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一般认为是南朝宋
刘烨刘义庆及其门人共同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全书共三十六篇。《世说新语》是
魏晋小说萌芽阶段的产物,是史传文学向小说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
《世说新语》记载了从汉末、三国一直到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和言谈举止,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世说新语》以玄言思想为核心,兼融
儒家思想和美学思想,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也是魏晋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在人物塑造以及语言、叙事艺术上的成就颇高,还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为反映魏晋时期的社会生活、历史变迁、文人风气等提供了文献参考。《世说新语》也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世说体”风气大盛。之后又接连传入
日本、
朝鲜地区,影响了东亚的文学创作。
胡应麟评价其为“古今绝唱也”。
作者
《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历来书目都记载为
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直到明代
陆师道提出《世说新语》由多人共同编撰而成,并非刘义庆一人撰写。目前学界对《世说新语》的作者产生了两种观点:其一,《世说新语》是刘义庆一人编撰,没有他人参与。其二,《世说新语》是刘义庆及其门客共同编撰的,刘义庆是组织者。《世说新语》内容编次颇多重复,有些称号前后不一致,且临川王刘义庆
幕府的门客众多。所以现在多采取第二种说法,认为《世说新语》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由刘义庆组织编撰,其门客多有参与的一部文学性较强的经典之作。
刘义庆(403年-444年),
刘宋时
徐州市(今
江苏省徐州市)人,其父亲是
宋武帝的弟弟长沙景王
刘道怜。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文学水平出众,于是招揽了许多门客。刘义庆目前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能见到的《集林》《宣验记》《
幽明录》都是从其他书籍中辑录出来的一小部分,只有《典叙》《徐州先贤传》是明确标注为他本人所作,但刘义庆的这些作品均已散佚,只有《世说新语》保存并流传下来。刘义庆尊崇儒学,晚年又爱好佛教,同时又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这些都体现在了他的文学创作中。
书名
《世说新语》书名众多,目前可知的就有《世说》《世说新书》《刘义庆世说》《刘义庆记》《晋宋奇谈》《刘义庆说苑》等多个别称。《世说》和《世说新语》为已知最早出现的书名,两个名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有不同观点,一种认为
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是为了和
刘向的《世说》区分,于是增加了“新语”二字,《世说》只是缩略之语,《世说新语》是本名。一种认为《世说新语》是后人为了区别《世说新语》和《世说》两部著作而增改的名字,《世说》才是本名。
关于《世说新语》的书名含义,“世”有“当世”“世间”之义,《世说新语》本就是记录魏晋时期世人言行的书籍,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借魏晋时期人物言行来反映现实,针砭时弊。“说”在西晋时期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使用的文体,且“说”体文具夸饰性、譬喻性、感情性等灵活的特点,这和《世说新语》体例相类似。“世说”可以理解为借当世人之事来标榜风流,品鉴人物的一部说体书。按照《
四库全书总目》的说法,“新语”二字本作“新书”,后在流传过程中改为“新语”,这一改变逐渐被接受,便以“新语”延续下来。
成书背景
社会背景
中国自古重史,汉代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经学占据主要地位,
历史学的地位便被经学所代替。
东汉末年到
魏晋的战乱中,多个政权并立,统治者们急需要编撰史书来为自己的政权确立
正统地位。儒学独尊的局面被打破,各种传记、史书纷纷问世,史学重新开始走向繁荣,品评人物的风气也愈发兴盛。东汉末年,儒学逐渐变得迂腐繁琐。魏晋南北朝时期,清新雅致、自由风雅的魏晋玄学便取代了儒家思想,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文学创作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促使志人小说的出现。三国魏时,出现了现在所认为的第一部志人小说《
