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建于
东魏,历代都有修缮,长六里余,原有南西北三门。
明万历年间,
朱翊钧为胞弟
朱翊镠朱,拓城南,增设东门。
明末增设辅城两座。
卫辉古城
最早建于东魏,历代都有修缮,长六里余,原有南西北三门。明万历年间,
赵顼为胞弟潞王,拓城南,增设东门。此时城堤周长达十五里三十步。东门称宾阳,南门称迎熏,西门称兆行,北门称拱极。城外有堤。
城门为拱券式。原城门外,还各有一瓮城,瓮城成半圆形,城门于正门不相冲,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西。整个古城规划严整,格局合理,造型古朴,是一座很有科研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
中原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府城级古城。
城墙外围有城河。城内有玉带河横贯城东西。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的《卫辉府志》,在形胜部分对古城的山水格局这样记载:“卫辉府左孟门,右
太行山,
黄河经其南,常山跨其北”,“南滨大河,西压
上党区”,“泉源在左,淇水在右”,“众水汇流,环带城隅,群山列屏,通道八省,两河之要地也,中土之名区也”。志书中所提及的群山,是指走向为西北到东南的太行山山脉,在
卫辉市分为了
苍峪山和霖落山两部分。众水,说的是境内历史上的河流,包括
卫河、东孟姜女河、沧河、香泉河、十里河、大沙河和
废黄河。卫辉老城区的铺排,遵循传统城市空间格局的特点,依照礼制思想布局,城内街巷呈方格网状,设定鼓楼是城中的制高点和视觉景观的中心。后来经过扩建,形成了外有
护城河,内有玉带河的“日”字形环城水系,可谓别具一格。
城北的古卫河上有南码头和北码头,是卫辉古代人民南来北往主要的港湾。
属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8℃,年均日照时数2446.9小时,年均降水量576.5毫米,无霜期209天。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步,寒暑适中。地理坐标是东经114度,北纬35度。卫辉古城并附有沿淀城。
古城行政管辖
拓跋宏之后,
北魏政权内部相互争权不已,加速了北魏的灭亡。534年
元修进入
渭河平原,投靠了
宇文泰。把持朝政的
高欢另立了一个皇帝,把
首都迁到了
邺城遗址,史称
东魏。邺城在冀豫两省交界的
临漳县,距离
卫辉市仅数百里远。宇文泰在535年,杀了投奔他的孝武帝以后,在
西安市另立了一个
刘恒,史称
西魏。东魏
兴和二年(540)的夏季,西魏的一批官吏民众前来归顺投奔东魏。东魏政权就把他们安置在陈城,就是现在的卫辉老城区,为此,还起了一个义州的虚名。
550年,
高洋废掉了东魏的
元善见,登基篡位,建立了
北齐政权,是为北齐文宣帝。高洋称帝以后,励精图治,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此时,又将
义县改为伍城郡。
隋朝文帝
开皇六年(586),将
伍城县又改称为
卫辉市。
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朝廷在进行整个区划调整时,撤除了州制设置了路制,将原
卫州、
辉州合并设路,取二州名首字,统称为卫辉路。
宋江赵昀景定元年,即蒙古世祖中统元年(1260),设置卫辉路总管府。路治汲县。
明、清两朝,废除了原来的路治,开始设置府治。两朝期间在豫北地区设立卫辉(府治在汲县)、
彰德府(今
安阳市)、怀庆(今
沁阳市)三个府。
明改卫辉路为卫辉府,清承明制仍为卫辉府。
古城地理位置
卫辉古城地处
河南省北部、
太行山东麓,
废黄河北岸。位于东经113051’至114019’,北纬35“19’至35042’之间。
城内建筑街道
以鼓楼街为中轴线,东侧是潞王府(皇城),有王府街、校场街、贡院街、经厅司胡同、南北秀才胡同、西华门街、东华门街、机房街、望京楼前后街(老称为皇城街)、煤山街、北门大街,察院街,轱辘湾胡同,中和街,府门口街,鼓楼街,喊冤胡同,药王庙街,戏楼后,东箭道,西箭道,校场街,杨氏坑街,南门里街,
土地庙街,等。在西半部主要是衙署等公共建筑区域,分布有卫辉府署、汲县县署、盐河粮捕通判署、府经历司署、参将署、守备署、督学、贡院、卫源仓、府城隍庙、富教楼(鼓楼)、太仆分司署、布政分司署、按察分司署等众多部门。
