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汉通俗演义》共选取了一百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如同与一百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秉持“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注重真实,陆的同时,以演义体小说的笔法使得历史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真实地再现了秦、
西汉两朝波澜壮阔的历史,描摹了一段段英雄与时势的壮阔史诗。
皇帝专制”四字,是笼罩全书之大宗旨。秦造成之,汉沿袭之,是
秦汉本一脉相关,无甚区别。
秦朝自始皇起,经
胡亥、
子婴共历三世。只存在十五年。依事演述、寥寥数回,不成一卷。而且虽名为一朝,实则只闻暴政,未见平治,则秦朝实为由周至汉之过渡时代,故列于汉前,简述事迹。前汉二百多年间,有女宠,有外戚,有方镇,有夷狄,有幸,有阉宦,有权奸,古今以来乱国之祸端,俱汇集其中。或谓
西汉一代与女宠外戚相始终,亦无不可也。本编旁博收,将所有前汉治乱之大事,备载无遗。民国
蔡东藩在“演义救国”思想指导下创作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写秦末群雄逐鹿,
刘邦建汉至
王莽篡汉一段历史。这是一部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体例特殊,自批自注的演义巨作。全书文笔亲切自然,通俗易懂。
蔡东藩,浙江萧山人。1890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
福建省,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
日寇的
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清末,
严复、
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
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
戊戌政变后,
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
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船,小说创作日趋势繁荣。
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
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
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
中原地区历代通俗演义11部,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
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义》,总计约七百余万字,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
吾国之有史,繇来旧矣。自汉
司马迁创作《
史记》,体例独详,遂为后世史家之祖。
班固因之,辑成《
汉书》,而迁固之名乃并著焉。窃案迁《史》起自
黄帝,讫于
天汉,大旨在叙古从略,叙
秦汉从详,综计得百三十篇,共五十二万六千余言。班《书》则始于秦季,终于孝平
王莽,凡百二十卷,计七十余万言,视迁《史》为尤繁矣。后之学者,慕其名,辄购《史》《汉》二书而庋藏之,问其熟览与否,则固无以应也。盖二书繁博,非旬月所能卒读,且文义精奥,浅见之士,尚不能辨其句读,一卷未终,懵然生厌,遑问其再四寻绎乎?他若《水通鉴》、《紫阳纲目》,以及《
通鉴纪事本末》、《
通鉴辑览》、《纲鉴会》、《
纲鉴易知录》等书,编年纪事,历姓相承,而首数卷间,各列
秦汉事实,读史者辄举而窥之,固求其提要钩玄,记忆不忘者,亦罕有所闻。至如官野史之纪载,则一鳞一爪,或犹能称道之,是无佗,稗史之引起观感,令人悦目,固较正史为尤易也。鄙人不敏,尝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由今追昔,溯而上之,以至秦汉。秦自始皇至
子婴历国三世,第十有五年耳。依事演述,寥寥数回,不足以成卷;且名为一朝,但闻暴政,未底于治,实为由周至汉之过渡时代,附入于汉,存其名而已足矣。汉则两京迭嬗,阅年四百有余,而
西汉二百一十年间,有女宠,有外戚,有方镇,有夷狄,有幸,有阉宦,有权奸,盖已举古今来病国之厉阶,汇集其中,故治日少而乱日多。其
尤烈者,则为女宠,为外戚。高祖以百战成帝业,而其权且移于宫闱;文景惩之,厥祸少杀;至
刘彻尊
田蚡,贵
卫青,女宠外戚,于此复盛;至许史盛于宣元,王赵丁傅盛于成哀;
刘衎入嗣,元皇后老而不死,卒贻
王莽篡弑之祸;然则谓前汉一代与女宠外戚相终始,亦无不可也。本编兼采正稗,贯彻
初终,所有
西汉治乱之大凡,备载无遗,而于女宠外戚之兴衰,尤再三致意,揭示后人,非敢谓有当
历史学,但以浅近之词,演述故乘,期为通俗教育之助云尔。班马可作,当亦不笑我粗疏也。惟书成仓卒,不无讹词,匡而正之,是在海内之通儒。中华民国十四年
立冬之日,古越蔡东帆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