笑林》,类似的《
魏晋世语》《语林》《郭子》等作品纷纷问世,这些书籍以塑造人物、品评人物为主体,为《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背景
刘宋时期,皇权的争斗虽然和
刘义庆本身关系不大,但是这种紧张的君臣关系,影响到了刘义庆的仕途,他没办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政治理想更是空谈。并且朝廷中骨肉杀戮的纷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心境,刘义庆仅能力求自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十七年(440年),刘义庆任
江州刺史时,因为同情彭城王
刘义康被贬而大哭,从而引发了宋文帝的猜忌,被转调为
兖州刺史。朝不保夕,世事无常的生活让刘义庆只能隐藏锋芒,他的玄学思想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加深,逐渐变得淡泊名利、寄情山水。《世说新语》便是诞生于魏晋时期,为记录魏晋风流而撰写的一部不重实用、多重娱乐的寄情之作。
文体性质
《世说新语》最早被《
隋书·经籍志》收录,放在了子部的小说类,之后的《
旧唐书·经籍志》《
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等目录书均沿用了《隋书·经籍志》,将《世说新语》放置在小说一类中。但是之后一些学者还是对《世说新语》的文体性质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比如
唐朝史学家
刘知几认为其应该是“短部小书”,而不能称之为小说,甚至新提出了偏记小说这样的概念,也就是《世说新语》更靠近于史传文学的范畴。
鲁迅在《
中国小说史略》
中将魏晋时期的小说分为志人和志怪两种,并把《世说新语》正式分到了志人小说之列。《世说新语》的性质问题尚且存在争议,目前普遍把《世说新语》看作魏晋时期小说萌芽阶段的产物,它拥有小说的一些特质,但并不完全属于小说,是史传文学向小说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
内容
《世说新语》在内容上主要是记录
东汉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世说新语》共分为三十六篇,分别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三十六篇共1130则故事,每一篇条目不等,最多的是《赏誉》篇,一共有156条。前四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孔门四科,前十三篇都是褒奖,完全以正面的赞誉为主。
后二十三篇类别比较复杂,容止篇主要是对容貌举止的品评;自新篇是改过自新,纠正错误;乞羡篇是羡慕他人的言谈举止或衣着打扮;伤逝篇是悼念亡逝之人;栖逸篇是记录那些隐居山林之人;贤媛篇记录贤惠的女子,即受儒家礼教影响的女子,有烈女传之意味;术解篇即以方术
占卜为主要内容;巧艺篇主要是对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记录;宠礼篇是记录对帝王将相的厚待礼遇。
任诞篇即记录任性放诞举止;简傲篇记录高傲无礼的举止;排调篇指诙谐轻慢的举止;轻诋篇指轻视和诋毁的举止;假谲篇即假意诡谲的举止;黜免篇记录罢黜罢免;俭啬篇记载节俭和吝啬的举止;汰侈篇记载奢侈浪费的举止;忿狷篇记载愤怒暴躁的举止;谗险篇记载阴险诽谤的举止;尤悔篇记载悔恨过失的举止;纰漏记载疏漏错误的举止;惑溺篇记载迷惑沉迷的举止;仇隙篇记载仇恨嫌隙的举止。后二十三篇中的前九篇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气、风貌以及礼乐文化,后十四篇完全是从反面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和讥讽。
《世说新语》从内容上概括就是记录汉魏六朝时期士家大族的“品评人物”“清谈玄言”和“表现名士风度”。其中“品评人物”占据的篇幅最大,多是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评价。“清谈玄言”则是对老庄玄学思想的表现,比如当时的文人喜欢聚在一起畅谈玄言,对《
庄子》这本经典之作进行解读,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表现名士风度”则是受魏晋时期政治环境的影响,名士们的生活作风、思想行为都有了特殊的变化,开始寄情山水,归隐山林,及时行乐。
特色
《世说新语》开创了志人小说的先河,是魏晋时期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其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人物,语言艺术独具特色,叙事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人物塑造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的注本涉及的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位,《世说新语》抓住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刻画了一批形态各异、形象鲜明的人物。《世说新语》塑造人物的方式有三种:首先善于使用丰富的语言、心理及细节描写。比如《
