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航母(supercarrier)是形容目前最大的
航空母舰级别的非正式名词,它不是任何国家海军的正式名称。该术语主要是新闻媒体使用最多。其通常指的是具有极大吨位、先进技术和强大作战能力的大型航空母舰。
美国军队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就是一个典型的超级航母代表。
1938年,“超级航母”一词首现于
美国《
纽约时报》,用以描述
英国“皇家方舟号”航母,其排水量22000吨,可搭载72架飞机。此后,航母尺寸、排水量与战力不断提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福莱斯特级航母取代其地位,排水量达60000至75000吨,被视为首艘真正标准的“超级航母”。尼米兹级
核动力航空母舰是
美国海军第二代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是在
企业号航空母舰核航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舷号自CVN-68至CVN-77,共计建造十艘。2017年,美军新一代核动力航母“福特”级航母入役,在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2023年,美军已经采购4艘“福特”级,分别是“杰拉尔德·福特”号、“约翰·肯尼迪”号、“企业”号和“多里丝·米勒”号。
历史沿革
1938年,超级航母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美国《
纽约时报》上,用于形容
英国皇家海军的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HMS Ark Royal),当时这艘航母排水量为22000吨,旨在搭载72架飞机。从那时起,
航空母舰的长度和排量都不断增加,并且战斗能力也不断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超级航空母舰的地位被
美国 福莱斯特级航母所取代。福莱斯特级航母排水量为60000吨级,满载排水量则达75000吨,被当时的美国新闻界认为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标准的“超级航空母舰”。
美国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英文:Forrestal-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造的第一级航空母舰,也是首批为配合装备喷气式飞机而专门设计建造的航母。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首次采用蒸汽弹射器,斜角、直通混合布置的飞行甲板,是
美国第一个从建造时就设有斜角飞行甲板的航母,从而形成了美国当今航母的基本模式。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共建造服役4艘,首舰“福莱斯特”号于1952年7月14日在
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开工,1954年12月下水,1955年10月1日服役,后续3艘依次为
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突击者”号和“独立”号,已全部退役。
小鹰级航空母舰
小鹰级航空母舰(英文:Kitty Hawk-class
航空器 carrier),它由福莱斯特级
常规动力航母发展而来,小鹰级一共建造了4艘,分别是:“小鹰”号(CV-63)、“星座”号(CV-64)、
美利坚号航空母舰(CV-66)和“约翰·肯尼迪”号(CV-67)。“小鹰”号(CV-63),纽约造船厂建造,1956年12月27日开工,1960年5月21日下水,1961年4月49日服役;“星座”号(CV-64),纽约海军船厂建造,1957年9月14日开工,1960年10月8日下水,1961年10月27日服役;“美利坚”号(CV-66),纽波特纽斯船厂建造,1961年1月9日开工,1964年2月1日下水,1965年1月23日服役。1996年退役的“美利坚”号已被当做试验品炸沉,2003年8月退役的“
星座”号和后续退役的
“约翰·肯尼迪”号航母均暂时封存。2022年已经退役的
小鹰号航空母舰抵达
得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国际拆船有限公司的泊位待拆卸回收。
小鹰级航空母舰全长323.6米,宽39.6米,吃水11.4米,标准排水量61174吨,满载排水量分别为81780吨、82583吨、83573吨,舰上载
航空燃油5882吨。主机为
西屋电气公司的4台蒸汽锅炉,总功率280000万马力,最大航速30节,续航力为12000
海里/20节。其飞行甲板长318.8米,宽76.8米,从底层到
舰桥大约有18层楼高。
企业号航空母舰
企业号航空母舰(英文:USS Enterprise,舷号:CVN-65,绰号:Big E),是
美国海军及世界第一艘
核动力航空母舰。该舰于1958年2月在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动工建造,1960年9月下水,1961年服役,1965年至1990年部署在
美国太平洋舰队。2017年2月3日退役,其在
美国海军服役51年,是在役最长的
航空母舰。
企业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93970吨,全长342米;舷宽40米;最大甲板宽76米。动力装置为8座
西屋电气公司的A2W压水反应堆,驱动4台
通用电气的蒸汽轮机,4轴4桨,主机总功率280000马力,航速33节。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航行20万~50万
海里。“企业”号舰体与小鹰级
航空母舰基本相同,采用了封闭式飞行甲板,从舰底至飞行甲板形成整体箱形结构,在斜直两段甲板上分别设有2部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上设有4道拦阻索和1道拦阻网,升降机为右舷3部,左舷1部。其机库为封闭式,长223.1米,宽29.3米,高7.6米。飞行甲板为强化甲板,厚达50毫米,在关键部位加装装甲,水下部分的舷侧装甲厚达150毫米,并设有多层防雷隔舱。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英文: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