主要街道有道西街、西门大街、府前大街、县前街、前后曹营街,显得异常狭窄拥挤。城里容纳不下,就向外扩展,在西城门外有顺城关街、南北马市街、馆驿街、三圣巷胡同、后营街、饮马口街、地坛东西大街、南北大街等。这些街道路在名称结合所在衙署的功能取名,各具特色,也具有历史的渊源。
城内有
城隍庙,宁境寺,看花楼,
徐氏祠堂,孔子击处,富教楼又称“鼓楼”,镇国塔等。
城内有国内最大的明代建筑望京楼。卫辉宾馆就是原五代宁静寺遗址,寺内的
陀罗尼经幢现保存完好。
富教楼“鼓楼”
据说,
孔子提出“富而后教”的主张,论述的地点就在
卫辉市。
事情的过程记述在《论语。
仲由篇》。原文是:“子适卫,
冉求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为了纪念圣人的教诲,也为了响应孔子“富而后教”的主张,
唐朝年间,
卫辉府、汲县两级衙门在城中心修建了一座高约七丈、门洞高大、南北通的“富教楼”。后来,这座楼也叫做鼓楼,以此,把一条南北大街,划分为鼓楼前街和鼓楼后街。
豫北商务中心
卫辉古城曾经是历代封建王朝在豫北的统治中心,也是豫北商业的物流中心,自古以来就商贾云集,市井极为繁华。明万历年间的《卫辉府志》记载:
卫辉市“民情颇事商贾”,城关就形成了南关、北关、城内、德胜关和南北马市街等六处集市。
西关外的沿淀街紧临卫河,那里大小盐仓、盐店、商铺、旅栈一家紧挨着一家。尤其到了春、秋两季,这里更是热闹。
卫河里晓行夜宿来往的
货船、游舫、舻舴艋多如牛毛,难以胜数。临街码头靠岸装卸货物的商船帆如林,汗流浃背的脚力和那盘点数目的商家小贩,穿梭忙碌,嘈杂一片,使人眼花缭乱。
清朝前期,卫辉府衙、汲县县衙官办的商业进一步扩大,更加刺激带动了当地民间私营商业的发展。城关的日常集市增加了14处,很是繁荣,四方乡民也都养城了进城购物或者进城贩卖自家农副产品的习惯。
卫辉十月大会
卫辉十月大会最早起缘于城内城皇庙庙会,经过老体育场,新体育场,
镇国塔,太公路等多地的变迁。十月大会古时是富家人拿出自已多余的衣服廉价出售给百姓的慈善大会,经过时代变迁,演变出了各种文化商品等的盛会,其中有
马戏团,
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歌舞团,飞车团,动物园,迷宫,魔术,儿童游乐场,各种服装,美食等等。每年农历
寒衣节,各路英豪都会自觉得来到
卫辉市,齐聚一堂,一般天好能持续到十五左右。地点每年当地政府都要规定选址。
历史延革
卫辉的古城墙已走过了千年的峥嵘岁月。据记载,最早的城墙始筑于
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34年),原为土城,辟有南,西,北三门。
唐开元十四年(726)八月,连降大雨,水漫堤岸,城墙遭浸泡而塌。
金大定十一年(1174)夏,洪水决卫州堤,城墙再次被毁。
元至正十一年(1531)重修,元末又毁于兵祸。
明洪武年间(1368一一1398),采用土夯结构重筑城墙,周长六里,高二丈五,宽二丈五,按原来的格局,仍旧保留南,西,北三个城门,增设敌楼30座,警铺30座。
朱祁镇正统(1436一一1449)年间,
知府叶宜,
千户张谅对县城原来的土城墙进行了修和改进,在外面包裹了一层砖石,使老城更加坚固而壮观。所用的大城砖均由所属各县贡献,砖上都有阴文县名。
朱见深成化九年(1473),终因水患而塌坏。成化十八年(1482)再于水。穆宗
隆庆年间又进行了维修,就像是一场生命的接力,更像是一种古老的宗教仪式,毁了修,塌了补,一代一代就这样默默而虔诚地进行着,传递着,乐此不疲,无怨无悔。
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潞王驾到,为了王府的扩建,又把城墙跨过
护城河向南面进行扩张,使周长增加了732丈,达到八里三十步。同时增开了东门,名曰
宾阳县。原有的城门,南门称迎薰,西门称眺行,北门称拱极。四座高耸的城门楼气气派派,都配有瓮城,城墙上建有敌台,角楼警铺几十所,使汲县城形成了内有王府,外有古城的双城格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原则,从而构成了风水中"气场"的藏聚与回护。
也许是天意使然,古城墙注定命运多。万历十五年(1587)三月,卫辉地震,城遭到重创。二十五年(1597)