世说新语·赏誉》篇记载
张华对
陆机说:“君兄弟龙跃云津,
顾荣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禇生。”张华的这一句话既评价了陆机、
陆云兄弟的优秀,又将张华本人的文采斐然和性格大度表现了出来。其次,《世说新语》中的人物都是在真实的事实基础上改编、润色而成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及性格更具有立体性和真实感。最后,《世说新语》善于利用环境塑造人物,将人物置于历史背景和大环境下描写,就对人物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语言艺术
鲁迅评价《世说新语》语言特点是“玄远冷隽”,可见其语言独具特色。《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可以概括为简洁却又委婉,深奥却又平易,巧妙却又高远,语言非常具有艺术性和感染性。如《
世说新语·俭啬》篇用短短十六个字概括出了
王戎的本性:“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可见其语言功底之深厚,语言魅力之独特。《世说新语》在语言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为之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语言上的借鉴,雅致美和俗美的结合,不吝啬于口头语言的运用,不仅使故事文本更贴近生活,还展现了时代风气。比如,《
世说新语·惑溺》篇中记载
吴国人
孙秀投降了
晋朝,
司马炎将姨姐氏嫁给了他,两人吵架时,蒯氏常常骂他“貉子”,“貉子”本身就是非常口语化的词,甚至是有些低俗的骂人之语,但是《世说新语》并不排斥对口语的运用,这样无形之中增添了语言的多样性。
叙事艺术
《世说新语》是从史传文学向小说的一个过渡,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能够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以简单的话语构建完整的事件经过,并对真实事件进行了润色和生动的描摹。在叙述事件时《世说新语》运用了视角转换、时空处理、意象的运用等叙事手法,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叙事技巧,也为之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叙事方面的借鉴。《世说新语》的故事简短的仅十字,长的故事也不过百字,却可以做到情节生动有趣,相比于同时期的作品,《世说新语》的故事完整性极高,虽然故事只是粗线条的勾勒,却可以做到人物饱满,情节完整。《世说新语》在故事的选择上极具典型性,书中涉及的人物、故事众多,因此就需要选择最能彰显人物形象的故事,在有限的篇幅中突出人物的不同形象。
思想
儒家思想
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儒学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但在《世说新语》中依然以维护纲常名教为先,谈论玄言在后,儒家思想依然深刻的影响着编撰者的思想倾向。首先,《世说新语》以孔门四科为开头四篇的标题,内容更是对士子德行、言语等的规范,明显是作者对
儒家礼教的深刻维护。尤其是三十六篇中的《贤媛》篇,记载了
陈婴母亲、
王昭君、
班婕妤等典型的儒家妇女形象,宣传称颂妇女德行,这更是典型的儒家伦理思想的一部分。此外,《世说新语》对礼、忠、孝、节、义的推崇更是不计其数。这些都和
刘义庆本身是统治集团的身份密不可分,统治集团想要维护统治,宣传
儒家思想是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道家思想
“清谈玄言”是《世说新语》的一个重要内容,魏晋时期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儒家思想开始逐渐衰落,道家玄学思想成为了士族寄情风流的依赖。《世说新语》中的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外部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内部则追求自由独立,洒脱飘逸的人格。道家本身就主张返璞归真,感受纯净的无我状态。《世说新语》记载了许多魏晋名士的宴游活动,以及他们品评山水的故事,同时也影响了魏晋时期山水诗歌的发展。《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大量士族知识分子谈论玄学思想的故事,
孙绰、许洵、
王羲之、
支道林、
谢安等文人常常一同吟咏《
庄子》,探讨玄理。文学篇中写王羲之听
晋朝高僧支遁讲《
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的道家思想便体现在
魏晋士族们的“任我”状态和不被世俗牵绊的言行中。
美学思想