美国海军1975年开始服役的一型十万吨级超级
核动力航空母舰。该型舰是以二战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前美国海军作战部长、
五星上将切斯特·尼米兹的名字命名,前后总共建造了10艘,是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的核心。由于第一代核动力航母
企业号航空母舰在建造过程中出现严重超支,再加上
战略核潜艇的兴起,导致了
美国国会对是否还需要继续建造核动力航母产生了质疑。同时1960年代
美国新任国防部长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也反对继续造核航母,因此
美国军队核动力航母的发展一度面临中断的境地。不过在随后的
越南战争中,
核动力的企业号航母表现出了比
常规动力航母更强的持续作战能力和更好的周期成本,这使得美国政府又重新拾起了对
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论证和研发,并于1967年正式决定建造新型核动力航空母舰。在经过多个方案的论证后,新航母最终以第二批次小鹰级的二号舰“约翰·肯尼迪”号的设计为基础发展,最终的定型方案便是尼米兹级航母。尼米兹级航母的建造分为三个批次,首批三艘于1967年开始建造;第二批五艘于1981年开工,1998年入列完成;第三批两艘则是于1998年开工,2009年入列完成。在2017年更新一代的
福特级航空母舰服役前,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军舰。
尼米兹级航母满载排水量超过10万吨,舰上两座
核反应堆驱动4具蒸汽轮机,输出达26万轴马力,最高航速超过30节。舰上飞行甲板面积达1.8公顷,配备四具
蒸汽弹射器、四部升降机和四根
拦阻索,能够搭载F/A-18E/F“
F/A-18E/F超级大黄蜂式打击战斗机”、E-2D“先进鹰眼”等各类
舰载机约70架。截至2024年3月,仍在服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仍有10艘。从1975年首艘尼米兹级服役至今,该级舰陆续参加了锡德拉湾冲突、
海湾战争和
伊拉克战争等多场地区冲突和战争,承担了大量的威慑和对陆打击任务,是
美国海军的核心力量。该级舰的设计寿命为50年,到2024年时,首批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航母已经接近寿命终点,它们将陆续被
福特级航空母舰所取代。
福特级航空母舰
“福特”级(全称:“杰拉尔德·R·福特”级航空母舰,英文:Gerald R. Ford-class aircraft carriers)是
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的后继型号,使⽤基本的“尼⽶兹”级核动力航母的船体形式,但进⾏了多项改进,以实现更高的战机出动频率、更多的电力供应和更少的操作人员。2007年1月16日,“
杰拉尔德·福特”被
美国海军部长确定为新一代航母首舰的名称,“福特”级名称被正式确定。
2023年,美军已经采购4艘“福特”级航母,分别是“杰拉尔德·福特”号、“约翰·肯尼迪”号、“企业”号和“多里丝·米勒”号。目前“杰拉尔德·福特”号已经服役,“约翰·肯尼迪”号将于2025年交付海军,“企业”号将于2028年交付,“多里丝·米勒”号将于2032年交付。
美国将在2028年开始采购后续的“福特”级航母。
美国海军计划建造10艘“福特”级航母,最终取代现役的10艘“尼米兹”级航母。
苏联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空母舰(俄文:Ульяновск,英文:Ulyanovsk)是
苏联在
美苏冷战末期建造的首艘
核动力航空母舰,其正式的苏联项目编号为:1143.7型重型核动力载机巡洋舰。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是基于
苏联海军对于远洋作战能力建设的需求而建造的,它同时配备有滑跃起飞甲板和两部
蒸汽弹射器,原本计划搭载包括
重型战斗机、
强击机、
反潜机和固定翼舰载
预警机等在内的多种
舰载机,以实现空中优势和海上攻击任务。但是最终由于
苏联解体,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建造工程在1991年11月被迫停止,并于次年2月4日被执行拆解。虽然该舰最终未完工,但其设计已经预示了苏联海军向大型
核动力航空母舰转型的战略方向。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设计排水量约79758吨,装备有4座
核反应堆,最高航速超过30节。该舰的飞行甲板全长322.7米,宽75.3米,采用
核动力推进装置或核动力与常规动力混合推进方式,压水堆总功率24万马力,4轴推进。全舰可搭载2300名海军作战人员、1500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和保障人员。在
舰载机方面,该舰可搭载27架苏-27K(
苏-33战斗机)舰载战斗机、10架
苏-25攻击机舰载
强击机、15到20架直升机以及数架雅克-44型舰载
预警机。
中国
福建号航空母舰(英语:CNS FuJian)是中国海军的第三艘
航空母舰(舷号:18),也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弹射起飞型航空母舰。2022年6月17日举行下水命名仪式,在仪式上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2023年11月,福建舰进行了对电磁弹射装置的验证并开展系泊试验。2024年5月1日8时许,福建舰从
江南造船码头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5月8日,福建舰圆满完成首次航行试验任务,顺利返回江南造船厂码头。
福建号航空母舰在设计上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设计,并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