养殖。
种植业主要种植水稻、花生、
甘蔗、蔬菜、水果等;禽畜养殖主要有鸡、鸭、鹅、猪、牛、羊;
渔业以海水养殖为主,主要养殖
对虾属、
牡蛎科、蟹、螺、鱼等。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96亿元,增长7.98%。去年我镇顺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建成了高标准基本农田21000亩,完成水利项目建设5宗,完成“一事一议”项目6个,得到上级财政奖补79万元。重点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去年共流转土地2.5万亩,同比增长2.1%。
截至2015年,粮食种植面积91678亩,其中水稻面积68741亩,生产稻谷26468吨;
陶山甘蔗面积1038亩,产量4585吨;蔬菜面积12749亩,产量14172吨;水果面积9580亩,产量2727吨;生猪饲养量77713头,存栏量31402头;有牛11887头;“三鸟”饲养量113.3万只。养殖面积13770亩,
渔业产量22313吨;其中咸水养殖
对虾属5460亩,产量636吨;养蚝7740亩,产量3400吨;淡水养鱼4590亩,产量951吨;海洋捕捞以机船为主。有各类种养专业户145户,海洋捕捞机船262艘,产量13653吨。水产养殖产业的产值达4.6亿元。
第二产业
2014年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2.64亿元,增长46.56%,稳居
廉江市前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9亿元,增长45.17%。规上企业1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9家。全镇已形成以水产养殖及
加工业的特色产业,2015年产值达6.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2.1%;超亿元的水产品深加工出口企业1家。
完成或基本完成工厂技改、汽车客运站等重点项目8个,跟进省二类渔港建设等重点项目3个。
第三产业
2014年,服务业限上企业达到5家。全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46亿元,同比增长11.37%。
工商业
镇委镇政府采取得力措施,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办厂。全镇有工商企业18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主要工业产品有
高岭土、水泥、红砖、纸箱、藤制工艺品、木制工艺品、纸制工艺品、家具及水产深加工产品等。全镇商业网点三个,个体商户968户,日均销售总额96万元,农贸市场日成交额43万元。
文化
凌禄县城遗址
凌禄县城遗址位于营仔镇西约9千米的东凌禄村。凌禄县设置于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属
罗州。宋代划归
石城县(今廉江市),城废。城址面向南,距
北部湾海边约100米,码头修至城下,海上交通方便。城区面积约1万平方米,已无城墙。城区内散见唐代遗物,有实足碗、碟、陶罐、布纹瓦碎片,有石柱垫座数只,还出土古石砚1个,完整陶壶1个。1993年,被公布为
廉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窑头村古窑址位于二营仔圩西面约1.5千米处。窑群分布于3个山冈,面积约3000平方米。已发现砖砌龙窑6座,其中,东面山冈2座为斜坡式长条形砖砌龙窑,依山坡之势而建,窑床宽1.8-2.1米,长20-25米;西北面低矮山坡上的2座砖砌龙窑已被毁坏。在窑址中采集到的遗物残件有碗、碟、杯、罐、盆、釜、壶、瓶、灯托、盏、砚、板瓦、辗轮、辗船、垫座、泥垫和网坠等,不少器物外表印有“回”字形雷纹饰和双线“非”字形纹饰等。经鉴定,为
唐朝至宋代的古窑遗址。1987年,被公布为
廉江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公布为
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古墓
白沙古墓位于营仔镇白沙村东面,共有五六十座古墓,墓帽顶均为沙土覆盖。1985年文物普查时,出土一个高23厘米,腰宽15厘米,有盖顶的骨灰罐,形状似花篮,为典型的宋代墓葬骨灰罐。
交通
有国道325线、县道674线及渝湛高速公路通过镇境,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镇与各村委会、自然村均通公路。现有硬底化乡道121公里,营仔圩设有汽车站1个。全镇有各类客运汽车203辆。营仔港口建有1000吨级码头1个,年吞吐量80万吨。1993年,营仔口岸被批准为国家
地方口岸、对越贸易点,是
广东省距东南亚、
越南等国家最近的港口。
1993年,营仔口岸被批准为国家二类口岸、对越贸易点,是广东省距东南亚、越南等国家最近的港口。
1998年,营仔镇投资260万元对县道X674线亭仔至营仔段建设沥青路面。
2002年至2005年,营仔镇共投资1148万元修通下洋、新村、竹墩、白沙、大榄田、犁头沙、大山、包墩、仰塘等64千米乡道。2005年年底,营仔镇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已有国道G325线、县道X674线及渝湛高速公路通过镇境,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营仔圩设有汽车站1个。全镇有客运汽车82辆。
2016年,营仔镇共投入8万多元,完成了乡道Y731、Y955线等9.5千米道路维修维护工程。
2019年,营仔镇共组织筹款1170万元,推动总长约22千米的三大主干乡道(Y743线、Y736线、Y731线、Y955线)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县道X674杨营线5.5千米完成建设,县道X674杨营线营仔镇圩镇段延伸线完成招投标工作;投入120多万元,完成全镇公路安防工程;投入78万元,完成营仔镇仰塘高速路口的改造工程;同时,完成村村通公路硬底化37.9千米。
社会
基础设施
镇内开通程控电话,现有固定电话15210余门,移动用户69127户。2000年开通宽带互联网,农民在家中可进行网上产品购销。2005年6月电视光纤装到营仔圩和附近村庄,居民可收看36套清晰的电视节目,2015年完成
数字电视转换11237户。1987年投资200万元建成自来水厂,日供水量1110立方米,。现有110千伏安输变站1个,营仔大桥于2010年建成剪彩通车,投入512万元完成12条自然村配网改造。
教育
截止至2008年底,全镇有初级中学4所,完全小学27所,中小学生17832人,教职工563人。有灯光篮球场7个,普通篮球场31个,足球场4个、排球场27个,乒乓球室(台)112个,田径运动场3个,体育器材20万件;幼儿园7所。
1980年,营仔中学改为营仔职业高中。
1992年,营仔镇设立中心幼儿园,入园儿童230人。
1994年,营仔职业高中改为营仔中学。
2005年,营仔镇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21所,小学分教点17个,幼儿园7所,共有中小学生17216人。