《世说新语》中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追求人的个体美,即对外貌、仪态、风度、气韵等方面美的追求。《世说新语》专门设“容止”一篇来记载当时士族们的外貌气韵,可见这一时期对外在美的追求已经得到了高度的肯定,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古代审美观的一大重要转变。其次是对自然美的追求,士族们开始从山水、自然景观的外表着手,单纯的书写山水的外貌特征,去发现其外在神韵,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馈赠。最后是对生活美的追求,魏晋时期的士族们不仅注重外貌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要追求美。比如《世说新语》中记载王公士族提倡饮酒和服药,甚至还会使用药物来充当麻醉剂和护身符,这些日常生活化的审美转变更能体现魏晋时期对美的追求到达了一个高峰。
版本
宋前注本
《世说新语》的古注主要指敬胤的《世说注》和
南梁刘孝标的注本,
北宋汪藻的《世说叙录》保留了《世说》的六朝古注,也就是敬的《世说注》,比刘孝标注时间更早。敬胤的具体时代无确定文献考证,后世学者认为他是南朝时期宋末齐初人,汪藻收录了敬胤注的51条佚文。目前学界对敬胤注的研究很少,但可以确定敬胤注是现在可知的《世说新语》最早的注本。
南朝梁刘孝标的注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注本,刘孝标在
刘义庆原文的基础上解释补充,使《世说新语》的内容更加丰富,刘注的体例大致可以分为补缺、纠谬、备异、论辩、存疑、释典、疏理、别见,刘孝标对《世说新语》中不符合史实的部分进行了修改纠正,同时还广征援引,考证来源,补充史料。
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世说新语》在唐以前有八卷本和十卷本两种版本流行于世,但唐以前的版本全部散佚,无从考证。目前可知的最早的版本是
敦煌市写本,存放于英国伦敦博物院,抄写时间应在
晚唐或
五代十国时期。
宋本
根据宋代
汪藻的《世说叙录》,宋代《世说新语》的版本至少有十几种,卷数上更是有两卷本、三卷本、十卷本等不同本子,但是这些版本均已亡佚。目前能够看到的宋本一般认为有三种:第一种是
赵构绍兴八年(1138年)董三卷本,此本在
南宋时传入
日本,在日本保存了下来,20世纪初才重新传回到中国。这一版本经过了
北宋晏殊的重新删定修改,整体上更加简练,但是正文和注文多删改。第二种是
赵昚淳熙十五年(1188年)
陆游刻本,分为三卷。陆游刻本已经亡佚了,但是明代的袁嘉趣堂《世说新语》三卷本是在陆游刻本基础上翻刻的,保留了其原貌,这一版本在明清时期流传甚广,很多的版本都以陆游刻本为底本。第三种是
清代徐乾学的传是楼所藏的淳熙十六年(1189年)湘中刻本,有清代沈宝砚所题校记,此本今已失传。
明本
明代《世说新语》版本数量众多,各版本质量混杂,其中较优的、最受推崇的是嘉靖十四年(1535年)袁褧嘉趣堂《世说新语》三卷本,这一版本是宋代陆游刻本的重刻本,书后保留有陆游的跋。《世说新语》的宋本均已不可得,只有袁本保留下了宋本的面貌,明清之后的刻本多是据袁本刊刻校点。
清本
清代最主要的版本是
爱新觉罗·旻宁八年(1828年)周心如纷欣阁本,此本是在明代袁本基础上重刻的三卷本,对袁本中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的订正。这一版本前有董弅和
陆游的跋,后有刘应登和
袁褧的序。还有光绪十七年
长沙市王先谦思贤讲舍三卷本,以周心如纷欣阁本为底本,在袁褧嘉趣堂《世说新语》三卷本基础上校对,史料核对了《
三国志》《
北堂书钞》等书,考证详实。之后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和许绍全的《世说新语》译注都是以此本为底本的。
今本
明清时期《世说新语》多停留于影印刊刻阶段,直到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和
徐震堮《
世说新语校笺》的出现填补了注本空白,达到了学术性、考证性和完备性的兼具。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1983年在中华书局出版,《笺疏》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其侧重点并不在校对文字,而在于考证史实,对《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中的人物故事一一查找史实,增添订正。徐震的《世说新语校笺》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和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的侧重点不同,《世说新语校笺》则更注重对书中的生僻字、疑难字词的考释。
评价
《世说新语》是
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志人小说的代表。明代诗论家
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评价:“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明代文学家
王思任在《王季重十种》中评价《世说新语》:“泥沙既尽,清味自悠。”新儒学大家
徐复观评价《世说新语》是一本“清的人生”“清的哲学”。现代哲学家
李泽厚在《