沁河决口,城墙倒塌大半。三十五年(1607),淫雨连绵四十余日,城垣颓敝,整座古城成一片孤岛。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天灾人祸纷至沓来,内忧外患此消彼长,古城墙的命运无疑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崇祯五年(1632),
李自成的义军逼近
卫辉市,频繁活跃在
彰德府,卫辉,怀庆三府之间,官军连连受挫,
朱翊镠又在府城外修筑起北盐店城和西盐店城,与府城区形成犄角之势,相互照应,以抵御义军的攻击。
北盐店城位于德北街和德南街,用砖石垒砌的城墙古朴而有气势,辟有北阁门,西阁门,德胜门和东门四座城门,北阁门券拱上镶嵌的"北拱神京","南通十省”两块石刻匾额至今保存完好。西盐店城位于现在的沿淀街,城墙同为砖石结构,也有四座城门,东门设有顶阁。当年的风采,后人只能从照片上去瞻仰和怀念了。
建国后,为方便交通,城墙,城门和大批的优秀古建筑被拆除。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在
合肥古城墙的基础上新建了
环城路,并盖起了楼房。如今的古城人只能从吹过耳际的风声中,去遥想当年
卫辉府的威仪,木板门的厚重,以及遗落在青石路面上的浓浓诗情。
百日围城
1927年秋,国民革命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冯玉祥率部出潼关进入中原,和奉、鲁军阀
张作霖、
张宗昌的部队在汲县进行一场大战。
十四军军长兼大名镇守使
孙殿英为了阻止冯军北上,命令第七方面军督战司令任增祺,协同旅长
赵如虎率领步兵一个旅、骑兵一个团(骑兵团中有白俄官兵)从大名向豫北进发,在10月29日的夜间袭击汲县城。驻守县城的国民革命军将领梁寿凯,因兵力不足,在第二天黎明时分撤出县城。任增祺和赵如虎占领县城和南、北两个火车站。驻扎在
新乡市的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总指挥
孙连仲得到消息后,于31日夜间在仁里屯、北火车站、北阁门发起攻击,任增祺部抵挡不住冯军攻势,败退到汲县城内固守。
卫辉市的城墙高大坚实,
冯玉祥的部队久攻不下,他们就采取严密包围的战术,将县城团团围困起来。
被困在城里的任增祺把司令部安在西门大街,
赵如虎的旅部驻扎在原来是府道衙门的卫辉一中。被困以后,城内陡然增加了这么多人马,粮食、燃料、军马饲料的供应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他们就下令县政府公款局进行筹措。公款局借用军队名义挨户收集。一些殷实大户担心粮食被军方借去不还,就假借慈善名义把粮食借给群众,军方就抢群众借来的粮食。没过多久,燃料也成了大问题,储存的燃料用尽以后,他们开始伐树当柴烧。城里除了两棵古
桧柏幸免以外,其他的树木都被砍净了。树木没了,再也没有可烧的。士兵就开始上门抢居民家的家具当柴烧。这些兵痞为解决军马的饲料,如狼似虎地闯进居民家中,抢夺铺在床上的铺草和枕头里的麦秸皮当饲料,使饱受兵患之苦的老百姓更加遭殃。一些比土匪还坏的士兵,借搜寻军需之名抢劫民财、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粮草断绝,实在难于固守坚持。在一天夜晚,
赵如虎带领一个团和骑兵团从东城门突围出去。到了年底,守军依然不投降,实在难于维持,就开始向外疏散难民。僵持到1928年1月下旬,
冯玉祥调来二十三军要强行攻城,又增派驻新乡炮兵进行支援。前线指挥部安置在沿淀街。冯军在南门外布置了5门
重炮作为主攻方向,在北门外布置了3门重炮,作为助攻,又选拔各团精锐集结到南门阵地。27日天刚亮,
奉军火炮将西南城墙炸毁数丈,开始发起进攻。
交战激烈时刻,军阀双方在城墙上展开了格斗战。守军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连续顽强抗击三天,伤亡十分惨重,直打到弹尽粮绝,于31日在城墙上竖起白旗投降。2月2日,冯军从西门进城,解除了任增祺部的武装。任增祺趁乱之际,伪装成伤员混出北门,途经塔岗向北逃走。
这次围城战役前后经历整整96天,即百姓所称“百日围城”。
明朝变迁
整个王府在城内北门里,汝王府时期长549.76米,宽218.75米(
卫辉市旅游文物局提供)。于原汝安王{朱佑,
朱见深第十一子、母