2014年,营仔镇顺利通过
广东省教育创强验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100%,学前三年入园率在90%以上。
文化事业
该镇传统文化艺术主要有舞狮、舞龙、武术表演、
木偶戏、
粤剧等。文艺表演形式主要有歌舞、
短剧、
相声等。镇设立了广播电视站和文化站。1990年开通有线电视。2003年电视光纤传输。全镇有文镇有阅览室26个,文化室22个,剧团6个,
曲艺社1个;村级有文化室22个,白戏剧团37个、业余粤剧团1个;营仔镇是民间艺术白戏的发源地。2000年被省文化厅评为民族文化艺术之乡。
2005年,营仔镇有镇级阅览室26个,文化室22个,剧团6个,曲艺社1个,村级文化室22个,白戏剧团37个,业余粤剧团1个。同时有灯光篮球场7个,普通篮球场31个,足球场4个,排球场27个,乒乓球室(台)112个,田径运动场3个,体育器材20万件。
2012年,营仔镇投入87万元建成健身广场,并成功举办龙舟赛、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完成村文化楼、农家书屋15间;开展文艺晚会、送戏下乡13场次。
2013年,营仔镇新建村文化楼10间,配齐文化协管员22名;成功举办龙舟赛、文艺晚会、送戏下乡等活动。
2014年,营仔镇建成以金海长廊为中心全民休闲健场所,建成村级文化室8间。
2016年,营仔镇建成村级文化室3间。
2017年,营仔镇完成总投资45万元的文化站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建成村级文化室3间。
2019年,营仔镇合唱团在“我爱你中国”合唱比赛中获安铺赛区金奖,营仔中心校合唱队参加市“童心向党”合唱比赛获得比赛
一等奖,中小学校在
廉江市第十九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荣获小学组、中学组双第一。
医疗卫生
2005年,营仔镇有医院1所,卫生院1所,卫生室、医疗站22个,
计划生育服务所1所,药店48家。
社会保障
2011年,营仔镇完成危房改造180户;资助因“纳沙”袭击的11户全倒户建起新房;新建2所村级敬老院并投入使用。
2012年,营仔镇共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共704.51万元,受益农户1.49万户;安居工程及低收入困难户住房改造资金369万元,受益农户413户;农村改水改厕280户,惠及1138人;共为低保、五保、孤儿等困难户提供约36万元的补贴;为179名贫困
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复明手术;劳务就业技能培训2110人,劳动输出5800人。
2013年,营仔镇安排农村低收入困难户住房改造资金477.75万元,受益农户273户;农村改水改厕240户,惠及1200人;共为低保、五保、孤儿等困难户提供约720万元的补贴;为201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复明手术;劳务就业技能培训1425人,劳动输出355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200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54人。
2014年,营仔镇成功防御了
台风威马逊、台风海鸥和特大暴雨袭击,实现人员零伤亡,帮助28户受灾全倒户重建家园;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补差374元、172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576元;组织劳动技能培训人数达56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2500多人次,农村党员培训约900人次,共向外输出劳动力5800多人次。
2016年,营仔镇投资700多万元,完成围堤加固工程3宗;培训农村劳动力213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800人,城镇新增就业919人;为低保、五保3549人发放生活救助款1008万元,为80岁以上老人2602人发放补助款100万元,为农村五保对象和特困户二次医疗救助752人发放救助金253万元;帮助台风电母、台风莎莉嘉全倒户10户建设新居并入住,为自然灾害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48万元;为符合标准的568名困难残疾人重新办理困难残疾人生活津贴,发放生活津贴金额681600元;为388名重度残疾人办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护理补贴金额698400元;完成村(社区)民生工程建设项目6个;改造农村危房385户;实现436户905人贫困人口脱贫。
2017年,营仔镇发放低保、五保生活救助款1190.21万元,发放80周岁老人高龄津贴金和100周岁老人健康长寿补贴金共109.23万元,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救助423人次,发放救助金365.87万元;为388名重度残疾人办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护理补贴金额86.56万元;投入2123.63万元,完成帮扶项目22个,完成危房改造283间,实现340户868人脱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975人。
2019年,营仔镇完成危房改造45户,共发各类补助款2424.66万元,其中:低保、五保补助金1509.63万元,优抚对象人员补助金362.42万元,80周岁老人高龄津贴金和100周岁老人健康长寿补贴金共124.67万元,孤儿补助金67.65万元,残疾人生活津贴157.28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03.02万元。
旅游
镇内有可开发旅游景点:龙营围万亩虾塘观光带,江洲围万亩
红树林观光带。古迹主要有:
唐朝零绿县城遗址、唐宋古窑遗址等。
龙营围万亩虾塘是东南亚最大的连片养虾基地。万亩红树林位于
九洲江出海口,面积31690余亩,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极具开发潜力。
唐宋古窑遗址位于营仔圩西面10公里处的“犀牛岭”。窑址6座,分布在东、
关帝岗公园,面临九洲江。窑址属龙窑,宽约2米,长20至25米,有唐、宋陶罐:碗、碟、砚、、炉、鼎等。
获得荣誉
1996年,
广东省文化厅命名营仔镇为“粤西白戏艺术之乡”。
2000年,营仔镇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民族文化艺术之乡。
2014年,营仔镇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同年,营仔镇被评为
廉江市殡葬管理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