美的历程》中评价:“《世说新语》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
《世说新语》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生活面貌,记录了
魏晋名士的言谈举止,不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长河中的奇葩。当代文学家
袁行霈认为:《世说新语》在文学上成就最为突出,人物典型,刻画栩栩如生。分类体例和叙事体例也是承前启后,为之后的“世说体”提供了经典范本。同时,其在史学上的价值也非常突出,《世说新语》为文献稀缺的魏晋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研究史料,是现今研究魏晋历史常用的、无法避免的文献资料。
影响
国内影响
文学影响
“世说体”历史悠久,出现时间很早,《
白虎通义》《
淮南子》等书都是按内容分类。《世说新语》在广泛的传播后,“世说体”才变成了一种专门的有代表性的文体。初步的“世说体”小说是郭颁的《魏晋世说》、
裴启《语林》和
郭澄之《郭子》,逐渐《世说新语》将这种文体结构发展到了高峰,《世说新语》也成为了“世说体”的代表性作品。之后更是出现了一批模仿《世说新语》的“世说体”作品,这些仿书数量庞大,络绎不绝。主要是指和《世说新语》相似的一种志人小说结构,把故事按照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几类,每一类由不同人物的故事组成,每一类是一个相同的主题。
唐朝之后,仿《世说新语》的作品不断增多,《五代新说》《续世说新语》《
大唐新语》等等。宋代又有《续世说》《
南北史续世说》。到了明代有《
世说新语补》《初潭集》《
儿世说》《
南北朝新语》等大量的“世说体”作品问世。明代
杂剧开始兴起,《兰亭会》《剪发待宾》等文学作品便是改编自《世说新语》。
清代则有《
女世说》《
汉世说》《
续世说》《
今世说》等层出不穷。《世说新语》因为其高超的艺术特色和美感历来受到赞誉,《世说新语》不仅是史传文学向小说发展的奠基石,也是追求自由,传播率真洒脱文学倾向的先导者,魏晋风度更是后世名士的
教科书。
史学影响
《世说新语》是一本记载真人真事的小说集,反映了真实的汉末魏晋南北朝社会现象,记录了政治斗争、学术发展和各种人情百态,书中记载的人物大多是当时的高门士族,展现了他们的种种清谈活动,表现了他们的人生追求和嗜好。《世说新语》描摹了
魏晋几代人物的丰富群像,魏晋之前的史料本就有限,光靠史书的记载无法全面的了解历史人物真实面貌,而《世说新语》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对魏晋时期重要故事的叙述都很好的补充了史料,还原了历史真实。比如《世说新语》中对
曹操的细致描写就是史书无法涉及到的,将曹操的古怪聪明,心狠手辣,却又十分好面子展现了出来。《世说新语》的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记录了他听说的或是所见所闻的社会生活,却成为了后世重要的文献参考资料。
国际影响
《世说新语》不断传播,对东亚的
日本和
朝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世说新语》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并不确定。日本平安时期的著名学者
空海,十分喜爱《世说新语》,他的作品中曾大量引用《世说新语》的典故。《世说新语》在日本的传播又在平安时期达到了高潮,出现了许多的
日语翻译本和注本,大量的研究书籍问世,还有一批仿作产生,其中以《世说儿谈》和《世说逸》较为上乘。
《世说新语》具体何时传入朝鲜没有确定的时间,最迟在统一
新罗(669-935年)之前,朝鲜的文人崔致远诗文中便有了《世说新语》的痕迹。到了
高丽,
李奎报、李崇仁等朝鲜学者就频繁的在诗文中引用《世说新语》典故。到了
朝鲜王朝时期,《世说新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量的诗人引用《世说新语》,甚至开始渗透到了朝鲜王室,影响了朝鲜王室的生活,朝鲜王室的国王甚至直接表达了对《世说新语》的赞赏,可见《世说新语》对朝鲜的影响。
衍生作品
后世出现了一些根据《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改编的戏曲小说,元代
关汉卿的《玉镜台》,写
晋朝名将
温峤用玉镜台作为信物骗娶
表妹刘倩英,结果婚后二人生活不和谐,之后经历了调解关系缓和的故事。明代
杨慎的
杂剧《兰亭会》,以
王羲之等人兰亭集会为背景创作。
秦简夫的杂剧《剪发待宾》,以晋朝
陶侃母亲剪头发待
太子宾客的故事为蓝本。包括《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七步成诗、望梅止渴等都是出自《世说新语》。
2018年石小梅工作室和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一起打造了《世说新语》的
昆曲系列,一共分为了十出戏,内容便是《世说新语》中广为流传的故事,如:
曹丕驴鸣、
王徽之雪夜访戴等故事。2022年由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世说新语漫画》,讲了30位名士的30个经典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