郑贵妃张姓。弘治四年(1491年)受封汝王。弘治十四年(1501年)就藩卫辉,嘉靖二十年(1541年)去世嘉靖二十年,无子,封除}府宅上,兴建潞王府,南北长约二里多,东西长约一里多,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包括附属于内,共约占地十万平方米,占全府域面积(六十六万平方米)百分之十五,占原邑治面积百分之二十五。王府宫殿高七、八丈,一百四十余座,约二百余间,南为正阳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角门。(卫辉府城,
卫辉市附焉,
东魏时筑,历
后周、隋、唐、
五代十国、宋、元、至正辛卯,总管守谅监郡哈喇拔都同修。明洪武间,调千户所守卫守御重筑周围六里一百三十步,高三丈五尺,广如之。壕深一丈二尺,广六丈余。南西北三门各建楼,角楼四座,敌楼三十座,窝铺三十座。------万历十三年建潞藩第,拓城南面,增七百三十二丈,共八里七十步,高广与旧同,外砖内土,新添东门,合旧门为东曰宾阳门、南曰迎薰门、西曰眺行门、北曰拱极门。门楼四高耸壮丽,视昔有加焉,门各二重,有月城、有敌台、有角楼、警铺共三十所。新旧长十五里三十步,
知府周思辰建。
潞王府工程之浩大就让当地官府承受不住。在万历十三年,
河南巡抚臧惟一不得不奏疏皇帝求助:“建造潞王府的预算为六十七万七千八百两白银,所采石料皆采之于湖广、
四川省的深山老林,所用人工众多,故建议
河北道参戴光启改驻
卫辉市。潞王府规模宏大,雄伟壮丽,历时4年才告竣工,共耗费白银30多万两。
潞门大火
《汲县志》(1755年)(徐汝所修葺)最后一章“杂识”(就是旧时老人们道听途说的传闻,并非真有其事。)中有如下记载:“
朱翊镠时,珍宝库失火及熄,金银等熔为一,因延;善铸炉者,仿古式铸之,得三百六十座。用生牛革裹之,埋地下,取得土气近古意也。及遭乱南行,不及取,迄今意无知其处者也。”“舆地。大事记”里查阅到:神宗万历二十四年二月,潞府门大火。又查阅了《明神宗实录》记载:潞简王上请奏折:“神宗二十四年二月甲寅,潞王奏:府门突被火灾,乞行修理”。
朱翊钧万历皇帝批复“上报曰览,王奏府门被灾,行舆该抚按官作速修理”。1982年7月
中原地区书画社会出版的《比干庙》一书中记载:“潞王在汲县的遗迹一文中记录到,
朱翊镠父子,写了很多篆、隶、草、楷、行书,藏于王府内,崇祯十二年,因王府珍宝库着火被毁”。“当时,大火迅速漫延,波及大半个王府”(
卫辉市群艺馆退休陈口述,已经90岁高龄),潞王翊镠珍宝库存金银财宝被大火毁,仅有金银也熔化为一体,因火燃烧而到处蔓延,不成形。潞简王命善铸造的炉匠,将其重新回炉分隔,铸成360个金银座,用生牛皮革裹后,埋藏在地下,“后因明末农民
起义军攻城,
刘芳亮在怀庆地区设置了防御使、
府尹和所属六县的县令。封在
卫辉府(府治在
河南省汲县)的明潞王
朱常淓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义军还未到达就在总兵卜从善的保护下,携带宫眷和宝器渡河南逃,与小福王
弘光帝等一起逃到
淮安府。”(《
明末农民战争史》第八节 大顺军的南线作战
顾诚)。相隔四百多少年,我们又有怎样的线索,来探求哪?要想了解这场大火,就先要知道潞王其人其事。卫辉古城发现多处水溏,水溏的作用是,一:增加湿气减少火灾的发生,二:在火灾一旦发生,可以利用就近水溏的水灭火。
拆除潞王府
顺治帝五年(1648),
清代下令拆除潞王府,并将拆下来的主要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筑构件材料运送到北京城挪作他用。剩余的物料,包括一些零散的房屋也都被
卫辉府、县两级官衙估价变卖了。
百年辉煌的潞王府衙至此荡然无存,只有潞王修葺的崇本书楼——望京楼高高耸立着,在为我们讲述着曾经的过去。
卫辉辅城
崇祯五年(1632),
李自成的义军逼近
卫辉市,频繁活跃在
彰德府、卫辉、怀庆三府之间,连续重挫官军,
朱翊镠告急,赶紧在府城外修筑起北盐店城和西盐店城,与府城区形成角之势,相互照应,用于抵御义军的攻击。
北盐店城
北盐店城位于德北街和德南街,用砖石垒砌的城墙很有气势。开辟有北阁门、西阁门、德胜门、东门四座城门。到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北盐店城损废过半。北阁门券拱上镶嵌的“北拱神京”“
南通市十省”两块石刻匾额至今保存完好。
西盐店城
西盐店城,位于现在的沿淀(老称盐店)街,为砖石结构的城墙。也有四座城门。南门就是现在俗称的小南门。北门在
汲水乡四完小附近。西门位置不详。东门设有顶阁。
西盐店城内共有七十二条胡同,主要有东菜园、西菜园、娃娃胡同、瘟神庙胡同、挑水胡同、过街棚胡同、无量庵胡同、小南门里、北水胡同、南水胡同、东水胡同、西水胡同、
东大街、西大街、
南大街、鲍家胡同、东胡同、西胡同、砖漫胡同等街巷。